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2024-06-28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是从daxin乡走出来的施工员。15岁中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四年多。2004年21岁时,到了dianan建筑公司当上了建筑工人,正由于自己的刻苦耐劳,勤学苦练,技术进步较快,第二年就当上了土建班的班长。

08年~11年,回到jiangshan,进入省七建公司二工区,担任土建班班长。从这时起,我协助施工员进行施工工作,学会了放线、抄平等施工基本技术。并在这个时期在公司获得了施工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正式进入施工员的岗位。在这以后,不断地受到省市级有关单位的培训学习,考取了中级施工员的岗位资格证。在工作中不断地自学和实践,不断地进步并主持建造了不少的高楼大厦。二十多年的工作,看着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职业的自豪感不禁在心底升起。

下面是我的技术工作总结:

一、通过学习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本人在二十多年的施工工作中,建造了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有住宅群楼、高层办公楼、大跨度厂房等等。自己知道初中毕业是先天不足,要弥补不足,首先要对施工理论、规范愿意学习、勤于学习、认真学习。多年来,自己十分珍惜每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从未落下过公司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对施工验收规范常用条文、各种整治措施做到烂熟于胸,根据规范、整治措施的深化或修改,新技术的更替及应用范围能及时更新脑中的经验库,与时俱进,紧跟行业的进步步伐。

要建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产品,作为施工员,是建筑行业中最前线的 “战斗员”、“指战员”,除了应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更应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和信念,忠诚于职业,忠诚于规范,不为其他因素而左右,这也是作为施工员应有的职业素质。在二十多年的施工工作中,坚持把每一个建设项目不管其规模大小,都以高质量、高标准来进行施工,容不得缺陷、隐忧。近几年,由于农民工队伍内人员的更替,工人的技术素质有所下降,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作为施工员,必须在现场对细部操作技术多交底、勤检查,把规范中新的内容和要求传输给工人,甚至要耐心亲手示范,不应以呵斥责骂代替工作。

二、引用成功的经验、解决施工中常见问题

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多种多样,如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这些问题除了有材料的因素,相当大的原因是施工员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足、没有吸取同行的成功经验、质量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在施工实践中,我特别注意混凝土楼板裂缝、外墙渗漏两大问题,下面本人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方法。

1、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指的是较常见、较普遍和数量较多的房屋四周阳 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及其他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

⑴、有些成因经专家论证已有结论:如设计原因、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粉煤灰添加量、温度、水化热影响等等;

⑵、在施工阶段有一些错误也会令楼板产生裂缝:有些施工员不按设计图纸施工,也不按工程特点设计施工顺序,甚至不仔细检查钢筋安装是否正确,使结构受力模式改变;不了解构件受力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未达到设计强度前有一个不可扰动期,在这个期间不加限制地在楼板上堆放施工机具、施工材料;

⑶、施工员、质量员没有严格措施保护钢筋位置及形状,在混凝土浇筑时任由工人在已安装的钢筋上任意行走、踩踏,破坏了钢筋的位置、形状。对于楼板裂缝的防治,本人在施工中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

①、按施工图严格控制好钢筋安装的质量,在省《通病防治二十条》颁布后,必须严格执行其中关于钢筋的强制性内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加强对钢筋网的保护,严禁对钢筋位置、形状的破坏。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不少于3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②、与商砼技术人员多沟通,并要求其到现场共同研究,将混凝土浇筑的各个部位、作业完成时间、砼量向商砼技术人员作交底,同时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确定不同施工部位混凝土的坍落度,添加剂的添量;送货数量和间隔时间;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捣工艺过程,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控制工人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在一本建筑杂志上,有些专家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本人在实践中采用了这种技术,事实证明,这种技术令混凝土构件的密实度增加,发生裂缝的几率也大幅降低;

④、正确设置施工缝(包括位置、形式、停止时间、恢复浇筑的处理); 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根据气候情况制定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结构件的湿润养护。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决不增加荷载。

⑥、在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可以令施工员离开作业现场。

本人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这六条,不假人手。所以,本人“监制”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几乎未曾有过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也极少产生影响观感的蜂窝、麻面现象。其实这六条中没有高深的技术措施,只是须切实履行施工员的职责。

2、外墙渗漏水问题:外墙渗漏一般表现为填充墙渗漏、外墙抹灰层渗漏、外墙饰面砖渗漏等几种常见现象。多年来,通过向工程师请教,与同行交流,在建筑书刊中寻找,并在施工过程中仔细观察,知道了外墙渗漏的一般原因及预防、治理的方法。

⑴、现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起围护作用的外墙砌体使用的基本上为非承重多孔页岩砖、混凝土砖等,多孔页岩砖由于壁薄,中间多为大孔洞,空心率大,在运输与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外墙砌筑中其中有破损的多孔页岩,砌筑砂浆不饱满的话,较易在外墙形成渗水处,且一旦有水渗入外墙砌体,多孔页岩砖内孔洞又形成积水槽或水的通道,让人们无法正确判断渗水处,一旦发生渗漏,治理极其不易,易形成顽症。

⑵、混凝土砖,由石砾水泥混合压铸成形的砌块,孔隙率极大,当外墙抹灰砂浆配合比不合格,外墙饰面砖镶贴缝中有火柴头大小的空隙,在雨季就会发生渗漏,混凝土砖内部孔隙变成导流,雨水会随砖体中的空隙扩散,往往在室内形成三四平方的水湿面,这种成因容易找到,治理也比孔页岩砖墙体的渗漏相对简单。

⑶、外墙渗漏还常发生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接合部位,特别是顶楼屋面梁底与砌体顶面接触处,是裂缝和渗漏的多发部位。因为混凝土和砌体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另一方面屋面梁底与砌体接触处既无钢筋连接,又不易填嵌密实,施工时墙面粉刷未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在外界温度、湿度变化、砌体收缩等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在接合部位就会产生裂缝,形成渗水通道。

外墙渗漏的预防和消除,重点还是施工员的责任心:交底要耐心,不厌其烦、检查要细心,不可懈怠、把关要狠心,不能将就。

施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案,详细制订“墙面防水施工技术交底”,同时制定施工工艺流程详图。施工中要加强过程控制,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及当地规定严格监督外墙砌筑作业,并对外墙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控。

①、对基面进行清理,凿除表面污物并清扫干净,必要处可用水泥浆涂刷1~2遍,以封闭砌块表面的空隙,24小时后用浓水泥浆对墙面拉毛,增强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性能。

②、严格控制砂浆的标号和质量,打底找平层可用添加微纤维的水泥混合砂浆,既可作找平层也可作防水层;外墙找平抹灰层遇不同材料交接处应加挂金属网,高层建筑超过24m高的部分外墙,找平抹灰层可全部加挂金属网(如果设 3 计文件没有注明,由于需增加造价成本,有些承包人不愿意增加投入,可用“减少质保风险”尽量说服之,遇到拒绝,便是施工员深感遗憾和无奈之时)。

③、找平抹灰施工前,对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墙的顶部、空心砖外墙的竖缝,首先进行堵洞和勾缝,并作为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予以抹灰。找平抹灰施工时,应分层抹灰,两层找平的操作间隔宜控制在24小时内。

④、饰面砖施工前,要求墙体基面和面砖均先润湿且阴干,在防水层上贴饰面砖时,要先扫一遍水泥浆。如打底层平整,可用水泥基复合涂料的乳液加水泥直接粘贴面层,把粘结层和防水层合二为一。外墙面砖勾缝时,要先清理勾缝内沙粒灰屑并用水润湿,勾缝砂浆宜浓一些,建议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抗弯强度、韧性、粘结力大,不易开裂),保证缝隙内料浆密实饱满,缝面平整光滑、无砂眼及裂缝。勾缝后要及时淋水养护。

⑤、在外脚手架拆除,补贴排栅回顶位置饰面砖时,应将原批荡层小心凿去3~4mm厚,刷水泥浆然后贴补饰面砖,必须确保补贴的饰面砖与已贴的饰面砖相平,砖缝无砂眼。

⑥、事后控制,外墙防水效果验收可用连续淋水法,即用直径20--25mm的水管开Ф2mm@100mm的小孔,尽量选择有各种构造形式的外墙部位,对其连续淋水6小时(根据建筑杂志的文章说,这种方法的效果相当于连续24小时暴雨)观察梁底、柱侧、内墙面、窗边,如发现渗漏,做好记号,采取相应措施治理。这个方法在建筑杂志上获得,试过两次,确实能帮助找到渗水的部位和成因。

通过上述措施,在自己建造的项目比较有效地消除了外墙渗漏现象。

多年来,自己通过努力学习,克服了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实践中,掌握了较全面的施工技术,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与时俱进,我要开阔视野,通过认识、了解新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2011年初,公司质安技术部的同事用一张卡片纸写了36个字给我:“落实施工标准、强化操作工艺、加强质量预控、完善过程控制、遵守验收程序、严守法律法规”,明白是对我的勉励。纸片让汗水溶化了,磨烂了,但36个字已经刻在我的心里,只要我一天在施工员的岗位上,它就一天磨灭不了。

2012年8月10日

篇2: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工作踏实认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并使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外我还在多年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 国务院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程》、《企业职工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和建筑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牢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二、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

在校学习期间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设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等主要课程。通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我在较系统的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为日后走上工作岗

位,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际技术管理经验后,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也日趋成熟。我也清醒地意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关系。

另外,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业相关的应用软件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本人在工作之余,学习并能较熟练的运用AuToCAD、Office2003、Word2000、PKPM、天正等绘图、办公及计算软件;在工程实践中,掌握了电子纬仪、水准仪等工程应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成果分析方法。

三、在专业技术经验方面

本人于于2005年7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以来,先后完成了几个较大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其中,有多层的、有高层的、有砖混的、有框架的、有办公楼的、有综合楼的等等。主要参与建设的项目有:

2005.02~2005.12南宁市东景花园l号楼工程,属四级工程,建筑面积6880 m2,框架结构,六层。

2006.08、2007.03岭南名居l#、2#楼工程,属二级工程,建筑面积14675.78 m2,框架结构。

2007.04~2008.03岭南名居6#楼工程,属二级工程,建筑面积19624.51 m2,框架结构。

2008.04~至今汇东郦城一期B区工程,建筑面积70626.65 m2,框架结构。

通过对以上项目的具体技术管理,使自己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掌握了项目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种环节的要点和措施,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的所有环节的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 验。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这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仅仅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管理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应该有系统而严密的管理制度体系。这才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纽带,也是规范管理者行为标准 的指针。通过向同行的借鉴和学习,我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强化了对所在项目部的各项岗位职责、承包分配、施工生产、物资器材、劳务用工等几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多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尤其是加大制度管人的力度。这些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朝标准化、程序化的方向接轨,此外对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明确各层次人员在工程施工和管理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是十分积极而有效的,为工程施工管理取得良好的成绩以及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施工企业的效益就是围绕着对

“人”、“机”、“物”、“料”的管理中出来的,不是空喊口号和从没有章法的管理体系中出来的。与此同时做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工程质量、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最大化实现,这也符合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

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文明施工”,注重全体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将安全管理纳入系统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在安全管理上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力度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最大限度 地降低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各层次人员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在施工区域和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警示牌。安全工作强 调预防为主,在任何一项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安全防护计划和防护措施。现场生产作业坚持班前安全会制度。从每一件小事认真抓起,例如地下施工坚决不准汽油车进入,工作中不戴安全帽则处以罚款等。

在具体施工经验方面,主要是通过试举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两例质量通病的处理措施加以说明:

(一)、施工缝夹层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己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

治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二)、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钢筋露在砼表面。

原因分析: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

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现场施工再谈谈几点注意事项:

1、如基坑开挖前放线,引入控制点后开始确定四大角,钉木桩,洒石灰,一看按图没错,于是开始指挥机械大面积开挖。然而当进行基础承台支模时才发现麻烦来啦,四周的工作面没留。

2、从柱模的安装到柱砼的浇筑过程,当柱筋验收合格后开始封模,接着完成梁板模拼铺,当准备进行柱砼浇筑前模板验收不通过,原因是底部木糠等杂物人多无法冲洗干净,因此应事前在模板上锯开检查口,等验收通过后再封上。

3、确保上层柱筋不偏位,柱砼质量尽可能减少蜂窝麻面:在浇筑前应用木条钉在楼面模板上固定好柱纵筋四边,以免整体移位;当砼浇筑振捣的同时应派1至2个人在下面负责轻轻敲打侧模确保密实度,同时观查是否出现胀模。

4、卫生间的吊模安装工人往往图方便,用铁线拉作固定或用木条做脚支撑,后因不能及时除去木脚支撑或提前拆模,最后常常造成卫生间水顺着铁线或木头腐烂漏水。较好的办法应用钢筋加工成马凳形架起吊模。

5、梁板钢筋的绑扎:对吊上楼面的钢筋应按梁号挂好标签,分区就近摆放,沉梁时要注意主次梁的位置,梁柱交叉处的柱箍最好事先焊成一个笼形,沉梁时一起放入。板筋绑扎前宜先按间距弹好线,这样显得整齐,绑扎起来也快。

四、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今后努力的方向:

1、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科学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大胆探索、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工作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2、在工作中有些工作做的不够细,一些协调工作做的不到位。

3、自己的理论水平还需要要提高。

篇3: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笔者通过对若干建筑企业的调研分析得知, 目前企业急需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既懂现场施工技术, 又会现场的基本管理, 而且对学生的敬业精神、思想素质、价值观等方面也有要求,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更希望该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毕业就能上岗, 上岗即顶岗的要求, 也就是“零距离”上岗。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之上, 在企业的参与下创立了“三通一平”型培养目标。

所谓“三通一平”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毕业时必须掌握必需、够用的文化基础知识 (“一通”) ;通晓生产第一线的施工技术 (“二通”) ;初步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三通”) ;实现“零距离”上岗 (“一平”) 。

“三通一平”培养目标的特点如下。

第一,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学校在根据企业“需求”的前提下, 让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 使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 避免了盲目性。

第二, 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 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 实行课程模块式设置, 即公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岗位技能类课程模块, 既体现了建筑工程的专业技术特点, 又突出了学生培养的职业方向。

第三, 以学生为中心, 实行教学过程行动化。让每个学生经历从确定教学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

2“三棱锥”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 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专业适应性与相近专业的转移性) , 又要考虑到专业 (职业岗位群) 的针对性。为此, 学院以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 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构建了“三棱锥”型课程体系。其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即公共通识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岗位技能类课程。

(1) 公共通识课程。公共通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及职业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 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政策、英语、计算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2)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 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 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3) 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 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 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要使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按照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 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 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等,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系列改革。每个能力训练模块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具体任务。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4 以就业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方法

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高职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顺利就业, 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 可见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成为教改试点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考试与社会的需要相脱离, 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 导致考试与学习相脱节, 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尤其是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 有关考试程序不严谨, 组织实施不严密, 命题及评分标准欠科学等。因此, 笔者认为现在要强化的不是教考分离, 而是教考合一。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分析国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考试现状, 研究本专业考试制度制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以就业导向为主线, 明确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重点从岗位资格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践课程考试、素质考试四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与改革, 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岗位资格考试采用实训—培训—认证的步骤, 与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鉴定考试相接轨。理论课程考试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进行全学程各类考试的总体设计, 按照“三高、三精” (考试的高效度、高信度、高质量和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精心管理) 的要求, 进行考试改革, 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论文、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考试方法。在实践课程考试改革方面采用操作考核、现场观测和提交自制作品等多种考试方法;建立校企联考的考试制度, 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和学校教授共同制定考试考核标准, 完善实践课程试题库。制定学生素质测评体系, 建立系统完善的学生素质量化考核制度, 将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表现等素质能力进行分解量化, 综合测评。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突出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可带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 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性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学校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不错的选择。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成效的校企合作能极大地缓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 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能积极地推进毕业生就业,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如图1)

5.1 使专业培养目标贴近一线需要, 推进就业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多家建筑企业合作进行专业改造和建设。在合作的过程中, 校企共同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 使专业的培养目标更贴近生产实际的需要。

5.2 促进教师深入一线, 提高“双师”素质

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受“重理论、轻实践, 重科学、轻技术”的影响, 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 理论有余, 实践不足, 高校的教师亦如此。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 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 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和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 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提高自身工程技术实践素质。

5.3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生产一线环境

校企合作的另一个作用是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生能在生产一线真实的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实践中学习, 掌握技术, 提高能力。

5.4 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 只有与企业紧密结合, 才能真正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必须达到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的教授、工程技术专家一起讨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等, 使专业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

校校联手合作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是靠办学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来反映和保证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校校联手合作, 互相学习, 资源共享,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对培养模式的对照比较, 横向合作, 共同进行教学改革, 促进专业的发展。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由之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通过高职教育中的“学”与企业的“产”以及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研”结合, 达到“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3) .

篇4: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摘 要】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这一中心,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岗位及任务,阐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过程和方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作过程 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74-0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在促进个体的发展的同时,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校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设置上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按照知识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培养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不符,与建筑行业需求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主动性不高,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也较低。近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意识到了这些不足,对课程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很多课程设置仍然没有跳出学科本位课程开发的范式,仍然属学科体系上的简单组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方面做得太少。

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的宗旨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该理论在设计上解构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可见,工学结合是今后一段时间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参与到建筑产品形成过程的生产实践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熟悉建筑产品形成过程及对生产工艺要求,掌握建筑施工管理的方法及建筑施工各主要岗位的工作内容,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强校企合作,以建筑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改革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序化两方面入手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企业自身优势,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让学生走向社会,融入企业,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企业参与学校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改革建筑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内容包括开设的课程及每门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两方面。课程的设置要与工作岗位相适应、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围绕建筑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个中心,根据建筑职业岗位需求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整合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在内容的取舍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比例;专业基础课程淡化理论原理的推导,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性知识为辅,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解决对所选择知识内容的序化问题。在重建内容结构时,打破传统的按知识的逻辑关系(先理论后实践)编排学习内容的方法,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转变,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课程的组织形式,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工作情境构建教学情境,以项目教学、工作任务为依据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上改变原先在教室授课的传统,把课堂搬到实训现场,实现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与做一体化,让学生先做后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把学与做融为一体。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形成过程为主线。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对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组成了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对企业进行考察、调研,摸清企业的工作过程、生产任务及其所对应的岗位(群)等与生产有关的工作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合,提炼出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群),然后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再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新的课程体系。具体过程是:专业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学习情境设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干课程标准。

(一)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其目的是摸清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可靠的资料。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市场调研:一是对行业企业(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监理单位、项目咨询公司等)的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分析影响专业的其他社会因素,以便准确定位专业的服务面向和培养规格;二是对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以及社会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或建议;三是对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课程理论发展的情况以及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的意愿及今后再学习的可能性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市场调研,摸清行业背景、行业企业主要的工作岗位(群)(见表1),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等,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总结出本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从而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endprint

表 1 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在施工员岗位上工作,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以突出建筑施工技能的培养为主。

(二)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环节。工作任务分析主要针对工作对象、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方法、工具器材、劳动组织、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可以获得各工作岗位在不同工作领域的工作项目、工作流程及岗位能力需求,了解社会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并从中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集为行动领域(见表2),为我们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地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奠定基础。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传统学科本位上按知识的逻辑过程来安排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先分析在工作任务分析中归集的行动领域中需要的支撑知识,然后再将各行动领域所需的知识进行整合、归集的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比如,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这一行动领域中,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懂看图、会测量、放线,而且还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查、验收,能够准确地计算材料的用量,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熟悉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那么学习领域的课程就应该包含建筑工程制图、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及检测、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课程体系的内容和顺序的安排,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将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质板块、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见表3)。

此外,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把基础理论与操作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把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部过程。在课程实施方面,强化工程图识读、施工测量、材料检测、建筑工程主要工种、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实际训练课程。

综上所述,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顺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必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改革上走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还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改造教学情境,转变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I)

[3]姜大源.学科系统的解构与行动系统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8]张亚英,赵春荣,等.基于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9]穆兰,刘良军,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基金项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陆盛武(1972- ),男,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工程师,硕士。

篇5:建筑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参加工作之初,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如何让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施工操作中去,对此,我在实际操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多请教,努力弄懂每一个设计环节中蕴含的理论依据,并形成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老领导、老同事的指导下,运用于实际设计中去,在其后的各项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参加工作之初,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踏踏实实从基本做起,从日常琐事做起,掌握了传统的、大众的建筑设计流程,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积累,利弊分析,才能提出自己的具有新意的、更科学的、更利于指导设计的理论,再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再实践,再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统筹全盘考虑,兼顾细部安排

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关系城市道路规划,时间紧,任务重,地下管线众多,设计难度大等等问题,对此,必须做出总体施工安排,以便各施工环节科学合理。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调查,结合本工程实际,我提出并制定适合施工总体特点的总体施工安排。针对城市建筑、人口比较密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在征得项目经理及业主有关方面后,以此来指导全局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细部方面,从安全角度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立安全警戒标示。在施工期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井然有序,使得工程最终得以圆满竣工。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推行高效率办公

我在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汉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工区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学习更新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再教育,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篇6: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年毕业于****建筑工程专业,在****公司***工程任土建专业技术员。在些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及内业收集、整理工作,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忱。后来又先后在****工程担任项目技术员,这几个工程竣工后均被评为沈阳市优质工程。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在公司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质量从严控制。几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年**月,我在***工程项目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做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

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41㎜,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外墙次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真,宽窄一致;屋面防沙层以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优质工程细部做法要求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入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之余,为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不断学习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时常去图书馆和上网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使自己的知识含量不断充实。

三、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作中,我把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

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为工程决策提供快洁、便利的方法。

以上是我近几年来的主要技术工作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实践中学习、向他人学习、自我学习,我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不过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公司的发展,为自我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和努力。

***

篇7: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自2006毕业参加工作以来,2012年市政道桥技术员。2015年取得了二级市政建造师。从事相关建筑施工管理相关工作11年中,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感慨也很多。目前已经成为一名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都比较成熟的工程管理人员,同时在政治思想、专业理论和运用,专业技术经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几年的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工作踏实认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并使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外我还在多年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

国务院颁发的《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企业职工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和建筑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

在校学习期间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设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等主要课程。

通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我在较系统的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为日后走上工作岗

位,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际技术管理经验后,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也日趋成熟。我也清醒地意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关系。

另外,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业相关的应用软件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本人在工作之余,学习并能较熟练的运用AuToCAD、Office2003、Word2000、天正等绘图、办公及计算软件;在工程实践中,掌握了电子经纬仪、水准仪等工程应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成果分析方法。

三、在专业技术经验方面

本人于于2006年7月从事了建筑的相关工作,先后完成了几个较大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其中,有多层的、有高层的、有砖混的、有框架的、有办公楼的、有综合楼的等等。主要参与建设的项目有:

2006.07~2007.5合肥市合肥二建有限公司望湖城6#、7#、8#、9#,建筑面积12986.65m2,框架结构,六层,合肥市潜山北路新景花园11#小高层。建筑面积11890㎡。

2007.06~2009.07在安哥拉安中有限公司从事工程物资采购及工程材料管理等相关工作。

2009.07~至今在黄山市黄山区翡翠华庭小区3#—11#楼工程,建筑面积27903.71 m2,框架结构。府前花园小区2#、3#、16#、17#、21#、商铺2号楼工程后期管理及二期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通过对以上项目的具体技术管理,使自己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掌握了项目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种环节的要点和措施,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的所有环节的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

验。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这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仅仅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管理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应该有系统而严密的管理制度体系。这才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纽带,也是规范管理者行为标准 的指针。通过向同行的借鉴和学习,我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强化了对所在项目部的各项岗位职责、承包分配、施工生产、物资器材、劳务用工等几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多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尤其是加大制度管人的力度。这些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朝标准化、程序化的方向接轨,此外对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明确各层次人员在工程施工和管理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是十分积极而有效的,为工程施工管理取得良好的成绩以及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施工企业的效益就是围绕着对“人”、“机”、“物”、“料”的管理中出来的,不是空喊口号和从没有章法的管理体系中出来的。

与此同时做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工程质量、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最大化实现,这也符合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

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文明施工”,注重全体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将安全管理纳入系统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在安全管理上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力度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最大限度

地降低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各层次人员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在施工区域和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警示牌。安全工作强

调预防为主,在任何一项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安全防护计划和防护措施。现场生产作业坚持班前安全会制度。从每一件小事认真抓起,例如地下施工坚决不准汽油车进入,工作中不戴安全帽则处以罚款等。

在具体施工经验方面,主要是通过试举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两例质量通病的处理措施加以说明:

(一)、施工缝夹层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己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

治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二)、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钢筋露在砼表面。

原因分析: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三)外墙保温裂缝

现象是保温层开裂,严重的会造成整面山墙脱落,造成外墙面漏水.原因分析:

1、主体结构下层,造成了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外墙裂缝.2、施工工序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从而导致局部外墙保温出现裂缝。

3、施工中材料没有严格把关,产品自身的缺陷,造成了外墙裂缝。

4、建筑设计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图纸会审这块没有严格把关。造成立了房子做起来,就造成了墙体开裂这样的通病。预防措施:

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监理单位汇报,同时在图纸会审中与设计单位解决相关问题。

2、材料选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采购,要保证工程质量。等以后出现问题之后就得不偿失了。

3、施工程序是保证产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现在主体结构都是框架结构。墙体填充这块一定要保证砌筑的质量和控制砌筑的高度。避免由于墙体自身的下沉,造成后期的裂缝。特别是梁下方最后一块砖的砌筑,一定要夯实。

4、主体结构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尽量利用后期施工来弥补自身的缺陷。比如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外墙面要铺设网片等。

5、现在的无机外墙保温设计的年限是25年,而现在外墙保温一般都会在5-10年就会出现裂缝甚至脱落。及有可造成安全事故。从根本的上用无机保温板替代了无机保温层。

总之,出现问题并不可怕,维修要及时,要保证质量。不能拖。及时协调好与甲方、业主之间的关系。为做好下一个工程铺好一条路。

现场施工再谈谈几点注意事项:

1、如基坑开挖前放线,引入控制点后开始确定四大角,钉木桩,洒石灰,一看按图没错,于是开始指挥机械大面积开挖。然而当进行基础承台支模时才发现麻烦来啦,四周的工作面没留。

2、从柱模的安装到柱砼的浇筑过程,当柱筋验收合格后开始封模,接着完成梁板模拼铺,当准备进行柱砼浇筑前模板验收不通过,原因是底部木糠等杂物人多无法冲洗干净,因此应事前在模板上锯开检查口,等验收通过后再封上。

3、确保上层柱筋不偏位,柱砼质量尽可能减少蜂窝麻面:在浇筑前应用木条钉在楼面模板上固定好柱纵筋四边,以免整体移位;当砼浇筑振捣的同时应派1至2个人在下面负责轻轻敲打侧模确保密实度,同时观查是否出现胀模。

4、卫生间的吊模安装工人往往图方便,用铁线拉作固定或用木条做脚支撑,后因不能及时除去木脚支撑或提前拆模,最后常常造成卫生间水顺着铁线或木头腐烂漏水。较好的办法应用钢筋加工成马凳形架起吊模。

5、梁板钢筋的绑扎:对吊上楼面的钢筋应按梁号挂好标签,分区就近摆放,沉梁时要注意主次梁的位置,梁柱交叉处的柱箍最好事先焊成一个笼形,沉梁时一起放入。板筋绑扎前宜先按间距弹好线,这样显得整齐,绑扎起来也快。

四、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今后努力的方向:

1、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科学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大胆探索、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工作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2、在工作中有些工作做的不够细,一些协调工作做的不到位。

3、自己的理论水平还需要要提高。

篇8:建筑施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课程体系结构设想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紧跟我院示范校建设步伐, 以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 带动所有专业课程改革。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 分析岗位 (群) 的职业活动能力, 确定典型的行动领域, 按照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确定学习内容, 概括学习领域, 设计学习情境,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我们按照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由专项到综合, 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顺序。结合现代建设工程实际需要, 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适度、够用为准, 专业知识内容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 并根据专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及时更新教材, 补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内容。

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淡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传统界限,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对相关课程进行重组、整合, 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为目的, 以适度、够用为准, 注重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淡化理论原理的推导, 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将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质板块、土木工程通用技能板块、施工技术技能板块、施工管理技能板块、专业拓展能力板块和顶岗能力板块六个板块, 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 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 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我院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之需, 上下一线、前后呼应,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 (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 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加强现场教学、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把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 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和选择余地, 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调整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我们通过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紧紧与职业资格鉴定中应知、应会的要求相结合,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

强化专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施工一线建筑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 结合技能鉴定的应知、应会要求,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通过“教室+实训室”的教学模式, 加强专项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 如表1所示。

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着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 强化专业技能, 重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对前后课程内容重叠、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专业课, 如《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基础工程》、《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进行解构, 采用“建构模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重构为《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高层结构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等专业核心课, 解构与重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学生首先接触具体的施工图, 认识具体的构件, 然后分析构件的构成原理, 最终实现构件的成型。采取“教室+实训中心+施工现场”的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统一, 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构后的课程以工程为案例,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序化, 并融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和方法论,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建筑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境,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

积极开设选修课本专业在开设了《创新学》、《社交礼仪》、《书法》、《言语交际学》、《艺术欣赏》、《英语口语》等多门公共选修课程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开设了一些方向性较强、专业深度大的选修课程和辅助性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建筑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建设监理》、《铁道工程施工》等, 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上实践可以总结如下: (1) 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2) 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只是根据工程项目对学科式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 (3) 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培养。此体系在某些课程的实施中收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综合特色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同时, 与此相适应的教材建设是后续工作的重点。

摘要:提出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 带动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朱强, 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

上一篇:勇当先锋演讲稿党员下一篇:情书范文章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