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2024-05-16

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精选9篇)

篇1: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急诊科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规定

为了使急诊科管理走向规范化,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责任感,充分调动全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切实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科室管理对科室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医院十五项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急诊科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规定》。《规定》中,每位医护人员自觉参加管理,实行百分制,进行相应的考核扣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一、急诊科管理措施

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务科和急诊科领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审岗、迟到、早退。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认真书写急诊病历。对抢救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处置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7、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科医、护人员无论上、下班时间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有突发事件务必随叫随到。

二、处罚细则

每人每月100

分,一月为一个管理周期,每记 1 分,为30元,全月分记分低于80分者,不得参与当月绩效分配;低于60分者,上报医院请求换岗处理。十二个月为一个年终管理考核期,年终考核积分累计低于1000分者,次年三个月的积分均按低于80分处理;年终考核积分累计低于850分者,上报医院请求换岗处理。

1、不遵守组织原则,工作拖拉,不服从部门、科室领导的工作安排(包括医院决议),不认真按时完成所布置任务的,每次记2分。

2、违反医院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因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存在缺陷,导致医疗服务投诉,每例次记

5分,造成严重纠纷者记8-10分。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医疗差错及过失的,记20分。

3、无故迟到或早退5分钟以上,15分钟以下每次记 1 分;迟到或早退超过 15分钟(含15分钟)以上,30 分钟以下每次记 2 分;迟到或早退超过30 分钟(含3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每次记3分;迟到或早退超过60分钟(含60分钟)以旷工1天论处。旷工 1 天,记6分;连续或一年内累计旷工 2 天,记15 分。

4、不执行请假制度,每次记 1 分。未经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擅自调换班者,每次记1分。

5、违反首诊负责制、急诊会诊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每次分别记3、2、1分。

6、未经请假,不参加单位、科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每次记 1 分。

7、工作期间擅离岗位 30 分钟,无标明去向,每次记3分,超过 30 分钟(含 30 分钟)按旷工一天处理。

8、同事间闹不团结,工作受到影响的,每人记 3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每人记5分。

9、凡收受“红包”、药品回扣者,每次记20分,并上报医院处理。

10、医嘱(含口头医嘱)查对未发现或执行医嘱错误但未造成后果,责任人记3分。

11、抢救病人无医疗、护理记录,医护人员未进行床边交接班者,每例记 2 分。

12、当班者未履行安全职责,发现可疑情况和安全隐患未及时报告或处理,造成治安案件、火警事件的记责任人 2-5 分。

13、护士配液、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生 药品、输液、输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时,未按规定进行处理及实物封存的,每次记5-10分,造成举证不能的,累计追加记责任人 5-10 分。

14、违反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造成一般差错的记 1 分;造成较严重差错记3分;隐瞒不报记当事人5分。

15、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的全院医护人员理论考试或操作考核每项每次不合格记1分,无故缺考记 1 分,累计 3 项次不合格者记 5 分。

1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危急重病人,首诊医师和首诊护士必须认真负责,先作妥善处理后,再与有关科 室协调处理,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推诿,否则每发现一例记 3 分。无特殊情况下,病人呼叫后,医护人员未及时到床边,每次记 1 分。

17、医护人员上班不带胸卡,无菌操作不带口罩、不戴工作帽、长发不戴发网、留长指甲、穿高跟鞋、戴戒指手链、耳坠等,每项次记1分。

18、出诊医师、护士未按规定的时间出诊记 2 分;急救物品准备不齐全,每次记 1 分。接诊护士未按相应的程序处理记2分。

19、由于护理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病人发生坠床、跌 倒、烫伤、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视情节轻重记 2-5 分。

20、抢救药品、抢救仪器使用后未整理归位,损坏未及时报告、每例次记 1-2 分。

21、门诊输液病人未按规定巡视病人,造成叫唤夜和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记 1-3 分;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导致严重后果的记5-10 分,并按相关制度执行。

22、无菌橱内物品放臵不规范,每次记 1 分;无菌包过期,每个记 1 分;无菌物品没有标明启用时间,每次记 1 分;标识不规范,每次记 1 分。

23、各项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治疗室等不整洁、桌面 及治疗车使用后的物品未妥善整理记 0.5 分;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分类处理每次记 1 分。

24、消毒液过少、未定期更换、有效浓度不足每项次记 0.5 分。

25.病人输液完毕后,未及时搜取输液瓶、床铺未整理、每项记 0.5 分,床单被血液等污染未及时更换记 1 分。

26、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药品、物品损坏、丢失的照价赔偿并记 1-5 分。

27、无故完不成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交给的工作任务者(不包括业绩任务),根据情节,每次记 1-2 分,造成不良后果者,不能胜任岗位者调换岗位或解聘。

28、严禁以个人营利为目的擅自将病人转诊者,发现一次记20分,累计 2 次者报院办按医院规章制度处理。

29、各值班医生在当月值班期间未完成5个收住院病人的基数值,每少完成1个收住院病人值记2分。

30、无论工作与休息时间,有突发事件发生电话通知未及时到位者或电话关机者记2-5分。

三、表彰奖励细则

(1)服务周到,态度和蔼,收到病人感谢信、锦旗者记 2 分。(2)模范遵守医院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耐劳,服务优良,无差错事故发生,业绩突出,受到上级和群众一 致好评者记 1 分。

(3)坚持医疗原则,维护医院及病人利益时受到委屈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者记 2 分。

(4)各值班医生在当月值班期间必须完成5个收住院病人的基数值,每超额完成1个收住院病人值记2分。

(5)发现事故苗头,带头采取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者记 2 分。

(6)对医院医疗业务,服务质量和增收节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收到较好成效者记1分。

(7)工作积极,服务优秀,为科室赢得良好荣誉,院周会上公开表扬者记1分。

(8)为科室创品牌、特色、效益做出重大贡献者、受到广大群众好评者2分。

(9)病人慕名就诊或病人是科室医护人员关系的,应给予相应的照顾,并给予当事人每次记1分。(10)急救车出诊接回本院的病人经正确救治后满意离院或收住院的,出诊医、护人员各记1分。

(11)休息时间电话通知后及时到位参与工作者给予记2-5分。

(12)每月积分最高者评选为“优秀医生”及“优秀护士”。每月考核一次。一年内评选“优秀医生”、“优秀护士”累计8次者,考核时评选为优秀医生、优秀护士,记5分。

篇2: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一、政治思想:积极学习法律法规,科室护理人员思想稳定、风气正,争当优秀护士及先进工作者。

二、职业道德标准:护理人员能严守职业道德规范,关闭便签要求,不以护谋私,不收受红包,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测评满意率90%以上,无医德医风投诉。

三、作风纪律:以身作则,办事公正,护士无违规违纪行为。

四、卫生经济:严禁私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五、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操作,能亲自带教,能解决本科护理技术疑难问题。

六、护理安全:无护理事故和重大护理纠纷,无严重差错,尽最大努力降低一般差错发生。

七、管理能力:

1.根据护理部的目标,制定本病房护理工作年、季、月计划,年终有总结,目标管理达标。

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大型抢救要做好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及监护的组织指挥。

3.严格执行各班工作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程,有考核、检查记录,无差错事故发生。

4.组织护理人员接诊病人快,分诊准确,做到无误诊、无漏诊。5.抢救病人做到抢救治疗快,医护配合好,技术熟练,做到分秒必争,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6.救护车、抢救室的急救器材、药品的管理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抢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率100%。

7.留观病人做好病情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8.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落实,抢救护理技术操作和应急能力有考核登记。

9.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无传染病的漏报。

八、各项护理管理指标:

1、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90%

2、年计划目标达标率

>90%

3、科室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参学率>85%

4、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90%

5、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100%

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7、基础护理合格率>85%

8、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9、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

10、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

11、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

0

1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执行率 100% 护理部:

科室:

责任人:

时间:

篇3: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进入急诊科实习的2006级和2007级护生200名,均为大专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名,由我科相同的带教老师带教,实习时间相同,均为2周。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法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护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两组实习护生出科时进行急救技能和理论考试考核,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 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讲授、示教、演示等教学方式,指导护生操作。

1.2.2 目标教学法

1.2.2.1 入科宣教

由总带教老师集中讲解急诊科的实习目标,分为预检分诊(迅速热情地迎接病人、给病人摆放正确体位、及时测量生命体征、仔细询问、认真填写就诊登记本、准确分诊后及时通知医生)、常见危重病的病情观察(要求做到主动巡视、耐心倾听、掌握观察要点、准确评估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协助医生处理相应问题、及时记录护理重症单)、急救动手能力(心电图机的使用、心电监护、血压脉搏监护、多参数监护、呼吸机的使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除颤、洗胃机的使用)、应急配合能力(增强急诊服务意识、各种急救物品准备齐全、急救操作要规范迅速、口头医嘱复述核实后执行、准确使用急救药品、急救过程中情绪稳定,沉着应付)。同时,让护生尽快熟悉环境,了解急诊科工作特点,使护生快速进入角色。

1.2.2.2 实践操作

每位护生跟随各带教老师,进行实习操作。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护理程序进行带教,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对护生讲清楚,要求护生按照老师提出的护理要点进行实践操作,下班前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编制成操作程序图,使操作步骤简单明了,重点和难点突出,利于护生操作练习。

1.2.2.3 模拟训练

对未涉及的在实习目标中要求达到的实习内容,可由带教老师模拟训练临床病例创设急救情境,采取角色扮演进行多人抢救操作训练。护生通过寻找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护理问题,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立即要“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从而明确实习目的,掌握实习内容,以便护生在紧急状况中能够有条不紊、熟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资料显示,心肺复苏时,4 min内完成电除颤,复苏成功率为70%~80%;4 min~8 min完成电除颤,复苏成功率低于10%;电击除颤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由于一般心跳、呼吸骤停在1.5 min内完成,若超过4 min将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同时,在急救工作中,护生通过询问及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语言表达方式,迅速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为决策和实施抢救赢得了时机。护生还可进行模拟训练,如气管插管、尸体料理、心肺复苏等。

1.2.2.4 出科

护生在出科前要对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进行仔细整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各种书籍和带教老师的讲义),使护生在自学中获得了新理论和新方法。出科前科室对护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对未达标的内容再次进行讲解。让护生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见表1、表2)

注:χ2=6.25,P<0.05。

3 讨论

3.1 目标教学法体现了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护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接受继续教育能力的开放式模式[4]。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护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传统的授课制。它以问题为先导,强调调动护生的主动能动性,促使护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积极性,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

3.2 目标教学法有助于增强护生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实习大纲,跟随带教老师实践工作,只能提高护生的单项操作技能。但在多人合作时往往不知所措,影响抢救效果,其缺陷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上,其中60%的护生不善于和病人沟通,36%的护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40%的护生合作上有缺陷;实验组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护生提出问题,明确实习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护生参与急救的全过程,以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护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不仅提高了急救技能,也促进了护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扩大和增加了护生和护生、护生和教师、护生和病人、护生和医生之间的交往、协作、合作机会,培养和提高了交往能力,体现了教学是多项人际交往的活动。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在理论成绩和急救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新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3.3 目标教学法设立实习目标可激发护生的工作主动性,强化护生的急救意识

目标教学法使护生明确了学习的预期目标,能更合理安排业余时间,主动查找资料,补充不足,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护生的自学能力,使护生自觉地、主动地、有目的地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配合处理,强化了护生的急救意识[7]。

3.4 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多维、批判、独创思维能力的培养

“惯于提问”是理想的批判思维者具有的首要特点,任何批判性思维活动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展开的。老师在入科前出示资料,让护生在自学、查资料、讨论中解疑,促使护生的思维多维、活跃、流畅。护生综合已学的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去分析问题的起因,并推理、演绎、归纳出自己的方法,有助于培养护生多维、批判、独创的思维能力。如护生对某种具体疾病分析原因的角度不同,护理措施也就不同。如有的护生从病人促进舒适的生理需要出发,寻找减轻病痛的护理措施;有的护生从病人事业受挫不能满足自我价值的最高需要出发寻找护理措施。这样一来使护生能把课堂所学的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摘要:[目的]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大专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法模式,出科时进行急救技能和理论考试考核,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技能和理论考试考核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急诊科,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建平,王海莲,石贞仙,等.临床护理带教组织管理办法探讨[J].护理研究,2000,14(5):223.

[2]何红英,杨超前,兰桂平,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2,16(4):237.

[3]潘凤.指导临床护生适应角色转变[J].护理研究,2002,16(5):430.

[4]周利霞,姜美丽.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1999,13(5):17-18.

[5]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2(2):1-4.

[6]王晓阳,袁方,温总莲.应用六步问答法进行临床教学[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54-155.

篇4: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关键词】 急诊科 医疗情况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9-01

近年来,各级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对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视。本文就急诊科医疗误诊做一客观实例分析,寻找问题原因,以求能完善和提高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

1 急诊科误诊实例分析

下面就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发生的误诊分析如下。

本组男63例,女48例,年龄23~85岁89例,平均年龄(56.47±13.56) 岁,10岁以下7例,院前误诊15例。本组病例主要以昏迷、头痛、头昏、抽搐、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呕吐、腹痛等急腹症就诊,也有突发呼吸、循环衰竭就诊。均为急性起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涉及多系统并出现相应症状,所有误诊患者均为急诊、留观或住院患者。

1.1 诊断方法

经院前或我院急诊科一线医生首诊并给以一定救治后病情无好转或进一步加重而请示上级医师,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心电图、血气分析、床旁血糖、实验室以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作出正确诊断。

1.2 结果

所有误诊患者最终确诊情况如下: 急诊科87例,各住院病房23例。在急诊科确诊患者为上级医师查看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明确,尤其双侧气胸致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以脑供血不足收入急诊科,1h后上级医师结合病史特点行头部CT检查明确,出血热患者首诊以多个疾病收入急诊科住院,次日查房根据病史特点、体征及检查结果确诊,其他误诊疾病均因为病史、体查、辅助检查及临床思维等多因素所致;病房确诊患者则为完成一定辅助检查后明确。

1.3 讨论

急诊患者病种广泛、复杂,容易导致误诊,尤其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且病情危重,很多患者病史不清,体征不明显,或症状与体征不相符,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吻合等。部分病例根本没有明确诊断的时间,必须立刻对症处理,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控制抽搐、降温、恶性心律失常处理及外伤止血固定等等,表明急診临床工作的突发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救治过程中很难保证没有误诊出现,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误诊事件发生。急诊误诊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病史不清楚,急诊患者均为急性发病,病情进展快,患者及家属或其他陪同人员对其病史情况常常叙述不清楚,尤其是急性中毒或意识障碍患者,给医生诊断及决策造成极大困难,是导致急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于以下情况: ①有意隐瞒病史,本组1例经肠道携带毒品海洛因中毒患者,反复发生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应用纳洛酮等抢救后神志清楚,其拒绝告知携带毒品,后发现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行影像检查发现肠道节段性异物,术中清理出大量海洛因。②病史叙述不清楚,患者本人因为病情或自身表达能力差不能清楚讲述发病经过,导致临床医生很难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本组 1 例老年男性,因头昏口服药物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诉自己服错药,急诊科洗胃后发现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头颅CT检查明确为脑出血。③患者本人丧失告知能力,而他人不清楚发病情,如昏迷患者。

以上情况常可能造成误诊,甚至误治。急诊医生遇到上述情况时,在救治患者同时应尽可能详细了解病史并仔细查体,通过全面或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常能及时发现病变部位,再结合辅助检查来综合分析便能作出诊断。查体不细或体征隐匿,急诊患者病情严重,医生可能首先不是体格检查,而是紧急对症处理,或是边处理边检查,这是急诊危重患者处理特点,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病情不允许、体征不典型或患者不配合,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亦有因为体格检查不仔细而发生误诊或漏诊现象,本组因为未仔细查体而将腹股沟嵌顿疝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相反,认真查体对诊断及救治极为关键,本组2例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的老年患者,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及深度时疑诊双侧气胸,穿刺证实后及时处理,患者获救。故要求急诊医生必须认真查体,通过体格检查有时可直接作出诊断及决策。辅助检查不完善,见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不宜承受太多搬动及检查或不能开展相应急诊检查,亦可能是临床医生思维主观、片面,先入为主,忽略必要的检查等,本组1例左下腹疼痛患者,首诊医生根据病史及体征先后行血、尿常规及腹部 B 超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上级医师查看后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另1例大汗淋漓的中年男性,末梢血糖正常,考虑中暑,后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康复出院。上述情况表明,急诊科需要具备相应急诊检查实施,包括POCT开展,以便及时、有效开展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因此,急诊检查的完善是减少误诊发生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医院急诊患者救治能力,同时亦是降低各种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 加强监测和评估是提高急诊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证

2.1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需要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掌握医疗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了解急诊科各部门的工作配合情况,定期进行小组会议,对发现的不足提出持续改进的方案。

2.2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需要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收集急诊科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再对改进后的医疗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形成良性循环。

2.3 在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事先拟定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实施。另外,还要针对医护人员的急诊处方书写、病历书写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急诊处方及病历合格准确。

2.4 在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注意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控制,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严格依据急诊科用药管理条例控制用药剂量。另外,还需重视手术安全管理,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有效控制手术室安全风险隐患。

2.5 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定期业务培训教育工作也是降低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难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安全风险意识的培养,更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基础措施。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违反急诊科规章制度的医护人员进行强化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医疗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孟庆义;论急诊误诊误治问题;中国急救医学;2010,30(9)

篇5: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为了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制定护理管理目标。

一、目标任务指标要求 1.护理指标

(1)、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90分)。(2)、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械完好率达100%。(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4)、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5)、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7)、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为100%。

(8)、护士素质、仪表行为规范要求达到100%。(9)、年护理事故发生率0。(10)、年计划目标完成率≥85%。(11)、患者健康宣教覆盖率90%。

2、护理工作任务

(1)、制定本科室护理工作计划,做到月有重点、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制定本病房护理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2)、护士长及中职称护理人员需写论文1篇∕年。(3)、每月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覆盖率达30%~50%。

(4)、各种器械、药品管理符合要求。定期检查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和物品,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消毒、定量基数、定期保养 与维修。

(5)、定期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并进行安全教育。

(6)全面熟悉科室动态情况,及时了解科内信息,并与护理部沟通。(7)、专人负责实习生教育,并严格执行一对一带教;实习生以带教和培养为主,严格执行各项规范。

(8)、分诊及时准确,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分送相应的诊区就诊,做好登记。

(9)、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有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和奖惩制度。

(10)、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1、召开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会,对护理部检查的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有整改措施,每月质控活动一次,护士长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应有记录。(12)、每月开展护理业务学习一次。

(13)、每月开展1次教学查房或1次个案查房,查房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启发学习

(14)、每月开展危重、疑难或死亡病例讨论1次。(15)、完成护理部安排的三基考试。

(16)、科内每月组织理论、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各一次。(17)、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感染发生。(18)、完成实习生的学习计划,对护生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有计划的示范操作和小讲课,严格考试考核,并定期进行教学分析总结。(19)、各科室要认真完成医院及护理部下达的指令性工作任务,服从护理部统一安排、调配。

(20)、加强科内物品的管理,贵重物品随时上锁。

篇6:急诊科质量管理目标

(一)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及完善120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2.院前急救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

3.救护车定期保养维护,保证性能良好。车载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100%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能够满足院前急救需要。

4.配置有效的通讯工具,能时刻保持与患者、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医院及其它院前急救单元间的有效沟通。

5.院前急救电话专线专用。

(二)完善分诊系统,提高分诊准确率。

1.建立分诊标准、分诊工作指引及运作流程。

2.设置专门的分诊区域,配备分诊所需的仪器设备及物品。

3.建立分诊护士岗位职责,分诊护士必须经过分诊岗位培训,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有效分诊。

4.做好分级分区的宣教、指引和标识。

5.合理安排患者的候诊区域和候诊方式,定期巡视及再次评估候诊患者。

6.定期进行分诊质量的审核和反馈,不断提高分诊准确率。

(三)完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措施,确保准确识别患者

身份。

1.制定急诊患者身份核对制度及流程,护士熟悉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2.在治疗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床号,并使用唯一身份识别方式,如身份证号、病历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对急诊抢救室、留观或EICU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对传染性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等有相应的识别标志。

4.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明确的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5.对婴幼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规范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和药物的管理,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建立健全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和落实“五固定”: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消毒灭菌。

2.急救车内的标识清晰,物品及药品完备,摆放合理。每班检查急救车及急救箱药品及物品,近期失效的药品或无菌物品有明显标识,保证物品及药物完好率达到100%。

3.制定急救仪器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培训,规范急诊护士对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4.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液滴速,预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其他输液并发症,一旦发生能及早预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5.加强对要求重点观察药物、特殊用途药物的管理。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登记和管理。

(五)建立并执行抢救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程序,准确执行医嘱。

1.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

2.有紧急抢救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3.正确执行医嘱,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要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下达的口头医嘱应及时补记。

4.在院外进行抢救时,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应注意避免引起家属或围观者的误解。

(六)建立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时效性。

1.急诊科设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设备、设施配备满足急诊绿色通道要求,实行7×24小时服务。

2.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制定和完善急危重症救治流程和指引。

3.有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重点病种和

特殊病种设定急诊服务时限,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4.急危重症患者一律遵循先抢救治疗后补办手续、先检查用药后补缴费用的原则。

5.制定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快速衔接流程。

6.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通畅。

(七)规范急诊患者的运转与交接,确保患者得到连贯医疗服务。

1.制定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熟练使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护理单”。

2.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安排合适的转运团队及转运工具,准备好仪器、物品及药物。转运前,提前通知科室或相关医院的急诊科做好接收和抢救准备。

3.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见性发现病情变化,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请求支援。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床边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主诉、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治疗方案、检查项目、使用药物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皮肤及伤口情况等。

5.成立安全转运小组,加强护士安全转运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

(八)加强护士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及技能培训,提高救护水平。

1.根据广东省卫生厅《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

建立急诊科护士在职继续教育与考评制度。

2.定期进行医护急救模拟演练,培养医护之间的协作精神,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3.有计划开展急诊护士在职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急救技能考核,每年进行急救理论考核。

4.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有记录。

(九)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提高对危急值处置的有效性。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2.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医技部门“危急值”项目表。

3.护士知晓“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并熟悉“危急值”的项目、数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4.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当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处理,并做好记录。

5.对所属“危急值”报告的检查、检验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标本采集、储存、送检、交接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6.定期进行“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持续改进,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工作及时、有效。

(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1.建立职业安全防护的制度与流程,配备符合防治职业

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2.定期组织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知晓有关规定。

3.认真执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护理工作应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4.院前急救时要有适当的防护物品,保障现场救援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尽可能避免受到现场环境的干扰和人身伤害。

篇7:急诊科带教计划与目标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挽救生命的第一站,要求护理工作高速度、高效率,也是培养实习护士急救能力的关键科室,对实习带教工作有很高的要求,对实习生也是一种考验。

为培养优秀的实习护士,现将急诊科带教工作计划如下:

—、实习目标:

1.详述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1)掌握急诊病人接诊与分诊程序和原则。

(2)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能给予相应的处理。

(3)急诊科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指导。

2.熟悉急救120出诊及院前急救。

3.掌握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剂型、用途、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4.详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

(1)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检查项目及护理措施。

(2)解毒剂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3)掌握阿托品化的指征。

5.掌握青霉素过敏的机理,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6.掌握静脉输液及输液故障的处理。

技能目标

1.掌握各种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结果判断。

3.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和复苏的指征。

4.掌握简易呼吸皮囊的装置及使用

5.了解本科室的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

6.掌握洗胃操作程序,熟悉洗胃的目的、注意事项及特殊中毒的灌洗溶液及禁忌药物。

7.协助老师对本科急危重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

8.对负责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沟通技巧进行健康教育,善于发现病人心理社会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态度目标

1.工作严谨,严格查对,严守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具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服务热情,仪表端庄,语言文明

篇8:关于急诊科质量管理的经验与探讨

1 急诊急救的特殊性

1.1 急诊业务范围广泛, 医师不可能对各系统疾病都深入了解;急诊

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年轻医师多;急诊患者流动性大, 且往往病情急重、变化快, 医师很难在极短时间利用有限检查手段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同时,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 患者的文化层次差距很大。急诊医疗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 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至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 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导致急诊医疗护理服务内容增加。

1.2 诊治过程风险性高

医生诊治患者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 不同于有三级医生查房观察病情充分, 因此, 易造成诊断不全面, 甚至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现象, 风险随之增加。急诊病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急、抢救几率大, 护理操作频繁, 工作预见性难。而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 具有高风险性并承担着较大的法律责任。

1.3 医疗纠纷易发.当前患者看病难, 看病贵的矛盾日益突出, 医患关

系较为紧张, 而急诊就诊时间短, 患者及家属情绪紧张激动, 极易发生投诉和纠纷, 甚至是医疗事故。

1.4. 急诊医生流动性大, 不宜管理, 各专科医生出急诊不能长期固

定, 对门急诊工作不重视, 易出现迟到、早退、急诊病历简单潦草的现象。

2 急诊质量管理的重点.

2.1 加强急诊人员的管理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 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 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 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 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全部固定, 其中医生18名, 护士27名, 主任医师4名, 副主任医师10名, 主治医师4名。医务人员的固定, 有利于科室的管理。

2.2. 规范急诊急救流程

急诊科重点应优化如下流程: (1) 分诊及患者分流流程, (2) 急诊各功能区域相互衔接流程。 (3)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保证"绿色通道"畅通, 对危重患者坚持先接诊、先抢救、先住院、后办手续, 为危重患者提供快捷、有效、全程急救服务。 (4) 危重患者转运流程, 重点有转运前病情评估 (甚至包括家属知情同意) , 转运接收单位沟通, 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 转运途中工作和记录。

3 措施与体会

3.1 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把急诊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急诊工作的特点, 决定了其在医院服务上的重要性, 每个医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力的挑战, 加强急诊工作在巩固和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也是医院加快发展和建设的必然趋势, 同时, 提高医护人员、尤其是领导对急诊工作的重视, 使其真正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面对当前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 医护人员必须承认自己是服务者, 要把"患者的满意才是我们的满意"作为自己的行为理念和医疗准则, 要求急诊医务人员, 加强学习, 切实认清形势, 纠正医患错位, 强化服务意识[2]。使急救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 并做到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随时为急救病人提供方便。

3.2 建立健全急诊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完善而严谨的规章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病情交代制度和病历书写制度。首先, 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接诊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对没有明确诊断的病人, 要始终负责直到明确诊断;需专科治疗、住院或转院的病人, 首诊医生应合理、稳妥地转交给其他医生;其次, 要严格执行急诊交接班制度, 严禁迟到、早退甚至脱岗现象发生;严格执行急诊会诊制度, 及时请上级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诊, 并详抢救室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能及时转出。

3.3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坚持从提高人员的素质入手, 以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等多形式多途径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3], 巩固了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诊疗水平和紧急救护能力, 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1) 定期组织学习培训, 内容是急诊急救的常用技术操作和各种抢救流程; (2) 学习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3) 聘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座; (4) 组织医务人员到其他医院交流学习; (5) 参加各种国内、国际急诊急救学术交流会。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应急能力, 确保医务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 使医护人员在配合抢救中变被动为主动, 保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4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 落实好患

者知情授权书签署制度。急诊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 医护人员紧张忙乱, 家属焦急, 情绪激动, 医护人员来不及与病人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短时间内不能满足病人的所有需求, 导致矛盾或纠纷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心理特点, 以关心、细心、耐心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掌握技巧,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4]。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及时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费用等情况向病人及家属说明, 并及时填写知情同意书。

总之, 通过加强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有效地控制了不良因素的发生, 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参考文献

[1]于学忠, 郭树彬.关于建立急诊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2) :128-130.

[2]杨云芳, 王一, 高玉培.急诊科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与探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 (9) :860-861.

[3]李奇林, 熊俊.如何培养专科医师急救能力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 (5) :457-458.

篇9:急诊科护理管理体会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急诊科的救护能力反映了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及医疗水平。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事发突然、患者及家属情绪急躁,极易引发护理纠纷。加强对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避免差错事故、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护理管理

1.1建设并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工作制度的建设是避免急诊科差错事故的基础。根据科室特点结合医疗管理规范,制定出适应本科室的工作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安排组织护士学习、考核,护士长加大日常工作中的督促实施不断的使制度深化从而使护士自觉得去落实相关工作制度。

1.2重视细节、抓好护理质控

1.2.1重视工作细节,避免差错事故 输液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患者自行说出名字,护士再与医嘱核对从而避免错输现象。加强高危、特殊药品管理,将其独立放置张贴明显标识并以颜色强调以便区分。对所有急诊病员检查治疗、护送转科必须要有正规护士陪同,病员救治、转运时护士动作应快速、稳健并根据病员病情需要,在转运过程中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保证转运过程的安全。对危重病员入院急诊科护士应做到提前告之,以便住院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与相应科室交接时急诊科护士还应详细交待病情必要时交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作好交接记录。

1.2.2 加强质控监督力度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负责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工作,分设急救药品器材、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等管理小组并设立组长,下放部分权力。各小组长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各施其责,护士负责督促指导。科室每月召開质控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式。

1.3护理文书的管理

护理文书作为医疗纠纷中重要的原始依据应尤其重视,收集、保留有利证据才能在发生护理纠纷时提供无过错的证明材料。首先应保管妥善,其次要重视护理文书格式、内容的规范书写。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培训,要求每位护士对病员的病情变化要有客观、真实、详细地记录尤其要重视时间的记录,同时病情的描述、时间等一定要与医生记录一致,因抢救无法立即记录的内容应在抢救完毕6小时内据实补记。对于拒绝治疗的患者要积极劝解,认真履行告知任务并作好签字手续。对于危重、特殊病员抢救后的护理文书,护士长要检查书写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1.4设备器材、药品的管理

完备的器材、药品是保证急诊科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急诊科所有器材、药品必须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定人保管、处于备用状态。每班严格交接,接班者逐一检查器材性能、配件、药品质量。每次抢救完毕及时补充。 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有问题的器材要立即修理。同时还应根据急诊科危重病员病种的变化,及时增加相应药品或器材种类。

1.5重点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夜间、工作疲劳时是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合理的人力资安排极为重要。护士长要做到合理排班劳逸结合,还要善于发挥责任组长的优势、人员安排应新老搭配,同时还应注意护士之间性格的搭配。重点时段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工作落实情况。

2 人员管理

2.1护士长自身管理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带头人,在护理队伍中护士长的言行举止对护士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科室护士长要以身作责起好表率,与病员、医师、下属谈话应言行得体,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另外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长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

2.2各级护士的管理

第一,急诊科工作任务重,护士心理压力大。护士长应经常主动关心生活、工作情况才能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情绪有波动的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抚、疏导不良情绪,并适当调整班次避免护士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第二,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是业务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急救演练、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奖金绩效挂钩。尤其要加强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等重点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另一方面主要是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的培训。通过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防范风险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对于护士工作中的成就、不足之处护士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正,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文艺演出,给予所有护士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但能使护士有职业成就感还能增强集体凝聚力,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提供优质服务,重视沟通技巧

3.1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急诊科硬件设施为急诊科病员、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急诊科布局应合理、抢救室等功能房间设置应相对独立避免家属及其它人员的围观。同时抢救室又要与急救入口形成无缝连接。急诊科各类设备的陈列都应方便疾病救治,做到伸手可拿、拿来可用。转运通道应避免过多陈列,保证道路的通畅。

3.2规范护理行为、重视人员沟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与病员谈话要注意礼节礼貌,要有耐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护士应学会察言观色、听话听音,交流时注意对方在手势、语气、神态方面所透露的潜台词。与病员接触,还应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员家属考虑,不可对病员及家属发号司令、更不可只说不做。作为护士要充分知晓患者及家属需要迫切诊治和了解疾病的心理需求,在护理操作中要尊重病员的知情同意权,对于患者的病情要客观、多次、细致的交待尤其是危重病员病情的转归,要让家属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主动承担风险。

3.3认真听取患者意见

上一篇:教育局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十七大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