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24-05-17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共11篇)

篇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王小军

【摘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毕生追求。我们平时采样点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服务的,我们这些教学中的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外因内因

作为一线教育的老师,无聊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终都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服务的。而学习主动性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主要条件,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我们历史教训值得孜孜追求。现就自己做历史教学中认为有效的方法与各位共享。

一、上好每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留好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即是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对历史这门课产生兴趣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前必须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做到:“课中挥洒自如,课后回味无穷。”自我介绍诙谐幽默、不失风度即可,历史这门课的介绍才是这堂课的重彩。

古人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知识渊博的表现。诸葛亮就是典型代表,更是智慧的化身。不得了是的人没品味,不能很好的与交流,因此来历史学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给学生介绍历史的功用:历史是讲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历史。让学生假设:假如你是一位政治家,他可以为你提供历史借鉴;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他可以为你提供科技资料;假如你是一位艺术家,他可以为您提供素材;假如你是一位商人,因为你不懂中国历史被人耻笑;因为你不懂外国的风土人情而产生误会,导致谈判破裂。假如你是一位普通公民,他可以为你他观察员活动话题,为我们观赏影视剧提供历史背景;为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提供时代背景。给学生介绍张骞、司马迁、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戚继光、郑成功、杨家将、岳飞、文天祥、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拿破仑、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袁隆平、贝多芬、瓦特、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等中外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给学生介绍历史在中考、高考所占的分值:初中40分,高中120分(其中60分的一道综合题是从历史的角度出的)。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一开始就加强历史的学习,为以后的高中学习争取时间。

消除对历史的陌生感,培养亲切感:(1)给学生介绍历史的简单框架:中国历史:古代史(170万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近代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世界历史:古代史(约500万年——1500年)、近代史(文艺复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十月革命——至今);使学生对历史有个整体感知,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奠定基础。(2)虽然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寻找历史的影子。比如让学生搜集家里的旧照片,然后按时间先后排列,这就是你的家庭史;再比如现在好多家族编写的家谱就是你们的家族史;这样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觉得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3)鼓励学生多留心、多思考,学一点消化一点、巩固一点,很轻松地学习历史。

一、备好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首要条件

课前必须决心钻研、深思熟虑,导课、讲课、学生说什么、老师说什么,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都要做到运用自如。最好是脱离教材、不用教案,这本身就是学生的敬仰之处。也是老师自己的品牌,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

二、导好课——调动学生课堂心理的唯一法宝

巧妙地导课,是抓住学生课堂心理和学习主动性的首要条件。现我就以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例:

导课: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通过观看小品主人公:白云老奶奶、黑土老爷爷恋爱,“相约五八”、“大约在冬季”、“耗社会主义羊毛”、结婚时一把手电筒为家用电器这些片段,既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一贫如洗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将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引入新课)这样就完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历史教学之中。

三、上好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核心

上好课的标准,主要看学生在做什么,而不是老师在做什么。一定要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老师引导思考问题,师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高认识,达到教育的升华。切忌老师唱独角戏。比如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老师先让学生按提纲阅读课文,最直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学生能自己找出,背景需要老师补充衔接,意义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为两个转折(党的转折、中国命运的转折)。“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积极性这块:

(1)老师凭借亲身经历现身说变;(2)老师放视频观看经济特区巨变;(3)让学生回去和自己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辈认真交流,感受改革开放引发的巨变。最终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不变的国策。

四、严格要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保障

为了避免学生上课理解掌握了,课后不及时巩固,很快忘了。因此,课前要及时检查,不要欠账。这样使学生既可以获得系统历史知识,又可以提高成绩,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

现代社会的高效快捷,也影响到现代学生的高效快捷,好多学生希望,话最短时间,学最多知识,而且行之有效,那就是要会学。(1)每节课,引导学生找一些规律:历史事件按背景、时间、地点、影响、作用、评价去学习思考;历史人物按事件、事件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去评价。例如左宗棠:办洋务、收复新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左宗棠是中国近代的民族英雄。虽然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但这是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任何人都历史身份无法改变。(2)帮助学生找学习中的捷径:每节课留5——10分钟不等,引导学生该记什么,理解什么,思想认识是什么。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学生及时总结记忆。这样学生不至于课后花大量时间去记,学生也不觉得是负担。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积累,望各位批评指正。(选自《各界 科技与教育》2010年第五期 荣获一等奖)

篇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程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实践证明,学生的各种潜能最易在各种“动”的教学中得以挖掘和发挥。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设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动”起来的前提和基础。长期起来,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成了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师生间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共同探讨,学生不敢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自始至终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气氛过于严肃,或者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无从谈起。要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教学必须放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坚持以学生为本,提供师生情感交流平台,促成师生良性互动,让学生自觉去发现知识,并在课堂内外体会到应用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会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同教师讨论、争辩,从而真正“动”起来。

二、精心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一)把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课内“动”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不

一、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讲到《秦王扫六和》这一课时,在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后,学生对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认识较模糊,这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共同交流,寻找答案。具体的方法是:可以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究竟是“暴君”呢?还是“英雄”呢?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一场课堂辩论赛。在分组讨论时,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深入探讨,紧接着,同学们在课堂上唇枪舌剑,使这场辩论赛进行得有声有色。这时我放开手脚,广开言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通过辩论,学生们发现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有功也有过,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辩证、全面、一分为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了。这种活动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又如,在讲到《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讲到文物古迹,我结合本地区古迹址——红山文化和兴隆洼迹址,我请学生互相讨论,合作为保护文物古迹设计一条广告语(也可以用设计保护图标、漫画、歌曲等形式)。当我告诉同学们,也许你们设计得最好的广告语(或图标、漫画、歌曲)可能会被制作成广告牌时,他们沸腾了。一个个令教师感到惊叹的广告语、图标,甚至还有一首歌曲出现了。通过这一活动,给了学生一次尝试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现在我们课堂里用得较多、较普遍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课堂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动力,培养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动荡的中东地区》一课的学习中,在讲述犹太人建国后,教师可设置情景:阿以之间遭受环境的恶化和连年战火的蹂躏,百姓痛苦不堪,假如你就是联合国秘书长,请问你会如何解决矛盾与冲突?然后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扮演联合国秘书长,五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展示本小组讨论成果发表治国方略的演讲。结果学生讨论热烈,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从而达成了文明的目标。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做游戏、看图说话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各种能力。

(二)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课前课后的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来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生生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将要讲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时,课前就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承包一项发明(这项发明的过程及对人类进程的影响),任务明确,尽量做到人人有岗位、有角色,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在组内交流,最后每个组在课堂上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因大家各有体会,这种汇合对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点的影响。而在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感悟的载体。有活动才有感悟,学生的心理思想观念是在活动中得以成长和提升的。活动是实现“认知情感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活动不能离开预先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我们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因此。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合适的活动,尽可能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正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意义之所在。如何突出学习主题?

篇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积极意愿和合理要求, 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 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充分挖掘。

1.1 尊重学生, 把爱心带进课堂。

中学生的自尊心强, 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要一视同仁, 平等相待, 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生活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 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 不以冷漠的态度伤害任何一位“学困生”和“问题生”。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2 宽容学生, 把自信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或不同意见。对学生回答要适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出一些奇谈怪论。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奇谈怪论”, 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一方面, 对错误要及时点拨、启发和纠正, 另一方面, 对一些“奇谈怪论”要肯定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提问时, 要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方法, 提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每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都有一种成就感, 有成功的体验,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这样, 学生在在轻松、和谐、无忧的课堂上就会以积极、自信、敢思的心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 从而学生的才智得到尽情发挥, 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开掘。

1.3 少一些指责, 多一份宽容;

少一些埋怨, 多一份安慰。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要用情感保护学生敏锐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尊重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 把学生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 积极建构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常态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创设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 学生表演等方法, 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 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主动创新,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

2.1 创设表演情境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在教学中尽量创设情景, 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的历史人物, 使学生融入课本、走进历史, 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例如, 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 我改变了以往的常规教法, 把学生带到课外, 分成两组, 一组代表北京人, 一组代表山顶洞人。让学生通过对围猎等生活情况的模拟再现了原始社会及原始人的生活情况, 以此来区别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不同。创设表演情境活跃、开放了课堂, 使学生既惊奇又兴奋, 既得到直观的感触又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动用了十二分的才智和热情, 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 在境设中开发了智力、在表演中培养了能力。

2.2 创设实物情境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历史。

实物展示不仅可以使历史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参与情境中去探索新问题。例如, 在讲两汉经济的发展时, 我向学生展示了几枚五铢钱, 那锈迹斑斑的铜钱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当我向学生解说到五铢钱存世量很大时, 好奇的学生马上追其原因, 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采取到图书馆、上互联网、访谈交流等形式自己先去探讨。经过自主学习和探索, 不少学生得出结论:两汉经济的发展导致五铢钱的存世量较大。学生探究的结果虽然不完全正确, 但这个结果却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得来的。通过实物情境教学, 学生不仅能形象、深刻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历史, 而且在这之后, 学生竟掀起一股收藏古钱币等文物的热潮。

3 开展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在教学中, 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例如, 在学习《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 有位学生提出:毛泽东不应冒险去重庆谈判, 这一观点引起部分学生的共鸣。于是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讨论, 并相互交流。当学生发表意见争得不可开交时, 我便把学生分成两派, 让他们来个辩论赛。我注意到全班同学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进来, 并沉浸在争辩中。十分多钟过去了, 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 当再问及毛泽东应不应冒险去重庆谈判, 学生的意见达成统一, 认为毛泽东应该去重庆谈判。可见, 讨论、辩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他们在探讨中增长了知识, 在辩论中形成了观点, 在交流中统一了思想。

4 设计问题, 层层质疑,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则能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也往往开始于疑问。在历史教学中,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采用质疑式教学,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学习《繁荣的商业和城市》一课时,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7组, 从问题 ( (1) 宋朝城市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临安的繁华? (3) 交子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4) 交子为什么最早在北宋的四川地区?) 中自由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 每个问题提出后, 先由本组的同学优先回答, 如有困难, 其他各组帮助解答。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十分活跃, 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人。

设计问题, 突出重点, 环环置疑,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便于突破难点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 在历史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 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主要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民主平等,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层层质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章年海.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4: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师 学生 注意力 积极性 爱 兴趣 引导 评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历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使我们从中大约知晓今天一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学习历史可以明志,使我们更多知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学习历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

但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学历史没意思。中学历史教学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历史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增加历史授课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在教学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多媒体授课、电子白板授课、观看影片、电视纪录片等。教师还可以引用故事、成语、人物传记、传说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兴趣学习知识。当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应在授课时将重点知识着重指出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并要求学生记笔记,从而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使用。

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稳定的和持久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使语言具有幽默性,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风华正茂的年轻学生是活跃的,特别愿意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历史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博物馆。此外,找了解历史知识的专家学者座谈,找有经历的老人讲述亲身经历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这样就能在课余休息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历史兴趣。

二、师生之间充满爱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歌词我们都听过并认为是正确的。学校是一个小的净化的社会,这句歌词更适合校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我们都献出一点爱,学校会更美丽。

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是孩子,教师应当献出更多的爱引导学生献出爱心,共建美好校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交往,尽可能地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真诚相处,关心学生的生活。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有了浓浓的师生情,教学工作的开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理解、信任学生,既能大声表扬学生的优点,又能宽容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做出努力,取得好的成绩或获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教师与他们同甘共苦,使学生明白教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评价方式多样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很重要,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使其特长能发挥出来,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这样学生步入社会才是人才和栋梁。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是多样的。除了书面考试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历史演讲、历史辩论、历史参观考察、历史资料搜集、历史故事讲解、各种公益活动、各种爱心活动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机制,可以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短时期能完成的。这个任务需要教师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篇5: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评选推荐表

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节公开课对我的启示

摘要:增强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本文从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历史故事、通过学习记忆方法的指导、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 历史教育对下一代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 由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只有实行这一转变,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 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就会自觉得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八课三国鼎立这一节课时,在上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这样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能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求

知欲望,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之后上新课的内容,整节课的效果都非常的好。

二、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 时间相隔太远, 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 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 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 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许多的历史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穿插,这样既能集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的注意力,最主要的也还是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风趣,这个风趣不仅是体现在故事上,有时候一个教师上课幽默与否直接会影响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所以语言也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作为靠语言吃饭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具有演说家的风范,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

在教学的小故事穿插中, 例如: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间搜集本节课的有关成语故事,在课上以组为单位去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当然在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历史真实性的引导,不能歪曲历史。

总之,历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对历史的一些人物、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中。

三、通过学习记忆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良好的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用于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学习历史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问题的提出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且具有针对和实效性。对于同一个问题,可先由学习比较好的、记忆力比较强的同学回答,并作出补充。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差的学生继续回答刚才的问题,可以让他重复两三边,加强记忆。同时老师多加鼓励、多启发,当堂打出该生的平时提问成绩。这样即调动了差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效率。

2、提出问题的数量要少而精,切不可面面俱到。比如,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表格中,对于魏、蜀、吴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内容的回答时,先让学生全面进行考虑,然后一人填一表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问题的层次要注意循序渐进,前后对应,环环相扣。比如,“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要回答这一道题,首先要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和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分别有哪些,然后对比分析,可以简单总结出经验启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4、做到一点(知识点)一小练,一课一大练,如此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在历史课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多动脑筋,课前准备要充分、全面,教学过程要灵活多变,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进而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历史课的内容发生兴趣,就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他们的记忆就会持久、准确;思维就会敏锐、活跃,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录音、幻灯、动画、投影、视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直观教学能够再现历史,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能直接说明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和观察到的直观而形象。例如我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利用投影,设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地图,辅以不同的箭头表示作战双方的进军路线。这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6: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云南省麻栗坡县新寨中学 杨世梅

邮政编码:663612 联系电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大部分教师已融入到课改实验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改进,对新的理念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一直是困扰教师施教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收效甚微,现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常有学生说:“怎么背也记不住。我不喜欢历史课”。当学生被简单机械重复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祖先鲜活的历史现象被分割成死气沉沉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当人类几千年的风云变迁被简化为几个社会形态的变革时,也难怪学生会有如此的感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更替》时,播放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学生听了熟悉 的歌曲后,教师布置任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用夏、商、西周的更替来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再如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为“春秋组”,一组为“战国组”,学习完相关内容后,使两组同学分别展示收集到的相关成语,并分别选派一名同学口头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看谁讲得好,讲得生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和学习历史。

针对学生难以记住历史知识这个特点,把重要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去,或者用便于识记的口诀帮助记忆,如:“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口诀中记住历史知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亲其师、信其道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在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融洽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尽力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和聪明才智的自由天地。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形成了习惯,按预设的教学设计上课,习惯于学生默默听讲,记笔记,不要节外生枝,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差异,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再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举不胜举,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更不可能把已知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怎样掌握知识的法宝,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使学生自己通过“愿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

4、尊重主体,运用机智,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的互动,也是生与生的互动,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机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例如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安排学生观看《英雄》这部影片,并要求学生对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进行评价。由于是观看影片,所以学生很乐意。但对历史问题进行评价,学生肯定众说纷纭,而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影片精彩的武打技巧和气势如宏的场面,而对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思考甚少,待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 影片着力刻画了一个气势如宏,雄才大略,一心平定四海的帝王形象。当时的赵国人,不仅是讨厌秦王,而是刻骨铭心的憎恨秦王。(秦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于是赵国的长空、飞雪、残剑、无名多名剑客计划刺秦,残剑先前就已经有机会刺杀秦王,但他没有刺杀秦王,因为他已悟出了“天下”的道理,已彻底放弃了刺秦。但无名却执意刺秦,并练就了“十步一杀”的精湛技艺,并获得了刺秦的机会,但就在他在去往刺秦的途中,被残剑阻挠,告知了无名为了“天下”的道理,无名最终悟懂了这个道理,没有杀秦,最后面对漂亮的箭雨慷慨赴死,只是为了证明秦王法律的威严。秦始皇虽然在平定六国时杀人如麻,但秦一统天下,结束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车同轨书同文,成为此后大一统国家的始作俑者。由此告诉我们,要想使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只有摆脱战争,如果战争一天不止,人们终将生活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战争是人们痛苦的罪魁祸首。这样将抽象的史实与现成的影视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重新品味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拚弃以前靠死记硬背来学历史的难堪,既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5、把学习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形成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的所想、所思、所疑、所悟,教师无从得知,新课改后,要求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理解并爱护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再次,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力争把“提问权”和“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从原有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地方少数民族多的优势,让学生去实地调查了解、参观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现保存的手工织布情况,要求学生做到对现存的织布其起源、发展经历、现在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和记录,然后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融入到教材中。教材中对织布的记载可追朔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后经过历代祖先的共同努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纺织技术,到汉代就会使用提花机进行纺织,并能织出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后又经过历代纺织工人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由以前的手工操作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化、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我们现存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手工纺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着汉代的纺织特点,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更新和改进,在纺织的细腻程度、图案的制作、色彩染制等方面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就将初始特点和时代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超长感染力的民族纺织特色,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跃在当今纺织业的环境里。这样,使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将所获得信息与教材进行比较,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历史资源,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具此,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历史知识为用亲身体验来获取历史知识,使学生记忆十分深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造性得到张扬,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利用乡土教材和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具体化。

1、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民的活动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烙 印,在祖国各地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点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流传着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典故传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结合的宝贵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乡土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深化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抽象的感情认识变为具体实在的情感体验。

2、情感与思想是相互渗透的,只有触动思想,才能更好地拨情感;也只有真正的动情,才 会有更佳的教育效果,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冲击,连少年学生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正视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渠道方能畅通,才能使学生从“活的”历史知识中行到启迪。例如,不少学生听到美、英、日等资本主义国爱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如何富裕等,就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一点,教师可结合 世界史中“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史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血腥性质;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在,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明清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外国侵略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的分年,结合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等史实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篇7: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班主任角度:

要想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良好的习惯,就要让他在做这件事情上获得快乐。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快乐。如果在学习上不能获得快乐,反而获得痛苦,然后又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善用鼓励,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所以不要轻易的把孩子学习的不好归结为智商上的问题,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多鼓励他们,这样至少保证班级不会出现不想学、不要学的情况。(班级植物的管理)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的观念也应当转变,陈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师道尊严”那一套更是一点也行不通了。班级管理上一味的强权、威吓是不起作用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学会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而不是惧怕自己,当一个班级和谐有生机时,学生自然积极进取。

三、会玩会学,明确学习的意义

许多人都在想读书与不读书之间徘徊,虽然读书不是在这个社会的唯一出路,但是没有经过这条路就去社会的,其实更难立足,而那些从头到尾丝毫无学习念头的,这些人的素质大家可想而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是将来美好的生活。一味追求高分,死读书的人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能力,所以我坚信会玩的孩子才会学,玩好才能学好,鼓励孩子们在该玩的时间玩(课外活动课的陀螺大赛)

教学角度:

一、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均等的教育机会可以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寻求到自信,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善于联系实际,适时地用

讲习惯这一课让他们先检查自己的课前准备是否到位,讲意志这一课联系刚结束的运动会,讲孝敬父母这课联系刚过的重阳节等等

三、开端引趣,巧设悬念

大多文科的教材编写情节性较低,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厌学,一般选择故事导入甚至是心理测试、问卷的导入方式一下就夺人眼球了。例: 第一题:他很爱她。

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第二题:她很爱他。

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四、教学情境,唤起求知欲

1、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2、用实物创设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物情境,主要是指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的背景,以构成一个整体,展示出某一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在课堂上,展示实物等创设出的实物情境,可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联想作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用诗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用新闻创设情境,课堂教学活力无穷

五、学法指导,学习更灵活

篇8: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激情魅力, 感染学生, 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没有活力, 缺乏激情, 纯粹灌输, 学生又怎么能够有学习兴趣和热情呢?学生又怎会踊跃参与, 课堂上又怎会生机盎然呢?正如美国学者威伍所说的:“好教师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的是更高的雄心和热情洒脱。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 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 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若要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 让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学习, 教师需要以自己的激情, 感染学生, 诱导学生, 让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一般而言, 教师的激情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 充满爱心, 关注学生, 关爱每一位学生。其次, “满腹活水”, 充满热情, 感染学生, 折服学生, 即以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渊博学识, 鲜明的教学特点, 让历史学习富有思想性、知识性, 让学生乐学。如通过生动形象、饱含激情、睿智幽默的教学语言, 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等, 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利用趣味形象的比喻、对比, 或者将历史与文学、地理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或者随手就能引经据典, 发挥学生丰富想象, 加深知识理解;通过说故事, 重新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给历史教学增添趣味与活力,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现实世界, 得到新的经验, 让课堂氛围不再死气沉沉。如教学《辛亥革命》时, 通过引经据典、幽默诙谐的话语, 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海洋, 探寻历史踪迹, 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民国时期张贴“天地国亲师”的条幅的故事, 说明清朝被推翻后, “国”的思想代替了“君”的思想, 这也说明了思想文化变革的不彻底。

二、直观手段, 吸引注意,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高一学生已经有较为稳定的注意力, 由具体思维逐步转向抽象思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高中的学习生活, 更轻松、愉悦地学习历史, 更容易地接受、理解历史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 运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直观手段, 如漫画、影视、多媒体等, 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 发挥学生想象, 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具体感知的有机结合, 感受历史学习的趣味, 而不是学习干瘪瘪的历史知识, 自然主动学习。

如教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经了解有关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 但在学习方式方面, 因初中阶段一些不良习惯影响, 高一学生仍旧有较强的依赖思想, 欠缺主体意识。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和方法, 强化师生交流互动, 发挥学生积极性, 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思考, 合作交流。比如在导入环节中, 呈现丞相拜见皇帝时“坐着”、“站着”、“跪着”的几幅漫画, 引导学生思考:这表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个特点? (皇权不断加强) 这样,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漫画形式引入, 帮助学生复习回顾中国古代中枢权力制度变化的本质, 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 自然引出新课。而后呈现明太祖、皇太极等几位明清帝王图像, 引导学生说一下这些人对中央政治制度所做的变革及其影响。分析宰相制度的废除时, 呈现《宰相刘罗锅》的海报, 找找海报中的一些错误, 促使学生踊跃参与, 并思考:宰相制度是何时被废除的?为何会被废除?提供胡惟庸案的有关材料,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所给的资料, 尝试总结明朝废丞相的原因,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三、开放体验, 实践探索,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营造开放式氛围, 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 给学生创造多途径的自主汲取营养、运用知识的体验机会, 使其养成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式学习的习惯, 发挥潜能, 自主构建知识。同样,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若要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师既要利用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需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渗透方法引导, 提高自学能力。这样, 学生才会更有信心、更主动地探索。

如组织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材料, 合作解疑。例如教学《鸦片战争》时, 有关中国两次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是一大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划分成两大组, 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战争双方的军事、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并用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而后在教师的评价与启发下, 进一步完成结论, 总结战败原因, 提高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同时, 在讨论过程中, 可让每位学生都有积极表现的机会,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并在思维碰撞中互补, 构建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另外, 教师还需要布置一些综合实践活动, 将历史探究延伸到课后, 让学生学会多渠道学习, 发掘历史趣味。

篇9: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学习;主动性;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有现实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笔者就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谈几点认识。

一、赋予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灵动地在课堂上设计观察、实践、体验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形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自主操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且还会通过自主探索丰富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点燃创新思维。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探究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活经验储备,激发创造性思维,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进行主动构建,注重知识呈现和问题解决,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如在图形教学时,教师注重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在操作中体验。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谈感受,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外。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画一画,放手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图形,相互借鉴并进行指正,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思维活跃,大胆创新,个性发展,创造欲望得以满足。

三、让课堂活动充满趣味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我一般都要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以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思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参考文献:

杨宗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新课程:上旬,2013(07).

篇10: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谈如何利用好学生自习时间

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好,不但能培养起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还能显著地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好自习时间?我曾经组织过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1、在指定学科的自习课里,首先要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这是下一步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前提,如果思想不紧张,作风懒散,节奏缓慢,一节课很快就会过去,所谓的自主学习必将是一句空话。要做好这一点,除了加强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提高认识外,老师的督促也是必不可少的。

2、做好复习、矫正和预习工作。以前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被老师占据,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复习和预习的时间太短,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学效果,现在在完成当天作业后,就有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上述工作。对于复习,教师要点明复习什么,如何复习。复习不是把当天上过的内容从头再看一遍,对复习课来说,他应该是把当天课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再思考一遍,过程再走一遍,理清思路,理顺关系。还有,要把课上没有来得及归纳、整理的规律等进行完善和深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好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篇1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兴趣和积极性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地进行思维,更好地开发智力,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如何,它直接影响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上,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钻研和主动实践。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初步建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观因素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对某种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及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的一定努力的行为。教师只有明白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动机在学习中是很有效能的一个因素,它能够大大地促进学习。动机可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外语学习的动机;整体动机,指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情感动机,如在自然情况下学习动机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任务动机,指对为了完成具体任务而有目的的行为方式。这里着重强调情感动机,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惫地学习。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就不会有多大的成就,反之,即使一个智力水平中常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动机从以下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一,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动机是有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活动倾向,是激励和推动学生去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在人们的行动中内驱力与目标紧密相联系,若没有内驱力,就无所谓目标,反之,没有目标,内驱力也不复存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树 1

立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必须把学习英语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这就是学习动机的差异所致。

外语学习中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产生两种动机的根源也不同。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就会产生内在动机。当教育环境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自主性的氛围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传统的教学环境、等级、测试等种种诱因,刺激学生的外在动机,但却妨碍他们能力的培养。内在动机与长远的成果有联系,外在动机与短期成果有联系。

2、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同学们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兴趣可以使人勤奋忘我,专心致志。学习是个脑体结合的复杂的劳动过程,它需要求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在浑然忘我、如醉如痴、入境入迷的氛围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一目标,才能在咬定“青山”之中深入“青山”、洞悉“青山”,进而获取“青山”的宝藏。

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聪慧灵悟。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学习心理实践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力的释放。这时,人的思维及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迹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

兴趣使人心安性悦,尽力索求,发挥大脑的内在潜力,以苦为乐,克难制胜。心理科学家实验表明:兴趣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极强的求知和献身忘我的境界,学习者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苦差事,反而会处于一种精神陶醉和收获享乐之中。这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这正如北宋学者张载所言:“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善学”。

事实证明,小学生对学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就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作业,还能课后做到预习、复习。而做这些事情的同时,都是伴随着一种快乐的情感,遇到困难也勇于克服;而对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就会上课不认真,做每一样关于学习英语的事情,都会显得比较被动。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2、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3、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三、多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想方设法阐明所学知识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发展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推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方法:

1、亲身体验,产生学习需求。

2、沟通情感,建立民主氛围。

3、积极评价,促进不断进取。

4、体验探索,激励学生走向成功。例如:多与学生进行谈话谈心,多接触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知道老师的用心,并让他们明确自己今后的方向等。让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崇拜老师,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英语,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翁。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越深,学生就越发尊敬教师,而学生尊敬教师越深,就会对学习该教师所教的课越积极主动。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富有悬念性的导言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随之产生。如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2.创设生活情境。3.创设交流情境。例如:在小学英语中,教师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如:“Nice to meet you!”课堂上学生看到笑容满面的教师向他们伸手招呼时,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伸出热情的小手,并学着说“Nice to meet you too!表达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在课前课后,教师应坚持用“Hello!”、“Good morning!”等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与学生道别。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每日看似简单却功效非凡的口语训练中,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张口说、大胆说,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我在教开心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Do you like baseball?”这一课时,我把学生们带进了体育场地,把各种体育器材: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带进课堂,还有一些网球、躲避球,实物是没有的,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情景,把这些内容用课件、图片显示出来,把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事实证明,这三种情景教学方法以形象生动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把直观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变得有声、有形、活泼有趣,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游戏或听故事,还富有表演欲,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这些的兴趣和积极性,把他们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方法:

1、采取游戏活动的形式。如:在教完每课单词后,可利用教材的单词卡片让学生做游戏,我常用的游戏有两种,一是节节高升,要求学生每把卡片放到一处声音就跟着提高;二是猜单词,要求学生观看老师所作的动作,以最快速度说出单词,这时,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既能复习了所学内容又能找到乐趣;

2、采取听、唱英文歌方法。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设计song 这一课时,每次上课,学生都非常期待学习唱歌这一部分,所以我常常会在上课之前,先唱唱我们之前所学过的儿歌,因为单词会融入歌曲里面,所以这些歌曲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就能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3.采取表演竞赛的形式。例如:上课上到conversation这一课时,我会邀请爱表演的学生上台表演,使他们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并且我会设计最佳表演小组,最佳男女主角等,每一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完毕,我就会评一评,或是让学生自评,这样,学生就会对英语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小学英语教学关键,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获得真才实学,获得愉快和乐趣,获得终生受用的动力,获得最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英语教师,科学地、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地进行思维,更好地开发智力,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孟应凡:《利用情景教学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辽宁师专学报》,2001年,第06期

2、叶建群:《华东新闻》2004年07月15日 第三版

3、高玉祥:《健全人格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刘迎霞:《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2009年7月

5、李翠芬: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010年3月

上一篇:采购部电子简历下一篇: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青藏地区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