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2024-06-07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共10篇)

篇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巩方舒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篇2: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收获最大的是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他们对课本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平时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自己在30年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但与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平台,也为我们老教师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体会到: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实验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把一些搬到课堂上,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原因,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

1、开发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应该重视实验室,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应多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教师也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课本实验为突破,做好一些拓展性实验新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实验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把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效果更好这样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反思评价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形成,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特别是一些拓展性的实验和改进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实验,将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两支试管,一支放少量白磷,一支放少量红磷,两支试管口均塞橡皮塞,然后都放在盛有60℃热水的烧杯晨,烧杯中,放少量白磷,这样既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也避免了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会掌握的更加牢固,以免将燃烧条件强加给学生。

篇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1. 角色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化学教师只是化学知识的传授者。“师道尊严”把教师都刻画成了不苟言笑的呆板形象,学生敬而远之。这种隔阂造成了师生双方的对立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厌倦,化学教学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生动和丰富。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教师应该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和师生情感的培养。化学教师必须转变为化学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化学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化学潜能的唤起者,学生化学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化学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化学教师也应在和学生的互相合作学习中不断成长,在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快乐。

2. 教材观转变

原有教材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阐述详尽,化学教师大多习惯于用教材教,习惯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讲,教材成了限制化学教师自由发挥的桎梏。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教材给教师留有更大的思考余地和拓展空间,教师既要领悟教材用意,发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材料,设计活动方案,构思启发方式。因此,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对教材合理增减,灵活运用,大胆地对教材内容作调整和再编排。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观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大胆探索课改方向。

3. 教法转变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突出地表观为“满堂灌”和“题海大战”。化学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心理感受。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授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单调枯燥的课堂、过多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对化学生厌和畏惧。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在新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做学习化学的主人。

4. 教学方式转变

一成不变的课堂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化学教学方式正日益丰富,新教材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课程中的作用,计算机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它使得实验、模拟、猜想、调控、合作与交流成为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意识,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5. 学生观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备课用一种形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什么我们那么看重“师道尊严”?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把学生身份贬低一等呢?殊不知孔子早就一再教导:“三人行,必有我师。”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子由于因材施教,才有了才能各异的七十二弟子。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平等地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推理,这本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化学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化学知识,重视他们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6. 评价转变

丰富的教学方式,学生个性的差异与发展,必然决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要作重大转变,纯粹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必须彻底废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对学生动态发展、横向联系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再只是分数,还要包括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等。所以化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全面、客观,充满无限期望。

总之,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遵循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树立全新的化学教学观念,在实施化学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与探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形成化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秦长春, 王淑荣.多媒体教学模式初探.2001, (4) :18.

[2]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 .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

[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一、活化教学规划,重视学生作用

无论是现代初中化学教学还是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搞好教学规划,做好教案编辑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应用新课标之前,初中化学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呆板性,教师将教案当做教学的唯一指南,并且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不能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活化教学的规划,为课堂教学预留出可以发挥的余地。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过程中,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向教师提问,自己家里的水经常会有杂质应该怎么进行处理?这是教案中没有进行规划的内容,但是让学生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对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就如何为自己家制作一个净水器进行讨论,让学生形成探究精神。

二、营造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导,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就很难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下工夫,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现在营造教学氛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播放PPT或者视频资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并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例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方式,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何为营养物质,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示营养物质的图片,使得学生对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除了营造课堂气氛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应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多的能动性。现在备受初中化学教师青睐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搭配使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金属进行观察,并总结出生活中都有哪些金属,各种金属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在正式上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在确定学生掌握了部分金属的物理性质后,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这对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顺利融入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涉及众多的实验内容,只有为学生提供化学实验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的化学成绩得到更大的提高。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得并不顺利,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中化学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化学实验的需要。因此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初中院校应首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化学教师才可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首先,初中化学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其次,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的设计,通过实验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

最后,初中化学教师要搞好实验的点评工作,让学生对自己自主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有所认识,获得较好的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实验危险性较高,因此学校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并且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步骤,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但是随着现代新课程标准的出现,长期被沿用的教学传统开始被摒弃,如何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有益的革新,是现代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都将目光投注到了教学策略的改革方面,力求借助教学策略改革的方式,弥补现行初中化学教育中的不足,让学生更喜欢化学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常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

篇5: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扬州大学著名教授吴星老师在其讲座《初中课程标准修订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中提出初中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哪?我们将要到哪去?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例如唐诗宋词朗朗上口寓意深刻,将中国文化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我们的化学也讲究“传承”,新课程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实验可以承载学习规范操作、形成科学概念等育人功能。我们要继续传承学生实验的思维性、探究性、验证性、主导性和简约性。在传承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扬弃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实验,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到化学的机会极少,而原课程标准中《化肥的鉴别》由于缺乏真实的情境变得无效。新课标中取代为“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这样更加明确、具体,难度也自然降低了。我们看到:20xx版课标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突出化学教育的价值,突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启蒙性。

创新,对于化学教师来讲并不算一个新的名词,但把创新做到实处则需要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在观摩清江中学陈业总老师《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课时,他巧妙的利用学生在理化生实验考核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这一实验照片作为引入,既有效地复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又自然地过渡到对实验后滤液成分的探究活动中,进而总结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在(20xx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创作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这一要求在新海实验中学赵庆波老师《水的净化》观摩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他先提出问题:“如何将固体和液体真正的分离呢?”同时又给出了暗示,“你们先思考,老师喝口茶水。”一句简单的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茶杯上,在看茶杯中茶叶和茶水分离的状态时大多数孩子已悟出了正确的答案――过滤。紧接着,赵老师端出一堆厨房用具:漏勺、淘米盆、豆浆网,洗菜池中的漏网等,让学生体会到过滤在生活中普遍应用,领悟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大丰市三龙初中的马卫良老师的观摩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将这一实验魔术化:在手上事先涂好家庭用的白醋,握紧浸泡过紫色石蕊的纸花,再轻吹一口气,纸花就变成了红色。虽然母亲节刚过。但马老师的小魔术――红色康乃馨,让孩子通过化学知识表达了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化学是一门美的学科。色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及奇妙的化学现象给我们丰富的视觉享受,化学是物质世界在运动变化中体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我们以旋律美的体验。在我们传承、扬弃、创新化学教学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品味化学,追求化学魅力教学。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教师就必须利用好探究实验,同时要适时开发创新实验。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很重要。赵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饥饿状态,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敏锐的眼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怀疑精神,在课后能够不断审视自己。化学的美和化学的审美创造不仅促成了化学的发展,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弥足珍贵的动力源泉。化学的美是促使在化学学科方面创造的本质力量,因而在化学教学时品味化学的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篇6: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总复习

在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新授课结束后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总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依据”,采取三个“阶段”,注意四个“不要”.

作 者:刘志刚 作者单位:乐亭县王滩镇聂庄初级中学,河北,乐亭,063606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初中化学总复习一条“主线” 两个“依据” 三个“阶段” 四个“不要”

篇7:有机化学-V(四年制)课程简介

一、有机化学-V(四年制)课程的现状

有机化学-V是由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教研室承担的本科四年制必修课程,总课时为48学时。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医学类四年制本科生而设置的基础课。参加本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较强,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3人)。师资的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又有梯度。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都有独立的科研方向和在研的省级以上的纵向课题,因此科研水平和能力都较强,有利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介绍新兴交叉学科、新知识和新领域。

二、教学内容

近年我们采用自己主编的教材(《有机化学》(第2版),陈洪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进行教学。该教材的内容更符合该类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较以往教材有较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大胆删除了陈旧内容和与中学重复的内容,其次根据四年制48学时的课时特点,把各章内容分成了精讲、泛讲和自学辅导三个层次。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与中学完全不同的新知识上(如反应机制等),结合化学知识解释生命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也是我们的任务,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结合医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还增加了医学生物材料专章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研室坚持每年修改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分讲授内容和自学内容。教学大纲 和进度表做到学生人手一册。教师随时总结上课的经验,为下一次讲课准备新教案提供依据。有关教学档案和教学计划任务书、试卷、成绩册、集体备课记录、试讲记录、反馈信息记录等收集、保存完整。

四、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计划对讲授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调整,加强三基、强调五性,部分章节采用启发式提问、自学、给出综合练习题验收、讲评,达到教学目的。争取2005年恢复原来进行的在2/3教学时间后进行过关考试,过关者进入专一的选修课学习,未过关者继续完成余下的教学内容。

篇8: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直击重点、难点

重难点的处理一直是课堂活动设计的重中之重, 问题情境在设置的时候尤其要注重重难点的把控, 要能够做到浅入门, 深直击。要能够有效的把握好重点难点, 把控好问题情境设置的难度、深度、课堂用时。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针对性和效度。问题情境的设置的主体应当围绕课堂的重难点, 要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对于课堂的重难点有所了解, 有明确的攻坚欲望, 并且要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探究、消化。保障重难点的有效掌握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同时, 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大框架下, 教师还应当从知识整体架构上来设计问题情境, 要能够关注到更大范围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中考的必考点和常考点, 并且根据记忆的规律进行相应的巩固和复习。从而确保长期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攻克。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靠保障。

例如在初中化学人教版《燃烧和灭火》一课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笔者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死死扣住了这两点。首先让同学们总结归纳生活中知道的或者看到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接着用若干事例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总结和描述什么是燃烧?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创设了问题情景, 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直击重点。同学们在探究中将重点、难点一个个击破, 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探究素质。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模式也体现出了其积极优势。

二、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注重整体

问题情境的设置, 一定要能够站在整个初中化学知识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和设置。在问题设置之前, 设计者就应当对当前针对内容的作用、地位、脉络、体系、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在研究的基础上, 从整体和当前知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再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整体性理念设计下的问题情境避免了局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问题情境设置更加的合理, 前后呼应,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三、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注重实效

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 最终还是要归于“高效”这一铁打的原则, 作为教者要充分运用好每节课的知识背景和教学环境, 同时要充分的发掘作为教学过程当中主体的学生知识背景以及每位同学的个性。要能够让构建出来的问题情境深入学生内心。有效的推动课堂每个环节的进程。虽然从传统的“实效”来考量, 没事加上个问题情境肯定要比去问题情境化教学来的简单、方便。虽然问题情境的设置的时候貌似占去了一定的时间, 但是如果问题情境设置的充满实效, 则这些问题就会很轻松的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不仅仅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专注、探究意识更强, 而且在问题情境的推动下, 学生学习所得也会更加的牢固。在探究过程中, 也会很轻松的将一些方法、技能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例如初中化学人教版《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中, 首先笔者设置了一个情境, 水应当都是无色无味的。然后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河水、污水, 首先从外观对三种水进行了比较, 然后再请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三杯水, 三杯水味道有没有区别, 能品尝这些水样吗?这个问题构建出了本课的主要目标, 接着, 又设置了连续性的另一个问题。想让这些水样变得能够品尝,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节课, 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立刻用巨大的认知矛盾冲突吸引了学生, 同学们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首先, 虽然很多同学日常注意观察, 但是还是没有想到现在的河水污水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其次, 绝大多数同学在老师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有了很好的想法:我们要净化水资源, 但是如何做, 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去做, 则是第二个瓶颈。而在接下来的课堂之中, 同学们通过在问题情境下的具有实效性的探究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支持, 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摘要:新课程改革进行多年, 笔者经常会思考一些在探索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 可以突出化学学科的科学价值,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为打造初中化学优质、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有效建构, 上课的时候气氛明显活跃许多, 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从对学生的评价取得的结果来看, 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也是卓有成效的。笔者认为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从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直击重点、难点、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注重整体、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注重实效等三个方面着手加以创设。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杨红霞.情境教学在有效课堂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12)

[2]吴桂灵“.情境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2010 (05)

[3]徐国庆.优化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0 (05)

[4]王劝芽.谈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0 (05)

篇9: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简介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9-01

随着新世纪课程变革的不断推进,课程研究者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大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关系,自然地成为课程研究的中心话题。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十分关注课程实施的程度问题。为实现二零二零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我国已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核心话题。实践中,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转变的教学价值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课程标准难以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教学模式固守传统,课程标准并没有给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现状

在教学实践层面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现状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产生偏差。一是教学目标脱离课程标准。很多时候教师日常教学并不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诸多利益(如高利害的考试)驱动着教师课堂教学。二是教学目标对课程标准的简单、消极适应。教学目标研制过程中,教师,没有将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材特征三者有机结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三是教学目标成为课程标准的机械转换。很多教学目标仅仅在形式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将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进行人为的分割,破坏了课程标准的整体性。

第二,教学活动与课程标准的脱节。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亮点是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但课程标准如何落实到课堂层面的教学实践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导致学校的教学层面,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依然没有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程标准并没有带来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变革。因此,开展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也是实施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

二、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建议

1.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研究指出,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教研可以将教师内隐的、零碎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明确的知识,从而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但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的问题长期存在,导致教师教研模式僵化,教师普遍缺乏教研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势在必行。

2.建立校本教研团队,推出教学新秀,主要是成立学科教学委员会,将有研究愿望与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及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实现共同成长。其目标定位为,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团队自主研修,催生名师,培育新秀。三是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之间智慧共享。总之,立足于教学实践开展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路径。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为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为自我发展提供平台,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专业提升的畅通路径。

3.引领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成长通常是通过经验加反思完成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拥有独立的见解,增强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进而由经验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反思性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对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深化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修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国家积极推进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出台了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课程的中观形式,它全面反映了化学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和评价的实施建议等问题。二零零一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替代原有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这对全国初中化学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研发、课堂教学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最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凸显了义务教育化学学科教育新的目标取向:依据纲要,彰显学生培养的价值取向;贴近时代,注重教学内容取向;注重实效,强调课程运行的目标取向;严谨务实,体现学科教育的现实取向。新课标的出现阐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价值,但是经过实践检验,也暴露出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虽然以科学素养为宗旨,但是课程标准在总体框架上,并没有完全围绕化学核心素养设计课程内容。同时,我国各学科课程标准,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只有内容标准,缺乏表现标准,导致教师在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时,只能相对评价学生的习结果,而无法判断学生的进步程度。基于以上认识,我国课程标准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

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要求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习者感受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并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达到促进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毕华林,化学教育新视角[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篇10:有机化学课程标准(精选)

适应专业: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课程类型: 学时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化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标准适合化学化工系本科学生使用,理论学时数不少于108。《有机化学》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和高中教师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工生产方面和教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化学和化学师范专业类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

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本门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

5.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产、学、研结合,走订单式教育

本课程要求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到中学教育实习,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7.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校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团体,参加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为社会服务的原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设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描述、掌握、会用、知道、完成”等目标动词。标准中理论知识模块为重点论述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则更注重学生参与及实际效果。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中学教师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中学教师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化学师范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通过实践技能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训练主要有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等。还要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改革训练环节,更新实验内容。将传统的有机实验整合为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岗位实践三大模块。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处理化学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有关内容的联系,将其内容融会贯通。要充分注重教学的互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尤其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要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精心编排具有较强思考性的讨论和练习,且在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醒悟的时间,寓能力发展于求知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以及善于质疑,勇于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教学中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

(1)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2)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5)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即有机化学概述、各类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有机合成四大模块。实验分为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两大模块。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概述模块

课题一 绪论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1.了解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掌握共价键理论、键参数及键断裂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4.掌握诱导效应的定义和特点;

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步骤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2 提高内容。

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3.诱导效应 §1.3 扩展内容。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有机化学的历史发展,了解其基本内容。

(三)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单元 各类有机化合物模块

课题二 烃

烷烃 单烯烃

二烯烃和炔烃 脂环烃 芳香烃

小结及习题课

课题三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醇酚醚 醛和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小结及习题课 含氮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小结及习题课

课题四 有机生命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和核酸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小结及习题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 §2.1 基础内容。

1.了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和 Markovnikov规则,理解自由基型的加成反应历程;

2.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 3.掌握单环芳烃的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和定位效应的解释及应用; 4.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5.醛、酮的化学性质。§2.2 提高内容。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醇、苯酚、醚的制备; 2.理解β-消除反应历程及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2.3 扩展内容。

1.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了解染料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制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其制法;掌握相关反应机理。

(三)学时分配。72学时

第三单元 立体异构模块

课题五 对映异构 §3.1 基础内容。

1.掌握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概念;

3.掌握fischer投影式使用规定,及与Newman式、楔形式、锯架式的转换;

4.掌握含有一个和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及R、S命名规则; §3.2 提高内容。

1.构型的R、S命名规则;

2.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3.3 扩展内容。

1.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掌握立体异构基本原理。

(三)学时分配。4学时

第四单元 有机合成模块

课题六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4.1 基础内容。

1.掌握有机合成思路;

2.掌握有机合成基本方法。§4.2 提高内容。

1.有机合成路线设计。§4.3 扩展内容。1.路线设计。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8学时

第五单元 化合物鉴定模块

课题七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5.1 基础内容。

1.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5.2 提高内容。

1.能对较简单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谱图进行解析。§5.3 扩展内容。

1.通过四大谱图鉴别有机化合物。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化合物鉴定的基本现代物理方法。

(三)学时分配。10学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教学中要根据有机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反应,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

(2)充分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模型、图表、教学资源库,尤其要在课件中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立体结构模型,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3)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难点教学单元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

(5)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相关知识向专业课的延伸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如羰基还原和由格式试剂制备醇,芳胺中氨基的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等。

(二)考核方式建议。

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评定包括小测验、提问和发问、小结、作业、设计方案、综述论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教与学两方面把“过程”与“终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理论占总评成绩的70%。

(三)教材选用建议。

1.实用性。理论教材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强调实用性、综合性。目前师范专业选用李景宁主编的《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与制药专业选用高鸿宾的《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实践性。增加实训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论联系实践,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3.基础性。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即包含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考虑近学科,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可采取模块式形式编写,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模块基础上,根据就业趋向,用“活模块”形 式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4.综合性。教材内容要广泛,适用面广。内容要包含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还应该包括非技术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5.形式多样性。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案中去。

(四)资源开发建议。1.校内外实训基地

2.网络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库

(五)条件建设建议。建立年轻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分不同时间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作为保障高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课程开课初期,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现场听课评估,在结业考试前由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对新入科室的年轻教员和首次承担《有机化学》主讲教员,必须进行培训,培训方法实行专人负责制,要求受培训者在一年之内必须完整地听一轮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在进行正式上课前,必须进行预讲以及进行预实验。

上一篇:交通宣传活动文章下一篇:形容心死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