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标语

2024-06-27

陶艺标语(精选3篇)

篇1:陶艺标语

陶艺校本教案

陶艺概要

陶瓷艺术,俗称“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陶瓷这个由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景物而表现,可以永久保存,她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它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蜕变,是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陶艺的三要素:泥、水和火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无论是谁,只要做过,就能体会这种魅力。也就是说,陶艺首先是一种健康的,能让普通人接受的艺术形式。

陶艺制作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陶艺是雕塑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魅力,使陶艺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陶艺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学陶艺高中校本教学的主要课程,它的任务是:以陶艺的观念、材料、技法为内容,以陶艺的发展过程及其作品分析入手,通过对陶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陶艺工艺知识与技能。

陶艺课程介绍----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动手制作一个或几个完整的陶艺作品。教学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艺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审美观点。掌握良好的陶艺技法,掌握烧成预期效果。

陶艺课程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掌握陶艺生产工艺,通过造型的设计及制作,粘接修整、施釉和烧成工艺的实践,能独立操作完成陶艺全部工艺流程,做出成品。

知识和技能: 了解陶艺的概念、中国陶艺优秀的历史。学习陶艺历史发展的过程,从陶艺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掌握陶艺技法,学会陶艺制作流程。学会用各种技法综合创作作品。

方法和过程: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陶艺教育更是传承千年文化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艺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陶冶情操,去传承,发现,和创造,这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责任。在学习中国陶艺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课题1传统陶艺与近现代陶艺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老师讲解,初步了解陶艺,能够分辨出传统与近现代陶艺。

2.通过亲临陶艺坊,认识陶艺工具与基本制作方法,在欣赏活动中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陶艺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对传统与近现代陶艺的区分

教学方法:讲授 范画欣赏 现场观摩 课后作业。教具:多媒体 照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带领同学参观陶艺工作坊,通过观察作品,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里陶艺的类型有哪些吗?”,“对,没错,有同学看出来了,有传统陶艺,也有现代陶艺”。

边讲解边作品欣赏

1.这一类属于传统陶艺,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这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下彩比如青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

釉上彩如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 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 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

2.另一类 属于现代的,随朝代及制陶技术的进步,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例如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技法加创新设计,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及现代审美,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实用作品。

3.总结 :目前国内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陶艺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今天 我们 亲临陶艺坊观摩,注意观察陶艺社同学的制作过程。

二、下课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陶艺的历史和各地著名陶瓷场地陶艺的特点。课题

2、陶艺工具及作品制作方法介绍

教学目的:

学习了解陶艺工具答案使用及基本制作方法的介绍。通过学习,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自己上节课参观陶艺坊的体会,同学分组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陶艺的历史和各地著名陶瓷场地陶艺的特点。

二、介绍陶艺准备需要的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必不可少。工具运用得当,能取得一些特殊的交果。下面就陶艺创作所需的一些设备与工具介绍一下。

(1)帆布或麻布,作用:这些材料与粘土不会粘连,在泥板成形时很实用。(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制泥板。

(3)木条,作用:厚度不同,成对结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备特定厚度的泥板时用。(4)刮刀,作用:一种实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

(5)各种修形刀,作用: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而有各种形状的刀头。

(6)环形雕塑刀,作用:用于挖空实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装各种形状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交的环用于平整表面)。(7)坯料:陶艺泥

(8)报纸,作用:防止作品粘在桌面上。(9)海绵球,作用:清洁作品(10)拉坯机,制作规整器皿(11)电窑,烧制

三、陶艺塑造的形式:(配合图片介绍)(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综合成型。(e)拉坯机成型法。

四、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在利用各种方法成型后,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2)印压肌理(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干后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和釉下彩装饰

五、老师现场示范基本操作及工具的使用。

制作时,学生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这是他们比成人制作时更有优势的地方。同时他们也比较容易忽略掉制作工艺的严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把学生容易忽略掉的细节,比如泥块的干湿度把握、摔泥挤出气泡、泥板的厚度均匀、泥条的制作等等。

注意事项:

1、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

2、揉泥

揉泥是我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寻找泥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撑握的一门技术。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练过的泥变得更实更密,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经真空练过的泥结构发生变化,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3、我们拿到陶泥的时候要先感受它的干湿度,干的时候我们稍加水,切记不要将整块陶泥放 水里。判断泥的可塑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泥时不粘手,二是搓泥条时不开裂,手感好,水分适中。(用大拇指压时不开裂)干湿适度后,我们要用力捏陶泥或摔打(提示摔打时力度不要过重),将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是以防在烧制的时候爆炸。

4、如果我们要擀压陶泥,擀的时候陶泥尽量薄厚均匀,太厚或者太薄作品干了以后会裂开(向学生展示擀好的泥板)。擀好后要放在报纸上,因为我们这个泥板会黏在木板上,等你做完也就拿不下来了,如果就放在木板上等它干你的作品就会四分五裂。放在报纸上是因为这个陶泥干的过程会收缩,报纸也会随着它收缩。这样就起到一个防裂的作用(强调)

六、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熟悉泥性,感受泥巴带给大家的奇妙感觉。

七、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一些动物的图片。

课题

3、手捏成型法——动物篇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捏制成形的技法,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方法制作动物形状,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装扮生活,美化生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教具:图片、陶泥、工具 教学过程:

一、1、欣赏同学课外收集的图片,学生分组介绍带来的各种动物图片的基本造型、共同分析动物的形体可以如何概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塑造出来?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也可以用写实写意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动物形态。

二、学生制作,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三、学生自评,说说自己的想法。A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B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C制作方法(捏制平压 自由).1、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作者简单的介绍。

2、名字的由来

3、自己的想法

4、制作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5、个人感觉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四、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有创意的作品,为什么?

2、你认为可以改进的作品,为什么?

五、教师小结,总结今天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学生的表扬及下次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泥巴的干湿度

2、擀平时,务必在泥巴下面垫报纸

3、注意泥板的厚度

4、切勿将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合一起

5、下课前,收拾桌面,保持整洁,把作品放在通风处。

六、要求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同学及自己家人,下节课学习泥板成型法制作一张人物的脸部。

课题4泥板成型法——人物脸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倾听、尝试、实践等活动,了解陶艺简单知识,初步掌握拍、擀等制泥板的方法。

2、经历自主设计、动手实践过程,能够用泥板成型法设计并制作一件作品,提高动手设计实践能力,享受制作的快乐,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人物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陶艺作品中进一步了解、认识陶艺,感受陶艺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泥板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制出薄厚均匀的泥板,防止作品在制作过程因操作不当,导致干的过程中发生裂开和破碎。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陶泥、泥浆、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物脸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表现夸张的和写实的,简单了解人物脸部的构造及变形方法。

请学生分析脸部那些地方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适当夸张,选择适合的表现。

二、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二种方法——泥板成型,用泥板成型法来制作一个泥熟悉的人物脸部。

三、欣赏泥板成型的人物脸部作品图片

四、介绍制作方法

五、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前期准备工作跟泥巴捏制是一样的:

1、我们拿到陶泥的时候要先感受它的干湿度,干的时候我们稍加水,切记不要将整块陶泥放水里。干湿适度后,我们要用力捏陶泥或摔打(提示摔打时力度不要过重),将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是以防在烧制的时候爆炸。

2、现在我们要擀压陶泥,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擀的时候陶泥尽量薄厚均匀,太厚或者太薄作品干了以后会裂开(向学生展示擀好的泥板)。擀好后要放在报纸上,因为我们这个泥板会黏在木板上,等你做完也就拿不下来了,如果就放在木板上等它干你的作品就会四分五裂。放在报纸上是因为这个陶泥干的过程会收缩,报纸也会随着它收缩,这样就起到一个防裂的作用。(再次强调)

3、教师迅速示范局部。

六、课堂作业

1、以《我最熟悉的人》为主题,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进行人物脸部创作。

七、学生间展开自评和互评。

八、老师点评,评出最有表现力的五件作品。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泥巴的干湿度

2、擀平时,务必在泥巴下面垫报纸

3、注意泥板的厚度

4、切勿将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合一起

5、下课前,收拾桌面,保持整洁,把作品放在通风处。

课题5 盘筑成型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教学过程:

一、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泥板成型法注意事项

2、欣赏泥条盘筑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讲述盘筑成型的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的主要步骤: ⑴、取适量黏土,把它搓成长条。

⑵、双手适度用力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

⑶、将泥条绕圈,依序加高,接触面必须涂上泥浆,将泥条轻轻压密。⑷、加高后可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有变化的装饰。⑸、最后调整作品,完成制作。

三、老师示范

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四、提问学生对老师示范的过程是否总结出技法的要领和需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后总结泥条盘筑的技法要领:

秘诀一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用力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甲捻!秘诀二:盘泥条时,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黏结牢固,盘条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回立不稳!秘诀三: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还可以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秘诀四:盘条的技法有很多,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饶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来!

五、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六、课堂作业:

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饶造型,可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

1、注意事项:

⑴、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⑵、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⑶、学生动手尝试搓泥条,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2、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七、学生自评和互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八、教师小结本节内容。

课题6 拉坯成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正确安全的使用拉坯设备与工具。

2、初步掌握拉坯成型的基本技法。

3、知道拉坯成型的基本流程,初步会做简单的拉坯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拉坯过程中,发展手脑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技术制作过程中的艰辛,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拉皮成型基本操作手法。

教学难点:泥坯的把正和拔柱的方法和过程。

技术准备:设计制作课件、准备设备及材料:拉坯机、水盆、,钢丝割线、海绵、水、陶泥等。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以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本课采用了以观察法、演示法、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陶器容器的历史:

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陶器。最早人们所使用的容器,大都是木制或藤条制成的。这样就使一些容器有很大的缺点,不能用来盛水等液体,更不能用火烧烤。于是,我们的祖先,想出了办法.在器皿的外面抹上湿粘土,在使用中,器皿被火烧后,里面的木质就烧掉了,而外面的粘土却变得更硬。陶器的历史 手捏成型后来,聪明的祖先逐渐意识到,粘土成型后,不用衬上木制容器。也能烧出器皿。人们便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软,再捏成各种器皿的形状,第一步完成了。接着把捏好的器皿拿到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再用火烘烤,原始的陶器就这样制作出来了。半坡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7000多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的陶器约4000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2400多年

2、出示实物手制陶器作品和拉坯作品分析不同引出课题。

欣赏小桌上的拉坯器皿,思考和我们之前做过的陶器有什么不同?(一个是规整的对称的,一个是不对称的,随意形的。)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拉坯成型法主要包括:揉泥、把正、拔柱、开孔、作底五个环节。

揉泥——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把正——将揉好的泥料固定在转台的中心。拔柱——使泥料在转台中心转动。开孔——将泥坯做成中空的。

作底——将泥坯内部的底做平、压实。

3、介绍拉坯机和陶艺工具

4、介绍拉坯成型的步骤

那让我们了解一下拉坯成型的步骤

揉泥 定中心 把正 拔柱 开孔 做底 取坯

5、教师演示拉坯步骤(1)、揉泥

和之前学习的一样,揉泥的目的是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2)、定中心把正

定中心,将揉好的陶泥轻摔在转盘中心,双手旋转拍打陶泥,使之成锥形;启动拉坯机使转盘低速逆时针旋转,用手沾水润滑泥锥表面起润滑作用。

双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稳定,加快拉坯机转速,右手侧压泥团,左手稳定泥团,同时将泥团向转盘中心推压。把正的目的是将揉好的泥料固定在转台的中心。(3)、拔柱

转盘电源开关脚踏板转盘转动方向开关。拔柱的目的是使泥料在转台中心转动。左手以手掌根部从泥锥下部外缘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右手用并拢的四指至手掌与左手相对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双手施力均匀,提升速度与转盘转动速度吻合;泥锥拔高后,用双手拇指按住泥柱顶端,整平柱顶。右手掌放在泥柱顶端,左手靠在一旁,当右手侧压泥柱时,左手帮助平衡。再以同样的动作拔高、压下陶泥,如此反复二、三遍,完成拉坯的练习工作。(4)、开孔

在拔好的泥柱上,双手抱扶泥柱,右拇指从顶部中心压下开孔,直到接近标记处。开孔后,往孔中加水保持润滑,双手拇指阔孔,由内向外均匀施力,双手四指护住外壁,同时向上匀速提起,拉出坯形。开孔的目的是将泥坯做成中空的。(5)、作底

作底的目的是将泥坯内部的底做平、压实。把底部做完整,留出取坯的位置。

(6)、取坯

A、介绍手指取坯。

B、割线取坯:停住机器,割底,铲下作品。垫上小纸板放置在桌面的转盘上。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拉皮成型的具体步骤,以及拉皮成型的简单技法。师: 通过我的演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艺术实践 训练要 求:

1)、每人使用拉坯机完成一件 拉坯作品。2)、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创作。

3)、制作工具不要放在拉坯机上,注意安全。4)、用过的废泥要放在泥箱里。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事项: A.揉泥靠全身的重量向下压。左手提起泥团,翻卷,右手推压,有节奏地重复提起、翻卷、推压的动作。

B.注意泥团已形成螺旋线,慢慢重复这些动作。中心形成的小洞在继续揉练中就会消失。C.随着揉练的进行,慢慢形成圆锥形。拉坯成形

D.双手将泥团用力向下摔在转盘上,尽量摔在转盘的中心。用水润湿泥团和双手。E.右手用力由上向下压,左手用力向泥团中心推。重复一遍,然后向上拔柱。

F.当泥柱达到适当的高度,不用移开双手,用双手大拇指放在泥柱的顶端定出中心。拇指互相保持水平,规整泥柱的上部。

G.开始拉碗。抬起左手拇指,其它手形仍然保持原来的姿势。H.开孔后,往里边加点水保证润滑。

I.估计用适量的泥拉碗形。右手食指和左手的拇指放在里边成一定角度向中心推,将孔开大些。注意双手控制好外形。J.用拇指的指甲标出碗坯的底边位置。

K.左手不动,右手慢慢向上抬起,拇指,中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使碗坯变得更薄,更高。L.用一块海绵吸去碗里的水。

M.左手握住丝线,右手拇指与食指拉紧丝线的另一端随着拉坯机的转动,丝线的左端放在盘子上,右手拉着丝线与盘面保持平行缠绕泥柱。

N.丝线缠到碗底,切入泥中,将碗坯切下来。

在拉坯的过程中非常考验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双手的力道要适中,壁的厚薄程度也要有精准的把握。越薄泥的支撑力越小,过薄的壁无法支撑上面泥的重量,作品会塌下来,也容易破损。在向内收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快,防止断掉。

7、展示评价

将作品放置在桌面的转盘上进行展示,由学生们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点

1、作品造型有创意。

2、拉坯作品形体对称薄厚均匀。

3、拉坯作品有拉坯纹理(肌理效果)。

五、课堂小结

课题7 综合技法使用

学生实践课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利用以上所学的各种技法自行创作,注意各种技法的穿插使用、灵活应用。

课题8 修坯上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能够正确地使用工具修坯。

2、学会上釉的方法。

3、知道修坯的基本流程,初步学会独立修坯上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技术制作过程,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修坯上釉的基本操作手法。

教学难点:上釉的随机效果 较难把握

三、准备材料:釉料、水盆、海绵、水、之前课上做的陶艺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

1、陶艺作品修坯的方法

对于捏制制作的坯体,由于其表面不太光滑,边口都有毛边,有的还留有模缝迹或流浆等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工修平,称之为修坯。修坯也称为“旋坯”或“利坯”,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成为能适应施釉操作和入窑烧成的精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

针对拉坯作品,修坯主要修正的是模缝迹。它是注浆成型和可塑成型工艺中因模具之间存在的缝隙受泥料挤压而形成的。对于陶艺作品中的修坯,针对的是陶艺家本身或作品本身,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坯体的曲线更加流畅或为了满足作家的特殊设计要求。尊重其作品的整体要求。

修坯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还需掌握各部分流泥的厚薄程度(这是为了防止坯体因收缩不同、厚薄不均匀等现象而造成内应力大小不同或分布不均)。修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修坯技术和确保修坯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需要依靠技术熟练程度和实践经验来掌握。

修坯有湿修和干修之分。湿修是在坯体含水很多,尚在湿软的情况下进行,适合器形较复杂或需要经湿接的坯体,此时操作较容易而且修坯的刀子不易磨损,其缺点是容易在搬动及操作过程中使坯件受伤而引起变形,对提高品质不利。一般碗、壶、杯等需进行加工的制品,多采用湿修,其水分视需加工的程度而定。湿修可用刮刀、泡沫塑件等刮平修光。

干修是在坯体水分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坯体的强度提高了,可减少因搬动受伤而引起的变形,对提高品质有利,其缺点是粉尘较大,而且对修坯刀的阻力较大,容易跳刀,修坯刀的磨损也较大,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干修时因坯体含水率低,可用泡沫塑料、抹布、帚子等蘸水进行修坯,也可用小刀、筛网等直接干修。

修坯采用的刮刀种类很多,制品不同,其采用的形状也不同。可分为平刮刀、圆刮刀、月牙刮刀三种。平刮刀为全半圆形,一般适用于修平面;圆刮刀呈双弧形,适用于刮凹面;月牙刮刀适用于刮凸起面模型对口缝痕迹等。刮刀一般为双面刃,刃宽在5~10。刮坯时根据所刮坯体的凸凹程度,改变刮子面同坯体表面的角度。干修注意事项 :

修坯时既要强调外观品质,又要注意其它品质缺陷的预防,在干修坯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坯体表面的泥片屑,务必用海绵球清除干净,以防造成成品外观缺陷。②坯体本身有气泡,一般在5mm左右,可以用干坯碎块堵,然后用硬物轧实。③坯体表面有明显凹凸一定要刮平。

④坯体某一部位如有长10mm,深2mm左右的小裂纹,可以用刮刀刮到无裂纹为止,然后将周围部位刮平。如果裂缝较大,则需要用同样干度的泥块碾压成碎粉,用工具刀填充到缝隙中。

坯体经过干修后还要进行打磨、检查。检查时一看坯体的洗净面;二看眼孔等;三看模缝;四看粘口部位;五看打磨干坯时缺陷部位的技术处理效果;六看有无积水。

2、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上釉,上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进行烧制。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下面来介绍经常运用的几种上釉方法。

1).浸釉法。这种上釉的方法,就是可以把釉药很均匀的敷于坯体表面,即使再复杂的形体也不例外。同时具备了省时,和容易操作的好处。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为了使坯体能整个的浸入釉浆中,需要较多量的釉浆,因此并不适用与大型坯体。至于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的时间,该是多久才合宜呢?通常是等整个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若是嫌釉药上的太薄。可以等到釉药干后,再来一次;但是千万不要在釉浆中浸泡过久以致釉上得太厚,形成烧成品时的釉层缺陷。这一种方法是陶瓷上釉方法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一种方法,楼主制作的陶瓷大多也是用浸釉法的。

2).淋釉法 如果坯体较大,在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势必会遇到容器体积不够大,或是操作程序上的困难。而上釉者又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太费事的方法,得到釉层均匀的效果;此时,便可以采用淋釉法来上釉了。同时,淋釉法更能制造出具有流动感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广被先民所采用的上釉法,尤以唐代三彩器为其中翘楚,现代的许多陶艺家也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在陶坯上淋下数种不同的色釉,或是利用泼洒的手法,或是不同厚度的釉层变化,来制造出独特的趣味。楼主在制作随心手造系列陶瓷的时候为了达到随心随性的自然效果,也是采用了这种上釉方法。

3).刷釉法。这种上釉法,最适合于小面积的涂布,或是用釉色来作画时采用,但也同样的可用于制造特殊效果。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在选择刷釉的工具时,最好选择能吸附较多釉浆的羊毫毛笔。当我们在采用这种施釉法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因为工具的运用不当,而在器表上产生刷纹,或是因担心釉面不匀、太薄而多刷数次后,造成釉面过厚,导致在未烧之前,釉就开裂脱落了。通常,有经验的陶艺家,在解决刷釉法涂釉不均的问题时,大多采用在釉中加入少量的胶水;或是遇到吸水性较强的坯体,便将它浸入水中后立即取出让坯体在略呈潮湿的状况下,再行刷釉,这样都可以改善釉药涂刷不均的现象。

4).喷釉法。这种方法将要施釉的陶坯,置于转盘之上,施釉者在边规律性的转动转盘时,边以喷雾器将釉浆直接喷射於陶坯上的方法,即是喷釉法。

喷雾器的种类甚多,从清代陶匠所使用的口吹或手堆式,直到现代陶艺者所使用烫衣时喷水器作为代替品者,均可视为喷雾器,但在一般工厂,多是直接使用喷枪。

五、学生实践

六、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我们金山中学在2016.3月的时候成立了专门的陶艺教室,并且在陶艺教室内配有专业的陶艺高温电窑炉,陶艺成型拉坯机等设备;陶艺教室内配有陶艺实践操作台,学生们在学习陶艺的创作过程中,一会儿与同学讨论自己的作品如何创作,一会儿讨论陶艺创作技术问题,整体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们在整个课程的创作的中,始终都是非常愉快的。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玩泥”更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陶艺课程开展的很好的表现。学生喜爱陶艺,并且在学习陶艺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提高了审美、在讲解自己的作品时得到了演讲的提高,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与同学交流,让同学们更团结,互相帮助。学生们创作完成后都主动打扫现场,更讲卫生。一件件精美的陶艺作品展示出来后,师生们都非常兴奋,就像自己精心呵护下的孩子诞生了一样。而且陶艺并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现,它与科技、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建筑等都是分不开的,在学习陶艺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陶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不断地学习摸索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好玩、乐学、会生活”的陶艺教学理念,好玩:是陶艺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如何让学生有内容、有意义持续地玩,并玩得出彩、玩有所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乐学:快乐的学习,环境、氛围、教学形式不仅转变学生将学习视作任务的心态,科学的课程设置更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情感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会生活: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使人们能够更有意义、更完整的生活,每个学生都应当且有权学习人类共同的艺术遗产,为周围、为生活添一首歌、一支舞、一幅画、一个创作,每个下一代、每个学生都应当有“会生活”的意识、逐渐养成会生活的能力,形成会生活的状态,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我们的陶艺校本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

学习趣味陶艺、感知不同事物,聆听内心感受、学会表现自我,大胆创想创作、实现个性发展,拓展综合能力、体会美好生活。

学校依托中华博大精深的国萃陶瓷文化,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通过实验陶艺项目的办学特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的示范学校,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勇于创新的新一代人才。

为了保证陶艺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也把陶艺教学课程列入日常课程计划。充分利用陶艺专用教室,安排每班每两周一次的陶艺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相应对陶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再教学。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来了解陶艺,感受陶艺的乐趣。同时制定相应的陶艺活动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陶艺教学活动。

《陶艺制作》是人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课程,是在学习陶泥的基础上,运用陶艺术知识进行的立体造型制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问题导入课题相对成功,展示了陶瓷作品及其制作,陶瓷有趣却很少有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尝试的特点使得本节课的内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对这些陶艺作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学会了制作方法并加深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陶瓷用品的情感。学生的创作反映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出现了许多奇特富有创意的作品。但教学方法内容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对创作的表现技法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

评价是鼓励学生的体现,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分享他们成功的作品,我用摄像的方法给予鼓励,作品好的给摄像,并将作品图片发到十六中网站。评价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制造过程和创作意图,这也是同其他同学学习提高的过程,这又充分体现了他们学会知识后共同分成果的快乐感受,知道成功是大家创造的结果。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够了解陶艺工艺制作方法,但真的亲身的实践还做不到如果亲自去陶艺厂参观或亲手制作一下,体会劳动的快感,如能这样教效果会更好,能从中激发学生对陶艺工艺的热爱,学习陶艺艺人的敬业精神,让这顶工艺代代相传下去。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达到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会合作愉快,创作的作品又好又多,完成了教学任务。

篇2: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对比

关键词:传统陶艺,现代陶艺,区别,联系

陶瓷艺术简称陶艺, 是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陶瓷发展源远流长, 人们曾在龙山文化与仰韵文化的黑陶和彩陶中就已经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璀璨, 这些古代文物在美学与哲学家以审美的观点下观赏, 发现早在宋代之后, 陶瓷就以艺术的形式存有了。所以陶瓷艺术是历史长期演变、进步的产物, 属于历史性艺术范畴。

一、传统和现代陶艺的简述

1. 传统陶瓷艺术

中国传统陶艺即是在用途上多是以人们生活使用为主, 采用规范的材料流程及工艺流程, 保持无暇.光滑及造型优美、完整的釉面, 使装饰高贵或简单。最早的传统陶艺规范的形成基于:陶瓷工艺品生产与陶瓷工艺品审美欣赏的规范与原始化。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 样貌繁多, 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尤其是中国陶艺一直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陶瓷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 栩栩如生, 优雅豪迈的秦汉陶俑;色彩绚丽, 灿烂, 富有乐趣的唐三彩;宋朝质朴、高雅的白瓷及青瓷。在明清时代, 是中国制瓷工业的极盛时期, 制作分工日益明晰, 制作技术更加精湛, 明代斗彩瓷的烧成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 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 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具有纹饰新颖, 色彩淡雅的特点。在清朝釉上彩技术成就也不俗, 瓷器艳丽清逸均恰到好处, 与成熟的绘画技术, 结合完美, 作品很显精美。陶艺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展现形式之一, 与绘画艺术有着相同悠久的历史, 其文化内涵非常的深刻及丰富, 完美的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事物艺术化的追求及感悟, 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 且为世界陶瓷艺术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传统陶艺超群的技术工艺, 纯熟的装饰设计, 优美的造型等都体现出了中国制造者的优秀才智。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 以实用而尽量美观为主, 在此情况下, 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 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 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 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而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 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 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骋。

2. 现代陶瓷艺术

关于现代陶艺有着诸多不同的理解, 本人认为是秉承并开拓了传统陶艺, 是现代陶瓷造型艺术的新门类, 有着鲜明的个性, 独特的表现形式及方法。并以人文精神审美为主, “现代”着重表现的是相对的思想方式与思维观点的改变与超越, 不光是时间方面的定义, 就如同后代们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代, 每个人的对现代陶艺观点是不一样的。

现代陶艺在中国发展较迟, 80年代中晚期才如暴风骤雨般进入中国, 使中国现代陶艺摆脱了实用美术的领域。90年代则踏上了较为正宗的学术研究时期。但总是以西方现在艺术趣味为参照, 将会把原有的民俗文化推向毫无地位的危机, 所以要创造具有自身感情与心血又有独特风格与民族特性的佳作, 陶艺家们不应一味的寻求形式趣味和关心空乏的主题, 而是应当掌握陶艺制作中语言和思想的统一, 根据思想找寻天然陶艺语言的展现, 体现出想法连续性的系列。在2000年, 中国现代陶艺经过了开始、发展、演变的阶段, 进入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自由原创性时期, 奠定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

二、对比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

1. 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联系

由于传统与现代陶艺皆是将泥土用火加热制作的, 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定有相应的关系。之所以说中国传统与现代陶艺有必然的关系是因为二者使用的原料和烧成的方法都是相同的。但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就在于现代陶艺是按着传统陶艺逆向的思想方式制作的, 它能良好的展现出制造者的思想与情感和反映出制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完全的打破了传统陶艺抑制个性与按部就班的约束被现代陶艺家“扬弃”的开始使用。尽管如此, 二者间的关系还是必然的。正如里得所讲“此类艺术是那么的和本土文化的各类需要不可分开, 连每个本土文化的精神, 都怡然的在这类媒介里寻找它的展现。”现代陶艺时常和传统陶艺紧密相联, 不管制作方式怎样的改变, 都与本土文化密切的联系着, 体现着二者间必然的关系。

2. 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

现代陶艺家将史上那些形状有缺失或者有裂缝的次品看作为有缺陷美的作品大肆弘扬, 他们舍弃了陈旧的传统观点, 将实用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全新的思维方法进行思索, 打破了传统陶艺墨守成规的束缚, 努力的去发掘自身的大脑潜能, 广阔而深刻的思考, 踊跃的展现自我的思想与情感和表达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创造出陶艺风格与历史传统风格迥异的作品, 使现代与传统陶艺相对峙, 成为了一个争论不完的话题。但是此对峙的关系仅是在艺术进程与思想方法有这对峙的联系。

现代陶艺将作品的不定性也归结在成功的定义之中, 在美学实质里, 这种残缺的美正符合客观存在的美, 它体现出了与传统陶艺思定性的对立。和美学相结合, 真实表现出了美学实质的特点。

现代陶艺不仅把在烧制进程中因为疵火而产生天然纹路的作品当作是陶艺里的极品, 也把能片面表现出美学实质特点, 通过了规整性和思定性完美组合的传统陶艺视为精品, 如此, 从思考方式以及用材、装饰、设计、陶艺家群体等条件中产生出了一个系统, 从某种定义上完整的表现出了现代陶艺美学思维的实质。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在其展现的方式上, 是对峙存在的。传统陶艺, 因为历史背景的因素, 大部分以“器物”为主, 并受皇权、阶级、宗教等思想内涵的限制。现代陶瓷艺术受新文化的影响, 推崇的是传达以个体为主的情感、意识、理念。在远古时期, 人类祖先就已经以实践为基础领会了制作陶瓷的经验, 但由于传统陶艺追求的是实用、工整、规则、装饰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展现方式上会给我们带来比较空洞、枯燥的感受。传统陶瓷有祭祀明器、日用器皿等庞大的种类, 可将其具体分为:瓶、碗、盘、罐、动物、壶、人物等, 不同造型的器具都是以实用为主的。早期人类的陶瓷形状都是通过改变及使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 之前也许是将天然的物体大致改造后就当作器物。之后就摹仿形象来塑造, 所以传统的陶瓷形状大多是摹仿当时的一些植物的形态来定型的, 也有一些是摹仿动物或人物定型的。再后来陶瓷就以原来定型的条件上, 结合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出了如冬瓜瓶、鸡头壶、芭蕉瓶、柳叶瓶等器皿, 逐步的挣脱了自然或仿自然定型的形状, 通过改造及再次创造, 使其更加的美观和实用, 不仅可以装饰生活, 还可以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 使之成为了那时期审美的标准。

与之不同, 现代陶瓷艺术则要求创造者尽情的探索与发现, 使其表达的方式别具一格, 追求的是更精彩的展现形式。

结论

传统陶艺所构成的片面性是要进行弥补与改善的, 人们需要在客观

浅谈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与嬗变

王笑一 (渤海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中国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不断的壮大, 但是仍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过渡阶段, 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解决。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动画产业的一些新的希望。动画产业的商业化也在渐入清晰。中国的动画产业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嬗变, 也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关键字:动画产业;发展和嬗变;动画的商业化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我们在动画产业上起步远远早与其他的亚洲国家。1926年, 万氏兄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 他们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 它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电影。我国的动画起步很早, 却因为诸多因素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在我们的花木兰, 我们的功夫, 我们的熊猫被别人陆陆续续的搬上银幕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动画片的发展反思。

动画产业是永远取之不尽的宝藏,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的动画产业开始发展强大, 但是我们现在的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 动画公司和大量的动画片的涌现是个良好的现象, 可是同时也存在着忽略了质量的问题。很多国产的动画片屡屡遭受失败和挫折, 票房惨败。直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片的新希望, 这部简单的二维动画, 没有过多绚丽的技术, 取胜只是靠他们能吸引自己的观众群体的故事情节, 他们的最忠实的观众就是小朋友, 这也是我们的动画片一直忽视了的群体。虽然动画片很多是给孩子看的, 却并不是证明就要很肤浅的内容, 《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很多很时髦的词汇, 很搞笑的桥段, 有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都是很新鲜的, 这就证明动画片其实可以制作的很精彩。我们现在的动画片市场似乎过多的追求了国外商业片的效果, 反而把自己定错了位。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是正确的, 可是不能光学习商业效果, 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内涵。

中国的动画产业至今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 致使动画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的动画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大量的动画片的播出主要靠进口。我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技术发展, 人才培养等发面出发。动画产业应该在提高优秀作品的同时重视衍生产品, 在日本动画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动画片衍生产品带来的的利润, 只有这样的循环才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动画产业。

总体来说, 中国的动画产业还是在向着更良好更广阔的空间在发展。截止2009年, 中国的动画片产量突破17万分钟, 2010年中国的动漫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8亿, 较2009年增长22.4%。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使许多动漫企业调整了发展计划, 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要改变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需要改善几点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观念, 在故事情节, 造型和制作上面加强力度

中国的动画产业之所以一直停滞不前, 是被一些传统的观念所拘束, 动画片并不一定是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就不能充满乐的角度上, 以历史的辩证进行思考, 不能在陶艺的定义中主观的将其分开, 要使现代陶艺能充分的弥补和改善传统陶艺, 这样构成的现代陶艺才能真实的展现出美学的实质, 将陶艺推向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趣, 造型上不一定要模仿国外的商业造型, 可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创意老化是我们的致命伤。我国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 就是对动画的内容和教育意义的把关, 存在着明显的说教色彩, 缺乏亲切感和童趣, 其情节冲突、故事性贫乏。这样的动画, 大人和小孩都不爱看, 这或许是我们动画产业萎靡的最大原因。

二、市场要加强科学性的模式管理, 合理运作, 挽回流失的大量动画人才

虽然我们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我国的动画市场, 可是很多的动画公司还是缺乏合理的运营模式, 导致了大量动画人才的流失。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人才, 现在很大一部分流失在外国的动画公司里, 这说明在国内他们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国外制作一部动画片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而国内可能要一年制作很多部动画片, 质量当然会有很大的差别, 那些优秀的动画人才自然觉得没有用武之地。再说到动画剧本, 一部好的动画片剧本就是灵魂, 可是我们国内对动画片的原创方面还是实力很微弱的, 中国的动画技术现在并不算差, 很多国外的片子就是在我们国内加工的, 可是我们这样的技术为什么做不出一样的动画片, 就是在原创上。缺乏创意是做动画致命的弱点, 一个好的动画片就必须有好的创意。重视本土原创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动画原创和技术人才, 鼓励优秀的动画作品的创作。

三、取长补短不能留于表面, 要对好的技术和影片挖掘内涵

我们的动画片可能更过的时候只注重模仿了人家的皮毛, 这样只会让我们在创意上的差异显现的更加明显, 让我们的观众感到没有新意乏味而已。动画片是可以具有独特的, 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学习人家先进的技术的时候不能只留意一些表面的东西, 要考虑人家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细节的时候人家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要做到的是“创意”, 而不是“创新”, 更不是要我们丢掉传统。设打破我们自己在心理对动画的狭隘的定义, 才能挖掘出动画更深层的内涵, 能够拓宽观众的层面和动画商品进一步的产业化。

四、加强市场的产业链, 更深层次地开发和发展动画产业

动画片在市场上都会带来很多的衍生产品, 像服装, 玩具, 游戏, 食品等一系列的产品。动画片不只是播出市场本身, 与它相关的衍生产品也是很重要的, 这是能保证动画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一部好的动画片在受到欢迎的同时, 它的衍生产品才会变的有价值。我们应该纠正现在对动画片的态度, 先从质量出发, 做出高水平的动画片, 再发展衍生的动画品市场, 使我国的动画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在问题中解决问题, 才是中国动画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路线, 也为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和嬗变增加了更大的动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聂欣如.动画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2]赖守亮.中国动画发展困境原因初探[J].《美与时代》, 2006年第5期[3]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郭文连.论现代陶艺创作的思维方法[J].陶瓷学报, 1996, (04) .

[2]吕金泉.生活陶艺创作之我见[J].中国陶瓷工业, 2002 (6) .

篇3:浅析现代生活家居陶艺与陶艺创作

一、生活陶艺的实用与审美特性

生活陶艺顾名思义,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陶艺品。它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制品,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碗、盘、壶等。这些基本的器物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实用,它的实用性把它和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发展到现代,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被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们创作出来,通过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作,并赋予其设计新意。像茶具、杯子、烛台、花器,还有小型陶塑、陶艺壁饰,甚至女孩子喜欢的陶制发卡、挂件等,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色彩的淡雅、柔和、朴素,造型设计的奇特秀美,手工艺极强,都博得了大众的喜爱。

二、生活陶艺介入现代家居环境的背景

家居环境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空间,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息息相关,即在满足居住者的功能需求之外,打造独属于居住者的空间气质,使居住者对家居环境产生归属感。而人是环境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人对环境的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而现代人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与人是一种共享的关系,人们在好的环境里精神就会愉悦,反之,生活在里面就会不舒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迅速觉醒,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思考,并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泥土、水和火构筑而成的陶瓷艺术无疑具有着浓厚的令人亲近自然的因素,这正是改造和美化现代人居环境所需要的。而泥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生活陶艺又是土与火的产物,对现代人的心灵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是最能体现现代人的情感与心理需求的。生活陶艺以其充满情趣的造型和装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颇得大众的青睐。并逐渐走近普通人们的家居生活,成为家居装饰中的“精神产品”。

三、生活陶艺与现代家居环境的和谐性

家居环境中,和谐是美观的首要标准。所谓和谐,包含谐调之意。它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等组合得到谐调,成为一个非常和谐的统一整体。而和谐化,就是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

生活陶艺不仅为人们提供实用需求,而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自从人们开始对精神要求重视起来以后,亲和自然,深具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生活陶艺走入普通人的家,营造着特别品味的生活环境。

毫无疑问,陶艺不能脱离人的创造而存在,对陶艺价值的评定就应该包括审美接受体验中的审美评价和艺术享受体验中的技术评价。但我们需要强调指出:创作中,技术不是陶艺的全部,两者关系类似于两个相交的圆,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又有相交的共管区域。我认为共管区域包括继承、创新等元素。

生活中,不仅仅是陶艺工作者,还有很多人对陶艺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断有人加入陶艺创作的行列。虽然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拥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他们在陶艺创作上存在着一些共性:在材料的选用上,越来越强调质地与个性;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利用缺陷肌理;在装饰方面,很多人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与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的痕迹;在造型上,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和对称比例……从而创作者们很多都把作品的精神价值和表现自己个性体验的语言作为关注对象。

因而很多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从中获得的新的启迪里,逐渐有人开始尝试通过艺术创作来使个人与环境内外取得平衡、一致。达到缓解情绪上的纠结,帮助自我认识和自我人格完善的作用。

艺术贵在创新,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既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盲目接纳。还要有一个改变吸收的过程,食古不化和一味崇洋都不可取,吸收和继承不等于照搬套用,借鉴不能代替自我创造。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应该规避简单化,克服片面性。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出现了许多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陶艺家,我们也观赏到了许多创新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人把“创新”当成了一种时髦的词汇,成为一种口头禅,他们把“创新”作为一帧标签,成为新、奇、怪的护身符;有的将陶瓷器型任意扭曲、残损,美其名曰:“创新”;有的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表现手段硬往瓷上套,青花虽越画越精细,发色却越来越浮浅;喷枪越用越灵活,画面却越来越陈化;海绵越用越自如,形式却越来越呆板。这种全然不顾陶瓷自身语言特征的表现方式,也说是在“创新”;还有的使出浑身解数,洋洋洒洒在瓷上做戏作秀,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所想所要的创新。

创新不是怪诞、荒谬、做作的代名词。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产生的,并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才可能被社会所认可。我们客观地回头看看,我们能有多少所谓“创新”的作品经得起这些考验?大多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创新的源动力来自艺术家的理念,“新”有深刻的涵义。什么是新?最核心的是,要有新的理念,有了新理念才会有新的思想,才可能创作出新精神、新形式、新面貌的作品。作品是陶艺家思想、阅历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如果思想僵化、知识老化、手段陈式,何来创新?只有观念新,才会有作品的立意新,才会有新的形式美感。

四、结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陶艺标语】相关文章:

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05-17

陶艺05-25

陶艺人生05-10

陶艺特色学校05-25

陶艺课程交流05-26

小学陶艺论文04-15

陶艺论文题目05-02

陶艺课感想04-16

快乐陶艺总结05-15

初中陶艺教案06-09

上一篇:天坛简介下一篇:客服工作个人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