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教育讲评稿

2024-06-20

社区矫正教育讲评稿(共6篇)

篇1:社区矫正教育讲评稿

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王春梅

首先讲解一下宪法的有关法律知识。

1、先讲一下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2、是宪法在我国的地位及作用。

3、是我国宪法原则及历史发展过程

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现行的宪法为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4、是宪法的制定及修改程序的规定

5、是结合宪法法条讲解一下宪法总纲的内容

第二部分讲一下我国刑罚的种类及概念

我国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第三部分讲一下对罪犯被判处缓刑的有关法律规定

1、是缓刑的概念及特点

2、是缓刑的适用条件

3、是缓刑考验期限

4、是对缓刑犯的考察与处理

缓刑的考察内容: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的批准

5、是缓刑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制度的区别

第四部分讲一下假释的有关规定

1、是假释的概念

2、是适用假释的条件

3、是假释的程序

4、是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

5、是假释的意义

第五部分是保外就医

1、保外就医的概念

2、保外就医的条件

3、保外就医的审批程序

第六部分是管制

1、管制的概念

2、管制的特征

3、管制的适用对象

4、管制的期限

5、管制的执行

第七部分是剥夺政治权利

1、概念及内容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适用的方式

3、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4、刑期的计算

5、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篇2:社区矫正教育讲评稿

【 刑事执行检察主要职责】

死刑执行检察:死刑执行临场监督。

监禁刑执行检察:对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执行检察,如驻监狱检察、驻看守所对留所服刑进行检察。

剥夺政治权利检察:就是对公安机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活动实行监督。财产刑执行检察:对法院执行罚金刑、没收财产刑执行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检察和监督。

强制医疗执行检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的决定机关为人民法院,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对决定、交付及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检察。

羁押执行检察:主要是指对刑事拘留、逮捕两项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的检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检察:执检部门并不对所有监视居住检察,只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检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监视居住的一种执行方式。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 办理控告举报申诉案件: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

办理罪犯又犯罪案件:是指执检部门负责监狱侦查的罪犯又犯罪案件和公安机关侦查的留所服刑罪犯又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等。

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是指检察机关根据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证据的收集固定情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等,审查其是否具有再次犯罪,或者妨碍诉讼的危险性,如果没有,则建议办案机关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减假暂提请及决定等检察:对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活动以及人民法院审理裁定减刑、假释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的监督活动。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针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司法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就暂予监外执行的呈报、审批、决定、交付执行、监管、变更等执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法律监督。

监管场所事故检察:对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脱逃、逃跑,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被监管人群体病疫,被监管人伤残,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等事故检察。

今天,我主要就是给大家详细说一下社区矫正及检察的相关内容。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

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

西方国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广泛开展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并使之逐渐成为主导的行刑方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2年以前,我国长期以来的行刑实践仍以监禁矫正为主,单

一、僵化的矫正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践需要:2002年我国监狱的押犯数量达到154万人,相比1982年的62万人,短短二十年间增长了近2.5倍,各级政府用于监狱的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监狱执法经费支出144亿元,平均关押每个罪犯年费用为9300多元。

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众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借鉴西方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寻求更人道、更有效的刑罚执行方式和罪犯处遇模式,提高行刑质量、降低行刑成本。

 2002年在上海市普陀、长宁两街道试点社区矫正。

 2003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司发【2003】12号《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六个省开展试点。

 2005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司发【2005】3号《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河北省等十二个省(区、市)被列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同年河北省在部分地区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全省开始试行社区矫正)

 2012年1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同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区矫正步入规范化。

中国的“社区矫正”包括:缓刑、管制、暂予监外执行、假释。一般来说,缓刑犯所占社区矫正比例最大。截至目前,滦平县监外罪犯253人,其中剥夺政治权利16人,社区矫正237人,社区矫正中,管制9人,缓刑222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假释3人。

剥政不属于社区矫正,一是刑诉法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的对象;二是剥政要求罪犯“不作为”,不行使刑法第54条的各项规定(选与被选,言论、出版,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公司企事业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社区矫正要矫正罪犯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要求罪犯积极参与矫正学习、劳动和思想改造等,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作为”义务。

三、社区矫正的意义

(1)开展社区矫正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

刑罚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减少狱内交叉感染,防止其重新犯罪。

另一方面,也为罪犯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改造环境,解除了高墙电网的束缚,有利于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充分体现立法本意的人道主义原则。

(2)开展社区矫正有利于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升罪犯的社会价值

把罪犯放在社区进行矫正,一方面可以减少监狱人口,减少国家对监狱运行的投入,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狱改造的压力,使监狱能够集中财力、人力、物力矫正那些恶习深且社会危害性大的罪犯,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使本身处在社区之中的矫正罪犯,不与社会脱钩,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各项生产中,继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要知道,被监禁起来,与社会脱钩的,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比如监狱的体制生活会让人麻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布鲁克斯在监狱中是受人敬仰的老好先生,他个子矮小,面容和善,负责监狱里的图书馆,他与一只小鸟作伴,吃饭的时候会将小鸟藏在怀中小心翼翼地喂养,然而面对释放的机会他却宁愿以身试法也不愿离开监狱。最终,在服刑50年后老布获得假释出狱,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他因为多年来已经习惯监狱里的体制化而无法适应社会,最后绝望自杀。

再比如,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科技、新词汇、新思想、新生活方式、新法规等,让你在被一定时间隔离后,迅速被边缘化,原来的谋生技能不够用,社会给你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在新环境中谋生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各国监禁刑满释放后的犯罪率都较高的一大原因。

可以说,社区矫正的意义重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要方式,很多国家在社区中矫正的罪犯人数甚至超过在监狱中服刑改造的罪犯人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被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基本占到了判刑罪犯总数的1/3。因此,社区矫正检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社区矫正检察的概念

对社区矫正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刑事诉讼法》第26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社区矫正检察职责根据检察院组织法,检察院内设机构中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主要承担对刑罚执行的监督职责。《规则》第633条第2款规定“对刑事判决,裁定执行活动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

结合上述法律规定与社区矫正工作内容,社区矫正检察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对被管制、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也包括对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的法律文书送达、罪犯交付执行是否合法,依法进行的监督。

五、社区矫正检察的内容

有学者将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分为矫正前阶段监督、矫正执行阶段和解除阶段监督。对于矫正前阶段是否属于社区矫正检察,存有不同意见。主流意见认为,社区矫正检察,不应过多地关注裁决本身。原因在于:对管制、缓刑判决、裁定的监督一般由公诉部门负责,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决定的监督,一般由派驻检察机构审查,而社区矫正检察通常由基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中如果继续就裁决本身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一方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不了解案件情况,难以监督;另一方面会出现重复监督问题,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因此,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监督重心应放在矫正执行过程中,当然如果接到举报,或者在监外执行检察中发现对社区服刑人员适用监外执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可以就有关问题做必要的审查,发现适用监外执行的判决、裁定、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监督纠正。

社区矫正检察主要内容包括:

(一)交付执行检察

1、交付执行的判决裁定,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审查被交付执行的判决裁定,是否发生法律效力,防止没有生效的判决裁定被提前交付执行。

2、法律文书送达,是否按照规定进行。

(1)是否按照规定在法律文书生效后10日内及时送达。

(2)送达的法律文书是否齐全。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送达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执行通知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等;监狱、看守所对被裁定假释的罪犯,应送达判决书,假释裁定书,假释证明书副本,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出监(所)鉴定表;监狱、看守所,对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应送达: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出监(所)鉴定表。

(3)是否按照规定送达应当送达的执行机关和检察机关。法律文书是监外执行的依据,也是人民检察院检察监督的依据。送达不到位,判决裁定决定的执行就成为一纸空谈,对执行情况进行检察也就无从谈起。

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实施后,一直到2012年6月份左右,滦平县法院还在一直向滦平县公安局交付,滦平县公安局也收,不过公安局下属乡镇派出所收了人也不管了,在2009年试行以来,派出所就不管矫正管理了,今年我们在查衡某涉嫌玩忽职守的案子时,就发现五六个这种人,找这些人谈话问司法所管他们没,他们说法院就让他们去派出所了,到法院一查执行通知书送达回证都是送达公安局的也有公安局的回章,好在这些人都已经安全经过矫正考验期了,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

3、是否有漏管情况。

漏管是指在交付执行过程中,法院、监狱等未依法交付,或司法行政机关自身原因未及时登记列管,导致社区矫正对象未能得到有效监管的情况。

脱管,是指在列管后,社区矫正罪犯故意脱离监管,或者执行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未对社区矫正对象有效监管的情况。

法律规定假释,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去监狱接。监狱、看守所出监的暂予监外执行犯由其警察送至执行地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直接决定的暂予监外执行的,由法院通知执行地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缓刑和管制的交接,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未规定当面交接,而是要求社区矫正对象自行按期到执行地司法所报到,法院三日内送达相关执行法律文书,执行机关三日内送达回执。河北省高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联合印发的冀司[2009]156号关于在全省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了法院在宣判前通知,宣判当日司法行政机关到庭面交矫正对象及执行法律文书。

但在实践中,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检察院在判处及执行过程中衔接并不充分,漏管情况多有发生。审判机关、执行机关两地较远,或者基层审判机关、执行机关人力资源有限,难以按照法律规定当面交接;衔接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漏管,执行文书未邮寄、执行文书邮寄不全、执行文书邮寄丢失、执行文书邮寄地址错误,执行文书交由被执行人携带报到,被执行人未依法报到接受列管,法院未履行告知义务造成罪犯不按期报到。

很多外地法院未依法抄送文书至执行地检察机关。

双桥区司法局、法院已经实现了当庭交接,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滦平司法局和法院这方面还做的不够规范。

(二)社区矫正监管活动检察

监管活动检察,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监督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的监督。监督管理活动,是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行教育,监督管理,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具体执行活动,监督管理活动是否依法进行,关系到刑罚执行的公信力,关系到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以及预防犯罪的目的能否实现。

对管理活动的监督检察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对依法应在辖区执行社区矫正的罪犯进行全面接收。

2、矫正考验期限是否准确。

3、是否建立监管和矫正档案,落实监管和矫正措施,4、是否有托管情况。

5、需要请假离开所居住的区域,是否进行审查,并为其办理批准等相关手续。

6、社区服刑人员迁居的,迁出地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履行相关手续,及时向迁入地司法行政机关通报情况、移送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档案,迁入地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及时接管,继续监督考察。迁出地和迁入地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将相关情况告知检察机关。

7、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管规定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否依据法律规定予以及时处理。

8、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及时办理解除矫正等相关手续,并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通报情况。

9、司法行政机关是否切实保障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如是否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是否有强迫社区服刑人员从事超强度的公益劳动,或对其进行变相体罚等;是否尊重和保障其辩护申诉控告等权利。

10、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是否有别于成年人,是否履行了保密规定,矫正过程中,是否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等原则。

(三)社区矫正变更执行检察

变更执行检察是人民检察院对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限内,有关机关对其作出的变更刑期、考验期或收监执行的变更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以及对依法应当作出,变更形式考验期,或者收监执行的,没有作出变更,依法予以监督。

变更执行检察主要包括:

1、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对罪犯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予以收监执行的建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2、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3、应当作出变更,刑期考验期,或者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的未予以变更。

4、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作出的收监执行决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5、监狱、看守所具体收监执行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四)社区矫正解除检察

对社区服刑人员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社区矫正期限届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其解除矫正。

检察内容:

1、社区矫正期限是否准确届满。

2、解除矫正的程序是否合法,解除手续是否完备。

(五)社区矫正终止执行检察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1条第1款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

终止执行检察内容:

1、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2、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

(六)对社区矫正执法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1、在社区矫正监管活动检察中,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适当进行职务犯罪预防教育。也可联合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矫正相关部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教育工作。

2、发现社区矫正执行活动中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违纪违法行为的,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并报相关部门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社区矫正检察的重点

社区矫正检察的重点是对漏管、脱管的检察,因为漏管和脱管代表着罪犯未受到应有的矫正管理教育,重新犯罪率比较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并且,社区矫正执行方面的职务犯罪也多与漏管、脱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2016年,我执检部初查了双滦区法院原刑庭副庭长刘某涉嫌玩忽职守案的犯罪线索,最后由于一些原因最后将案件线索移交给了承德县检察院执检部门办理,刘某依法被承德县法院判处相应刑罚。此案就是因为刘某严重失职,致使12名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判决生效后未被及时交付执行,长期漏管,后其中一人在缓刑考验期内两次实施强奸犯罪,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社会影响。

七、社区矫正检察的方法

按照《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第2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开展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察,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检察等方式进行。

以前的检察方式,多为定期下乡实地文书抽查、服刑人员谈话检察,专项活动检察,法律文书核查等方式。

在社区矫正罪犯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间断性检查、抽查,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向社区矫正常态检察、日常检察转变,成为了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方面,各地也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检察方式,比如互联网社区矫正管理档案检察、手机定位检察、微信管理检察等,还有今年年初,执检的统一办案系统上线,要求对辖区所有社区矫正人员列矫检察、日常检察、出矫检察进行建档管理,也是要让社区矫正检察进入日常化、常规化的一种体现。

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不过,全面、常态检察给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增加了非常大的工作量。

八、社区矫正检察的现状

篇3:社区矫正教育方法研究

一、居民与矫正对象互动法

社区矫正虽然是一个刑罚执行过程, 具有对犯罪人的惩罚性, 但是社区矫正又与其他强调监管的刑罚执行活动不同, 它更多地是想要帮助矫正对象建立与社会的正常联系, 促使他们能够正常地回归社会。因此, 应大力培育宽容的社区文化, 宽容的社区环境能够使矫正对象更好地塑造完善的人格、改正不良的品行, 更易于融入社区。但是, 社区居民大多对社区矫正持不赞同态度, 认为矫正对象对他们的安全有潜在的威胁, 甚至还有人说他们是“害群之马”, 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矫正对象自己也会因为自己是犯罪人员而远离社区居民, 害怕他们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不接受他们。因此只有让社区居民与矫正对象形成良性互动, 让犯罪人真正融入社区并为社区所接纳, 才能使其能够尽快地回归社会。居民与矫正对象互动法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及举办广场文艺演出、出黑板报、法制宣传栏, 散发宣传材料等方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结合法制宣传, 将社区矫正知识进行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和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度, 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社区矫正的真正含义, 尤其是矫正对象的家人、邻里、亲戚、朋友等这些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群体, 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帮助与管理, 通过他们的行为改变矫正对象不良的行为方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居民与矫正对象的双向互动, 形成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联动局面, 一方面使居民了解社区矫正, 另一方面也使矫正对象顺利地融入到社区建设当中来。

二、社区自组织与他组织配合法

目前中国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主要是司法行政部门, 在基层主要由各街道、乡镇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 在社区矫正中基本上是以司法所为主导, 派出所为辅助部门, 这些部门基本上都是社区组织, 以行政为导向, 容易忽视矫正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化需求。尽管在国家指导社区矫正的权威文件《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的作用”, 但从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情况看, 除了上海等少数省市有专门的社会团体机构参与外, 其他地方的社会力量所发挥的作用都微乎其微。因此需要社区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相互配合, 才能更好地实施社区矫正。当前社区矫正应该在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 充分利用社区自组织具有的志愿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等特点来填补政府机构与个人需求之间的空白,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与教育。通过成立各种不同的自组织, 展开不同的教育, 针对青少年群体应该以心理疏导和就业培训、指导进行教育, 针对妇女群体, 应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从而使其能卓有成效、科学合理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在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之外形成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队伍以解决社区矫正中专职矫正人员缺乏、矫正人员专业化水平低、个别化服务程度不够等问题。通过整合作为社区他组织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提供财力、物力和协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作为社区自组织的“第三部门”在提供人力资源以及实施个别化服务等方面的长处, 共同促进社区矫正目标的实现。

三、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法

社区矫正对象在思想、行为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但同时由于矫正对象的犯罪性质、个性特征和家庭情况有着具体的差别, 因此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应采取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来有效提升教育矫正质量。一方面, 通过运用集中宣讲、社区服务、心理咨询等多种教育矫正手段, 对社区矫正人员加以教育改造。首先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梳理, 将矫正对象家庭条件、环境、掌握的生存技能基本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群体给予相应的教育, 并联系高校心理学教授、职业学校老师,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信心、希望引导及生存技能培训, 激发矫正对象努力改造的动机, 从而将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的过程化被动为主动, 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同时, 引导其用自律行为获得社会尊重, 用社会道德感和法治文化约束其自律行为, 不良行为和习惯的改变将变成其主动行为。另一方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观点,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 既要解决缺失性需求 (生存保障需求) , 又要解决精神层面的需求, 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社区矫正教育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 同样要根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性进行针对性教育,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社区矫正工作在正式开展之前, 由矫正工作人员对每名帮教对象进行背景评估, 包括犯罪类型、犯罪情节、教育背景和家庭状况等要素, 根据评估结果因材施教, 选择合适的人员组建最佳组合的帮教小组, 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将最终目标分为N个阶段性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最终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四、技能培训与推荐就业衔接法

社区矫正的真正目的是使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 不重新犯罪。因此, 如何让他们能够在回归社会后成为一个合法的公民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这就需要在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基础上将技能培训和就业衔接好, 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一些岗位培训和技能训练, 使矫正对象具备一定的工作专长和工作能力, 并通过兴趣爱好的熏陶达到行为矫正的效果, 使矫正对象在回归社会后拥有一技之长, 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为矫正对象在解矫后提供工作信息和工作岗位, 来保证矫正对象在解矫后的基本生活。因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首先开展培训调查, 通过发放《技能培训意向调查表》, 摸清矫正对象的培训意向和需求, 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择业需求、择业意向, 为矫正对象中有求职愿望、有专业特长、有文化、想学习的人员免费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然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就业:一是通过政府购买由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定期为矫正对象提供劳动技能培训, 二是基层劳动保障所应司法所的要求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

五、专业人员与志愿者合作法

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专业人员与志愿者长期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司法知识, 同时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工作的知识。他们运用专业理论的技术, 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 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 修正行为模式, 适应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工作特有的价值理念提供了与刑法执行不同的切人视角和工作方式,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并具有潜在的能力, 接纳、尊重、真诚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会从矫正对象自身的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入手, 调动社会资源, 综合运用小组、个案、社区等专业方法帮助矫正对象增能, 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融入社会生活。将社会工作引入社区矫正, 为现行的矫正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增加新的活力, 能够使社区矫正发展得更远更好。因此, 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性的矫正工作队伍是保证帮教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与此同时, 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依托社区,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调动社会力量, 在职业化、专业化矫正人才带动下, 广泛动员和吸收社区内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教师、社区干部等以志愿者身份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他们与社区矫正对象结成帮教对子, 提供法制、道德、文化、心理方面的教育, 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利于他们顺利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社区矫正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种不同的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应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具体特征有效地运用社区矫正教育方法, 最终使矫正对象减少再犯罪率, 顺利回归社会。

摘要:中国社区矫正教育在吸引国外做法的基础上,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包括居民与矫正对象互动法、社区自组织与他组织配合法、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法、技能培训与推荐就业衔接法、专业人员与志愿者合作法。

关键词:社区矫正教育,居民与矫正对象互动法,社区自组织与他组织配合法

参考文献

[1]李睿, 李愈.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调解, 2009, (7) .

[2]林仲书.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社区矫正工作及启示[J].中国司法, 2011, (2) .

[3]张姝.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及推进发展之策略——以西北地区为例[J].公安研究, 2012, (11) .

篇4: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矫正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社区矫正;矫正教育

一、社区矫正教育的现状

目前,社区矫正实践中的学习教育多采用集中教育方式,即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或矫正中心等机构接受统一授课教育。其在实践中暴露出若干问题,一是集中教育授课固定的时间安排与社区服刑人员工作时间可能会产生冲突;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更缺少具有更高专业素质要求的专业授课人员,实践中很难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大部分情况下在每月進行一次集中教育后,其余要求的学习时间只能通过安排矫正对象自学等形式进行,学习质量及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由于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庞杂,当前基层司法所无法对其进行分类专门教育,只能安排进行统一矫正教育,导致矫正对象很难通过笼统的教育对自己的罪行进行深刻认识,无法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制度的恢复性价值。

二、社区矫正教育的意义

总体而言,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教育贯穿于整个社区矫正实践中,社区矫正中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活动正是实现其恢复性价值的关键途径,也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良好、完善的社区矫正学习教育符合刑法社会化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建立的宗旨。

三、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矫正教育

社区矫正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数量及相关素质限制、无法对不同矫正对象实施针对性教育、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人员腐败包庇矫正对象等无法保证矫正教育质量的现象。在符合社区矫正的现有法律制度下,在信息化条件下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网上教育,通过开发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平台,将学习教育变为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通过对社会各界与各地司法所优秀教育资源的线上整合分享,建立分类学习视频数据库,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开展针对性教育,对社区服刑人员灵活地开展网上教育与普通的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解决基层司法所法律教育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实现授课“拿来主义”,有效减少各地司法所工作量,提升授课质量,通过对不同矫正对象进行专门教育进而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学习中,通过学习计时、随机拍照、不定期对教育内容进行测试等方式,能够足额保证学习时间,杜绝了各地人为操作降低学习时间与质量的现象,真正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完成矫正,顺利回归社会。

四、信息化条件下矫正教育的价值

1.理论价值

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矫正教育是对中国社区矫正教育学习工作方式的丰富,也是对现有的社区矫正实践的改革创新。同时,可以减少基层司法所人力物力投入、合理整合全国优秀资源、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专门针对性教育、有效减少矫正教育运行中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等。

2.应用价值

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刑罚制度进入了非监禁刑为主的阶段,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比例会不断上升,中国的社区矫正正在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贯穿于社区矫正实践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对于社区矫正的完成显得尤为重要。而基层司法所的规模有限,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及相关素质要求较高,现实中无法做到对矫正对象的足额保质教育,且没有条件对其进行分类专门针对性教育,教育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空间大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也令人忧虑。

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整合国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对各地上传资源进行统一规制合理共享,以犯罪事由及罪行恶劣程度为基础分类方法,建立针对不同类型矫正对象的完善的社区矫正分类资源库,配合相关线下教育对社区矫正教育学习活动进行积极正面的互动,有效节约各地司法所运行成本,提高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必将成为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实践与发展的创造性改革方向。

五、结语

在社区服刑人员管理中,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管控能力,促进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管理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扎实推进社区矫正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使服刑人员能够得到有收获、有转变有进步的矫正教育,这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也符合当下社区矫正成为现代法制重要手段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磊.我国社区矫正教育的模式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9.

[2]杨清艳,叶茹娜.矫正教育提升社区矫正质量[J].人民调解,2013,07:37-39.

[3]金碧华.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性化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56-60.

[4]张荣艳.社区矫正教育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92-93.

[5]刘念.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介入困境及专业教育反思[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04:67-74+99.

[6]卓丽华.中外社区矫正比较与我国社区矫正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杨眉,女,(1988~),江西省铅山县人,法学本科学士,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篇5:社区矫正教育讲评稿

前 言

欢迎你来到百泉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是对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等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的开放式管理、教育和改造方式,由司法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通过社区矫正,促使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早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了使你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我们编制了《百泉镇矫正对象须知》,希望能给予你帮助。

希望你在这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制度。希望你在社区矫正期间,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与邻里搞好关系、与同事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社会,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公益劳动,在矫正中不断改造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最后,希望你与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多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尽力为社区多做有益的工作,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乌苏市司法局百泉司法所

2012年1月

第一章 基本知识篇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村委会综治干部和志愿者协助,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落实党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政策,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是哪些人?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非监禁刑和行刑制度的有关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2、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四、社区矫正工作由哪些人员和部门承担? 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所负责组织实施。

对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公安派出所的民警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组织完成。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由工作(居住)在社区内、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干部、教师、高校学生、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组成。

五、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社区公益劳动,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

3、为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指引,促使其顺利适应社会。

六、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法律有什么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二章 行为规范篇

一、基本规范

第一条 拥护宪法,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社区矫正纪律。

第二条 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认罪悔罪。第三条 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第四条 明礼诚信,互助友善,勤俭自强。

第五条 依法行使权利,采用正当方式和程序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 服刑期间严格遵守社区服刑人员基本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每个星期一下午5点之前需当面或以电话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每个月5号到司法所报到并接受谈话教育;并向司法所上交思想汇报一份;

4、会见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或者接受媒体采访,应当报告司法所批准;

5、离开百泉镇(当天往返)应当事前报告司法所,经批准后方可离开;离开乌苏行政区域或离开3日以上的,应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乌苏市司法局批准后方可离开,并通报公安派出所备案。迁居的,应当报告司法所,上报乌苏市司法局批准,由司法所转交公安派出所按规定办理;

6、有劳动能力的,每月须参加不少于12个小时的公益劳动;

7、遵守由乌苏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备注:

一、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以上规定。

二、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还必须遵守有关剥夺政治权利方面的规定;

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3、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4、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5、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6、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7、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

(四)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司法所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2、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为方便治疗而进行的其它活动的,应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乌苏市司法局批准后方可进行,并通报公安派出所备案;

3、进行除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向司法所报告,经司法所批准后方可进行;

4、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因严重疾病或者其它特殊情况本人报告有困难的,经司法所同意,司法所将上门听取改造情况;

第三章 其他规范

生活规范

第一条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规律饮食,经常锻炼身体。

第二条 保持个人卫生,按时洗澡、理发、剃须、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换洗。

第三条 注重仪表,穿戴整洁,不在公共场合赤膊。第四条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第五条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第六条 孝敬父母,爱护幼小。

第七条 节俭生活,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第八条 不酗酒,远离毒品。第九条 不打架斗殴,不赌博,不进黄色娱乐场所。第十条 不与不良人员来往,远离违法犯罪。第十一条 不参加迷信活动,不习练、传播有害气功。第十二条 邻里和谐、家庭和睦,争做社区好居民。

学习规范

第十九条 接受法制、道德、形势、政策等思想教育,认清犯罪危害,矫治恶习。

第一条 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心理测试,养成健康心理。

第二条 尊重教师,遵守学习纪律,爱护教学设施、设备。

第三条 接受文化教育,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良好成绩。

第四条 接受技术教育,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第五条 阅读健康有益书刊。

第六条 参加文娱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劳动规范

第一条 积极参加劳动。因故不参加劳动,须经司法所批准。

第二条 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和技术指导。第三条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不违章作业。第四条 爱护设备、工具。厉行节约,减少损耗,杜绝浪费。

第五条 保持劳动现场卫生整洁,遵守劳动管理规定,工具、材料、产品摆放整齐。

第六条 不将危险品、违禁品带进社区。

第七条 完成劳动任务,保证劳动质量,珍惜劳动成果。

文明礼貌规范

第一条 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损坏花草树木。

第二条 言谈举止文明。不讲脏话、粗话。第三条 礼貌称谓他人。

篇6:社区矫正学习教育2011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监控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二章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严格执行刑罚,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矫正监控管理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刑罚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条 社区矫正监控管理工作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街道(乡镇)司法所会同有关机关和单位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管理。

第二章

报到登记

第五条 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到户籍地(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准,下同)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向矫正对象宣布矫正期间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

第六条 矫正对象依照有关规定按期向司法所报告活动情况,送交思想汇报。报告按规定分别采用书面或口头、电话形式。矫正对象以口头、电话形式报告的,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矫正对象报告个人活动情况、送交书面思想汇报应当符合矫正对象分级处遇管理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视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交书面思想汇报。

授课时间:2011年2月28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监控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二章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监 督

第七条 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单位、家庭情况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管人,组成监管考察小组,与监管人签订监管协议,制定和实施监督管理措施。

监管人由矫正对象具有监督管理能力和愿意承担监督管理责任的亲友或所在单位、居(村)委会有关人员担任。

第八条 监管人应当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约束,并按时向司法所报告矫正对象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九条 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司法所督促矫正对象遵守矫正纪律,履行矫正义务。

第四章

走 访

第十条 司法所应当定期走访矫正对象家庭、单位或居(村)委会,了解掌握矫正对象情况。第十一条 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司法所应当走访矫正对象家庭,掌握矫正对象动态。

第十二条 矫正对象受惩处、有重大思想问题或者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走访。必要时,可以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询问了解情况。

授课时间:2011年3月28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监控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第五章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授课内容:

第五章

请销假

第十三条 矫正对象外出需办理请销假手续。外出包括探亲、就医、就业、务工、学习等。

第十四条 矫正对象离开居住的县、(市、区)范围的,应当向司法所提出申请。请假的审查审核、期限按照《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办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非因治疗、护理的特殊需要,不得请假。

矫正对象离开居住县(市、区)须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必须写明:去往何处、何单位就业、就业期限;是单独外出还是结伴外出;联系方法及电话号码;保证人或监管人姓名、地址、与矫正对象的关系。申请书应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签署意见。

司法所接到矫正对象请假申请后应审查:申请人近期有无违法违规行为;帮教监管措施落实情况;是否有明确的地址、联系方式,并须提供责任人保证书。

第十五条

矫正对象离开居住县(市、区)区域探亲、办事的,应该按下列要求请销假: 1、请假一般应在外出5日前向辖区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请假事由、到达地点、起止时间、监管人落实情况等,请假需报市州级以上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的,一般应提前15日以上提出书面申请。

2、由所在社区(居)村委会或工作单位在请假申请书上签署意见,重点审查事实是否真实,是否确需请假,是否同意请假。

3、司法所接到材料后填写审批表,连同相关材料按规定报送相应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矫正对象按照准假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外出,到期次日到司法所销假,交还准假通知书。授课时间:2011年4月26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总则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效调动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实现刑罚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服刑人员是指: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已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第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是指以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根据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章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考核评审(评议)结果,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奖惩的制度。

根据考核评审(评议)结果,对表现良好的给予表扬,对符合法定立功条件的给予记功,并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减刑;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 矫正方法有关规定,但尚未构成重新犯罪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渗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分为行政奖惩和司法奖惩。行政奖惩是评价社区服刑人员表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司法奖惩的主要依据。授课时间:2011年5月30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 授课内容:

第四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适用的原则;

(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考核奖惩与教育矫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监狱(管教所)、看守所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工作的顺利实施。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服刑人员奖惩工作依法进行监督。

第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在办理社区服刑人员奖惩过程中徇私处舞弊、弄虚作假、捏造事实或证据的,或者不负责任、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授课时间:2011年6月27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

(一)授课内容:

第二章 奖励

第八条

对服刑人员的行政奖励包括表扬、记小功、记大功,司法奖励为减刑。第九条

社区服刑人员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形,可给予表扬:

(一)考核积分达到四十分以上;

(二)认罪服法,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监管教育;

(三)积极参加规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完成学习任务,态度端正,表现突出;

(四)积极参加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

(五)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第十条

社区 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具有立功表现的应当记小功;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记大功。

(一)“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资金重要的破案线索赔,经查证属实的;

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

授课时间:2011年7月25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十条

(二)、第十一条 授课内容:

(二)“重大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2、阴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已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十一条

被判处管制、被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和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并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表扬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受到记小功奖励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应当减刑。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形:

1、认罪服法;

2、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5、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完成劳动任务。

对宣告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一般不适用减刑,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可以减刑,同时相应缩减其缓刑考验期。

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授课时间:2011年8月29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授课内容: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方法期在五年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一般在入矫一年半以上方可减刑,二次呈报减刑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社区矫正期不满五年的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比照上述规定的时间适当缩短。

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和间隔时间的限制。第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累计受到三次以上表扬的或者有立功表现受到记小功奖励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六个月;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记大功奖励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十二个月。

受警告处分的,一般一年内不得呈报减刑;受记过处分的,一般二年内不得呈报减刑;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一般不得呈报减刑。

第十四条

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减刑,在掌握标准上可比照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适度放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能不能认罪服法,遵守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其减刑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第十五条

社区服刑人员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授课时间:2011年9月26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第十六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司法惩处包括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和收监执行。

第十七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连续六个月累计扣分超过二十分;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脱离监管且逾期三日以上的;

(三)二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四)不参加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的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十八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巳受到了一次警告或记过处分,又有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上,应当给予记过的。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8日上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授课内容:

第十九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之规定,情节严重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填写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之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应在做出处罚决定后三日内,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副本抄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

第二十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古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累计被记过二次的;

(二)违反治安管理,被治安管理处罚,且已被记过一次的;

(三)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举报人或司法工作人员的。

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4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授课内容:

第二十一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人民法院、监狱(管教所)、看守所已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按时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社区服刑人员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二)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三)未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或者不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等规定,经过三次教育仍然拒不也行、改正的;

(四)具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二条

在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期间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收监执行:

(一)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外出,经警告拒不改正的,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

(二)骗取保外就医的;

(三)经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可以收监的;

(四)采取自伤、自残、欺骗、贿赂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五)办理保外就医后无故不就医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条件消失且刑期未满的;

(七)违反社区矫正其他监管规定经教育仍不改正原。

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被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后,一般不得再适用缓刑、假释。授课时间:2011年12月24日下午 授 课 人:杨永山

授课题目:《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授课内容:

第四章

奖惩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拟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的,应依法依规按条件、程序进行,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主持召集集体评审(评议)会议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应当记录备案。

第二十五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表扬、警告、记过奖惩,或者向公安机关担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衙提出奖惩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上一篇:药学专业论文下一篇:飞花令含春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