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

2024-04-20

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共9篇)

篇1: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

12010-2011学 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课题组长 成员班级 中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弊与利网络聊天

软件的利与弊

二、课程目标1)课题1:中学生接触

互联网的弊与利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去图书馆、上网、采访老师、学生等途

径去获得相关的资料。

2、能熟练应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过程与方法:

1、去图书馆和上网获得相关的资料

2、采访老师、学生。

3、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合理有效的管理

信息。

4、应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2、培养对信息技术必修课学习的兴趣。

3、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5、培养鉴别信息的能力。

6、培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课题2:网络聊天软

件的利与弊知识与技能:

1、懂得去图书馆、上网、采访老师、学生、家长

等途径去获得相关的资料。

2、能熟练应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

理,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过程与方法:

1、去图书馆和上网获得相关的资料

2、采访老师、学生、家长。

3、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合理有

效的管理信息。

4、应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培养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4、培养鉴别信息的能力。

5、培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

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课题实施方法

1、文献法去图书馆

查阅资料,利用学校电脑室,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2、交流法

2开展课外交流。(课外交流不统一组织,由各课题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四、课题实施步骤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每周三第八节和其他课外时间。1、2010年10月介绍与课题相关知识。

2、2010年11---2011年4月各小组

制订研究计划,查找资料。3、2010年4月各小组整理材料、总结、成文。4、2010年5月课题成果交流,对各小组及成员进行考核。

五、过程设计:

1、完成课题的计划及分工,填写项目计划表和分工表:分工表

组长: 组员 分工 主要任务项目计划表

项目主题: 编号 任务 完成时间 完成情况 存在问题

2、讨论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并开始实施。

3、师生共同制定评价内容、标准,各小组间对汇报进行自评、互评,填写评价表。

评价表评价内容 分值 标准 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4、师生对所做主题研究进行总结。

六、课题成果: 论文

篇2: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

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转变是指导的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不受一定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影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成败在于观念。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已是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主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首先要求老师具备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并且需要亲身的感受和体会,才能准确把握研究性的教学,无论在课题的组织,开题时机的把握,学习模式的选择,学习成果的评价等都要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影响。

二、课题的组织是指导的关键

所谓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学科问题或综合性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它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关键所在,无论在难度、内容、背景、时间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和创造,也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从难度值看,易了不成研究,难了研究不成。在选择或编拟课题时,要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以及实际生活的经历和阅历;要考虑三个有利于:一、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三、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题按来源分可分为指导性课题(来源课本)和自拟性课题;按参与人数分可分为公共课题、小组课题和个人课题;按创造的性质分可分为知识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如何编拟课题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考,一是知识性课题方面;二是应用性课题方面。

(1)、知识性课题

知识性课题是我们和学生天天接触的 ,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精心设计、创设创造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的一个亮点,它取材广泛,视野开阔,来源于

篇3: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以尊重 学生为 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抻,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在讲授《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于回答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探究其名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每篇课文都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勃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

篇4: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抻,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 “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在讲授《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于回答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探究其名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其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出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目标。每篇课文都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勃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但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篇5: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开学后,我们四年级组的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了小课题“美国白蛾的研究与防治”的研究,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觉得在这次研究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我们的研究小组,我们共同的选择

我们的研究小组的确立就是一个双向选择,平等对话的过程。我们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我们指导教师先各自说出个人的想法,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他们自己确定的内容来选择我们。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由于是双方的自主选择,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更愿意向老师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配合也就越默契。在引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成立课题小组、进行人员分工。资料搜集、数据处理到结题报告、成果展示与交流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仅仅是引导者,帮助者。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和学生的感情日益加深,既是师生,又是研究的伙伴。

二、我们的研究方案,我们一起设计

在活动的开题阶段,就面临一个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这种似乎只出现在大学校园的活动形式,忽然间要在我们小学的校园内实行,要求四年级小学生自主完成,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们对此感到一片茫然,不知从何着手,一双双期盼和求知的眼睛转向了我。

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也感到很棘手。自己也刚认识美国白蛾几天,有关活动方案设计的制定更是一塌糊涂。这样怎么指导学生?于是,我四下查找有关资料,上网、跑图书馆、向林业局的专家请教请教、向同事学习,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几经讨论终于把活动方案设计的框架弄清楚了。接下来我召集小组成员开会,给他们介绍活动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明确分工。学生们经过这一点拨,立即信心倍增,通过讨论,很快制定出一份较为完备的活动方案。这一良好的开端,让我们

都异常兴奋。

通过这段经历,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要从一个指挥者变为学生的伙伴和“参谋”,教师只是站在学生旁边,当他旁边照路的一盏明灯,让学生借着他的光亮不断地摸索。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旁给学生当当“参谋”。学生把课题方案搞出来了,老师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设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虽然活动不是自己亲手“策划”,但是从学生的“策划”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信,看到了学生那被埋没已久的潜能。在学生激动的眼光中,教师分明读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信任所回报的感激与欣喜。

教学相长,师生都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研究能力。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一起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拓展了视野。学生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协作,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有了自己的见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科学习。

三、我们的研究主题,我们一起实施

接下来的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查找关于美国白蛾的资料,他们说有很多资料、图片、知识短片等,如何让查找的资料更加有效,达到合理的资源共享。我们便教给学生如何就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有必要的取舍,教给他们一些“浏览法”、“抓住重点法”等方法取舍有用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从同桌交流到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使信息更加具有实用价值,而不是泛泛的资料累积。

如访问、调查就甚是让我担心,我担心他们不知该怎样与人联系,担心他们会忘带什么东西,更担心他们的安全„„因此,活动前再三的嘱咐,一再的强调,反复的问“你们行吗?”而学生只给我一句话:“老师,我们自己来,你放心吧!”事后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确实是多余的。虽然在活动过程中的确遇到一些阻碍,但他们仍顺利地做好了一切工作,交给我看的是一份份原始的采访笔录、录音及调查问卷,成功地预约并采访了家长、老师及校内外学生。在这近一年的研究活动中,作为指导老师,深深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能力的实效性。

本次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四、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共同收获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有许多才干超过了老师,这时就要求老师们放下“身架”,甘愿做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比如在最后的成果展示阶段,需要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我们的研究成果,我和学生一起绘图,做手抄报,做课件,排节目„„有些时候,我的动手能力不及学生,他们往往会和我开一些善意的玩笑,然后高兴地跑来指导我。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身份,反而能更强烈地激起学生展示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任。

在这次综合时间活动中,我的小组研究的课题就涉及科学、摄影、新闻、信息、交通、社会、美术以及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不要说学生,就是我,知识含量也很有限。但作为指导老师,我必须帮助学生出谋划策,协助学生进行研究,就算不懂的也要学。那么无形中促使我们老师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在与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他们的个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也使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也对学科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老师,通过这段时间的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的体验与探索,使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使我能够重新思考作为指导教师如何在活动甚至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定位自己的角色来指导

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和学生们一同在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活动中,感受、摸索、学习、收获、成长。

教师在研究的大环境中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师生在共同研究中快乐成长。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促使老师也要不断创新。他们把语文学习中学到的方法——大榕树自述法、倾听画眉鸟的心声等方法都应用于研究想到了白蛾自述;我是一只毛毛虫,我的杀伤力很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在不断提高,老师也应不断学习才跟得上学生的步伐。

经过学习,学生对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集信息的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娴熟,学生在做手抄报中养成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一定能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一幅作品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花费长时间去想、去画,去写。从而开阔学生眼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知识的世界中去,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的另一方面,他们的虚心,他们的好学,他们的想象力,以及他们的创造力等等,都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所没有看到过的,这使我想到我的课堂也要转变一下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学习的关键一步。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我们的研究水平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全体师生受益匪浅,本次研究将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段重要历程,陪伴他们走入新的学习生活,也会永远在我们师生的记忆里闪光。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发展总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小课题研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

篇6: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

广州市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应该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去理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6个“具有”。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达到6个“改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 学会分享与合作

5.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 培育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1. 内容分课题研究类和项目设计类

2. 组织形式分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1. 进入问题情境

2. 实践体验

3. 表达和交流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

1. 组织者和建议者。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质疑、探索和创新。

2.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3. 指导学生对过程进行记录,包括研究的进展和个人体验

4. 在资料收集、方案设计、结论形成等不同的阶段开展有不同重点的指导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 评价的一般原则

四个强调:过程、应用、体验、全员参与

三个重视:过程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使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激励进取

2. 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或有关部门的代表)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1)参与的态度

(2)参与的体验情况

(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情况

(5)结果的形式多样(论文、调查报告、模型、展板、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设计的方案)

3.评价的实施(我市已经决定采用学分制评价)

(1)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可抓三个环节: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2)评价方案可以通过师生协商等多种形式形成(3)评价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关注个人差异

三、我市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开展规划与建议

(一)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与发动的建议(开学至第十周)

1. 组织学生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一般步骤,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可参考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见资料1)

2. 组织教师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方法,包括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可参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写的《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见资料2)

3. 组织师生学习由“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提供的“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指南”,认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丰富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并从中选择研究方向,酝酿具体的研究课题(项目)。该指南包括有6大方面:(见资料3)

(1)数学学科内部规律的研究

(2)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由陈丁权搜集整理)

(3)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研究(由施永红、周伟锋搜集整理)

(4)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吴岳冬、查阳波搜集整理)

(5)现代技术与数学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李敏、吴晓焰搜集整理)

(6)数学学习规律的研究(陈启华、江秋明搜集整理)

(二)学生确定研究课题(项目),拟定研究计划(第十三周前)

1. 组织学生初定研究内容,初拟研究计划

2. 以区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各区负责的数学教研员组织)进行校际交流,在对学生初定课题的分类、筛选、修改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为帮助学生选好研究课题做好有效的辅导

3. 学生确定研究课题(项目),各校将学生立项的情况上报各区教研员(包括学生制定的较好的课题计划个案),由教研员汇总写出学生立项报告上报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负责人(包括学生制定的较好的课题计划个案)

4. 市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广雅、广附、七中、89中)确立校本级活动的方案,上报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负责人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的中期监控(第十九周前)

1. 以区为单位各校组织实施交流(包括教师的辅导工作和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选出较好的中期研究报告上报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2. 市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向市教研室中数科和中数教研会作中期工作汇报,研究完善试点学校的工作

3. 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到试点学校了解和指导,选出部分学生的中期报告和学校的管理经验印发至各校,供面上学习参考

4. 各区对部分可能在本学期结题的研究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在本学期拿出个别有分量的结题成果,并尝试拿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案和经验,报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四)本学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阶段总结(第21周)

1. 各区进行小结,表彰先进学校和个人,由教研会委员或教研员完成学期书面总结

2. 召开市中数研究性学习阶段总结会(由市教研会领导、市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成员、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成员、各区教研员和教师代表参加),各区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表彰先进(附学校、教师组织辅导工作的优秀个案和学生优秀成果的书面材料),并准备在下学期出在全市交流

以下是课题组成员搜集的部分资料,供教师们参考。

现代技术与数学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李敏、吴晓焰搜集整理)

一、课题:

1、计算机能代替数学思维吗?

2、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3、中学生上网与数学学习。

4、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

5、计算机帮我学数学。

6、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7、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调查。

8、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9、编程进行摆动数列的计算。

10、如何利用电脑快速作图。

11、利用“几何画板”对函数的性质的研究。

12、用“几何画板”研究最值问题。

13、客机乘客的座位编排。

14、电脑的发展与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历程。

15、数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16、我帮祖冲之算圆周率π

17、新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18、“二进制”与计算机

19、编程解一元二次方程

20、数学对计算机发展的贡献

21、对我们学习数学有帮助的电脑软件及其特点

22、数学专业人才为什么很容易成为电脑专家

23、设计未来的中学数学课堂

24、电视机荧屏曲线的拟合函数的分析

二、制作:

1、用计算机软件编制数学游戏

2、制作一个数学的练习与检查反馈软件

3、制作较为复杂的数据统计表格与分析软件

4、I图形计数器做的作业汇编

5、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图象的作图器

6、用《几何画板》制作中国地图

7、《数学实验室——立体几何》机器证题的实践

8、制作一个中学生数学网站

三、参考书籍:

1、秋森著《数学问题与模式探求》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奠宙《数学的明天》 广西教育出版社。

3、《十大数学家》作者:傅钟鹏,广西科技出版社。

4、《初等数学史话》作者:潘有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作者:本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面向21世纪的数学技术》作者:杨路,广东经济出版社。

7、《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作者:中学数学教育委员会,浙江教育出版社。

8、《数学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蒂,中国经济出版社。

9、《资讯科技对解决数学开放题的影响》作者:黄荣金、莫雅慈,广东经济出版社。

10、《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作者:Glenn R.Jones,高等教育出版社。

11、《教育相信理论》作者:孙绍荣,上海教育出版社。

1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作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13、《Mathcad实用教程》作者:思索,人民邮电出版社。

14、《几何画板使用说明》

15、《学生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16、《TI——92图形计算器使用说明》

17、《数学实验室——立体几何使用说明》

四、相关网站

(1)21世纪数学网

http://liyistudio.home.chinaren.com/ 数学教育教学资源

http://.cn/ZHONGXUESHUXUE/cbs-math.ht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

(7)http:///epigone/mathchina 讨论中国数学课程改革

篇7: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警方警示:严防QQ诈骗

汇集中国最好的大学和专业 如何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

李 莉 韩炳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指导对于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但由于其研究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指导教师及时帮助和指正,以保证课题顺利地实施。

一、选题阶段

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来源是很广泛的。认知结构、经验等一些客观因素的作用,使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选题过大,如:某研究小组所选取的题目是“心理问题”(经指导后确定为“青少年犯罪原因调查”和“代沟问题”)。

(2)题意模糊,缺乏目的性,如“人与文学”、“我和战争”。

(3)实施难度过大,如“城市污染治理”(经指导后确定为“城市污染情况调查”)等。

选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专题研究工作进展的快慢,成果的好坏,甚至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在选题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需要性原则

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反之,研究没有现实意义,没有科学价值的选题只能导致劳而无功的结果。2.创造性原则

强调学生要有创新的思想,力求有新的见解,学习创新的方法。3.科学性原则

要体现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研究性学习中自主性探索方向的正确性。4.可行性原则

要求学生量力而行,力争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避免不切实际的行为。5.典型性原则

选题要少而精,适合于大题小做,适合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避免选题时凑热闹,贪多求全,大而无当。

指导教师应注意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原则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

二、实施阶段(一)收集信息

全面科学地收集信息,是得出科学结论的重要前提。实际情况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调查法是学生运用得相当普遍且有效的一种收集第一手信息的方法。

采用问卷法时,学生基本能够根据课题需要自主地设计调查问卷,但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设计过直、过露,不够清楚明白,使被调查者很难理解题意。(2)无法验证被调查者是否真实地反映情况。(3)出现被调查者不合作的情况。

(4)调查者的数量不够直接,影响问卷的代表性。

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估计情况以使问卷的设计更为有策略,并注意问卷尽量采用无记名方式,否则被调查者容易产生顾虑。问题设计尽量简短并对每个问题巧妙地设计几个相关问题,穿插在问卷的不同地方以检验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否反映了真实的情况。

学生在采用谈话法时一般都比较注重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并且能够明确目的,基本能做到不偏离主题,但有时会忽略对调查对象的引导,甚至暗示调查者的回答方向。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采用谈话法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使谈话有序地进行,并帮助学生选择谈话的对象,使对象中有各层次的代表,从而全面反映情况。(二)具体操作

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设汁而导致课题的实施不能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有点像研究助理、倡议人、民意调查员、竞选策略员、热忱的朋友等所有角色的组合。在创造产品的阶段,学生应该是破土而出的专家和领袖,教师只起到协助而不是权威的作用。教师问的典型问题应该是:我能帮你什么?你有没有困难?你是不是需要从学校图书馆借书?想不想听听我的一些想法?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筹款购买你所需要的物品?教师在管理上起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不偏离正轨,实现中间目标,进而达到最终目标。

三、结题表述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所谓有形的成果主要指学生制作的图表、模型,撰写的小论文、实验报告、表演剧,养育的动植物等。学生对于某个专题的研究水平,包括对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掌握的程度、研究的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知识说明、解释问题,阐述观点的恰当性,制作、操作技能的水平的精巧程度等。

对于有形的学习成果,由于经验的不足,缺乏总结性的技巧等诸多原因,学生的总结、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存在着行文不规范等问题,如不是正规的总结性报告,有时仅仅是罗列了一些调查的结果;尽管在研究过程已经深入地讨论过但无法得出好的有建议性的结论,与研究目的不相符合,脱离了主题等问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总结时要提出如下的要求:(1)要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2)要实事求是。总结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数字、事例等必须完全真实,切忌凭空杜撰、夸张或报喜不报忧。

(3)安排好总结的结构。例如以下格式:标题、正文(a.基本情况介绍;b.成绩和经验;c.存在问题)、总结的日期等。在具体指导时教师还应注意态度诚恳、委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不要采用尖锐的批评或说泄气话的方式,应该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最关心的是帮助渴望成功的学者尽可能地达到优异的目标。而指导教师又应积极地为学生的成果寻找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的创新的意识、探索的勇气、与人交往的协调合作的态度,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制订计划的水平,在学习中发展的自信心,对于某方面的兴趣关注等情感方面的收获,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等,虽然这些成果有的可以在有形成果中得到部分显示,但更多是难以显示的,而且也无法给予确定的评价。尽管如此,比较起有形的成果来,它们也许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四、学习成果的扩大和深化

学习成果的扩大和深化主要是指利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各种学习经验、成果,促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有形的成果、无形的成果,对于学生从事新的学习,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1)扩大学习成果的影响面,有利于强化成功的感受和学习的收获。(2)获得的体验、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阶段性成果有利于拓展新的学习课题。

(4)分析和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等。

篇8:“指导—自主学习”实践与研究

(1)教与学的转变。教学上采用“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模式,教师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超前预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进度和方式,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由“苦学”变“乐学”,体现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师生关系的转变。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往,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互动的现代教学关系。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转变。对于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鼓励学生观察、联想,探究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学会联想、类比、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领悟数学的美妙,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科学精神。

下面是一节平形四边形性质应用课堂实录摘要:

如图,有一口呈四边形的池塘,在它的四个角A、B、C、D处各

种一棵核桃树,田村准备开挖池塘建养鱼池,想使池塘面积扩大一倍,又想保持核桃树不动,并要求建后的池塘成平行四边形形状。请问田村能否实现这一设想?若能,请你设计并画出图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题目刚讲完,学生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师:想一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帮田村。

生1:我认为,田村无法实现这一设想,因为这四棵核桃树组成的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师:有主见,有其他意见吗?

生2:我认为能。这四棵核桃树不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不过我还没得出方案。

师:挺自信的。下面先不急着争这个问题,还是先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一下,再来回答。

(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各抒己见,过了一会儿,有的小组设计出方案,师生进入新的合作。)

师:怎么样?我们能不能帮田村这个忙?

生:能。

生2:我们已经想出一个方案,若四棵核桃所构成图形是四边形ABCD,我只要分别延长AD、BC到G、H,使DG=BC, CH=AD,那么就可得出四边形AB-HG是平行四边形。

(他一讲完,底下有人私下议论:不对,AD和BC不平行啊。)

师:你注意啦!ABCD是一般四边形,它不是特殊的,若AB∥CD,那你们小组的方案就可以了。不过,你们已经热心地在帮助田村,田村会谢谢你!

师: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呢?注意题目要求:首先ABCD是一般四边形,其次,要使你所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且面积是原来的两倍。提示一下:这里不妨注意一下四边形的对角线。

生3:连结BD、AC相交于点O,可分成四个小三角形,过点D、B分别作MN∥AC∥PQ,过点A、C分别作MP∥DB∥NQ,则四边形MPQN是平行四边形。

师:等等,我要问一下,你这样做,四边形MPQN是平行四边形,其他同学是否会认同?

生:对,因为MN∥PQ, MP∥NQ。

师:好!继续!

生3:这样四边形MAOD也是平边四边形,因为MA∥DO, MD∥AO,同理可得四边形APBO、OBQC、DOCN都是平行四边形。

师:会不会?他会不会有“诈”?

(又引来一阵大笑。)

师:那就剩下最后的一个问题了,这个平行四边形MPQN的面积会不会是原来四边形ABCD的两倍?

生3:会,因为如图:S△AOD=S△MAD, S△AOB=S△PAB, S△COB=S△QCB, S△COD=S△NCD,所以:SMPQN=2SABCD。

师:同学们,这个方案可以吧?如果行,我们就帮田村一个大忙了!

生:对啊!真厉害!这样可以呀!

我刚才怎么没想到连结对角线,真是的。

我已经构造出平行四边形就是……

(底下喝彩声、惋惜声混成一片。)

感悟:(1)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能得以真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应基于学生充分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关注体会学生,不要只关注个别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偏爱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要给学生多一点激励,让学生多一点自信,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

(2)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师生互动的前提,但不是唯一目标,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前,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帮助,但学生在没有明确解题思路时,教师不能强行打断,企图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纳入自己所设计的轨道上。

(3)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创新的摇篮。这要求教师应克服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它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心理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这种环境下的正常教学秩序都无法保障,更无创新可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做、敢创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指导—自主学习”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并以一节平行四边形性质应用课堂实录摘要为例, 提出了对“指导—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指导—自主学习”,教学理念,转变,感悟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篇9: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必修课。我校在七、八、九三个年级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任课教师,必然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承担起指导的责任。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以及前辈教师教授给我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

要完成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主要应做好两个“发挥”: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教材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按自己的兴趣寻找课题的切入点,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方法和措施,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生动体现。虽然有时最后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稚嫩可笑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研究、通过自身的实践,知道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渠道和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交往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简单概括起来我认为要做好四个“重视”。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主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的做法是:(1)研究性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内部自主选出小组长。(2)研究课题由小组自主确定,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范例,但课题的决定权在小组成员手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介绍制定方案的办法和格式等。但整个方案的确定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代办。(4)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地自主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实地调查访谈,试验等,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5)研究报告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对学生研究报告的格式提出要求,但报告形式设计、编辑打印等均由学生自己制作。

2、重视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而这些都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研究过程。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我们强调研究小组搜集的每一份资料对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都要注明来源(如是哪位作者、那本书、那一页,若是网上资料,则要注明网址)。访谈记录要注明被访人姓名、身份及访谈时间。问卷调查要对被问者按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实验要有详细的现象、数据纪录。对原始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要有图片说明。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问题,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我校这次获奖的几篇研究性学习报告:《网络与中学生的成长》、《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公交车上的纷争》等,都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我们身边的一些问题提出展开的。

4、重视创新与合作

创新与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合作就不能成就大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们提倡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研究方法的指导者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老师的指导。须知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做研究的。在研究课题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途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始终能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既不脱离社会的客观需要,又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研究条件的提供者

指导老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所必要的条件。比如联系调研单位,访谈的对象,提供试验场所,试验用品等。在实地调查时,有些人认为学生到校外搞调查是“不务正业”。这时带队老师要做一些解释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时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艰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能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3、研究过程的督导者

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要起到鼓励,督促的作用。关键是督促她们按研究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或阻扰,一定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探索的信心和毅力。

4、研究结果的评价者

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进行认真评价。评价范围包含了从选题到过程到结题的各个阶段,重点应放在研究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态度:主动,坚持完成课题,团结协作等。(2)研究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与操作试验的能力;抽象与假设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3)探索精神:选题的创新性;善于发现问题;独到的见解;合理的建议;研究的价值。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秋小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对闺蜜说的暖心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