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学生观

2024-05-28

班主任的学生观(共9篇)

篇1:班主任的学生观

4、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的学生观,是指班主任对学生本质特征及教育培养方法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班主任的学生观决定着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着班主任响应的行为模式及工作方式,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结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班主任树立正确学生观的理论基础,它为班主任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即班主任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学生,并以此指导实践。

有人曾对北京市西城区31所中小学的140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表明,优秀班主任的学生观和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客观、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2)善于全面了解学生,不主观片面,遇事不是一味指责学生,能从多方面包括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3)尊重理解每个学生,从不伤害每个学生的自尊心。

(4)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势利导,从不压服学生。

(5)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篇2:班主任的学生观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陈述的班主任观是:以爱感化,用心教育。曾有人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这话很精到,表明班主任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认为,如何看待、实践、兑现这份责任,汇聚起来就是班主任观。

我的班主任观是:“以爱感化,用心教育。”也就是说,班主任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但是并非重不可举,只要你捧着一颗心来,坚持用爱心呵护学生,就一定能为学生撑起一片快乐成长的蓝天。

因此,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敢于担当,勤字为先

我认为既然接受了班主任工作,就应敢于担当,在担当的过程中,天道酬勤,是我三年多来班主任工作中恪守的信条。工作时间有限,所以我没有太多经验可以高燕阔论。但我一直很勤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班主任,勤劳是基础,时间的付出是保证。我坚持深入到班级,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组织教育过程,实现班级工作的科学化。在空余时间里,我经常到班上查看情况,从不让班级处于无序管理状态。早上我总是很早就去教室,去看看他们卫生做得如何,领巾是否佩戴整齐,我总是要求他们珍惜每分每秒,早点进教室朗读。从踏上讲台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年多时间,我也担任了三年多的班主任。我深刻体会到:做好班主任最关键的就是要“勤”—―勤观察、勤思考、勤谈话„„总之,我认为勤能补拙,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真心为孩子付出,他们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我们勤奋一点,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多一点,他们也更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第二、言传身教,重在垂范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言传和身教,每天进教室,可先把讲台抹一抹;看到掉在地上的纸屑随手捡起来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如果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强大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的校长曾说过一句话:一个班上的学生其实很多方面就像这个班的班主任。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面前尽最大的努力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身教重于言教,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有人说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作为班主任,这本书要经得起学生阅读,要真正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让学生读出你的身体力行。我们要非常负责人的去对待自己的学生,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我们就是他们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虽然此话只有八个字,但它把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讲全了。

第三、以生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宋健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 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的观念, 以平等的观念去审视每一位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的学生, 以平等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位拥有自己情感世界的学生, 走近学生, 走进心灵.。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揣度学生, 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教师只有蹲下身子看学生, 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了解学生心理, 也才能发现学生心理世界的纯真和美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下雨时的一把伞, 摔跤时搀扶的一只手,这些无言的关怀, 都是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其实,每个班级难免会有一些不安分的学生,要么调皮捣蛋,要么不认真完成作业,我们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班级孩子的性格特点,要学会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对于每个孩子,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关怀备至。注意他们的心理动态,时刻关注他们。我们不仅要在学生面前有威严,还要让学生真真体会到我们是爱他们的。我从来都坚信,如果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没有爱,是不可能管理好这个班级的,只有真正投入自己的情感,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带领他们、陪伴他们成长,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和改变都会让自己非常欣慰。

篇3:班主任的学生观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怎样认识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 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体验。在看到学生群体缺点的同时, 我们要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 全面地看待他们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 职业学校学生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

我们人口众多, 但高级人才资源并不丰富,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制造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离不开技能型的生产操作人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快速发展。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却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的产品虽多但却十分粗糙, 技术含量也不高。有资料显示,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 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3, 日本的1/25, 德国的1/18。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全国城镇企业有1.4亿的职工队伍, 技术工人还占不到一半, 而技术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1.5%, 发达国家35%;高级工占3.5%, 发达国家35%;初级工占60%, 发达国家15%。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昌盛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国的崛起, 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职业高校毕业生。

2.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职业学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的差异主要在于发展类型不同, 而不是智力层次的高低。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术领域较弱, 但并不表明他们的人生比普通学校学生差。他们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完全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他们也许成不了大学教授、科学家、文人、学者, 但他们很有可能是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优秀运动员、能工巧匠、卓有成就的管理者……因此, 我们应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天赋, 尽可能地为其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条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克服按照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思想的毛病, 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式。

3. 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不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他们大多有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感, 自认为失去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 成“名”成“家”的希望破灭了, 感到前途渺茫。因此, 他们更需要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有人格尊严的个体, 尤其是职业学生, 更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 没有了尊重, 一切都无从谈起。

4. 职业学校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

14~19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特色表明:一方面是智力迅速发展, 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另一方面是情绪和情感比较强烈, 很容易动感情, 处于激动状态。他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多重压力, 对未来有自己的设想, 但现实又不尽如人意, 再加上自控能力差, 他们常常会用偏激的言行来表达发泄内心的困惑、迷茫和痛苦, 让人们觉得中职生不可救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 应透过学生这些不好的言行, 去把握他们内心真实的“自我”,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信他们都会成才, 帮助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 每一个班主任还有责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使他们明确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和人生方向。

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 关于学生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包括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多个方面, 现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1)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甚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取向。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教育要求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具有明确的职业方向, 班级管理中应加强职业定向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使他们认识到职业只体现社会分工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只要干得好,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 取得成功, 让他们懂得“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4)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安全工作中, 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其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又是最基本的环节。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的职责, 是班主任的义务。作为班主任, 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

2. 关于学生管理

(1) 组织管理。班级的组织管理包括成立班委会、选拔班干部,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三项内容。班主任, 尤其是中职一年级班主任, 在班集体成立伊始, 就要做好班级组织管理工作, 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 选拔有责任心、热心为集体服务、有组织管理能力、个人品质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既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又严格要求, 悉心指导, 一定要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为三年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2) 学习管理。班主任老师在关注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的同时,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教育学生时有的放矢, 努力使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3) 后进生管理。在职业学校, 后进生不少。要做好他们的管理工作, 达到转化为好学生的目的, 对学生个人、对班集体、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 (2) 对后进生不反感、不歧视、不放弃, 用关心、耐心、恒心去对待他们, 感化他们。 (3) 善于发现并抓住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因地制宜,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战胜自我, 走出困惑, 走向成功。 (4) 要持之以恒, 正确对待“反复”, 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班主任要树立信心, 找出反复的原因, 激励他们学会管理自己, 减少反复, 直至转化成功。

中职班主任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严格履行班主任职责, 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继续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才能不辜负学校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和期望, 才能使学生家长放心、满意, 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实践, 站在班主任角度深入思考, 对中职学校班主任提高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4:小学班主任学生观的教育学分析

一、 小学课堂存在的“排座位现象”的现状透视

小学班主任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需对教室的座位进行调整,但基于不同的原则与学生观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的“排座位现象”。所谓“排座位现象”是小学班主任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高、视力、成绩、彼此关系等主客观因素,没有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而是仅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排座位的一种现象,其中不合理的学生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课堂存在的“排座位现象”大致如下[1]。

1.按情感来编排座位

小学班主任在排座位的时候难免会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例如领导、亲戚、朋友、同事的子女,以及平时与老师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编座位时会享受特殊待遇,具有优先选择权,处于教室的最佳位置。这样做会使这些孩子滋生一种优越感,与班里其他同学产生距离;同时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按学生成绩编排座位

这样做的主观愿望是想让优生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实际上容易导致成绩优则更优、差则更差的恶性循环。教师无意识地在课上或课下与成绩优异的学生频繁接触,也会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不利于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与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班里的团结。

3.按性别编排座位

个别班主任编排座位会把男女生分成两个区域,传统意识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男女生交往过密,遏止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这样做实则违背了学生儿童期心理的正常发展,学生会产生只认同同性,对异性排斥的心理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与异性的良好接触,男生和女生只有在彼此友爱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发展,从而养成健全的性格。

4.采取固定的排座位方式

教室座位一经编排便长期固定不变,长至一学期甚至整个学年。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高、视力、学生关系变化和成绩互补等。学生长期在固定的位置会产生烦躁的情绪,有碍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后排学生由于疏于管理成绩也难以提升。

纵上所述,小学课堂的这些不良编排方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造成了小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进而阻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帮助教师使用科学合理的编排座位方式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

二、 小学课堂不合理“排座位现象”的原因透析

小学课堂出现的不合理“排座位现象”体现了小学班主任的学生观,说明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客观因素,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来做出调整。许多班主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没有“以学生为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教师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传统学生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教师以师道尊严自居

不可否认,教师只有对学生保持一定的威严,才能使学生尊师重教。然而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过程中不愿亲近,刻意保持自己严肃的形象。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时刻与学生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愿与学生一起活动或交流,难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其实这种所谓的尊严并不能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重,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家长式”教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

不可否认,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接受教师的观点,不许学生违背教师的意志。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家长作风严重,要求学生成为驯服的工具,培养学生成为唯师、唯分的学生。这种学生观在教育中表现为缺少生气和活力,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

3.个别教师持遗传决定论的观念

部分教师固态化地看待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品德都是父母遗传的,特别对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以现在的学习状态来否定他们,埋怨甚至挖苦这些学生,使他们处于被冷落的地位。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受遗传决定论的影响,认识不到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这种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是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的具体体现。

4.教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点在我国小学中影响较广,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惯性影响,教师普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教师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评优差,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使一部分学生受到偏爱,导致他们畸形发展,而另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受到冷落、疏远、歧视,导致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教师在社会趋利环境下养成的不良风气

个别班主任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家长的“礼品”。尤其是在排座位之前,往往会给学生以及家长某些暗示,以获取一些学生家长的贿赂来对某些学生采取特殊优待,为学生留出“专座”等。他们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以个人的私利来对待学生,这也充分体现了个别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

小学班主任的学生观是影响“排座位现象”的主导因素,学生观对班主任的教学理论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负面的学生观的消极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只有转变不合理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有个性、有潜质、发展的个体的学生观,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 由“排座位现象”引发的小学班主任学生观的教育学分析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2]在整个教育系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积极构建和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

1.遵循“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树立民主与平等的学生观

这是小学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的总原则。“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就是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 应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科学地安排好每一个学生的座位, 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而不能存有自私的想法,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应尽量保证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与平等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完全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来探讨学习问题。师生双方要始终保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课堂气氛,以求发现新的知识点。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水平。

2.遵循“学习互帮、共同进步”的原则,树立尊重与信任的学生观 “学习互帮”即小学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 有意识地安排后进生与优生同座,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差生同座,优生的一些良好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促使后进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学会学习。而优生也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班主任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任一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差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尊重与鼓励。此外还要信任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班主任要让学生间互帮互助,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鉴于学生间较于师生间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的良好品德,营造良好的班级意识,优化班风。

3.遵循“性格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树立理解与合作的学生观

“性格互补”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 有意识地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 如爱说话的和不爱说话的、性格开朗的和性格内向的等等, 让他们互相影响, 吸收彼此的优点,以产生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学生在学习和性格两方面的缺陷。小学生正经历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班主任要坚信: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个体,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充分地相信他们会成长为一个理想的好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都可以有所成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发展。

四、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主导下的科学排座位策略

排座位策略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但是座位编排的科学与否与教师的学生观紧密相关。小学班主任力求在正确的学生观的主导下来安排学生座次,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考虑。其中时间维度指的是座位编排在时间上的变动性,实指座位的动态调整问题;空间维度从表面看指的是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它实际上反映了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对学生身高、性别、性格、成绩等个体特征的考虑。[3]因此,学生座位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就是学生个体特征的空间分布。下面就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谈谈座位的编排策略。

1.空间维度

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调换学生的座位是一种艺术,它必须得经过四周同学的同意才能达到换座的目的。”[4]因此从空间角度来考虑,编排座位要做到科学合理就必须照顾到周围的同学,使他们形成结构合理的团体。具体如下:

(1)动静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性格存在差异性,因而具有互补性和制约性,按性格互补的方式编排座位利于他们得到均衡的发展。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努力把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他们选好“搭档”,促使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影响,这样做既能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性格,又有助于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2)优差互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来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优差互补的编排模式可以避免后进生与成绩好的同学拉开距离,从而达到“以优带差”的效果。但要力求避免同桌间的成绩相差太远,因为后进生在求助的时候由于理解不了优生的思维或讲解方式会产生羞愧的心理,而优生的成绩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坚持有差距但能互补的原则。

(3)分隔包围:针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在其周围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一个“包围圈”,以避免其惹是生非,扩散影响。当然设置“包围”并不是放弃管理,教师和同学要主动热心地引导与帮助他们,让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要经常观察,除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外,还应采取措施,重新调整座位。

2.时间维度

从时间维度来讲,空间上的编排策略并不能保证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在确保座位编排在空间维度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也要从时间维度着手来完善座位编排的有效程度。座位编排要定期进行整体流动,以全面调整学生的视听方位,扩大学生的接触面,消除后进生的被歧视感和被疏忽感。座位编排的整体流动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横向移动:让同桌学生的座位做左、中、右水平移动。这样做既可以照顾到教室边侧的学生,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黑板,避免视力的下降或出现斜视的问题。

(2)纵向移动:在前后排学生身高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让同桌学生的座位作前后移动。为了使身材较高的同学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可以把这些同学安排在教室的两侧,这样就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3)同桌互换:在座位做横向和水平移动的前提下,也可以定期让同桌的学生互换座位,这样做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主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变动,可以选择某几种方式来合理搭配,达到效果最优化。在变动的时间间隔上要灵活把握,既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时间太久,否则效果将不明显。通常情况下两周到一个月内变换一次较合理,这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班主任要同时考虑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因素,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 石子林.编排学生座位的误区及艺术[J].湖南教育,2004(4).

[2] 谢瑞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J].江苏教育学报,2000(9).

[3] 刘建明等.试析学生座位编排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6).

[4] 刘进平.换座位的启示[J].教育文汇,2007(2).

[5] 孔德利.班级学生座位人事编排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5).

[6] 董陶陶.师生积极态度定势的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

篇5:我的班主任观

丰都县实验小学

陈宏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所以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面对这样责任重大,繁琐而又复杂的班主任工作,怎样把他做好,各位班主任都有很经验和办法。在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具有四个“心”。

第一,要有爱心。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但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学生,而是要爱得有原则,爱得有艺术,要让学生明白你的爱。不能以爱的名义做伤害学生的事。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等等。

第二,要诚心。对学生应真诚相待,一视同仁。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学生的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我自信心。站起身来是师长,俯下身去当朋友,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看世界。虚心向学生学习。

第三,要放心。充分相信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个学生的助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只有在民主和平等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心和创造力。学生在互相管理和互相帮助中成长更迅速,更全面。

第四,要有宽容心。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身上有缺点,行为有过错都是正常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换位思考,作为老师自己,都难免有犯浑的时候,何况学生?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机会与时间。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学生的优点,并以表扬替代批评,以奖励替代惩罚。充分发挥教育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不等于姑息迁就。

篇6:我的班主任观

甘做护林人

上班的第一天,一群父母送给我一棵棵树苗,希望我能守护他们茁壮成长。那时,我心里充满了忐忑,我怎样做好护林人,让树苗健康成长?我想„„

护林人是甘于平凡的,他终日与山林为伴,平凡并幸福着。这正如班主任,他们的工作没有华丽的殿堂,没有璀璨的灯光,只有脚下的三尺讲台和那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

护林人是辛劳的,他终日为树木操劳,繁忙并快乐着。这正如班主任,每天忙碌在琐碎的工作里,处理学生矛盾,疏导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成长,好像总有干不完的事,却总能从中找到快乐。

护林人爱每一棵树,更精心照料那些长势不好的树。这正如班主任,爱每一个学生,更关心那些特殊的孩子。护林人的爱,可以让树木茁壮成长。班主任的爱,可以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我爱我的学生,我将它们放进我的心里,用爱做阳光去温暖她、照亮她、守护她。面对有些自闭的玲玲,我坚守“爱要不放弃”,我换来了玲玲与大家的重新融合;面对调皮的小宇,我坚守“爱要平等”,我换来了小宇的尊敬和喜爱。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开始喜欢书本时,我坚守“爱要有耐性”,我换来了一群小书迷。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成长,我觉得做护林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篇7:我的班主任观

有人说:班主任是天下最小又最大的主任,小是没有官职没有权益,大是他的工作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和组织者,是推动班级前进的关键人物。而作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更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

一、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

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会是失败的”。一位中国的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我想这应该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吧。“德育无痕”描绘的是德育的一种境界,它不是简单说教,也不是批评责备,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体验和感悟的教育。我认为这种“无痕”应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标准无痕。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都可以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如低年级要识多少字,会计算多少以内的加减法。而德育教育目标却不能如此机械,比如你能说一个不能说出国旗象征含义的学生就不爱国吗?

2.方式无痕。我们以前的德育失败实际上就错在教育的手段呆板,空洞的说教太多。德育教育应该融于活动、生活体验、讲故事等学生不知不觉的教育过程中,像春雨“润物细无声”。3.影响无痕。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也都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班主任老师更应该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比如,我们偶而弯腰拣起地面上的碎纸或掉在地上的粉笔,或者拿起拖把把学生没扫干净的地方再拖一下等等,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也是我们不露痕迹的 “无痕”的教育。

二、给学生一个“开花”的时间——正视我们的问题学生

好学生?坏孩子?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问题学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其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以来,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一再受挫,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最终致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正确观念,正视问题学生。坚定信念:教育,你是必要且重要的。“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的本能,问题学生也想好,只是许多时候苦于有病无处投医。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却是万万不能的。许许多多教育家无不把教改的眼光投向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点一滴去转变,一天一天去开垦,几十年如一日,与问题学生交朋友,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培养情感,在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有坚信教育的作用,我们才不会轻易放弃,才会勇往直前,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个个健康、文明的合格公民。

满含期待:孩子,你可以慢慢变“好”。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问题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承认其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现实社会的物欲化追求,导致人的普遍急功近利和心浮气躁,也导致教育带上浓浓的功利色彩,过分着眼于分数、升学率,教师不得不流于表面做应试文章,搞题海战术,这种情况下就不允许花太多的时间去转化问题学生。我们往往对问题学生会失去信心,缺少应有的等待,甚至于放弃,致使问题学生丧失了前进的自信和机会,这是多么可怕呀。其实,我们的期待和关注,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热爱能够创造奇迹,期待能够让他们重新感悟,看到自信与希望,能够激励他们上进。我们的教育也会因此而创造出奇迹。我们都是教育的实施者,在这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好似擦肩而过,但是时间是可以证明他们的成功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星星,都有他们的优点,只有给他们时间去加以呵护、关心和帮助,就会像名贵的腊兰一样有“开花”闪耀的时候。

三、努力从“管”走向“理”。

在过去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果给自己定位的话,我只做到了第一步,只会“管”,只会“盯”,每天盯着学生打扫卫生、做操、上自习、甚至到吃饭睡觉。没有一刻敢放松的时候,自己已经觉得做的没有任何疏漏了,但问题仍然不断,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断。同时,每天的班主任计划被一些琐事搅得没有头绪,累不说,精神上也是一种折磨。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让我突然醒悟,我只想着去控制学生的行为,却没有考虑怎么样在思想上把学生理顺,在很多时候应尝试着放手,只有放手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才能逐步的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四、做一回“麻辣教师”又有何妨

“麻辣教师”顾名思义,就是一些老师上课、处理事情的方法与常人大不相同,给人的感受就像吃了麻辣烫一样,既麻又辣,让人感到刺激、振奋、激昂,体会一种另类的快乐。“麻辣教师”的称谓本来自于日本的一部漫画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其内容是描写日本原不良少年鬼冢英吉误打误撞成为教师之后,以有别于教学常规之方法,在“万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下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故事。不过这种另类的教师形象颇为大众所喜爱,故而当这部日剧在中国播放后,许多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这种老师,并开始以“麻辣教师”来称呼以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自己喜爱的老师,譬如有人就说:“如果我能重新做一回学生的话,我真的很想遇到这样有点坏的老师。”“他们的骨子里都有着一种跳脱出庸俗的东西使学生们为之折服”。而一些老师往往也在汲取西方教学理念之后,改进教学方法,使用了一些让学生颇感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自己的“麻辣”言行,进一步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从荧屏和网络的不断爆料可知,这些“麻辣教师”现在在中学课堂里表现更为明显,譬如一些教师或以怪异装扮,或载歌载舞,或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形象解说,或以性感时尚着装,或以另类思维解说历史或现实事件,或讲课串以世俗、网络语言等等,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幽默诙谐地在自己的课堂上授着课,也演绎着自己的教师人生。然而,当冷静下来认真地反思这些“麻辣教师”的教学时,这些“麻辣教师”所引起的一些教育和教学问题也就出现了。“麻辣教师”现象无疑说明了在当今的大学和中小学校,一些课程的教师教育方法必须改进。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也不同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早有很大地改变。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文化、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等也以电影、电视剧、动漫、书籍和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中国人自身的观念也在随着对世界的认识的扩大和加深改变着,这些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广大的青少年儿童,于是他们的思维、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等渐习惯于西方式的或创新的,并也热衷于这些西方式的或创新的现代理念,而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则汲取不多,有的甚至从小学到大学除了课堂上的课文学习之外几乎很少再有涉及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如果课堂上老师对课本中仅有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内容不做深入具体地讲授,恐怕这些90后甚至是80后的青少年除了从电脑游戏中了解一些现代商业文化、网络文化外,也就更少知道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及其精神了,更别说是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孩子。也正如此,这些80后、90后等现代社会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和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理念已经有了差异,首先暂不论这是好是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我们对这些现代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教育和教学无疑就得做相应的一些改变,完全再以传统的教授方法,譬如板着面孔似的师道尊严,就已经很难再适应这些孩子上课的心理和求知方式了,事实上也确实难以应对他们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要。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篇8:我的校长观、教师观、学生观

一、校长观

作为校长, 定位要准确, 将心安放, 终身从教, 建真学校, 办真教育, 做真校长, 全心全意做校长, 让教育回归本真。坚守教育信仰和敬畏教育规律是校长的职业操守、职业使命、职业追求。就目前的办学形势看,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在坚守与微创之间, 改革或许是改多一点, 革慎重一点。只有微创, 微小创建, 创新, 改变教育一点点, 让学校行走在破与立之间, 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我们在实践中既建立执行制度文化, 又实施个性化管理。就校长个人而言, 如校长要有“三不三要三做到”精神, 即不自以为是, 不偏听偏信, 不独断专行;要务实, 勿遥控指挥, 要多思, 防患于未然, 要进取, 须天天向上;三个做到即耐得住寂寞, 经得起诱惑, 受得了挫折, 并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 要与教师和学生在一起, 听其言, 观其行, 才能决其策, 收其效。

在工作中深感三点很重要。一是公生明, 廉生威。校长处理校务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只有清廉才能使人不为权势左右, 使教师真正信服校长。阳光始终是防腐剂, 做到“一上一下”, 即把敏感和紧要的事物摆到桌面上, 放到阳光下。二是校长人格魅力的塑造。这或许是催化剂, 是给予校长岗位的增值部分, 自身的举手投足恰到好处, 自身的特长的发挥, 自身的良好形象的展示, 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幽默感, 都会使校长工作开展变得顺畅。三是校长要有办学的理想和追求。带领教师确定远期和近期的目标, 有了目标犹如大海中航行有了方向和舵手, 建立共同的愿景。

二、教师观

教师的本真是培养人, 促进人的发展, 让孩子具有理性的智慧, 人性的光辉。育分与育人要结合, 教师更要本色做人, 卓越做事。

我们的育人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特质生命气象的儿童, 教师要关注儿童, 尊重儿童, 跟随儿童, 悦纳儿童。教师要立足课堂, 坚守课堂, 赢在课堂, 幸福在课堂。说到人的幸福感, 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 我们在职业领域里寻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很重要。

一个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 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入湖里, 再让弟子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痛苦的是盐, 它的咸淡取决于盛他的容器, 你愿意做一杯淡水还是一片湖水?幸福是一种感觉, 财富是一种拥有。就看你如何接纳和看待周围发生的事了。

学生心中有两个老师, 一是现实的学科教师 (传道, 授业, 解惑) , 一个是影子教师 (学生心里的老师, 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你看不到, 听不到, 但她却能判断和体悟你在孩子中的位置) 。

三、学生观

学生, 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人, 就有自己思想和个性, 就不同于其他物种。其次, 学生是在变化的, 发展的, 成长的,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成为好学生, 多一种评价方式和标准, 就会多一批成功的学生。从现实切入, 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 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幸福成长和发展是育人的本源。要树立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观念。学生的才能如空气, 可以压缩于斗室, 亦可以放飞于天地间。让我们的孩子既能仰望星空, 又能脚踏实地。

反过来说, 教育,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 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 我们的童年快乐吗?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 “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不少作业, 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 有时候还被老师“揍罚”两下。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 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而有格, 宽而有度, 宽严相济, 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 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 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学者了。只要有目标地去学, 学习中逐步感受成功与喜悦, 学习的快乐和收获或许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篇9:班主任的学生观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在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班主任所持学生观。

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辣椒、冬瓜各有所长,辣椒虽小,但很辣;冬瓜不辣却很大。班主任的任务就是:使辣椒苗和冬瓜苗都茁壮成长,结出相应的辣椒和冬瓜。

首先,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有着很大的可塑性。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其实,学生自身存在各种缺憾是极其正常的,而求全责备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证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缺点,没有错误,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就能够从思想上宽容学生犯错误,并积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我们往往喜欢从学生的表现去推断学生的未来发展,要么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奇才,要么认为学生不可救药等等。其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不可估量的。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学生当作一个发展变化的人来对待,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认识基础。

第二,要用全面的观点来认识学生。所谓“全面的观点认识学生”,就是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区贯彻“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两个原则。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主体,其发展并非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整体的、协调的。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不论是智力的,还是非智力的发展,都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活动过程。因此,班级教育工作必须体现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在班级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需要和教育目的整体性要求,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班主任还要抛弃功利思想,避免戴有色眼镜看人。班级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都能全面发展。

第三,要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结合学生成长的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分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这样教育学生的方法会更多,思路会更广,效果也会更好。用辩证的观点看学生就是要透过一些表面现象,摒弃主观臆断的方法。比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并非一好百好,可能心理问题较多;而学习成绩一直落后的学生也并非一差俱差,他们可能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更注意同学感情等,我们在和学生交流时,对这些方面都应很好地考虑。认识到了这一点,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所有学生,不会对优秀生照顾迁就,而对落后生苛刻严厉,能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上一篇: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全文下一篇:一般常用应急处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