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流程图

2024-06-20

刑诉流程图(共7篇)

篇1:刑诉流程图

刑事诉讼流程图如下:

立 案

一、公安机关的立案范围

管辖一般的刑事案件。

二、检察院立案范围

1、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3、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三、报案、举报、控告(举报信(doc)、控告书(doc))

1、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报案、举报;

2、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检法不予立案得,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复议申请书doc)

四、被害人立案权利救济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侦 查

一、流程

1、讯问犯罪嫌疑人。

(1)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2)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逮捕证doc、拘留证doc)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

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3)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2、询问证人

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3、勘验、检查

4、搜查证(doc)、5、扣押物证、书证(doc)

6、鉴定

7、通缉

8、侦查终结。

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1、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提问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2、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解除强制措施申请书doc)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授权委托书及法律服务协议doc)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申请书doc、保证书)。

3、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4、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

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审查起诉

一、审查起诉期限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二、审查起诉的结果

1、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提起公诉;

2、不起诉

三、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权利义务

1、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授权委托书doc、刑事委托协议doc)人。

2、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3、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

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不服不起诉申诉书doc),请求提起公诉。

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自 诉

一、刑事自诉立案提交的材料

1、提交自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自诉状模板doc)

2、证明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的复印件,港澳同胞身份证明复印件。

3、证明被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的复印件,港澳同胞身份证明复印件。

4、受委托代为起诉的,应提交原告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公民代理的,同时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律师代理的,同时提交律师事务所的公函和律师执业证件的复印件。

5、证明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材料,即原告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的相关证据、公安机关的报案材料或法医鉴定等。

6、对于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决定的案件,原告应提交被告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证明材料及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明材料。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反诉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状doc)。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三、当事人的权利

1、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被诉人授权委托书doc、法律服务协议doc);自诉人及其法

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人授权委托书doc、委托代理协议doc)

四、自诉案件的案件

(一)纯自诉案件

1、侮辱、诽谤案(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致人死亡的除外);

3、虐待案(致人重伤或死亡的除外);

4、侵占案。

(二)公诉与自诉案件交叉案件

1、故意伤害案(轻伤害)②非法侵入住宅案;

2、侵犯通信自由案④重婚案⑤遗弃案;

3、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3 章第1节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4、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3 章第7 节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5、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对上列八项案件,既可公诉又可自诉: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一 审

一、开庭准备

1、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授权委托书doc、法律服务协议doc),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

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附:申请刑事法律援助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请表》(doc);(原件1份)

(2)犯罪嫌疑人的亲属等应当提交相关的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验原件)

(3)经济状况证明,人民法院依法为被告人指定辩护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除外;(原件2份)

(4)申请事项依法在本区审理或者处理的相关证据;(复印件1份,验原件)

(5)犯罪嫌疑人已被侦查机关传讯或采取强制措施的证明,但人民法院依法为被告人指定辩护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除外;(复印件1份,验原件)

(6)与申请事项和请求相关的案件材料。(复印件1份,验原件)

2、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3、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二、开庭审理

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回避申请书doc)

2、法庭调查:宣读起诉书,被告人、被害人就指控事实发表意见(答辩状doc、代理词doc),询

问被告人,审查核实证据。

3、法庭辩论: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人自行辩护,辩护人辩护,控、辩双方进行辩论。

4、被告人就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最后陈述的活动。

三、宣判

(一)判决种类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3、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二)判决的形式

1、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2、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四、审理期限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二 审

一、上诉提交材料

上诉人应当在一审裁判文书规定的上诉期内,向原审院递交

上诉状(doc),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

提交副本,同时提供身份证,委托律师的应提交

《授权委托书》(doc)。

二、上诉和申诉期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收到判决10日内)裁定(收到裁定书5日内),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2、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

察院提出抗诉(抗诉申请书doc)。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

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三、二审审理期限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四、二审程序

1、庭前准备;

2、开庭审理

3、宣判:

(1)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3)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再 审

一、申请再审提交材料

1、再审申诉状(doc),并应按照原审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

2、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

3、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请再审的,应当同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

二、提出时间

1、一般而言,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申诉,符合条件的,法院应当受理;

2、以下特殊情形下,超过两年的,应当受理:

①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②在期限内向法院申诉,法院未受理的;

③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三、再审情形

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2、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四、再审审理期限

应当在作出再审决定之日起3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6个月。

篇2:刑诉流程图

“狱讼之事,人命之悬”,刑事诉讼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79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其运行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开始走上法制化的道路。1996 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比1979 年刑事诉讼法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对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3 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列入了人大立法进程表。经过不懈努力,2011 年8 月30 日全国人大向社会公布了论证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 意见。

本人认为此次修改是针对现行刑诉法实施十多年以来,一些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现实,迫切需要变革,需要与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衔接的制度和程序而进行的一次局部性修改。它还新增了一些内容,极大丰富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实践,为实现十七大报告精神所指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程序正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目的更进一步。本文主要针对修正案的第五十六条,结合一些专家学者的看法,编写文献综述。

一、该条款的积极影响

1、强化了侦查权,对相关条文做了详细规定,有利于侦破案件。

刘欢和王世杰在2011年5月指出,草案第五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强化了侦查权,增加了侦查措施中关于技术侦查的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对于侦破一些案情复杂、社会危害较大的刑事案件有着重要作用,并且第五十六条新增一节规定了技术侦查,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办理的危害国家案情、恐怖活动、组织黑社会、毒品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才可以运用技术侦查手段进行侦查工作。草案也对于技术侦查的程序、条件、期限、以及获取材料的用途限制给予了详细规定,并对技术侦查可能带来的侵犯当事人隐私权等人身权利的不利后果也予以了规范。

2、将秘密侦查明示化,有利于法制进步。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李文伟认为,基于国家安全要求来实施秘密侦查,实际是众所周知的,此次刑诉草案将此法条细化,其实是将原来的潜规则,变为“明规则”,是法制的极大进步。同时,其他的一些法律人士也认为,如果将秘密拘捕这个讳莫如深的司法“潜规则”话题拿到台面上来公布,不如制定更为详细、大众认可的法条,将其固定下来,让其成为有明确细则规范的法律“明规则”,并由尽量中立的机构去实施,才可能更为不失公平地去获得公众的认可。

3、将技术侦查手段法制化有助于制约公权力。

陈光中教授2011年9月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将技术侦查手段法制化有助于规范、制约公权力的使用。他还指出,特殊侦查手段一般包括技术侦查、秘密侦查等。技术侦查就是采取秘密录音、录像等手段,秘密侦查一般指卧底、线人、诱惑侦查(即钓鱼执法)等。现在刑诉法修正案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人民检察院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比较而言,技术侦查对老百姓的威胁程度要大于秘密侦查。技术侦查会对公民的私生活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担忧。随着犯罪分子的猖獗、犯罪活动的高科技化,使用技术侦查手段很有必要,在我国技术侦查手段在过去一直都在用,现在只是做出了正式的规范性规定而已。

二、该条款的消极影响

1、实施秘密侦查的范围太过宽泛,容易造成侵权行为。

李文伟教授针对该条款的第一百五十条,认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就可以实施秘密侦查。范围太过宽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仅仅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就可布置实施秘密侦查,缺乏中立方的参与,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侵权行为。如果将秘密侦查的实施机构,限定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上,也极有可能存在侦查上的交叉与碰撞,相关部门负责侦查的范畴与责任归属,都没有细化,会在实施中遇到很多问题。并且现代社会非常重视个人隐私权,如果秘密拘捕的范围过大,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侵犯公民的私人权益。虽然秘密侦查手段确实是具有特殊效力的侦查方法,但其是在被监听者未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现代法治国家中,通讯自由、通讯秘密和保护隐私,都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享受的基本人身权利,也是公民在社会中享受安宁生活的基本诉求。

同时熊秋红教授也指出,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由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自行决定,期限和次数也没有特别限制,制约严重不足、风险很大。并且,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嘉毅认为,这些条款的可操作性不强。因为技术侦查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什么是严格?秘密侦查只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2、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的合法化不利于排除非法证据。

陈瑞华在《刑诉法修正案之隐忧》中指出,这些规定意味着,原来被认为“非法”的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手段现在被“合法化”了,获得了法律认可,利用这些手段收集的材料也可被当作证据使用。这给近几年来排除非法证据的努力泼了一盆冷水,很有可能招致侦查机关不惜侵犯当事人隐私等权利的代价获取其想要的任何证据,结局必然是,侦查机关为了破案甚至以破案的名义肆无忌惮地侵犯民权。它再次体现了对程序正义的漠视。

秘密侦查权的使用要由中立的司法机构即法院来加以审查和授权,绝对不能让侦查机关拥有批准权。目前草案的规定就是公安局和检察院可以自己审批,自我授权,这就背离了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很容易造成怎么方便怎么来,一旦滥用,便会造成人人自危。

3、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陈瑞华还指出,对技术侦查权应当有时效和次数上的限制,在有效期过后如果想继续秘密侦查,必须重新申请许可令。但这次草案放得很开,规定一次审批三个月内有效。这就意味着只要批准了对一个公民的秘密录音、秘密录像或者手机定位,三个月内可以每天24个小时监控你,而且可以无限期延长,时间次数不受限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第三,很多国家都规定,秘密侦查权只要存在滥用的嫌疑,作为“被侵权者”大的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告到法院,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一审得不到批准还可以上诉到上级法院。而纵观这次草案99条规定,对技术侦查一旦滥用没有任何救济手段,既不能申请上级法院宣告无效,也不能申请同级法院实施非法证据排除,私权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

三、完善措施

1、将相关程序公示化,增强民众的参与和监督。陈光中教授指出,在逐渐走向民主、法治的进程中,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在可能的范围内,应当尽量将涉及技术侦查、秘密侦查等特殊侦查手段有一套内部审批程序明确公布。并且修正案对技术侦查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手续”,这过于笼统,可以更具体一些。如改为经过省一级公安检查机关领导人批准,秘密侦查也可以由现在规定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高为地级市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此外,在结合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利用特殊侦查手段侵权的行为,陈光中教授认为还应该增加一条:“从事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工作人员,违法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的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公民发现自己被违法监听,有权提出控告。”

2、应当加强对侦查权行使的规范和控制。

卞建林指出,首先, 推进侦查程序的诉讼化改造, 增强侦查程序的对抗性和透明度, 强化侦查程序中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 保证律师能够在侦查程序中发挥应有作用, 分阶段、分层次建立侦查讯问时的律师在场制度。其次, 以人身自由、财产、隐私为三大区分标准重塑强制性措施体系, 规范搜查、扣押、电子监听等侦查行为的运用,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 严格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标准,扩大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 形成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为原则、羁押性强制措施为例外的良性格局。

最后, 鉴于检察机关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尝试建立中国特色司法审查制度, 将搜查、扣押、逮捕、监听等与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隐私权利密切相关的强制性措施的决定权交由检察机关行使, 对于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则将决定权交由法院行使。

参考文献:

1、刘欢、王杰,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贡 献【M】,《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年6月

2、卞建林、李晶,《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展望与期待【M】,司法制度论坛,2011年1月

3、杨维汉、查文晔,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优先考虑通知家属,新华每日电讯/2011 年/9 月/1 日/第002 版

篇3:新刑诉法证人制度探究

新《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 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 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 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证人都应当出庭作证。笔者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审判实际的。我国目前司法审判水平和法官数量有限, 而刑事案件众多, 不宜规定所有的证人必须出庭作证。但是此项规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新《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主客观标准。即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证人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客观标准和法院认为有必要这一主观标准。对证人出庭作证的客观标准好判断, 只要弄清楚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有异议和证人证言影响案件“是罪”和“非罪”, 罪轻还是罪重, 应该减轻还是应该加重即可。但是, 对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主观标准也就是法院认为有必要这一点比较难把握。当控辩双方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 而法院认为证人没有出庭的必要时, 法院可以不要求证人出庭作证, 就强化了法院的职权, 剥夺了控辩双方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利。

二、证人保护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 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 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 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 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 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证人保护制度, 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只是停留在原则性的层面。关于证人保护制度还需扩展和细化。新《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上述四类犯罪, 证人可以要求相关的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但是在这四类犯罪之外, 证人能否要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笔者认为证人亦可以要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证人及其近亲属在有可能由于作证遭受打击报复而造成其人身和财产的损失的情况下要求国家保护是理所当然的。并且,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的保护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对出庭作证的证人的保护应该覆盖证人出庭作证前、作证过程中和作证后。同时, 在今后对证人保护的对象, 证人申请保护的程序, 证人由于申请有关机关予以保护但未获批准和未受到有关机关保护而遭受损失的救济问题都有待补充。

三、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拒证权

我国证人出庭率低下的又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规定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没有现实的可预见性的法律后果为支撑, 任何义务都可能虚置。错的不是义务, 而是义务的软化。[1]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均规定了证人强制作证制度。美国证人必须出庭作证, 否则按藐视法庭论, 被追究起诉。[2]在德国, 证人经合法传唤后仍不到庭时, 不仅要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费用, 而且可能被罚款甚至拘留。不仅如此, 如果证人经二次传唤仍不到庭, 还可以对其进行二次秩序处罚。[3]

鉴于此,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经法院依法通知,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 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对于证人无理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 法院可以对证人处以10日以下的拘留。”新《刑事诉讼法》对不出庭的证人采取强制出庭和司法拘留等措施, 对不出庭作证的证人有很好的震慑作用。对拒绝出庭作证的证人确定不利的法律后果是保证证人出庭作证不可缺少的制度安排。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 但是由此确产生了一个问题。亦即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而未出庭作证, 在审判之前所作的证言笔录是否能够作为庭审定案的证据?如果能够作为定案的证据, 这种证言笔录的证明力又如何?这是不得不明确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在规定强制证人出庭制度的同时, 还规定了例外情形。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经法院依法通知,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 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 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证人拒证权的体现。笔者认为不然。第188条只是规定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出庭作证, 并没有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作证, 不需要在侦查等阶段配合侦查机关做证言笔录。新的《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也没有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作证。因此, 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还是具有作证的义务。基于这一条认为我国确立了证人拒证权完全是误读。

关于拒证权, 笔者认为我国也应该确立。拒证权也叫免证权, 是指当证人因负有义务被强迫向法庭作证时, 同时为保护特定的关系和公私利益, 赋予证人中的一些人因特殊情形而享有在诉讼中拒绝提供证据的一种特殊权利。[4]在某些情形, 证人作证会违背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在对司法的公正价值和社会业已形成的伦理道德、职业道德进行孰高孰低的评判时, 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应该高于司法的公正。拒证权虽不利于个案公正, 但维护了人性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125) .

[2]刘为政、司徒颖怡.疏漏的天网----美国刑事司法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146.

[3]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12.

篇4:刑诉流程图

一、新的刑事诉法和诉讼规则执行中的困惑

困惑一:律师介入过早增加了突破贿赂案件的难度。

《刑诉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虽然第三十五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收取高额诉讼费后,往往是为其通报案件信息,教其如何对抗侦查。加之刑诉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律师会见不被监听和录像,而侦查人员询问嫌疑人则必须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律师和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与侦查人员的权利的严重不对等,更增添了贿赂案件的突破难度。律师会见嫌疑人不接受监听。从一个侧面看,侦查人员反而成为弱势群体。调查发现,当前反贪干警的办案热情正逐年下降,少办案甚至不办案,更有利于保护自己,多办案就容易出差错,一旦出差错,必然导致严厉追责,有的甚至面临丢掉饭碗和牢狱之灾。

困惑二:特别重大贿赂案件的界定增添了基层院办理贿赂案件的难度。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或者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在将犯罪嫌疑人送交看守所或者送交公安机关执行时书面通知看守所或者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经人民检察院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涉嫌贿赂犯罪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犯罪情节恶劣的。调查发现恩施州检察机关2010至2012年共办理的贿赂案件中,涉案金额达50万元以上的案件只有1件,仅占1.25%,由此不难发现检察院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办理贿赂案件的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

二、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面临的诸多问题

问题一:24小时传唤拘传时限突破贿赂案件可能性小、甚至无法突破贿赂案件。

《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根据审讯心理学,嫌疑人从对抗到大脑情绪波动再到供述的时间是48小时以后,根据心理学理论,嫌疑人在24小时内供述的可能性极小。比如,如果突然从嫌疑人的左侧到右侧突然发话,会给嫌疑人造成心理压力,对突破案件有很大帮助,而现行审讯方式多以政策攻心来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这种方式就要有足够的时间。

问题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操作性不强。

刑诉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现在已成为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法治国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立的一项基本权利。新刑诉法增加的“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是与现代法治接轨,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这对我们检察机关也是一个刚性的要求。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口供对于贿赂案件仍然十分重要,如何将此规定与第一百一十八条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的矛盾处理好则是侦查活动中的问题。此外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究竟含不含强迫的意思。

问题三:技侦手段还需费工夫。

虽然刑诉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涉案数额在十万元以上、采取其他方法难以收集证据的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有关机关执行。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对于贿赂案件的技侦,究竟侦查什么不明确、是否泄密等都无法保障。其二,基层院10万元以上的案件才能上技侦手段,条件也过于苛刻。

三、完善诉讼规则、规范职务犯罪侦查的对策思考

1、建立检察机关与银行、房产、通讯等部门实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这一平台的信息查询资格,可以采取授权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可以授权省级或州级以上检察机关执行。检察机关特别是检察院的侦查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内部的严格审批程序来实现对嫌疑人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基本信息查阅,而不需要通过其主管部门,既节约司法成本,又保证案件信息的严格保密,大大降低案件因涉密带来的风险。

2、适当延长传唤、拘传的时限。

根据贿赂案件突破嫌疑人口供需要的实际和审讯心里学的理论要求,建议将《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七条修改为: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3、适当限制律师会见的不被监督的权力。

将刑诉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修改为: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实行全程录音录像,监管机关可授权于司法行政机关。

4、嫌疑人的医治时间不入传唤、拘传时限。

对因身体疾病救治影响审讯工作的,建议规定:因身体疾病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的时间,不计入传唤、拘传期限,救治工作结束后重新启动审讯程序。

5、建立检察机关与纪委的协作、案件线索移送机制。检察机关与纪委应制定相互协作、配合,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移送机制,两机关要相互取长补短,协同作战,实现信息共享,属于对方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避免贻误战机,放纵犯罪。

6、赋予检察机关技侦手段的参与执行权利。

执行技侦手段以后,赋予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参与执行技侦的权力,因为只有侦查人员才了解具体案情,需要哪些信息,需要多少信息,公安机关的执行人员无从知晓,只有侦查人员参与到技侦活动中,才能获得有利于突破案件的有价值的信息,才有利于突破案件。

7、弱化对案件数量的考核。

篇5:刑诉学习心得

2010级法学2班张蕾学号:2010***86

转眼间这学期的课程已经过半,已经过了期中,对于《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有不少心得。我不想参考他人对于《刑事诉讼法》的学习心得,因为首先我觉得那是别人的不是我自己的,二是因为我相信老师让我们写心得是想了解每个人不同的看法。所以,或许我的心得字数写得偏少,但是,这都是我自己的心得,不是参考他人的,所谓的“官腔”。

我个人比较喜欢《刑法》。我喜欢正义,《刑法》感觉让我觉得法律的正义所在。这是进入大学之前的幼稚的想法,在进入大学后碰到了一位很好的刑法老师,让我对刑法兴趣更加地浓厚。《刑事诉讼法》跟《刑法》的关系,让我自然而然地喜欢《刑事诉讼法》。所以,在知道大二一起学期开设《刑事诉讼法》,我看到课表以后,是很兴奋的。早在暑假在法院实习的时候,我在刑庭实习。刑庭的工作办案程序对于从未学过《刑事诉讼法》的我来说感到新鲜和陌生,办公室里的哥哥和姐姐也因为我没有学过《刑事诉讼法》而不愿意给我分配工作,因为他们觉得我什么也不懂。所以,因为这个原因我对《刑事诉讼法》又多了一次“感情”,没有学它,在法院办案什么也不知道。当时,我就想,到了开《刑事诉讼法》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学《刑事诉讼法》。带着这样的心态,我拿着《刑事诉讼法》的黄皮书,走进了《刑事诉讼法》的课堂。

其实,我感到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认为在《刑法》遇到了好老师以后,《刑事诉讼法》也同样遇到了好老师。我觉得老师您很优秀,真的。我个人认为《刑事诉讼法》这种程序法应该会很呆板,老师应该会照着书本讲,应该不会有什么新意。但是,上了老师您的课之后,显然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学院年轻的老师不太多。但是,我觉得年轻的老师都是比较优秀,比较有个性的。老师您,当然位于其中。但是,对于老师又多了一份情感,那是因为老师其实是我们的学长,冒昧了。一直对于海大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到底怎样,感到疑惑。看到老师后,看到了丝丝曙光。我觉得老师是好学长,是我们今后的榜样。这是发自内心的,绝无矫揉造作之嫌,因为这是事实,其实大家很多时候私底下都这么说的,对老师充满了崇拜。不只是学习法律本身,还有英语。不知道大三的法律英语是不是你教。言归正传,下面来谈谈对于《刑事诉讼法》这门严肃的学科的学习。《刑事诉讼法》的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我觉得这是学习《民法》等类型的法感受不到的。只有学习了诉讼法学这类型的法后,离公权力更近了,了解地更清楚了,虽然我远知道我了解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刑事诉讼法》这类型的诉讼法学,比起《刑法总论》理论而言,离实务更近了一步。知道从前相信的米兰达原则原来在我们国家是不存在的,只是存在在电影里面的那个大洋彼岸。所谓的“平等”“公平”只是相对的,相对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或许有时候在有些权利面前你显然觉得它是不公平的。这是事实,是现状,这是所谓的实务。显示或许是不公平的,但是程序上的公平是必要的。当程序都不公平的时候,实务的公平就更加不现实了。

在《刑事诉讼法》的学习中,感觉到中国的司法制度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比起德国和美国这些欧美国家的成熟的法律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法治体系的健全必然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肯定会推动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对法律进一步完善的要求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样的要求

篇6:刑诉复习

(1)无罪推定原则的特点:

①反对强迫自认其罪,拥有沉默权

②控方举证,证据充足

③疑罪从无,疑罪从轻

④被告人无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2)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特点:

①沉默权(核心),针对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人

②非强迫性

③制度保障

(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

①排除证据形式的有限(1.证人证言;2.被害人陈诉;3.被告、犯人供诉

4.书证物证—裁量排除)

②证明非法手段

③非法手段的取证

2.不公开审理的类型?

(1)已满14未满16的未成年人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2)已满16未满18的未成年人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3.刑诉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集中表现为?

4.15条及处理

5.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

(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恐怖活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6.回避的理由?

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②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厉害关系的;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⑤接受当事人及其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

托人的;

⑥是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审判的有关司法人员以及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

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

⑦审判人员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

姐妹关系的;

⑧其他(高院《规定》第二条):审判人员可能与当事人一方存在不正当关系,可能会影响到审判的公正进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

供相关证据材料。

7.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

(1)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①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②辩护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③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是其唯一职能;

④只有辩护职责,没有控诉义务

⑤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2)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①职务保障权;

②阅卷权;

③会见、通信权;

④调查取证;

⑤获得开通知的权利;

⑥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权利;

⑦拒绝辩护权;

⑧申请调查取证权;

⑨申诉、控告权;

⑩其他权利:包括A.辩护人在征得被告人的同意后、可以对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B.辩护人有权得到与其刑事辩护权有关的文书;C.辩护人有权对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

8.侦查阶段律师的地位及诉讼权利?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9.强制辩护的范围?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

A.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

B.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

C.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

D.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E.具有外国国籍的;

F.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G.人名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法定的特殊情形: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

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

D.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10.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及被取保候审人、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义

务?

(1)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①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②可能判处有期徒刑;

③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④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

①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

④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⑤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3)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的义务

A.一般义务: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指定居住的市、县;

②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③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④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⑤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窜供。

B.选择性义务(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①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②不得与特定的人会见或通信;

③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④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4)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义务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监视居住的场所;

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③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⑤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⑥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给执行机关保存。

11.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的救济?

12.被害人、公安机关、被不起诉人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

13.不起诉的类型?

14.自诉案件的特点?

15.简易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篇7:刑诉 复习资料

1、不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辩护的种类与辩护人的种类 辩护的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指定辩护(我国的指定辩护只适用于审判阶段,被指定的辩护人只能是律师。)

辩护人的种类:(1)律师;(2)人民团体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3、不起诉的种类 不起诉分为:⑴法定不起诉a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之一的b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不起诉

⑵酌定不起诉a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律,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

⑶证据不足不起诉。a程序条件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起诉中发现证据不足时,不能径行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必须退回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是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法定程序条件b,实体条件证据不足案件证据达不到证明标准的量度要求

(4)附条件不起诉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4.5.6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优惠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5)和解后不起诉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a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4 5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b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过失案件;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在5年以内曾故意犯罪的不适用

4、审判公开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即把法庭审判的全部过程,除休庭评议案件外,都公之于众。审判公开包括审理公开和判决公开。

不公开审理制度:a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b有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c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5、二审程序的两个原则:⑴全面审查原则⑵上诉不加刑原则

6、如实供述;118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6、二审程序开庭与不开庭审判的条件:第一百八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采用开庭审理方式的二审案件的范围主要是:

(1)抗诉案件;(2)重大、复杂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3)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宜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4)贪污、受贿案件;(5)严重违反和涉及原审判人员违法乱纪的案件;(6)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如二审中出现了新的证据需要当庭进行质证的案件。

:采用不开庭审理方式的二审案件一般有: ⑴.上诉人对一审判决认定的犯罪事实无异议,仅对一审判决的定性或量刑情节、具体宣告刑提出异议的;(2).一审判决认定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所采信的证据之间没有矛盾,上诉人只是对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一些次要事实提出上诉的;(3).二审法院或同级检察院经审查卷宗材料,已发现原审法院在审理中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所列违反法律规定的五种情形之一,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4).检察机关仅对一审判决中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畸重以及审判程序严重违法,提出抗诉的;(5).适用简易程序作出一审判决的上诉案件;(6).仅对一审程序方面提出异议的。

7、立案的条件:a有犯罪事实b需要追究刑事责任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有管辖权

立案的法律效果或意义a其他立案程序的前提b侦查程序的前提c强制措施的前提

8、刑诉法12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评价:⑴保障人民法院的定罪权⑵区别了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⑶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原则⑷体现了无罪推定的精神。

9、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机关之间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根据《刑诉法》18: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人民法院无侦查权*

10、审查起诉的步骤方式:1审阅案卷材料2讯问犯罪嫌疑人3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4要求侦查机关提供补充证据或者进行补充侦查

11、非法证据: 54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12、一、逮捕的条件:《刑诉法》60条3个条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有逮捕必要。即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般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特殊条件【(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办案期限内不能结案,采用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险性的。(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浦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7)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8)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或者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继续审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13、审判组织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具体刑事案件的法庭组织形式。有三种

(一)独任制(适用范围:①只限于基层人民法院②只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③独任制审判,只能由审判员进行,人民陪审员不能进行独任审判)

(二)合议制(绝大多数的一审案件,所有的二审案件,死刑复核案件、再审案件均必须由合议庭进行审判)

(三)审判委员会(对于疑难、重大、复杂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审判机关:审判机关就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刑诉流程图】相关文章:

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图08-24

婚礼流程:婚宴流程06-21

驾照使用流程年审流程05-24

流程银行业务流程07-08

企业流程与流程管理08-22

库房流程图04-13

招聘流程图04-16

总流程图04-28

外包流程图05-01

办事流程图05-05

上一篇:在关爱中成长课件下一篇:精选介绍长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