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2024-06-05

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通用6篇)

篇1: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沸点高低

(1)(A)正庚烷

(B)正己烷

(C)2-甲基戊烷

(D)2,2-二甲基丁烷

(E)正癸烷

解: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

(2)(A)丙烷

(B)环丙烷

(C)正丁烷

(D)环丁烷

(E)环戊烷

(F)环己烷

(G)正己烷

(H)正戊烷 解: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F>G>E>H>D>C>B>A(3)(A)甲基环戊烷

(B)甲基环己烷

(C)环己烷

(D)环庚烷

解: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D>B>C>A Cl(1)↓C=CCH3ClFCH3↑(2)

C=CCH3CH2CH3Cl↑

(E)-2,3-二氯-2-丁烯(Z)-2-甲基-1-氟-1-氯-1-丁烯

F(3)

BrC=CIHCl↑(4)↑

C=CCH2CH2CH3CH(CH3)2CH3↑

(Z)-1-氟-1-氯-2-溴-2-碘乙烯(1)

顺-2-甲基-3-戊烯

(Z)-3-异基-2-己烯(2)反-1-丁烯

CH3CH3CH54321CH3HC=CH

CH2=CHCH2CH3

顺-4-甲基-3-戊烯(3)

1-溴异丁烯

1-丁烯

(无顺反异构)(4)

(E)-3-乙基-3-戊烯

CH3CH3C=CHBr

32154CH2CH3CH3CH2C=CHCH3

3212-甲基-1-溴丙烯 3-乙基-2-戊烯(无顺反异构)CF3CH=CH2 + HClCF3CH2NaCl水溶液CH2Cl(CH3)2C=CH2 + Br2

(CH3)2CCH2Br+(CH3)2CCH2Cl+(CH3)2CCH2OHBrBrBrHOH(1)1/2(BH3)2CH3CH2CCHCH3CH2CH2CHO(硼-CHCHCCH(2)H2O2 , OH32氢化反应的特点:顺加、反马、不重排)

OHCH3+ Cl2 + H2OClCH3+ClOHCH3CH3CH3CH3CH2(1)1/2(BH3)2(2)H2O2 , OH-Cl2500 CoCH3OHCH3CH3CH2(A)HBrROORClClCH3CH2Br(B)CH3CH2CCH + H2OHgSO4H2SO4OCH3CH2OCCH3(1)O3(2)H2O , ZnOBrHC=CC6H5+ NaCC6H5HCHCH3CO3HHCC6H5OCC6H5H

化学方法鉴别化合物:

(1)(A)(B)(C)(A)解:(B)(C)Br2CCl4x褪色褪色KMnO4褪色

x(B)CH3(CH2)4CCH(C)CH3(2)(A)(C2H5)2C=CHCH3

(A)解:(B)(C)CH3 Br2CCl4x褪色褪色Ag(NH3)2NO3x银镜(A)

CH3,(B)解:(A)中甲基与碳-碳双键有较好的σ-π超共轭,故(A)比较稳定。(3)(A),(B)

,(C)

解:(C)的环张力较小,较稳定。(4)(A),(B)

解:(A)的环张力较小,较稳定。(A)CH3,(B)

CH2

解:(A)的环张力很大,所以(B)较稳定。

可用Br2/CCl4或者KMnO4/H2O检验溶剂中有无不饱和烃杂质。

若有,可用浓硫酸洗去不饱和烃。

预测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并说明理由。

解:(1)CH2=CHCH2CCHHClHgCl2ClCH3CHCH2CCH

双键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其电子云的s成分小于采取sp杂化的叁键碳,离核更远,流动性更大,更容易做为一个电子源。

所以,亲电加成反应活性:C=C>CC

H2(2)CH2=CHCH2CCHCH2=CHCH2CH=CH2

Lindlar解释:在进行催化加氢时,首先是H2及不饱和键被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上,而且,叁键的吸附速度大于双键。

所以,催化加氢的反应活性:叁键>双键。

(3)CH2=CHCH2CCHC2H5OHKOHOC2H5CH2=CHCH2C=CH2

解释:叁键碳采取sp杂化,其电子云中的s成分更大,离核更近,导致其可以发生亲

2核加成。而双键碳采取sp杂化,其电子云离核更远,不能发生亲核加成。

CHCOHCH2CHCH2CCH2CH2=CHCH2CCH653(4)

O

解释:双键上电子云密度更大,更有利于氧化反应的发生。(5)CH3CO3HO

解释:氧化反应总是在电子云密度较大处。

CH3CH2CClCH3 CH3CH2CH2CH2OHBr

解:CHCHCHCHOHH2SO43222CH3CH2CH=CH2Br2CCl4BrCH3CH2CHCH2Br

Cl NaOHC2H5OHClHBrCH3CH2CH=CH2CH3CH2CBrCH3

(3)(CH)CHCHBrCH323解:

(CH3)2CCHBrCH3

OH(CH3)2CHCHBrCH3(4)CH3CH2CHCl2解:CH3CH2CHCl2

(6)(CH3)3CNaOHC2H5OH(CH3)2C=CHCH3Br2 + H2O(CH3)2CCHBrCH3OH

CH3CCl2CH3

NaOHC2H5OHCH3CCH2HClCH3CCl2CH3 CH3 CH=CH2+

浓 HIICH3+

CCHCH3CH3+解释 : C稳定性:3°C>2°C

CH3CH2CClCH3

BrBrCH3CH2CHCH2Br(2)CH3CH2CH2CH2OH解:CHCHCHCHOHH2SO43222CH3CH2CH=CH2Br2CCl4Cl NaOHC2H5OHClHBrCH3CH2CH=CH2CH3CH2CBrCH3

(3)(CH)CHCHBrCH323解:

(CH3)2CCHBrCH3

OH(CH3)2CHCHBrCH3(4)CH3CH2CHCl2解:CH3CH2CHCl2NaOHC2H5OH(CH3)2C=CHCH3Br2 + H2O(CH3)2CCHBrCH3OH

CH3CCl2CH3

NaOHC2H5OHCH3CCH2HClCH3CCl2CH3

(十六)由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各化合物(常用试剂任选):

(1)由1-丁烯合成2-丁醇

解:CH3CH2CH=CH2H2SO4OSO2OHCH3CH2CHCH3(1)B2H6(2)H2O2 ,OH-H2OOHCH3CH2CHCH3

(2)由1-己烯合成1-己醇 解:CH3CH2CH2CH2CH=CH2CH3CH2CH2CH2CH2CH2OH

CH3(3)CH3C=CH2CH3ClCH2CCH2

OCH3ClCH2C=CH2CH3ClCH2CCH2

O2C2H5BrCH3解:CH3C=CH2Cl2(1mol)500 CoCH3CO3H(4)由乙炔合成3-己炔 解:HCCH2NaNH3(l)NaCCNaCH3CH2CCCH2CH3

(5)由1-己炔合成正己醛 解:CH3CH2CH2CH2CCH(1)B2H6(2)H2O2 ,OH-OHCH3CH2CH2CH2CH=CH

CH3(CH2)3CH2CHO

(6)由乙炔和丙炔合成丙基乙烯基醚

解:CH3C HCCHKOH ,CHH2P-2CH3CHCH2(1)B2H6(2)H2O2 , OH-CH3CH2CH2OH

CH3CH2CH2OCH=CH2

CH3(CH2)5CH3CHC(CH2)4CH3CH2=CHCH=CH(CH2)2CH3CH2=CH(CH2)CH=CHCH3CH3(CH2)4CH3CHC(CH2)3CH3CH2=CH(CH2)3CH3CH3CH=CHCH=CHCH3Br2/CCl4或KMnO4xBr2/CCl4或KMnO4裉色裉色裉色Ag(NH3)2NO3灰白色沉淀xx顺酐白色沉淀xx裉色裉色裉色Ag(NH3)2NO3灰白色沉淀xx顺酐x白色沉淀(1)CH3CH2CHCH2CH

3(2)

HC=CCH2HCH3

(3)

CH3Cl

NO2CH3

CH3(4)

(5)

ClCOOH

(6)

CH3

CH3CH3(7)

OHOHCH3

(9)

ClNH

2(8)

BrSO3HSO3H

COCH3解:(1)3-对甲苯基戊烷

(2)(Z)-1-苯基-2-丁烯

(3)4-硝基-2-氯甲苯

(4)1,4-二甲基萘

(5)8-氯-1-萘甲酸

(6)1-甲基蒽

(7)2-甲基-4-氯苯胺

(8)3-甲基-4羟基苯乙酮

(9)4-羟基-5-溴-1,3-苯二磺酸(1)

+ ClCH2CH(CH3)CH2CH3AlCl3AlCl3CH3CCH2CH3

CH3(2)(过量)+ CH2Cl2HNO3CH2NO2+(主要产物)

(3)

H2SO4

NO2

(4)(5)(6)(7)(8)(9)

HNO3 , H2SO40 CBF3oO2N+OH+CH2OCH2AlCl3CH2O , HClZnCl2CH2CH2OH CH2CH2CH2Cl

CH2CH2CH2CH2CH2CH3(CH3)2C=CH2HFK2Cr2O7H2SO4(1)KMnO4(2)H3O+COOHC2H5BrAlCl3C(CH3)3C2H5C(CH3)3

(CH3)3CCOOH OOCHCH2O(10)CH=CH2(11)O3ZnH3O+CHO + CH2O

2H2PtCH3COClAlCl3COCH3

(12)CH2CH2CClOAlCl3

O(13)CH2CH2C(CH3)2HF

OHOO(14)+OAlCl3C(CH2)2COOH

O(A)Zn-HgCH2(CH2)2COOHHCl

(B)(15)F+CHAlCl32ClCH2F

(16)

CH2CH3NBS , 光CClCHCH43KOHBrCH=CH2BrBr

2CCl4CHCH2

Br写出下列各化合物一次硝化的主要产物:

(1)NHCOCH3

(2)

N(CH

3)3H3COCH3

NO2CH3(4)CH3

(5)

NO2

H3CCOOH

(3)

(6)

NO2(7)

CF3Cl

(8)

(9)

CH3NO2 CH3OCH3(10)

(11)

NHCOCH3

(12)SO3H

C(CH3)3(13)

(14)

CH3CH3CO高温低温

(16)

CH(CH3)2

(15)

COOCH3 NO2CO

(18)(17)HC3NHCOCH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进行硝化反应的难易次序排列:

(1)苯、间二甲苯、甲苯

(2)乙酰苯胺、苯乙酮、氯苯

解:(1)间二甲苯>甲苯>苯

解释:苯环上甲基越多,对苯环致活作用越强,越易进行硝化反应。

(2)乙酰苯胺>氯苯>苯乙酮

解释:连有致活基团的苯环较连有致钝集团的苯环易进行硝化反应。

对苯环起致活作用的基团为:—NH2,—NHCOCH3且致活作用依次减小。对苯环起致钝作用基团为:—Cl,—COCH3且致钝作用依次增强。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进行一元溴化反应的相对速率,按由大到小排列。

(1)甲苯、苯甲酸、苯、溴苯、硝基苯

(2)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甲苯、对甲基苯甲酸、间二甲苯 解:(1)一元溴化相对速率:甲苯>苯>溴苯>苯甲酸>硝基苯

解释:致活基团为—CH3;致钝集团为—Br,—COOH,—NO2,且致钝作用依次增强。

(2)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对甲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解释:—CH3对苯环有活化作用且连接越多活化作用越强。两个甲基处于间位的致活效应有协同效应,强于处于对位的致活效应;—COOH有致钝作用。

(1)CH2NO2HSO24HNO3CH2NO2NO2

解:错。右边苯环由于硝基的引入而致钝,第二个硝基应该进入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左边的苯环,且进入亚甲基的对位。(2)+ FCH2CH2CH2ClAlCl3CH2CH2CH2F

+解:错。FCH2CH2CH2在反应中要重排,形成更加稳定的2º或3º碳正离子,产物会异构化。即主要产物应该是:

CH3CH CH2FCH3CH CH2ClNO2Zn-Hg

若用BF3作催化剂,主要产物为应为HNO3NO2CH3COClAlCl3NO2CCH3OHCl(3)H2SO4CH2CH3

解:错。① 硝基是致钝基,硝基苯不会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

② 用Zn-Hg/HCl还原间硝基苯乙酮时,不仅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而且还会将硝基还原为氨基。(4)+ ClCH=CH2AlCl3CH=CH2

解:错。CH2=CHCl分子中-Cl和C=C形成多电子p—π共轭体系,使C—Cl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易断裂。所以该反应的产物是PhCH(Cl)CH3。

用苯、甲苯或萘等有机化合物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各化合物:

(1)对硝基苯甲酸

(2)邻硝基苯甲酸

(3)对硝基氯苯

(4)4-硝基-2,6二溴甲苯(5)

COOH

(6)

CH=CHCH3

SO3H(7)

(8)

BrCOOHNO2

NO2O(9)

(10)

H3CCO

O

CH3解:(1)HNO3H2SO4CH3KMnO4COOH

NO2(2)

NO2CH3CH3NO2H2O/H+180 CoCH3H2SO4CH3HNO3H2SO4COOHNO2KMnO4NO2

SO3HSO3HCl(3)Cl2 , FeHNO3H2SO4Cl

CH3(4)HNO3H2SO4CH3Br2 , FeBrNO2CH3Br

NO2OONO2(5)2Zn-HgHClOO

COOHAlCl3COOH

CH2=CHCH2ClAlCl3(6)

NaOHC2H5OHCH2CH=CH2HClCH2CHCH3Cl

CH=CHCH3HNO3

H2SO4160 CoSO3H(7)H2SO4CH3(8)浓H2SO4NO2CH3Br2FeNO2CH3Br混酸O2NCH3Br

SO3HH2O/H+180 CoSO3HCH3BrSO3HBrCOOHNO2 O2NCH3BrKMnO4O2N

(9)

OO2V2O5 , OOH2SO4AlCl3(-H2O)O

O(10)

PhCH3AlCl3CO2HOCH3KMnO4COOHSOCl2COCl

H3CCO

Cl(1)CH3HHCCCH3

(2)BrBrCH2Cl(3)

BrCH2C=CHClBr1-氯-2,3-二溴丙烯CH2ClCH3

(6)

(2S,3S)-2-氯-3-溴丁烷CH2Br(4)

顺-1-氯甲基-2-溴环己烷Cl

(5)Cl1-溴甲基-2-氯环戊烯2-甲基-4-氯苯氯甲烷CH3CHCHCH3Br

2-苯-3-溴 丁烷原因:顺式异构体具有弱极性,分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增加,故沸点高;而反式异构体比顺式异构体分子的对称性好,它在晶格中的排列比顺式异构体紧密,故熔点较高。

写出1-溴丁烷与下列化合物反应所得到的主要有机物。

(1)NaOH水溶液(3)Mg,纯醚(5)NaI(丙酮溶液)(7)CH3CCNa(9)C2H5ONa,C2H5OH(11)AgNO3,C2H5OH(2)KOH醇溶液(4)(3)的产物+D2O(6)(CH3)2CuLi(8)CH3NH2(10)NaCN(12)CH3COOAg

解:(1)CH3CH2CH2CH2OH(3)CH3CH2CH2CH2MgBr(5)CH3CH2CH2CH2I(7)CH3CH2CH2CH2CCCH3(9)CH3CH2CH2CH2OC2H5(11)CH3(CH2)3ONO2+ AgBr(2)CH3CH2CHCH2

(4)CH3CH2CH2CH2D(6)CH3CH2CH2CH2CH3(8)CH3CH2CH2CH2NHCH3(10)CH3CH2CH2CH2CN(12)CH3(CH2)3OOCCH3+ AgBrO(1)CH3CH3CCH2ICH3CH3COOAgOCCH3CH3CCH2CH3+CH3CH3(主要产物)

CH3OCCH2OCCH3 CH3(次要产物)NaI(2)BrBrBr丙酮BrI

H3C(3)

H3CNaCNH+H3CCH3CH3CH3HHHDMFHHCNHH

(主要产物)(次要产物)(4)CH3HHBrDHNaOC2H5C2H5OHCH3H(R)-CH3CHBrCH2CH3(5)(6)HOCH2CH2CH2CH2ClCH3O-(S)-CH3CHCH2CH3OCH3

NaOHH2OO

CH3(7)(S)BrCH3CN-COOC2H5HOBr(S)(S)HCNCOOC2H5COOC2H5

COOC2H5SN2NCCHCH3C2H5OC#解释:HH3CCCN-NCCBr

HCH3(S)

NH3(8)CH3CH2CH2BrCH3CH2CH2NH2

NaNH2CH3CH=CH2(9)BrCH3(CH2)2CHCH3NaOHCH3CH2CH=CHCH3 + CH3CH2CH2CH=CH2 + CH3CH2CH2CHCH3OH(10)F(11)Mg纯醚NaCN

BrCH2IFMgBrCH2CN

CH3(CH2)3Li(12)

Ph(13)HPhLiBrICH3Cl2hBrI(A)BrHgSO4dil H2SO4Br2hBrHCCNaCH2ClICH2CCH(B)OICH2CCH3(C)CHCH3(A)BrNaOHC2H5OH(14)ClCH2CH3ClClCH=CH2(B)

HBr过氧化物ClCH2CH2Br(C)CH3ONaCH3OHNaCNClCH2CH2CN(D)

Br(15)ClClNO2ClOCH3NO2(A)Br2FeClOCH3NO2(B)

(16)

PhCH2ClClCH2ClMg纯醚ClCl(A)CH2MgClHCCHCH2CH2Ph(B)CH3+ HC(C)CMgCl(D)Cl

在下列每一对反应中,预测哪一个更快,为什么?

(1)(A)(CH3)2CHCH2Cl + SH--(B)(CH3)2CHCH2I + SH(CH3)2CHCH2SH + Cl-(CH3)2CHCH2SH + I-解:B>A。I-的离去能力大于Cl-。

CH3(2)

CH3CH3CH2CHCH2CN + Br-

(A)CH3CH2CHCH2Br + CN-(B)CH3CH2CH2CH2CH2Br + CN-CH3CH3CH2CHCH2Br CH3CH2CH2CH2CH2CN + Br-解:B>A。中β-C上空间障碍大,反应速度慢。

(3)(A)CHCH=CHCHCl + HO322CH3CH=CHCH2OH + HCl CH2=CHCH2CH2OH + HCl+(B)CH2=CHCH2CH2Cl + H2O+

+解:A>B。C稳定性:CH3CH=CHCH2 > CH2=CHCH2CH2(4)(A)(B)CH3CH2OCH2Cl+ CH3COOAgCH3COOH

CH3COOCH2CH3COOHOCH2CH3+AgClCH3OCH2CH2Cl+ CH3COOAg

CH3COOCH2CH2解:A>B。反应A的C+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OCH3+AgCl

CH3CH2OCH2(5)(A)CH3CH2CH2Br + NaSHCH3CH2OCH2CH3CH2CH2SH + NaBr CH3CH2CH2OH + NaBr(B)CH3CH2CH2Br + NaOH解:A>B。亲核性:SH>OH。

CH3OH(6)(A)CH3CH2I+SH---

CH3CH2SH+I(B)CH3CH2I+SH-DMF解:B>A。极性非质子溶剂有利于SN2。(P263)

(八)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照对指定试剂的反映活性从大到小排列成序。

(1)在2%AgNO3-乙醇溶液中反应:

(A)1-溴丁烷

(B)1-氯丁烷

(C)1-碘丁烷

(C)>(A)>(B)(2)在NaI-丙酮溶液中反应:

(A)3-溴丙烯

(B)溴乙烯

(C)1-溴乙烷

(D)2-溴丁烷

(A)>(C)>(D)>(B)(3)在KOH-醇溶液中反应:

CH3(A)CH3CBr(B)CH3CH2CH3CH3CHCHCH3Br(A)>(B)>(C)

AgNO3CH3(C)CH3CHCH2CH2Br

CH2=CHClCH3CH2CH2BrCH3CCHCuCl /NH3xx/ 醇xAgBr(浅黄色沉淀)(A)

CH3CCCu(砖红色沉淀)Cl

(C)

Cl

Cl解:

(B)(A)(B)(C)(1)解AgNO3C2H5OHAgClAgClAgClCH2ClKOH醇立刻出现沉淀加热出现沉淀放置片刻出现沉淀CHCH2ClCl2高温CH3CHCH3BrCl

Cl2CCl4CH3CHCH3Br(2)解CH3CH=CH2CH2CH=CH2ClCH2ClCHCH2ClCl

CH3CH3C=CH2CH3

H3CBr2FeH3CBrMg纯醚H3CMgBr(1)(CH3)2C=O(2)H2O/H+

OHCH3CCH3CH3H2SO4CH3CH3C=CH2 CH3或:H3CBr2FeH3CBrCH2=C2CuLiCH3C=CH2 CH3

(3)CH3CH=CH2CH2CH=CH2

BrMgBr解: CHCH=CHNBS32hCH2CH=CH2CHCCH=CH2Na液NH3CH2CH=CH2

(4)CHCHC2H5CCCH=CH2

CuCl-NH4Cl解:2CHCHNaCCCH=CH2

CH3CH2BrC2H5CCCH=CH2 CH2CH2HBrCHCH(5)CHH2lindlarCH3CH2Br

OCHCH2Na液NH3HH5C2CCNaCC2H5H

Na/液NH3解:CHNaC2CH3CH2BrC2H5CCC2H5

C2H5HHC=CC2H5CH2CF3CO3HOHH5C2DCH3

MgCCC2H5H

(6)解: CH2HClClMgClCH3D2ODCH3

CH3纯醚由1-溴丙烷制备下列化合物:

(1)异丙醇

解:CHCHCHBr322(2)1,1,2,2-四溴丙烷 解:CHCHCHBr322NaNH2KOH醇OHCH3CH=CH2H2SO4H2OCH3CHCH3

KOH醇CH3CH=CH22Br2CCl4Br2/CCl4BrBr

CH3CHCH2BrBrCH3CCH

BrBrBrCH3C=CH2 (3)2-溴丙烯 CH3CCH解:由(2)题得到的 CH3C(4)2-己炔

解:CH3CH2CH2Br

CHHBrKOH醇Br2/CCl4NaNH2CH3CCH[参见(2)]

CH3CCHNa液NH3CH3CC-Na+KOH醇CH3CH2CH2BrCH3CCCH2CH2CH3

(5)2-溴-2-碘丙烷 解:CH3CH2CH2BrBr2/CCl4NaNH2BrCH3C=CH2CH2CH2

HBr过氧化物CH3CCH[参见(2)] BrCH3CCHCH3CH=CH2HBrHICH3CCH3

I(1)

CH2NBSh解:CH3CH=CH2BrCH2CH=CH2ZnBrCH2CH2CH2Br

CH2CH2CH2(2)

CH3CH3CH3CH=CH22HBrCH3CHCHCH3Br解:2 CH3CH=CH22 CH3CHCH3ZnCH3CH3CH3CHCHCH3

(3)C2H5BrCH3CH2CH=CH2

解:C2H5Br+CHCNaC2H5CCHC2H5C2H5

H2lindlarCH3CH2CH=CH2

(4)解OCH3CClAlCl3,C6H5NO2:

COCH3Zn-HgHClCH2CH3

C2H5C2H5

BrBr2FeCH2CH3Cu

由苯和/或甲苯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其他试剂任选):

(1)OCH2NO2CH2O+HCl

CH2Cl 解:ZnCl2ClCl2FeH2SO4ClHNO3H2SO4ClNO2NaOHH2OONaNO2SO3H

SO3HSO3HOHH2SO4/H2O180 CoNO2C6H5CH2ClNaOHOCH2NO2

O(2)ClCBr

Cl解:Cl2Fe

CH2ClCH2O+HClZnCl2Br2FeCH2ClC6H5ClAlCl3ClCH2Br

Br2 Cl2or hClClCClBrNaOH/H2OOClCBr

或者:ClCH2BrMnO2H2SO4 , H2OOClCBr

CH2CN(3)NO2Br

解:

CH2ClCH2O + HClZnCl2 , 66 CoCH2Cl混酸FeCH2ClNO2NaCNBrCH2CNNO2Br

Br2BrH(4)解HC=CCH2Ph

:PhCH22 PhCH2Cl + NaCCNa

PhCH2CCCH2PhH2lindlarHC=CPhCH2HCH2Ph

篇2: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合成氨工业有下列生产流程:①原料气的制备 ②氨的合成 ③原料气的净化和压缩 ④氨的分离。其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答案:C

2、工业上合成氨采用500℃左右的温度,其原因是①适当加快NH3 的合成速率;②提高H2的转化率;③提高氨的产率;④催化剂在500℃左右时其活性最好( )。

A、①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C

3、有平衡体系CO(气)+2H2(气)CH3OH(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工厂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高温、高压 B、适当温度、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催化剂

答案:B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不移动 D、NH3的质量分数增加

答案:A

5、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煤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H2O(气)CO2+H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欲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使用催化剂 ④增大CO的浓度 ⑤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A、①②③ H、④⑤ C①⑤ D、⑤

答案:C

二、填空题

6、(1)合成氨工业中,选择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氨时,原料气必须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焦炭、水、空气为原料制氨时,碳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有关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107~5×107pa,500℃,Fe作催化剂

(2)防止杂质使合成氨所用的催化剂“中毒”

(3)3:4;C+H2O(气) CO+H2,CO+H2O CO2+H2,N2+3H2 2NH3

7、在密闭容器内,使1mo1N2和3mo1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3H2+N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之比是__________。

(2)当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

(3)当达到平衡时,充人N2并维持压强不变,平衡向__________移动。

(4)当达到平衡时,将[N2]、[H2]、[NH3]同时增大1倍,平衡向__________移动。

(5)当达到平衡时,充入Ar气,并保持体积不变,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6)当达到平衡时,充入Ar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答案:(1)1:3 (2)减小;不变 (3)正方向 (4)正方向 (5)不 (6)逆方向

8、下面是合成NH3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1)写出所含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设备的名称D__________、E__________。

答案:(1)A:N2和H2 B:NH3 C:N2H2

(2)D:合成塔 E:氨分离器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下述反应达到平衡:CO(气)+2H2(气)CH3OH(气),若以m表示反应前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a表示CO的转化率,y为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可推出y=f(a,m)的数学表达式。下面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2、将装有1mo1aN3的密闭容器加热,部分NH3分解后达到平衡,此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x%,若在同一容器中最初加入的是2molNH3,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混合气体中NH 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正确关系是( )。

A、x>y B、x

答案:B

3、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75% B、50% C、25% D、20%

答案:C

4、将一定质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Ag2SO4(固) Ag2O(固)+SO3(气)

2SO3(气) 2SO2(气)+O2(气)

经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SO3]=0、4mol/L,[SO2]=0、1mol/L。别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SO3的分解率为20% B、10min内 (O2)=0、005mol/(Lmin)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5、两密闭容器a、b开始时体积相同,a保持压强不变,b保持容积不变,在相同温度下装入同比例混合且质量相等的H2和N2的混合气体,并保持温度不变。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N2的转化率为12%,则此时b容器中N2的转化率是( )。

A、大于12% B、小于12% C、等于12% D、无法确定

答案:B

6、在相同条件下(T=500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SO2和1gO2,乙容器中充入2gSO2和2g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后O2的浓度:乙>甲

C、SO2转化率:乙>甲 D、平衡混合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答案:C

7、CO2和H2的混合气体加热到850℃时,可建立下列平衡:

CO2+H2CO+H2O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平衡时有90%的氢气变成水,且[CO2][H2]=[CO][H2O],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H2的分子数之比是( )。

A、1:1 B、5:1 C、9:1 D、1:10

答案:C

二、填空题

8、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转化为SO3:

2SO2+O2 2S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已知常压下平衡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为91%。试回答:

(1)在生产中常用过量的空气,是为了__________;

答案:增大O2浓度,提高SO2的转化率

(2)加热到400℃~500℃,是由于__________;

答案:保证催化剂活性达到所需要的最佳温度,以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3)压强采用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压;常压下平衡混合气中SO3的体积分数已达到91%,若再加压,对设备及动力系统要求高,成本高

(4)常用浓H2SO4来吸收SO3而不用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水吸收SO3易形成酸雾,吸收速率慢

(5)尾气中的SO2必须回收,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9、在一定条件下,把3mo1N2和3molH2通入一个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的压强为P。若在上述完全相同的容器中,温度仍不变,通入1、OmolNH3、__________molN2和__________molH2,才能使容器内的压强仍为P。平衡时N2物质的量的取值范围在__________mol至__________mol之间,NH3的量在__________mol至__________mol之间。若达到平衡时,H2和NH3均为1、5mol,你认为可能吗?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

答案:2、5;1、5;2;3;0;2;不可能

10、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

(I)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

[Cu(NH3)2]Ac+CO+NH3[Cu(NH3)3]AcC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二氨合铜(I)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液再生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催化剂中毒

(2)低温、加压 (3)高温、低压

拓展练习

1、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SO2,可将SO2转化成(NH4)2SO4。据有关资料介绍,摘录如下:

“初步处理后的废气中含0、2%的SO2(体积分数),10%的O2(体积分数),在400℃时,以5m3/h的速度通过V2O5触煤层,然后与流量为25L/h的NH3混合,再喷入流量为290g/h的水,此时气体温度迅速从400℃下降至200℃,在热的结晶的装置中得到(NH4)2SO4晶体。”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式2SO2+O22SO3,S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资料中却用1:5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工厂废气中含0、4%的SO2和0、5%的O2,你认为该怎样利用上述资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某工厂没有NH3,只有生石灰,你认为又该怎样利用上述资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SO2全部转化为SO3,SO3全部转化成(NH4)2SO4,则资料中NH3的每小时通入量至少应是__________L,由此可得出NH3的利用率为__________。

答案:(1)增大O2的浓度,提高SO2的转化率

(2)降温有利于生成(NH4)2SO4,高温(NH4)2SO4会分解

(3)O2的量不足,向废气中增大空气的量

(4)用生石灰代替NH3

(5)20;80%

2、在763K、3、04×104kPa时,用CO和H2作为原料合成CH3OH,存在下列平衡:

CO(气)+2H2(气)CH3OH(气)

当原料中H2和CO的比例不同时,对CO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物中甲醇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

(1)设H2和CO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m,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a,平衡混合物中甲醇的体积分数为y,试推断m、a、y,三者的相互关系并以y=f(d,m)的函数表达式表示出来。

答案:

(2)将下表已知数据代人导出的表达式中进行计算,把计算结果填人表中有关空格中:

m a Y

1 0、25

2 0、45

3 19、35%

答案:

m a y

1 0.25 16.67%

2 0.45 21.43%

3 0.56 19.35%

(3)根据上表数据,判断用CO和H2合成甲醇时,H2和CO的最佳体积比是多少?并简述依据。

答案:分析上表中数据不难看出,当,m=2时,CO的转化率较大,此时平衡混合气中CH3OH的体积分数最高

篇3: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要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呈现的方式要从实际生活中来, 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近年中考试题和教辅用书中都有很多好的题目出现, 对学生掌握知识、适应社会以及数学应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平时的训练题也应朝着这个方向来做.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供同行们批评和借鉴.

例1中午, 一班同学和二班同学分别在学校食堂的1号窗口和2号窗口排队买饭, 两个班级的同学到达时间都是12∶00, 但此时1号窗口还没有开, 因此一班学生等到12∶10分才开始买饭, 但由于1号窗口卖饭的师傅动作比较快, 所以一班同学在12∶30分就全部买到了饭菜, 而二班同学虽然一到就开始买饭, 但直到12∶40最后一名同学才买好饭.如果知道两个班级同学等候时间的平均值都是20分, 你估计哪一个班级等候时间的标准差较小, 为什么?

教师的意图是想用学生在食堂买饭这样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统计问题, 比较标准差, 但是与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实际不太符合.

(1) 学校食堂卖饭口一般是不分班级的;

(2) 站在不卖饭口等候10分钟, 而不到另一个已售窗口买饭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3) 当一个卖饭口开着, 而学生还在很慢的饭口等候排队10分钟, 也是不可能的;

(4) 快师傅的20分钟售完一个班级学生的饭, 慢的要40分钟售完一个班级学生的饭, 差距这么大的员工食堂是不可能允许的.

例2农村家庭打地基时, 不像城市盖大楼有专门的仪器测量放样, 他们往往采用土办法, 先用绳子拉成四边形, 分别量出房基的长a和宽b (如图1) , 但还差一道重要的工序才能判断房子是矩形, 你能说出这道工序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想用农村建房打地基的实际背景, 应用矩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 但结合实际和数学知识本身仔细推敲都有问题.首先, 题中背景是先拉出一个四边形, 又说量出房基的长a和宽b, 在四边形中, 说长和宽是矩形中的专有概念, 这已意味着房基就是矩形;其次, 说把缺的工序, 量出AC=BD补上, 也不敢保证四边形就是矩形, 还可能是等腰梯形, 也可能是一个一般的就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再说, 现在农村建房打基础, 测量手段也都很先进, 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

例3如图2所示, 壁虎在一个底面半径为2米、高度为4米的油罐的下底边沿A处, 发现它的正上方油罐上边沿的B处有一只害虫, 决定绕着油罐, 沿一条螺旋路线, 从背后对害虫进行突袭, 请问:壁虎至少要爬行多少米才能捕到害虫? (π取3.14, 结果保留1位小数) .

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圆柱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矩形一对顶点的连线对角线最短等几何知识, 并会计算圆柱底面周长、应用勾股定理计算矩形的对角线.但是与实际背景不符. (1) 壁虎行走的最短距离应是从A向上直接到B, 攻击害虫.因为绕到桶的后面对害虫不一定是背后; (2) 与壁虎的生活习性不符, 壁虎绝不是主动爬到“对手”附近进行攻击, 壁虎是借助自己身体的颜色伪装, 附在墙上, 采用“守株待兔”的办法, 当害虫临近嘴边时突然进攻, 扑住“对手”.

例4一只蜘蛛在一块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 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蜘蛛相对的顶点C处 (如图3) , 蜘蛛急于捉住苍蝇, 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向上爬, 它要从A点爬到C点, 有无数条路线, 它们有长有短, 蜘蛛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爬上去, 所走的距离最短, 从而在一定的速度之下, 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捉住苍蝇?

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将长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 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应用勾股定理计算矩形对角线长.错误有二: (1) 图形画错了, 正方体一定是放在桌面 (地面) 上, 所以从A到C只能从外围绕道, 不能走对角线AC; (2) 蜘蛛捉苍蝇是用它编制的网, 把苍蝇粘住又用丝捆绑后“拿下”.

例5城市规划期间, 欲拆除一电线杆AB, 距AB水平距离14m的D处有一大坝, 背水坡CD的坡度i=2∶1, 坝高CF为2m, 在坝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 D, E之间为2m的人行道, 如图4所示.试问:在拆除电线杆AB时, 为确保行人安全, 是否需要将此人行横道封上?请说明理由 (在地面上, 以点B为圆心, 以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 .

教师想联系施工中求安全半径的背景, 按计算的结果, AB=10.66m, BE=12m, 理论上讲电线杆倒下砸不到人行道可以不用封道.但实际施工中任何工程队都不会不封道, 仅差1.34m的距离, 谁敢保证没有意外, 电线杆倒下时折断或随着倒下的力量杆顶抛出物体等因素, 都会对行人造成伤害.就此问题我走访过有关人员, 他们讲:“一般施工中安全半径要在理论安全半径再外延5m为施工危险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对的, 但必须是正确的.

篇4: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练习部分的设置向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关心的环节,新教材练习题的设置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积极探索练习的科学设置,是课程改革取得最终成效的必经之路。针对有机化学部分习题内容的分析,发现新教材虽然注意了练习的知识巩固性和开放性,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例题偏少,没有必要的解题指导;练习设计的整体性不强,练习的整体难度缺少坡度;且面对应试的压力,仅仅依靠新教材中设置的习题来巩固有机化学部分的学习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自行进行一些专项练习的设置。

有机化合物是以碳原子为骨架的,碳原子成键能力强,原子间可以相互结合成不同碳原子数目的链或环,使有机物数量非常庞大,官能团反应和同分异构是有机物重要的结构特点。因此,对有机化学专项练习题的设计,应围绕有机化合物的这些结构特点来设置专项练习。既要巩固有机物的基本且重要的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尽可能避免习题的重复,使题型多样化,能多角度透视重要知识点。习题的设置上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下面以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部分的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学中关于甲烷、乙烯和苯的知识的应用为例,浅析有机化学专项练习题的设计和分析。

在有机化学习题设置过程中,考虑到甲烷、乙烯和苯等有机物的知识结构特点,主要涉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应用、结构和制备等方面,题型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主流题型为主,设计题目时除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外,要尽可能避免习题的重复,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注意由浅入深,以多样性习题来设置练习题。

1. 选择题

选择题题型设置的题目较为直观,以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来设置习题通常有直接知识的考查,也有间接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广。题目难度可以以坡度形式来展开。

例1判断汽油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

A. 测量密度B.称其质量C.测量沸点D.闻味道

答案是C,这题是关于沸点知识的间接应用题,纯净物沸点是恒定的,混合物是由几种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这也是混合液态有机物通过蒸馏法进行物质分离的基础。

例2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正戊烷与2,2-二甲基丙烷 B.石墨与金刚石

C.1H与3H D.甲烷与丙烷

答案是A,这是巩固有机物同分异构知识的较为直接的题目,同时复习了同素异形体和同位素以及混合物等概念。

例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正戊烷的氯代反应

B.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溴水褪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燃烧反应

答案是C,这也是基本的有机化学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的知识巩固题。

例4若要使0.5mol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2.5molB.2 molC.1.25 molD.0.5 mol

答案是C,这题是巩固烷烃卤代反应及化学计算的技能题目。

例5分离三氯甲烷与盐酸的最好操作是()

A.萃取B.分馏C.分液D.过滤

答案是C,这题是有机化合物分离的实验操作题。

例6为控制温室效应,科学家开展了有关二氧化碳转化方面的技术研究,尝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二氧化碳与氢气以1:3的体积比进行反应,生成重要的某类化工原料和水,则该类化工原料可能是()

A. 烷烃B.烯烃C.炔烃D.芳香烃

答案是B,这是有机物同系物和质量定律的应用结合的有机题。

例7有一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硅烷的组成和结构与相应的烷烃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硅烷燃烧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硅和水

B.硅烷分子的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

C.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密度

D.甲硅烷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该题答案为C,题目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出题,并对烷烃同系物的知识进行衍生,避免了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具有一定的新意。

2.填空题

填空题是有机专项练习题中最为常见的题型之一,在烷、烯、炔和芳香烃有机物质的巩固学习中是经常采用的题型,题目主要是以主观和客观题目为主,也可结合社会生活的有机化学知识,设置些开放性题目。在注意知识点的巩固的同时,题目内容上可以引入一些知识衍生题、完成有机物合成反应方程式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在循序渐进地巩固课堂教学目的的同时,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8将装有甲烷与氯气混合气的一支试管倒扣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是:食盐水上升,管中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淡,试管壁有油状物生成。这是所学有机实验知识巩固题,以填空题设置练习较好。

例9A、B、C、D四种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A能溶于水,它的式量是60。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中氧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相等,A能与Na2CO3反应。B分子中有9个原子,分子内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6,1molB充分燃烧时需消耗3molO2。B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为C,C又可被氧化为A,A和B能生成化合物D。

(1)写出分子式和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_。

(2)B→C→A→D转化方程式分别为:B→C__________,C→A_____________,A→D___________。

例10 1999年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代号为Z,用现代物理方法测得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Z含碳93.8%,含氢6.2%;Z分子中有 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和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碳原子,Z分子同时存在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三种键型,并发现其碳碳双键比普通的碳碳双键键长要短,Z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可能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 。

答案是C5H4,结构是3-乙炔基环丙烯。这是计算加推导有机物结构的题目,要求对所给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大胆的推测。

3.计算题

这部分有机物的计算题通常是利用有机物氧化燃烧反应结合质量作用定律来设置一些推测有机物分子式或结构式的题目,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有机物结构及质量作用定律计算的知识。

例11A、B分别是碳原子数相同的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现有2LA、B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L二氧化碳和4.8L水蒸气(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推测A与 B的分子式及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本题是有机化合物常见的计算题,按照质量作用定律解答。答案是A的分子式为C2H6,B的分子式为C2H4;体积分数:A为40%,B为60%。

例12室温时20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求气态烃的分子式。

本题是在有机化合物计算中,依据有机物氧化反应产物的化学性质结合质量作用定律设计的题目,也是最为常见的题型。本题答案为气态烃的分子式是C2H6

4.开放性练习的科学设计

例13如何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了解机动车所用的燃料是柴油还是汽油?

例14农家秋天捂柿子常放几个熟苹果,有何科学道理?

这些题目设置,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维,归纳得出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5: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学习指导:1.构型表示法(透视式,Fisher投影式);型标记法(R,S标记法); 2.手性分子的判断,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 的系统名称。

2、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S)-5-甲基-1-庚烯-6-炔。

3、用透视式表示(R)-3-甲基-1-戊炔。

二、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手性分子:

2、下面哪种分子有对映体?

3、下列化合物哪些有旋光性?

三、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有一旋光性化合物A(C6H10),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B(C6H9Ag)。将A催化加氢生成C(C6H14),C没有旋光性。试写出B,C的构造式和A的对映异构体的投影式,并用R-S命名法命名。

2、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8H12,有光学活性。在铂催化下加氢得到B,分子式为C8H18,无光学活性。如果A用Lindlar催化剂小心氢化则得C,分子式为C8H14,有光学活性。而A和钠在液氨中反应得到D,分子式为C8H14,但无光学活性。试推测A,B,C,D的结构。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S)-2, 3-二甲基己烷 2、3、二、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3 2、2 3、1, 2, 4

三、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2(R)-2-甲基-1-戊炔

(S)-2-甲基-1-戊炔

篇6:有机化学复习题(有机物命名)

甲烷 四氯甲烷 三氯甲烷

1,2-二甲基戊烷 2-

2-甲基丙烷 2,6-

2,4-二甲基己烷 2-

2,3,5-三甲基己烷 3-

2,7,8-三甲基癸烷 3-

3,5-二甲基-2-乙基-1-庚烯 4-

2-甲基-1-十六碳烯

甲基-4-乙基庚烷 二甲基-3,4-二乙基庚烷

甲基-3-乙基戊烷

甲基-4-乙基己烷

甲基-6-乙基-4-辛烯

甲基-2-戊烯

(顺)2-戊烯

(反)3,4-二甲基-3-己烯 2-甲基-1,3-丁二烯

(顺)1,2-二苯基-1-乙烯 3-甲基-1-丁炔

3-甲基-4-乙基己烷 2,5-

2,3-二甲基-2-乙基己烷 2,7-

3-戊烯-1-炔 1,3-

2,2-二甲基戊烷 2,2-

3-乙基戊烷 3-

3,4-二甲基-1-戊烯 2-

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

二甲基-4,5-二乙基辛烷

戊二烯

二甲基丙烷 2-丁炔

甲基-1-戊炔 甲基-1,3-戊二烯 2

3-甲基-6-乙基-4-辛炔 5-甲基-4-乙基-2-己炔

5-甲基-3-正丙基-1-庚炔 葡萄糖

1-甲基-4-乙基苯 4-甲基苯甲酸 1-甲基-2-乙基环丙烷 1-甲基-3-乙基环丁烷(对甲基苯甲酸)

3,4-二甲基-1-环戊烯 1-苯基-1-乙烯 1-甲基环丙烷 1-甲基-2-乙基环戊烷(苯乙烯)

1,3-二甲基-1-乙基环己烷 3-甲基-1-环戊烯 1,3-环戊二烯 5-乙基-1,3-环己二烯

1,2,3-三甲基苯 1,3,5-三甲基苯 1-正丙基苯 1-异丙基苯

1,4-二甲基苯 2-甲基-4-苯基己烷 1-苯基-1-乙烯 1-苯基-1-乙炔

(苯乙烯)(苯乙炔)

1, 3-二甲基-2-乙基苯 1, 2-二甲基-4-正丙基苯 1,3,5-

4-硝基-1-甲基-2-氯苯

对甲基苯乙烯 苯三氯甲烷 1-甲基-4-氯苯 1-(4-甲基苯基乙烯)(对氯甲苯)

2-甲基-2-氯戊烷 3-甲基-2-溴戊烷 3-

2-环己基-4-碘戊烷 苯二氯甲烷 环己基一溴甲烷 4-

2-甲基-4-氯戊烷(顺)3,5-二甲基-4-乙基-1-氯-3-己烯 1-

三甲基-2-异丙基苯

苯基-2-溴乙烷

氯-1-丙烯

甲基-5-溴-1-环己烯

溴-1-丙烯

1-乙基-1-溴环戊烷 1-甲基-2-氯苯 3-戊烯-2-醇 1-苯基-2-丁醇(3-烯-2-戊醇)

5,5-二甲基-2-己醇 2,5-庚二醇 1-环己基-1-甲醇

苯甲醛 4-戊烯-2-酮 3-甲基丁醛 3-苯基-2丙烯醛

(4-烯-2-戊酮)

丙酮 2-丁酮 1-苯基-2-丙烯-1-酮 2-甲基丙醛

(2-丙酮)

4-甲基-2-戊酮 4-苯基-2-戊酮 4-戊烯-2-酮 2,3-二甲基丁酸(4-烯-2-戊酮)

2-丁烯酸 3-苯基-2-丙烯酸 2-羟基苯甲酸 甲酸

(邻羟基苯甲酸)

三氯甲烷 甲醛 甲酸甲酯 环戊醇

3-甲基环戊醇 二苯醚 苯酚 硝基苯

苯甲酸 2,4,6-三硝基苯 苯甲醛 苯三氯甲烷

乙醚 2-甲基丙醛 四氯甲烷 2-硝基-5-甲基苯酚

(反)1,2-二苯基-1,2-二氯-1-乙烯 1,3,4-三甲基环戊烯 4,4-二甲基-1-戊炔

2-乙基-3-溴戊酸 5-甲基-4-乙基-6-异丙基壬烷

4-甲基-3-溴-2庚醇 3,3-二甲基-4-戊烯醛 4-甲基-6-氯-2己炔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3-二甲基戊烷 2-甲基-3-乙基已烷

2,2-二甲基丁烷 2-甲基-1-丁烯 2-丁烯

2-氯-1-丁烯 顺-2-戊烯 反-2-戊烯

2-甲基-1,3-丁二烯 2-戊炔 3-甲基-1-戊炔

4,4-二甲基-2-戊炔 间氯苯甲酸 1,2-二溴苯

邻二硝基苯 1,2 –二 氯–1–溴乙烷 2–甲基–3–溴丁烷

3–溴–1,4–环已二烯 甲烷 甲酸 乙酸

CH

HCOOH

CH 3COOH

甲醛 乙烯 乙炔 丙酮 丙炔 环己烷

HCHO

乙醇 甲醚

乙醚 2—甲基—2—丁烯

CH3CH2OH

CH3—O—CH3

CH3CH2—O—CH2CH3 2,2—二甲基丁烷 乙酸乙酯 乙酸甲酯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CH3COOCH2CH3

CH3COOCH3

HCOOCH3

HCOOCH2CH3

上一篇:小班音乐活动搬豆豆教案下一篇:不一样的除夕三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