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2024-05-15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精选6篇)

篇1: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摘要:佛教自传入杭州就慢慢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佛教文化,唐朝吴越国和两宋时,佛教发展到达顶峰。本文主要从佛教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从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三方面提出建议,打造杭州佛教文化旅游。关键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策略;杭州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随着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很关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这些资源的开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佛教文化资源。杭州作为一个有悠久佛教历史文化的名城,佛教文化旅游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杭州地位

杭州自秦设县治,已有2200年历史,当时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杭州。现今杭州是浙江省的行政和金融中心,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不仅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还有一个很好的国内国外交流平台,这为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杭州地理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形多样,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杭州属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足,气候宜人,生物繁多。佛教寺院自古以来都有“静修”之说,我们也可以常说“深山藏古寺”,可见佛教寺院周围环境的幽静美好。[1]杭州独天得厚的地理环境正好与佛教选择“静修”之地相得益彰。

(三)杭州佛教文化历史

杭州佛教历史源远流长,素有“东南佛国”之城,佛教文化资源是杭州创文化名城的一个基本依托。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五代,期间兴修扩建寺庙,古刹林立,南宋末期最多达480所。五代吴越国时期,大力奉行“信佛顺天”,扩建兴修寺,为杭州佛教盛行的一个高峰点;南宋时,上层建筑统治者与佛教相结合,大批佛寺被王室占用该做御花园,是为杭州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历史兴替,逐渐形成北山、南山两大寺庙群,佛教派生不同宗派,其中禅宗派生的临济宗成为杭城佛教主流。民国时期,宗教信仰自由,早已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等与佛教相冲突,逐渐使佛教世俗化。

(四)杭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杭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资源,同时与杭州的自然山水结合,给予杭州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宋元以后,虽然全国的佛教发展呈衰微趋势,但杭州的佛教规模仍呈发展的态势。[2]抗日战争、“大跃进”及文革时期,不少杭州佛寺被摧毁、改作其他功能场所如公园、疗养院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杭州的宗教文化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保护。

自旅游产业兴起,佛教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杭州的佛教旅游有了飞速发展,如灵隐寺、净慈寺、下天竺法镜寺、飞来峰、三潭映月、雷峰塔、虎跑景区等佛教景区。同时佛教资源也正在得到重视和保护,如著名佛教圣地灵隐寺、下天竺法镜寺、径山寺等。一些大型佛教传教、朝代佛教和佛教名人思想的讲座在杭州举行,使得杭州佛教再度重视起来。

二、杭州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一)佛教文化资源

杭州佛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后代存留了不少物质精神文化。有些资源既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又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如摩崖石刻造像。在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由于各种竞争,随之而来的压力过大,就需要一片净土来净化自己,佛教文化旅游就提供了一条途径给人们。除了可以达到愉悦身体的目的之外,还可以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1、寺院、塔、幢

寺院、塔、幢是佛教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它们的存在向游客诉说了当时佛教发展历程。现存著名的寺院有灵隐寺、天兰三寺、凤林寺、虎跑寺、圣果寺、孤山寺、梵天寺、昭庆寺、六通寺、云栖寺、慧日永明院(净慈寺)、玛瑙寺、样符寺(龙兴寺)等,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塔、幢有龙兴寺经幢(我国佛教史上第三座)、梵天寺经幢(全国最高)、灵隐寺经幢与双塔、六和塔、保像塔、雷峰塔、白塔等,摩崖造像有飞来峰造像、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石龙院造像等。

2、高僧、文人雅士

寺院因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名士云集,使佛教文化更上一层楼。一些历史记载的高僧雅士,如唐时有法铣、法钦、道标、韬光、文喜、道林等法师及白居易(乐天居士)等,吴越时有德韶、遭翊、道潜、延寿等法师,两宋有遵式、省常、契嵩、净沅、元照、宗本、宗杲、瞎堂、如净等法师和苏轼(东坡居士)等。白、苏等许多文人墨客和能诗善文的僧人留下了大量有关佛教文化的、充满掸意道心的诗文名篇。

3、建筑山水文化

佛教建筑是依据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建立的,给予游客欣赏的喜悦之情。中国寺院的布局,大都依据中国礼制的规定,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前低后高,[1]如天竺三寺。中国建筑多为砖木建筑,江南地区的佛寺因袭中国本土建筑风格,为砖木建筑,[3]大多数为抬梁式。同时建筑中融合释、儒、道三派元素;因佛教修身养性,寺院多建立在深山中,寺院的设计中会因地制宜,加入自然山水特色,如一九八八年在白龙寺东南侧又辟建了一新景点,新景点内有荷塘、鱼池、曲桥、回廊、水榭、丝竹铍、书画展室,财神殿等景观,其中遍植各种花卉。

4、佛经著作

杭州佛教,既有伽蓝相依,又有贤圣相继,历代高僧在修持和研究弘扬大乘理论时推陈出新,源远流长。其主要宗派著作有:华严宗的主要经典《华严经》;净源著述《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华严疏钞》、《仁王经疏》等等;遵式在杭州下天竺创建精舍,推行净土忏法,率众修持念佛三昧,并作《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谛闲弟子著有《始终心要讲义》、《教观纲宗讲义》等;南宗门人景霄深得律宗奥理,著《简正记》二十卷,逐渐形成南山正宗;赞宁住杭州灵隐时精通南山律法,著有《大宋僧史略》、《三教圣贤事迹》等;灵芝尊者元照主持昭庆寺时,博究南山律学,著《行事钞资持记》一百多卷,随后又有允堪律师在杭著《行事钞会正记》;宜洁玉书从宝华山分席来杭在昭庆寺重兴律学,著有《梵网经菩萨戒律》、《毗尼日用切要乳香记》、《沙弥律义要略述义》等;,弘一法师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5、摩崖石刻造像

摩崖石刻造像上记录了朝代佛教的经典,如佛经、佛诗、名僧功绩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佛教虽时盛时衰,但佛教文化依然具有坚韧强大的生命力。元代在飞来峰留下了大量运用蒙藏技法的密宗摩崖石刻造像,吴山宝成寺建有国内罕见的麻曷葛剌造像,元代高僧有主要出自净慈的四峰(云峰妙高、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孤峰明德)以及愚庵智及、楚石梵琦等,明代则有见心来复、莲弛株宏、豁堂正岩、智旭藕益等佛门栋梁。

6、民俗文化

古时佛寺仅仅只供寺人吾禅清修,崇佛之人参教交流,之后因政权的加入和佛本身的思想,这些寺院的开放对象扩大到了黎明百姓,佛教的有些佛事活动,也逐步演化为民间习俗。香市、哑目连戏、禅茶等佛教文化对杭州民俗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和广泛参透。

7、佛教戒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也有佛规。寺院中住着大批的僧人,需要对其管理,制定佛规,不然僧人的日常生活就无法进行。例如吴越诸王十分注重对佛教僧团的管理,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剃度、戒坛、修习、寺院经济,等等[4]。僧人的寺院日常修行生活围绕着“戒、定、慧”而展开。戒是指持受佛门戒律,通过持守戒律摒弃流俗,纯洁心性。据传佛祖释迦摩尼亲自制定“僧律250条,尼律500条,印度僧尼以这些戒律为宗教生活的规范。中国僧团除了遵守这些戒律外,还制定了其它的清规戒律,其中有寺院自订,也有历代王朝立为僧制的。”[3] 其所持戒律主要为“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二)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千年的洗礼,融入了中国各种文化的精髓,同时佛教也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特点。发展到今天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对佛教的崇拜信仰转变成了欣赏、感受、体验佛教文化的心态。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这种宗教性质的文化类资源,除了具备一般旅游周期特征外,又有其特殊性,它的生命周期相对于其他类旅游资源要长,如果开发管理得当,甚至可以再延长周期[1]。这些使得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有了意义。

三、佛教文化旅游的建设策略

(一)旅游主体的建设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时间也渐渐宽裕,使得旅游人口增多,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如何把握旅游客体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吴必虎等人(1998)就提到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的丰富度,更在于客源市场可靠度。

1、充分调查客源市场

如何得知客源的集散度,客源对旅游路线、产品、旅游地等的需求,调查研究客源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佛教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具有一般客源市场的特性,但又具有其独特性。佛教文化旅游的主体一般分为僧人寺人和普通人两种。通过问卷调查、邮件调查、抽样调查等各种调查方式统计游客对佛教文化旅游需求的综合信息,建立多种预测客源市场规模的模型,以便对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改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客源市场的基础之上,当充分调查客源市场,佛教旅文化游的开发就成功了一半。

2、研究旅游者行为规律

充分调查德源市场之后,依据客源信息,分两块调查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第一块内容是旅游者个性特征,另一块是旅游地的区域特征。

影响旅游者个性特征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自然特征,生活方式、职业、宗教价值观等社会特征和态度、动机、情绪等心理特征。对于佛教文化旅游主体,根据动机不同,可以划分两类:一类是以朝圣参拜为目的的宗教行为;另一类是以观光为目的的一般旅游。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旅游者需求心里,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其需求。

研究旅游地的区位特征,主要是从普通旅游者出发,因为朝圣参拜目的性强不能随意改变。从统计的数据中研究旅游者的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得出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选择关系,另一方面是旅游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联系关系,之后根据这些关系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以便节省旅游时间。

(二)旅游客体的建设策略

1、构建重点寺院建筑群

寻找重点寺院附近没有被发现或破坏的寺院,同时修葺、复建,构建一块地的佛教寺院建筑群。这样使得观赏寺院的内容丰富,也可以缓解旅游黄金时期拥挤的问题。旅游资源也是旅游成功的一大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大量的寺院被破坏,现在主要的寺院已在保护之列,而一些相对不是很出名的寺院还没被发现或发现后没被保护,为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相应的措施必须采取。

2、完善寺院管理制度

佛教文化旅游过程中,一些旅游垃圾、文物损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就要求寺院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人员需更好履行监督的职责,引导旅游者的行为,及时做好寺院情况的记录,及早修复,保证文物的完整度以及人员安全。

(三)旅游介体的建设策略

1、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

常说“深山藏古寺”,很多佛教文化资源位于山野,这就需要在开发佛教文化资源时,保护资源附近的生态不被破坏,尤其是在交通设施建立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深入人心,把宗教与生态结合起来研究的越来越多。云南大学杨桂华教授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宗教生态旅游”这一概念[1]。

2、注重品牌打造,加强宣传

旅游介体有六大要素,其中“购”这一要素传递的信息告知我们要注重品牌打造,吸引旅游者消费,带动杭州经济发展。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佛教文化产品工艺品、文具、佛教意义等多家打造,吸引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流。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主题的打造,宣传是一种短时间效益内最大的策略。现今科技的发达,信息的多样化,宣传方式亦是多种多样,网络媒介、名人效益、形象广告都是不错的宣传方式。

3、多举办佛教文化会展和座谈会

杭州已举办多届佛教讲经交流工作座谈会,这样使佛教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提升了杭州佛教的知名度,也为佛教积攒了人气,是一个好的开端。

4、多种文化的整合在大众意识中,杭州倚湖而立,因湖而名。其实西湖只是杭州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佛教文化丰富了西湖的山水。而杭州的另一张品牌茶文化,其实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早在唐开宝元年(742年),余杭径山寺开山祖师在高山上开山建寺并亲手种植茶树以供佛待客,这是杭州饮茶的开始,也是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也是日本茶道之源,后由于政治原因,佛教与茶文化脱离。所以,要找到茶文化与佛教的契合点,依附西湖的盛名,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结语

目前杭州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一种描述性开发,更多的是在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一种浅开发,多停留在实景开发建设上。杭州佛教文化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三方面建设,使佛教文化成为杭州除西湖和茶与茶文化外的第三代文化主题。

参考文献:

[1] 廖婧琳.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及旅游开发建议[J].理论与当代,2008,(10).[1] 翟志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学术期刊,2011.[2] 张玲蓉.佛教文化开发与杭州文化旅游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140):62~64

[3] 高伟军.佛教中国化视野下的杭州灵隐寺[D].华中师范大学,2012.[4 ]荣观.吴越王朝与佛教文化 [J].钱锣研究(第八辑).钱谬研究会,1998(8)

篇2: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用地性质来看,运河沿线两岸的地块多为住宅、商业,运河沿线的居住小区、工厂旧址多逼近岸线分布,或者直接占用岸线,导致滨河公共建筑用地严重不足,运河的公共拥有性和视觉通透性差,缺乏公共活动区域。除了几大博物馆之外,多为美食街、商业街,小河直街“老字号一条街”;桥西历史街区“中医养生一条街”;大兜路“融入禅宗文化的特色餐饮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略显不足。运河的几度兴废,能够代表运河文化和历史的遗迹逐渐消失,可供直接保护开发的历史文化素材十分稀少。在十余年的运河综保工程治理下,拥有了诸如运河天地(LOFT文化产业园)、唐尚433、丝联166和乐富智汇园、伞博物馆、扇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文化产业设施,但是运河沿线的文化产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益,有待提升。运河两岸综合保护工程对旧厂房改造,如国家厂丝仓库改建而成的特色酒店,对北新关、通益公纱厂旧址、皋亭坝、德胜坝等船只翻坝、古纤道遗址等文化遗址或立碑保护,或设立陈列馆展示,对遗留的历史街区进行再开发,但外观上修旧如旧,复原历史旧貌,内部功能多为现代商店、酒店、博物馆、创意园等,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运河不仅是漕运之河,更是一条文化锦带,有许多文化景观和遗址散落在这条文化带上。大运河纵向延伸很长,横向空间有限,而且各个文化遗址遗迹分布于运河两岸的狭长空间,空间上很难形成南北的呼应,运河杭州段最北部是塘栖古镇,最南端是三堡船闸,南北相距甚远,这样的空间和用地格局限制了开发,加大了资源整合难度[3]。

篇3: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一) 背景分析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跨文化交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入境旅游宣传中, 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 必须考虑其跨文化的因素, 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旅游文化的信息交流与语际转换。

跨文化翻译理论是霍恩比在《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中详细阐述的, 她认为语言学研究要关注文本及其情境和文化背景的翻译研究, 要在特定文化范畴内进行翻译, 做到源语和目的语的双文化 (bicultural) 翻译。

旅游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跨文化活动, 因此旅游景点的翻译尤为重要。旅游景点翻译是向游客传播信息, 即介绍景点的地理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同时激发游客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所以, 在旅游景点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跨文化因素, 为国外游客尽可能提供准确的景点信息, 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失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翻译的跨文化性进行了探讨。在国外,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家Nida, Newmark, Bassnet, 我国翻译界的知名学者刘毖庆等对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作了分类并探讨了相关的翻译策略。金惠康认为在中国, 将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 必须考虑其跨文化的因素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旅游文化的信息交流与语际转换。张彦歌认为, 跨文化旅游翻译有两大目的:传递文化信息和招来外国游客。

二、杭州旅游概况

2012年, 杭州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31万人次,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1%。杭州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236万人次,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7%。杭州取得旅游外汇收入22亿美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5%;取得国内旅游收入1253亿元, 同比增长17.8%;旅游总收入1392亿元, 同比增长16.9%。

从2001年至2012年, 杭州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11.4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91%;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3.53%;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7.51%;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41%。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入境旅游市场是杭州的重要旅游市场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 杭州作为优秀旅游城市, 是国外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为了让国外游客准确而具体地认识杭州景点, 跨文化意识在杭州景点的英译中必须得到体现。

本研究对杭州市的主要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现状进行实地考察, 对景区的旅游翻译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査, 调研对象为景点简介、游览须知、指示牌标语、解说牌、宣传栏及单页手册等英译的情况, 系统地分析这些旅游资料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阐述旅游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 并尝试从跨文化视角提出旅游翻译策略, 以期发现实用有效的翻译方法, 提高翻译质量, 促进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美化杭州的国际形象。

三、基于跨文化视角的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及团队的调查分析, 杭州旅游翻译中的错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 语言错误

翻译错误往往是由于两种语言不同的词汇和句法等结构引起的。语言的错误时由源语和目的语使用不够熟练造成的。译者违背源语或目的语的传统, 错误的翻译源语的文本, 使用错误的语言结构。因此, 译者必须有较熟练的语言使用水平。

1.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通常是由译者和印刷的错误引起的。这些错误不仅影响游客的理解, 而且造成一些误会。杭州许多的景点都有这样的错误。例如:

(1) 小心地滑 (西湖/灵隐)

Wrong one:Caution Slip

Correct one:Caution Slippery

Slip作为名词是失误的意思, slippery才是正确的。

(2) 出口 (西溪湿地)

Wrong one:Exith

Correct one:Exit

Exit是正确的拼写形式。

(3) 财源广进, 大富大贵 (黄龙洞)

Wrong one:gaining wealth and for-tune

Correct one:gaining wealth and fortune

fortune是正确的拼写方式。

2.错误的措辞。

正确的措辞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如果理解不准确, 就会造成如下错误:

(1) 方竹园 (黄龙洞)

Wrong one:Garden of Square Bamboo

Correct one:Garden of Chimonobambusa

方不是竹子的形状, 这种理解的错误就造成了错误的翻译。

(2) 西溪草堂 (西溪湿地)

Wrong one:Xixi Straw Pavilion

Correct one:Xixi Straw Villa

Pavilion的意思指的是像类似于展厅或公园里的装饰性的亭子,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亭子。

3.词义重复。

汉语中有很多词义重复的现象, 如耳闻目睹、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相比之下, 汉语是柔性的语言, 而英语是刚性的语言, 严格受语法控制, 词义重复会引发沟通障碍, 应该尽量避免。我们国家很多的旅游景点都有类似的翻译错误。

(1) 飞来峰造像 (灵隐)

Wrong one:Statues on Feilaifeng Peak

Correct one:Statues on Peak from afar

(2) 押金100元 (黄龙洞)

Wrong one:RMB¥100

Correct one:RMB 100/¥100

RMB的意思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使用其中一个就行。4.语法错误。

英语是刚性的语言, 没有严格按照语法翻译的景点标志肯定会使游客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通常的语法错误主要是围绕单复数统一、主谓一致、不定式及动名词和搭配等。

(1) 园区另有其他可参与的风情演出 (农夫乐园)

Wrong one:Park, the ot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performance

Correct one:More participation that you can take

这就是明显割裂汉语的句子结构, 翻译的内容有误。

5.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对于学习英语, 弘扬本国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中国式英语却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中国式英语往往受汉语和思维习惯的影响, 这对于沟通交际是非常有害的。例如:

周家村出口 (西溪湿地)

Wrong one:Week home village exportation

Correct one:To Zhou’s Village

(二) 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 更多的是文化间的互相沟通。译文在译入语语境中能够实现交际功能是翻译的关键所在, 译者的语言功底在翻译中尤为重要, 但造成旅游翻译中错译、误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汉英间的文化差异。

1.文化习俗差异。

全国省市劳模和英模、浙江省内60—69岁公民 (凭有效证件) :12.5元/人 (黄龙洞)

RMB¥12.5PP for nationwide provincial/ministerial-grade model workers and heroes and 60—69-year-old citizens of Zhejiang Province (by valid certificate)

这样的译文明显不符合西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 他们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相关的省市劳模、英模信息应该省略, 以免造成外国游客理解上的困难。

2.不符合英语国家习语表达习惯。

(1) 小心碰撞 (灵隐)

Wrong one:Obstacle ahead.Take care

Correct one:Mind your head

小心碰撞在灵隐寺意在警告游人注意那些石头, 以免碰到头。但这种错误的译文会使游客不知所云, 不知道警告牌的真正意义。

(2) 新栽绿化需大家爱护 (西湖)

Wrong one:Please Take Care of The plants

Correct one:Keep off the meadow, please.

尽管译文没有语法错误, 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三) 语用角度的翻译错误1.逐字翻译造成的错误。

译文如果不能传达正确的信息, 就会产生语用错误。在旅游翻译中, 译者如果逐字翻译, 则很容易造成语用上的错误。

(1) 烟水桥码头 (西溪湿地)

Wrong one:Smoke Water Abutment

Correct one:Misty Abutment

烟水意思是烟雾缭绕的意思, 而不是浓烟的意思。另外码头是abutment。

(2) 请看管好孩子勿靠近水源 (农夫乐园)

Wrong one:See tube child, not close to the waters.

Correct one:Do not get close to the water.

首先看管的意思理解错误, 其次waters是水域的意思。

2.缺少礼貌原则的翻译错误。

游客读过这种语气生硬的译文后, 往往会影响旅游的心情。大多数情况下, 英语表达要凸显礼貌和委婉。

例如: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西湖)

Wrong one:RESPECT AND PROTECT THESE CUL-TURAL RELICS

Correct one:Please help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该处译文过于生冷, 似乎是命令式的口吻。给游客的印象不好, 所以要凸显礼貌原则, 毕竟中国是礼仪之邦。

3.语言不规范。

(1) 投缘池 (黄龙洞)

Wrong one:Touyuan Pond

Correct one:Pond of Luck

(2) 涌金楼 (西湖)

Wrong one:Yong Jin Lou

Correct one:YONGJIN TOWER

4.词义含糊不清。

这里的含糊不清专指语义含糊不清。

(1) 饮源堂 (虎跑)

Wrong one:Yinyuan Hall

Correct one:Yinyuan Teahouse

(2) 西溪书屋 (西溪湿地)

Wrong one:library and Bookshop

Correct one:Bookshop

五、跨文化旅游翻译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以下跨文化旅游翻译策略。

(一) 宏观上

1.尊重客观事实, 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旅游景区翻译的对象主要是来景区观光游览的外国人, 因此, 旅游景区景点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旅游景区翻译的最高宗旨是把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展示给外国游客。

2.结合文化差异, 遵循价值对等的原则。

任何语言的翻译都会涉及原语和译语两种载体, 翻译中价值对等主要是形式和内涵两方面的对等。

3.注意语境变化,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的原则。

要准确恰当地传递景区的信息, 译者需要熟悉景区信息的背景资料, 能最大限度地假设和再现原语作者的语境, 灵活运用直译、音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 真实地传达原语的意图。

(二) 微观上

除了以上宏观的策略外, 具体在每个景点每个句子的翻译上, 要握好景区历史文化、翻译人员和游客之间的关系, 注意文化的差异性, 适当使用增加必要信息、删除多余信息、解释、调整等翻译方法。

综上, 旅游翻译涉及不同的文化要素, 需要进行跨文化阐释, 更要满足旅游行业本身的一些要求, 比如专用术语的翻译, 有效地向海外游客介绍杭州人文旅游资源。本研究不仅能为杭州市各主要景点翻译增色添彩, 而且能使整个城市宣传名片与国际接轨, 使更多国际游人了解杭州, 宣传杭州, 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 顺应国际趋势, 避免误解, 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 2007, 01:31-34.

[2]张欢, 吴荣辉, 尹静媛.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意识与旅游翻译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8, 01:54-56.

[3]陈伟.跨文化视角下商标翻译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江苏商论, 2011, 08:144-146.

[4]舒宏伟, 何博.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汉英旅游翻译原则[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 01:113-115.

[5]赵祥云.跨文化旅游翻译策略探析[J].时代文学 (上半月) , 2012, 02:198-199.

[6]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1.

[7]马红霞.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旅游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D].河北大学, 2007.

[8]李彩文.跨文化旅游翻译[D].重庆师范大学, 2011.

篇4: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关键词: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

一、杭州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分析

(一)“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历史悠久。杭州栽茶、制茶、饮茶、艺茶之风史由来已久,史料记载,自东晋始,西湖群山便种植茶树,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曾记载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西湖龙井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到龙井,品茶赋诗,赐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西湖龙井茶由于孕育于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良的栽培管理技术及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精湛制茶工艺,形成了“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质。它既是我国众多名茶中影响最大、声誉最盛的茗品,也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深厚积淀的杭州茶文化。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内容。古往今来,在杭州这片奇川秀水里涌现出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人茶相融,人茶相育。自唐至清代千余年间的120余种茶书中,编撰者为杭州籍的有8人,茶书有10种。历代任职于杭州的嗜茶吟诗好泼墨的文化人更是不胜枚举,白居易、苏轼、陆游、吴昌硕等均将杭州茶文化掀起一个高潮。如今,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民歌教材的《采茶舞曲》;到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无处不体现出现代的杭州百姓对茶的钟爱。优美的杭州名茶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爱情、亲情的美好向往; “女采茶、男炒茶” 的杭州茶俗、茶礼无不折射出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龙井、虎跑泉水龙井的西湖双绝无不蕴藏着深邃的茶文化内涵。中国的茶肆、茶坊于宋时形成高潮,南宋时都城星罗棋布的茶馆成为杭州人休闲的好去处。如今杭州市区大小茶馆遍布,总量达1000多家。无论朋友聚会还是商务洽谈,到茶楼饮茶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时尚。

(三)政府对当地茶旅一体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政府角度来看,杭州市政府给予了茶文化旅游开发高度的重视,相继制定了茶业名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西湖龙井茶推出国门,此外,还积极地引导茶旅一体化的建设,使得当地的茶文化与茶旅游融为一体,使得城市旅游业依托茶文化的发展更富生机,二零零五年,杭州获得了“茶都”的美称。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杭州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面对着忙碌压抑的城市生活,许多人都萌生了呼吸自然、愉悦身心的渴望,在这个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由于茶的独特特征与历史定位,许多人将其视作自然的象征。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对策

杭州茶文化悠久深厚,要做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就必须深挖茶文化内涵,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及建设相配套的独具茶文化内涵的服务设施,针对上述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促销,培育客源市场。杭州茶文化旅游必须通过宣传促销才能为外界所知并提高知名度。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联合起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着力宣传,树立“中国茶都”形象,把杭州茶文化旅游“推出去”,让潜在旅游者对杭州茶文化的特色有一定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另外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应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例如,在海外市场开拓中,应将重点放在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亚洲茶文化圈内重要客源国,如日韩、印度、东南亚国家以及港澳台,它们在饮茶习俗、茶艺、茶道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做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营销,使之成为稳定的客源。

(二)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专线,丰富产品内涵。要根据茶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线路,科学设计茶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茶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开发独具特色的茶旅游产品,如推出优茶品尝游、茶俗风情游、茶农体验游、茶乡生态游、茶乡夏令营等。要注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独特内涵,以深层次的文化吸引力来留住游客。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和组合出令游客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针对青少年旅游者茶乡夏令营活动;针对中老年旅游者的茶文化休闲度假保健游;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以及人们对新茶喜爱的“新茶采、尝、购”游等。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茶文化知识与素养。茶文化旅游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与体会,就必然要求旅游产品的提供者拥有至少相匹配的德行。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旅游方面的知识、基本的礼仪道德,还应对茶文化、茶种、茶具、茶饮、茶点、茶道等方面加强学习与充实,能够熟练地进行介绍和引导,既提高饮茶兴趣和爱好,又增加品茗的氛围和雅意,从而大大提升茶文化的内在品位。此外,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可与各大院校合作,积极开办与茶文化旅游有关的专业,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热爱精通茶艺文化的传承人和炒茶大师。引进茶文化和旅游业高端人才,从而提升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的水平。

三、总结

我国具有厚重的茶文化历史积淀,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符合现代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独特的精神与文化价值。杭州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又有享誉国内外的名茶“西湖龙井”。因此,在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展多形式的特色旅游路线,使得杭州成为以茶文化著称的休闲旅游之都。

参考文献:

[1]沈国斐.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J].北方经济,2005(10).

[2]杨妮,李小明,杨骏.茶文化旅游初探——以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

篇5:杭州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

由于杭州相关龙井茶文化景点较分散,所以可建议游客乘一趟茶旅游专线车,既可使旅游时间安排紧凑,旅游线路目标明确,又可品一回正宗龙井,学一点茶叶历史,观一回茶乡风貌,经历一次休闲之旅。

清河坊——虎跑梦泉——中国茶叶博物馆——茅家埠茶村——曙光路

(一)古街清河坊

清河坊是新开辟的旅游观光一条街,古街上各式仿古店面林立,民族气息和本地味浓郁,游客从中可对杭城的历史略见一斑。而到此街,太极茶道苑不可不去,它位于河坊街最繁华的地段,是郑氏茶人家族后代所开,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该茶馆粉墙黛瓦,素面朝天,一座手提茶壶的铜像立于门前,算是“迎宾”。走进去一楼板凳板桌,二楼古式藤椅,评弹声声传来,一副晚清时期江南小茶馆的风格。“茶博士”一律是男性,身穿长衫,大声吆喝,而且个个有绝活,能手持特制长嘴铜壶,隔着很远将滚烫的开水一滴不漏地冲入你的盖碗中。观看茶博士们娴熟自如的沏茶技艺,亲临其境体会这一有惊无险的表演,让人有受宠若惊之感,此外还有佛茶礼、道家茶、文士茶、乌龙茶等茶道绝活表演,令人眼花缭乱。

在河坊街上你不仅可以喝到好茶还可吃到各种精美的茶食。置身于古色古香的茶馆,点上一份绿茶蜜酥或绿茶蒸糕,或叫上一份“茶香煎饼”,以茶叶末和葱末煎成,喷香扑鼻;甜而不腻的“八宝茶粥”,不知不觉一碗就见了底。要是你够细心会发现河坊街上茶具店颇多,俗话说“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好茶具能保持茶的浓香醇味,而茶壶一旦与诗画、书法、文学、篆刻有机结合,便超出了品茗器具的范围,如此典雅精致的工艺品,如有兴味买一两壶回去,既可自赏又可赠友。

(二)虎跑梦泉(门票15元)

“龙井茶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古往今来,凡是来杭州游历的人,无不把能品尝一下虎跑之水泡西湖龙井作为人生一大快事。虎跑泉位于杭州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院内,一路从山下拾阶而上,古木参天,溪水淙淙,间或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鸣,别有一番洞天。在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寰中正头枕右手小臂,侧身卧睡,神态安静慈善,那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颇如一副联语所云: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栩栩如生的两只老虎正从石龛右侧向入睡的高僧走来,形象生动逼真,这组“梦虎图”浮雕虽已绿苔斑斑,但依然可见雕刻之精妙。再往上,便来到虎跑寺,檀联“虎移泉眼至南岳童子,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给虎跑泉蒙上一层宗教神秘色彩。

好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唐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曰:选水以山水为佳,次江水,次井水。静坐于虎跑寺内茶室一角,品饮龙井实乃一件快事。清澈明亮的杯子里翠叶碧水,雾气袅袅,将杯送入鼻端,深嗅一下茶的嫩香,整个人便舒展开了;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陆次云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

乎无味,饮过之后,觉得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三)中国茶叶博物馆

在游客对龙井茶文化有了些许感性认识后,要想一探茶文化的本源可引领游客去中国茶叶博物馆。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依山取势,自1991年4月正式开放,馆内花木扶疏,假山流水,青石小路穿行其间;馆外茶园青翠馥郁,环境秀丽,是集茶史、茶事、茶具、茶俗展览、学术交流、茶艺游览为一体的茶专题博物馆,如今已免费向游人开放。

馆内四座建筑,风格优雅,错落有致。一楼茶展厅系统介绍了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及历代茶具珍品,从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到明代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再到清代的茶馆文化,直到民国后期茶深入市井,走向世俗,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茶萃厅汇集了形态各异的茶叶实样,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等。茶事厅则向游人详细展现了抄、烘、焙等各种制茶步骤及自古至今制茶藏茶的工具。茶缘厅则记载了国家领导人对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我国同日、韩两国真挚热诚的茶礼交往,无不反映出自古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以茶敬客、以茶会友的传统习俗和美德。位于二楼的茶俗厅则像是一个小型浓缩的社会图景,展厅内搭建着即可乱真的竹楼、茶馆或土炕,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朴实多样的茶饮习俗。

(四)茅家埠茶村

茅家埠在大麦岭后,花家山下。是通天竺和龙井的主要通道。南山龙井诸泉,北山分流之水,均从此流入西湖。当地有卧龙桥非常有名,可通舟楫,桥旁有玉壶春酒楼,可以小酌。王士禄在《竹枝词》说:“渡头向晓聚兰桡,胜日春风粉黛饶。相唤茅家埠头去,纷纷摇过第三桥。”

山溪从屋边流过,茶园在屋后翻波,喝杯正宗西湖龙井茶,尝尝当地的农家土茶,关起小门还可自成一统,别是一番情致。江南园林式茶公社———西湖·百茶汇即将开放,白墙黛瓦与茅乡风景相融,将集精品茶产品展销、茶餐饮、茶艺馆、茶文化展示、会所、休闲娱乐于一体。

(五)曙光路茶艺馆一条街

杭州历来是一个典型的休闲城市,生活节奏缓慢,人文气息浓厚,造就了茶馆生根的良机。其实茶文化和茶馆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了休闲适意的茶馆文化,而反过来平民化的茶馆文化又不断充实着茶文化。茶艺馆是传统茶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产物,也是茶馆迎合现代人需求而自觉发展的产物,既能茗茶赏景,又能饮食,是休闲消费者集聚的场所,可以说它是以演绎品牌文化来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载体。杭州的各色茶馆数不胜数,这不仅是杭州人自娱自乐的好去处,也为大量的外地游客所津津乐道。经历了一天的接近大自然的特色茶旅,游客必然有回归都市的渴望,曙光路上一间间清雅精致的门面或大或小,或庄或谐,给杭州这个现代都市增添了不少古朴典雅的气氛,成为西子湖畔一道独特风景。

据观察,茶馆的主人多为一些婉约清妙的女子,经营一个自己小小的空间,毫不招摇地在灯红酒绿中给人以温柔与美感。在那里既可看到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董、木门、窗根及明清家具收藏,同时可看到西式射灯、玻璃吊顶等现代元素的精致细节,可以说杭州的茶馆将古典文化和时尚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主

人们大都非常注重环境布置,营造出浓郁的饮茶氛围,可谓万丈红尘之中的一方净土,不失为游客夜晚一个好的休闲去处。

篇6: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摘要:近年来,各类以会议、展览、奖励为特征的商务旅游在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的典型代表,休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及其周边带来了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商业魅力。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在新形势下探讨杭州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 杭州 会展旅游 对策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因此就有跟多的地区和城市加入到日趋激烈的会展旅游市场中来,会展旅游也受到国内外旅游业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面对会展旅游迅猛发展态势,杭州应审时度势,应积极向国内外会展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如巴黎、上海、广州等,并制定会展旅游发展对策。杭州会展旅游SWOT战略分析

2.1优势(strength)

2.1.1独特的区位优势所谓区位条件是指特定区域的空间位置,资源状况、地理条件是否满足会展活动的需要,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开展会展活动的基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方的日内瓦”这已足以表明杭州的地位。杭州市是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杭州在“长三角”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地缘优势。杭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海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2.1.2 杭州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杭州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其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较高,这更符合会展旅游消费的特征,必将吸引国内外客商。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努力为杭州市会展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鼓励国内外客商来杭举办各类展会。2006年,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来为会展旅游保驾护航,2008年杭州市政府推出《关于加快杭州会展旅游业的意见》鼓励扶持

会展旅游。

2.1.3 会展旅游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善截至2007年底,随着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0万平方米)、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4.5万平方米)等大型场馆的建设完成,杭州会展业已突破了场馆瓶颈,现在全市已拥有近15万平方米标;隹展馆,已拥有星级宾馆200余家,共有客房25万问,床位4.8万张,宾馆、餐饮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会展设施的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可为国际大型会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1.4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城市形象一般会展组织者都会把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作为选择会展地点的重要因素。杭州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以西湖山水为核心,吴越文化为代表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际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个国家级湿地。杭州作为南宋古都,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的美誉,并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成逐年上升的趋势。

2.2劣势(Weakness)

2.2.1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行业约束机制 纵观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在旅游管理机构下设有专门的会展局。而杭州市至今没有一家会展组织机构,会展的举办往往是政府临时筹备,从而缺乏会展的管理、协调和领导,缺乏约束机制。杭州市对参展商的要求、对举办会展层次都应该有自己的要求。

2.2.2会展专业人才缺乏杭州以至于“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PC0(专业会议组织者)或DMC(目的地管理公司)品牌,说明了专业会展组织人才的缺乏。杭州真正受过专业培训并能完全胜任会议上的同声翻译的人才几乎没有。会展旅游组织者、管理者、从业人员或是其他基础服务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满足会展活动组织与接待的特殊需要。人才短缺已经是制约杭州会展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2.2.3会展企业不成熟杭州近几年随着西博会等一系列会展的举办,涌现了一批会展企业,但与上海,北京等相比杭州会展企业规模小,经验积累较少,资金实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而且,由于杭州市的旅游企业尚未能真正的加入到会展业中。杭州的会展企业往往亲自安排在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还会因为对旅游业的不熟悉而降低参展人员在会展活动中对举办地的满意程度,影响会展活动效果。

2.3机遇(Opportunity)

2.3.1上海世博会给杭州带来了发展会展旅游的良好机遇杭州距上海仅170余公里,又同属长三角地区,杭州市将全面接收上海世博会的辐射。据专家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将有35%的与会者会做延伸旅游,而杭州不仅靠近上海,并且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显然使会展旅游发展面临着有利机遇,而且今年的世界休博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2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建立刺激了杭州会展旅游的发展2003年7月,杭州市举办“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联合发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标志着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规模,提高了长三角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这一切必将极大促进杭州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会展必然会落户杭州。同时,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开展的旅游合作和人才无障碍流动也必然会促进杭州地区的会展经济发展。

2.4威胁(Threat)

2.4.1其他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各大旅游城市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竞争十分激烈。作为我国三大会展中心的北京、上海、广州,无论从展馆水平,办展质量,还是知名度都忧于杭州,在邻近区域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对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上海。它庞大的经济、商业实力,世界知名的城市形象,以及富裕的人才、经验必然会对杭州的会展旅游发展形成威胁。其他如宁波、无锡、苏州等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旅游城市也会对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带来冲击。

2.4.2国外大型会展公司的进入 目前,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巳经瞄准了中国会展市场,并开始大举进人。这虽然有助于刺激和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内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公司往往资金实力雄厚、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而在短期内杭州的会展公司还无法与之抗衡,会展旅游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2.4.3市场化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由于杭州市的会展旅游活动尚未真正进入旅游市场,因此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也存在缺陷。目前杭州市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恶性竞争严重,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

3杭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SWOT分析提供了四种策略,即S0战略(增长型战略)、WO战略(扭转型战略)、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和WT战略(防御型战略)。结合杭州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选择SO和ST两个战略。SO战略就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将杭州打造成国际会议目的地和中国节庆之都。ST战略就是利用内部的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杭州可利用自身优势,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开展联合经营的方式来解除威胁。

3.1.确立会展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 所谓国际化,是指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来建立自己的会展业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资源,逐步建立适合国际市场运作的经营管理体系。所谓市场化,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会议和展览项目,逐步确立自己的会展品牌。而专业化,就是指展览服务专业化与展览项目的专业化。

3.2 打造品牌展会目前杭州市的西博会、茶博会、国际动漫节、休博会等一批展会已经初步成型,发展前景较好,应重点加以扶持,稳定会展产品质量,塑造一流的会展旅游企业形象。应加强展览品种的开发、国际招展的力度、展会的宣传和国内国际横向的合作,逐步树立有国际影响的名牌展。同时积极加入有关国际会展组织,借助这类平台与国际会展主办机构进行深入沟通,吸引他们到杭州办会办展。

3.3 加强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旅游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活跃在会展旅游市场上的专业的会议组织者。会展旅游的成功离不开专业人才,因为会议展览旅游是集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产业,它要求会展服务人员具备多种特殊的能力。会展旅游人才一是靠培训,二是靠引进,在实践中培养既熟悉会议、展览、旅游业务,又掌握国际惯例,富有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3.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应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鼓励外商投资杭州会展,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会展经济协会前来杭州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开展人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把国际展览业的运作规范、先进经验和理念以及管理人才引进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会展经济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同行的交流合作,发挥杭州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增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2]胡平.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3]樊小兰.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4).[4]宣平.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区域经

济,2010(6).[5]汪灵.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区域经济,2011

上一篇:税务稽查工作思路下一篇:快乐的钓鱼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