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2024-06-30

养老保险基本知识(精选8篇)

篇1: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一、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保手续并按时足额缴费

《社会保险法》规定,及时参加社会保险,为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同时.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申办社会保险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用人单位未及时参加杜会保险或未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用应承担哪些责任?

《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参保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欲。

三、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如何确定?

《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保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单位按单位缴费基数的20%比例缴费,个人按个人缴费基数的8%比例缴费。参保人员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缴费基数。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基数之和,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基数之和小于单位统计年报工资总额的,以统计年报数为单位缴费基数。单位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一般以年计算)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的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

城镇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或其60%,缴费比例为20%。

四、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该怎么办?

职工可以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第八十二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的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要求依法进行处理。

五、参保单位没有按职工实际工资收入如实申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职工该怎么办?

《社会保险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

缴费基数与职工个人权益密切相关,职工个人应当保留工资收入的原始凭据,定期查询,核对自己的缴费情况,若发现单位少报漏报缴费基数,职工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单位社保经办人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修改,补缴养老保险费;单位不同意修改或者没有按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修改的,职工个人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投诉,要求依法处理。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因此,职工必须在侵权终止之日起二年内提出,否则视为放弃了举报、投诉的权利。

篇2: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 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基本养老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1保险的性质不同。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政府行为;人寿保险是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 是自愿的契约关系。

2目的不同。基本养老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出发点实为了确保劳动者养老时的基本生活,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人寿保险的根本目的则是获取利润,只是在此前提下给投保者以经济补偿。

3资金来源不同。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人寿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

4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基本养老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对养老保险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人寿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人寿保险进行监督,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三什么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应遵循哪些原则

就是在一个省、直辖市的范围内,不以用人单位所有制,劳动者用工形式,用人单位隶属关系为政策分界,实行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及个人劳动者的同意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机构,统一调剂使用资金。

省级统筹应遵循的原则:一根据省内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逐步到位,重在基础,不断完善;二省级统筹要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控制费率的工作相结合;三实施省统筹腰围省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实现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国家对缴纳养老保险费有哪些政策支持?

企业缴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五企业年金的概念及其实施条件是什么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条件:

(1)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能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这是实施企

业年金的先决条件。

(2)企业具有经济承受能力。

篇3: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

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退休费 (养老保险) 社会统筹以来, 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逐渐扩大, 统筹办法日益完善, 统筹层次也在逐步提高。200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提高统筹层次, 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 实现省级统筹,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标准, 对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 缴费、待遇、基金使用、基金预算、业务规程上都作了统一规定。到2009年底, 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各自的省级统筹办法。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虽已实现省级统筹, 但总体上只是在全省 (直辖市、自治区) 范围内实现了基本制度、缴费基数和比例、计发办法的统一, 而在基金收支财务管理体制、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两大方面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所采取的体制和办法各不相同。在基金收支财务管理体制上有的采取统收统支模式, 有的采取预算管理、两级调剂模式, 有的采取差额结算模式, 在同一模式中又有某些差异。如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既采取统收统支模式, 又采取预算管理模式, 同时对征收不足的部分采取由地方财政负担的基金管理模式。在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上有的实行省、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有的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有的省市间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如福建省总体来说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但莆田实行市、县间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 在本省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对本省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进行调剂, 解决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与不足并存的局面, 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进步。然而, 省级统筹意味着把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区域划分成至少31块以上。由于各统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替代水平、基金的结余状况和收缴到位程度等不同, 以及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现状, 加之各统筹区域的利己主义行为, 会出现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 阻碍着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 因基金不能统收统支而导致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部分地区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增加同时并存的状况, 损害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可以解决本省内管理的统一和人员流动问题,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区域合作的加强, 劳动力跨省区的流动会越来越多, 省级统筹已经不能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省区之间的协调与整个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仍然是统筹单位内各自为政, 基金分割, 社会共济和抗风险功能削弱, 统筹单位间形成无法联接、协调的格局。我们的目标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二、实现全国统筹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公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与问题同在。改革所取得的这些成果并没有彻底解决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呈现“有与无”、“多与少”和“稳与变”的“乱象”格局, 即某些人群有养老保险, 有些人则无;有些人所享有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如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了企业年金) , 而有些人则相对较低;有些人的养老保险是缴费确定型 (如城镇职工) , 而有些人则实行的是收益确定型 (如公务员) 。这一现象, 不仅有失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 而且导致在现实的操作中, 不同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记账、转移接续的困难与混乱。另外, 城镇职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统账结合”, 也必然导致养老保险“欠账”与“乱账”:社会统筹基金除需支付基础养老金外, 还要支付“老人”的全部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 社会统筹基金缺口巨大, 个人账户仅成为一种记账手段。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在我国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完成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特征和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客观存在, 不同地区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制度模式和养老保险待遇标准, 即便是在同一省市内的不同县区, 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和待遇标准也可能存在高低之别。这种待遇高低不同使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选择更小的养老保险管理系统。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碎片化”政策思路的形成, 是源于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单位人”的社会管理模式, 依据社会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采用了适用内涵属性较多外延范围较小的特性, 去覆盖内涵属性较少外延范围较大的施保对象所致。因此, 要走出我国养老保险的“乱象”, 克服“碎片化”的政策误区, 就应跳出所有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费都必须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思维定势, 遵循大多数劳动年龄内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无稳定收入和供职单位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普遍性, 在国家层面建立适应劳动年龄内全体养老保险参保对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差异和职业差别, 建立地方附加养老保制度险和雇员制人员的职业年金制度, 以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对于基本养老保险, 其服务人群应该是面向全体劳动者, 因此只有实行全国统筹, 才能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正义。

三、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的几点思考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 从宏观角度看, 国家现在推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只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和体系建设的一个部分, 所以全国统筹的改革思路也应该以“公平、正义、共享”为基本价值理念, 以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 以“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为基本策略, 构建缴费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案研究必须从我国养老保险的现实出发对其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现在的关键问题, 一是全国统筹后原属于地方管理的统筹基金如何处理?理论上可以有三种思路:全部上缴中央, 部分上缴中央, 全部留归地方。二是全国统筹后统筹基金需求量有多大?如何发放, 按什么标准发放?这里也有几种方式, 1.基于全国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出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标准。2.基于各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计算出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三是全国统筹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来源是什么?依据目前我国养老金筹资渠道, 全国统筹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主要来源由三部分构成:用工单位缴费, 中央财政补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公平的唯一途经, 但是,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长期存在的制度“乱象”和“乱账”, 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还需要创设必要的支持条件:

(1) 创设制度条件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制度保证。制度条件的关键是制度责任者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以及制度受益者的利益均衡。

(2) 创设管理条件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管理和运行保证。实现全国统筹则必然要求建立垂直管理体制, 成立全国社会保险监督机构, 奠定全国统筹的组织基础实行社会保险垂直管理。

(3) 适当降低企业社会保障负担和个人缴费费率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企业缴费率的确定应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收入为基础, 以使更多的企业有能力参加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中。

(4) 尽快延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养老保险压力, 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社会政策支持。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养老金保险基金面临着空前的支付压力。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直接导致个人工作时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日益严重地损害着代际之间的公平, 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挑战。推迟退休年龄是大多数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所采取的措施。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同时收到基金增收减支的效果。

(5) 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供给网络及水平的提高, 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技术支持。目前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 地区间迁入迁出的规模日益扩大, 劳动者跨地区求职, 跨地区进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 跨地区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等, 都变得愈发迫切。这就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通过系统整合, 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 为建立社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⑴王晓军《.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分析》.社会保障制度:2006 (4期) .

⑵林治芬《.中央与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划分模式设计》.财贸经济2006 (6期) .

⑶胡继晔《.<社会保险法>与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法制日报.

篇4:不断缩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依然在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获得低下的收益。

从世界范围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

10余年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在2012年“养老保障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10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他认为,投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郑秉文指出,目前中国养老基金主要有3大支柱:3580亿元的企业年金、8690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和1.95万亿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两部分资金均已实现规范的专业化市场投资运作,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却依然在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获得低下的收益。

郑秉文介绍说,从世界范围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是购买国债,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过去11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约6000亿元。

“除了通胀的摊薄,养老保险基金当下支付、未来使用的特点,使其在计算损失时,还必须考虑到工资的增长。在平均工资增长率达14.1%的情况下,收益率不到2%的养老保险基金意味着广大参保人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郑秉文说。

郑秉文表示,如按目前的缴费率、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的速度等政策和制度参数来测算,到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将在9~11万亿左右,如果加上医保基金等其他4个险种的基金累计余额,“五险基金”将超过15~16万亿。换言之,8年之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或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压力届时将仅次于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出”银行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郑秉文介绍说,迫于老龄化不断加剧等因素,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动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上市场化投资的改革之路,“一些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基本养老基金已开始布局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基金带来的竞争效应,未来或给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带来巨大压力”。

郑秉文认为,投资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想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达到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的愿望,还应该提高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打破地方割据,以便使投资体制改革内生化。

郑秉文建议,成立全国独立法人机构,负责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模式。“在目前的制度结构下,提高统筹层次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不提高统筹层次,投资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他说。

(摘自《经济参考报》 作者: 金辉)

篇5: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方式二,职工登录我中心网站“网上办事大厅-个人登录”后,预约签订自助办理服务协议,按照预约的时间携带身份证原件和公积金联名卡到业务网点签订了《深圳市住房公积金业务自助办理服务协议》后,可直接登录我中心网站的“网上办事大厅”或通过我中心服务热线0755-12329的语音提示直接申请办理 “租房提取”、“其他住房消费提取”、“非深户销户提取”、“退休提取”业务。谢谢!

申请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什么是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是转移哪些内

容?

日期:

2013-07-2

3收藏 本站

打印 本页

关闭窗 口

答: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是指参保人在跨地区流动就业时把原就业地的基

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及个人账户转移到新就业地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及

个人帐户转移到新就业地,以便在两地医疗保险年限能够累计计算。如若转

移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满足连续参保年限的接续,则该参保人两地医疗

保险缴费年限的接续,则该参保人两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可合并连续计算。

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的内容包含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清单及个人账户余

额。

流动就业人员申请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入需提供的资

料?

日期:

2013-07-23

收藏 本站

打印 本页

关闭窗 口

答:提供资料如下:

1、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2、社会保障卡;

3、《深圳市参保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4、异地社保机构出具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凭证》。

流动就业人员申请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出需提供哪些资

料?

日期:

2013-07-2

3收藏 本站

打印 本页

关闭窗 口

篇6: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桐乡市人社局对外公布了度城镇个体劳动者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与上一年度相比,缴费标准均略有提高。

据介绍,20城镇个体劳动者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定为33960元(月缴费基数为2830元)。若城镇个体劳动者上年度实际收入低于33960元的,按该基数缴费;若上年度实际收入在80%至300%之间的,缴费基数按实际确定;高于300%的,缴费基数则按300%确定。

按缴费比例18%计算,20城镇个体劳动者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月缴费标准分别为509.4元、637.2元、955.8元、1274.4元和1911.6元五档。与第一档月缴费标准473.4元相比,2015年度增加了36元。

每年,总有个别城镇个体劳动者因非本人原因中断缴费,如果他们想要补缴,标准如何?新缴费标准明确,2015年度补缴费用月基数为3340元,缴费比例为22%,补交标准为734.8元每月,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补缴不满15年的不足年限养老保险费,按职工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劳动者当年缴费标准执行。

此外,2015年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参保人员个人年缴费基数调整为42480元,月缴费基数为3540元,缴费比例按原规定执行。城镇个体劳动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住院保险月缴费基数调整为2225元,月缴费标准200.25元(基本医疗住院保险为89元)。

篇7:基本养老保险

1、参保缴费:

(1)相关规定

①征缴范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②征缴比例:单位缴费总比例28%,其中单位 20%;个人 8%。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为20%,全部由个人缴纳。

③征缴基数:单位缴费以本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该基数低于统筹地区上社平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高于上社平工资300%的,以300%为基数。每社平工资统计出台后,按新的社平工资标准重新申报职工当年缴费工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以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分五年过渡期(根据内政办发〔2007〕38号规定:2007年不低于70%,2008年不低80%,2010年不低于90%,2011年以后一律以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④个人账户记账:根据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比例统一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每年年初补缴往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一律加收利息,利率执行个人账户同记账率。参保人员失业期间,可不缴纳养老保险费,间断期间在退休时不计算缴费年限;如本人要求补缴和续缴的,可执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政策,根据本人意愿和缴费能力可一次性全额补缴,也可只补缴几个。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可通过《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网站》查旬。

(2)具体流程:

①个体参保缴费核定程序:携带《养老保险手册》、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书及有效身份证等,到市直征管科办理续缴养老保险。如是新参保人员,携带本市城镇户口簿和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3张一寸近期彩照。个体工商户带营业执照和地税登记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填写《社会保险参保个人信息登记表》,再进行核定缴费,然后到地税收费窗口缴费,最后到市直征管科“个人缴费上账”打个人对账单。

②单位参保缴费核定程序:单位首次申请参加养老保险,应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单位批准成立的文件、税务登记证等原件及复印件和参保单位职工工资花名册,到市社保局征管科办理缴费核定手续,领取《养老保险登记证》;原参保的单位每月25日前申报下月人员增减、缴费基数变动情况,于每月10号至20号之间到地税登记机关缴纳当月社保费用,过期不缴者将产生滞纳金和利息。缴费后,带地税交款书到市社保局财务科复核。年底或次年初,打印本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

③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程序:必须由转入、转出地事先向对方发出《社会保险关系商转函》,待转入地社会保险机构同意后方可办理转移手续,跨统筹区转移必须待财务部门收到转入的个人账户金额后方可办理转移登记手续。职工在同一统筹范围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基金;职工跨统筹区转移时,需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基金同时转移。

④职工退保程序: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出国定居、农民合同工回原籍,个人帐户储存额(含个人缴费部分、单位划拨部分、利息)全部退给个人。职工因工致残领取残疾退休金或因工死亡,其个人帐户储存额退还给本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同时终结养老保险关系。下岗职工失业后个人缴费死亡时,退还个人所交部分加利息。职工在职期间死亡时,其个人帐户存储额可以继承。

2、退休人员办事流程

(1)新增退休人员办事流程:

①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且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由企业劳资人员(个体缴费者由本人)携带人事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到市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

②社保局退管科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审理并计算待遇,打印退休待遇审批表;

③由企业劳资人员将退休待遇审批表及人事档案送市劳动局审批(下岗职工统一由社保局工作人员办理),并下发退休批复文件。

④接市劳动保障局正式批文后,由退休人员填写《退休人员社会化信息表》及《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并交所属街道、社区盖章;

⑤市社保局拨款至银行,按月发放退休待遇;

⑥由退休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和《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回执联,到市社保局领取存折。

(2)退休人员死亡待遇申领遗属申报流程:

①退休人员死亡,由企业劳资人员或死者家属持社区填发的《暂停发养老金遗属津贴报告》及死者身份证、户口本和死亡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及时到社保局退管科办理待遇停发手续;

②资料审核无误后打印丧葬费拨付表。

③经退管科及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财务科拨付丧葬费。

④若有遗属(即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无经济收入的人员(父、夫年满60周岁,母、妻年满50周岁)由企业劳资人员或死者家属持社区证明、死亡证明、申请人户口本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遗属审批手续。

⑤接市劳动保障局遗属待遇批复后,由遗属填写《退休人员社会化信息表》及《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并交所属街道、社区盖章;

⑥市社保局拨款至银行,按月发放退休待遇;

⑦由遗属持本人身份证和《新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通知单》回执联,到市社保局领取存折。

(3)退休退职审批条件:

①正常退休。企业职工男满60周岁,女职工干部满55,周岁、工人50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

②特殊工种退休。企业职工男满55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

③病退。企业职工男满50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④退职。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满15年;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退休条件的。

(4)退休计发办法与标准:

①正常退休计发标准:根据鄂府办函〔2006〕118号文件精神:退休人员待遇标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调节金构成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平均工资指数低于1的,按1计算);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合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②提前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计发标准:根据内老字〔2001〕6号、内劳社办字〔2002〕185号和内劳社办字〔2006〕241号文件精神:提前退休生活费计算公式: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调节金及各种补贴)×(1-提前退休年限×2%)+个人账户养老金。提前退休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基本养老金不再重新计算。退职生活费由基础生活费、缴费生活费和过渡性调节金组成。具体金额按下列办法计发:基础生活费=(参保人员退职时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0.8%;缴费生活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0.6%;过渡性调节金以80元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职的按下表所列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职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得不到领取退职生活费条件者,一次性退职生活费领取额按下列公式计算:一次性退职生活费=参保人员退职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

3、丧葬费和遗属生活费计发标准:

根据伊人劳险字〔1998〕26号、伊人劳险字〔1998〕34号、鄂劳社发〔2002〕56号和鄂劳社险发〔2004〕84号和内组通字[2008]67号等文件精神:离退休人员死亡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发给丧葬抚恤费(非因公死亡的按4个月,因公死亡的按6个月)。

离休人员以基本离休费为基数发放一次性抚恤金(烈士为80个月,因公牺牲40个月,病故20个月)。

篇8:稳步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开展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 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举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日益变化, 养老重新成为家庭的责任。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农民流动性的增强, 以及家庭观念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难于与子女一起生活, 一旦年老体弱无法获取稳定收入时, 其独自生活将十分困难。于是,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老年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于有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逐步向城市和城镇迁移, 导致农村家庭人口规模变化, 实际上农村老年人的比重远远高于按户籍统计的人口数字。农村养老保险已逐步成为部分农村老年人获取稳定收入的一个来源, 并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

不主张在农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一些, 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多于城镇, 农村养老仍可以主要依靠家庭, 开展社会养老保险作用不大;二是农民家庭拥有一份土地, 土地可以成为农民最后的保障;三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农民尚无多大能力或没有条件参加养老保险, 部分有条件的农民, 可以通过商业保险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四是担心农村养老保险成为国家财政的包袱。

而调查情况表明: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农户所有, 更没有明确农村老年人对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和自由转让权, 使得土地作为防范无子女赡养风险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农户拥有的土地数量很小, 人口稠密地区 (尤其是东部地区) 人均只有几分口粮田。近年来种地成本不断上升, 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78年到1998年, 全国农民平均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57.2%, 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 近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 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入的5.7%。由此可见, 离开了劳动收入与第二、 第三产业的收入, 农户单纯依靠这点土地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农村老年人如果单靠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 无法满足老年生活的基本需要。土地虽然是农民的最后一道保障, 但受土地制度、土地数量及土地收入的限制, 不能过高的估计土地对老年的保障作用。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选择

关于在农村应开展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的争论, 实际上反映出两种倾向性。一种倾向是, 认为目前中国农村不具备普遍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 由政府统一组织为时尚早, 通过商业保险可以使具备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策。应该说, 这种看法具有一定道理。然而, 由于商业保险的管理费用普遍高于社会保险, 对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来说, 获取同样的保险待遇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而国外一般则是高收入阶层参加商业保险, 中低收入居民参加社会保险。

另一种倾向是, 让商业保险承担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政府可以减少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责任。其实,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 政府是难以真正摆脱农村养老问题的压力的。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继续增多, 到2030年前后将达到老龄化高峰, 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1/4或更多。农村老年人又占全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 (目前占70%以上) 。把养老问题的重点放到城镇是对的, 但也不能忽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而且, 如果不注意农村的养老保险, 势必加大农村“五保”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压力, 实际负担并没有减轻。农村养老保险实行完全的个人积累制, 政府并没有投入资金, 不可能成为财政的包袱。一般说来, 社会保险比商业保险更容易实行。农村交通不便, 人口分散, 各级政府系统比较健全, 可以进入乡村层面;而商业保险网络基本没有建立, 难以进入乡村, 最多覆盖发达地区或城市郊区。开展商业保险的运行成本, 要远远高于政府系统组织的社会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了多年, 建立了机构, 培养了人员, 积累了经验。如果停顿而转向商业化保险, 在短期内将造成一些不利后果:一是降低政府的威信, 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二是不利于培养农民的保险意识。在实际情况中, 部分地区的农民已逐步树立了养老保险的意识, 对子女养老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这对开展计划生育、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都有好处。如果转向商业保险, 短期内将使投保率下降。因为民政部门办理的养老保险, 是在同商业保险的竞争中形成的。商业保险在农村开展养老保险的时间要比民政部门早, 既然许多农民选择参加民政部门的社会养老保险, 就说明这种制度安排有其合理性, 就应当坚持。从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 应当慎重对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模式与基本原则必须把握。

三、目前稳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坚持低标准起步, 坚持个人缴纳资金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 坚持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储备积累的保险方法, 坚持自愿参加与政策鼓励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的制度。这些政策从总体上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应当继续坚持, 并要逐步完善。

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 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通行做法。经过10多年的改革探索, 我国已经建立起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并基本形成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目前正在起草有关法律, 将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与自愿原则。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保险意识等方面的制约, 短期内让全国农民普遍参加社会保险是不可能的。要避免强迫农民参加的做法, 杜绝“好心做错事”。因为这不仅增加农民的负担, 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坚持自愿原则, 并通过集体补贴与政策引导, 才能使这项工作健康持续地运行。对经济条件好的富裕地区来说, 集体补贴一部分, 个人缴纳一部分, 条件是允许的, 农民是有积极性的。贫困地区的农民, 普遍开展养老保险的条件不成熟。但是部分农民具有保险意识, 他们小钱当大钱花, 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甚至比富裕地区还高。在自愿的前提下, 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 都可以搞养老保险。

坚持个人账户积累模式。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坚持个人账户积累模式, 资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在户口迁移等情况下可以退保或转保, 这有利于保证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自主性, 也有利于该制度运行的灵活性。由于大部分地区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缺乏集体补贴, 不能像城镇养老保险那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四、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补贴制度

为了促进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民政部及各地区规定了集体补贴的一些办法。比如一些地区按交费额进行补贴, 这在集体财力比较发达的村庄和乡镇比较普遍。大部分乡镇规定了按职业与职务给予补助的办法。相对来说, 收入比较高、投保金额大、属于特殊职业的“村民”, 得到的集体补贴比较高, 而一般的普通农民得到的集体补贴比较少。为了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发挥其社会互助功能, 有能力进行补助的乡村, 应尽可能采取按人头补助的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使补贴制度更公平。

摘要: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 逐步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改变农村目前养老模式, 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国计民生, 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需要从制度上进行保障,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深入民心, 最终, 将成为农村养老不可或缺的模式。

上一篇:伊索寓言《蝮蛇和狐狸》下一篇:化工专业介绍及可能的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