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2024-06-24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精选十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1

关键词:基本养老金,统筹层次,个人账户,投资,名义账户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增长;同时,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上述现状使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愈发突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中的第一支柱, 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因为它既能解决终身贫困和流动性约束风险问题, 也能缓解劳动者个人因短视与收入水平低而引致的风险。进入21世纪,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2002年~2014年, 该制度的覆盖人数从8200万增加到8.42亿,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从1600亿元扩大至35645亿元。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化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管理体制下存在缺陷, 具体表现为统筹层次低下、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基金投资收益率低使养老金规模缩水等, 这些问题均不利于养老保障作用的发挥。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现状

养老金收入与滚存结余自1990年至2013年分别从179亿元、98亿元增加到22680亿元、28269亿元, 分别增长126倍、288倍。虽然基金规模日渐庞大, 但支付、保值增值能力不足。一方面, 我国有大量在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之前退休的劳动者以及在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之前的在职工人。前者没有参与缴费, 无养老金积累;后者参与缴费的时间未达到养老金缴费规定的时间。而这两类人群退休后都接受了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的给付。在统筹账户基金额度不能完全应对养老金支付的情况下, 个人账户的基金被挪用以保证当期支付, 于是便产生了现在个人账户“空账”运转, 养老金缺口不断加大的现象。截至2012年底,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达26000亿元。另一方面, 基本养老金积累部分大多作为财政专户存款置于银行, 用于投资的部分较少, 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差, 财富不断缩水。长期以来年均收益率为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还不到2%, 而1993年——2012年中国CPI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此外, 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12年已接近9.5%, 超过了国际上7%的警戒线, 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问题

(一) 统筹层次低, 管理碎片化

目前, 我国养老金管理权落实在全国各地2000多个政府机构中, 而这些机构绝大部分是县市级政府。由此可见, 我国养老基金统筹层次较低。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和社保体系的建立历史有关。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 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 养老保险制度只能在各个地区自己的探索之下开始, 该体制存续了20多年, 资金流都“趴在底下”。这种体制上的缺陷是以下即将说明的养老金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 统筹层次低意味着管理碎片化。地方政府掌握着基本养老金的财权;而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只有账簿, 不掌握基金, 但又作为基本养老金有关事宜的决策者, 对之负有事权。这种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显然不利于基本养老金的有效配置与运营。而且, 在基层政府机构沉淀下来的大量基本养老金会渐渐成为重大的地方利益, 从而进一步削弱省级政府与中央政府对于养老金的统筹能力与管辖权。其次, 统筹层次低抑制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各地因为政策的差异以及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 往往因为外省入驻人员未在本省缴纳养老保险费而拒付养老金, 这一做法会大大伤害劳动者权益。

(二) 个人账户“空账”运转超过“做实”积累

自2001年起, 从辽宁省起步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开始到2012年底, 1 3个试点省份的个人账户中仅有资金3 3 9 6亿元。一方面, “空账”现象与我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因为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 所以, 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账户转移提供了机会。同时, 在统筹账户养老金给付出现不足时, 唯有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 即未来需要对付的基金来填补社会统筹账户的缺口, 即当下资金的不足, 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另一方面, “空账”现象与激励机制不足有关。13个试点省份获得的中央财政补贴有所不同。自然地, 获得补贴较多者有积极性做实个人账户, 而自费管理账户的省份会消极对待。同时, 个人账户养老金所面临的投资体制不健全:投资渠道有限使得收益率低下、资本市场不规范使得养老金不敢贸然为获取高收益而投资高风险金融工具。

“空账”现象使得人民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也对自己未来的养老金领取产生担忧。此外, 积累制长期无法做实的现状使得人们开始思考是否要继续坚持个人账户制?是否要坚持由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的不断转变?如果不需要积累制度, “空账”现象也许就不是一个制度问题, 只需放弃即可。

(三) 投资渠道狭窄, 投资收益率低

我国基本养老金贬值严重, 保值增值能力差主要归咎于养老金投资体制的缺陷。绝大部分基本养老金作为银行存款, 投资结构比例失调。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规模为29930亿元, 其中高达近81%的基本养老金作为财政专户存款;债券投资部分与委托运营部分之和只有2.17%。投资于高回报率的资产部分极其稀少, 基本养老金资产分配结构性失调十分明显。投资渠道的单一性在近年来持续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使得投资回报率极低以至于为负值。2000年至2013年的14年间, 自2003年以来的11年里活期存款利率全部低于CPI;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有5年低于CPI, 其余多数年份, 特别是近7年里只比CPI高出零点几个百分点。鉴于此, 我国目前基本养老金贬值数量巨大, 这种基金规模严重缩水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势必对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造成重大危机。

四、针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改革建议

(一) 提高统筹层次, 建立全国统筹模式

提高统筹层次, 建立全国统筹模式意味着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管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央政府及相关机构负责, 使得基本养老基金“涌向”上端以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灵活调配。统筹层次的提高会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1、为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基本养老金投资体制提供保障。

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现象必须要求我们改革目前的投资体制, 以多元化与市场化的投资体制做大、做强基本养老金。而这种投资体制适合建立在中央集中投资运营的管理制度之上, 而这又要求各地方政府上缴管辖地区的养老基金。在目前地方统筹的机制下, 上缴养老基金会遇到许多阻力。一种可能的结果是集中投资运营会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而当统筹层次上升到全国水平时, 中央调配养老基金会十分自如, 容易建立集中的投资运营机制。正如企业通过并购降低交易成本一样, 提高统筹层次为中央对基本养老金进行投资管理降级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2、减少重复投保与断保情况, 维护劳动者权益。

由于地区统筹使得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各自为政, 各地基本养老保险联系性与互补性缺乏。因为养老保险属于劳动者重大权益, 所以许多劳动者会因此而放弃异地工作、寻求更好发展的机会。李克强总理2013年11月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做的形势报告中说, 全国有3800万人断保, 相当于当年全国城镇企业参保职工的16.5%。如果实行全国统筹, 基本养老金缴费与领取制度可以跨地区建立起来, 同时基本养老金的流转能调剂省际之间基本养老金的余缺, 劳动者就不用担心异地工作无法领取养老金的问题, 劳动力自由流动变活跃、重复投保与断保情况减少。

(二) 建立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投资体制

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投资体制意味着养老金投资效率的提高, 收益水平的上升。这一投资体制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基本养老金各种特性, 运用专业知识来进行有效的组合投资, 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完善资本市场法制规范。

我国资本市场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法制规范, 违背价值投资理念、投机行为过度、市场秩序不明, 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养老金入市举步维艰。因此, 养老金投资的多元化与市场化首要的条件就是需要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 通过法律规范来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基金投资, 影响基金投资收益。

2、建立中央独立投资管理机构, 实现基本养老金的集中管理。

因为作为地方政府来讲, 其掌管的该地基本养老金规模毕竟有限, 再加上地方受限于投资运营环境狭窄、资金池规模有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等不利条件, 想要在管控风险的同时实现较高投资回报率的可能性较低。另外, 地方政府由于长期控制养老金而形成了比较固化的地方政府利益。因此, 地方政府有可能干预养老金投资, 从而无法保证养老金实现投资价值。这样唯有中央集中进行投资管理, 通过庞大的资金池、集全国之力选拔的专业人才、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方能实现多元化与市场化投资体制, 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三) 面对“空账”, 继续做实个人账户或者实行名义账户制

1、做实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 与统筹账户“分账管理”。

我国目前基本养老金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帐管理”是个人账户“空账”现象的一个制度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两者进行分账管理。前者属于现收现付制, 无须资金积累且具有行政调控的色彩, 强调一定的公平性;后者属于完全积累制, 市场化特征明显, 需要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以发挥作用。至于如何做实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 则要依托于前述关于投资的改革建议施行。

2、实行名义账户制, 不再做实个人账户。

名义账户制是缴费确定型的融资方式与现收现付制的计发方式的结合。这一制度兼具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与缴费确定型完全积累制的双重特性。劳动者上缴的费用完全用于当期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支付;其缴费在名义账户中记录并进行虚拟的积累, 无须做实, 等到劳动者退休时会根据其缴费比例确定其养老金的领取额度, 即退休时使缴费年金化。名义账户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上文的几项建议在实际实行中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效果。这也就是说, 目前中国金融环境与做实个人账户, 提高投资收益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作为一种过渡手段, 名义账户制会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能够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转换成本。因为它不需要真正做实个人账户, 又有较为清晰、透明的支付条件, 对于投资体制不成熟但养老保险需求压力较大的中国有可取之处。同时, 实行名义账户制并不意味着无须考虑养老金的投资和保值增值问题。一方面, 转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势必要面对旧制度留下的遗产——庞大的养老金结余, 如何确保这部分资金能够保值以发挥作用是必要的考虑, 这部分养老金结余在一些实行名义账户制的国家作为新制度的缓冲基金来使用。另一方面, 名义账户制实行现收现付的计发办法, 也存在着收不抵支的可能, 这时候需要应急准备金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因此, 储备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并保证其保值增值是十分必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郑秉文.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2011改革无果而终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 2014.9:第42卷, 第5期.

[2]郑秉文.中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障:症结何在、路在何方[J].中国经济观察, 总第33期.

[3]郭林.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理性审视与未来指向[J].保险研究, 2014年第2期.

[4]周志凯, 孙守纪.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1.5.25.

[5]张车伟.养老金空账源于个人账户未做实, 制度有待完善.中国广播网, http://finance.jrj.com.cn/people/2012/03/19202912525465.shtml.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2

企业依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试点方案》规定,企业缴费目前高于20%的地区,可暂维持不变。企业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调剂。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占用个人账户基金,严禁截留、挤占、挪用。

职工个人账户规模为本人缴费工资的11%,其中8%由个人缴纳,3%为企业缴费划入。《试点方案》规定,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额和个人账户基金收益,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公布。个人账户基金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时,个人账户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可以继承。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按国家规定存入银行,全部用于购买国债,以实现保值增值,收益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三、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二是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三是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按月支付养老金。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

四、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试点方案》规定,以后缴费每满一年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个人缴费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月发放标准根据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账户基金用完后,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1997年统一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领取者死亡后,其遗属按国家有关规定领取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由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统一组织实施。

五、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3

摘 要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迅速发展和我国大规模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背景下,中央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来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新政策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换接续的现状和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完善转移接续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困境 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地不断完善,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养老保险参保者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城镇企业职工为重点,难以完全适应这种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状态。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间的转移以及农村与城镇间的转移过程中,养老保险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坚持保障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前提下,力求探索出解决跨地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有效途径。可见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新政策的推广以及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以至实现全国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现状和困境

(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现状和困境

在新政实施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只可转移个人账户而不能转走统筹基金,养老保险跨区域缴费年限不可累计,且各地操作口径不一,造成了转移接续十分困难。现行《暂行办法》通过转移个人帐户和部分统筹基金的方式来平衡转入地与转出地所承担的责任。但随着今后参保的退休职工平均寿命的延长和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平均时间的延长,转入地的资金额仍可能不足以应付未来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而为了解决“趋富效应”等问题,《暂行办法》对已满50周岁的男性和已满40周岁的女性转移做出限制,对其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人员退休地的确定也做出限制,实际上设下缴费要满10年的门槛,并非真正的“无障碍”转移。

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上制度设计的失误,导致地区间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保障待遇差距也有所扩大。如何逐步缩小全社会各群体之间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差距,是关系到顺利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顺畅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现状和困境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层次不一且身份模糊,群体的自身构成非常复杂,对社会保障需求的态度也不尽一致。相对于城镇职工而言,农民工的失业和生活无保障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许多企业与其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即使签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对等。再者,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滞后,以及各制度间不衔接的现实问题也阻碍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

二、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阻碍了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典型的“碎片化”特征:从资金的筹集角度来看,既有现收现付制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全积累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又有部分积累制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资金的支付角度来看,既有普惠支付的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又有收入关联支付的个人账户模式等等。而即使在同一制度中也存在许多“小碎片”:城镇基本养老制度费率不统一,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农民工群体被分割在不同的制度里,“大碎片”套“小碎片”的情况非常严重。实际操作中如此复杂的养老保险制度大大增加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难度。

(二)现行财政体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阻碍了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

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关系在不同统筹区之间发生转移时,各地区的利益关系就随之发生变化,各地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也随之发生变化。对转出地而言,一旦劳动者转移走养老保险关系或者选择退保,他们的大部分统筹基金就留在了当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转出地的未来养老负担。而对转入地而言,转入一个劳动者就意味着当地政府财政必须为之承担今后的养老责任,进行“财政兜底”。因此,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是不愿轻易接纳一个未曾对当地统筹基金做过太多贡献却要在未来承担养老责任的劳动者的。

(三)统筹层次低及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基本上实行的是县级统筹,对养老保险进行属地化管理,各省各统筹区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和“一卡通”还在建设过程中,各地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发展程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保工作操作平台。这样就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养老保险转移记账的准确程度。

三、新形势下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现行“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要转变为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新制度,不仅要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而且要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平衡衔接。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在保障性、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前提下,实施相应的配套工程。

(一)加快法制环境的健全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立法现状来看,社会保障方面保守性、临时性的办法多于法律、法规。因此,应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确定社会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外,由于现在农村的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如何将已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一般而言,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越高,转移接续难问题越容易得到缓解。如何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当前正在实行的路径,从地市级统筹做好再到省级统筹,从而进一步到全国统筹;二是一步到位解决全国统筹。笔者认为,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水平差异较大,要在短期内实现全国统筹还面临众多困难。因此,应采取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的方法,从实现省级统筹逐步过渡到全国统筹。

(三)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对于转入地社会统筹基金的压力

要制定各种养老保险体制间衔接和转换的标准和办法,对于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可采取分段计算养老金待遇的办法进行结算。可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定统一的收支应制度,缓解转移给各统筹区造成的统筹基金支付压力,以弥补各地区统筹基金缺口。

(四)加快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和建立“一卡通”

加快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建设一个完备的省、市级中心数据库,实现全国养老保险计算机联网,使信息在全国传递、共享。社会保障“一卡通”是解决社会保险关系携带不方便的技术手段,“一卡通”记录着个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工作时间的全部缴费信息,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地的社会保障业务信息互联、资源共享,从而劳动者实现跨统筹区之间的无障碍流通,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劳动力的转移而转移。

参考文献:

[1]崔沙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1.

[2]董雯.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3]景邑君,张伯生.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09.9.

[4]王利军.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理论综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5]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险“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社会保障研究.2009.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4

养老保险基金牵涉民生, 关乎国运。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存在缺口以及缺口大小, 一直备受官方和学界的关注和争议。2013年3月以来有一种说法是“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存在资金缺口”, 如果单从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看,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换句话说当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这样理解基金不存在缺口的说法似乎正确。

但是, 反映资产负债表中收不抵支的金额应该只是显性缺口, 加上应收未收款和应付未付款以及历史转制成本这些隐性缺口才是全部基金缺口。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一直是收付实现制, 并非权责发生制, 不核算历史欠账, 不核算当期欠费, 不核算应收应付, 隐性缺口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当期已收减去已付有结余就说基金没缺口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基金缺口分析

1.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和历史欠账。

我国当前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 要求参保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工资额的20%和8%养老保险费, 分别参加社会统筹调剂和职工个人账户管理, 缴费满15年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者可以领取待遇计发办法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现在“统账结合”模式前, 老一批退休工人即“老人”从未缴纳养老金, 以及部分“新人”只缴纳了几年养老保险费, 当时的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他们的退休待遇因此经办机构挪用了8%的将来才能支付给“新人”的个人账户资金用以弥补养老金缺口, 从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个人账户的有名无实, 空账运行。2005年12月,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发布, 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要把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切实做实个人账户。那么, 统筹账户挪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就是基金缺口的一大原因。

养老金的空账运转是以前预支现在、现在向未来透支, 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的透支。根据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 各省、市、县为了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2011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2.2万亿余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001亿元, 其中征缴收入16467亿元;基金支出1556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3941亿元。假如这2.39万亿资金抵掉个人账户2.2万亿元的话, 统筹账户只剩下0.19万亿元, 加上当期征缴减去应发养老保险待遇, 如果财政不给予补贴, 这个缺口会很大。这都是由于政府改革没有考虑制度变革的成本, 而让新制度为旧制度埋单所造成的, 这种隐性的债务成为了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无法言说的痛。

2. 人口老龄化和调待压力使得养老保险收不抵支。

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老年人口队伍的猛增将会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负担的加剧, 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就业压力加大, 失业人员的增加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陷入困境。

同时, 至今连续八年的调高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政策, 使得继续调高待遇水平具有不可逆转的刚性, 待遇支付面临巨大压力, 支出的增长在数量上和速度上都在增加, 在财政补助杯水车薪的情况下, 不得不继续扩大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比例, 使得个人账户做实成为一厢情愿并且雪上加霜的事情。人口老龄化使一些“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 面临继续加大的养老金缺口最后不得不放弃初衷。

一方面是老龄化使得适龄退休人员增加, 而且退休待遇为了跑赢CPI而逐年调高, 支付压力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是经济基本面有下滑势头, 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失业人员增多, 征缴扩面空间有限, 现有的缴费率很难提高, 28%的高费率使得企业和职工都成为了一定负担, 灵活就业人员20%的缴费比例更是鲜有人问津, 当期征缴面临很大压力。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险收支面临双重压力, 这种因素致使基金缺口逐年增大的情况初露端倪。多位专家表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金缺口也在加速增大, 预测到2033年, 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25.4%, 接近发达国家的比例, 按现在的管理方式持续下去, 30多年后人口老龄化高峰将会到来, 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将会是个潜在的很大的数字。

综合以上因素, 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到当前基金的支付压力和收支平衡, 而且孕育着更大的收支缺口。

3. 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低于通胀率。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下, 难以应付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在目前基金管理运营方式下, 我国养老金年均收益率不到2%, 而2001-201年这十年间我国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2.47%。有专家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此间损失至少6000亿元。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大多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 银行给予社保基金的优惠利率不用与社会资本平均投资收益率比较, 单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比都相去甚远。近年几家国有商业银行争相瞄准社保基金这块肥肉, 吸收持续稳定的社保存款而贷放到房地产等暴利行业赚取很高的利润, 这足以说明事实。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至2012年末, 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41亿元。其中, 绝大部分为财政专户存款, 高达20170亿元, 协议存款1058亿元, 债券投资仅为196亿元, 委托投资运营918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运营渠道狭窄, 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 收益水平较低, 坐视通胀坐等贬值致其缺口无形增大。

相反,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部分社保储备基金在2010年投运营取得了4.23%的投资收益率, 与绝大部分社保基金的低收益相比, 是做得较为成功的, 社保基金走多渠道、专业化投运营是避免基金贬值的唯一出路。

三、解决基金缺口问题的具体方法

1. 多渠道做实个人账户解决历史欠账。

空账运行不仅使职工对政府失去信心, 而且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统账制度不可持续通过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 分账征收独立运营, 互不挤占, 采取逐年逐步按比例做实的步骤,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配套相应比例资金注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拿出一部分进行专业投资, 让其保值增值, 增值部分也可以按比例弥补空账。

2. 加大力度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

2011年, 全国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为73.37亿元, 投资收益率0.84%, 亟待提高收益水平。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保基金管理团队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社保基金在留足备用后投资国内一些重点项目如住房、核电、石油、通信、矿山等项目未尝不可。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 在确保基金财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

3. 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征缴深入。

由“广覆盖”到“全覆盖”, 在政策层面养老保险已经是没有人员遗漏, 但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 将全社会的企业劳动者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中才能深水养鱼。国有公司、集体企业已经基本全覆盖, 应该充分考虑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缴费的承受力合理降低缴费基数和比例, 提高他们参保积极性和缴费热情, 这将有利于“全覆盖”的真正实现, 为基金征缴收入打下新的基础。

4. 加强清欠和稽核力度。

许多县市未改制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个人只按时续缴个人应缴养老保险费部分, 集体部分一直欠费至今。由于区县级的这些老参保单位多数效益欠佳而停产资金周转困难, 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彻底改制但有许多资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出台“资产抵缴”社会保险费的办法清缴集体欠费。

加大稽核各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和人数, 防止漏报、少报基数和人数;加大稽核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 防止冒领、套领养老保险待遇。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转制成本、当前个人账户做实情况、统筹基金欠缴情况的分析, 结合基金保值增值与通胀因素, 以及基金收支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指出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 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 .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 .陈心德等.养老保险政策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5

内容摘要:国家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调整了个人账户的缴费标准,增加了社会统筹资本的比例。这是一项长远的调整方案,对我国现存的“个人账户亏空”问题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福利问题均有很好的解决。并且改革提出要“做实个人账户”,为今后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调整

By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taf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existence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ZHangXuan

Abstract:The country carries on the reform on the enterprise staf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adjusted individual account to pay expenses the standard, increased the society to plan the capital the proportion.This is a long term adjustment plan, extant “individual account debt” the question as well as grows to our country the old age welfare question to have the very good solution day by day.And reforms proposed wants “to make the solid individual account”, has provided the powerful safeguard for the nex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taf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Old-age insurance systemIndividual account adjustment2005年11月1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对新华社表示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将全部由个人缴费工资的8%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并称此举系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1】随后,我国各大媒体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此次改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16日,面对随之而起的轩然大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出面,为田部长的话加上一个注脚:对于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变革这一重大事项,还有待国务院和各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目前还未定论。并且,他“安抚”说,“尽管职工个人账户的规模可能将降低至8%,但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为什么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这小小的3个百分点的变动会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关注呢?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改革?这次改革后又将会有什么不同出现?下面我们便对这些问题作一下深入的分析。

一、我国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结合本国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经深思熟虑、适度修改而最终产生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养老保险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以美英德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推行的“现收现付制”。这种制度将雇主和雇员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不设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由社会统筹基金统一支付,不足部分由财政直接拨付,其最大优势就是操作简便、管理方便,但它是用在职者的缴费直接支付退休者的养老金,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在人口老年化的压力下,让财政不堪重负,让在职者丧失信心。

二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及以智利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它们推行的模

式称为“完全基金制”或“强制储蓄制”。完全基金制不设统筹账户,只设个人账户,雇员单一缴费或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账户投资管理要么由中央政府管理,要么由私人机构管理。这种制度只强调个人贡献,缺乏“社会统筹”与“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险精神,而且基本上是“个人账户”这个单一支柱承载个人养老负荷,这种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也是十分脆弱的。

三是以中国、瑞典为代表的“部分积累制”或称“部分基金制”。这种制度同时吸纳上述两类模式的优点,设立两类账户(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并将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分别放入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在养老金给付时则分别从上述两个账户中按比例分配。

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养老金的发放一直采取“现收现付”的方法,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逐步采纳部分基金制,经过5年的探索与完善,已逐步走向成熟。从1997年正式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在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中明确规定了养老保险金的具体交纳:要求企业缴纳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的费用(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同时,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一个参保者建立一个规模为本人工资11%的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的3%划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其余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两项缴费共同构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基金入不敷出时,由各级政府预算资金补助。

也就是说,当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并全部由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个人养老金的领取由两个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职工上月平均工资的20%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支付标准为个人账户(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1%)基金储存额的1/120。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养老保险关于个人账户的设置。它是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每人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是职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主要依据。从这个账户的名称来讲它是属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账户;从其所有权来讲,它是属于参保人员的私有财产。因为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它是取之于参保人员,专门用于参保人员本人的私有财产;从其核算形式来讲,完全应按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通过账户形式分别记录个人缴费的增加数和减少数,以此全面正确的反映其整个基金的增减变化情况,以确保个人缴费核算正确。

二、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确实,这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表面上看来非常合理,但是田成平部长发表的关于“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将全部由个人缴费工资的8%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一改革的讲话又意义何在呢?那是因为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透露,原先“单位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的3个百分点,将划入“社会统筹”,以减少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为何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会出现缺口且这其中到底还有哪些老百姓鲜为人知的内幕消息?据悉,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在退休人员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3】透露,到“十五”末期,这一数字将达到8000多亿元。8000多亿!如此巨大的空账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规范了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交纳与发放,从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的老年福利问题。然而,对于在该制度实施之前就已经或即将退休的职工而言,他们并没有个人账户的养老金积累,或积累得非常少,而单靠社会平均工资的20%形成的养老金又非常有限。但是,老职工在旧制度下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权利仍然必须兑现,这就形成了养老金债务。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漏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离退休人数和养老金水平的刚性要求与养老保险金基金供给的弹性性质,二者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养老保险改革的角度将城镇职工分成三类,在1997年改革前退休的职工为“老人”,在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为“中人”,而在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为“新人”。其中,“老人”没有个人账户也从未交纳过相关的养老保险金,而其养老金是按照他们退休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那么这部分养老金的来源必然是社会统筹资金。“中人”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的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那些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他们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而这部分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理所当然的从社会统筹资金中支出。由此看来,真正拥有“个人账户”并且确实交纳过养老保险金的人,只有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和“新人”,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统筹资金有了资金来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社会统筹资金来支付老职工的养老金,偿还养老金债务。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统筹资金不足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特别是在一些老年人口赡养率很高的老工业城市,企业缴纳社会统筹的负担很重,由于在过去一直以来推行现收现付制的惯性作用下,“老人”、“中人”以及 “新人”之间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过重,致使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和“新人”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给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和“老人”,结果使得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资金被混合使用,而“名义上的个人账户”其实已经被逐步挖空。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前部长郑斯林透露,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相当于我国近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10月2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援引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绍光教授等人完成的《划拨国

有资产,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4】研究显示,在新旧养老制度的转轨过程中,产生了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债务总额。

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本质上仍然是没有基金积累的。长此下去,将难以抵御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使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危害。

三、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解决对策建议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漏洞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障碍,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漏洞问题,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期表示的“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将全部由个人缴费工资的8%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的决策,将会是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

有人说这是政府在推卸对国民的福利责任,认为建立什么样的养老保障制度,个人缴费标准是多少,未来可以领取多少,这些直接涉及上亿人未来生计,涉及社会不同群体的财富再分配,具有浓厚政治与伦理内涵的重大制度的调整,应让民众做出抉择:是牺牲现在的收入保证未来的收入,还是现在就享受管他以后怎么样?他们怀疑政府让今天的人们为上一两代人做出一项牺牲:划入个人账户的钱由个人缴费的11%降低至8%,那3个百分点划入了社会统筹,用以填补原有“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的支付缺口,并进一步提出质疑:现在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民众在做出了牺牲之后,个人账户的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自己的钱是否不再继续被旧制度挪用?[5]

那么这项改革究竟是不是在让老百姓为旧制度的亏空买单,是不是在寅吃卯粮?我认为此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意味着政府可能将通过提高统筹缴费比例的办法来支付养老金债务,而不再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这将有利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发展,而绝非有些媒体声称的“新旧两种制度,两败俱伤”。

首先,此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不会对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产生实质上的影响。由于“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同,此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他们的不同影响。对于“老人”的养老金计发,目前采用的仍然是“老办法”,即按照他们退休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因为“老人”本来就没有个人账户,他们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与新制度无关,所以此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而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他们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很多人而言,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是其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这部分“中人”影响也微乎其微。

对于那些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而言,他们的境况和“新人”相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所占比重很小。如果个人账户缴费比例调整之后,基础养老金仍然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20%来计发的话,那么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是会使这部分“中人”和“新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如果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也进行相应调整的话,那么他们未来的养老金就不一定缩水,还有可能高于原来的水平。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研究所的黄必红教授分析:基础养老金的增

长率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而如果个人账户做实并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那么个人账户资金的增长率就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如果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超过投资回报率,那么减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并相应增加基础养老金就可能使这部分职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提高。【6】

其次,这项改革措施是国务院经过反复考虑并通过试点验证后的决定。国务院意识到漏洞的严重性,于2000年底选择辽宁省进行以做实个人账户为重点的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04年初,国务院把试点范围扩大到黑龙江和吉林。试点中,因为个人账户的资金不能再挪作他用,当期统筹部门的资金不足以发放养老金,缺口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75%和25%。【7】

再次,这次个人账户缴费比例调整可以使社会更多的承担宏观风险,对个人利益的维护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养老金也存在着通货膨胀、贬值等宏观风险,个人账户比例小一点,个人承担的风险也就小了一点。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6

摘要:我国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8月出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转折。资金的投资运作需要较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对我国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研究,对以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的分析以及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国际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作者认为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县级分散化管理制度将会继续成为基金保值增值的瓶颈,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财权分立问题,未来的基金保值增值将会继续面临阻碍,新的投资管理办法打破这一瓶颈已经刻不容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投资管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其本身也会存在弊端;未来一段时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不会将重心放在股市上,期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救市的想法是不现实不理智的;未来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当通过基金“集中化”制度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等尽快打破基金管理“碎片化”的僵局,与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相配套,早日实现国家层面的统筹投资管理运营,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化收益,以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监督管理

2015年6月29日,备受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运营办法意见稿出台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财政部面向社会全面征求意见和建议,期限为7月13日。2015年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例会总结了所征求的意见建议,两部共收到1 000多条关乎该投资办法的反馈意见,其中持赞成态度的占61%,持反对态度的占31%,另外8%与本次主题无关。2015年8月经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的研究思考,国务院最终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而事实上,多年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一再呼吁尽快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但考虑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投资运营的改革在之前也一直未能有所定论。作者认为此次出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相较于以前主要有两大突破,首先是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方面不再规定仅限于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其次是国家层面给予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更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自主权。

一、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历史性”分析

之所以说是“历史性”分析,是因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且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需要投资或者说需要保值增值的社会保障范围内的资金包括以下几个大类,分别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所掌管的人口老龄化风险储备基金、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相对而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尚可,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最大,这部分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也最急需得到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基本上是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证流动性发放后的结余所制定的,当然新办法中也包括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金。为方便分析,下文将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展开探讨。

1997年我国建立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同年国发[1997]26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对现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相关事宜做了诸多说明,该文同时也对“监督管理”和“投资管理”做出解释,认为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应当在保证流动性支付的同时将结余额严格存入专户或者购买国家债券,禁止投资其他任何金融或经营性事业,同时规定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基金的监督,严禁对该领域基金的挤占挪用和浪费。在这之后,相关该领域的政策法规还有1998年财社字[1998]6号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财社字[1999]60号文《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1999年国务院令(259)号文《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005年国发[2005]38号文《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10年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总结来看,从1997年到2015年新的投资办法发布之前的十八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是单一的、谨慎的,且一直没有太多变化,多元化投资是被禁止的,仅存在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两种投资方式,而在基金监管方面,大部分相关规定来自于政府的行政政策层面,法律约束力不强,《社会保险法》对该领域的规定也过于笼统,这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运营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具体从实际运行结果来看,首先是全国范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迅速增大,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度已达到31 800亿元,而据学术界和官方媒体的相关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仅在百分之二点几,这主要是由于全国范围内各地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大部分将养老保险基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而购买国债的基金部分也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投资运营方式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势必较大。据郑秉文(2012)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2001年~2011年十年间按照通货膨胀率的基准,基金贬值额度在6 000亿元左右。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贬值亏损严重的社会讨论近几年也一直热度不减,甚至引发全民讨论。笔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搜集和进一步计算,倘若我们从历史时间段特别是从投资管理规定即1997年26号文的出台之日起计算,17年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平均值为1.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水平平均值为0.77%,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值为2.87%,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值为4.14%,从长期来看,假如按照一年期银行存款严格执行投资政策,还是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率的。如果仅从2003年~2013的十一年间来看,CPI平均上涨率达到2.94,活期存款平均利率值为0.56,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为2.71,五年期平均存款利率为4.26,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按照一年期银行存款计存也是无法保证保值增值的。

针对近几年舆论媒体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亏损、贬值问题的大肆渲染,作者认为如果不加以合理分析而一味强调过程中某时间段内基金的亏损问题难免有失偏颇,毕竟从上述分析来看,如果放在历史的时间段,基金的贬值问题并没有如此严重,只不过是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导致了通货膨胀率快速增长而计算的“对比亏损值”更为庞大而已,实际上在一定时间内,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是没有压力的,但是从未来几十年的较长时间段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严重,未来才可能会出现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问题,如果能够制定合理有效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再加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风险储备基金,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支付也是没有问题的。

二、 解决“分散化”管理带来问题的办法仍未明确

长期以来分散化管理的低统筹层次现状给基金的投资运营监管带来了诸多阻碍,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基金统筹层次低的现状,即使未来新的投资管理办法实际运行开来也可能会遇到瓶颈。从历次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来看,从政府到社会舆论再到学术界,普遍存在着一种过于重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而轻视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问题的现象,而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该基金监督问题的严重性又丝毫不亚于投资运营问题,按照该问题已有学理上的分析,投资属于管理的一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当分为“存量监督管理”和“增量投资管理”两个方面,作者认为基金的存量监督管理问题应当是投资运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办法,即使再高的投资收益率也可能会大打折扣。

首先,在统筹层次较低的制度模式下,监管难度加大,一些地方政府已然形成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益固化,毕竟这部分基金拥有延期支付的特质,所以长期的“各自为户”状态导致某些地方政府擅自违背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挪用或者进行投资其他领域的经营性事业,甚至是为某些地方政府提供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构成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的威胁。据国家审计署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湖南省邵阳市1994年~1998年期间曾经挪用831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河南省2006年审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该省尚有以前年份3 900多万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尚未追回;根据2012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结果显示,全国范围部分地位违规使用社会保障资金多达17.39亿元等等。

其次,全国范围内存在两千多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主体,且之前的投资管理办法只是说存入银行专户,对使用何种期限的存款方式并未详细说明。这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操纵机会,且没有投资保值增值的积极性。较多地方政府为从中获利而将其存入活期存款成为一种常态,大大降低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可能性。

再者,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仍然存在一个隐忧值得深思,即统筹层次过低的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了监督管理的弊端和问题,提高统筹层次是必要的和刻不容缓的,但是新的投资管理办法并未对归集或集中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到省级财政专户这一关键问题做出明确和细化的说明,如何解决省级与各地市之间的财权事权问题仍然需要细化研究。归集的仅仅是各地市的资金还是直接将财权一并收至省级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大问题。

三、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虽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拥有多达数千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持有主体数,但是基本上世界范围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可以分为集中管理模式、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存在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监督管理和投资运营提供了借鉴。

集中管理模式指的是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交由国家指定的唯一的管理机构管理运营,所有的养老金领取者都将从该机构支取养老金。该机构的性质可以是政府官方机构,也可以是非政府机构。该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基金统筹层次高,监管难度较小,便于形成基金投资运营的规模收益,基金运作高效,管理成本较低,缺点是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计划即是该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该计划由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劳工部统一制定相关政策并进行监督。

相对集中管理模式是介于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中间的一种权衡模式,实际上是成立一个能够代表广大养老金缴费者利益的机构,由该机构完成基金的收费、支付,投资运营则由该机构制定大致的投资计划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交由投资机构运作,并对他们实施监督。该种制度模式能够避免集中管理模式导致的缺乏竞争、效益低下的可能性缺陷,还能够避免分散管理导致的委托—代理、成本高昂的问题。

分散管理模式指的是国家把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交由多个投资主体机构进行投资管理运作,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以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该种模式下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能够利用市场机制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也给予了缴费者较大的投资选择自由,并且能够避免腐败和政府操纵的问题,但是该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管理成本高昂、委托代理问题突出、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投资基金基数等缺陷。拉美国家如智利即是采用该种模式。

四、 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国际经验总结和思考

通过对国际上养老保险基金国际经验的借鉴,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都是在考虑到自己具体国情的前提下适宜地建立的一种制度,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到中国。我国幅员辽阔且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中央和地方实行的是分税制体制,长期以来已然形成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既得利益固化现象,养老保险基金财权与事权不统一,这种种背景基本上决定了我国在短时期内无法权衡中央与市县域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问题,因而无法采取养老保险基金集中管理的制度模式。发展不够完善、不够充分的资本市场诟病较多,也无法将人们的养老钱放心地全部由基金管理机构按照缴费者自己的意愿纳入资本市场。

总而言之,走一条折中的道路在当前情况下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即是选择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在该种模式下,需要由省政府与地方市县政府进行协调将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权统一归到省一级政府手中,省政府的资金运作即可以按照即将运行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运营监管。养老金的财权收归省政府所有可以大大降低基金违规挪用、腐败问题的发生概率,可以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化收益的优点,大大降低基金的管理成本。

五、 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集中化”改革路径分析

1. 将养老保险基金“财权”逐步上移纳入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监管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且未来全国社会保障统筹是大趋势,在目前推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新办法出台的有利契机下应当通过制度的改革将地方市县级政府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权全部收至省级政府,而不仅仅是为了归集地方的资金,这将会为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化收益,为未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2. 尽快制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更为翔实的法律。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相关法律具体层面的缺失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不力,国家应当在该领域进一步细化法律,并推动严格执法,加大违规动用养老保险基金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依法治国的国家大背景下,推动社会保险法的进一步完善。

3. 进一步明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或企业作为缴费者应当严格履行好自身的缴费责任,国家作为该制度的制定者和改革推动者,作为基金的管理方对基金的安全运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养老保险基金是人民的养老钱,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任何一级政府都不应当对该基金存在私利觊觎之心,而应当站在人民的角度切实维护好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4. 制定切实的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特点的投资运作方案。养老保险基金是人民的养老钱,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其次也应当保证相当的收益率水平,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出于保证收益率和安全稳定的考虑,建议各省采取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国家五年期银行存款,或者国家发行社会保障特种国债等投资方式以抵抗通货膨胀率的侵蚀,也可以将养老保险基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和稳定投资回报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或新能源产业,切不可盲目跟进将大比例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特别是制度不完善的股票市场,指望养老保险基金救市是错误的。

5. 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是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方向。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已经基本拟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财权事权省级统筹在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的契机下也应尽快保证完成,为将来基本养老基金全国统筹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 胡晓义.有关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札记之二[J].中国社会保障,2004,(1).

[3] 郑秉文.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2012,(5).

[4] 张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性支出对消费水平影响比较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2).

[5] 吕学静.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6] 郑秉文.新一轮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J].行政管理改革,2014,(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工业化国家国民财富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调节机制和政策体系比较研究”(项目号:12&ZD042)。

作者简介:杨宜勇(1963-),男,汉族,湖北省宜都市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等;张强(1988-),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养老保险基金。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7

1991年6月26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1]33号) , 有关个人账户方面, 《决定》提出:个人必须缴费, 但是个人缴费要在调整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行, 开始时缴费额应不超过本人工资的3%, 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工工资的调整再逐步提高。从此, 以个人缴费为主要特征之一的企业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建立。

1993年11月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5年3月17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国发[1995]6号) , 《通知》进一步明确: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并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

1997年7月16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文件) 。该《决定》在进一步明确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目标的基础上, 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做了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两部分组成, 其中个人缴费部分应逐步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 有条件的地区个人缴费比例提高速度可以适当加快。应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不足的部分由企业缴费划入。但企业缴费应随着个人缴费的提高逐步降低到3%。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养老, 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 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 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随后, 原劳动部发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劳办发[1997]116号) , 对同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有关个人账户政策进行了细化规定。

2000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0]42号) , 并附有《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 该《方案》对个人账户提出了新的调整政策, 如:从2001年起, 企业缴纳本企业所有职工工资总额的20%左右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不再划拨到个人账户, 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 并以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为单位尽行调剂;职工依法缴纳基本养老费, 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左右, 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别管理, 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办法基本不变。

2003年10月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保障的论述: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2004年9月, 《我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记载:2001年, 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内容主要包括: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实现部分基金积累, 探索基金保值增值办法;改革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 将基础养老金水平与职工参保缴费年限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职工参保缴费15年后每多缴费一年增发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的基础上, 2004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在21世纪的前20年, 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2005年12月3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决定》进一步对个人账户制度进行了调整, 如: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 从2006年1月1日起, 个人账户的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 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2009年12月28日, 国务院发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新规定, 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计算和转移方式, 1998年1月1日之前参保的, 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计算转移, 1998年1月1日之后参保则按计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另外, 《办法》还对农民工参保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产生的原因

2005年12月3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出台该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解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据统计, 2000年“空账”规模为1900亿元, 2004年年末达到7400亿元, 2005年年底增至8000亿元, 2010年7月达到1.3万亿元。综合分析, 我国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产生“空账”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制度设计造成隐性债务。

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 由现在在职的一代供养退休的一代, 现在在职的一代退休后由其下一代供养。制度设计中它的支付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二是按照现行个人账户制度所产生的长寿者个人账户不足的部分。但事实是还有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 现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而来的, 而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保险转变而来, 情况十分复杂。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或已经参加工作的“老人”和“中人”, 其基础养老金仍应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但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或很少, 因为在旧制度下“老人”和“中人”超出基础养老金的部分 (相当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权益) 已经凝固在国有资产中了, 这部分基金的数额就是我们常说的“隐性债务”。

如图1所示, 新制度下“老人”的养老金全部来自统筹账户, “中人”的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来自统筹账户,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来自于个人账户, “新人”的养老金由两个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由统筹账户支付, 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支付。在制度运行过程中, 统筹账户基金收不抵支, 必然挪用个人账户基金, 导致个人账户“空账”, 所以说, “隐性债务”是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根本原因, “隐性债务”的解决就成了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前提。

2. 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设计不合理。

2006年1月1日以前, 我国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对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累计满15年的职工, 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除以120, 即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期限为10年。这样安排的理由可能是, 我国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是70岁左右, 因此, 60岁左右退休, 存活10年, 即存活到70岁左右,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在职工70岁左右支取完毕。这项规定看似正确, 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即能够达到退休年龄、开始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的人口群体的平均预期余命肯定会超过10年, 甚至肯定会超过15年。这是因为:第一, 退休人口的预期寿命要比包括零岁人口在内的总人口的预期寿命长, 70岁是包括零岁人口在内的所有年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已经存活到55岁、60岁的人口的寿命要比70岁更长。第二, 现实中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主要是城镇企业职工, 而城镇人口平均寿命要比总人口平均寿命长, 所以, 即使包括零岁人口在内, 城镇人口预期寿命也比70岁更长。第三, 女性人口平均寿命要比男性的长, 但是女性退休年龄目前至少比男性提前5年。第四, 在停止工作之后能够享受养老保险金的人口群体的预期寿命要比整个人口群体寿命长一些。“国际经验已经表明, 社会保障覆盖的人口群体通常与更高的收入档次、更健康的生活条件和更好的医疗保健相联系, 一般表现出比整个人口更低的死亡率模式。”

综上, 现行养老金计发标准过于宽厚, 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所以, 个人账户最终缺的养老基金只好从社会统筹账户支付。一方面, 使得个人账户不得不提前结束, 加剧了统筹账户支付负担;另一方面, 统筹账户由于没有积累 (在制度设计时, 也不打算对统筹账户进行积累) , 所以就不得不重新挪用新的个人账户的基金, 造成两个账户之间恶性循环。随着领取养老金人口群体的寿命的延长,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缺口也会相应扩大, 这是造成个人账户“空账”的主要原因。

3. 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一方面使大批劳动者过早地退出劳动领域, 直接减少在职职工人数, 减少作为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基数的职工工资总额, 不仅影响扩面范围, 而且影响基金的收入规模。另一方面, 大批劳动者提前退休, 实质上是延长了养老金的支付期限和支付规模, 对养老金的需求就直线上升, 所以提前退休是造成个人账户“空账”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 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岁, 但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调整时期, 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在进行,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 国家出台了一些倾向于鼓励提前退休的政策。中央政府一旦有了特殊政策, 各地方就可参照执行, 自然“贴”和“靠”的现象就时有发生。更由于近几年来各地政府为缓解下岗和失业压力, 违规办理退休的现象十分严重, 这实际上是把就业的压力转移给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把近期的负担推向远期。

4. 人口老龄化压力。

在《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之前,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是按积累额的总数除以120, 那就意味着个人账户的实际发放只能维持1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预期寿命普遍延长。那意味着在未来, “新人”的个人账户积累也将出现空账。如果这种状况不果断地加以制止, 空账积累的数额将会越来越大。

三、“做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措施

如前文所述, 短短的6年时间,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几乎翻了一番。经过这些年的运营, 养老金“空账”缺口不降反增, 尽快解决“空账”问题便越发紧迫。同时, 做实个人账户也是实现个人对个人账户权益的要求, 而且方便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实现保值增值。

1. 划拨国有资产, 解决隐性债务。

众所周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是国家对“中人”和“老人”的负债, 但是, 在实际中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以下简称劳社部) 负责养老保险金的发放, 承担直接的债务责任。负债关系可以表示为:国家——劳社部———职工 (“中人”和“老人”) 。因此, 可以根据隐性债务的量以及其他实际情况, 劳社部把对国家的债权转为对部分国有资产的股权。然后, 劳社部再依据其对个人账户基金透支的份额, 将其中的一部分股权划入个人账户基金专户。当“股权”成为个人账户基金后, 就不应该再以国有资产的方式经营, 应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起来,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为“股权”的所有者不再是国家, 而是职工。劳社部作为职工的利益代表, 可以通过竞争的形式把“股权”经营权信托给若干家专门组建的养老基金投资公司进行经营, 收益划入职工个人账户。为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保证“股权”的保值增值, 劳社部可以根据信托法和公司法择优选择, 每年根据不同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 适当淘汰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

2. 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

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是从制度上制止统筹账户对个人账户基金的挤占挪用, 从而做实个人账户的根本措施。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基金, 从本质上要求分开管理。社会统筹属于现收现付模式, 无需资金积累, 也不存在通过投资保值增值的问题。个人账户属于基金积累制, 是一种强制储蓄计划, 即个人通过储蓄方式实行延期消费。由于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率的影响, 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金, 必然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由此可见, 社会统筹基金管理的核心是基金及时、足额收缴和支付,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而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核心是保值增值, 实现其安全性和收益性。所以个人账户基金应由独立的新机构进行管理, 与统筹账户划清界限, 分开在资金上的联系, 实行分账管理, 个人账户缴费进入个人账户基金, 并负责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但是收缴率低、征缴力度不足、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全等也是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过早出现赤字、“空账”数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解决, 即便改为分账管理后也会出现新问题, 财政负担过重、养老金发放不能保证等。因此, 加大征缴力度、提高收缴率、扩大覆盖面等是保证制度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

3. 加大财政支付的力度。

国家不应该笼统地说加大财政支付力度, 而应该明确其支付的责任。在原有支付不变的情况下, 应将其加大支出的部分, 强制作为个人账户的积累。对减税部分则可采用“税前列支”和“税后列支”方法, 明确财政的支付额。同时, 国家应采取各种方法加速经济发展, 促使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从而使得财政支出在支出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总量可以保持增长, 并将财政划拨增量部分作为个人账户的积累。

四、结束语

个人账户实账化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它不仅可以避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局面, 而且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制度结构, 为完善社保基金市场化管理机制创造条件。

摘要: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 个人账户一直处于“空账”状态, 近些年, 更有扩大的趋势, 从2004年到2010年, 短短六年的时间, “空账”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 文章从根源上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 以期提出解决“空账”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

参考文献

[1].陈功.养老保险制度:新规定, 新挑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2006 (8)

[2].盛燕.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金融与经济, 2006 (7)

[3].胡玉琴, 郑学东.中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基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的比较研究.财经论丛, 2010 (3)

[4].王汝志.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度研究.保险研究, 2011 (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8

1 背景及概况

关于为何要归集到省级财政专户的问题, 也就是必要性的问题, 我们先予以明确。

第一, 主要在于我国的省级统筹并未完成, 到目前为止尚有17个省未完成省级统筹, 且现行的省级统筹不是真正意义的省级统筹:存在统而不筹的问题, 省级统筹仅仅停留在市级基金统收统支、省级调剂的层面;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省级范围内难以统一, 统一省区范围内尚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不统一。

第二, 在于归集到省统一投资能够发挥规模效应, 减少管理成本, 发挥高端人才的投资管理才能。到2014年底, 城镇职工与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但大多集中于粤苏浙鲁川京辽晋沪等经济发达地区, 前5省份的结余就占全国的46% (2012年) , 而基本养老保险完成省级政府统筹的仅有4个直辖市和陕青藏等7个地区, 粤苏浙鲁等地养老金结余虽多, 但多散落在各省级、市级甚至县级政府。

2 制约因素

《试行办法》中已经给出了相关规定, 也已经明确了省级财政专户有权制定各自的归集办法, 但归集的难度之大, 可以想象。办法出台以后, 国内一些专家表示, 鉴于地区间的基金规模不一, 统筹层次不一, 归集到省尚需要做出相关的努力。

2.1 下级政府不愿交出控制权

下级政府上缴基金虽然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但也意味着对养老基金的控制权变弱, 这是下级政府不希望看到的。对于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而言, 基本养老基金归集到省是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能力的有效办法, 但省级政府存在一定的顾虑, 按照惯例, 一级统筹就由一级财政负责, 财政责任的上移, 无疑给省级政府增加了财务负担及更多管理责任。

2.2 人口在区域间流动的不确定性, 各地养老金收支不稳定

每年结余或亏损的数字都在变化, 增加了归集工作的困难。人口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以及省份内部的城镇之间存在着人员的频繁流动, 养老金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即使①目前养老金账户的转移接续尚存一些难题, 但每天仍有大批的人口进行养老金账户的变动。由于许多省份和地级市的养老保险基金面临不确定的养老基金收支形势, 例如劳动力流入, 将增加缴费收入, 劳动力返乡, 不但缴费收入没有了, 已往的缴费还要带回老家。因此, 一些地区在将养老基金委托投资以后, 在面临基金收不抵支时, 可能还要赎回投资, 这将在操作上形成一定难题, 养老基金必须像开放式基金那样, 每天公布申购和赎回的净值例如若今后账户移转更加方便, 更多东北省份的老年人因为养老问题, 移居海南省进行养老, 海南省将会出现大批的资金流出, 更可能会出现资金的亏损状态, 资金流的变动不方便省级政府进行核实, 加大了省级归集的难度。

2.3 利润分配存在问题

新办法实行后, 归集到省级的资金利润分配出现问题。养老基金归集到省级为的就是能够进行统一的投资, 增加投资利润。若将社会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统一归集到省级以后, 在投资获得收益之后, 这部分究竟是放入社会统筹还是作为个人账户的利息, 当下退休的人员是否可以分得一杯羹, 一切都是未知数,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试行办法》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目前较多的看法是将投资收益用于做实个人账户,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只是在减轻政府的责任而已。

3 总结

现实中, 关于养老金归集方案,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已形成初稿, 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下一步, 人社部将按计划严格落实任务分工, 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按期顺利实施。而正在制定的养老金归集与转移办法将确定中央、省、市县之间, 还有受托机构之间, 资金划入划出的具体流程, 包括一些财务会计规则等等。总的来看,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的完善, 有利于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 调动群众缴费积极性, 扩大参保覆盖面;有利于拓宽基金来源, 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增强基金支撑能力, 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的每一步都显得更加重要, 对于即将在2016年出台的归集办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郑春荣.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三个问题.财政监督, 2015 (14) .

[2]向春华.厘清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的八大问题.中国社会保障, 2015 (8) .

[3]林毓铭.体制改革: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到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经济学家, 2013 (12) .

[4]郭晋晖.养老金全国统筹22年无大进展阻力在政府本身.第一财经日报, 2013 (6)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篇9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原因

国际上把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 或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 的国家和地区定性为“老龄化社会”,又称为“银发浪潮”( 见表1) 。老龄化社会在这里不仅强调了老年的个体数量,更强调了老年群体的比例。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两个明显特点是人口数量大和增长速度快。早在2000 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1. 78 亿,占全国人口的13. 26% ,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了2. 93 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抚养比上升;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2010 年我国15—59 岁的劳动人口增长达到峰值,人口在此后出现负增长,即所谓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使得劳动力数量从以前的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这也是近几年来,一些外国大型企业开始迁出中国的主要原因。

我国形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改善,使得人类在健康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二是由于20 世纪50 年代,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直接导致了生育高峰,这不仅带来了人口红利,同时随着这代人开始退出劳动市场,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加大了我国老龄化程度; 三是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较低的生育率,直接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底层急剧萎缩。这些原因都导致我国只用了18 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近60 年才能完成的老龄化过程。

二、我国现行退休制度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即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60 周岁,女性工人年满50 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 周岁,女年满45 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 周岁。该退休年龄规定自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未作实质性调整。

三、现行退休制度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制约

( 一) 退休年龄低

我国一直沿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退休制度,而那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4. 6 岁,2014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4. 83 岁,人口预期寿命虽发生了变化,但基本退休制度一直没有变,较低的退休年龄与延长的人均寿命间的矛盾必然会加剧养老保险费用的负担程度。

从赡养率角度来说,中国老年人口赡养率在退休年龄不同时是不一样的。赡养率为按现行的退休制度,制度内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制度内交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之比。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样,也拥有众多的老年人口。截至2014 年,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20940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 3% ;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138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 1% ,其中60 - 64 岁的老年人有7124 万,占比为5. 2% 。2014 年我国赡养率已经达到了1: 3,养老保险征缴收入为2. 11 万亿元,小于支出的2. 33万亿元。如果将61—65 岁的劳动者加入缴纳保险金,而不是领取养老金的行列,那么这些人在工作期间就会多缴纳200 亿,少领取900 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从自我负担率角度来说,低龄退休严重加大了职工自我负担率。通常把退休年数与工作年数之比称为自我负担率,用公式表示为: λ = m/n,其中m为退休年数,即劳动者从退休到死亡之间的存活年数; n为工作年数,即劳动者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间的年数。由于就业年龄和死亡年龄无法更改,因此自我负担率主要由退休年龄来调整。随着我国教育年龄的延长,人们开始就业的年龄普遍延后,而退休年龄却一直维持原状。在现有标准年龄升学、退休的情况下,本科毕业生平均年龄22 岁,工作年限为38 年; 研究生毕业年龄为25 岁,工作年限为35年; 博士生毕业年龄为28 岁,工作年限为32 年。教育以及退休制度导致受教育年限越短,工作年限越长; 受教育年限越长,工作年限越短。这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工作年数在缩小,而从退休到死亡之间的存活年数在增加,自我负担率加大。如果延长退休年龄,那么工作年数就会增加,使得自我负担率减小。

( 二) 男女不同步退休

我国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 周岁,女干部55 周岁,女工人为50 周岁,女职工比男性法定退休年龄早10 年,这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截至2014 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4. 83 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2. 83 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7. 37 岁,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出4. 54 岁,这也就意味着在同年龄退休的情况下女性平均都要比男性多领取4. 54 年的养老金。我国2005 年颁布的国发[2005]38 号文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较1997 年颁布的国发[1997]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有许多变动。其中,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积累为统筹账户为职工工资的20% ,个人账户为职工缴费工资的8% ,企业不再划入;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基数统筹账户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 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的比例统筹账户为缴费年限乘以1% ,个人账户为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目前为止,仍在执行2005 年的文件政策。

从领取养老金角度来说,较低的退休年龄和较高的预期寿命,使得与男性同时进入工作岗位的女性领取的养老金远低于男性,这种状况不利于公平竞争,挫伤了女性参与者的积极性。

从统筹账户角度来说,女性较早退休,加大了老年人赡养比例,同时提早加大了统筹账户的支出压力。对于在职职工,尤其是对于同为工人类型的职工来说,50 岁的男性工人需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而女性工人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同样也会引起男职工心理上的不平衡,间接挫伤了男性职工的积极性。

从替代率角度来说,较低的替代率会降低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准。假设男女都是22 岁进入工作岗位,根据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基数与比例,男性退休职工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38% ,女工人和女干部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28% 和33% ,这样,女工人和女干部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男职工的73. 7% 和86. 8% ,统筹账户中的养老金在心理上无法满足男女平等的保障程度。

从个人账户角度来说,女性较男性最早退休5—10年,同时预期寿命高,女性的计发月数高出男性114—174个月,而女性的储存额相对于男性来说少缴纳5—10 年。根据个人账户的计发比例,个人帐户养老金的给付数额与领取时间呈反比关系,与缴费年限成正比,即领取时间越长,缴费年限越短,则养老金的给付就越少。这必然使女职工的个人帐户的养老金远远低于男职工。

( 三) 退休年龄缺乏弹性

我国目前的退休制度是“一刀切”形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都实行男职工60 周岁,女职工50 周岁,女干部55 周岁的退休制度,退休年龄缺乏弹性。很多知识分子读完硕士、博士已年近30 岁,在现行的强制退休制度下,他们的工作年限很短,只有25—30 年。然而,这一群体一般从事知识、资本密集的脑力劳动工作,这些行业属于“老壮型”,工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随着年龄及工作时长的增加而增长。当他们达到积累最为丰富、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常常已接近退休年龄,此时这些人才要么被其他单位高薪挖走要么被原单位高薪返聘。据统计,2013年50 岁或更早退休的人中有接近49% 的人并没有离开劳动市场,而是在继续从事全职或非全职工作。但是从60 岁开始,不管他们工作与否、工资高低,都不再缴纳养老金,而是领取养老金。

这种现象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例如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假设他真正离开劳动力市场为71 岁( 男性实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为61.7-71.5岁,医生为高级人才),而60岁开始便领取养老保险金,其后近11年在不缴纳养老保险金情况下同时享受着该职位应有的待遇。那么如果一个年轻人进入这个岗位,就会增加11年的养老保险金。因此缺乏弹性的退休制度,会减少统筹账户中养老保险的收入,从而增加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

( 四) 提前退休

我国目前的提前退休现象,可分为合法的提前退休和违规的提前退休两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否合法提前退休都意味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在职职工人数的减少以及领取基本养老险基金人数的增加。与此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在大幅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大幅增加,造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支付危机,阻碍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转。

违规提前退休的原因之一是养老保险金的激励。对于职工自身而言,提前退休不仅可以获得更多退休后的时间,还可以领取养老金,有一技之长的,还可以再寻找一份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为职工办理了提前退休,不仅可以减少一部分工资开支,还可以减少一部为职工缴纳的保险费用;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违规提前退休行为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违规提前退休一方面使缴纳养老保险的在职员工减少,缴纳年限也随之减少; 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增多,领取年限随之增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赡养率上升,而违规提前退休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老年人口的赡养率,使得在职职工的养老负担加大。同时,违规提前退休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严肃性和持续性,给基本养老保险的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彭浩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2(9):31-36.

[2]钱锡红,申曙光.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保险研究,2013(3):110-119.

[3]邸达,宋凤轩.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5-128.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模式比较分析 篇10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建成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职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2012年,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13.42亿人,基本上已实现了人群的全覆盖。筹资水平上, 2012年城职医保人均筹资额为2 288.75元,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分别为322.88元和308.50元。保障水平上,2008年城职医保实际补偿比为66.2%,城居医保实际补偿比为49.2%,新农合实际补偿比为34.6%[2]。可见,我国三大基本医疗保险间存在着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差距。同时,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人群身份发生了转变。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由两个部门管理,相互之间缺乏衔接与协调,出现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重复参保等现象,造成管理资源浪费和财政重复补贴。因此,要达到“全民医保”的要求,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这种城乡分割、标准各异、管理分散的基本医疗保险现状就必须得到解决,而解决的重要途径在于我国三大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3](以下简称“整合”)。

政府也意识到了“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9年,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总目标。一些地区在政策的指导下已开始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研究通过总结我国(大陆地区)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整合”的关键问题和建议,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整合的内涵

新医改中明确指出“整合”的关键点,即制度上要“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在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4]结合现有的文献中对“整合”的定义[5],本研究进一步理顺了“整合”的内涵,即通过打破城乡分割、标准各异、管理分散的医保现状,缩小保障水平差异,使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在转移接续、管理、信息资源等方面衔接协调,进一步实现制度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最终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模式的比较分析

我国目前的“整合”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三元”模式、 “二元”模式和“一元”模式。结合“整合”的内涵和特点,对实施每种模式典型地区的实施方案、制度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效果和问题等方面逐一展开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3.1实施方案

“三元”模式是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仍以城职医保、城居医保和新农合三套制度运行,以兴化市为例。兴化市从2006年开始,就将新农合的管理移交社保部门,实现了管理上的并轨,但三个制度间并未进行整合,而是实行各自的筹资标准和报销方案。三个制度间可以自由转移、无缝衔接,即城乡居民在退休前可以自主选择参保,但不得重复参保;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一次性缴足一定年限的医疗保险费参加城职医保[6]。因此,缴费能力强的城乡居民可以选择参加城职医保;城职医保参保者因失业导致缴费能力降低,可以参加城居医保或新农合。

“二元”模式是将参保人群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类,使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以两套制度运行,以成都市为例。成都市按照“在制度构架上实现城乡统筹,在待遇标准上实现城乡衔接,在管理经办上实现城乡一致”的思路[7],于2008年底,将新农合、城居医保、大学生医保整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通过城职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市参保人群,并且注重两套制度之间的衔接,如城镇职工失业后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城务工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时成立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统一管理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开始,兴化市也将采取“二元”模式,将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同一筹资标准和保障方案覆盖本区域未参加城职医保的城乡居民[9]。

“一元”模式是将原有的多项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归并为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东莞市为例。东莞市按照 “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的原则[10],通过“三步走”策略,首先打破职工户籍界限, 将外来职工纳入城职医保范围;再者打破居民城乡户籍界限,将新农合和城居医保合并为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无差异化;最后打破就业人群和非就业人群分割,从2008年7月1日起,实现职工和居民医保的全面并轨,建立起全市统一、全面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使职工、城乡居民及在校学生等所有人群被纳入其中,并由社保部门统一管理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11-12]。

3.2制度一体化

“三元”模式中,兴化市的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间并未整合,其基金完全分立地运行,采取不同的筹资标准和保障待遇,但是打通了原有各项制度之间转移接续的渠道,为进一步“整合”打下基础。“二元”模式中,成都市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划分了四档筹资标准, 分别对应不同的住院最高报销限额和报销比例等,居民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需求选择不同的筹资和保障方案。 “一元”模式中,东莞市按“多方筹资,财政补贴”的原则, 统一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 作为月筹资标准,将参保人群划分以职工身份参保、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和城乡居民身份(包括学生)参保三类[10],不同类别参保人群的个人筹资比例和财政补贴比例不同,但是所有参保人享受一样的保障待遇。

3.3管理一体化

三种“整合”模式的典型地区均采取由社保部门或者社保部门下设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来统一管理区域内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充分整合医保管理、信息和网络资源,使居民参保缴费、就医结算、转移接续更加方便快捷。

3.4效果

由于采取了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经办管理队伍,三种“整合”模式的典型地区均实现了制度间的自由转移和即时结算,并且通过市级统筹提高了统筹层次。此外,成都市的“二元”模式在全国率先将城居医保、新农合、大学生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且设置不同的筹资标准供居民自主选择,实现了按个人支付能力的筹资公平性。而东莞市“一元”模式的效果更为突出,主要是彻底突破了城乡分割、标准各异、管理分散的局限性,使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真正覆盖到全人群;通过提高财政补贴,拉近筹资水平,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使保障范围由“保大病、保住院”的单一模式,向“门诊、住院保障兼顾”的全面保障模式转变;采取统一的保障待遇,实现参保人均等受益;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也覆盖了非本市户籍职工,解决了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医保问题。

3.5问题

三种“整合”模式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三元”模式主要的问题是逆向选择,即健康差者选择参加城职医保,而基金间并未统筹,使得风险不能很好地分担,造成城职医保基金风险加大。比较而言,“三元” 模式尚处于“整合”的初级阶段。“二元”模式中虽然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但是在同一制度下采取不同的补偿方案造成参保者受益不均。“一元”模式中虽然解决了受益不均的问题,但其对人群进行分组,按其支付能力筹资的划分不全面,筹资公平性还有所欠缺,而且在不同的筹资标准和一致的保障待遇下,参保人会尽可能利用卫生服务,无法避免道德风险问题。同时,单位可能会逃避给员工参保,使员工以城乡居民的身份参保,造成单位应该缴纳的保费由财政承担,财政负担过大,不利于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不仅如此,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后,如何避免农村到城市逆向补贴的情况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种“整合”模式比较分析见表1。

4问题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三种“整合”模式描述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整合”的关键问题和建议。

4.1制度一体化如何实现公平筹资、均等受益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不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关键是如何在统一的制度中实现公平筹资、均等受益,也是三种“整合”模式下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公平筹资需要根据参保者支付能力建立“同等费率、多方筹资、合理分摊、 财政补贴”的筹资机制[13],但在现在的城乡差异水平和就业结构多样化的国情下,我国还无法实现同等费率的筹资方式。因此可以采取“一个制度,多种筹资标准,利用财政补贴进行收入二次分配”的方法,拉近筹资水平。 在人群分组方面,为了更能接近公平筹资,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地区全民健保的经验,按详细的职业类别对人群强制采取不同筹资标准,同时采用统一的补偿方案消除不同人群在医疗资源使用、保障待遇等方面的差异。

4.2管理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统一规范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面临不能回避的选择:由哪一个部门来具体实施?社保部门是“真正的第三方付费”,并且在基金的管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卫生计生部门有技术优势,更熟悉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当前的模式都是采取一蹴而就的方式,即在新农合成立时或者是发展初期就由社保部门进行管理。 但是如今大部分地区的新农合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由卫生计生部门主导,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的成熟管理模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些地区直接将新农合分割出来归口给社保部门管理,必然造成尖锐的矛盾,连带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运行。有研究提出逐步从“分治”走向整合的方式,即由社保部门管理城职医保, 卫生计生部门因有着以较低的筹资水平,实现了较高的参合率、报销比和受益面的新农合管理经验,适合管理与新农合有趋同性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并且通过比较和竞争,可以提高两个部门的效率,还可以为管理资源完全整合提供实证依据。

4.3如何减少农村到城市的逆向补贴

“整合”应体现风险分担的原则:低风险人群补贴高风险人群;高收入人群补贴低收入人群;生产人群补贴非生产人群。由于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使城镇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因此,统筹基金的合理流向应是由城市流向农村[3]。但一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存在自付费用,使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更多利用卫生服务,从医保基金中受益更多;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就医机构级别不同、服务水平和质量不同,造成城市居民医疗费用高于农村居民,从而出现了农村到城市的逆向补贴现象。因此,“整合”要充分考虑我国城乡差异的问题,采取配套改革,比如户籍改革,促进城镇化步伐,缩小城乡差异;进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卫生服务质量差异等,并且在城市和农村间要采取不同的筹资标准。

4.4如何维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目前的新农合和城居医保在筹资上很大部分依赖财政补助,尤其是新农合基金的80% 由财政补贴。“整合” 后,不免要缩小三种制度的保障差距,达到受益的均等。 如果农民个人筹资水平不增加,财政支出就会面临巨大负担,跟采取了“一元”模式的东莞市相比,其他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所面临这个问题更为严峻。“整合”的资金缺口不应仅由财政承担。以2012年的5 544亿元作为医保支出水平衡量,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约为7 600亿元已经超过了16个月的支出水平[15],为结余过多的状态。“整合”提高了统筹层级和抗风险能力,可以通过减少风险准备金释放出一部分结余,并根据农民的收入增长情况适当提高个人筹资水平,同时财政再补偿一部分,如此三管齐下的方法可以为解决全面缩小保障差异,提高保障待遇的医保基金可持续性问题提供思路。

上一篇:居室装饰设计下一篇:自主性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