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2024-06-04

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精选5篇)

篇1: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为以往语文教学未涉及的新概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生精彩。

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景,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一、在期待中“倾听”文本

师:上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惊弓之鸟》,读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看板书说)

射 大 雁 不用箭 只拉弓

师:今天我们来学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后组内分工讨论。)

师:好,下面请各位“小福尔摩斯”发表意见!

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伤口没有愈合,又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用波浪线划下这些句子,这是依据。(出示课件梳理领悟)

※ 掉 下

弦响

害怕

高飞

裂开

为什么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 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 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别的理由?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快速读一遍,合上课本,敢接受挑战吗?

师:将“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这几个词贴在黑板的方框内。(见上图)

师: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大雁直掉下来的经过。

生:因为大雁听到弦响,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嗯!……

生: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伤口就裂开了,结果从天上直掉了下来。

【赏析】 向更羸学推理的`本领,来破《惊弓之鸟》案,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何况个个都成“小福尔摩斯”了。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生命的冲动,为整堂课孕育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趣。研究的第一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倾听”文本的欲望,既“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倾听”自已(同学)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二、在期待中“叩击”文本

师:我们弄清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问题解决了,这黑板上的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当然,可以!

[1][2][3]

篇2: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阜康市第一小学 舒继红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朗朗的书声,让学生读出自我、读出精彩。因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新课标》及教材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练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应充分把握课标要求,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第一,上课时要设计好导语,激起学生的

阅读兴趣。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导语,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葬礼”的理解,教师借机引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通过范读课文对全体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唤起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第三、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那部分?”等。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多鼓励,少批评。“读”后不能忽视读后评议,认真评议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生喜欢表扬,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听的同学来讲,也会努力争取读好书,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成就心里,更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阅读。

3、“读”有多种形式。从学习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可谓形式多样。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

1、阅读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课文,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

2、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第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读正确是流利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第二、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指读的时候句子清晰,停顿适当,语言流利顺畅,在教学中应注意“上声、轻声、儿化音”等变音现象的指导,注意指导学生克服朗读时形成的习惯性腔调,如“唱读、念读”等。第三、有感情地读。主要指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在指导中,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闻其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四、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书读百遍”“读书破万卷”没有充足的时间怎能做到?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难以形成技能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堂课40分钟是一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的实践的蛋糕就少了。”因此 课堂上应精讲多练,以讲促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朗读,真正让学生做到“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课后练读

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但课后还应巩固训练。即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课后练读重在把课堂上的朗读方法放在课后再做练习。通过课后练读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把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有感情的读,就能凭借语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做到入境动情,进而达到明理。有些讲不清的词句、说不明的感情,用有感情地读的方法可以表现得准确无误,淋漓尽致。

篇3: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一、生动形象, 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通过色、形、声、光, 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 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 根据新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巧妙运用电教媒体,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四年级《车》一课时, 虽然小学生富于想象力, 但经历浅, 知识面窄, 学生无从下手。我将各处搜来的有关车的图片精心分类, 通过多媒体动画, 出示给学生欣赏, 每张图片的车各不同, 有古代的牛车、马车、手推车……有现在的汽车、火车、摩托车……并配以不同的优美音乐, 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 使课堂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 图片中的各式车辆和功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 有的瞪大了眼睛, 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有的跃跃欲试, 迫不及待。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也有了创作的依据, 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达到了“课伊始, 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二、打破局限, 激活创新思维

现在的小学生, 让他画张自己拿手的作品, 一下笔就是小鸟、房子、太阳、云, 造型都基本上差不多。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模仿性很强, 加上有的教师示范的影响, 学生产生了惰性和惯性。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 他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为了解放他们的思维, 在三年级《风》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只能感受季节风的一般特点, 教师讲得再津津有味, 也很难唤起学生对风的感受经验, 学生还会流露出无动于衷的表情, 没有学习的热情。为此,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将搜集的风吹来时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变化的视频剪辑加工, 通过控制操作面板, 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大千世界。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风的世界, 有的学生还画出了不同风吹来时人们的表情, 有的则自己去找龙卷风探险了。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 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有个学生刚想出一个情节, 特得意, 但在跟同桌讨论之后, 马上又推翻了, 重又进行新的补充和翻新。在这样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了。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 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参与性

只有学生积极亲身体验参与的教学活动, 才会有效率, 有质量。如在《夸张的脸》一课中, 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 都说太难, 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 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 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 把我们熟悉的有特征的明星们的脸型、五官分开来, 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 拼出不同表情、不同特征的明星。拼出一位, 我就点出相应的人物拿手绝活, 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姚明的投篮、潘长江的小品、周杰伦的歌等等。学生都跃跃欲试, 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 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参与, 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进去, 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四、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自信

多媒体教学为以往教学中一些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降低教学难度, 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在《对称美》的一课教学中, 我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从自然界中的对称图形入手, 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使学生了解对称是人们在大自然中发现的, 引出对称的课题, 谈自己对“对称”的初步理解。课件中着重通过一只蝴蝶图形, 启发学生假想, 每位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机屏幕上真切的蝴蝶, 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再通过一只蝴蝶的左侧翅膀旋转180度和右侧翅膀完全重叠的动态画面演示, 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从而更好地认识轴对称的图形, 接着由一组图片的欣赏使学生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如从我们身边的北京城的布局到外围建筑的设计, 都有对称的运用, 课件中清晰地在图片上加上了对称轴、对称点的动态演示, 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在认识轴对称图形之后,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对称的另一种形式———中心对称, 并引出对称的定义, 进而通过几幅图片和凯旋门、飞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组不同画面的设计展示,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总结出对称图形“规则、整齐、稳定”的美感。学生在了解对称美的特征后, 再联想生活周围的实例, 感受对称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后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 根据对称的特征设计出对称的图形, 完成本课的作业。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 及时将好的学生作业通过教学网发送给每一个学生, 展示学生的作品, 并请一两名同学在网上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制作中的难点。在课堂小结时, 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 再出示一组不对称的图形, 说明不对称图形的另一种美, 启发学生思考, 留给学生以想象和探索的空间。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知识, 激发学生的信心, 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效果自然好。

篇4:运用阅读期待,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精心导入,激发初读期待

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取向入手去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导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巧用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教学从题目开始,常常能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由表及里,读懂文章内容,读透文章中心。教学时可通过对课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个别致的课题,初识课题,学生可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2.创设情境。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增强阅读期待。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一个村庄的故事》时,就先出示了许多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村庄的美丽,正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愉悦中时,突然画面中出现了村庄被毁的景象,学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画面震惊了。

3.融入生活。教学富于童真童趣的课文时,可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描写动物的课文《山雀》《蜗牛》等,因为涉及的小动物全是学生的兴趣热点,他们一定会津津乐道于自己养小动物的经验,这时自然进入新课,每个学生都会兴味盎然。

4.课前铺垫。对于一些距离学生经历较远的课文,搜集资料、了解背景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教学《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山》等课文,通过查阅背景资料,既可以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也为上课突破难点铺设了通道。

二、质疑问难,引发深层期待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方能促思”,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级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精心设问,预留空间。如,《珍珠鸟》是一篇散文,课文写得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在教学中,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出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善待异声,尊重发现。例如,一位教师上《五彩池》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道:“五彩池中能游泳吗?”这样的问题只有学生才会想到,教师备课时一般不会预设这样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少,但这也恰恰反映出他们独特的阅读期待。此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的这种阅读期待发挥好作用。

三、适时拓展,延伸课外期待

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不应仅仅锁定于课堂和教材,而应该拓宽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在大语文环境下寻找拓展点,逐步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广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例如,教完《白公鹅》一文后,可以借机推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面就进一步被拓宽了。

篇5:让“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

一、课题导入, 诱发阅读期待

每篇文章都有题目, 题目最先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 也最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题目是文章的灵魂, 教学从题目开始, 常常能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并由表及里, 读懂文章内容, 读透文章中心。教学时可通过对课题质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如学生看到《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个题目, 会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样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呢?……题目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急于阅读课文, 寻找答案, 解除心中的疑惑。的确, 有些题目具有生动形象性和巨大的语言张力, 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思索和阅读空间, 引发了学生许多的疑问和联想,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愿望。

二、创设情境, 制造阅读期待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着去体验, 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着去挖掘, 找准感情基调, 创设情境, 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 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 抓住他们的心, 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 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

如在上《金色的鱼钩》时, 可先播放歌曲《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让学生在“红军都是钢铁汉”的乐曲声中进入课堂。接着, 根据教学重点, 创设一个“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场景, 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而招聘“讲解员”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为了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当好讲解员, 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老师邀请你们去一饱耳福”“你们有兴趣竞聘讲解员吗”这样的导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而教师的提问“要当好讲解员, 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则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期待。

三、关注差异, 保持阅读期待

课堂上,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理解“阅读期待”的千差万别, 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期待统一定式。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对同一篇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才能保持良好的阅读期待。

如在教《珍珠鸟》一课“一个小脑袋探出来”这一句时,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都说“探”字用得好, 并且相互讨论“探”字的好处:有的讲“探得恰到好处”;有的说态度“羞涩、腼腆”;有的论感情“一只可爱的鸟”;有的谈心理“小心翼翼”;有的评用词“简练、生动、形象”;还有的提读法“落”字要读得轻而快。通过相互探讨, 学生既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小珍珠鸟的可爱淘气, 又对“探”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这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正因为学生的这些差异, 才保持了他们的阅读期待, 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四、恰当评价, 调整新的阅读期待

在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 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 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过程中, 一个学生说:“我通过查阅资料, 知道居里夫人曾经这样说:‘人类也需要梦想者, 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 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看来居里夫人真的做到了。她是个多么伟大的人啊!”学生能够自主探索, 我不禁带头为他鼓起掌来, 并相机引导:“如果大家还想多了解一些居里夫人的故事, 课后可以找《居里夫人的故事》等有关的资料来阅读。”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会自我调整, 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 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五、积累拓展, 延续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课本、课堂, 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不应该只锁定课堂、教材, 而应拓宽其空间, 由课内期待延伸到课外, 由教材延伸到课外读物, 为阅读期待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从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后, 我让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采用多种途径去“搜集、采访、参观、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 介绍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编制以“祖国, 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集;办一期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开展“祖国山川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我爱祖国”演讲;爱国故事讲述等。还专门安排了一节《祖国在我心中》活动成果展示课。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阅读期待再一次被激发。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只要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研究, 通过多种形式去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那么,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熠熠发光, 更有活力, 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提高。

摘要:良好的阅读期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课题导入、创设情境、关注差异、恰当评价、积累拓展等手段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品位, 拓宽阅读期待的视野, 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新产品营销策划下一篇:国内外文化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