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随笔

2024-06-20

你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随笔(精选5篇)

篇1:你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随笔

你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随笔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出版家哈伯德。本书出版后风靡全球,成为励志书籍的经典之作,如今已经被200多个国家翻译成各种版本,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部署,作为培养士兵和职员主动、敬业、忠诚的必读书。本书是企业培训的教程,改变了无数企业员工的命运。同样,也创造了无数机会与财富。9月,作家榜团队推出了《把信送给加西亚》完整版插图本,新书上市后迅速登上亚马逊图书销售飙升榜第一名,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8,美西战争一触即发,美国总统急需把一封绝秘信件送给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将军,他把任务交给了中尉罗文……加西亚身处大山深处,行踪不定。罗文临危受命,没有多问一句话,马上开始行动,他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险阻,最终成功完成任务!罗文的事迹传遍全世界,成为“主动、忠诚、敬业”的精神象征,在这本小册子里,罗文的行为给所有雇员树立了一个榜样。这个优点的精髓是,他一句话都没有说,默默地接过给加西亚的信,捆在胸前,就离开了,并没有问“他在哪里。”这篇小小的文章,值得所有人去追随。 在美国州长办公室,杰布·布什永远都在发书,他的总顾问罗德里格兹说。高层员工在工作首日就会收到布什的礼物:《把信送给加西亚》,布什通常会为书题上他已累计写了几十遍的.话:做一个送信者。

很久很久以前,寓言故事里的两个好朋友,受国王重托,一起去远方寻找传说中的财富与幸福。

他们翻过九十九座山,越过九十九条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见了闪光的金子,看见了流淌着奶与蜜的乐园……但是,一条湍急的大江挡住了去路。怎么办?一个自叹命苦,摇摇头,往回走;一个当即行动,骑上一根木头,过了江。结果可想而知,前者因退缩被斩首,后者因冒险前行满载而归。

国王应该选择谁把信送给加西亚?当然是后者。

亲爱的读者,摆在你面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不是寓言故事,是美国历史上每个字都发着光的真实事件,册页间隐藏着一切问题的答案。所以,如果国王或总统选择你送信给加西亚,你只需立刻、马上出发,去送信!

现在,你需要读眼下这本书。我们坚信,即使身处手机移动端快速阅读时代,书中一篇翻译成汉语仅多字的作者评论、一篇不超过15000字的主角自述,你能很快读完。

美国管理专家威廉·亚德利(William Yardley)说:“长期以来,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的学生都要上一门关于自立和主动性的课。教材就是这本题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小册子,其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员。”

美国演说家马克·戈尔曼(Mark Gorman)读后,写下这段意味深长的话——

上天不希望我们仅仅做那些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事情,他希望我们超越舒适的现状,不怠惰于安逸。对于我们来说,在现状中随波逐流就是自甘平庸,而上天最不愿意我们做平庸的人。耶稣以无花果树作为例子来告诉我们他对我们的期望。他希望那棵树能多产,要一年四季都硕果累累。当你可以选择比大多数人都优秀的时候,你为什么要甘于平庸呢?假如你能在一年中的一天有所作为,那为什么不肯在365天都有所作为呢?为什么我们只做那些人人都在做的事情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杰出的人呢?

律师赖特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忠实读者,关于这本书,他读后深有感触:“你得到一个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当我向布什推荐这本书时,布什说:‘我不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我说:‘请读一读,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这不是新时代的东西,它永远不过时。’当我再一次碰到他时,他已经读过了这本书。他的反应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

“你是一个送信的人!”此后,布什总是这么夸奖令他满意的属下,也总是将这本书送给他们,“我把它献给所有那些在政府建立之初,与我们同行的人们……我寻找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员。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把信送给加西亚》强大的畅销数据不断证明,除了一百多年来的全球政治领袖,还有那些你从新闻上所熟悉的商业英雄们,甚至你喜欢的娱乐明星,几乎都读过这本书。他们无一例外地热爱工作,且行动迅速、敏捷;他们十分明白自己的使命:人生在世,总要做事,总要把事情做成、做好。作为积极进取的行动者和任务目标的象征,罗文中尉和加西亚将军早已不在人世,却有亿万罗文,正在穿越密林,向着加西亚靠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行动力超强的中国“罗文”们的时代已经到来。当你心有所动,是否即刻行动?

时不我待,罗文快跑!在时代的巨流中,你正骑着一根木头,飞速靠近传说中的财富与幸福。

即刻行动,你就是罗文,就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篇2:你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随笔

前段时间,和我表妹聊天。表妹刚刚高中毕业,高考发挥的不是很好,临到填志愿的时候就很纠结,家人有劝她去复读重新考个好成绩,也有的建议她直接报志愿选好专业,或者去参军。

那天我去找她聊天,她和我说好烦啊,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好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笑着回答她,是啊很纠结,你会发现以后纠结的事情更多了。

四年以前的我,何尝不纠结呢。

小的时候,爸妈说你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就会有奖励;再长大一点儿,处在一个学习环境比较好的学校班级,身边有那么几个积极学习的朋友,于是我也会习惯的去好好看书;后来,总是会在心里默默较劲,我一定要考第几,下一次一定要比谁考的好,高考一定要考个好大学。

虽然我不懂为什么我们要读书,为什么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可却一直在努力诠释这学生的职责就是好好学习。

其实我一样迷茫,关于人生,关于学习,我和每一个处在人生分岔路口的少年一样,如果当初我没有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四年前的我也会和表妹的情况一样。

我们都会从天真烂漫到成熟稳重,我时常会怀念过去那些时光,怀念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却也更加感激它见证了我的成长。

02

我第一次考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我明白了其实努力了,我同样也能是那个很好的人。

我第一次收到告白信的时候,头一次明白自己也会被人爱。

我中考考砸,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人生里的挫败感。

我第一次自己去学校报道,领床单被套,买洗漱用品,尝到了成长的甜头和自我满足感。

我第一次去讲台发言,面试,上课PPT展示,原来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怯场胆小的小女孩儿了。

第一次……

人生有那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失败第一次成功,酸甜苦辣都已经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成为了成长路上一个个印记。

03

表妹向我倾诉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很淡定地告诉她,没关系的,一切都会过去。

当我后来成为面试新生的学姐,看着那些穿着军训服,一个个充满激情与活力,还有那一双双对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眼神,我知道我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所以,我会报之以一笑。原来,我也是这么成长过来的。

我想我已经不迷茫,至少在现阶段目标明确。每每想到这一点,我就想自己好像真的成长了不少呢。

篇3:那个叫你老公的人

那个叫你老公的人, 她是你的老婆。在这世上, 只有她可样称呼你。

你们肯定有过矛盾。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你可能厌烦她叨而生闷气;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你可能不赞成她爱的而生傻气;为了双方父母的问题, 你可能不理解她的处理而生怨气。恨她没有原来那么温柔漂亮, 恨她处处强势没由, 恨自己当初选错了人, 假如娶邻家小妹或是同学, 不化这么大。所有的气不能发, 所有的恨不能生, 毕竟还受点教育。但是, 她没有违反法律, 也没有触及道德底线。你子只有认了。因为她就缠着你, 谁叫你是她老公, 谁叫她老公时你答应那么快。

她或许有些小气, 可这是对她自己。她婚前要求玫瑰花, 喜欢腌菜巴。她想把你和孩子打扮得体面。你出门时, 她你熨衣服, 她要为你系领带, 你还不耐烦、不领情。她要你内在修为, 说男人就是家的形象, 你倒说她无厘头。以前着她父亲为她买衣服, 现在她抢着为你买衣服。因为她很, 她就是你的老婆。

她可能心胸很狭隘, 但要看对象。她把你看作是她的唯她不容在男女情感里和别人分享你。她不仅这一点很霸她还不想让别人瞧不起你, 她认为你很优秀。当你成功时, 高兴的同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当你受挫时, 她愿为你分躲在角落里默默落泪。有时她还要提一提建设性意见, 她自己能旺夫, 你不能阻止她, 在她看来只为你进步。她甚你若是一粒沙子, 别掉进别人的眼里, 在她的眼里磨来磨没有关系, 擦擦眼泪也就过去了, 因为她觉得值得。

她也许不够温暖。天冷时, 你的臭脚丫是她主动搂在怀出差归来, 是她煲好了汤在等你, 再晚都等着。当你受到威, 她使出浑身解数, 刚柔并济。喜欢看你行走的风度, 喜欢酣睡的模样。这背后有她的微笑, 这种笑你可能觉得很奇常言道:男人是用来靠的, 所以要可靠;女人是用来爱的, 要可爱。因此, 她觉得睡在你身边有坚实依靠, 她要用可诠释她的温暖。

篇4:爸爸就是那个“立规矩”的人

“想玩!”

“那好,就玩一次。”爸爸说。

“两次可以吗?我一定说话算数。”涛涛保证着。

“好吧。记住,我只买了两张票。”爸爸答应了。

电动小飞机第二次停下来的时候,涛涛果然乖乖地走下来。

面对“大玩具”的诱惑,很多孩子难以做到像涛涛这样说话算数。不少父母发现,自从宝宝学会了走路、能和大人对话以后,要求就越来越多,刚刚买了棒棒糖,跟着又要买小汽车,尽管家里已经有了好几辆,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号啕大哭。他简直就是个制造麻烦的机器!刚刚制造的混乱还没有收拾停当,又制造了新的麻烦:今天他抢了小朋友的玩具,明天又把人家的胳膊抓伤,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更让你头疼的举动。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到了这个时候,爸爸就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该教他学点规矩了,为孩子的行为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立规矩爸爸别无选择

爷爷奶奶“霹不住”

如果新手爸爸把给宝宝立规矩的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或岳父岳母,到头来多半会发现孩子“没规矩”。虽然老人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知书达理,深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道,但对手隔代人的非常之爱、宽容有加、无限度的耐心、“树大自然直”的侥幸心态,以及对孩子的情感依恋往往使他们放弃原则、迁就宝宝。“规矩”在祖孙两代人面前名存实亡。

妈妈“心太软”

给宝宝立规矩,妈妈的意识绝对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明确得多,也努力地身体力行。然而,蚂咪们的“软肋”就是“心太软”。毕竟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有着与宝贝心贴心的感应,孩子的眼泪终将摧毁她们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败下阵来,“就这一次”的退让换来了宝宝的笑逐颜开。糟糕的是,一次特例就等于一百次、一千次的特例。“规矩”在妈妈那里多半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爸爸的优势

相对于老人和年轻妈妈,爸爸往往会更清醒,在非常情境中能坚持“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他们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

妈妈们的交往方式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这容易使孩子得到爱抚学会同情;而爸爸们则偏重于理智、注意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其行为方式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没有回旋余地的。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能预见到孩子不知晓尺度、缺乏规则意识日后会寸步难行。因而在提高孩子社会化程度方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危机感决定了爸爸们的“铁面无私”。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宝宝多大开始学规矩?相信不少爸爸把这个内容安排在3岁以后,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岁以后再把孩子的行为纳入规范,会发现你的教育迟到了半拍,因为他已经“自由”得过了头,对你的约束大声地说“不”。所以,爸爸们不妨把1~2岁看做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以后起一点一点地把“规矩”的概念有意识地渗透给宝宝,目口使他还对此一知半解。

爸爸“立规矩”法:

让表情说话

1岁宝宝的理解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同步。所以,与其让他明白你的语言,不如让他看懂你的表情。如果我们想让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什么是可以或者是不可以的,就直接做给他看。比如,应对他抢小朋友玩具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爸爸把他手里的玩具还给人家,而且要语气坚决,以便他能读懂你的表情——抢人家东西是不对的。

温故知新

小宝宝就是“没脑子”,你刚刚告诉了他不能摸电源插座、不能拿剪刀,可不出10分钟他就有可能重蹈覆辙。耐心地重复同一条规则,是爸爸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助于宝宝“温故而知新”,把一些知识和规则积累下来,慢慢学会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的规矩和基本的社交礼仪。当然,爸爸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绝不能因为宝宝的哭闹就妥协。

绕开“暗礁”

“知道了”就是明白了

不要以为孩子答应“知道了”,他就真的明白了。1岁多宝宝的理解力还非常可怜,当他以点头的方式回应爸爸“不能在墙上画画”或“不能把水洒到床上”时,他实际上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恶作剧”也就不可能因此被杜绝。限定游戏区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在桌子上铺一张大白纸任他随意地画;或者把浴缸放足了水,再准备些瓶瓶罐罐,创造一个戏水的空间。

“约法三章”进行时

“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我不愿意把布娃娃还给甜甜”……听到父母的要求,2岁多的宝宝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这时你就该列出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帮助孩子学会管住自己、服从规矩。

立规矩看年龄

要求2岁的宝宝不能咬人,比让他们学习“守时”要容易得多,毕竟,“时间”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了。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知肚明是爸爸为孩子立规矩的前提,而对孩子行为的规范也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增加难度。

简洁明了

宝宝的理解力不会“拐弯儿”,他们需要得到最直接、明白、简单和容易操作的信息。否则,就为遵守规矩设置了障碍。当然,在保证你的要求一清二楚的前提下,别忘了用三言两语把立规矩的意图向孩子讲明白,便于孩子理解你的要求。比如,打开煤气灶的开关能点燃火,那是很危险的。

做个被模仿的“范本”

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他会从父母的行为中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规矩是全家统一的行为准则,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意味着,父母的行为不能犯规。如果你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就得把“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遇事谦让、待人温和;而“爸爸把报纸分给妈妈看”的举动,实际上是向宝宝演示了“分享”的规则。同时,规矩也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一贯性,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或在家一套,在外边又是一套。

有宫在先

防患于未然,比临时抱佛脚更容易使宝宝自觉地按规则做事,父母也不至于把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比如,带孩子去玩具店之前,说好只允许他挑一件小玩具;如果他在玩具店哭闹,其结果是一样也不买。

把后果摆在孩子面前

不守硼巨会怎样?这个后果在立规矩时爸爸就该明确地给宝宝描绘出来。假如星期天的早晨宝宝磨磨蹭蹭不梳洗、不吃早饭,爸爸的警告就是:“再耽误时间,超过了9点,我们就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一旦宝宝的拖延超过了最后时限,你要“狠心”地说服自己有令必行。在这方面,爸爸比“心太软”的妈妈们有一定的优势。

鼓励让宝宝尝到“甜头”

宝宝缺乏长久的克制力,他们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奖励作为好行为的营养剂。如果他能在按时上床后听到爸爸讲一个故事,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愿意在规定的时间乖乖地躺下。因为,一个个故事给了他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发自内心地乐于配合爸爸的要求。

给宝宝一定的自由度

给宝宝一个回旋的余地,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容易达到让孩子守规矩的目的。面对宝贝不想穿你挑的衣服,与其强硬地命令,不如允许他自己去换,不过要补充一条:“以后你都要自己准备衣服,但是要答应爸爸,必须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

强硬才有效果

宝宝其实很在乎爸爸的态度,紧张的表情、暴唳的声音、连珠炮似的批评,最终把宝宝引向和你对着干的泥潭,你们的学规矩课堂,也就成了父与子对抗的战场。而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反到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眉毛胡子一把抓

太多的规矩容易让宝宝陷入茫然和“重压”之下,萌生逆反,其结果是哪一项都很难落到实处。与其“大而全”,不如“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挑出一些比较重要的规则或针对宝宝最明显的问题立规矩,比如不可以咬人、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

记住,对规则的贯彻与实施,少即是多!

威胁利诱

如果你常常用威胁利诱以期望得到孩子的合作,那么当{尔不威胁利诱时,孩子便会不理睬你。

宝宝的讨价还价

“如果我答应不看动画片,你周末就要带我去动物园!”大一点的宝宝学会讨价还价了,他最终把你的耐心耗尽,“逼”得以巴掌代替“民主”。实际上,你不必大动肝火,只要坚决地亮出底牌就可以了:“现在结束讨论,就这样做!”

爸爸的毅力是宝宝的动力

篇5:自己就是那个幸福的人

不会吧,居然还有人羡慕我?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生活特别不满意,并充满了抱怨: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有的读研进了院校当教授,有的出国留学成了香喷喷的女“海龟”;而我,还在一家国企上班,每个月拿着一两千块的工资。一起出嫁的女友中,人家老公有的当了高官,有的做了老板,锦衣玉食的;而我老公只是個普通公务员,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而且儿子的成绩不够优秀,婆婆的身体又不好……

然而,女友羡慕的理由竟然是:你的薪水虽然不高,但工作清闲没有压力;你老公虽然没有出人头地,但顾家念家,你从来就不用操心家事;你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开朗活泼,又孝顺;你婆婆虽然身体有点小毛病,但起码她老人家还健在,况且还把你当女儿疼……

我认真审视女友说话时的表情,发现她很真诚,没有丝毫的敷衍恭维之意。仔细一想,她说的也不无道理。原来自己真的拥有的如此之多,可是,我为什么一直就不知道呢?

原来,发现幸福也是需要一定距离的。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握在手心里的东西,眼睛却贪婪地盯着别人的拥有,因此,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便悄悄隐遁。

在幸福面前,每个人都生就一双近视眼。不如跳出一米之外,借别人的眼看看自己,这样才能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幸福的人。

(摘自《视野》)

温馨提示

社会巨大变化,带来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经济结构转型,导致财富的重新分配;生活节奏加快,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些怪异与冷漠;许多新的婚姻家庭观念,时常敲击着我们躁动的心……

此时,抛开一切烦恼与不安,让心灵平静下来,静静地阅读他人的人生,在慢慢阅读中,与主人翁心灵对话,认真反思,您定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有所感悟。

上一篇:三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下一篇:教育局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