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补充规定

2024-05-18

财务补充规定(精选10篇)

篇1:财务补充规定

神山农机有限公司文件

财务补充规定

为加强财务管理,杜绝资金体外循环,提高财务人员责任心事业心特制定本规定: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赊销商品,因业务需要,由部门经理适当掌握。严禁借支挪用公款。

二、费用开支必须按公司规定经批准出纳员才能付款。

三、赊销商品收不回来的由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出纳员私自借支挪用公司现金的,由出纳员承担责任。

神山农机有限公司

2014年7月1日

本文件共4份,配送中心、便民店、大西洋各一份,留存一份。

篇2:财务补充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原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对报账流程及现金管理做一补充规定:

一、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万元以上)均需以下步骤:

科室申报—院委会审核——院长核准——正规厂家购买—签订购买合同—正规发票(需附购置清单)——验收入库(入库单需科主任及库管签字)——财务科审核票据(左下角)签字、主管领导(右下角)签字——院长(右上角)签字——财务科做凭证——领款人(发票背面)签字——出纳付款。

二、凡购置其他物资、低值易耗品等(万元以下)需以下步

骤:

科室申报——院长核准——正规厂家购买—正规发票(需附购置清单)——验收入库(验收员及库管签字)——财务科审核票据(左下角)签字、主管领导(右下角)签字——院长(右上角)签字——财务科做凭证——领款人(发票背面)签字——出纳付款。

三、各科室电子产品耗材报账审批

各科室耗材均需在本单位定点门市购置,均需以下步骤 科主任申报—办公室审核—院长批准—按季度报账。报账时提供——批准单——正规票据(需附购置清单,清单上要有科主任签字)——财务科审核票据(左下角)签

字、主管领导(右下角)签字——院长(右上角)签字——财务科做凭证——领款人(发票背面)签字——出纳付款。

四、货币资金管理

1、库存现金:出纳处每日不超过3万元,超出部分及时

存入银行。

2、银行存款:出纳和财务科定期(每月底)核对。

3、其他应收款(包括个人借款),院长在批准的同时签署归还日期。财务科负责按时追回。

五、固定资产的管理

每半年由财务科负责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各科室负责人在登记册签字确认,需变更固定资产的科室报请主管院长同意后,上报财务科进行变更登记。擅自变更者,按照丢失论处。

六、药品试剂采购及流程

药剂科、化验室报送所需名称、数量——药品会计审核单价(考察三家以上供货商)——报主管院长签字——药品会计通知供货商供货(提供销售清单需主管院长签字)——药品会计验收入库(药剂科、化验室科主任严把质量关),每月底药品会计通知供货商将所购金额开具正规发票交财务科签字——主管院长签字——院长签字——财务科挂账(附清单、入库单)。

以上规定从四月一日起执行

靖边县妇幼保健院

篇3:护理文书补充规定的书写与管理

关键词:护理文书,补充规定,书写

为促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 把护士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更有效地实施基础护理, 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中改革护理文书书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大举措之一。我院2010年11月中旬接受山西省“护理文书书写及护理质量控制”培训后, 于2010年12月中旬对我院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员进行了培训, 2011年1月正式启动了新护理文书的书写, 但运行中发现文书标准以外的护理文书补充规定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护理部加大培训力度, 增加督导、检查的次数, 特别重视执行中及时与护士长、科室质量控制员共同商榷, 使全院护理文书书写得到进一步统一、规范、完善, 避免了医疗隐患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质量。

1 护理文书补充规定的内容

1.1 省培训班培训的内容 (仅为执行中有疑义的内容)

病人直接入手术室, 待手术完毕后, 由病房护士填写入院、入院时间, 其中入院时间以病人办理住院手续进病房的时间为准, “手术”按最近时间, 首次生命体征即为手术回房的生命体征;临时医嘱已下达, 护士已处理但未执行, 若医生下“取消”, 文书补充规定在护士签字处红笔写取消、签名、时间;临时医嘱的执行时间按处理医嘱的时间, 其他用执行单;病人出院, 体温单上出院时间按病人离院时间填写。

1.2 我院护理文书补充内容

病人拒绝测量生命体征, 文书补充规定, 在该时段划小“△”, 体温用蓝铅笔, 脉搏用红铅笔, 呼吸用蓝钢笔, 体温之间、脉搏之间不连线;原则上不允许请假, 遇特殊情况, 如女病人月经来潮不能手术、病人需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 文书补充规定在病人离开、返回时段, 35°空格以下写“请假”与“销假”, 并在病人返回后, 第1续页住院天数的第一空格处, 除去请假天数如实填写住院天数;正点入院、转入、死亡的时间一律写“整”;文书补充规定手术病人要完成前1天19:00与手术当日07:00生命体征的绘制, 方可离开病房。

2 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的安全隐患

病人出院, 体温单上出院时间按病人离院时间填写, 检查中发现出院医嘱时间与体温单上病人出院时间相差5 h以上或更多;正点入院、转入、死亡时间若不写“整”易在后面填加分钟, 特别是死亡时间, 发现一份病历体温单与医嘱、重护记录单死亡时间不一致。

2.2 易造成缺项

病人直接入手术室, 手术完毕后未回到原科室, 而入住重症医学科, 而住院手续在原科室, 故出现无入院、入院时间的漏洞。手术病人手术完毕并未回到原科室, 而入住重症医学科, 由于习惯是每日下午15:00后绘制三测单, 故造成病人前1天19:00、手术当日07:00生命体征空缺。

2.3 工作推行困难, 产生不良后果

临时取消医嘱, 有的不执行、有的执行了但缺项, 有的甚至与护士未处理就已“取消”的医嘱混淆, 无法辨认。临时医嘱按处理时间, 其余按执行单。约占40%的科室未实行, 50%的科室实行但执行单管理不到位, 10%的科室心存担忧, 10%科室无反应。

2.4 管理乱, 满意度下降

病人家属拒绝测生命体征, 护士不问理由直接画拒测标识, 致使发热病人不能及时反应, 医生不满意, 病人不满意。给不需要住院的病人开了绿灯, 还有化疗病人第1疗程与第2疗程之间按请假, 导致医保科提出质疑。

3 管理措施

3.1 消除医疗隐患

出院医嘱要在病人准确确定离开的时间后再下 (与医务科、质控科协商决定) , 确保与体温单上出院时间相吻合。正点入院、转入、死亡的时间后一律写“整”, 其余按文书标准填写时、分。

3.2 优化工作流程补漏洞

急诊科护士在接到病人、家属办完入院手续后, 迅速建立体温单并测量生命体征, 除入住科室、房间号、床号不填外余均按文书标准正确填写, 空缺项由手术完毕后入住科室护士填写, 同时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达成共识, 急诊科的资料一并入病历, 保证绿色通道有效开通。手术病人在离开病房前应先绘制前1天19:00与手术当日07:00的生命体征及其他。

3.3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增加执行力度

召开科室质量控制员、护士长会议, 规范各种执行单及执行单的内容、格式、保管方法。组织全院护士, 培训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执行单的有效性, 对“谁执行谁签字”与按“执行单”执行的两项规定进行花费时间、过程比较, 让护士明白省时、省力的好处。对本次改革护理文书书写的真实内涵等内容进行培训。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 执行单就是法律的依据, 认真执行, 让护士明白严密保管执行单是确保法律依据的重要手段。经科室质量控制员、护士长会议一致通过取消“拒测生命体征”“请假”的文书补充规定。

4 讨论

护理文书记录着每一位病人就诊时的详细资料, 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也是医疗技术鉴定中最重要的基本材料[1]。因此新护理文书标准要求护理文书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但执行中由于病种、疾病发生的缓急、还有病人自身因素千差万别, 常出现超出护理文书书写标准以外的特殊问题, 若这些特殊问题没有统一规定, 会造成管理混乱、无章法。但若要有统一“规定”, 这个“规定”就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来验证它的可行性, 比如“拒测生命体征”、“请假”两项规定运行不下去就应取消。“规定”不严谨会导致人为的医疗隐患, 流程不合理会出现漏洞, 影响护理质量;“规定”没有说服力, 工作推行就会有困难, 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反面效果。因此, 对护理文书标准以外的文书补充规定要非常重视。首先, 这些补充“规定”一定要听取科室质量控制员与护士长的意见, 这也是最重要的;其次, 要及时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我院护理部加大培训力度, 增加督导检查次数, 适时与科室护士长、质量控制员共同商榷, 结果4月、5月、6月检查中上述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4:财务补充规定

该办法规定,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高危行业区分为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道路交通四类企业,分别按照一定的标准从成本中提取安全费用,并实行专户核算,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对于各省级政府已制定实施的企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按照“就高”原则予以衔接。安全费用的用途主要包括: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安全检查与评价,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等支出。

该办法规定,企业应当将安全费用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当年提取的安全费用如有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如有不足,不足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集团公司可以对所属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按照一定比例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该办法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决定,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现实需要而制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职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投入不足,由此导致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精神,经过长达一年的调研、论证。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总局借鉴煤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验。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制度。

该办法的施行,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提高企业抵抗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

矿山企业安全费用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按月提取。各类矿山原矿单位产量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一)石油,每吨原油17元;

(二)天然气,每千立方米原气5元:

(三)金属矿山,其中露天矿山每吨4元,井下矿山每吨8元;

(四)核工业矿山,每吨22元;

(五)非金属矿山,其中露天矿山每吨(立方米)1元,井下矿山每吨(立方米)2元:

(六)小型露天采石场,即年采剥总量50万吨以下,且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米,产品用于建筑、铺路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每吨0,5元。

原矿产量不含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和废石场中用于综合利用的尾砂和低品位矿石。

煤系及与煤共(伴)生的金属非金属矿山、水体下开采矿山、有自然发火可能性的矿山、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和铁路下面开采的矿山,以及其他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的矿山,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财政厅(局)核准后,可以在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基础上提高提取标准,但增加的提取标准不得超过原提取标准的50%,

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一)房屋建筑工程、矿山工程为2.0%:

(二)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为1.5%;

(三)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1.0%。

建筑施工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竞标时,不得删减。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概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总包单位应当将安全费用按比例直接支付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不再重复提取。

危险品生产企业以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一)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4%提取;

(二)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三)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四)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7Y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以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

(一)客运业务按照0.5%提取;

(二)普通货运业务按照1%提取;

(三)危险品等特殊货运业务按照1.5%提取。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年末安全费用专户结余分别达到本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的5%和2%时,经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同意,企业本年度可以缓提或少提安全费用。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规定执行。

篇5:材料组财务流程补充规定

为加强个项目部成本核算管理,规范财务制度,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原则上归公司所有,项目部或公司用于施工的固定资产,由公司入固定资产。项目部与公司按调拨做账务处理,不办理出、入库手续,每月由公司计提折旧转项目部入合同成本----折旧费;项目部采购固定资产视同公司采购,转回公司同公司做内部往来。

(二)由公司调拨的低值易耗品不办理出、入库手续,按五五摊销法入账,公司与项目部同步做内部往来;项目部自购的低值易耗品按正常财务制度处理。

(三)周转材料调拨同固定资产调拨,每月由公司计提租赁费,转项目部做合同成本----租赁费,与公司做内部往来。综上所述,上述资产转回公司也按调拨,统一由项目部做调入、调出辅助台账管理。

二、费用

库房发生的直接服务于项目部的费用转各项目部;间接发生的人工费按项目工程量比例摊销,转各项目部做内部往来,入合同成本。

篇6:财务补充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企业单列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问题,必须及时加以解决。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我们在《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行为,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现就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补充规定如下: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签订项目开发合同、合资开发项目,暂按如下规定处理:1.项目开发合同中规定按投资额比例分配项目开发产品的,主办企业收到投资各方开发资金作应付账款管理。项目开发完毕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主办企业按合同规定分配投资各方项目开发产品,应按实际成本冲转开发产品及相应的应付账款。投资各方对分回的开发产品应及时作为存货管理。2.项目开发合同中规定按投资额比例分配项目利润的,主办企业收到投资各方开发资金作预收账款管理。项目开发完毕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主办企业对外出售项目开发产品,应将预收账款转为营业收入,并相应结转营业成本。项目利润形成后,按合同规定分配项目利润。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其他无房地产开发经营权的单位签订合资开发项目合同,合同中规定按各方出资比例分配项目开发产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出资各方资金作预收账款管理。项目开发完毕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合同规定分配出资各方项目开发产品,应按合同规定的转让价格计入营业收入,并相应冲转预收账款,结转营业成本。合同中规定按各方出资比例分配项目利润的,按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出资与土地方合作开发项目,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手续。需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按照调整后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计入开发成本;不需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入开发成本。项目开发完毕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分配合作方开发产品,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入营业收入,并相应结转营业成本。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接受委托代建房屋及其他工程,不需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房户登记手续。在工程竣工验收办妥交接手续后,应按照委托方确认的结算价款,计入营业收入,并结转代建工程相关成本。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实际成本将开发产品转作自用固定资产,应视同销售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各种税费。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自用房屋类固定资产,应作如下处理:1.出售合同中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开作价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该项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摊余价值及在出售过程中交纳的有关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地上建筑物出售收入扣除清理费、该地上建筑物的残值以及出售过程中交纳的税费后的净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2.出售合同中实行房地产统一作价的,房地产出售收入扣除该项房地产的账面净值、清理费、出售过程中交纳的各种税费和其他费用后的净收入或净支出,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出售的自用房屋类固定资产属于职工住房的,所取得的净收入计入企业住房周转金。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周转房时,应将周转房转作开发产品处理,并按照合同、协议约定价值计入营业收入,按照周转房的摊余价值结转营业成本。

八、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方可上市预售商品房。预售商品房所得的价款,只能用于相关的工程建设,并作为企业预收账款管理。商品房竣工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后,应将预收账款转为营业收入。

九、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新建商品房未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房地产权证前,与承租人签订商品房租赁预约协议,取得的商品房预租价款,作为预收账款管理。商品房竣工验收办理租约手续后,应将预收账款转为营业收入。

十、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已取得房地产权证的商品房采取先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再根据合同、协议约定出售给该承租人,所取得的价款应按下列情况处理: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作为租金收入计入营业收入;租赁期满,承租人愿意购买该商品房,企业取得的售房价款计入营业收入。

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商品房时与买受人约定,在出售后的一定年限内由企业以代理出租的方式进行包租。企业出售商品房时,与买受人签订售房合同、协议并不据价款结算账单,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款计入营业收入。代理出租期间,收取的房屋租金作为其他应付款处理。合同、协议中约定,租金收入可用于冲抵售房价款,企业应将其他应付款冲转应收账款。

十二、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的资金所发生的利息等借款费用,在开发产品完工之前,计入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完工之后而发生的利息等借款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十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初期当年无营业收入或能够取得少量的营业收入,但确需发生业务招待费的,须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方可按当年完成房地产开发工作量(即开发成本的当年借方发生额)的60%预计营业收入,并在下列限额内据实列入待摊费用;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预计营业收入的5‰;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万元(含1500万元)但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预计营业收入的3‰;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含5000万元)但不足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预计营业收入的2‰;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含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预计营业收入的1‰。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出售开发产品实现营业收入的开始,应将待摊的业务招待费,在3-5年之内分期摊入管理费用。

十四、经有权机关批准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占开发项目比重较大的,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按照建筑面积或投资比例采取预提办法从开发成本中计提公共配套设施费。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费只能用于相关的工程建设,不得挪作他用。采取预提办法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有偿转让。单独立项且已落实投资来源、能够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不得从开发成本中预提公共配套设施费。

十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商品房时,按照国家规定代为收取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以下简称维修基金)作为代收代缴款项管理,并专户存储。按照国家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向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企业移交维修基金时,相应冲转代收代缴款项。维修基金在移交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企业之前而滞留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期间,产生的利息净收入转入本金,不得挪作他用。

十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产品办理竣工验收后而尚未出售前发生的维修费,计入销售费用。开发产品出售后,在保修期内发生的维修费,冲减质量保证金(应收账款);质量保证金不足冲减的部分,计入销售费用。

十七、本补充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篇7:财务补充规定

财企[2005]12号

2005-1-26财政部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直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发布后,对规范企业公司制改建中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行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企业重组改制的深入进行,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完善。现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关于企业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的财务处理

改建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工资余额中,属于应发未发职工的工资部分,应予清偿;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的条件下,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资。属于实施“工效挂钩”等办法提取数大于应发数形成的工资基金结余部分,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

改建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因医疗费超支产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足部分,可以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资本金弥补。

二、关于预提企业内退人员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等的财务处理

改建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限的在册职工实行内部退养的,所需内退人员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等,应当作为管理费用,据实处理。

国有企业在分立式改建情况下,改建企业内退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的,经批准可以从改建企业国有净资产中预提所需的内退人员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等,并实行专户管理。预提数额以改建企业可支付的国有净资产为限,不足部分作为管理费用,由内退人员的统一管理单位据实承担。

三、关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在公司制改建中核销国有权益的财务处理

在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实行公司制改建,由于资产损失或产权转让等原因,经核实批准实际折股的国有权益或国有产权转让作价少于原有账面价值的,母公司相应核销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投资损失可以转入年初未分配利润,依次以结余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及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弥补,不足部分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篇8:财务补充规定

一、补充养老保险政策背景

(一)补充养老保险的涵义“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与“基本养老保险”相对应,并与予以补充而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在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中实施的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性保险。按照新《企业财务通则》第43条的规定,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范畴,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原则是由国家和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企业决策,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实施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效益原则,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合理引导社会消费,适当提高效益好的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水平。

(二)补充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补充养老保险最早规定见于《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其基本要求是“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1995年12月,我国劳动部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0年12月,国务院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的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第2条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即补充养老保险是我国唯一的企业年金。

二、职工补充养老保险会计处理新旧对比

(一)旧会计制度的会计处理先前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是《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3]61号),该文规定:补交养老保险,辽宁等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地区的企业,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作为劳动保险费列入成本(费用)。账务处理时,按工资总额的4%,一般借记“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贷记“其他应付款”等。非试点地区的企业,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但不得因此导致应付福利费发生赤字。可知,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并不完全一致,试点地区的补充养老保险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应全部作为“劳动保险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而非试点地区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首先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只有当“应付福利费”不足列支时,才作为“劳动保险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账务处理时,按工资总额的4%,借记“应付福利费”,贷记“其他应付款”等;若“应付福利费”科目余额不足,再借记“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贷记“其他应付款”等。

(二)新准则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职工薪酬的范围包括养老保险费,即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等。《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5条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全部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账务处理时,按工资总额的4%借记“生产成本”、“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三)财企[2008]34号文的规定《企业财务通则》第43条规定,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财企[2008]34号文规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缴费总额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业负担,企业应当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扣缴。个人缴费全部由个人负担,企业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资助。在[2008]34号文未发布之前,《企业财务通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完全一致。但[2008]34号又有了新规定,施行以前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有结余的,符合规定的企业缴费应当先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这就涉及到以下政策的变动:(1)企业将不再执行《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关于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改革的衔接问题,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而[2008]34号新规定是先用补充养老保险冲抵以前结余的应付福利费,不再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企业财务通则》执行。(2)[2008]34号新规定要求,以前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有结余的,提取的补充养老保险暂不按《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5条规定,即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受益对象,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全部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而是先将应付福利费结余冲平,冲平后再按《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5条规定处理。

三、应付职工工资结余的处理

(一)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应付工资结余的处理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形成的应付工资结余,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企业使用职工的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而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2008]34号文与此前《关于工资基金结余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5]210号)完全一致,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工效挂钩企业的工资基金结余,其性质属于工资,在财务记账上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这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延期支付的职工工资,主要用于以丰补歉,如果用于其他用途,如用于截至2006年12月31日拖欠的以下支出: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统筹项目外养老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内退人员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经济补偿金等方面时,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在工效挂钩政策形成的应付工资结余中列支。

(二)企业改制、接受新股东出资或实施产权转让时应付工资结余的处理企业在改制、接受新股东出资或者实施产权转让时,对工资基金结余作妥善处理,原则上应主要用于职工权益。具体参照《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3]313号)以及《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工效挂钩形成的应付工资结余应当在资产评估基准日转增资本公积,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量化为个人投资。对于如何保证工资结余在企业在改制、接受新股东出资或者实施产权转让时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及有关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来促进和保证其实现。

四、涉税处理

(一)补充养老保险冲抵以前结余应付福利费的涉税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5条规定,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有关新申报表的填报说明,列支在应付福利费中的符合税收规定标准的补充医疗保险应作为纳税调减项目,在税前扣除。[2008]34号文规定先用补充养老保险冲抵以前结余的应付福利费,并不记入会计成本或费用。由于税法上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补充保险金额,会计上记入了“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该科目的使用影响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需作纳税调减处理。

(二)应付工资结余的涉税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4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即2008年1月1日新所得税法实施后,对于应付工资,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再区分计税工资制和工效挂钩等不同的处理扣除办法,对外资企业也不再实行据实扣除制,而只要属于合理的、实际发生的完全可以据实扣除。[2008]34号文规定,2006年12月31日以前的工资结余用于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统筹项目外养老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内退人员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经济补偿金,一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应该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第8条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2008]34号文规定,用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工效挂钩应付工资结余,支付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统筹项目外养老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内退人员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经济补偿金,属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但会计处理要求冲抵工资结余,即冲抵“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科目的贷方余额,并不记入会计成本与费用,需作纳税调减处理。

参考文献

篇9:财务补充规定

【关键词】“八项规定”;酒类企业;财务绩效

“三公消费”指的是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其中最令人们熟知的就是公款吃喝,所谓的公务接待费。在公务接待中,酒是饭桌上的“常客”,尤其是高档白酒,价格一路攀升,间接推动了酒类企业的绩效增长。政府部门这种铺张浪费的腐败现象,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消费”。然而“禁酒令”的提出,却使得高档白酒的销量遭遇了滑铁卢。

一、“八项规定”对酒类企业影响较大,但对经济的短期负面影响有限,导致消费、财政收入迅猛下滑的原因是增长阶段转换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严格控制了“三公消费”,不可否认,在当前这种经济处于总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这确实给短期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总体上有限。

“八项规定”实施后,酒类企业的收入出现了明显滑坡,收入总额出现了负增长。2007—2013年,酒类企业的营业收人均值实现了翻倍增长。但规定出台后,却遏制了快速增长的酒类企业的营业收入。酒类企业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白酒企业,2013年前,白酒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远远超过其他酒类企业,2013年白酒企业营业收入较同期下降,其他酒类企业却保持增长势头,因此,可见“八项规定”的出台,主要波及的还是白酒企业。

受“八项规定”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消费税和营业税。从消费税来看,与“八项规定”相关的烟酒类消费税占消费税总额的40%—50%;但国内消费税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这再次反映出“八项规定”措施取得了实效。从营业税来看,与“八项规定”相关的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营业税只占全部的10%左右,因此“八项规定”对营业税的影响有限,营业税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有所提高。除了消费税和营业税,增值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对总税收收入影响也较大,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0%左右。从短期来看,这些税收的变动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与“八项规定”及其影响的消费需求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八项规定”对酒类企业影响较大,但消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增长阶段转换。

二、长期看“八项规定”有利于规范市场价格,引导理性消费,改进政府支出效益,提高全社会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纵观世界的经济发展,从长期来看反对浪费,勤俭节约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1.长期以来,不适度的公务消费扭曲了消费市场,许多酒类价格虚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大众的消费需求。拿茅台为例,如果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报酬率为10%,意味着茅台的净资产报酬率为全社会平均水平的4倍,这一盈利水平相对于全社会平均的盈利水平而言,无疑是非常卓越的。如果茅台的这一盈利水平能够持续,以1元的资本,就其盈利能力而言,相当于其他人或其他企业4元的资本,其1元的净资产就能够卖到4元的价格;如果茅台的盈利水平还能在这一水平上保持增长,那么茅台1元的净资产将可以卖到高于4元的价格。

茅台在总资产周转速度相对偏慢、融资政策相对更为保守的不利条件下,主要依赖其较高的销售净利润率,保证了它的净资产报酬率高于其他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而茅台之所以能够赚取足够高的销售净利润率的主要原因又在于其非常高的销售毛利润率。

“八项规定”出台后,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也使得消费市场回归理性。据商务部消息,相比最高价时期,53度飞天茅台和52度五粮液的标价已经下降了30%左右。这表明“反对浪费、控制公务消费”措施确实起到了效果,让消费市场的价格开始回归理性。长期来看,这对居民消费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八项规定”有利于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更大程度地改进财政支出的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公务消费的不合理增长将挤占其他政府支出。“八项规定”有利于控制政府的公务消费,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等提升人力资本的领域,改进财政支出的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八项规定”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我们每年要大量进口粮食;另一方面浪费的粮食却非常巨大。如果能够长期推行“八项规定”相关措施,将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于环境的过度破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无疑将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八项规定”有利于提高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运行效率。“八项规定”有利于各级政府机构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公流程,让各级政府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干实事。另外,“八项规定”也有利于减少企业接待成本、节约各种行政审批的时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长期竞争力,最终将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三、改革预算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减少八项规定对经济的短期不利影响,发挥其长期效果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八项规定”确实起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坚持落实,务求长效,切不可让一些部门和地方打着影响经济增长的旗号,而放松“八项规定”等措施的执行力度。短期来看,需要关注烟酒等影响较大的领域,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指导和引导,对部分影响较大的群体提供必要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促使其转型。长期看,则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同时,更好发挥八项规定的长期功效。

1.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相應的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八项规定”制度化、长期化。要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预算制度,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推进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公开透明。同时还需要在政府绩效考核中引入相应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2.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和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抵消“八项规定”可能带来的短期不利影响。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收入的提高,最终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快促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其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因此有效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将有利于消费的增长。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发挥八项规定长期效应。控制“三公消费”并不是要控制政府的合理支出。需要在控制政府不合理的公务消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让节约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加有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领域,如民生、基础设施等。

四、总结

“八项规定”的出台给白酒类企业的营业收人和财务绩效带来了负面的冲击,但对于其他酒类的总体综合业绩却呈现上升趋势。与预期相符,茅台在公务招待中数一数二,2013年没能保持销售势头,财务绩效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另外中低端白酒的营业收入和综合业绩也出现明显的下滑。政府严格控制了“三公消费”,是利国利民的英明之举,杜绝了浪费,树立了廉洁形象,表明“八项规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当下看来,在短期内“八项规定”的实施造成了酒类企业的财务绩效下滑,酒类等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型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从长远看“八项规定”的出台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在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酒类企业等奢侈品的生产企业的长远发展。那种扭曲的增长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沉迷于所谓的好消费环境中,企业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政府的政策走向会继续保持,靠公务接待支持财务绩效增长的环境已经过去,未来白酒消费的主力军会是人民大众。

企业也要高度关注产品的质量、口碑、售后服务,重新市场定位,开拓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细分市场。总之,在政策环境的驱使下,企业应该尽快顺势而行,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霞,王竞达. “八项规定”对酒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1).

[2] 李志学,杨媛.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04).

篇10:车辆管理规定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公司车辆管理,满足生产生活用车,明确车辆使用中的主体责任,现对公司各部门使用的车辆管理做如下补充规定。

一、部门使用的车辆及号牌:

生产部: 供应部: 销售部: 质量部:

总务部:

工程部:

二、部门负责人为部门车辆安全、调度、维保和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车辆的出行登记、安全用车情况、车辆事故责任认定负责。

三、部门负责人需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车辆,加强车辆管理,妥善安排车辆的出行。每天认真填写《车辆外出登记表》。月末将《车辆外出登记表》同车辆行驶里程、油耗等报总务部备查。

四、部门使用车辆,如发现行驶里程、耗油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时,总务部有权要求用车部门就存在问题写出文字说明及处理意见。

五、除指定领导专用车辆外,非工作时间内,公司所有车辆必须统一停放在公司停车厂内。无论工作或非工作时间,公司车辆每出厂区时,门卫需凭部门负责人签批的《车辆外出证》出厂。无《车辆外出证》者,门卫不得将车辆放行。遇特殊情况,车辆无法及时开具《车辆外出证》者,部门负责人须电话通知门卫,门卫做详细登记后方可放行。

六、部门使用车辆的驾驶人员,必须是具有驾驶资格并在总务部备案的驾驶人员。任何人不得将车辆交予无驾驶证或未在总务部备案的人员驾驶。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人自负,并追究部门负责人管理责任。

七、部门使用车辆如有酒后驾车、出私车、无证驾驶等违章违纪现象,一切后果均由当事人自负,并追究部门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特此通知。

上一篇: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下一篇:gre考试写作词汇记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