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瑞雪的书有感

2024-04-17

读孙瑞雪的书有感(精选2篇)

篇1:读孙瑞雪的书有感

《爱和自由》这本书的作者是孙瑞雪。这本书里教育观点让我耳目一新。我和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而我们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我们几乎都认为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是对孩子的爱,而且总是用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而没有采用爱孩子的方式吗,孩子喜欢的方式让孩子来认识世界。我的确多数时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自己高兴时,孩子怎样都行,自己不高兴时,都不允许孩子这样、那样,甚至打骂孩子。其实我们这种样子也是一种孩子行为,我们经常说孩子乖时很开爱,不乖时很惹人讨厌,这和我们自己有什么区别?我们没有和孩子走近,根本没有

篇2:读孙瑞雪的书有感

公园路小学宿佳丽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是一本教育畅销书。很多的家长与教育者看过后,感触颇深。我也不例外,尤其作为一个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从自己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看到了很多书中描述的现象,也从现在从事的教育工作中,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找到了根本的原因。

这本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来自于作者—孙瑞雪的教育机构,针对的对象是0—6岁的婴幼儿。在这样的外在环境里,机构里的教师们践行孙瑞雪的教育理念,深入的研究、记录、分析,得出了宝贵的教育经验、理论。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读过这本书会发现,孩子在“内在的精神胚胎指引下,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结果会比我们想象的好。”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从婴儿期学习吸吮、认识和母体不同的空间、去看、去听、去触摸。那为什么现在好多孩子不喜欢学习?从天生爱学习到什么都不爱学,其中发生了什么?

我的孩子在二岁左右时,我带他曾参加过一个名牌早教机构的试听,场地专为婴幼儿的喜好而设计,师资是马来西亚的外教和名牌大学教育心理专业的,课程分为好多科目,在他那个年龄段,亲子互动、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平衡能力、语言能力等等初级的能力。可是我的孩子不喜欢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于是我把理解了的早教理念

运用在生活当中,比如,走平衡木的练习,我在小区花坛的边缘带他走,并且放着英文儿歌伴奏,也是一个意思,孩子即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学习,下回再换马路牙子、彩色地砖,每次都能走出新花样,孩子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彼。我的一位朋为不输给别的家长,咬着牙一次性交了近二万元的学费,在未来的一年多当中,孩子都是带着抵触心理、挨着打和骂去早教中心学习。(每天面对一成不变的环境、一样的模式、没有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怎能会有兴趣?)现在这个孩子脸上的表情多会都很麻木,很少有变化,因为负面的情绪体验的太多了。

成人总认为儿童必须靠打、骂、管才会学习。殊不知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吸收知识的本能,只有精神放松了,他才会对认识事物有兴趣。学习的方式、难度,都必须符合孩子的生命阶段、认知状态,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孩子学习他年龄段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上一篇:华电金工实习报告下一篇:南圻小学第三学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