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瑞雪》优秀教学设计

2024-05-17

课文《瑞雪》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1:课文《瑞雪》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能按时间顺序说说第1自然段内容。

3、能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雪后北国雄伟壮丽的风光。

4、背诵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2、默读课文并填空:

(投影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象;第()自然段写雪后美景;第()、()自然段写雪后人们欢乐的心情。

3、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用“——”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填表。

(投影片)

时间

天气寒风刮起来寒风不停地刮下雪了

(2)说说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按时间顺序说说这一自然段内容。

(4)师生引读。

(5)迁移练习:按时间顺序说说自己一天的生活。

(6)品味词句,感情朗读。

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雪大?(理解:笼罩)

②体会用怎样的语气读。

③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①想想: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找出下雪前与下雪时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②按时间顺序记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③指名背诵。

4、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雪后美景)

(2)哪几句话是具体描写雪后美景的?用“ ”划出,读一读。

①读第2、3句,想想重点写了哪些景物。用“ ”划出有关词语。(红日、田野、群山)

②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红日、田野、群山的?(师引读)

③把第2句话改为“被字句”说一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句。

(3)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齐读第4句)

①理解“好—派”、“好—幅”的意思。用赞叹的语气读。

②(投影)填空:面对美丽的雪景,作者赞叹()的北国风光,赞叹()的喜人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5)引读,背诵第2自然段。

5、齐背第1、2自然段。

6、课堂作业。

(1)完成《作业本》(2)第2、3、4题。

(2)填空:雪后大地(),茫茫田野(),巍巍群山()。

(3)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板书设计:

篇2:课文《瑞雪》优秀教学设计

【背景】

《瑞雪图》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老教材中也叫做《第一场雪》,现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2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使整堂课在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朗读中向前推进。下面来看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初步学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这场雪很美。

生2:这场雪下了很久。

生3:这场雪把世界都变白了。

生4:这场雪下得很大,也很稳。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4:我是从第三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那你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4:能!(学生自信地回答)

师:她的读又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读得很好!

师:老师也觉得你读得很好,因为我似乎都看到雪花飘飞的过程了,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种味道的吗?

生:我就是把开始下小雨读得轻快,把大片大片的雪花读得语气加重,然后彤云密布的意思是下雪前阴云笼罩,我就读出一种厚重的感觉。

师:哦,你真会感觉,还能结合词语的意思指导自己朗读。那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一读这句好不好?

这一片段是第二课时开课的时候引入第三自然段教学,并开始做诵读指导的实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一片段的展示也可以算是对课标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片段二】

师:上节课我们理解到万籁俱寂的意思是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对吗?

生齐:对!

师:那老师就不明白了,既然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为什么后面又写道还能听见“沙沙声”和“咯吱声”呢?

生1:因为夜里在下雪,“沙沙声”是模拟大雪飘落的声音,又因为雪下得很大,所以雪积压在树木的枯枝上就把枯枝压断了,“咯吱声”就是模拟枯枝被压断的声音。

这一片段展示的是讲解“以动写静”这个知识点的实录。我采用的正是这种方法,挑起静与动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方法,由此在学生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动与静的强烈对比,讲到这里,已经不需要再做专门的朗读指导了,学生自身感受到的动静对比已经可以指导他们读好这句话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片段三】

师:那么现在就请孩子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

师:……首先请孩子们自由练读你勾出的句子,注意要边读边体会,然后带着你的体会多读几遍。

……

师:我看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吧,给你们一次交流的机会,赶快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想想怎样读才能让你的小伙伴都喜欢上它。

……

师:谁愿意先来向我们展示一下你喜欢的句子呢?

生1:我喜欢这句: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师: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你们见过没有?

生齐:见过

师:那它们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的样子你们又见过没有呢?

生齐:没有。

师:想不想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呢?

生齐:想!(学生眼睛里都流露出向往的目光,兴致勃勃)

师:想看的孩子坐直了。好,那下雪后的世界来啦!(多媒体出示配乐雪景图片播放)

(学生充满好奇地观看)

师:感受到了什么?

生齐:美!

师:好!那就带着你们美的感受来美美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是我教学本篇文章的重点,所以也综合运用了多种阅读教学基本原理。让学生对雪景有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带入课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最后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时,我们已经能够从学生的读书声中听到他们心中对美的感受与领悟了。

【片段四】

师:你体会出孩子们在雪地上玩雪时是怎样的心情了吗?

生1:高兴,快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我从这一句看出来的: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师:他读得快乐吗?

生齐:不快乐!(有的回答不够快乐)

师:那谁再来做个快乐的孩子?

生2:(快乐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他快乐了吗?

生3:比第一位同学快乐了,但还不够快乐。

师:那你来做快乐小孩。

……

师:要想做好这群快乐小孩,老师有一个方法,想知道吗?

生齐:想(充满期待)

师:我们有些孩子玩过打雪仗,玩雪球这些游戏,有些孩子没有玩过,但是我们玩过好多好多令我们开心愉快的游戏,只要我们想着玩这些游戏时的快乐心情,我们就能读好这一段了。不信,你们一起试一试!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总评】

将孩子们身边的事情融入语文教学是最易操作的一种方法。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引导学生阅读时引导的语言、方式不到位,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3:《瑞雪图》教学设计

[立案背景]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到小学毕业已学了200多篇美文佳作,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状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瓶颈”。究其原因,是我们把这么多的“例子”没有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课堂教学着重凸现了阅读知识点的灌输,淡化了作文知识的渗透和应用,把作文训练的任务推卸到单元训练和学生的纯自主作文上,作文教学悄然被拒之于阅读教学的门槛之外,形成阅读和作文“两张皮”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和作文应是语文课堂的“同胞兄弟”,他们共同构建了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如今语文课倡导要有“语文味”,其实质就是“主要看课堂教学中是否进行了一定量的‘从读到悟‘从读教写”[1]。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挖掘作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2],达到“以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目的,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景,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课文的基本表达顺序以及景物描写中常见的顺序。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汇报,归纳。相机板书: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为阅读提供一个结构框架,逐步培养学生作文前谋篇布局的整体意识,提高学生恰当安排材料先后顺序的组织能力。

二、再读课文,归纳大雪特点

1.学生默读“下雪”情节,用笔勾画描写下雪时的情景。

2.学生交流画出的重点语句。

3.小结:作者从白天写到夜里,白天写见到的大雪纷飞的景象,正面写雪大;夜晚写听到的雪花飘落声和积雪压断枯枝声,从侧面烘托出雪大,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我们以后可以把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悟结合,体会第一场雪“大”的特点,恰当渗透侧面描写的方法。因为学生在作文时言之无物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对具体对象的感性认识,很难上升到理性阶段,所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侧面描写,将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了解描写顺序

1.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自由朗读第三段。

2.思考: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雪后的美景?

3.画句子,写批语。先让学生自己画、批,再互相交流。如:

(1)“嗬!好大的雪啊!……粉妆玉砌的世界。”概括了雪后原野的美景,壮观得使作者惊喜。体会“粉妆玉砌”的含义。(板书:概括)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银条儿”“雪球儿”具体写出了不同树木上积雪的样子。(板书:具体)“毛茸茸”“亮晶晶”等四个叠词的妙用描绘了积雪的静态美。(板书:静态美)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写作时虽然眼前需要描写的事物较多,但从哪儿入手是个难点,因此,先从整体上概括描写,再从不同景物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即先概括后具体(板书:先、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眼前美丽的静态让我们陶醉其间,但毕竟缺少了生气和活力,请大家再读有关语句,看看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体会“一阵风吹来……五光十色的彩虹。”动态寓于静态之中,阳光、雪花相映生辉,瑰丽多姿,怎能不吸引人驻足玩赏呢?特别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些都是动态描写,表现的是雪后的动态美。(板书:动态美)

4.练习背诵。归纳描写方法(概括——具体——静态——动态),采用上面的顺序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作文的难点不只是如何选材,有了材料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更不容忽视。只有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才能使作文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因此,描写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眼前的静态景物动态化。这又是景物描写当中的一种技巧。(板书:先、后)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齐读课文,体会“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第一场雪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总结收获,运用表达方法

1.学生说说学习课文的收获。(可以从课文内容方面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方面谈。)

2.小练笔。(结合课文或当地实际,描写一次天气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语文贵在积累。学习一篇课文,对收获要及时整理归纳,尤其是作文方面的点点滴滴更应及时巩固运用,达到“以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目的。长此以往,所学例子越多,积淀越深,厚积而薄发,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难事。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的科学性在于它用简明的文字突出课文的重点,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文章中雪后的美景是学生重点感悟的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典型范例。板书将主要内容和作文指导的方法融为一体,实现了阅读和作文同行的理念,是对作文教学寓于阅读教学之中又彰显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佳诠释。

注释:

[1]李文泉,洪志明.整体把握:增强“语文味”的路径选择[J].教学月刊,2008,(04).

[2]庞世清.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J].小学语文,2008,(04).

上一篇:浙江超生二胎罚款标准下一篇: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