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案OK

2024-06-09

瑞雪图教案OK(精选9篇)

篇1:瑞雪图教案OK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剖题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文章《瑞雪图》。2.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瑞”的意思。3.剖题。课题的意思就是:吉祥的雪,美如图画。

4.作家在文中到底给我们描绘了多少画面?这节课我们就从文章中去用心感悟!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师:首先,让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骤然变冷 铅色阴云 凛冽寒风

纷纷扬扬 大片大片 簌簌落落 粉妆玉砌 白茫茫

五光十色

3.指名读词,发现这三行词语各有什么特点?(雪前,雪中,雪后)4.师:对了,课文就是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描写的。(板书:雪前、雪中、雪后)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雪前

1.师:那么下雪前是什么样子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出示:第一、二自然段。齐读。

3.师:这两段中,天气有什么变化?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师: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雪中

1.师:寒冷的天气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下雪呢?(黄昏时分)那下雪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第二三自然段)

大家自由读一读下雪时的段落,想一想这时的雪有什么特点?(板书:大,稳)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雪比较“大”这一特点的?你画出了哪些描写雪大的句子?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课件展示)(板书:纷纷扬扬)

2. 那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想象这一情景,自己再读一读,指名读。3. 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大”?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落下来。(课件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 听了你们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这两句话中出现了描写雪大的词语(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5. 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6. 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一会地面就白了。在这一段中,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7. 你们的读把我带到万籁俱寂的雪地上。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我读第二句,你们读剩下的内容,但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读?

(课件出示: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第二句是概括写雪大、雪稳,后面是具体写雪怎样大,怎样稳。这就是“总----分”式的写作方法。

(三)雪后

1. 就这样,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作者推开门一看,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嗬!好大的雪啊!

就是因为这场雪,使山村变得更加美丽。现在我们都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眼前就是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嗬!好大的雪啊!(把“啊”读成“呀”多种方法,读出自己的感受)3.作者从远处都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4.指导理解“粉妆玉砌 ”。(板书:粉妆玉砌)同桌练读,读出感情。指名一组朗读。

5.(出示图片 粉妆玉砌)极目远眺时厚厚的积雪把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看近处,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指名读)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6.师:这个句子我很喜欢,你们喜欢吗?可是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读读看你还喜不喜欢?(教师出示对比句子)

句子1: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

生:自由朗读体会

生1:不行,去掉之后就不美了

生2:不行,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

生3:不行,去掉之后读就不有趣了

师:是呀,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是大雪把光秃秃的树木打扮得这样晶莹,把松树装扮得这样美丽,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它们。谁再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读得多好呀!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咱们来看两幅图,你们看——这就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还有+——这就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7.师:这样的雪你们喜欢吗?美不美呀?(板书:美)在这一段中,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美?

8.(生读)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的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的眼前似乎真是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你能将五光十色换成一个相近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你们就把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

9.第四自然段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我想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光十色的世界!(指名读)出示第4自然段。

10.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美的句子!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假如你到了这里,你会做什么?你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师: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读完了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出示补充资料: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读资料。

生1:此时此刻,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对!

课件出示: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

课件展示图片。

师: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 农民能不高兴吗?

四、升华情感:

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这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说,这是一场——吉祥的雪!希望的雪!丰收的雪。

此时此刻,你理解瑞雪的含义了吗?知道了为什么这场雪被称为及时的雪了吗?让我们再读课题---瑞雪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雪景图。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雪前 雪中

雪后

骤然变冷

纷纷扬扬 大、稳 总-----分

粉妆玉砌 美 由远及近

篇2:瑞雪图教案OK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天的美丽景色。

2.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瑞雪图〉,回忆一下这场雪下的怎么样?

二 、学习课文(下雪时的图景)

1.请大家找一找描写雪大的句子,并且用横线勾画,圈一圈句子中突出雪大的词语,同时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体会?

2.反馈:(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指导)

三、学习(下雪后的图景)

师过渡:雪停了,雪后的景色怎么样呢?

1.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美?自己走进第三幅图,认真读一读。

生:“第二天,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荷!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

师:谈谈自己的体会?美在哪儿?

看图片(美丽的雪景图)口语习作练习。

师: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含蓄的表达自己的喜悦。

2.“看近出,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体会静态的美和作者用词的精妙。

3.“一阵风吹来……”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师读,脑袋想象画面。

四、人欢图

1.下雪不仅装饰了整个世界,还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图片)

2.如果你在图片上,你会干什么?雪给人带来了什么?(真的是景美人欢)

3.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一段话。

五、结尾

师:这么美的景色,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读)

板书:

下雪前: 天气骤变

下雪时:雪很大 瑞雪(吉祥的雪)

篇3:瑞雪图教案OK

【背景】

《瑞雪图》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老教材中也叫做《第一场雪》,现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2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使整堂课在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朗读中向前推进。下面来看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初步学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这场雪很美。

生2:这场雪下了很久。

生3:这场雪把世界都变白了。

生4:这场雪下得很大,也很稳。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4:我是从第三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那你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4:能!(学生自信地回答)

师:她的读又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读得很好!

师:老师也觉得你读得很好,因为我似乎都看到雪花飘飞的过程了,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种味道的吗?

生:我就是把开始下小雨读得轻快,把大片大片的雪花读得语气加重,然后彤云密布的意思是下雪前阴云笼罩,我就读出一种厚重的感觉。

师:哦,你真会感觉,还能结合词语的意思指导自己朗读。那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一读这句好不好?

这一片段是第二课时开课的时候引入第三自然段教学,并开始做诵读指导的实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一片段的展示也可以算是对课标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片段二】

师:上节课我们理解到万籁俱寂的意思是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对吗?

生齐:对!

师:那老师就不明白了,既然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为什么后面又写道还能听见“沙沙声”和“咯吱声”呢?

生1:因为夜里在下雪,“沙沙声”是模拟大雪飘落的声音,又因为雪下得很大,所以雪积压在树木的枯枝上就把枯枝压断了,“咯吱声”就是模拟枯枝被压断的声音。

这一片段展示的是讲解“以动写静”这个知识点的实录。我采用的正是这种方法,挑起静与动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方法,由此在学生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动与静的强烈对比,讲到这里,已经不需要再做专门的朗读指导了,学生自身感受到的动静对比已经可以指导他们读好这句话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片段三】

师:那么现在就请孩子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

师:……首先请孩子们自由练读你勾出的句子,注意要边读边体会,然后带着你的体会多读几遍。

……

师:我看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吧,给你们一次交流的机会,赶快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想想怎样读才能让你的小伙伴都喜欢上它。

……

师:谁愿意先来向我们展示一下你喜欢的句子呢?

生1:我喜欢这句: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师: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你们见过没有?

生齐:见过

师:那它们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的样子你们又见过没有呢?

生齐:没有。

师:想不想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呢?

生齐:想!(学生眼睛里都流露出向往的目光,兴致勃勃)

师:想看的孩子坐直了。好,那下雪后的世界来啦!(多媒体出示配乐雪景图片播放)

(学生充满好奇地观看)

师:感受到了什么?

生齐:美!

师:好!那就带着你们美的感受来美美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是我教学本篇文章的重点,所以也综合运用了多种阅读教学基本原理。让学生对雪景有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带入课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最后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时,我们已经能够从学生的读书声中听到他们心中对美的感受与领悟了。

【片段四】

师:你体会出孩子们在雪地上玩雪时是怎样的心情了吗?

生1:高兴,快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我从这一句看出来的: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师:他读得快乐吗?

生齐:不快乐!(有的回答不够快乐)

师:那谁再来做个快乐的孩子?

生2:(快乐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他快乐了吗?

生3:比第一位同学快乐了,但还不够快乐。

师:那你来做快乐小孩。

……

师:要想做好这群快乐小孩,老师有一个方法,想知道吗?

生齐:想(充满期待)

师:我们有些孩子玩过打雪仗,玩雪球这些游戏,有些孩子没有玩过,但是我们玩过好多好多令我们开心愉快的游戏,只要我们想着玩这些游戏时的快乐心情,我们就能读好这一段了。不信,你们一起试一试!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总评】

将孩子们身边的事情融入语文教学是最易操作的一种方法。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引导学生阅读时引导的语言、方式不到位,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4:《瑞雪图》教学设计

[立案背景]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到小学毕业已学了200多篇美文佳作,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状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瓶颈”。究其原因,是我们把这么多的“例子”没有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课堂教学着重凸现了阅读知识点的灌输,淡化了作文知识的渗透和应用,把作文训练的任务推卸到单元训练和学生的纯自主作文上,作文教学悄然被拒之于阅读教学的门槛之外,形成阅读和作文“两张皮”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和作文应是语文课堂的“同胞兄弟”,他们共同构建了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如今语文课倡导要有“语文味”,其实质就是“主要看课堂教学中是否进行了一定量的‘从读到悟‘从读教写”[1]。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挖掘作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2],达到“以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目的,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景,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课文的基本表达顺序以及景物描写中常见的顺序。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汇报,归纳。相机板书: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为阅读提供一个结构框架,逐步培养学生作文前谋篇布局的整体意识,提高学生恰当安排材料先后顺序的组织能力。

二、再读课文,归纳大雪特点

1.学生默读“下雪”情节,用笔勾画描写下雪时的情景。

2.学生交流画出的重点语句。

3.小结:作者从白天写到夜里,白天写见到的大雪纷飞的景象,正面写雪大;夜晚写听到的雪花飘落声和积雪压断枯枝声,从侧面烘托出雪大,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我们以后可以把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悟结合,体会第一场雪“大”的特点,恰当渗透侧面描写的方法。因为学生在作文时言之无物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对具体对象的感性认识,很难上升到理性阶段,所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侧面描写,将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课文,了解描写顺序

1.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自由朗读第三段。

2.思考: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雪后的美景?

3.画句子,写批语。先让学生自己画、批,再互相交流。如:

(1)“嗬!好大的雪啊!……粉妆玉砌的世界。”概括了雪后原野的美景,壮观得使作者惊喜。体会“粉妆玉砌”的含义。(板书:概括)

(2)“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银条儿”“雪球儿”具体写出了不同树木上积雪的样子。(板书:具体)“毛茸茸”“亮晶晶”等四个叠词的妙用描绘了积雪的静态美。(板书:静态美)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写作时虽然眼前需要描写的事物较多,但从哪儿入手是个难点,因此,先从整体上概括描写,再从不同景物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即先概括后具体(板书:先、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眼前美丽的静态让我们陶醉其间,但毕竟缺少了生气和活力,请大家再读有关语句,看看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体会“一阵风吹来……五光十色的彩虹。”动态寓于静态之中,阳光、雪花相映生辉,瑰丽多姿,怎能不吸引人驻足玩赏呢?特别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些都是动态描写,表现的是雪后的动态美。(板书:动态美)

4.练习背诵。归纳描写方法(概括——具体——静态——动态),采用上面的顺序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作文的难点不只是如何选材,有了材料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更不容忽视。只有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才能使作文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因此,描写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眼前的静态景物动态化。这又是景物描写当中的一种技巧。(板书:先、后)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齐读课文,体会“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第一场雪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总结收获,运用表达方法

1.学生说说学习课文的收获。(可以从课文内容方面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方面谈。)

2.小练笔。(结合课文或当地实际,描写一次天气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语文贵在积累。学习一篇课文,对收获要及时整理归纳,尤其是作文方面的点点滴滴更应及时巩固运用,达到“以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目的。长此以往,所学例子越多,积淀越深,厚积而薄发,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难事。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的科学性在于它用简明的文字突出课文的重点,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文章中雪后的美景是学生重点感悟的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典型范例。板书将主要内容和作文指导的方法融为一体,实现了阅读和作文同行的理念,是对作文教学寓于阅读教学之中又彰显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佳诠释。

注释:

[1]李文泉,洪志明.整体把握:增强“语文味”的路径选择[J].教学月刊,2008,(04).

[2]庞世清.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J].小学语文,2008,(04).

篇5:《瑞雪图》教案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字中蕴涵的美,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推动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家是按怎样的写作顺序描绘事物,理解作家的写作思路。

3、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胶州半岛,看到那里正在下着大雪,可惜没有来得及细细品位和欣赏。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瑞雪图》,进一步了解瑞雪的美丽。

2、复习:作家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瑞雪图》的?(按时间顺序描绘了瑞雪图。)板书: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

二、品读课文,自学交流。

1、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各小组在一起先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描写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然后在一起互相交流,带上感情并优美的读给其他组员听。

(2)找出描写下雪时、下雪后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分别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情景。

找一找:找喜欢的句子,画上“——”。读一读:读出自己的这种感受。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三、汇报交流、精读探究,体验情感。

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学习成果?

四、交流学习情况。A、下雪前:天气骤变 B、下雪时:雪大

(1)生1:我喜欢“下雪时”部分,感受到了雪中景色很美,是从“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的飘将下来”这句话中感受到的。我从大片大片感受到了雪下得非常大;从簌簌落落感受到了雪下得很急。

师:说得非常好,除了这个句子能感受出雪下得很大很急之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呢?

(2)生2: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我从沙沙声也能感受到雪下得又大又急,还从压断能感受到积雪很多。

师:是啊。开始下雪了,雪下得又大又急,请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体会雪的大和急,并思考: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看、听)

(3)指导朗读: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师评价)D.下雪后:人欢。

这雪景实在太迷人了。看,一群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在那玩雪呢!他们玩得怎样?(高兴!)是呀,在这雪地里,他们玩得真高兴呀!同学们在雪地上玩过吗?

生:玩过,打过雪仗、堆过雪人、掷过雪球。

指名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出示背景资料。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本文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们会说„„

生1:啊,终于迎来了一场瑞雪,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生2:雪,你下吧,等明年丰收了孩子们就能吃饱饭了,他们一定感谢您的。

生3:雪你快下吧,麦苗正等着你的到来呢„„

六、总结概括,升华情感。

这场雪到来,农民伯伯是快乐的,作家也是快乐的,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瑞雪就是及时、吉祥的雪;丰年就是丰收的年景)

师:对!一场及时、吉祥的大雪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这句话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雪、赞美雪)板书: 喜悦 赞美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最后一句话。(生齐读)

七、课堂回顾、欣赏画面、美读全文。

作家描绘的雪景这么美,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白雪世界,去北国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面吧!同时吟诵描写雪的诗句。

八、拓展延伸。

作家为我们描写了这么美的雪景,你们若是摄影师,想把哪些景色摄影下来呢?

九、课堂反馈。

篇6:瑞雪图教案OK

一、周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瑞雪图》、《下雪的早晨》

二、周学习重难点:1.生字:一类字15个、二类字5个。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词:凛冽

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积累雪的诗句,再来背背。3.作文:写学期总结

三、周学科融合:

1、颂读一些写雪的诗歌。

2、对照课文画一画雪景。

四、周学情分析:结合天气观察雪花。

瑞雪图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瑞雪图》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学法教师导法引导法,自读感悟法。学生学法小组合作,质疑法.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1、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2、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2.积累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学习生字新词。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

万籁俱寂

瑞雪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细读感悟点:●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这场雪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3.能力训练点:●读下面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4.拓展延伸点:。

★品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板书设计

纷纷扬扬

瑞雪图

粉妆玉砌

希望

应时

丰年课后反思

下雪的早晨

授课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

《下雪的早晨》这首诗共三节。这首诗歌意象单纯,主全是一个小孩子在林中捉知了,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法教师导语

1、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学生学法

读中感悟、讨论交流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2.积累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面对着大雪,艾青想到了什么?2.细读感悟点:●

让我们也展开想像的翅膀,看我们由课文的诗句能想到些什么?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可以把你想到的标记在书上,也可以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由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想到:``````●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由这一句你又想到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孩的可爱?●一个捉知了的孩子,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3.能力训练点:●现在我们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再来看课文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合适吗?我们给它改改怎么样?你想怎么改?4.拓展延伸点:●

1、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课后我们同学就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像,画一幅画。然后把它展览出来。板书设计

篇7:文字式的教案 瑞雪图

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教案

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周家河学区中心学校 赵宝民

学情分析:

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寒冬经常遇到下雪天,看到美丽的雪景,但是如何把美丽的雪景描绘下来,并抒发出强烈的感情,这还是很难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孩子领悟文章是如何描写天气的变化的?是如何描写美丽的雪景的?让学生仔细品读、体会,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要求:

1.认会本课8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2.通过读课文感受雪后的美景。3.试着给美丽的图景加小标题。4.朗读或背诵优美句段。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描写顺序,从文中体会雪景的美丽和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情境,展开想象

1.(播放雪景图片)让学生看着练习用自己的话语描绘叙述。

(师再简要解说,河流、山川、田野、村庄到处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孩子们痛快地玩、大人们高兴地又说又笑,因为瑞雪兆丰年)2.让学生回想说说自己以往看到的雪景是什么样子的?

3.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雪景《瑞雪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并认会生字、理解新词。2.按小组分节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品读生字、解释新词,解释瑞雪是什么样的雪?(瑞雪:吉祥、美好,预示着好兆头)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怎样划分的?(让学生思考回答)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 小节; 第二部分:第3 小节; 第三部分:第4、5 小节; 第四部分:第6 小节。

4.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给这四部分各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1)让学生自主思考、搜寻,试着概括。然后小组交流、整合,确定小标题。(2)小组选代表回答,确定准确的小标题。

(3)雪前,彤云密布;雪中,纷纷扬扬;雪后,粉妆玉砌;瑞雪图。

三、读后交流,质疑

1.让学生谈谈读后对这场雪的独特感受。(要真切、实际)

2.在读后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请老师帮助。

四、学习下雪前(第1、2 节)

1.默读思考,下雪前天气是怎样变化的?(注意抓准时间、天气变化的词语)(11 月17 日,气象台发布寒流南下的消息。第二天下午,寒流侵入胶东半岛。具体的第二天天气变化:清早,布满阴云,骤然变冷;中午,刮起寒风;下午,寒风呼呼;黄昏,风停了,下起了大雪)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再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五、品读句子,感受天气变化的情景

1“.连日来,暖和的如同阳春三月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天气由暖和骤然变冷,大家可以想象那种感觉)2“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大家可以想象寒风呼啸的情景,天气阴冷的情景)3.有感情地齐读第1、2 节。

六、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领悟天气由晴到阴、由暖到冷、由雨到雪的骤然变化。

七、小练笔

回想一下自己感受过的天气变化,用几句话把它描述下来。(写好后再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回忆一下,下雪前天气的变化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描述)

二、学习下雪时

1.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下雪的特点是什么?下雪的情景从哪几句话里表现出来? 下雪的特点:很大、很稳。

下雪的情景: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从哪些词语可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认真品读这两句话,指名学生读,看谁读得最好。

三、学习下雪后(4、5 小节)

1.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感受雪后的美景。

2.谁能朗读出美景?鼓励学生竞赛读,充分读出感情。

3.选出你感觉描写的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喜欢的原因。再说说哪些词用得好)

4.让学生释放出激情,齐声朗读第4小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雪的图片)用高兴的心情朗读第5 小节。(感受孩子欢闹玩雪的喜悦之情)

四、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一语表出强烈的感情,让学生齐读三遍,并出示“瑞雪丰年”图片)

五、拓展练习

欣赏瑞雪图,回想我们这里下雪的情景,用真实的话语把它描写下来。(写好后交流评价)

六、背诵精彩片段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下雪前:彤云密布、骤然变冷 下雪时:纷纷扬扬、簌簌落落

篇8:瑞雪图教案OK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雪吗?

生:喜欢

2、老师也很喜欢雪,而且给大家把雪带到了教室,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出示雪的图片)

3、看这些美丽的雪,你能想到哪些关于雪的四字词语?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冰雪聪明 白雪阳春 斗霜傲雪 鹅毛大雪 飞鸿踏雪 风花雪月

4、同学们的词语积累的很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瑞雪图》,谁还记得这遍课文主要

讲的什么内容?

生:本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评议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这场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银白的大雪,去欣赏雪后的美丽景色吧!

板书:瑞雪图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词句,描写了雪大,雪美,说说你的感受,做好批注。

生默读课文,找到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雪大,雪美,标出自己的感受,谁来汇报?

1、我是从第2自然段知道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的。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从大片大片这个词感受到雪花很大,像鹅毛一样。

谁还从这句话感受到雪大的?

我也是从大片大片感受到雪大的,大片大片的,就说明雪花很大,雪很多,像鹅毛一样。

我还从簌簌落落这个词感受到雪下得很大,通过预习我知道簌簌是雪落下的声音,如果雪小的话,就不会听到下落的声音,只有雪大的时候,像树叶一样大时,才会在落下的时候发出簌簌的声音。

2、那你怎么读才能读出雪大的感觉呢?

大片大片和簌簌落落重点读,指名读,2人。

3、谁接着汇报?

生: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我从一会儿这个词感受到雪大的,一会儿,就说明时间很短,只有很大的雪,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地面发白。2 人

4、说的很好,能够抓住表现时间很短的词来感受雪下的很大!那么一会儿,还可以换成什么呢?试着读一读?

一瞬间,一秒钟,片刻,一眨眼,5、同学们的词语积累的很丰富,希望以后能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去。之前作者描写的景色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这些景色都是作者看到的。

6、说的很好,这都是白天的时候,作者看到的景色。你还找到哪些地方描写雪大?

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我从沙沙声感受到雪下得非常的大,因为如果是小雪的话,下的时候非常的轻,不会有声音。

谁还从这个词感受到雪大的?

我从沙沙声感受到雪下得很大,如果是小雪的话,雪花小,降落时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而只有当雪花很大时,才会在降落时发发沙沙声。

你能读一下沙沙声吗?读的很好,谁再说说。

我从咯吱声感受到雪下得非常的大,因为由于雪大,所以树枝上都堆满了雪,雪越积越多,把树枝都压断了。你能读一下吗?

7、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寂静的夜里,只听到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谁能给大家读出当时的感受。

指名读。齐读。2 人

但是沙沙声和咯吱声有多大呢,如果很吵杂 能听到吗?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才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呢?

从万簌俱寂这个词我感受到夜里非常的静,所以才能听到大雪降落的沙沙声和由于雪太大了,把枯枝压断的咯吱声。

8、万簌俱寂你怎么理解?

说明夜非常的静,没有一点声音,所以才会听到下雪的声音和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9、那你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应该读呢?

声音轻一点

10、你能读出这种静的感觉吗?

指名读,齐读。

11、谁再说说。

12、那么,这又是作者怎么知道的呢?

是作者听到的。

13、这个自然段,前面是作者看到的,后面是作者听到的,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课件出示: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先写形态,再写声音。

14、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希望作者的这种写法也能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去。

1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雪很大?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我从这句话感受到,雪下得很大,因为雪下了整整一夜,时间非常的长,我想这个雪己经很深了。

16,好请坐,下了这么长的时间,那肯定是非常大了。还有吗?

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直接告诉我们,这场雪下得很大。

17,注意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用了两个感叹号,18,为什么作者在这个句子里用了两个感叹号呢?

因为作者很喜欢雪,因为作者看到这么美的雪不由自主的感叹!

因为作者看到雪之后非常的高兴。

19、那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吗?

指名读。

20,咱们可以做一做动作,再读,2人。齐读。

21、嗬!好大的雪啊!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谈谈你的感受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从这句话我感受到雪很大也很美,大雪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白色的。就像给世界盖上了一层雪白雪白的被子。

22,比喻的真好,谁接着说?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一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从粉妆玉砌这个词感受到,雪后的景色非常的美。没下雪的时候,树啊什么的,都死了,不像春天那样好看,房子也是灰蒙蒙的,但是,下雪后,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就像把树啊,房子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用最好的粉和最好的玉做成的,白白了,亮亮的,非常好看。

23,你说的太好了,让我都想走进那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粉妆玉砌的?

我想,粉妆玉砌就是说到处都是洁白的,晶莹的雪,像白色的透亮的涂料一样,把世界粉刷了一遍,到处都是洁白如玉的。

我想,粉妆玉砌就像是所有的东西都像是用白玉砌成的一样,很晶莹,很耀眼

24,看到这样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用什么心情来读这句话呢?

25,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的呢?

极目远眺

26、极目远眺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一个动作吗?

向远处看,直到视线的尽头,看到看不到了。

27,从远处看,整个世界尽收眼底,好一片银妆素裹的山河。还从哪可以感受到雪的美?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毛茸茸这个词让我感受到雪很可爱,就像是树技上挂满了蒲公英,软软的。

我从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感受到雪的美丽,感觉树枝上就像镶满了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剔透。

我从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感受到雪的美丽,就像是树枝上都挂满了洁白的棉花糖,很诱人,一个又一个雪球像是一盏盏晶莹剔透的灯,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8、如果把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和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去掉,再读这句话,你感觉怎么样?

读改后的句子,感觉没能写出雪后的美,一点也不生动。

29、能去掉这些形容词吗?

30、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心情来读呢?

喜悦,兴奋,高兴

31、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吧!

指名2人。

32、这场大雪是那样的洁白无瑕,那样的晶莹剔透,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童话般的幻境。出示图片,现在这美丽的雪就在你的面前,谁愿意当一回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告诉人们,这里的世界有多美。再读课文,配乐。

33、原本树木的枯枝死气沉沉的垂着,因为有了这场大雪,所有的枯枝上都被穿上了雪白晶莹的新衣,所有的树木都挂满了钻石般光彩照人的明灯,多么神奇的雪,多么美妙的雪,多么让人心旷神怡的雪啊。再读课文。齐读 那么这些美景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课件出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作者由远及近把雪后的美写得生动具体,远处略写,只写了颜色,近处详写,写形态。

34、还有哪让你感受到雪的美?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我从玉屑这个词感受到雪很美,雪末儿比喻成玉屑,感受到雪的柔细,洁白,我从五光十色这个词感受到雪的美。五光十色,让我感受到颜色很多,这些雪末儿,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太阳七彩的光芒,每一粒小小的雪末儿,都放射出耀眼的光泽。

我从幻映这个词感受到雪的美,幻映是幻化映衬出来的意思,一朵朵晶莹透亮的小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示出五颜六色的光,就像是一道道彩虹一样,非常美丽。

你能读出这种美丽吗?

35、那你知道这个自然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吗

先写静态,再写动态。

36、看到这样的美景,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感受到的?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我感觉到孩子们很开心,很快乐,在高兴的玩着只有雪后才能玩的游戏,这种快乐只能是在雪后才能有的。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我从这句话感受到,孩子们很开心,可以痛痛快快的玩雪,不用考虑会不会弄脏衣服,只要你不怕冷,就可以一直玩。

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叫喊声和嬉闹声感受到孩子们很开心,高兴得又喊又叫,很尽兴。当我玩的开心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喊叫起来。

我从震落这个起感受到孩子们很开心,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是忘记了一切,就是开心,不想声音的大小,就是开心的玩,高兴的乐,发出最真的笑声,由于声音很大,好像树上的雪都被震落下来。

37,那树上的雪是真的被震落下来吗?

不是

38,那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夸张。

39,为什么要这么夸张呢?

为了要告诉大家,这一群群孩子玩的有多高兴

40,那你能读出这种高兴吗?

指名读课文。

三、拓展升华

1,孩子玩的真是高兴极了,那除了孩子们,还有谁会高兴呢?

2,看过之后,你就会知道答案了!出示时代背景。及雪的作用

3、想象一下,人们看到了这场大雪之后,什么心情,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想一想,除了人们,还有谁会高兴呢?会说什么?

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读课文

篇9:瑞雪图2

柏山小学 黄钻华

2013.12.1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较多,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多,组织能力也较强,合作学习效果好,但两极分化现象也明显。生活在南方,对大雪虽缺乏直观感受,但满怀憧憬。

二、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构想

1.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

2.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要致力于导,学生要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

3.四种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表达能力――表达有内容、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合作能力――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件,欣赏雪景

说一说,欣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

A.雪大。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

板书:听、看

(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优等生。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

(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

(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课件:

(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

(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2.自学。

3.汇报交流。(1)由中下生汇报,(2)由优等生补充。

(1)“推开门„„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颜色美)

(2)“看近处„„银球儿”(形态美、静态美、挖掘叠词、儿化音的妙用)

(3)“一阵风„„彩虹”(动态美)

4.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通过朗读,通过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2)指名(优生)配乐朗读。(评价)

(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师评价)

C.人欢。

这么大的这么美的景色,最喜欢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这场雪,你会说什么?

(四)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项做一做。

1.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

2.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

六、教学反思

上一篇: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下一篇:成立公司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