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2024-06-29

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共9篇)

篇1: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乌丹镇是翁牛特旗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辖43个嘎查村、5个社区居委会、295个村民组,全镇总土地面积312万亩,总人口13.2万人。2009年,我们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就业、务工、下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很可能形成不稳定因素;二是信访形势不容忽视,越级上访、进京上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我镇的社会稳定和谐;三是敏感阶段相对集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藏实现民主改革50周年,平息1989年政治**20周年,取缔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10周年。在新的社会矛盾出现的同时,原有的一些社会矛盾也可能随之凸显。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人的心理就会失衡,不及时排查化解就可能引发大的事端;四是随着社会上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心态日益复杂化,新老矛盾交叉影响,各种矛盾将进入高发期。人民调解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它既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推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就

必须重新审视人民调解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增强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我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主要类型

近年来,农村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一是土地征用问题。存在因基层政府实际征用与批准征用面积不符,引发矛盾纠纷;因征地补偿标准引发矛盾纠纷;因失地农民转型难,生产生活出路受困,引发矛盾纠纷。二是村务管理不善问题。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村务透明度不高、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干部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财产,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矛盾纠纷。三是民间琐事纠纷问题。如相邻关系、地边地界、家庭婚姻、民间借贷等引发矛盾纠纷。四是土地权属、林权引发矛盾纠纷。五是移民搬迁。六是人身损害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等引发矛盾纠纷。

二、农村矛盾纠纷的新特点

1、民间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呈下降趋势,而以资源权属、环境、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在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政策实施后,土地纠纷大幅增多。矛盾纠纷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化,一些跨行业、跨地区的纠纷也不时出现。

2、群体性事件增多,范围和数量增大,纠纷参与人数存在群体性倾向。参与人数动辄三五成群,甚至数十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有的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周密的计划。

3、个别纠纷的当事人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遇到一点小事或无虚有的事上访,制造事端,扰乱视听,有的利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假日或政治敏感期,进京、赴区、到市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无理缠访。

三、对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自身建设,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例会、学习、考评、业务登记、回访、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公开,并上墙明示。按照及时、经济、严肃、和睦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统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名称、标牌、印章、调解庭(室)徽标、调解员徽章、调解员工作程序和调解文书格式。大力推动调委会“五有”(有标识牌、有相对固定工作场所、有印章、有调解回访记录、有统计台帐)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建设,推动规范化建设上新水平。

(二)科学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摸排预警机制

针对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摸排预警机制。如何开展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要坚持二个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农村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光靠镇村两级干部或者司法部门是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种种问题的萌芽,我们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开展摸排预防工作。二是早发现原则。任何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爆发的过程,假如我们能够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

要认真履行人民调解职责,切实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及时把握农村矛盾纠纷动态,及时研究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切实当好乡镇党委政府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参谋助手。进一步加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力度,切实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多种化解手段并用、两级调解良性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加大教育力度,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制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报刊、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

方式在农村中深入普及法律知识,要注重普及与农民生活、生产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守法、执法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等知识,还应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治理,使干部与群众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减少干群间的纠纷。同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文化道德和修养,做到遇事冷静对待,互相谦让,正确处理,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五)提高队伍素质,适应新时期需要

新时期的矛盾纠纷有突发性、潜伏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化解难度大,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适应新要求的高素质的调解队伍。尤其是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更为重要。首先应采取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调解员的素质,其次端正干部思想,通过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建设重要性的熟悉,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进而通过各级干部向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

(六)不断强化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

面对新时期农村矛盾纠纷的新特点,要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必须在科学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坚

持经常性与集中性排查调处相结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及时、依法做好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调解,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和萌芽状态。工作中要注重从思想上正视矛盾,积极主动抓“苗头”;从全局上把握矛盾,集中力量抓“重头”;从客观上分析矛盾,实事求是抓“源头”;从根本上熟悉矛盾,以人为本抓“头头”。只有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维护稳定的目的。

(七)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有关问题的说明,凡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或变更法定事由的,应当确认其法律效力,并以此作为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通过法院的裁判树立人民调解协议的公信。

篇2: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一项特有的法律制度,以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独特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尤其是在现阶段的矛盾高发期,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人民调解制度的旺盛生命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趋完善,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的矛盾纠纷呈现出来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调解工作,已经成为我们人民调解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现今农村矛盾纠纷呈现的新特点

伴随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相继出现。由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所处的地域环境、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所掌握的政策法律知识、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所表现的行为方式以及所能承受的压力不同等差异,导致人们认识问题、理性对待问题的观念和方式各异,使得矛盾纠纷的发生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民间纠纷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呈下降趋势,而以资源权属、环境、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其中因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在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政策实施后,土地纠纷大幅增多。矛盾纠纷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化,一些跨行业、跨地区的纠纷也不时出现。二是群体性事件增多,范围和数量增大,纠纷参与人数存在群体性倾向。参与人数动辄三五成群,甚至数十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甚至个别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周密的计划。三是个别纠纷的当事人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遇到一点小事或无虚有的事就拨打12345电话,或曝光媒体或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无理缠访。

二、新形势下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一)调解工作认识不足,重视还不够。有的地方对人民调解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人民调解是“软职能”,可有可无,没有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社会普遍关心、认可、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氛围相对缺乏,一些部门没有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意识,以致司法所等调解组织孤军作战,难以处理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

(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经费保障不到位已经成为制约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区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不到位。二是镇(街)一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不到位。三是村(居)一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不到位。由于取消农业税和集体提留,村级组织经费靠财政转移支付,加之村调解员多由村(居)干部兼任,而调委会本身没有经费,调解纠纷又不允许收费,调解办公经费难以支付,影响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着调解质量的提高。

(三)司法所对调委会的管理指导难度大。从行政管理体制上看,司法所对农村“两委”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村级组织对司法所安排的工作反应不够积极主动。

(四)“大调解”之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一是街级调处中心依托司法所设立,调处中心主任由司法所所长兼任,虽然按规定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调处中心工作,但因为没有专门的领导力量和相应的制约措施,大调解机制还有待完善。二是“大调解”的功能未充分

发挥,调解主体的职责仍不够明确。“大调解”工作平台不突出,调解分工不明确,衔接面过窄,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一些部门参与调解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遇事往往向外推,以司法所为主体的大调解中心所受理的矛盾纠纷难以分流,基本上由司法所人员承担。

(五)部分村(居)调解委员会不规范。有的村实际上只有一名调解主任或调解员,调解委员会有名无实;有的村(居)调解委员会虽有符合规定的人员,但没有调解场所,失去了调解组织的应有作用;有的村(居)调解组织人员,没有采取合适的途径和办法向村民公布,村民发生纠纷后,要求调解不知去找谁。

(六)人民调解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村级调解员一般都由村两委成员担任,每次村级换届都会引起村级调解队伍较大的变动,造成村级调委会成员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依法调解、规范运作的整体水平不高。

三、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深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调解制度及时便利灵活、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强的优点,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它缓解了司法压力和当事人诉累,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宣传引起高度重视,把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充分保障调解经费,根据村(社区)、社实际,每年给予一定的办公费,以便基层调解组织能够正常运行,真正实现调解有组织机构,有人员办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落实解决调解员办案补贴,以调动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强化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

要在“六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下,巩固、完善和规范街道、村(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力争做到凡是有化解矛盾纠纷需求的地方都有人民调解组织。着力推进改制企业、民营企业建立调解组织,建立行业、社团组织、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物业管理小区、流动人员聚居区的调解组织,努力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组织网络体系。

(三)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的新机制。整合调解资源,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的有效衔接,建立起人民调解组织统一受理、先期处置,部门分头调处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处纠纷的质量,使人民调解工作向法制化、正规化方向发展。二是建立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预防功能、调处功能和信息报告功能,对涉及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农民工维权等容易引发的矛盾纠纷,坚持抓苗头,抓小抓早,做到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事预防和因时预防,建立起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的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应在调解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房屋宅基地等常见、多发性纠纷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调解村(居)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的矛盾纠纷,特别是主动调解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

复杂性、群体性矛盾纠纷,不断扩大调解工作覆盖面。

(四)加大教育力度,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制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报刊、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方式在农村中深入普及法律知识,要注重普及与农民生活、生产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守法、执法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等知识,还应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治理,使干部与群众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减少干群间的纠纷。同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文化道德和修养,做到遇事冷静对待,互相谦让,正确处理,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五)提高调解队伍素质,适应新时期需要

新时期的矛盾纠纷有突发性、潜伏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化解难度大,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适应新要求的高素质的调解队伍。尤其是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更为重要。首先应采取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调解员的素质,其次端正干部思想,通过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建设重要性的熟悉,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进而通过各级干部向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

(六)不断强化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

面对新时期农村矛盾纠纷的新特点,要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必须在科学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坚持经常性与集中性排查调处相结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工作方针,及时、依法做好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调解,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和萌芽状态。工作中要注重从思想上正视矛盾,积极主动抓“苗头”;从全局上把握矛盾,集中力量抓“重头”;从客观上分析矛盾,实事求是抓“源头”;从根本上熟悉矛盾,以人为本抓“头头”。只有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维护稳定的目的。

(七)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篇3: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政治思想工作一直是我党的重要工作, 既是政治思想工作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也是政治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当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金融改革与发展工作中, 基础央行的工作是离不开实际、生活和群众的。因此, 政治思想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有所成效。

(一) 科学理论为核心的工作

从完善科学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意识着手, 使科学的理论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央行工作人员, 扩大思想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新的时代, 全体员工坚持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政治理论活动。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金融方针和政策, 要学习先进模范事迹, 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组织学习、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并且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习教育。

(二) 用正确的观念鼓舞人

帮助员工消除心理障碍, 干部掌握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想法, 充满活力的员工, 这就要求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做好准备, “开导”指导工作的前提。要结合不同岗位, 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际的思想,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及时性和有效性, 解决在萌芽状态的问题。

(三) 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要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活动为榜样, 积极弘扬我们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女焦裕禄、孔繁森等, 在他们心中始终只装着国家, 装着人民……为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宣传那些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 涌现出“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 “活雷锋”赵春娥、徐虎, “雷锋传人”郭明义等一个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代楷模, 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等先进人物,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以先进事迹激励员工, 增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有效地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要围绕“三个坚持”增强政治思想工作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政治思想工作的一条历史经验, 也是政治思想工作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集思广义, 认真探索做好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 坚持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作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金融体制改革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金融系统的政治思想工作要提出新课题来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需要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开展调研征文充分利用理论学习成果和集中群众智慧, 总结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工作者的思想、理念、实践的发展, 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我们必须自觉地用“三个效益”开展工作, 把教育第一, 系统的第一个概念, 通过对员工的话和事迹, 人们的思想, 机制, 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员工把自己的想法到实际行动工作, 积极参与的波改革, 对新形式, 新政策, 新机制迅速适应发展需要的业务。

(二) 背后的强有力的领导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领导者的素质是关系到同一个单位好的或坏的工作。政治思想工作, 也必须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 有一定的思想头脑, 它会发挥作用。然而, 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不依赖于一个人的, 而是由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和力量。只有领导各级群众心的福祉, “群众满意或不满意, 高兴不高兴, 同意或不同意”为根本标准,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要创造一个有效的机制。

(三) 坚持以人为本

政治思想工作是无形的网络, 要求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改革创新, 深入研讨交流, 推动政治思想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召开政治思想工作现场会等形式, 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措施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三、不断提升政治思想工作能力

政治思想工作, 要善于创新思维, 思考问题要有开拓性、预见性和前瞻性。随着县 (市) 支行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开展, 很多同志工作岗位都有所调整, 面临新的岗位。首先, 我们要看到基层央行党员人数普遍占到总人数95·的优势, 充分利用党员特有的品质和毅力刻苦学习, 适应发展, 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以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来带动身边人, 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中要充分调动他们自身主观能动作用, 确立自主创新的思想, 并且在工作中要有创造性, 树立敬业奉献思想, 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从而做好各项工作。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只有掌握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工作, 做事做到点上, 帮人帮到实处, 这样才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凝聚人心, 从而积聚力量。

总之, 政治思想工作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就必须要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 以人为本为最终目标, 政治思想工作的目的是做人的工作, 其最终目的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便于其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然而政治思想工作不被理解是最苦恼的, 正是因为不被理解, 所以才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要抓住根本就必须做到了解人、关心人、理解人。用理解理顺情绪, 用关心化解矛盾, 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 达到感情上融洽, 心灵上共鸣, 这样才能取得政治思想工作的最佳效果。

摘要: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也是基层央行工作的生命线, 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为构建和谐基层央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针对当前人行县 (市) 支行人员少且老化 (平均年龄近50岁) , 人力资源整合后工作压力大的实际情况, 如何做好基层人行的政治思想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充分掌握干部职工的真实想法, 就必须准确了解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 才能较好地履行基层央行职能, 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有以下认识。

关键词:核心,坚持,学习,政治思想工作

参考文献

[1]牟瑞芳.新时期的思想工作方法[J]青年思想家, 2004 (02) .

[2]杨晓琴.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山西青年, 2010 (11) .

篇4: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

中学班主任是学生崇拜的对象,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是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农村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中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下探索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学校班主任,要坚持用心和情把工作做到实处,以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下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呢?笔者结合在工作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管理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自制能力也比较差,同时很多农村中学生的父母都只顾着挣钱,对学生的管教不够,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出现很多不好的问题,如打架、上网、吸烟、喝酒等,而家长一般在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后,也只是一味地埋怨学校,埋怨班主任。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高,他们也无法积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走上弯路。传统的管教方法显然已经无法很好地管教学生,因此,在新时期下,中学班主任应该创新管理理念,要时刻关注外界的不好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还要积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还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加强创新理念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行有效改正,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中学班主任不仅有管教学生的责任,同时还有教学的责任,因此中学班主任不但应该具备创新的管理理念,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才能做好学生模仿的对象。并且班主任不同于其他的任课老师,班主任需要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其次,班主任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与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班主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他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从而促进班集体更好地发展。最后,班主任应该创新管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创新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班主任可以要求每个学习小组一周出一次板报,板报内容不限,但是必须要积极向上,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进行板报的设计。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当前农村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难免会有一些骄纵,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不强、自主能力差、合作能力差,因此班主任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这些困难,进而更好地成长。首先,教师要公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哪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就对他特别偏爱。这样也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从而影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热爱自己,才能很好地拉近班主任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次,班主任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班主任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能严厉批评他们,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使得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使他们进行改正。

总之,中学班主任在学生的健康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班主任应该做好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妥善采用各种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雪珍.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J].时代教育,2013(10).

[2]王君伟.王希华.如何做好农村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2014(12).

[3]赵月华.浅议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的连接作用[J].学周刊, 2013(7).

[4]陈清云.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篇5: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滇滩镇山寨村大学生村官 杜加济

(2011年9月8日)

我是2009年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滇滩镇山寨村主任助理。在腾冲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举办了《腾冲县2011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作为此次培训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通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专题的培训和老村干部交流及村官发言,让我感受颇多。基层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作为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村官,如何开展好农村工作,将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经过两年的村官生活,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一是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开展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

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三是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我们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考核和推荐干部。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加强信访、接访

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

1、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再存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

2、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

济,致富奔小康上来。二是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三是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四是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

化生活。建立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篇6: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 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其中包括: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翻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等。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一、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绝对贫困尚未完全消除,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间、地区间、群体间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贫困地区收入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仍然在增加,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相对发达地区的市场地位进一步稳定,留给贫困地区的市场空间日益缩小,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缓慢,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现阶段的扶贫工作不仅面临着解决和巩固特殊困难地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巨大任务,也面临着让已基本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的扶贫对象实现全面小康的最终目标。

(二)扶贫成本提高,难度加大

目前扶贫对象主要分布在一些特殊地区,如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这些地区生态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交通、通讯、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高,开发难度大;如果要从易地搬迁、劳务输出等方面入手解决脱贫问题,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三)扶贫标准的提高使得贫困人口数量剧增

2011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了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按照原标准,2010年我国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而根据新的标准则1.28亿。扶贫标准的调整,拓展了扶贫对象,将绝对贫困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都纳入到了扶贫开发的对象范围,也对扶贫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贫任务的重点要实现从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向解决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并举转变。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关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就印证了这一假说。我国一些贫困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风沙治理、水土保持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实现这些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又保持和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将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

要完成新时期的扶贫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已经由保生存向求发展转变,财政扶贫政策也在从解决农民温饱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扶贫转变。应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农村扶贫的政策措施,通过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源投入贫困地区。应加大各级财政扶贫投入,逐步形成财政扶贫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有所增长的基础上,确保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扶贫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要实现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财政扶贫资金的有效整合,并促进扶贫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使社会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应着眼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发展能力提高的目标,明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结构。要通过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形成规范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二)健全贫困地 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后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落后地区居民的养老保障、社会救助、就业培训等民生服务也得到公共财政的更多支持。但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欠账还很多,离完全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应以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为抓手,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低保制度是输血式扶贫,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权,但难以解决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开发式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更多地关注贫困人口的发展权。要发挥二者的作用,必须在贫困人口识别、扶持政策的制订、信息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度水平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使贫困地区的农民享受到与其他地区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

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化率过低。我国城乡差距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如此大的城乡差距下,农村人口越多,城镇化率越低的地区,就必然是最为贫穷的地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未来应重视城镇化的扶贫带动作用,通过促进城镇化减少贫困人口。应在贫困地区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统筹规划,整合扶贫资源,使贫困人口小范围集聚,同时发展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以及特色旅游业。通过城镇化带动贫困人口角色转变、生活聚居地迁移,可以实现大量贫困人口走出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区域,对于少量不愿转移的居民,则可以通过生态补偿资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部分扶贫资金给予一定水平的生活保障。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之中

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贫困。实施生态扶贫战略,应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作为扶贫政策的中心,并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调整生态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措施,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统一起来。首先,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态移民。对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内的贫困人口,应根据国家财力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扶贫,实现这些区域内人口的整体外迁。对生活在这些区域内暂时不外迁的居民,也要按照“点状开发”的开发模式,促进人口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心城镇集中。其次,要积极试点并推广生态补偿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立“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目标。应鼓励个别地区在这方面先行先试,为全面铺开生态补偿制度积累经验。此外,要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我国部分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丰富,应加大资金投入,引导这些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相协调的产业。

三、优化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扶贫政策的高效执行(一)应探索扶贫开发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财政资金一直占主体地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使得扶贫资金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度。新的历史时期,应探索扶贫开发工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多中心治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张。该理论认为,单中心治理模式即政府机构垄断公共产品供给,其优势是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生产效率;其缺点是难以满足所有消费者的不同偏好,伴随着权力垄断容易产生腐败和寻租行为。多中心治理作为一种与单中心治理不同的思维,意味着“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动主体(个人、商业组织、公共组织、政府组织等)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 ”。扶贫开发的多中心治理,则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引导贫困群体参与,同时吸引非政府组织、商业组织参与进来,形成政府、公民、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扶贫开发模式。

(二)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的扶贫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都有参与,涉及部门众多,需要有一套责任明晰、有效合作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扶贫政策的高效执行。应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的扶贫责任。中央政府应强化在扶贫开发事务中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扶贫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合理配置;省级政府应将辖区内贫困人口脱贫和缩小发展差距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省级财政所安排的扶贫资金占可用财力的比重、贫困人口减少情况等作为财政扶贫资金分配 的重要参考因素;应着力对扶贫资源的传递机制进行完善,进一步发挥基层政府更接近贫 困群众、更了解贫困群体实际需求的优势,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项申报、审批工作程序,将扶贫资源的分配权力适当下移至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

(三)积极推进贫困地区财税体制改革

篇7: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

岳阳县民政局副局长朱庆辉

我县地处洞庭湖东岸,辖 20个乡镇,557个村、42 个居委会。全县面积2708平方公里,人口71万,其中五保对象56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0.8%。目前,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42人,集中供养率为20.3%。近年来,按照省市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县五保供养工作认真抓好了五个一:一是确定了一条原则。即要求各乡镇凡是符合五保条件的都要无条件保障起来;二是明确了一个标准。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2010年分散供养五保金达到人年均1500元,集中供养对象补助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发放了一个证件。为全县每个五保对象发放了五保对象供养证,明确了其身份;四是兑现了所有钱物。全县五保供养财政转移支付按省厅要求全部足额到位,并且全部实现了银行打卡发放到人;五是开工改(扩)建了一批敬老院。目前,全县农村敬老院已达到24所。

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践行“民本岳阳”发展理念,落实“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五保供养工作力度,从基础设备入手,不断提高供养标准,着力改善五保供养水平与

—1—

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利前提

我县五保供养事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级政府领导对供养工作认识不断深化、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在全县党政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基层访贫问苦时,农村五保对象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困难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黎四清县长在全县党政负责干部会上指出,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亲民、爱民的具体行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把其抓实抓好。黎县长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想尽办法,强化措施,全面落实供养政策,切实维护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确保老人安度晚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此,县民政部门专门就全县五保供养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局长陈明率系统干部职工为期一个月,不分节假日,对各乡镇五保对象逐户进行了核查摸底,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岳阳县农村五保对象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分析了造成五保对象生活困难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民政部门的意见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赴乡镇现场办公,并为敬老院的建设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就围绕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的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一事,专门召

开县委常委会 1 次、县长办公会 3 次,先后为敬老院事业单位登记列编和敬老院国土、房产手续,大开绿灯。2010年10月,常务副县长张忠于同志主持召开了城关镇中心敬老院建设工作协调会议,财政、建设、电力、广播、国土、民政等18家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力求确保占地100亩的城关中心敬老院在两到三年内建设成为一流建设标准,一流人居环境,一流管理模式、一流服务水平的全省示范敬老院。在各部共同努力下,目前,该院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二、拓宽渠道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把五保供养工作真正做实、做好,我们结合实际,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渠道、规范管理,具体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针对我县县情,在五保供养上主要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为敬老院供养。近五年来,我县在敬老院的建设上按照“高起点抓规划、高标准抓管理、高质量抓服务、高效益抓创收”的要求,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在鹿角、筻口等地建起了23个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设计床位50个以上、配套完善的乡镇敬老院,并有3所敬老院达到了岳阳市一级敬老院标准,其余均敬老院达到了市二级敬老院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墙敬

老院去年还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分散供养则是由村组唱主角。由于线长面广,加上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分散供养的难度相当大。为了切实保障五保老人的合法权益,我县专门出台了《岳阳县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护理承包办法》,明确了分散供养护理责任人坚持近亲、近邻、自愿的原则,签约承包。

二是乡村主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全县各乡镇为了切实解决五保对象的实际困难,都以村组为基点,编织爱心网络,制定了党员、村组干部联系五保户制度,每个党员和村组干部都明确了联系对象,明确了责任要求,并根据五保对象的身体状况,对五保对象实行护理承包,将责任落实到人,并造册登记,确定护理范围。生活能自理的由责任人负责解决其特殊困难,生活半自理的由责任人负责有关体力劳动工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由责任人负责全部生活照料。与时同时,各乡镇还积极做好敬老、爱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引起了不少群众的共鸣。在柏祥、步仙等乡镇,党团员和干部采取认养的形式实施结对助供,使五保供养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一些有敬老院的乡镇,党、团员争相与老人结亲,七站八所和附近学校的师生,纷纷到敬老院认养老人,从经济上扶持了五保供养,从形式上推动了五保供养社会化。

三、强化措施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力保障

为确保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到位,我县对各乡镇提出了严肃的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措施。

一是强化责任。首先强化领导责任。在每年一度的全县民政工作会上,我们都把五保供养投入作为硬性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并由党政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在年终综合考核中不予评先。其次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每年底,采取个人陈述,敬老院工作人员及住院老人现场打分评定的方式进行评比,能者留任,不称职者坚决下岗。如:新墙镇敬老院的前任炊事员就在民主考评中被五保老人炒了鱿鱼。

二是硬化考核。首先是对乡镇的考核。县委、县政府把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评体系中,年底由县委考评办统一考评。其次是对乡镇敬老院的考核。出台了《岳阳县乡镇敬老院管理考评方案》,对敬老院工作制度、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都予以了明确规范,每年由民政局召集全县敬老院院长及设有敬老院的乡镇民政所长分组交叉考核。再次是对分散五保户供养情况的考核。每年由县民政局组织对各乡镇村、组五保供养开展情况及监护人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三是量化奖惩。为了鼓励先进,促进工作开展,我们还将

奖惩措施量化,奖罚分明。对乡镇五保供养工作突出的除在综合考评中占有的分数打满分外,还视其情况予以加分,加分不封顶;对重视五保和的乡镇领导和村支负责人给予现金奖励;对敬老院工作评上先进的,是等级敬老院的向上推荐晋升等级;对监护人工作负责、事迹突出的除现金予以重奖外,还通过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推介。同时,对五保供养工作落后的乡镇或村级班子及时进行调整,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敬老院工作不达标的,是等级敬老院的摘牌处理;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监护人取消监护资格,扣发监护报酬,对虐待或造成非正常死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篇8:新时期如何做好营林工作

1新时期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城市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林业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因此, 做好新时期林业营林工作尤为重要。从根本上来说, 林业造林工作可以调节森林树木自身的生长能力,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树木出现断层的状况, 进一步提高了林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 开展新时期林业营林工作能够极为有效地保持水土平衡, 减少泥石流、水土荒漠化等自热灾害的发生

2新时期林业营林工作的现状

“新林业”的概念在我国已初步形成, 营林工作有了较好的发展。但调查显示, 我国林业营林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业营林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且未熟练掌握专业的营林技术。二是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不强。三是不到位的灾害防治工作。以上这些问题导致林业营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双受损, 严重影响了林业营林事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3新时期做好林业营林工作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的森林保护意识

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林业营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 部分地区的现状是当地群众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远远大于当地植树造林的速度, 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出现不平衡。因此, 当地政府以及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首先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提前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和范围加大宣传力度, 使人们对森林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了解, 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森林的必要性。还可以利用之前的图文资料、影像记录等向人们展示森林被破坏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以此来告诫人们,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最后, 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从社会舆论切入, 积极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与平衡的舆论氛围, 大力进行法律宣传, 提高人们对保护森林的法律意识, 从而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3.2 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林业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涉及面广以及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了做好新时期林业营林工作, 林业主管部门应注重提高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 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和考核机制, 以规范体制机制来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 林业主管部门还必须完善林业技术培训制度, 并定期对部门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以此不断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是, 培训的内容应涉及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个方面, 比如反季节种植技术、林木在不同时期的管理技术以及盐碱地的造林技术等。最后, 林业主管部门还应建立相应和规范单位内部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 以此来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规范职业行为,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意识。此外, 政府和林业部门应该提高林业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以此吸引和留住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 只有这样做, 才能组建一支高素质、强技能的林业管理队伍, 从而推动新时期林业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对灾害的防治工作

由于林业营林工作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林业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对灾害的防治工作。首先, 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清理灾害发生之后的林地现场, 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的次生影响。其次, 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实际的气象条件, 在对树种进行选择时, 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以及树种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形态以及生态学特征, 提高树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4结语

林业营林工作做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的发展。积极推动林业营林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不仅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建设, 还能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合理分配, 利用森林资源,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代金艳.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林业营林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22)

篇9: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关键词:调解;矛盾;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915.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15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研究分析这些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广泛深入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落实并切实抓出成效,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调解工作在最基层,与群众接触最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通过人民调解,纠纷当事人在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前提下,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从小的方面说,人民调解促进了家庭、邻里和睦;从大的方面讲,人民调解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诸如因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土地承包、职工下岗等引起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给各级党政机关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也极易引起矛盾激化。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民调解作为一项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制度,在预防、化解新时期出现的社会矛盾纠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建立完善解决社会矛盾纠纷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社会矛盾纠纷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进行解决。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就越需要建立健全多样化、多层次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诉讼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人民调解制度源于中华民族“和为贵”和“息诉止纷”的优良传统,具有及时、便利、经济、和睦关系的特点和优势,既能化解纠纷,又不影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弥补司法裁判功能上的缺撼和不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

1.调解队伍素质的滞后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挑战。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强,战斗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调解队伍年龄和体能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的调解工作。一批多年从事村(居)委会调解工作的同志对本辖区内的人员情况较熟悉,但大部分年龄偏高、体弱多病,对于一些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和反复做工作的调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调解队伍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政策水平欠缺。三是调解队伍精神状态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由于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以及基层调解人员的报酬问题没有落实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的调解人员工作被动应付,遇到纠纷不敢管或不愿管;有的在调解方法上还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有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在其位不谋其政,使调解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2.社会重视程度的差距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基层组织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处理矛盾纠纷缺乏主动性,抱着拖延的态度。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有的对涉及面广、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的纠纷相互推诿,有的对人情关系复杂的纠纷碍于情面,久拖不决。凡此种种,都可能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使问题陷入复杂化。二是有关部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群众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不高。虽然现在已进入第五个五年普法,但仍有许多法制宣传教育死角,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遇到实际问题不是寻找法律和政策帮助,而是凭感觉、凭习惯盲干,并且错误地认为问题闹的越大领导越重视、问题就能越快解决。三是调解工作的不规范性。过去作为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的民间纠纷调解内容单一,调解程序简单,对调解协议要求不高,人民调解工作总体上不太规范。调解工作的不规范,往往导致调解协议的履行率不高,最终直接影响其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和公信力。

3.民间矛盾纠纷的变化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挑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纠纷大量产生。民间纠纷的主体由公民与公民转化为公民与经济组织、与企业、与基层干部、与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民间纠纷的内容由简单的涉及人身利益、财产权益方面的纠纷,发展为干群关系、经济利益及城建等方面的纠纷。并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一是群体性纠纷增多。在农村,因干部办事不公道、财务不公开等问题常引发群体性矛盾;在城镇,因劳保福利待遇、职工下岗分流等问题也常导致集体上访。二是民间利益型纠纷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冲突明显增多,如借贷纠纷、合伙纠纷、合同纠纷、房屋车辆买卖纠纷、争水争地纠纷、房屋宅基纠纷等时有发生。三是赡养、婚姻纠纷增多。有些人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出现了不养老及离婚等现象。

三、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途径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调解组织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大选拔力度。把具备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一定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人民调解工作队伍中来;将热心于调解工作的人才吸收到调解组织。进一步優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强化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丰富培训内容,要针对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当前突出的问题,通过旁听审判、担任人民陪审员等多种形式,使人民调解员能够掌握人民调解工作常用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技能,熟练制作人民调解文书。

2.提高重视程度。一是要努力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独特优势,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排查调处工作,认真分析当前民间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对民间纠纷发生的预测、控制能力,加大预防工作的力度,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心下移,责任上移,使人民调解工作真正发挥出化解民间纠纷的坚实可靠的“第二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提高认识,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疾苦,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地位、作用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对工作突出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广大人民调解工作者更好地服务社会。三是要在外部条件方面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正常运转。财政应拨出专项资金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相关部门也要从人员、办公场所、通讯、交通设施等方面支持调解组织建设,要努力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高调解人员的待遇,解决调解人员的人身安全、养老等后顾之忧。

3.不断创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手段和方法。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有效平衡和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大力促进社会公平。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来疏导人民内部矛盾。特别要重视用疏导的方法来化解矛盾。应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通畅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及其社会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三是通过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社会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地掌握动态、发现矛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并解决好牵涉面广、反映强烈的群众利益问题;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上一篇:全世界各国的新年风俗下一篇:我的兴趣爱好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