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卫生管理办法

2024-06-28

粮食卫生管理办法(共8篇)

篇1:粮食卫生管理办法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

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

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地区各县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

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我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

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

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要对粮食的质量进行监测,就必须要对粮食进行抽样、分样、包装、检测、报告,有些检测项目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特殊的试剂等材料,因此,要做好粮食的检测工作,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项检测资金,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众所周知,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监测既是维护粮食商品正常流通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所以说,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检测属政府行为,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确保放心粮工程的重要举措,粮食质量及卫生监测费用应由政府列入财政支出,这也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16条所明确规定的。

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工作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贯彻国家颁布 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好地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执行各项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而且可以有效指导国家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最终实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一目的。

篇2:粮食卫生管理办法

2011爱国卫生及健康城市创建工作汇报

2011年以来,我局爱国卫生及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爱卫会的悉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和《河北省爱国卫生条例》的精神,按照县爱委会的统一部署和上级卫生部门提出的要求,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

领导重视是搞好创建工作的关键。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局领导把创建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及时调整、充实粮食局创建卫生先进单位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单位卫生工作领导、组织实施、督查、评比,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积极带头参与创建活动。二是把卫生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健全、落实卫生制度。我们制订了抚宁县粮食局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办公场所卫生干净整洁。三是加大卫生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凡是创建工作需要的开支,局领导都大力给予支持。四是局领导重视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干部职工到县医院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传染病发生。近年来,我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配备电脑、更新桌椅及其他办公设备,并对公厕、洗手间进行改造,优化办公环境。

二、加强管理、提高卫生整体水平

在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的活动中,我局认真抓好卫生的常规管理,明确卫生责任区、卫生标准,对所管理范围内的卫

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认真落实遵守基本的社会卫生规范,做到:

1、办公场所卫生坚持每日清扫,周末和重要节日大扫除;

2、室外环境卫生无垃圾、无杂土、杂草、无卫生死角、无臭水、积水、车辆摆放整齐,做好绿化工作,优化办公环境。

3、室内卫生制度健全,定期清扫、物品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清洁。

4、厕所指定专人管理,内外清洁;

5、组织经常性除“四害”活动、院内没饲养家畜,无发生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等,提高了我局创卫工作新水平。

三、措施得力,工作重点突出取得实效

(一)宣传力度大,营造了良好的爱卫工作舆论氛围。我局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爱卫工作和健康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这些形式,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爱卫工作意识,较好地促进了全局干部职工自觉地投入到了爱国卫生工作中,圆满完成了各项爱卫工作目标。一年来,街头设点宣传3次,发放宣传单100多份,举办知识讲座和健康专题教育2次,局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率100%,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实效。

(二)经费保障,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我局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爱卫工作经费给予充分的保障,用于购买劳动、保洁用品,美化环境的花木以及用于平时宣传活动的经费。结合今年健康城市创建工作的特殊要求,对机关办公楼及家属院小区进行了绿化、美化,购买了绿色植物摆放在各楼层通道,改善了外部形象,美化了环境,促使爱卫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爱国卫生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一是狠抓传染病预防工作,坚持除“四害”、“消杀灭”工作制度,每年定期进行职工体检,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了环卫设施建设,改建、维修办公楼层和厕所,绿化美化办

公环境,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规范办公室内务整洁标准,认真执行检查评比制;三是按照环保要求,认真抓好环保工作。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环保和健康意识,在干部职工中开展节约能源教育,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人人为环保作贡献的理念,使环保理念深入我局干部职工人心。

(四)认真开展灭鼠除“四害”工作。对灭鼠除“四害”工作,我局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三落实,按时、分点投放“灭鼠除四害”药物,讲解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按计划发放到职工手中,做到了灭鼠设施齐备,无鼠痕、鼠迹、鼠粪和其它“四害”。

今年以来,我局爱国卫生及健康城市创建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进管理方法,以点带面,努力提高我局爱卫工作水平,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3:粮食卫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粮食标准资料,管理有效性,粮食检测实验室

目前, 我国粮食质量标准近三年修改变化的数量很大, 原粮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在2008年至2009年两年中变更和修改的标准已占现行有效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由于标准变更和修改的数量太大, 加上我省一些粮食质检机构小, 人员少, 无法像国家大的质检机构那样配有专门的标准工作人员, 因此在标准资料管理检索和标准查新方面管理力量比较弱, 而多年, 一些粮食检验机构往往习惯于多偏重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而忽略了粮食质量标准的管理及时查新及采用粮食标准的有效性、合法性, 因而易造成采用过期失效、作废的粮食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粮食质量标准是粮食检测实验室检测粮食产品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若依据不清, 则粮食质量检测过程控制得再好也是徒劳, 检测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意义, 而且会引发检测争议, 直至经济赔偿。在这方面我省也有过比较深的教训。下面我就结合自已多年来管理粮食质量标准以及在标准的收集、建档、发放、控制、保管、查新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粮食质量标准资料的管理

粮食质量标准资料的管理是粮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标准资料管理工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提供信息的作用, 及时地将所发布、出版的粮食质量标准以及对其所进行的修改、补充、代替、作废标准的信息准确无误地提供给检验标准使用者, 这是我们每个标准信息工作者应负的职责。然而,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误用作废标准。这种情况, 一是与粮食质量标准资料管理部门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标准信息有关, 二是标准使用者对标准信息不够重视所导致的。作为粮食质量标准管理工作者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准确地提供标准信息, 在粮食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所以, 要保证所采用的粮食标准现行有效, 是粮食质量检测实验室标准化工作的首要内容。粮食检测实验室要按照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配备一名标准管理员, 及时更换作废、无效的粮食标准, 做到“所有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取阅”。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合法、科学、权威。

1.1 粮食质量标准来源的控制:

我省现有十个粮食质检机构是取得国家资质认定的实验室, 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局区域性检测分中心, 省站是全省粮食检测龙头也是全省粮食行业的综合性检验单位。所需的粮食标准数量多、范围广, 涉及许多粮食品种, 省站的标准管理工作会影响到全省各检测分中心的检测工作的质量, 所以做好粮食质量标准管理工作也是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采取的标准管理控制程序是, 先在国家标准网及相关标准网 (国家标准网、工标网、食品伙伴网、浙江质量标准网) 上查新出的需要的现行有效标准名称及代号, 经实验室确定了所需购买的粮食标准后, 要填写标准申购单, 经工作室主任及分管站领导审核站长批准后, 交给站质保室标准管理员进行统一采购。购买回来的标准入库后应首先盖上受控章及发放编号, 然后才可以发放给需用工作室。同时在标准数据库中记录发放人及借阅人, 一旦标准变更, 标准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告知借阅者, 并做好回收和更换工作。但是, 对于非统一采购的标准, 可按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可以建立《外来标准登记本》, 由标准员进行注册登记。进行受控管理。

1.2 粮食质量标准的标识和建档:

我站拥有各类标准和资料2000多册, 能覆盖全部粮食检测业务范围, 为了便于管理, 更好地控制标准资料的有效性, 我站建立了专用粮食标准数据库, 并由标准员具体负责。数据库的信息包括:标准组织代码 (如GB、SJ、JB、GJB、GY等)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发放号、发布日期、存放位置 (上架编号、借阅人等) 、有效性 (作废、更新、替换 (等) 信息) 、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等效、等同哪些标准) 、采购时间等。在将其信息录入计算机数据库之后, 将粮食质量标准资料书等排序上架, 就是把已经整理好的标准资料书按一定次序排列在书架上, 使每一册标准文献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 使粮食标准管理人员能迅速、准确的取书、归架和清点, 便于保管。并对粮食标准进行准确标识, 提高对标准信息的识别、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达到标准标识唯一性的要求。通过计算机标准数据库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检索, 可迅速有效地查全查准所需的粮食质量标准。在粮食标准的动态管理中, 标准员还可以通过使用电脑的数据库, 方便地对标准信息进行修改和编排, 缩短更新周期, 准确及时地指导检测工作。

1.3 粮食质量标准的检索和查新:

运用电脑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已建立的粮食标准数据库, 每一册粮食标准都有唯一的标识, 在粮食标准数据库中每一册粮食标准的信息都一目了然, 只要输入关键信息, 就会得到要检索的标准的相关信息, 如标准是否现行有效、与哪些国际标准等同等效、是否有库中存档 (被谁借阅) 、如果作废被什么标准替代等。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 按需要以各种方式对标准信息进行多途径全方位的检索和查询, 并确保查准率和查全率。对于某一标准的作废、替代, 可通过标准数据库进行检索, 查看这份标准是否发放在外以及被谁借阅, 以便及时回收、更换。另外, 所建立的标准数据库还可准确无误地统计出当年订购与发放标准文献的类别和数量, 全面掌握全所的标准状况和库存。

1.4 粮食质量标准的发放与借阅控制:

粮食标准作为受控文件, 其发放与借阅应严格控制。为了有效地管理标准发放, 应建立标准发放单、借阅登记本, 作好记录, 严格履行收件人签字手续。并在标准数据库中标识该标准的发放、借阅人。一旦该标准作废, 可及时收回、更换。通过用数据库掌握标准发放的对象、数量、时间, 有效地进行标准文献的发放控制。粮食标准数据库要实现站内电脑联网, 检测人员都可以通过站内电脑方便地访问标准数据库, 查找标准信息。粮食标准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也由质保室标准员负责, 为保证粮食标准数据库的正确运行, 内部局域网系统设置了标准更新权限, 规定只有标准管理员才有权对标准信息进行输入、修改, 其他部门只能读取系统中的标准信息, 而不能随意更改。

1.5 粮食质量标准时效性的控制:

粮食标准作为特种科技文献之一, 具有严格的时效性, 有现行与作废被代替之分, 具有明确的实施日期和废止日期。标准员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国家、省、市级标准管理机构、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股份信息公司、质量权威刊物等标准制定、管理机构经常保持联系, 沟通信息, 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并利用网络, 掌握国内外标准动向。及时了解有关标准降级、升级、更改、代替、不断地对标准信息和数据库进行核对、查新, 以保证粮食标准的时效性。对过了有效期的作废标准, 要及时通报、标识、回收、隔离。按照《标准发放、借阅登记本》上发放的份数、科室及签收人, 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回收、更换。回收所有场所的失效标准, 只有细致地做到以上的各个环节, 才能保证粮食标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 对标准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粮食质量标准文献管理是单位贯彻国家资质认定和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质量体系中的基础工作, 责任十分重大。由于粮食质量标准涉及学科比较广泛, 具体管理工作又很细致、繁杂、耗费精力, 要求粮食质量标准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标准文献管理业务, 还要具备一定的粮食科技检测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才能不断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适应粮食质量标准文献现代化管理的发展, 为粮食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篇4:粮食仓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 安全管理特点

这里所说的粮食包括谷类、玉米、麦类、豆类、油料籽粒等。粮食中的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其中谷类中糖的含量较多,豆类含蛋白质较多,油料种籽则含有大量的脂肪,这些物质都是容易燃烧的。因此无论哪一种粮油籽粒,都属于可燃物质。

由于粮堆内粮食自身和微生物进行呼吸产生热量积聚,从而导致粮食发热。其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比粮食要大,因此,微生物的呼吸是粮食发热的主要生物热源。

此外,粮食粉尘浓度达到一定时会达到爆炸极限;粮食熏蒸药品储存、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爆炸等特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并且须切实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 粮食仓库灾害的发生

粮食仓库发生的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火灾

粮库中储存有大量的粮食,粮食都属于可燃物质。在外部火源的作用下,粮堆就可能起火燃烧。由于现在的粮库普遍使用机械化,储运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如果防护设施不齐全或操作人员误操作,发生短路、过电压、过载等情况都会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从而引燃粮食,导致大范围的火灾。由于粮堆内有一定的孔隙和具有导热性,粮堆表面着火后,能迅速地往里燃烧。因此,粮堆在发生火灾时,火势会沿着孔隙往里延烧,加速火势的蔓延。尤其是稻谷和带壳的花生等粮油籽粒,因皮壳极易燃烧,往里燃烧的速度就比其它粮食要快。

2自燃起火

粮食经过长期大量的堆积以后,随着时间缓慢进行的发热,使粮食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自燃起火。一般来说,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整个粮堆生物体的呼吸强度即显著提高,放出大量的热量,粮温开始上升,出现发热现象。在霉菌的作用下,可使粮温升到50℃~80℃,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由于高温蒸发,粮堆温度可能降低,在一般情况下,能停止发热或温度下降,但在少数高温菌的作用下粮堆温度还会升高,可达65℃以上。微生物在高温下分解粮食有机物时,可以产生低燃点的碳氢化合物,只要有充足的氧气,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还将继续分解、炭化,产生新的热源,继续升温,最后导致粮食的自燃。

粮食自燃起火的因素很多:(1)与粮食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的因素有:□粮食的粒度、形状,□粮食的性质状态(水分、成分含量等);(2)与粮食的堆积状态有关的因素有:□堆积方法,□堆积形状,□贮粮量,□贮粮期限;(3)与环境有关的因素有:□空气的温度、湿度,□通风状态。

在通常的情况下,发热的粮堆大多处于缺氧或低氧的状态,因而不易发生自燃。但是,不能因为很少发生自燃的火灾事故,而忽略了粮食自燃的火灾危险性。必须看到,粮食是具有自燃的特性的,特别是粮粒大、孔隙度大的粮食和油料籽粒,在严重发热时会具备自燃的条件。事实上,无论国外、国内都发生过这类事故,必须引起重视。

3粮食粉尘爆炸

粮食粉尘属于可燃性粉尘,由于装卸、运输等原因,粮食表面被粉碎而脱落,这些可燃性粉尘随之被散发到大气中,当粮食粉尘形成的爆炸性粉尘浓度在爆炸极限内,一旦遇到足以点燃粮食粉尘的火花、电弧或高温,就会引爆粮食粉尘,引起粮食粉尘爆炸。

4化学危害

粮食的储存过程中,需要利用化学药剂抑制粮食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消灭虫害,从而防治粮食发热霉变和遭受虫害。目前一般采用磷化氢、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等物品来薰蒸杀虫。在投药时,一般都是用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生成磷化氢,用薰蒸的方法杀虫。但这些磷化物都是剧毒物品,遇水会生成磷化氢,同时产生比磷化氢更易燃烧的二磷化四氢(P2H4,又称双磷)。二磷化四氢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即使在常温下也能引起自燃。因此当二磷化四氢和磷化氢在局部空间内混合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二磷化四氢自燃,能导致磷化氢起火,甚至爆炸。PH3也有毒性,并且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若在熏蒸过程中管理不当,就会造成人员的中毒危害,而且还可能发生PH3混合气体的爆炸危险。所以,在储存、使用这些化学品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中毒、火灾、爆炸危险的产生。

三 粮食仓库的安全措施

1防止自燃起火及火灾发生的措施

(一)严防粮食发热自燃

(1)为了防止粮食的自燃起火,在粮食进仓之前,应严格控制水份的含量和杂质的比例,凡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得进库储存。

(2)要根据粮食的特性,加强对粮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查监测。如有发现升温现象,必须立即采取通风散热或翻堆、翻仓等措施。检查监测粮堆的温度、湿度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粮堆,实行分层、分点检测。采取这些措施,不仅是为了保证粮食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防止粮食自燃起火的需要。

(3)控制粮库内粮食堆垛的储量、高度,可利于粮堆的通风,降低发热温度,减少发生自燃的机率。即使发生自燃也容易控制,降低损失。

(二)严防粮食火灾

(1)火种控制

粮食储存区要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如因生产需要,必须办理动火证,经仓库或单位防火负责人批准,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动火证应当注明动火地点、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等内容。防火负责人在审批使用地点时,必须按照有关防火间距的规定审批,并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人。

(2)电气管理

①粮库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规范的规定。此外电器设备还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

②粮库内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六十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照明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③粮食仓库内,除电气照明线路外,不得敷设其它动力电气线路和设备。粮库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

④库区的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并有防雨设施,保管人员离库时,必须拉闸断电。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

⑤动力电气线路应安装在库房外面,使用装卸机械时,电源由橡套电缆引入库内,橡套电缆必须完好,不得破损和有接头。对提升、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置防护罩。

⑥粮库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防雷设计安装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保证有效。

⑦粮库的电器设备,必须由持合格证的电工进行安装、检查和维修保养,电工应当严格遵守各项电器操作规程。

(3)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①仓库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

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附近有公安消防队的宜设置与其直通的报警电话。

③对消防水池、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应当由专人管理,负责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

④库区的消防车道和仓库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等消防通道,严禁堆放物品。

2防止粮食粉尘爆炸的措施

对于粮食粉尘爆炸灾害事先作好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1)为了降低粮食粉尘的浓度,可安装整体通风和吸尘装置。应定期清除沉积的粉尘。

(2)应限制产生危险温度及火花,特别是由电气设备或线路产生的过热及火花。应选用防爆或其它防护类型的电气设备及线路。

(3)限制和缩小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将可能释放爆炸性粉尘的设备单独集中布置,如提升机应设在单独的工作塔内。

(4)带式输送机、提升机、刮片输送机、除尘器及其管道等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采取静电接地的防护措施,防止因输送时的静电火花引燃粮食粉尘。

(5)皮带机上应有除铁装置或清理筛等装置,以除去铁钉、石子之类的杂质,以免带进提升机系统,撞击产生火花。

(6)在有粉尘爆炸危险的部位,严禁明火作业和吸烟,不准用铁器敲击。必须动火时,应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在切实消除粉尘爆炸危险之后,才能动火,并有严密的防范措施。

3设置防止灾害的监控系统

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需要设置防止灾害的监控系统。粮库内可以配备粮情自动检测与通风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件(例如测温电缆和测温/测湿传感器)随时或定时地采集实时粮情数据,包括粮温、仓温、仓湿以及仓外的气温和大气湿度,根据粮食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数据,结合当前环境温度确定当前粮温变化趋热,自动确定不同粮食的粮情报警值,并自动控制通风风机的启停、运转,完成不同的通风目的(降温、降水、调质)。

另外还要根据各粮仓的具体形式、规模和粮食类型,合理的选用测温元件种类和数量以及测温点的位置和数量。

对粮食仓库的整体监测,可利用计算机联网的监视终端。

4严格管理化学物品的储存与使用

(1)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等磷化物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严防库房漏雨,因为水会使这些磷化物加速分解,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同时还会对人员造成毒害。

(2)在进行薰蒸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规程进行。此外还要设置磷化氢气体浓度取样装置和检测仪,快速、准确地测出仓内磷化氢气体浓度变化,来控制仓内磷化氢气体的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杀虫目的。

5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对已确定的危险因素,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针对可能发生的有毒有害物料泄漏、自燃、着火、爆炸等情况,还应制定尽力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演练。

四 结论

篇5: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管理办法

(发改经贸规〔2016〕1670号)

(2016年7月2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525号)、《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3092号)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等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在200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粮油仓储设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经贸〔2009〕2366号)的基础上,制定了《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有效期自发布之日起5年。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粮食企业和地方各种所有制粮食企业申请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的申报、投资安排和组织实施等。

第二章 规划布局和项目条件

第三条

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安排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同时,需结合粮食生产、收购、储备等综合因素,重点向产粮大市(县)和中央、地方增储规模较大的地区倾斜。

(一)粮食主产区应重点安排在政策性收储任务重、仓容不足矛盾突出的地区,重点支持承担政策性收储任务的粮食流通企业,仓型包括标准化储备仓和收纳仓两种。

(二)主销区和平衡区项目要相对集中,重点支持承担国家和地方储备的粮食流通企业,仓型以标准化储备仓为主。

第四条 新建标准化储备仓单个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5万吨,收纳仓单个项目建设规模东北地区原则上不低于1.5万吨,其他地区原则上不低于1万吨。

第五条 安排的项目必须是合规在建项目,或项目审批(备案)、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具备启动实施条件并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的项目。安排项目要与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做好衔接,原则上未列入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安排。项目单位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章 扶持方式和补助标准 第六条 国家采取投资补助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粮食仓储设施项目予以扶持。单个项目的补助资金原则上均为一次性安排,补助资金不超过1亿元。

(一)对中央直属粮油储备企业项目,投资补助比例一般为70%;对地方及其他中央企业项目,投资补助比例一般为30%;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项目补助比例可适当提高。

(二)地方各级政府要尽量安排配套资金,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并在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七条 新建标准化储备仓项目投资标准核定为3500万元/亿斤,收纳仓项目投资标准核定为2500万元/亿斤。上述投资标准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参考计算基数。西藏等特殊地区可结合实际适当提高投资标准。

第八条 结合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情况,必要时国家将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依托市场机制和适当资金扶持,以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和应急保障等任务为条件,引导社会多元主体投资建仓,提高政府市场调控能力。

第四章 项目申报和投资安排

第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依据有关建设规划和粮食收储仓容需求、当年粮食仓储设施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情况,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和相关省市中央预算内投资切块规模。

第十条 对中央企业组织实施的项目,按具体项目给予扶持。对地方企业组织实施的项目,切块交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具体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备案。

第十一条 中央企业组织实施的项目,由申请中央投资补助的项目单位提出资金申请报告,并报送中央企业汇总。经初审符合条件的,由中央企业分别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

(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5〕246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使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 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5〕2942号)等规定,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建立项目储备,编制投资计划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二)中央企业对资金申请报告有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以下附件: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有关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规划、土地、环保部门出具的相关审批文件;项目实施进度的证明,如工程造价、审计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评审报告,工程进度全景照片及各在建子项工程照片等。

第十二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有关建设规划及本办法规定的项目条件,对中央企业申报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三条 地方企业组织实施的项目,须由地方企业组织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审核。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根据国家下达的切块规模和项目储备情况,及时上报申请下达投资计划的请示文件,附拟安排项目清单,包括企业名称、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总投资及资金构成、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和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在上报申请下达投资计划的请示文件中,要就项目条件、建设和投资规模、管理程序、工程质量、建设进度等事项作出承诺,作为国家下达投资计划、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的依据。

第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依据对中央企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以及中央企业和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上报的请示文件和承诺等情况,统一下达投资计划。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收文后20个工作日内要将投资计划分解下达到具体项目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备案(安排给单个项目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数额应按照本办法第六、七条确定的标准办理)。

第五章 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

(一)严格执行《粮食仓库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由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采取普遍推广应用的工艺技术。

(二)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请项目审批(备案)部门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省级发展改革委和粮食局、中央企业要对本地区、本企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总体验收,并及时将验收结果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备案。

第十七条

中央企业和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要严格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监管的主体责任。

(一)依据有关规定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大事后监管力度,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自查、复核检查、实地查看、在线监管等,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项目前期工作程序、转发计划、项目落地实施、地方建设投资落实、计划执行进度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二)督导项目单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采购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切块下达到地方的项目的监督管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共同负责。

第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直接安排的中央企业项目,以及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分解下达的地方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作调整。确因某些特殊原因不能实施的,中央企业项目要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批准调整;地方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自行调整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备案,同时说明调整原因及项目审核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稽察和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审计、第三方评估等工作,对前期工作滞后、资金不落实、投资计划执行和建设进度慢等问题较多的,区别不同情况采取通报批评、约谈、现场督办等措施,限期整改。进度严重滞后的将及时调整投资计划,视情况进一步采取扣减、收回、暂停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措施予以警示和惩戒,同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下一投资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中央企业和省级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加快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47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重大工程调度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5〕8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月调度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6〕1196号)等文件要求,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于每月10日前报送截至上月底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篇6:粮食卫生管理办法

县粮食局依法行政管理粮食市场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流通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局积极转变行政职能,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职责,积极探索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思路,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竞争有序的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与体会是:

一、积极开展粮食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的依法管粮、合法经营的社会氛围是管好粮食市场的基础

一是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和宣传画等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粮食流通管理法规的认识;二是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周年纪念日和“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三是组织人员上门,到粮食经营户、经营企业开展面对面宣传、释疑解惑活动;四是组织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粮食法规,使每位干部职工都成为粮食法规宣传员。通过宣传,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和粮食经营企业对粮食流通管理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粮食经营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管粮,合法经营,放心消费的社会氛围,从而奠定了管好粮食市场的基础。

二、取得政府支持,成立粮食稽查队、建立粮食执法联动机制是管好粮食市场的关键

1998年,根据《粮食收购条例》精神,由县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华安县粮食稽查队,稽查队人员由粮食局和工商局抽调骨干人员组成,稽查队长由粮食局局长兼任,副队长由工商行政管理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和举报电话设在县粮食局。此后根据人员变动和粮食法规的完善,先后于1999年、2004年对县粮食稽查队进行调整和充实,完善职能,并统一胸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接受社会监督。当前我县粮食稽查队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县粮食市场进行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部门联动办案机制和案情信息互通机制。在查处案件时,部门之间第一时间告知对方,及时联动,然后根据法规赋予各自的职责及时介入,查处过程和结果及时通报。几年来,我县粮食稽查队共查处违法收购案件25起,没收非法收购粮食6万多公斤,罚款1万多元。实践证明,没有政府的有力支持、没有建立粮食执法部门联动机制是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严格依法行政,针对不同粮食经营主体。采取“疏、管、打、控”办法是管好粮食市场的有效措施

我县是一个山区县,粮食经营者人多经营量又小,遍布全县农村各个角落,我局克服人员、经费不足等困难,采取“疏、管、打、控”的监督检查办法,有效地防范违法经营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繁荣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

“疏”,就是疏通引导粮商粮贩合法经营。新粮登场,他们常压等压价侵犯粮农利益,收购高水份粮直接流人市场,危害消费者利益,扰乱了粮食收购市场正常秩序,也是历年我县粮食流通监管的难点。我们认真分析粮商粮贩的经营情况,趋利避害,引导这些粮商粮贩合法经营,采取“开渠引水,为我所用”的疏导办法,由国有粮企委托这些粮商粮贩参与收购活动,发挥他们信息灵、办法灵活、人缘熟的优点,为国有粮企多掌握粮源,同时也使他们的收购行为纳人监督检查视线,使其依法经营。委托书统一由县局制定,详载委托收购时间、地点,收购品种、质量、数量要求等。签约后,统一送县粮食局、工商局备案。该办法自2004年实行以来,取得较好的效果:避免了以往粮食收购无序竞争,使违法收购大大减少;又使国有粮企在精简人员后,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多掌握粮源。

“管”,就是根据《行政许可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方法》等相关法规政策规定,严格审查,核发粮食收购资格证,并逐年年检。对持有粮食收购资格的外来粮商实行备案制,对年收购量在50吨以下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者,配合工商部门实行联合监管。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指导业务,帮助建立粮食收购和销售台账统计上报制度,依法监督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质量标准。在粮食加工和消费市场,积极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建立季度联合巡查制度,大力治理“餐桌污染”,积极建设“放心粮油”工程。

篇7:福建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23号 【发布日期】2013-06-10 【生效日期】2013-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福建省政府令第123号

《福建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6月7日省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苏树林

二○一三年六月十日

福建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管理地方粮食储备,实施粮食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保障粮食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农业、工商、统计、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有关的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统计调查的职责和机构,配备人员,并将其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粮食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第二章 粮食经营

第六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资格审核,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一)企业法人单位自有资金50万元以上,其他经济组织自有资金3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自有资金3万元以上;

(二)企业法人单位的仓容量300吨以上,其他经济组织的仓容量150吨以上,个体工商户的仓容量30吨以上;(三)具备与粮食收购规模相适应的粮食质量检验人员和检测仪器设备。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当委托粮食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四)企业法人与其他经济组织应当配备专职粮食保管人员,个体工商户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粮食保管人员。

第七条 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需要延续的,应当依法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倒卖、转让、出租、出借粮食收购许可证。

第八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粮食收购场所明示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者其副本;

(二)向售粮者出具粮食收购凭证,粮食收购凭证应当载明所收购粮食的品种、等级、价格、数量和金额;

(三)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四)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损害粮食生产者利益;(五)使用经法定计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六)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

(七)依法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从事粮食储存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仓储设施符合粮食储存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消防安全的要求;(二)不得将粮食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

(三)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四)不同收获的粮食不得混存;

(五)霉变及病虫害超过标准规定的粮食应当单独存放,并按照有关规定销售或者进行销毁处理;

(六)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储存粮食所需化学药剂的安全保管和使用工作。

第十条 从事粮食销售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所销售的粮食符合质量、卫生标准;(二)不得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三)不得囤积居奇、垄断或者操纵粮食价格;

(四)销售人员具有防虫、防鼠、防变质、防污染等食品卫生知识和感官鉴别粮食质量的一般能力;

(五)销售中的成品粮的包装和标识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和有关规定;(六)明码标价。

第十一条 从事食用粮食加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具有保证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

(二)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原粮或者副产品进行加工;(三)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四)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

(五)包装物上的标识符合国家规定,并载明粮食品种、等级、厂名厂址、出厂日期和联系方式等事项;

(六)产品质量经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所有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依法报送粮食经营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

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第十三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履行不低于最低库存量的义务:

(一)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收购量的30%;(二)从事粮食加工活动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加工量的30%;

(三)从事原粮批发活动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30%,从事成品粮批发活动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25%;

(四)从事粮食零售活动的经营者最低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15%。

第十四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履行不高于最高库存量的义务:

(一)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收购量的50%;

(二)从事粮食加工活动的经营者,原料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加工量的100%,成品粮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加工量的20%;

(三)从事原粮批发活动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50%,从事成品粮批发活动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30%;

(四)从事粮食零售活动的经营者最高库存量标准为上月均销售量的30%。

第十五条 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粮食最低、最高库存量的具体实施时间由省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粮食市场形势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粮食经营者承担的中央和地方储备、临时存储、储备订单粮食收购等政策性粮食业务,不纳入最低、最高库存量标准的核定范围;以进口方式采购原料的粮食加工企业,在整体满负荷生产的前提下,原料库存数量不受最高库存量的限定。

粮食经营者同时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批发、零售两种以上业务的,最低库存量标准按其高值执行,最高库存量标准按其低值执行。

经营时间不足1年的粮食经营者,按照已有经营业绩的月平均量计算相关标准。

第十七条 实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粮食收购和储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对入库的粮食进行检验;在粮食销售出库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出具质量检验报告。

第三章 宏观调控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行分级负责的粮食储备制度,设区市、县(市、区)储备粮的规模由省人民政府核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储备粮规模负责将储备粮所需费用及贷款利息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和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政策性粮食的采购和销售、储备粮的轮换应当通过国家规定的方式公开进行。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粮食等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必要时可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经省人民政府决定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委托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经营者按照有关规定享有相应权益。

当粮食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省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粮食应急体系,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在粮食市场供求异常波动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启动粮食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履行职责,粮食经营者应当按照要求承担粮食应急任务。

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相关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规定予以保障。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布局的要求,加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并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确立一定数量的骨干粮店(含骨干超市)和骨干粮食加工企业,作为粮食安全应急供应和加工网络,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并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骨干粮店和骨干粮食加工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方面扶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以多种形式与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扶持粮食主产区企业到本地区建设粮食加工、仓储设施,设立销售窗口;扶持本地区粮食经营企业到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收购基地,并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具体的扶持措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以下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一)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

(二)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活动;(三)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四)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入库以及原粮出库销售中的质量安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农业、工商、统计、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粮食流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交流通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不得妨碍被检查对象的正常经营活动。

被检查对象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或者干涉。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在粮食收购场所明示粮食收购许可证的;

(二)伪造、涂改、倒卖、转让、出租、出借粮食收购许可证的;

(三)未向售粮者出具粮食收购凭证或者出具的粮食收购凭证未载明所收购粮食的品种、等级、价格、数量、金额的;

(四)将不同收获的粮食混存的。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单独存放、销售或者销毁霉变、病虫害超过标准规定的粮食的;(二)未按照国家规定保管或者使用储存粮食所需的化学药剂的。

第三十三条 粮食流通管理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法定条件或者程序颁发粮食收购许可证的;(二)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三)违反规定管理或者使用粮食风险基金的;(四)违法实施行政处罚或者监督检查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按照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履行粮食应急职责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

粮食经营者,是指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十六条 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除第六条、第七条以外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篇8:粮食卫生管理办法

一、存在问题

(一)粮食收购贷款实行保证金办法,加大了企业财务费用支出。

目前粮食购销企业大多较困难,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严重,而企业粮食收购资金均要由银行贷款提供。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收购贷款实行保证金办法,其比例为贷款数5%至20%,即企业实际用于粮食收购资金少于贷款数,从而加大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如我市的政和、松溪两县粮食购销企业为减少企业财务费用,对除地方储备粮、代储粮及订单粮以外的粮食收购主要采取职工集资和向财政借款等办法来解决粮食收购资金,采取边收边销的滚动收购资金的办法来化解粮食收购资金的难题。因而粮食购销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的好处。

(二)由于相关县撤销了农业发展银行支行机构,使得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资金从农业发展银行贷出,再转到当地农业银行提取现金、再将现金兑现给售粮农户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做到售粮款兑付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发放时间同步存在一定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县粮食购销企业的差旅费、邮费及业务手续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业务的难度。

(三)办理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时需提供粮食购销合同。

由于相关联县地方储备粮收购量少,订单粮收购量不多,加上所处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销区委托收购、以及中储粮公司、省储备粮公司代储粮数量有限,向种粮农民收购的主要是企业自营粮;因而,粮食购销企业在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粮食收购贷款时,按农业发展银行要求,都要提供粮食购销合同,而当时企业尚未开始收购粮食,而合同签订方必须要有一定的资质的企业客户,企业在尚未拿到粮食购销合同时,银行会延长审批期限。

(四)

个别县农业发展银行没有现金出纳柜,而办理提取现金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在建设银行办理,而建设银行是股份制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提取要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因而粮食购销企业提取粮食收购粮款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对策

(一)农业发展银行对自有资不足的企业应实行区别对待。

我市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区,全市所辖十县(市、区),有八个商品粮基地县,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目前,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财务挂账(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部分)6 520万元、按现行相关政策仍无法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同时经营性财务挂账还有8 145万元,粮食购销企业资产负债率仍较高,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因此,对粮食购销企业从农村种粮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兑付的粮款,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粮食收购贷款时,农业发展银行对企业除实行贷款保证金办法外、对自有资不足的企业应实行区别对待,有其他可供选择,如比照商业银行贷款办法实行资产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

(二)农发行要采取灵活的贷款方式。

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实行国家优惠贷款利率,而农业发展银行承担政策性粮食贷款职能,因而粮食购销企业只有在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基本户,实行“库贷挂钩、资金封闭运行”,才能获得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并享受国家优惠贷款利率;农业发展银行撤销了相关县的农业发展银行支行机构后,为理顺银企业务关系,做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可借鉴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之初,县(市)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尚未成立时,县(市)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调销、储备资金贷款均由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农业银行支行代理。为此,上述撤销了农业发展银行支行的县,可由上级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当地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代理粮食信贷业务。对个别县农业发展银行没有设现金出纳柜的,由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当地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办理提取粮食收购款现金业务。

(三)采取贷款计划额度制定和优先审批制度。

对于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时需提供粮食购销合同。农业发展银行在夏粮或秋粮收购开始之前,在一定数额、一定时间之内的粮食收购贷款,可由粮食购销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提出粮食收购贷款计划额度,由农业发展银行审核批准后给予优先发放贷款,企业在一定的宽限期内将粮食购销合同补办给农业发展银行,以及时解决粮食收购贷款,确保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

上一篇:旅游学院2013年工作计划下一篇:乡政府乡长三治三提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