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2024-07-03

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通用9篇)

篇1: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本机查看。

一: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 形式阶段说: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联想——让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心理 上学生“期待”教师给予提示。系统——要求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化,并在新旧概念 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学生在逐步“探索”中完 成任务。方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学生的心理 特征是“行动”。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

教学内容上主张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教学组织形式上,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 课制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 程和教法划一。师生关系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儿童中心论”。重视学生“能动的活动”,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主张。认为教学应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并指出“教学 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 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 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 维的刺激物 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 问题 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 的办法 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 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 效 • • • •

三、凯洛夫的新传统教学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两个方面。提倡并发展了班级授课制度。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 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最基本 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某些能力。教学方法决定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教学方法不 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四、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发展论 关于认知结构理论

图式——主体动态可变的认知结构 概 念 阐 述

同化——有机体把外界刺激纳入到自身已 经形成的图式中 顺应——主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自身 变化过程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

揭示了“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成熟、经验、社会作用和平衡是影响人们认知发展的 四个主要心理要素。知识来源于行动,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从而提出“活动教学法”。

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论

教育要促进学生变化,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的最 终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各种自身和外界的变化及掌握 学习方法、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 学生“自我实现”的动机。以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提倡“意义学习”。主张在学校里实施自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 责任心。

六、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

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教材要有一定的难 度,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 获得知识,当然要掌握难度的分寸,要限于 “最近发展区”,但不能降低到“现有发展水平”。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对教材要进行多方 面的理解,提高学习知识的质量。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 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 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 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 “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 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 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教学要教给学生 规律性知识。以使其举一反三。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七、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

七、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思 想 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到个 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 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才 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有“同情 心”、“责任心”。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九、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论

范例教学:指通过一些典型的问题和例子使学生进行 独立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内容包括: 三个特性:“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三个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 一”。五个分析:分析此内容表示并阐明了什么,并能掌握 哪些基本知识;分析儿童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在 其智力活动方面的作用;分析该课题对儿童未来的意 义;分析内容的结构;分析哪些因素使儿童掌握教学 内容。四个发展阶段: •

范例地阐明“个”—用典型的事例阐明事物的 本质特征; 范例地阐明“类”—通过归纳分析掌握事物的 普遍特征; 范例地掌握“规律”; 范例地获得有关世界的生活的“经验”。• • •

十、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论

课程的设计应按照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进行,把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依据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传授给儿童。提倡用发现法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努力 探求知识。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 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 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涵义: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的特定的教学 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的一 种方法。理论依据:布鲁纳有关目标教学的理论 为依据,以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 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运用目标教学法时教师要做到: •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制定多维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指导他们以目标为导向进行 预习或课堂自学。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教师为主导实施目标 教学。布置的形成性练习要难易适当,要能起到诊断、反馈效果。根据再次的信息反馈实施适当的个别教学或改 善教学环节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 • •

目标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硝 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的制定: •

认知目标:了解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理 解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以硝酸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以化学家玻尔(N.Bohr,1885-1962)用“王水溶解金牌”的故事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

课堂教学的组织 • •

以多种方式引入课题。要求学生粗读教材,大概了解本节课所 学的内容。教师出示思考题(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 标),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有重点地再 次阅读教材。主要思考题如下: •

了解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王水的组成,并能正确写出硝酸分解及其与铜、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浓硝酸发烟、发黄的原因,并说明 硝酸的存放方法。鉴别盐酸、硫酸、硝酸的稀溶液。从元素化合价的观点说明硝酸在与铜、碳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或实验验证等 方法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逐步达到以上四 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初次反馈信息,教师作出适当的总 结、归纳,并布置课堂形成性练习。教师在课后对课堂形成性进行恰当的分析,对 个别“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个别辅导。

二、分层次教学法

定义:在教学中考虑到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对 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 学方法。理论依据: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 为前提,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 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 奋斗而达到最佳状态。优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和发展学 生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层次划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大致将学生分为以下四个群体。• 认真积极,理解力强,基础扎实,成绩较稳定; • 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力强,但基础不够 扎实,成绩中上,有时欠稳定; • 有一定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但基础和理解力一般,成绩中等,有时偏下; • 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足,缺乏信心,基础和理 解力较差,成绩欠佳。运用分层次教学法组织教学时教师应: • 在充分研究各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 类; 要认识到任何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等 级之分; 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 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学生,学生进步了,要及时调 整对他的要求;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分层次教学; 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交易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 • •

三、实验探索法

定义:通过教师演示或师生共同有目的的实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在逐步探索过程中解 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探索法教学时教师应: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刺激学生 积极思考,使其做到“看”、“做”、“思” 的统一 征程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逐层深入学理论流派简介 种常用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和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发现法 局部探求法和引导发现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传授知 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讲述法、讲解法 和讲演法三种形式。要求:教学语言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清 晰、准确、简炼,其次应该是生动艺术性 谈话法和讨论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 教学的方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 员来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独立 思考去获得新的知识。演示法

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 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 识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活动中常需作演示实 验,展示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放映 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练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技 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 重要的实践活动。练习分口头(口答)练习、书面(笔 答、板演)练习和操作练习三种形式 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教材和 参考书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 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 法。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预习和复习都必须阅读教材。发现法

教师提供适于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促使 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并培养提 出问题和探索发现能力的方法。发现法一般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教学:提出要解 决的问题;创设特定的情境,即提出与解决问题有关 的某些条件,以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学生自己作 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学生运用阅读、实验、观察、讨 论等手段进行探索、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 结论。局部探求法和引导发现法

局部探求法是将一个待发现得较复杂的 问题划分成几个较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分 布区探索发现,或者让学生探索其中一两个 小问题,其余由教师通过启发式谈话来解决。引导发现法强调在学生发现活动中要加 强教师的引导,减少发现活动的自发性,使 学生尽可能少受挫折,从而降低发现的难度。(包括准备、初探、交流、总结、运用 五个 阶段)“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法 • •

“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课堂上阅读教材; “议”是指在阅读后让学生议论阅读中发现的疑 难问题; “讲”是指教师必要的讲授,如不知阅读时提启 发性问题,给学生的议论作总结,对于难度大、学生难以读的教材进行讲授等; “练”是指在课堂上组织练习,组织学生做实验,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篇2: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一、简答题:(12分)方法 适用的教学内容,举例说明 主要活动方式 授受适用于介绍术语及抽象的事物(根据不同学科,只要举例成立即可,举例略,下同)讲授、教材、电影

问答 适用于巩固术语、规则和习惯 背诵、讨论 探究 适用于学习运用各种复杂的系统 查阅资料

发现 适用于学习运用各种简单的系统 实验、野外活动

二、案例分析题:(20分)

1、听话不要听一半,要把别人的话听完。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举例说明:教师平时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让学生申诉、辩解、耐心地把他的话听完。在听话时,不要有成见,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

2、(1)赞同。这位“懒”老师其实不是真正的懒,他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他其实很勤奋,勤于动脑筋,功夫在课前,勇于探索新的教学规律。

(2)结合自己的所任学科,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须有实例,自己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哪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论述题:(18分)

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举学科教学中重视过程教学的实例来说明。教学理论部分(50分)

一、简答题:(12分)

美国教育专家马克·基根从“感受性”着眼,将教学方法(策略)分为授受、问答、探究和发现,还指出了四种方法同师生活动量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可以适合于不同的内容,它们之间并不互相排斥。请你以本学科教学为例。说说这四种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教学内容?各种方法的主要活动方式是什么?

二、案例分析题:(20分)

1、阅读下面一则报道,简要说说其中透射出的“听的艺术”是什么?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什么启发?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

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2、以下是一位老师教学札记,读后请回答两个问题。

做个“懒”教师

从教八年的经历,使我越来越坚定了一个目标:做个“懒”老师。

过去,我也曾努力将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但学生在读文章时居然不会有自己的见解;当批改了成堆的作文之后,发现学生仍然没有学会作文,顿感泄气。

现在,我变“懒”了。作文改了一次,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后,就让他们自己改吧。会改了,没地方发表,就自己编报发表。老规矩,第一张我出给你看。不好看,那好,下次就由你们自己出吧,每个小组出一期,一个月出一张。课文,我也不再讲来讲去,讲得自己都倒胃口。我也不勉强你们,你们自己看吧,哪篇好?这篇,就讲这篇吧。这篇不喜欢,不喜欢也讲一节课吧。作为补偿,下一堂课我讲一篇课外的美文。真没想到,一个星期一篇,一不小心,这个学期多讲了二十多篇文章了。怎么,还嫌我太唠叨了,讲得太多了,那好,你,就这位大声嚷嚷的同学,你来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吧„„ 就这样,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一步步还给了学生。我立志做个“懒”老师,懒于重复,勤于思考。

(1)你赞同这位“懒”老师的观点与做法吗?说说理由。

(2)结合本学科教学工作,就上述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篇3:学习理论及对教育教学之启发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众多理论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算是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包括以华生为代表的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以斯金纳、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认为, 有机体的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学科对象, 刺激—反应的联结是行为的基本单位, 学习就是通过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斯金纳认为, 人的行为和学习基本上都是强化的结果, 强化是增强特定反应概率的必然途径, 是塑造一定行为不可或缺的;托尔曼强调对行为的理解, 强调行为的目的性, 认为学习需要目标, 否则无法表现其学习效果。

20世纪前半叶, 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流派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习主体发生教育者所期待的反应, 并不断适当强化这种反应。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结束后, 教师评估其学习效果, 并借此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时机和方案。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受环境的奖惩控制, 练习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方法。形塑学习主体正确的行为反应, 并使它们接受相应刺激的控制, 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通过控制环境来提高合适行为发生的几率, 尽量消除其不合适行为。

当时的教师教学中普遍忽视强化 (反馈) 等问题, 该理论对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 行为心理学理论忽略了人类和动物在学习方面的本质差异, 无视学习主体的心理过程和对问题的必要的理解,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带有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的弊端, 这些弊端不利于提高学习主体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论源于格式塔学派,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渐渐形成影响力, 它反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重视学习主体的认知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该理论更切合学习的实际情况, 从而在学术界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认知主义主张知识是外部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直接印象, 具有客观性, 它可以由概念、原理等来表征。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是知识的接受过程, 学习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新知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习就是学习主体接收、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一个过程, 认知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者的思维过程, 而不是其行为本身。布鲁纳主张, 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的一个构造过程, 知识结构无法靠教师传授, 只有通过学习主体对信息开展接收、加工、选择、存储、转换等才能形成, 也即,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 学习主体并非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一个主动者,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还主张, 学习主体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认知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高度重视学习主体自身的内部文化, 尊重其独立人格, 充分肯定其自觉能动性。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主体掌握事物的特征, 将客观事物内化为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强调促进个性化和发挥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在美国兴起, 此后, 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思潮, 其发起人是马斯洛, 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 也反对认知主义, 批评前者忽视人类自身的特征, 将人当作机器或动物, 批评后者虽然强调人类的认知结构, 但是忽视了价值、情感等对学习主体自身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在教师帮助下, 学习是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激发和自我促进的过程, 学习主体的身心全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这是真正的学习, 即意义学习。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区别于排除个人情感只涉及心智的无意义的学习, 它是技能学习、知识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融合, 是发挥个体潜能的重要途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学习主体基本上都能自我教育, 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习主体澄清自己的学习目的, 明确其所学内容的意义, 帮助其安排合适的学习活动与材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如下:一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再将学习主体视作单纯的接受文化知识的容器;二是使学习主体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学应当以学习主体为中心, 提出自由学习的教学法, 提供探索性学习的条件, 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潜力, 培养其创造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过于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 过分关注学习主体的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事实上,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依然必不可少, 否则, 谈不上发展。二是过分弱化课堂讲授的功能与地位。课堂讲授在教育教学中依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很多常识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依然要靠课堂讲授获得, 尤其是涉及探究一些专业性问题, 相关学术性知识也需要通过课堂讲授。三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角色,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 有的教师缺少相应的能力, 如果勉强推行相应模式, 可能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认识论上来说, 建构主义否认客观主义, 强调主客体统一, 主张主体间性, 高扬“建构”等主题, 认为个体借助各类符号中介, 通过互动与协商, 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学习过程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开来。在学习理论中, 建构主义对传统教育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突破客观主义的藩篱, 以主客观和主客体辩证统一的认识论为指导, 从崭新的角度诠释学习, 使学习理论在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并将会在较长时期内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深远影响。然而, 该理论也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最需要完善的是其理论的模糊性。例如, 在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的同时, 注重社会协商等对学习的影响, “但仍然十分关注学习的具体层面, 以对微观学习过程的关注来建构宏观学习的框架, 努力将认知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 带来了理论的模糊性”。可以看出, 完善该学习理论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五、小结

篇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及现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理论;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73-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理论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

1、阅读方法简介

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汲取“营养”的黄金阶段,我们在指导他们阅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给予他们方法,授之以渔。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比较适合孩子们。

批注笔记法就是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它的作用就是提出自己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批注笔记的形式有3种:一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

写读阅读法是笔读阅读法的一种。主要是指通过默写来帮助阅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就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

长时间读同一内容的书,容易疲劳,收效也不大,两三种不同内容的书交替阅读,可调剂精神,使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寒暑假读书,最好采用这种读书法。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2、阅读教学方法

如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仍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症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能弄清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课(主要反映“讲读”)上认识活动的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把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认识活动和学生在其他学科讲授课上的认识活动做一对照。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比如数学、物理),可以把学生的认识活动概括为“接受知识信息──加工知识信息”的过程。而阅读课上能否这样概括呢?阅读课上学生也要接受一些语文知识的信息并完成对这些语文知识的加工,这是没有疑问的。但阅读课上学生的大量认识活动是“接受课文信息──加工课文信息”,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的事实。课文信息显然与知识信息有着很大的区别。接受和加工“知识信息”,这是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原理、定律进行思维操作;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这是对以各种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形式呈现出来的、没有既定内容限制的语言材料进行思维操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今,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构建理想的课堂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开放、民主、优质的课堂,彰显创新的课堂,闪现生命活力的课堂,特别是涌动智慧的课堂,已经成为我校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理想境界的热点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用智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用智慧驾驭语文课堂教学,用智慧激起学生的生命活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课堂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频繁枯燥地解词析句,机械的字词句训练,大声地读课文,诸如此类。学生每天都是机械的背诵课文,理解词语也是抄抄词典。慢慢地,学生开始厌恶语文学习,讨厌进行阅读,从而就会形成会阅读的厌倦感,严重就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抵触感,从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枯燥,课后作业机械的训练,老师在课堂上的平淡讲授,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堵住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道路。学生写的作文最能反映其阅读的质和量,每每看到他们的作文,就会感叹读书太少。又常常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去读书呢?或者是读了就读了,怎么不能内化呢?这些问题都源自于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就阅读而阅读,没有用心,没有入脑,没有投入精力,阅读的内容就是在头脑表层中过了一遍,读完不久,头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

3、学生缺乏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用各种线条画画关键词句,读读段落,老师讲解等等,但是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却很少。教师在“授之以渔”方面做得非常不够,没有用心去了解学生实际,也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如何走进文本?如何体会作者的意图?如何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等等,我们的学生太缺乏了。每次看到他们做阅读理解题时,不难发现他们理解文本的能力确实不足,阅读方法十分缺乏。

4、老师低估孩子的能力和阅读量

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过于简单,过于频繁,问题的提出根本无益于阅读质量的提高,即使用点效果也不明显。无效的问题不仅浪费了课堂宝贵的40分钟,同时也使孩子们觉得学无所得。孩子本来已经懂的东西,老师不断重复,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能力,长期如此,还会让学生心生厌恶之感。因此,如何以学定教还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也是今后语文教师亟待教育的问题。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会阅读,能阅读,能读好,能从阅读中吸取“营养”,提升语文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篇5:表演艺术理论及赏析课心得

2011328402129 刘源

表演到底是怎样的一门艺术?通过郑燕梅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掌握好双重人格,过好双重生活才能解决好演员与角色的矛盾统一。我们说一切表演艺术的创作都要掌握好“角色中的自我,自我中的角色”的辩证统一。表演创作中所有的形象都离不开具体的演员:张良的董存瑞、斯琴高娃的虎妞、等等,而又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演员在艺术创作中必须熟悉和驾驭矛盾的双方—自我与角色。一方面了解自我创作的优势、弱点和特点,探索自我的创作路子;另一方面是熟悉角色,寻找到自我与每一个角色的桥梁。演员的创作不但离不开自身的外形、气质条件,也离不开自身的创造条件。不同的演员具有不同德可塑性,存在着不同的戏路(然而随着演员的努力、是可以开拓和改变的)抛开自我,去直接表演形象,表演结果,难以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容易导致虚假、过火的表演。然而,仅仅停留在演员自我,谈不上艺术创造,这两种倾向都不足取。让真人来演真事,由于他们明显的感到不自然,所以效果极坏,使观众坐立不安;仅仅因为他们是真人,并不能就使他成为真理得解释者。真和逼真之间也许需要艺术作为桥梁。”表演的实质“三位一体”。指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工具、材料及创作的结果——形象都统一于演员自身。这一基本特性产生出演员创作中的“双重生活”、“双重人格”以及“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等。“三个统一”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即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三种素质”。好演员必须具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演员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对生活、对人的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具备分析剧本和角色的能力,必须具备对艺术、对人及人性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否则表演会不准确或流于肤浅。“三种能力“。指演员对表演这门艺术掌握的三方面的功力。

篇6: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摘要]云计算借助互联网的庞大资源体系,以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向用户提供服务。云计算以其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必将对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云计算 信息化 高校

一、云计算简介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实质上是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和服务,而这些应用或者服务通常不是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而是由第三方提供。它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云计算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成千上万的终端用户不担心所使用的计算技术和接入的方式等,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来实施多种应用。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

基于云计算的原理和其固有的特点,云计算比其它新技术更容易进入高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

2.云计算的特点

(1)服务提供的多元性

云就是庞大的计算机群,具备极高的计算、存储能力,能够完成单机所完不成的海量计算、存储等工作。云将调用云中的计算机群,使用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来搜索网络中的数据库资源,并运用各种方法为用户反馈出尽可能详尽、准确的结果,极大的扩展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某个具体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工作模式;同时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应技术保持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用以保证用户服务的快速、准确。

(2)使用的便捷性

在云计算模式中所有应用和服务请求的数据资源均存储在云中,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时间通过网络接入云平台,使用统一的云服务,按照自身的需求获取所需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

(3)服务的安全性

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云计算作为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据存储中心可以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配置与管理,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性能,同时高度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让用户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4)用户端设备成本低廉

由于云计算模式下大量的计算及存储工作都被放到了网络上,作为个人的用户端就完全可以简化到只有一个浏览器了。云计算模式中

用户只需通过网络使用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具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设备运行维护开支和服务器系统软、硬件升级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云计算的端设备和现在的PC机相比,云计算终端功耗低,成本低廉,终端用户使用简单,维护方便。

二、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1.云计算能大大节约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目前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主要来源于软硬件的购置、日常维护及设备更新等,如果将这些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将大大减少资金投入。其一,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平台将是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跨平台、运算能力强大、资源丰富的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无需购买本地服务器,仅需投入少数管理终端及云接入设备即可;其二,所有的服务提供均由云端提供,无需为保证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保证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资源的安全以及避免因网络访问异常导致服务器瘫痪而对网络服务器响应及接入数量等进行限制,因此原来维护、升级等工作几乎降至最低,管理成本也相应可以大大降低。

2.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

将高校信息化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将繁重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器的配备、课程资源的存储与管理等工作交给云服务提供商,那么现有分散的、自成一体、本地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将转变成为一个与具体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无

关的强大的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成千上万的云服务器为依托,拥有着极其强大的计算功能、海量的网络资源,现有的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软、硬件资源重复投入、虚拟化教学设备运行能力支持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3.云计算的应用能够保证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在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实验室。一台机器中毒,很快就会传遍所有机器。杀毒软件授权使用费用对高校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病毒仍不能有效的防控。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负责这些资源的安全维护工作,师生们只需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因而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破坏。所以,云计算在高校的应用既省去了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云计算能为高校信息化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帮助高校摆脱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各种困扰,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一定会为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信息技术已经从计算机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也将从以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云计算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机会和技术实现,并使之成为可能,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

篇7: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公务员招考信息发布教师招聘信息

发布教师求职简历

首页

高校招聘中学招聘小学招聘幼儿园招聘职业学校招聘事业单位招聘招聘会教师库博士后

首页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体育教师招聘试题

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论及专业考试试卷 2010-03-09 聘教网 http://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0.5分)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5.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6.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7.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

二、判断题(10分,共5题,每小题2分;正确打“√”,错误打“×”。)1.“体育的研究性学习”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较高的技术动作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的过程。…(×)2.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优化的方法就是将教材进行取其精华、排其糟粕,使学生学会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动作。…(×)3.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是千篇一律的。为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以反复操练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较好的考试成绩。…(×)4.体育课中的“练”就是对所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体育教学有特殊性,每一个技术、技能都必须在练习中掌握。因此,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方法是单一的、独特的,它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5.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推出,必须彻底废除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玩”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想、玩中会。…(×)

三、归纳题(10分,共5题,每小题2分)1.在体育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技术动作,特别对掌握传球的击球点在“额前约一球距离”这一要领时,教师反复作了几次示范,让学生判断出击球点的最佳位置。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观察教学法)2.在体育课的武术和徒手体操等内容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善于把较复杂的上下肢动作分开进行教学。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分简教学法)3.在体育课支撑跳跃教学中,教师用一个篮球在平地上向前滚动,球在途中突然碰到一个石块马上弹起又越过它,针对此现象进行提问。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 …(举例教学法)4.在体育课的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开共同讨论想出2-3种能够让自己提高快速奔跑的方法。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 …(选择教学法)5.在体育课800米或1500米跑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了五种时间上的具体目标,然后让学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选择和对照。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四、问答题(70分)1.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5分)参考答案:

①论文题目;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

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

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2.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请予以简述。(10分)参考答案:

体育锻炼前后必须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准备和整理活动是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中、后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种表现。晕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解开病人衣领、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4.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3.学校每年度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参考答案:

(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4.小垫子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工具,又是一项安全实用的标志物。如能运用得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在下列内容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小垫子开展教学(每类不得少于5项)。(10分)譬如:游戏项目教学中--传递物、迷宫墙、靶子、小船和区域标志 参考答案:

一、跑步项目教学中--起点标志、障碍标志、折返标志、间隔标志和传接器械;

二、体操项目教学中--滚翻标志、高度标志、远度标志、场地标志和做操器械;

三、球类项目教学中--足球门、运球标志、传球标志、场地标志和防守标志;

四、跳跃项目教学中--间隔标志、远度标志、简易栏架、跳跃障碍和区域标志;

五、投掷项目教学中--远度标志、投准标志、区域标志、得分标志和记分标志。

5.球类运动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如能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地运动篮、排、足球做一些简便、实用、有趣的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运动兴趣,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请你选择一种球,设计四个不同的游戏,简述其游戏的名称和方法。(10分)参考答案:要求游戏名称、组织和方法切题。

6.某学校某年级要开展一次年级篮球比赛,共有8个班(用A、B、C、D、E、F、G、H,8个字母来代替班级名称),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经抽签A、B、C、D、E、F、G、H班分别抽得1、2、3、4、5、6、7、8号,请你排出每一轮次的比赛场次。(10分)

说明:应聘时请注明本信息来源[聘教网],便于招聘单位确认。如需详细了解有关“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论及专业考试试卷”,请访问公招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1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体育教师招聘试卷考试简答题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卷及答案

推荐招聘信息

广州增城市春晖学校

栏目更新

教师招聘篮球规则试题及答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

小学体育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 200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题 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

教师招聘篮球知识试题100题

篮球规则裁判法考试试卷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2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1 2008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试卷(含答

栏目热门

教师招聘篮球规则试题及答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

小学体育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卷 200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试题

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

教师招聘篮球知识试题100题

篮球规则裁判法考试试卷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2 教师招聘篮球课程复习试卷1 2008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试卷(含答

公招网CAD教程北京采摘网站登录教师招聘学校简介教育法规教师人才库求职百科招聘计划

篇8: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1 太极拳的健身意义

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 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 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 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练习太极拳能促进和保持人体神经系统的和谐平衡, 能使人体脏腑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有序, 并能使练习者变化气质、陶冶情操。长期坚持太极拳有氧代谢运动锻炼, 对增强人体氧的输送能力、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肌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比例, 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减轻致癌因素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现代社会, 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日趋激烈, 学习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的神经系统经常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 这将阻碍和破坏人体各系统的平衡, 加快人体衰老。因此, 我们的神经系统需要经常好好地调理。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精神内敛、意守丹田”, 把全心身都融于太极拳中, 做到“太极即我, 我即太极“的境界。这对大脑就是良好的训练, 有利于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的调节, 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太极拳用腹式呼吸, 要求气下沉, 动作和呼吸自然地结合, 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缓、匀、柔“保持”舒胸实腹“的状态。因此, 太极拳的呼吸能发展呼吸肌增强肺活量, 能直接或间接的按摩脏腑器官促进脏腑的气血循环, 提高其代谢功能。

太极拳运动量虽大, 但不剧烈。在心静体松的状态下练太极拳, 能促进血液循环, 发展心脏机能。太极拳的运动方法强调“上下相随、左顾右盼、均匀缓和、连绵不断”;劲力上讲究“刚柔相济、快慢相兼、虚实分明”;姿势上强调“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内外相合”。这些既符合现代解剖学原理, 也符合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学原理。因此, 长期练习太极拳除获得活动筋骨、强身健体外, 还可使人体内外逐渐达到平衡从而收到变化气质、陶冶情操的功效。

2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原理

练习太极拳用意不用力也能练出力量。太极拳是内家拳, 练习时, 要求“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 功夫到家了便能意到、气到、力到。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先生言道:“练太极拳全身松开, 不使有分毫之拙劲, 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 然后能轻灵变化, 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 如地之有沟洫, 沟洫不塞而水行, 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 气血停滞, 转动不灵, 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 意之所至, 无时停滞。久久练习, 则得真正内劲, 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 然后极坚刚’也。”真正的太极拳高手, 其臂膊如棉裹铁, 分量极沉;所以, 有人把太极拳称为“绵里藏针”的艺术。太极拳教学中对学生讲明这个道理, 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往往“茅塞顿开”。

3 太极拳具有攻防格斗能力

太极拳的发明, 最早主要是用于攻防格斗的, 所以, 认为“慢悠悠、软绵绵”的太极拳不能打人防身是不对的。其实, 太极拳练习可慢练也可快练。如赵保太极拳传人王海洲先生在传赵保太极拳时便强调, 既可慢练也可快练。慢练则是练功、练架子、练内力, 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快练则是练手、眼、身、法、步, 促使四肢灵活协调, 培养攻防意识。而太极拳真正用于实战也就只能快了。拳谚说:“手快打手慢, 神仙也难战。”太极拳实战自然也没有“慢悠悠”之理。太极拳的每招每式都有攻防含义, 或用于攻, 或用于防、摔、擒拿。认为太极拳不能打人防身, 那是因为还不懂太极拳, 或还没有真正入门。要想精通太极拳散打, 首先还是得练好套路架子, 锻炼手、眼、身、法、步, 了解各招各式的攻防要领。然后再练推手, 了解劲力。最后再把套路中的招式拆下来运用攻防战术进行实战对练。光练套路不实战那是能以真正练就格斗本领的。

4 太极拳教学不可忽略理论和攻防含义教学

多年来, 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强调“精讲多练”这一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为了讲究课堂练习密度, 往往只教会太极拳的动作而忽略理论知识和攻防要领的教学。这样, 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太极拳, 学完后很快就会忘记。因此, 精讲多练对于太极拳的传授似乎不是最佳教学方法。实际上, 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知识和攻防含义教学具有浓厚兴趣。尤其是攻防含义的教学, 往往越详细, 学生练习积极性越高。因此, 对于太极拳教学, 细讲慢练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们在教简化太极拳左右野马分鬃时, 如果仅仅教完动作, 我们会发现, 学生会有多种因素不合要求。或手抬得太高没有沉肩;或手打得太开没含胸;或头不正, 身前倾了;或没松腰打得象长拳。要纠正这些缺点靠反复领做多练效果是不够理想的。还应讲明太极拳的练习要领:一要头正, 神贯于顶。不可用力, 用力则项强, 气血不能流通, 须有虚灵自然之意。二要含胸拔背, 使气沉于丹田。胸忌挺出, 挺出而气拥胸际, 上重下轻, 脚跟易于浮起。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 充分发挥身体的力量。三要松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 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四要分虚实。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虚实能分, 而后转动轻灵, 毫不费力;虚实不能分, 则迈步重滞, 自立不稳, 而易为人所牵动。五要沉肩坠肘。若肩不能沉, 放人不远, 就相当于外家拳的断劲了。六要用意不用力。用意不用力的原理己如前叙述。初学太极拳的学生, 由于受外家拳的影响, 容易把一些动作做得快速有力, 如在做搂膝拗步时, 快速有力地上步推掌;做左右蹬腿时, 快速有力的蹬踢。这些都是不符合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原理的。七要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 就是要手动、腰动、足动, 眼神亦随之动, 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有一不动, 就会出现散乱。八要内外相合。既要做到“内三合”, 又要“外三合”。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足合, 肘与膝合, 肩与胯合。架子不外虚实开合, 所谓开者, 不但手足开, 心意亦与之俱开, 所谓合者, 不但手足合, 心意亦与之俱合, 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九要相连不断。外家拳练习有起有止, 有续有断, 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时, 最易被对手抓住时机进攻。太极拳则用意不用力, 自始至终, 绵绵不断, 周而复始, 循环无穷。可谓如“长江之水, 滔滔不绝”, 贯穿一气。十要动中求静。太极拳练习以静御动, 虽动犹静。太极拳的静还要求精神专注, 以动作引导意识, 把全身心都溶于太极拳中, 消除私心杂念, 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呼吸要深长, 气沉于丹田, 无血脉喷张之弊。懂得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才能根据这些要领更好地纠正动作, 提高锻炼效果, 真正达到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增强体质之目的。

除了了解太极拳练习要领外, 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 还应掌握太极拳各招各式的攻防要领。在公园里习练太极拳的人群中, 不少老同志虽然也练得像模像样, 但问他们动作的攻防含义, 却几乎全然不知。由于不懂攻防含义, 便容易把动作做得走样。如简化太极拳的手挥琵琶式, 一些老同志只知道像“抱琵琶一样挥舞手臂, ”却不知道挟臂折肘的攻防含义。这样, 动作也就走样了。当告诉他们挟臂折肘的攻防含义后, 老先生们也就容易把动作纠正过来。显然, 教他们的老师, 只注重他们的动作而忽视了攻防含义的教学。有的在高校学习过简化太极拳的朋友, 当问他们野马分鬃有何用时, 却很少有人能答。原因是, 教师教学时, 一个学期要完成几个套路, 为赶进度, 往往只注意教完动作, 对攻防含义一句话带过, 或根本没讲。这样印象不深, 所以, 毕业后也很少有人能打太极拳。显然, 太极拳的攻防含义教学意义重大。如在教野马分鬃时, 可分三层含义理解:一是肩靠。野马分鬃练习要求以腰为轴, 腰带动肩, 带动手臂, 故野马分鬃含有用肩撞击的攻防含义。二是用掌背进攻对手面部。在教学示范时, 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配合示范;眼睛注视对手下盘, 用腿的假动作进攻对手下盘, 然后迅速上步挥臂掌背进攻对手面部。三是手拦脚拌。实战姿势, 眼注视对手面部, 用手做进攻对手头部的假动作, 左腿迅速上步顶住对手脚后蹬, 手拦脚拌将对手绊倒。教学时, 二人一组配合, 用拳套和海绵垫器具实战体会。当学生能体会到太极拳可用于攻防格斗时, 其学习积极性将大增。在进行攻防教学时, 还可举一反三介绍别的招式。如在学习搂膝拗步时, 体会防腿上步推掌的攻防要领后, 可再介绍接腿摔;二人一组实战姿势站立, 甲右鞭腿进攻乙腹部;乙左手翻转接甲鞭腿, 右脚迅速上步, 右臂按对手大腿, 向左旋转方向扭腰发力将对手摔倒。二人一组在海绵垫上交换攻防反复体会。实践证明, 加强攻防含义的教学可较好地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太极拳是富含哲理的既能健身又能防身的老少皆宜的优秀拳术。要想精通太极拳, 从青少年开始, 就应培养兴趣, 勤学苦练。然而从表面来看, 太极拳不符合青年学生好动的特点, 加上年轻大学生对太极拳认识不深, 存在偏见。因此, 在对大学生传授太极拳时, 应加强理论教学和攻防含义教学, 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振基, 严翰秀.杨澄甫式太极拳[M].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

[2]黄四元.关于简化太极拳理论教学学时问题的探讨[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

篇9:教学理论及教学科研培训心得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备试过级考试时如何讲解阅读理解,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一直是个难题。有鉴于此,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相互作用模式为依托,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讨论如何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图式及相互作用模式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有康德提出。Bartlett(1932)在著作《记忆》中描述为:“图式是对于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此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来解释新的经历。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包括符号辨认和理解两个阶段。因此图式理论就是运用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图式理论的研究促使专家们修正单纯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由此产生。相互作用模式是现代阅读理论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撇弃了之前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不足,汲取了两者的优势,从而确立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阅读新模式。

Rumelhart(1977)的相互作用心理语言模式证明了阅读过程中的信息不仅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传递的过程,而且高层次同样可以影响到低层次。相互作用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该模式以人脑能够同时存储和并行处理信息这一理论为基点,强调阅读者要根据文学材料特点、阅读所处环境和阅读者自身因素,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灵活选择,综合应用。阅读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断发生交互关系的过程。因此,在外语阅读过程中,给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会有助于阅读理解。

二传统的阅读教学法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受传统的描写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它广泛采用“句子课文分析法”,也就是采用学生预习、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分析语法和词汇练习、完成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阅读被看作是一个自下而上地理解文章语言的过程,教材被看作是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和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的障碍。

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正是自下而上模式这一阅读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该模式以语言教学和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关注词汇和句法的结构意义,导致学生将句子孤立看待,从而忽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忽略了词、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这种模式,忽视了语言意义的理解和作者的交际意图,不能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握,结果导致学生陷入孤立地处理词义和结构的误区,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导致学生独立完成阅读能力不足,这种模式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仅停留在句子层面上,而限制阅读能力的发展。就学生而言,传统的阅读教学法过分强调语言点的教学,致使学生产生阅读误区,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对所有材料进行阅读,不能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无法做到在少量的时间里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从而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造成学生机械地进行阅读学习,造成了学生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信息的获得。

三图式及相互作用模式对阅读教学的指导

阅读过程是在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与作者和社会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也是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根据现代阅读理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不是语言难点,已知的图式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上,在解除学生语言障碍基础上,应帮助学生建立并储存丰富的图式,为发挥良好的阅读技能创造条件。面对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改革英语阅读教学呢?我们把英语阅读教学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阅读的准备阶段。在课堂阅读开始时,教师的中心任务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扫除阅读障碍,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图式,从而为快速有效地阅读做好铺垫。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安排如下活动:一是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相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是读物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读者对读物的背景知识知道得越多,理解的程度就越深。教师可直接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课文标题和作者,设计与课文相关问题,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进行讨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背景知识的激活过程中,大脑选择了与读者已有的知识相匹配的背景知识,就可以对要读的背景材料进行解释说明,这一过程实际上运用了由高层到低层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通过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可以扫清阅读中的背景知识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隐含的主题大意。二是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预测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预测和证实是图式知识应用于阅读的核心。不管学生预测对与错,都能使他们的想法接近于阅读文章的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给出关键词,发动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讨论,并因势利导,将其思路引到文章的脉络上。一旦图式激活,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阅读时的被动局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这种在阅读前所进行的预测是“自上而下”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此阶段的活动,学生预测到了将要阅读的内容,自然地将以后的文字阅读作为印证活动,为正式阅读做了充分的准备且激发了阅读兴趣。endprint

第二,阅读阶段。本阶段主要开展课堂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的过程。阅读过程始终贯穿着读者与读物的相互交流。在此阶段首先要求学生通读、浏览材料,可采用略读和寻读的技巧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通过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对学生猜不出的词教师可以适当讲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阅读,理解难句、长句,进而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线索,找出段落主题句和中心思想从而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阅读过程中,强调了内部信息(内容)和外部信息(语言形式)并重和操作的交叉协同,这正是相互作用模式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此阶段的教学为阅读的后期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阅读的后期阶段。课文阅读完后,为进一步巩固和复习阅读内容,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强化新学会的词汇和词组,理清思路,通过分析篇章结构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形式图式。同时组织一些读后活动,将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融为一体。这样,让学生参与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实现了从阅读到交际的跨越。

总之,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法相比,这个教学步骤具有明显的优势。此模式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渗透和传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使学生对课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从而增进其欣赏水平。通过启发诱导等语言输入活动及互动式教学,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中心,实现阅读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对文章的理解而言,应重视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语篇分析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着重讲解文章结构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从教学形式上看,应以师生互动传递信息为主、讲授为辅,以学生为中心,让阅读课不单纯只是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能把阅读教学当作单纯的认词释意的过程;另一方面不能只注重背景知识而忽略语言知识的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

参考文献

[1]Barlett, F.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Nuttall,Christin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Rumelhart,D.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J]. In S. Dornic (ed.),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7.

[4]陈淑仪.浅析图式和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方以珍.运用图式论及相互作用模式进行阅读教学[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李永健.大众传播心理通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5年级奥数竞赛试卷下一篇:关于工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