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之歌教学反思范文

2024-06-23

小草之歌教学反思范文(共11篇)

篇1:小草之歌教学反思范文

上完了《小草之歌》,感触很深很深,坐了半天,状态都没还过来,真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于是我发现虽然教学年头已很长很长,仍是一个不会合理规划课堂的教师;虽然开学不少时间,其实仍是一个对学生的学情及理解程度把握特不到位的教师;虽然备课还算用心,却是自己干着急无法把课进展下去的老师;是一个应该彻底反思的教师-----静想这节课,除了自认为让学生课外延伸部分准备的还可以外(但也没有机会展示,因为教学时间不够下课了),只有失败再没有丝毫一点的长处可言。

备课时,我准备了儿童歌曲《小草》,想由歌词引入小草的渺小和感恩,因为事先没试音乐,结果不是我要的.,只好快速地又找,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指导学生书写课题,因四个字各有特点,语言过多不简练,总怕学生听得不准确,时间又溜走了一些。如果让学生来说结构和占格,又会如何呢?是不是时间还会更长,但效果会好一些呢?真有必要多训练!

接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已是第二课时且头天晚上要求写会记准的,结果词不理解,不会运用,字词听写全对的仅有四名学生,只好再巩固加深,时间又擦肩而过!

好不容易开始课文了。七个小节,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安排带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四人小组互学,第三部分俩人互学。所以第一部分作为重点指导,重点字句的理解、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再提高的朗读------第一部分刚结束就下课了。

第二、三部分只好放弃再找时间吧。虽上不到一半已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心里仍特不安,一节课到底培养学生了些什么啊?

学生头天晚上课后的延伸,总得给个展示的机会鼓励一下吧,不好意思的占用下课5分钟:小草图文结合的设计,有赞美,有保护,图精文更美,同学们不时地发出声声赞叹加佩服。

下午第一节欣赏一二三四号分工找的《XX之歌》(校园、家乡、祖国、森林、海洋-----),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小组展示后,推出了几篇最有代表性的。难能可贵的是刘思雨同学自创了三首:一首写地球,另两首都是写的小草,虽创作内容雷同,句子不通、表达不清的较多,但能发挥到这种程度,实出意料,我都没敢布置、寄希望于自创呢,于是和同学们改的不亦乐乎,删减、添加、替换------韩茵同学原创的《海洋之歌》,其中有一句是“风是海上的画家”,我觉得太有想法了,于是引导她又加了两句“她的臂一挥,画出了,起伏的海面,倾斜的小船,张开的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童趣的表达让人不能小觑,这些都应该是我尽心去保护的!

一个星期里不停地在反思:什么是语文课的根和本,该以什么的方式呈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能又给他们些什么的;课堂上应该把什么作为重点,哪些作为次要;怎样才能把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听说读写演等能力的培养,以及时间分配和互相渗透做的尽善尽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

不理想的课催我反思,在众多的问题我还是找到了其中的一个答案:课堂上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应加强训练一个主题,养成一种习惯,如果没有侧重,希望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也可能出现什么都抓不到的结果,如我!!

篇2:小草之歌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注重感情朗读,读中捂情,读中享美,感受小草的伟大。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习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时,抓住“并不......并不......、只为、只要”等词语体会到小草虽然很渺小,却甘愿为天地间奉献一点绿色,为大自然的需要做一丝奉献,向大自然索取很少。然后围绕小草为人类做的贡献,抓住小草防洪,固沙,美化环境三大特点来理解,最后通过小草冬春面貌的对比感悟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再回到题目,突出中心,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像小草一样平凡的人,他们自信、自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能举例说说吗?学生列举了清洁工、交警、建筑工人等像小草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群人和事,再次让学生加深了对小草顽强品质和奉献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畅所欲言,最后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小节赞美小草的话,孩子们情绪高涨,表达了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节课我在激励性评价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草之歌教学反思

上完了《小草之歌》,感触很深很深,坐了半天,状态都没还过来,真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于是我发现虽然教学年头已很长很长,仍是一个不会合理规划课堂的教师;虽然开学不少时间,其实仍是一个对学生的学情及理解程度把握特不到位的教师;虽然备课还算用心,却是自己干着急无法把课进展下去的老师;是一个应该彻底反思的教师-----静想这节课,除了自认为让学生课外延伸部分准备的还可以外(但也没有机会展示,因为教学时间不够下课了),只有失败再没有丝毫一点的长处可言。

备课时,我准备了儿童歌曲《小草》,想由歌词引入小草的渺小和感恩,因为事先没试音乐,结果不是我要的,只好快速地又找,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指导学生书写课题,因四个字各有特点,语言过多不简练,总怕学生听得不准确,时间又溜走了一些。如果让学生来说结构和占格,又会如何呢?是不是时间还会更长,但效果会好一些呢?真有必要多训练!

接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已是第二课时且头天晚上要求写会记准的,结果词不理解,不会运用,字词听写全对的仅有四名学生,只好再巩固加深,时间又擦肩而过!

好不容易开始课文了。七个小节,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安排带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四人小组互学,第三部分俩人互学。所以第一部分作为重点指导,重点字句的理解、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再提高的朗读------第一部分刚结束就下课了。

第二、三部分只好放弃再找时间吧。虽上不到一半已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心里仍特不安,一节课到底培养学生了些什么啊?

学生头天晚上课后的延伸,总得给个展示的机会鼓励一下吧,不好意思的占用下课5分钟:小草图文结合的设计,有赞美,有保护,图精文更美,同学们不时地发出声声赞叹加佩服。

下午第一节欣赏一二三四号分工找的《XX之歌》(校园、家乡、祖国、森林、海洋-----),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小组展示后,推出了几篇最有代表性的。难能可贵的是刘思雨同学自创了三首:一首写地球,另两首都是写的小草,虽创作内容雷同,句子不通、表达不清的较多,但能发挥到这种程度,实出意料,我都没敢布置、寄希望于自创呢,于是和同学们改的不亦乐乎,删减、添加、替换------韩茵同学原创的《海洋之歌》,其中有一句是“风是海上的画家”,我觉得太有想法了,于是引导她又加了两句“她的臂一挥,画出了,起伏的海面,倾斜的小船,张开的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童趣的表达让人不能小觑,这些都应该是我尽心去保护的!

一个星期里不停地在反思:什么是语文课的根和本,该以什么的方式呈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能又给他们些什么的;课堂上应该把什么作为重点,哪些作为次要;怎样才能把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听说读写演等能力的培养,以及时间分配和互相渗透做的尽善尽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

篇3: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教学反思

2、在讲授四、五小节时,学生对小草“防风、固沙”的贡献认识不足,感受不深。教师应该结合实例,对小草的这些作用适当介绍一番。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汇报时,基础差些的同学,进入讨论角色有一定难度,更不懂什么是自主学习,回答问题不全面等等。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培养。应将后进生合理分配到各组,实现优秀生带后进生的自学模式。生让学生从不懂向懂一些去转变,然后懂得更多,一步步走向发展。

篇4:《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小草图片、小黑板、课文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草吗?能说说你喜欢小草的原因吗?

2.过渡:在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唐朝,有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曾写过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说明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呢?(学生说诗中小草的特点)那么,小草除了生命力强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特点和我们了解到的小草的特点是不是一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王宜振来唱一曲“小草之歌”吧!板书课题:17 小草之歌

二、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1.听录音,默读诗歌,并按以下要求边听边划:

(1)出示小黑板:听课文录音,用铅笔划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用数字标出诗歌小节。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按要求划出。

2.听了课文录音,你学会了哪些字、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你不明白的?

3.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1)学生共同学生字新词。

(2)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4.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共有几小节?(生:全诗共七小节。)

5.扫清文字障碍,全班齐读诗歌。

三、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师:请大家观察诗歌在写法和结构上的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3小节在写法和结构上相同,4-6小节写法和结构上相同。

(一)学习诗歌第一至第三小节诗歌

1.我们先来学习1~3小节。

指名朗读诗歌第1~3小节,并出示学习提纲:

(1)这三小节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2)作者在写小草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了这三小节,你喜欢小草吗?请用诗歌中的句子说说。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这小节诗写了小草渺小但不悲观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

A:“可我并不惭愧,并不气馁,献一点儿绿色在天地间闪耀。”在这一句中,从“惭愧”和“气馁”可以看出作者赋予小草思想感情,把它当作人来写。

B:读了这三小节,我喜欢小草,因为小草虽然地位低微,但并不灰心、不计较,向人们索取很少却奉献很大。

C:朗读时,要读出小草积极向上、坚强、可爱的语气,要读出自己对小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指导: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在写作时,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一定的思想感情,可以使文章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要读出小草的可爱、渺小,读出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二)学习第四至第六小节诗歌

1.过渡:你从诗歌的前三小节可以看出,它们在写法上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用拟人的写法来写,在结构上相同。

2.继续用学习前三小节诗歌的方法学习第四至六小节诗歌。

3.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4.反馈学习情况。

(1)这三小节诗分别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团结协作、击退洪水、抗击风沙、打扮祖国。)

(2)你是怎样理解“大伙儿拉起手会击退洪水的咆哮”“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这两句话的?说说你的看法。

(3)为什么说大伙儿“把祖国的山河打扮得更俏更娇”?

(4)这三小节用的还是拟人的写法。

(5)朗读时要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山河的自豪之情。

5.小结这部分意思。(这三小节诗歌具体描绘了小草在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

6.声情并茂齐读这三小节诗歌。

7.小组背诵这三小节诗歌。

(三)学习第七小节诗歌

1.小组读第七小节诗句。

2.结合重点句进行理解。

(1)“枯槁”是什么意思?枯槁的小草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不要担心冬天我会面容枯槁”?说说你的看法。

3.小结这小节诗歌意思。

A:这部分描绘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

B:这小节用的还是拟人的手法来赞美小草。

4、指导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四、朗读全诗,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出小草的特点和对小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试写一句赞美小草的话并配上小草的画面。

小草是渺小的,甚至微不足道,它却那样的乐观、自信;小草也是弱小的,它却那样的坚强、勇敢;小草是默默无闻的,它却把祖国山河打扮得如此多娇……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诗歌是从哪几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2.抄写生字和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3.背诵你自己喜欢的诗歌小节。

4.把自己赞美小草的诗画展示给你的好朋友欣赏,并向他们讲讲小草的特点与作用。

板书设计:小草之歌

索取很少

无私奉献

篇5: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恩洪小学 张黄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2启发阅读:

小草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3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1范读课文。2自由练读课文。3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4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演示文稿(小草图片、洪水及沙尘暴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3交流抄写的语句。

4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3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以在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3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3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篇二: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沾益县白水镇新排小学 张对仙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s版)语文四年级

设计理念:《小草之歌》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抓住上册。小草的特点,用诗歌的语言赞美了小草。教学本课时,我先以一首《小草》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这首现代诗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朗读及探究式的学习,体会现代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特点。抓住诗歌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教育学生爱护小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学生体会到小草的精神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环境说说小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体会小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2、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喜欢听别人唱歌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唱一首歌好吗?在唱这首歌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听完这首歌之后,同学们要说说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师唱完后)生:小草!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就是一首赞美小草的诗歌。大家看他的题目叫——师板书课题:17小草之歌,生跟随板书齐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前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歌是怎样歌唱小草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2、指名回答。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来 写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2、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甲:我认为诗歌从“小草的地位微不足道向大自然索取少,却为大自然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方面来赞美小草的。(1)读一读找到的句子。

(2)指导理解下列问题

问题一:小草为什么不感到惭愧和气馁? 问题二:小草向大自然索取了什么?说明了什么?(3)有感情的朗读第1、2、3小节。

学生乙:诗歌是从小草“能击退洪水锁住沙丘”来赞美小草的。

(1)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说说小草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帮助学生 理解击退洪水和锁住沙丘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学生丙:诗歌从“小草把祖国打扮得更俏更娇”来赞小草。

(1)读一读有关的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我们周围的环境来说说小草在美化环境方 面所起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第6小节。

学生丁:诗歌是从“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来赞美小草的。(1)读一读第6小节。(2)你知道写小草生命力顽强的一首诗吗?

学生齐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小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2、你认为小草值得赞美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小草。(可以朗诵古诗、唱歌、朗读诗歌、画画或用一句话等方式来赞美)

板书设计 索取很少

小击退洪水

歌 锁住沙丘值得歌颂、赞美 打扮山河 生命力强 篇三: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案

山城区第五小学

王亚瑞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一)回顾感知,导入课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小草之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小草外形渺小,微不足道)(二)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部分:1-3小节

(1)我们觉得小草很柔软脆弱,小诗1-3小节写了小草的自我评价,那么在小草的眼里,它对自我的评价是什么?谁来读第一部分(三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在小草的眼里,它对自我的评价是什么?(2)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部分,“横线”画出小草对自己的评价词,“波浪线”画出小草的表现。学生汇报。

(3)用最简单的话归纳一下小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选一个词语,你想怎么归纳?老师板书(第一小节:渺小,随机解释“渺小”,你觉得哪些东西算渺小的?给你什么感觉?

第二小节:微不足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再采用分解法解释,“微”就是小,“道”是说,“足”以前学过“足球”的“足”是脚的意思,今天是“值得”,连起来解释这个词。(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第三小节:索取很少。索取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什么意思?要)

(4)总结:如果用一个字来归纳,小草给你总的感觉就是什么:(板书:小)

(5)虽然小草自己也觉得小,但是他并不-------。请选用书上合适的词来回答。(不惭愧、不气馁、不灰心、不计较、只要有阳光雨露就生活得幸福快乐)是啊,多骄傲、自豪的小草啊

指导读文,自豪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读)

(6)请看大屏幕,你发现1、2、3小节有什么相同的之处? 2.学习第二部分:4-6小节

(1)在我们的眼里,小草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弱小,微不足道吗?学生回答:不是。我们来默读4—6小节,看看这株无私奉献的小草都为大自然做了哪些奉献?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草为大自然做了哪些奉献?归纳一下,最好用一个词,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3)学生汇报,指名读第4、5、6小节,教师归纳板书:(击退洪水锁住沙丘打扮山河)

(4)多团结的小草啊!在快速浏览这三小节从那些词语体会到了小草的团结?(密密的跟、大伙拉起手、挨挨挤挤)b.出示课件(小草图片):一株小草微不足道,一株株小草团结起来却变得无比强大,它们根连着根,紧紧地覆盖在地面上,再大的雨也无法冲走泥土,再大的风也不能刮起沙尘,风雨过后,一株小草更加翠色欲流,神采奕奕,草原上,田野里,山坡上,小河边,到处洋溢着小草灿烂的笑容。

c.多么坚强的小草,多么美丽的小草,谁愿意把这3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d.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加入你们,现在我们一起合作读一下这三小节,我每节的前两句,你们读后两句。注意读好这些词语,读出小草团结的精神。

e、读了4、5、6小节,你发现和1、2、3小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他们每小结开头第一句话都相同,这样写,不但不会让人感觉拖沓,反而有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我们在写诗歌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3.学第三部分:第7小节

(1)小草除了团结和无私奉献,还有那些特点呢?齐读最后一小节。

(2)交流:这小节突出小草什么特点?(有学生说:生命力强。有人说:生命力顽强。)为什么在“强”的前面还加一个“顽”字?(“顽”有“顽强、顽固”之意。)你从生活中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小草的顽强(生举例:剪刀剪了,过不久有长起来;脚踩烂了死了过几天有长了;冬天冻死春天又绿了;被火烧死烧成灰,只要有根又会长„„)

3、感情朗读:让我们从读中来体会小草的顽强吧。

(三)感悟朗读全诗。课件出示。

(播放音乐)小草勃勃的生机,展示着她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带着自己全新的感受,和着音乐,再次走进“小草之歌”。配乐齐读。

(五)、拓展感悟:

1、现在你知道王宜振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赞美小草的《小草之歌》了吗?看板书说一句话。用上“虽然----但是-----而且------”(虽 然小草很小,但是作用很大,而且生命力顽强。)作者也是分别从这三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2、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有无数的人歌颂过小草,请读一读你们收集的关于小草诗或名言佳句吧。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读读吧!(出示课件)

3、在生活中也有无数像小草这样的人,虽然默默无闻却为别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评一评身边谁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小草?(抗洪救灾中无数的军人、医护人员;地震中的教师;马路上维持次序的交警;甚至家里的妈妈,身边的亲人、同学都是小草„„)

总结: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篇6:《小草之歌》教学设计2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小草》,问: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吗?是什么歌?你听了有什么感受?你喜欢小草吗?这是歌曲中的小草,今天我们来看诗歌中的小草又有什么特点?打开17课《小草之歌》。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画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说说你最初的感受。

3、边读边想: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拼读,集体评价;指出难写的字,易错的字。

2、你读后诗歌,有什么想说?

3、诗歌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三方面:为大自然做贡献;防洪、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有顽强的生命力。

四、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词

2、诗歌从几方面介绍小草的?

二、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自由读1至3节,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我读懂了小草虽渺小但不惭愧不气馁。

师:渺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草那么渺小却不惭愧不气馁?

生:渺小是很小很小的意思,是微小。因为小草能为大自然献出一点儿绿色,它虽然渺小,但也能做贡献。师:从小草的身上你体会到它一种什么精神? 生:无比自信的精神。

师:非常好!你们能当自己就是一棵小草,展示出你们的自信吗?指名读。

生读,师评:好一棵自信的小草!听着你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你的乐观自信!我喜欢你这么自信的小草!生齐读,感受小草的自信。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小草虽然地位微不足道,但并不灰心不计较。师: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并不灰心不计较? 生:微不足道是地位低微。因为它能为大自然做一丝奉献。师: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草? 生:非常自豪的小草!感情朗读,读出自豪的情感。你们还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小草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师:小草要什么才能生存?

生:一点点阳光雨露就能幸福地生活。

师:是呀,这就是渺小的小草,这就是低微的小草,这就是无所要求的小草,这样的小草它也能为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赞美它,饱含深情再读1至少节。

2、读4至6节,思考:一棵棵柔弱的小草,它们还有哪些作用? 读后交流 生:我知道小草可以防洪。师:小草是怎样防洪的?

生:大伙儿用那密集的根紧紧地抓住泥土,手拉着手抗击,洪水冲不毁小草覆盖的土地。生:团结协作抵抗洪水。

师:好,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击退洪水的豪情。生:我还知道小草可以固沙。生:我还知道小草可以美化环境。

师:对呀,团结在一起的小草,就可以创造许多奇迹,除了这些作用,你还知道小草的作用? 生:用于畜牧业 生:用于中草药 生:用于涵养水分。…… 感情朗读。

3、读第七节,思考:小草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小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冬天全部枯萎,但春天一来,它又会绿遍大地。生:这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情朗读。

三、体会感情,延伸拓展。

1、这样的小草可敬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2、面对小草,你想对它说什么?画图写赞美的句子。

3、读完全诗,你有什么启发? 生:学习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生:被小草的自信,顽强,无私所感动。

篇7:小草之歌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17、小草之歌

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五小学 冯占先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

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1带日记本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3演示文稿(小草图片等)

一、导语:

1师:所有的美都在你的眼里。眼睛是你心灵的窗户,用好你的眼睛,这很重要。老师带来了一份很精美的礼物。想不想看看。

2生:看图。(出示一株小草图)

3师:认识它吗?当你看到它时,你能想起哪些词?指名说。

这是摄影师镜头下,纤细的小草。历代文人墨客描写的小草,有诗句为证。(出示描写有关小草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吟罢诗人笔下的小草,再来欣赏中国作家--王宜振笔下的小草。

2板书课题,小草之歌(注意“歌”的右半部分,用黄色粉笔写,说识记方法:哥哥欠我一分钱。)指名解题: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3请你把课题读一读。(精神状态很好,眼睛也很清亮。读出了小草的感觉。)

这是一首现代诗,写的很美,文字很美,很有韵味,很有韵律,闭上眼睛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诗歌。

1 师配乐朗读课文。(音乐《寂静山林》)这样的美文想读吗?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书的时候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念清每句话。

我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

3指名读。(声音很清朗,很清亮。)

4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生板书:渺小 微不足道 弱小)

5好长的一篇文章,我们读的时候把它读成了几句话,这就是把课文读短了。再短一些,用三个词表示。

板书:奉献、贡献、生命力强

5小结:作者王宜振按照小草奉献多,索取少;为环保做贡献;有生命力顽强这样的顺序来赞美小草的。美文越品越美。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生研读课文。(边默读,边批注。)结对交流。

2 指名班上汇报。

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咱们一交流就是智慧。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教师相机引导。(从以下方面:内容、语言、韵律、写作:拟人、反复的手法)这样的美文值得我们背一背,请同学试背。

3指导朗读、背诵。

4学了这首现代诗,你们都是一株小草。

我是校园里的一棵比三层教学楼还高的塔松,你面对我,会说:“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是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你面对我,你会说:“ ”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 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学了这首现代诗,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你感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哪些人像小草一样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吗?

(3)结合自己说说,你应该怎样向小草学习?

2 总结: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小草看小却隐藏着“大”的内涵,(“伟大”)这就是大家的风范吧。我国有一个著名作家叫草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小习惯,大人生。”“小故事,大道理。”真是以小见大。小草看似渺小,却很强大,在我们的心中真乃“大英雄”也。“独在大自然,人草两不厌。”“一草一世界”“数风流人物,还看小草。”

四、拓展

1看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2听歌曲《小草》

五、布置作业:“十年磨一剑”,让我们来磨磨笔。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

作者邮箱: fengzhanxian@163.com

篇8:《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出示“歌”字,谁能为它组个词语?(歌曲、诗歌、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小草的赞歌。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诗歌,想一想:文中描写了一株什么样的小草?

2、讨论交流。

三、品读诗歌,深入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 ①、②、自由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找出相对应得小节。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按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3、班内交流:

第一方面:小草的索取少。第二方面:小草的贡献多。第三方面:小草的生命力顽强。

你喜欢小草的哪一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课文)⑴、小草对大自然的索取少:

A、出示小草、草地的图片,体会小草的“索取少”。B、练习有感情地朗读。⑵、小草的奉献多:

A、出示洪水、沙尘暴图片,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B、质疑:面对洪水、沙尘暴,小草是怎么做的? C、出示环境优美的图片,体会小草的打扮山河。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⑶、小草的生命力顽强:

A、出示秋天、春天小草图,品味小草生命力的顽强。B、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面对这样一株虽然渺小、微不足道,但是却对大自然索取少、贡献多、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你有什么话要对它说吗?

2、出示赞美小草的现代诗。

篇9:语文《小草之歌》教案

(一)自读诗歌,读中发现。

1.学生自由读全诗,看看从诗歌中有什么发 现?

2.学生交流读书的新发现。

(学情预设:诗歌中1~3 小节、4~6 小节 在写法和结构上相似;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把小 草当作人来写。)

3.师小结: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都很 美,诗中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

(二)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诗歌的第一至三小节,并出示学习提纲:(展示课件第七屏)

(1)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 论。

(3)读了这一部分,你喜欢小草吗?为什 么?请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4)应该怎样读好这一部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学习。

3.生反馈学习情况,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 释疑:“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同时(展示课件第八屏)帮助理解。

4.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每小节的前一句

时声调要抑,读出小草的自谦,读后一句时声调 要扬,以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

5.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评议,全班齐读。6.师小结: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能为天

地间献一点绿色,为大自然的需要做一丝奉献,向大自然的索取却很少。(板书:奉献)

(三)自主探究,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师出示第二部分内容。(展示课件第九屏)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3.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学习。4.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体会到小草对人类所做的贡献 很大。

①怎样理解“大伙拉起手会击退洪水的咆 哮”?(展示课件第十屏和第十一屏)(板书: 防洪)

②“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是指什么?(展 示课件第十二屏,同时播放视频)(板书:固沙)③怎样理解“把祖国的山河打扮得更俏更 娇”?(板书:美化环境)

(2)师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比较 坚定的语气来读,把小草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祖国山河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重点引

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美)

6.教师小结:小草在防洪、固沙和美化环境

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值得自豪,令人敬佩。

(四)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三部分。1.齐读诗歌第七小节。2.生自由谈理解。

3.教师结合课件引导理解“枯槁”(展示课 件第十三屏)和“天涯海角”。(展示课件第十 四屏)

4.生有感情朗读,互相评议。

5.教师小结:小草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所以

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 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赞美小草这种顽强的 生命力。

6.师生齐背“离离原上草„„”。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以小草自我表白的口吻,唱出自己的心声,唱出自己的自豪感。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而产生对小草的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渺、惭、愧”等生字,会写“计、奉、福”等字,理解“渺小、气馁、微不足道、索取”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或有关小草的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1.有谁读过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可以背出来吗?

2.小草的生命力真强啊!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小草的现代诗《小草之歌》。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之”是“的”的意思。“小草之歌”即“小草的歌”。小草唱什么歌?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确,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认读生字词。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同桌互读;④“开火车”读(或齐读);⑤与同学交流:哪些字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住的?

3.再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4.指名读诗(每人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他们正音。

5.听课文录音带的范读,注意听诗的停顿、节奏。

6.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节奏,并思考诗歌主要写什么。

7.默读诗歌,思考并回答:

第一至第三节写什么?第四至第六节写什么?最后一节写什么?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注意什么?

2.依照课后田字

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

3.同桌互评。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二、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想:作者从哪几方面赞美了小草?

(三个方面:一是为大自然作出奉献;二是能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三是有顽强的生命力。)

2.细读第一至第三节,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生1:知道了小草虽然渺小,但并不惭愧,不气馁,因为能为大地献出一点绿。

a.你是从哪里读懂这点的?(第一节。)

b.“渺小”“气馁”是什么意思?

c.这节诗表达小草怎样的心情?(自豪。)

d.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生2:从第二节读懂“小草的地位微不足道,但它不灰心,不计较,因为能为大自然做一丝奉献”。

理解“微不足道”“计较”,指导朗读。

生3:从第三节读懂“小草向大自然索取得很少”,还可以读懂小草不求索取,不图富贵,不讲享受,只讲奉献。

指导朗读:朗读指导应重点指导第一节,其余两节仿照第一节读出自豪感。

3.小结:小草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多么令人佩服呀!让我们怀着对小草的敬佩之情,齐读第一至第三节。

4.细读第四至第六节,想想小草有什么贡献。并想想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5.自由读第四至第六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6.检查并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六节。

①小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齐读最后一节。

②这正如白居易所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齐读这首诗。

③用自豪的语气读全诗,读出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

三、拓展延伸

自己画幅小草图或从课文选一幅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四、布置作业

篇10:小草之歌作文

没想到,当我再次转过身来,却发现,它们不但没有枯萎,反而显得更加挺拔。我呆呆地望着它们那绿油油的、挺拔的身子,心里不由得默默赞叹它们那坚忍不拔的精神。

一天,我去上学。看到小草那挺拔的身姿,不敢像上次那样毫不在意地一脚踩上去。我小心翼翼地走向草坪旁那狭窄的小道。然而,就在这时,一群调皮的小男孩儿跑了过来,在草坪上又蹦又跳,还不时拔着小草。啊!我可怜的小草啊!你还能活下来吗?

我连忙阻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小小的草坪差不多被那一群男孩拔光了,眼前只剩下光秃秃的一片泥土。

出乎我的意料,过了几天,小草竟然发了芽!啊,小小的草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可是,为什么小草被踩,甚至被拔,都不会死呢?

于是,我决定做一次试验。我在家里养了一株小草,我本来只想把叶子拔掉,没想到用力过猛,把它连根拔出来了。原本以为它也能如土地上的小草一样重新发芽,然而,过了许久,它都没再发芽。

篇11:小草之歌作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小草虽然体态纤细,却能经受大自然的风风雨雨,越是风吹雨打,越是长得顽强茁壮。无论野火狂风,还是干旱暴雨都不能摧毁它顽强生长的生活信念。

“天涯何处无芳草”,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到处都能生长,伙伴们遍及天涯。遗弃的荒城,无人的古道成了小草的乐园。它们在那里旺盛地生长着、繁衍着。在湖畔,在路边,在密林深处,在高山之巅,在有人和无人的处所,从四季如春的大江南北到千里冰封的北国,那儿都能看到小草们绿色的、活泼的身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象征这春天,象征着希望。青青的草儿,绿茵茵的,令人陶醉。当严冬刚刚过去,人们就看到一丛丛的小草从土里转了出来,就感到了春天的气息,从干旱的沙漠中走出来的跋涉者,看见路边的几棵小草,也会增添了希望,忘掉了疲劳和干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于大地,为大地添彩增色。那一片片的小草,宛如一张绿绒绒的毯子,这里一块儿,那里一块儿。长在湖畔的点缀着湖水,长在路旁的镶上了花边,长在密林的使林子更加茂盛,长在高山的使大山更显生机和深邃。小草,就是以这样的“寸草心”默默地拥抱大地,装点着大地,这是对大地母亲的炽热的回报和深沉的爱。

小草,青青的小草,它经受了生活的考验,经受了自然的洗礼,也接受了人们的赞美和歌颂,但它仍是默默地遍及天涯海角。

上一篇:班组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汽车4s店测试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