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之歌优秀教案

2024-05-21

小草之歌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篇1:小草之歌优秀教案

一、引言:

1.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小草?(小区、公园、高山、田野„„)说说你看见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绿色、细小、柔弱)

2.小草给你什么感觉?(柔弱、风一吹就倒下、雨一淋就趴下,人一踩就死)

3.小草如此柔弱不堪,为什么千百年来由无数的人会歌颂小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人王宜振写的小诗《小草之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

“之”是什么意思?(的),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为什么要歌颂小草呢?请齐读全诗。

三、理解小草默默无闻的部分:

1.我们觉得小草很柔软脆弱,小诗1-3小节写了小草的自我评价,那小草自己对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请找出句子。(每一小节第一二行,3句)读一读这3句。

2.用最简单的话归纳一下小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选一个词语,你想怎么归纳?老师板书

(第一小节:渺小,随机解释“渺小”,你觉得哪些东西算渺小的?给你什么感觉?

第二小节:微不足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再采用分解法解释,“微”就是小,“道”是说,“足”以前学过“足球”的“足”是脚的意思,今天是“值得”,连起来解释这个词。

第三小节:索取很少。索取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什么意思?要)

3.总结:如果用一个字来归纳,小草给你总的感觉就是什么:(板书:小)

4.说话训练:虽然小草自己也觉得小,但是他感觉-------。请选用书上的合适的来回答。(不惭愧、不气馁、不灰心、不计较、只要有阳光雨露就生活得幸福快乐)

5.想象训练:

小草不惭愧就是不为自己小而害羞,很自信。不气馁看出他的坚持,请想象他在生活中面对比他高大、有名气的东西会什么样子。

面对什么可能的出现困难如何不灰心。他不会向大自然怎么计较,想象他的语言。

6.朗读训练:那就让我们读出小草的自信骄傲、坚持、幸福快乐。(指导:前面读传记评价时低一点,谦虚一点,读后两行时昂起头自信、坚信、快乐)男女生分读、齐读感悟。

四、理解小草的作用部分:

1.就是因为小草的弱小,人们常常说小草无用,小草也要为自己辩解一番,哪些小节是小草辩解自己也是有作用的?(4、5、6小节)

2.那小草有什么作用呢?请自由朗读4-6小节,归纳一下,最好用一个词,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3.交流:

作用1:击退洪水(书上语言),或抗洪、防洪。说说自己的理由,为什么用“抗”或用“防”。小草怎么能够防止洪水?联系学过的科学知识说一说。

总结:叶虽柔弱,在洪水中可以尽绵薄之力“抗洪”,更重要的是地下的根牢牢抓住泥土可以“防洪”,请读出这种巨大的作用来告诉别人吧。

作用2:锁住沙丘(书上语言)还有学生归纳为:防沙、固沙、锁沙。同学之间讨论一下,你认为哪个词语更能够体现小草的作用。

锁,比固更牢固,像一把锁将沙的手脚牢牢锁住了,把自己的手当做小草的根,学学小草“锁沙”的动作。体会力大、坚定的感觉。

感情朗读:再读这一小节,读出小草用力之大,锁沙意志之坚决。

作用3:打扮祖国、打扮山河(都是书上词语)选择“祖国”与“山河”,这两个词多读几次,你在心里有什么不同的感情吗?(祖国是自己的祖国,有爱之情,山河没有那么深的感情)那这里选择“打扮祖国”能够看出小草还有什么特点?(爱国之情)

小草怎么做才能够打扮祖国?(挨挨挤挤拥抱在一起)看来爱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看来要向小草学习哦,你学到什么?(团结在一起、热爱祖国)

感情朗读:那好让我们用读来体会小草的团结和爱国吧。

五、理解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1、《小草之歌》这首诗还有最后一个小节,歌颂了小草的什么呢?请齐读一次,告诉我,你的感悟吧。

2、交流:这小节突出小草什么特点?(有学生说:生命力强。有人说:生命力顽强。)为什么在“强”的前面还加一个“顽”字?(“顽”有“顽强、顽固”之意。)你知道小草有哪些表现让人感觉生命力强到了“顽固”的程度?(生举例:剪刀剪了,过不久有长起来;脚踩烂了死了过几天有长了;冬天冻死春天又绿了;被火烧死烧成灰,只要有根又会长„„)

3、感情朗读:好吧,让我们从读中来体会小草的顽强吧。

六、拓展感悟:

1、现在你知道王宜振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赞美小草的《小草之歌》了吗?看板书说一句话。用上“虽然----但是-----而且------”(虽然小草很小,但是作用很大,而且生命力顽强。)

2、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有无数的人歌颂过小草,请读一读你们收集的关于小草诗或名言佳句吧。

(师展示:唐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

3、在生活中也有无数像小草这样的人,虽然默默无闻却为别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评一评身边谁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小草?(抗洪救灾中无数的军人、医护人员;地震中的教师;马路上维持次序的交警;甚至家里的妈妈,身边的亲人、同学都是小草„„)

4、读中再悟情:那让我们把这首感悟颇深的诗歌读给身边、天下所有的小草听听吧,让他们听出我们对他们的一片崇敬之情吧!

板书设计:

小草之歌

渺小

微不足道

索取很少

生命力顽强

锁住沙丘(锁沙)打扮祖国(打扮)

篇2:小草之歌优秀教案

(一)自读诗歌,读中发现。

1.学生自由读全诗,看看从诗歌中有什么发 现?

2.学生交流读书的新发现。

(学情预设:诗歌中1~3 小节、4~6 小节 在写法和结构上相似;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把小 草当作人来写。)

3.师小结: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都很 美,诗中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

(二)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诗歌的第一至三小节,并出示学习提纲:(展示课件第七屏)

(1)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 论。

(3)读了这一部分,你喜欢小草吗?为什 么?请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4)应该怎样读好这一部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学习。

3.生反馈学习情况,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 释疑:“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同时(展示课件第八屏)帮助理解。

4.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每小节的前一句

时声调要抑,读出小草的自谦,读后一句时声调 要扬,以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

5.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评议,全班齐读。6.师小结: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能为天

地间献一点绿色,为大自然的需要做一丝奉献,向大自然的索取却很少。(板书:奉献)

(三)自主探究,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师出示第二部分内容。(展示课件第九屏)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3.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学习。4.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体会到小草对人类所做的贡献 很大。

①怎样理解“大伙拉起手会击退洪水的咆 哮”?(展示课件第十屏和第十一屏)(板书: 防洪)

②“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是指什么?(展 示课件第十二屏,同时播放视频)(板书:固沙)③怎样理解“把祖国的山河打扮得更俏更 娇”?(板书:美化环境)

(2)师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比较 坚定的语气来读,把小草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祖国山河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重点引

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美)

6.教师小结:小草在防洪、固沙和美化环境

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值得自豪,令人敬佩。

(四)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三部分。1.齐读诗歌第七小节。2.生自由谈理解。

3.教师结合课件引导理解“枯槁”(展示课 件第十三屏)和“天涯海角”。(展示课件第十 四屏)

4.生有感情朗读,互相评议。

5.教师小结:小草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所以

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 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赞美小草这种顽强的 生命力。

6.师生齐背“离离原上草„„”。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以小草自我表白的口吻,唱出自己的心声,唱出自己的自豪感。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而产生对小草的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渺、惭、愧”等生字,会写“计、奉、福”等字,理解“渺小、气馁、微不足道、索取”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或有关小草的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1.有谁读过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可以背出来吗?

2.小草的生命力真强啊!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小草的现代诗《小草之歌》。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之”是“的”的意思。“小草之歌”即“小草的歌”。小草唱什么歌?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确,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认读生字词。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③同桌互读;④“开火车”读(或齐读);⑤与同学交流:哪些字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住的?

3.再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4.指名读诗(每人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他们正音。

5.听课文录音带的范读,注意听诗的停顿、节奏。

6.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节奏,并思考诗歌主要写什么。

7.默读诗歌,思考并回答:

第一至第三节写什么?第四至第六节写什么?最后一节写什么?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注意什么?

2.依照课后田字

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

3.同桌互评。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二、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想:作者从哪几方面赞美了小草?

(三个方面:一是为大自然作出奉献;二是能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三是有顽强的生命力。)

2.细读第一至第三节,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生1:知道了小草虽然渺小,但并不惭愧,不气馁,因为能为大地献出一点绿。

a.你是从哪里读懂这点的?(第一节。)

b.“渺小”“气馁”是什么意思?

c.这节诗表达小草怎样的心情?(自豪。)

d.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生2:从第二节读懂“小草的地位微不足道,但它不灰心,不计较,因为能为大自然做一丝奉献”。

理解“微不足道”“计较”,指导朗读。

生3:从第三节读懂“小草向大自然索取得很少”,还可以读懂小草不求索取,不图富贵,不讲享受,只讲奉献。

指导朗读:朗读指导应重点指导第一节,其余两节仿照第一节读出自豪感。

3.小结:小草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多么令人佩服呀!让我们怀着对小草的敬佩之情,齐读第一至第三节。

4.细读第四至第六节,想想小草有什么贡献。并想想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5.自由读第四至第六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6.检查并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六节。

①小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齐读最后一节。

②这正如白居易所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齐读这首诗。

③用自豪的语气读全诗,读出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

三、拓展延伸

自己画幅小草图或从课文选一幅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四、布置作业

篇3:17《小草之歌》教案设计

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二小学:赖洁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是精读课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奉献精神,以小草自我表白的口气,唱出了自己虽然渺小,但是为大自然的贡献却很大。小草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令人赞美。学情分析

本课教材资源是教育学生无私奉献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设“拓展升华主题”的环节中,引生跟唱《小草》,激起学生对小草的敬佩,在设“总结回归,深化体会”的环节里,教师活用教材,让学生展示一幅幅小草奉献图,并添上对小草赞美的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的思想开始由单纯的赞美走向复杂的赞叹,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明白学习小草的“索取少,奉献多”的崇高精神。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2.画一画“小草奉献图”

3.演示文稿(小草图片、洪水及沙尘暴视频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谜语:“像竹竿,许多节,长到老,不生叶。”(节节草),学生竞猜。

2.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3.抽学生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下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歌。

二、品读、探究:

(一)小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歌颂、赞美的呢?请听老师的范读。

(二)学生边听老师的范读,边在诗歌中寻找相关的词句画出。

(三)生再自由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四)小组交流: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检查各组交流情况。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五)研读探讨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1.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见闻谈谈)

2.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师随机板书)

3.练习有感情朗读:找出关联词组“只要……就……”体会小草不图所求,只讲奉献的高贵品质。(引导学生用“只要……就……”造句,指导学生读文,读出自豪的语气)

4.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师随机板书:无私)

(六)同法探究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1.课件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从中体会小草的作用。随机板书(防洪、固沙、美化环境)

2.练习有感情朗读,找出本节的写作特点(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出示排比句学习,由学生谈体会,了解小草的奉献精神。

4.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师随机板书:奉献)

(七)探讨第三部分(拓展升华主题):小草生命力顽强。

1.当你读完最后一节,这是你会想到哪些诗句?(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师引唱《小草》歌曲,生跟唱《小草》歌曲。3.你还知道小草对我们有哪些贡献呢?

4.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朗读),从中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随机板书:蓬勃的生命力

自豪)

5.引导学生小结本节。

三、总结回归,深化体会:

(一)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二)师总结:小草虽然弱小,却无比的自豪、伟大,它给人类作了很大的献,也给予我们人类深深的启示,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深深的思考,同学们谈谈你对小草的看法!

(三)学生谈自己对小草的评价。随机板书(不求索取、甘于奉献)

(四)展示“小草奉献图”并添上赞美的话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我的采集本》积累赞美小草的诗句。

3.小练笔:写一段赞美小草的话语(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

奉献多

无私

索取少

五、板书设计: 17.小草之歌 防洪

不求索取、甘于奉献

固沙

贡献

美化环境

蓬勃的生命力 自豪

六、教学反思:

篇4: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草之歌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注重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按读有发现,读有感受,读有情感的层次,深入感悟诗的内涵。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理解渺小、惭愧、微不足道等词语。

3.自主识记生字,汇报识记方法。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指导书写。注意福、奉等字的结构。

三、初读感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四、布置作业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体会诗歌意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之、歌的结构),齐读课题。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小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情预设:从小草的样子、作用、品质等三个方面回顾。

如:小草外形很渺小,微不足道&&小草能抗击洪水,固定沙丘,打扮山河&&小草顽强、自信、奉献&&)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竟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大家再一次走进《小草之歌》,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研读,读有发现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新的发现在文中做出批注。

2.组织交流读书的新发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如句式训练:通过再读这首诗,我的新发现是)

(学情预设: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发现。)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同学们又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发现重新走进《小草之歌》,试试看,还能够收获到些什么。

三、熟读感悟,读有感受

1.创设情境,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2.启发学生自读体会,交流读书的心得。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真实的感受,看来会读书不光关注内容,还要有各自不同的体会。让我们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精读品味,读有情感

1.学生有侧重地自由练读。

2.创设情境,朗读展示与指导。

3.尝试背诵

4.(生成性)多元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对话,唱歌,表演,做画等多种形式展示。)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篇5:小草之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小草的奉献精神。

2.结合课文学习10个会写字,7个会认字,理解“惭愧、气馁奉献、索取、枯镐、天涯海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学习10个会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惭愧、气馁、奉献、索取、枯镐、天涯海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入课

同学们见过草吗?在哪些地方见过?(田野里、山冈上、小河边、、、、、、)。如果要你从小草、小花、大树中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你准备选哪样呢?为什么?

是啊,花儿漂亮,大树有用,小草呢,渺小得不值一提。真是这样吗?学完17棵,相信同学们对小草会有新的认识。请大家翻开书79页。师板书课题:小草之歌,生齐读课题。解题,之:“的”的意思。小草唱的歌。小草唱了一首什么样的歌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主学习生字词。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在各节前标上序号。

2.在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旁打上问号。

3.拼读生字(全部)并分析其音、形、义,进行组词、扩词练习。(可查字点或资料)

(三)合作讨论,解疑答难

同学们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抽生说说,现在进行小组交流(组长组织,举手发言,看哪一组纪律最好。)

(四)全班交流,强化认知(主要是生字)

师和全班学生一道,解决各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1.生字预设:

音:奉、锁。

形;福、缺、丘、扮。

义:计较:计算比较。奉献:贡献。锁住:固定住。娇:娇艳。辽阔:广阔、宽阔。

惭愧:心里过意不去感到内疚。

同桌互读生字,看谁组的词多

(五)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诗写了小草什么?(虽然渺小,但不气馁;索取少,奉献多,作用大,生命力强。)

2.分组、分小节朗读。未读组思考各节写什么(师板书:大小、地位、索取、作用、生命力),一便指导朗读。读好重点词句和学生感到难读的句子,同时理解一些重点词语。

3.全班齐读。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师一并完善板书:渺小、微不足道、很少、很大:防洪抗沙、打扮山河。强)

4.生自由朗读。

5.师总结,回应前面的问题

一棵小草,弱不禁风,微不足道,却能防洪抗沙、打扮祖国山河。同学们,如果现在要你从小草、小花、大树中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你又打算选哪样呢?为什么?

(六)作业

1.抄写生字,一个字写一遍组两个词。

2.课外收集写小草的诗歌。

附板书: 小草之歌

大小:渺小 赞

地位:微不足道

索取:很少 美

作用:防洪抗沙 打扮山河

生命力:强

作者邮箱: <329920569@qq.com>

篇6:小草之歌作文

小草虽然渺小,在神奇的大自然中不值一提,无法与那芬芳的花儿媲美,也没有那茂密参天的树高。但是若放眼看草原上,山谷间,就连那细小的石缝里也有它那熟悉的身躯。

绿绿的,缕缕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就是在谈论那默默无闻的小草吗?可爱的小草,它是那样的朝气蓬勃。每天都迎着那朝阳,沐浴着晨光,悄悄地成长着,虽然看起来毫不起眼,它却尽职尽责,用自己的那一点绿去装点我们的家园。它如同一位辛勤的工作者,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默默奉献的小草啊,它从不去显摆自己,悄无声息地在墙角,在石缝中生长。它很低调,从不与娇艳的百花去争艳;也不和那挺拔的树木去攀高。不求回报,只懂得奉献。它绿化了环境,美化了人们的心灵。我爱小草,爱它的无人知晓,它时时刻刻都在生长,都在奋斗,却很少有人在乎它,可这种朴实的,平凡的意志是多么的可贵啊!

小草,它是如此的顽强。即使在人们的脚下,被无数次践踏,依旧是用那淳朴的微笑来迎接每一个人,毫不屈服地挺起它那弱小的躯干。它很低调,懂得忍让,它又是那么坚强,顽强地从石缝中冒芽而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吗?它们没有一天放弃过对生命的敬

畏,那种抓牢泥土的信念,成就了小草由渺小走向了崇高。

篇7:小草之歌作文

我求于人的太少,但我给予世间万物的却远远胜过了我的所得。初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向大地时,人们在户外运动,他们第一个遇到就是我,人们惊叹我的幼芽,我感谢他们给我带来的第一份默默的祝福,因些,我也要把自己淡淡的幽香献给人们,顺便告诉他们春天来了。

夏日晌午,炽热的阳光灸烤着大地,此时,人们是多么的厌恶它,而我却能讨得人们欢心,我尽量让自己绿得耀眼,让我的绿色为他们带来一丝凉意,尽管这凉意是毫不起眼的,但是我竭尽了我的全力,我付出了,我好快乐,人们也得到了一份好心情。

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总喜欢依偎在我的身旁,谈笑风生,当我看见孩子们在身边穿梭,捉萤火虫,仰望星空,数星星时,我笑了。当我听见爸爸妈妈给儿女们讲故事时,我笑了。人们多么和谐啊,就像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一样。

秋天来了,我穿起金黄的处衣,只为同人们一道庆祝丰收的喜悦,冬日里我收起摇曳的身姿,准备为生命积蓄力量,来年我会更加翠绿。

篇8:小草之歌作文

花园里小草长的绿油油的,他们千姿百态,有的跳舞,有的唱歌,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不甘示弱的蝴蝶飞在小草们中间翩翩起舞,像是给小草加了一条彩带。这个景象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一会就下起了毛毛细雨,雨水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后来雨越下越大,倾盆大雨把小草折磨的奄奄一息。

雨过天晴,小草又挺直了腰板站立了起来。看!他们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开始唱歌、跳舞了。它们好像在为自己顽强的生命骄傲呢!

篇9:小草之歌作文

春天刚来到,冰雪还没完全融化,许多娇贵的花还没有开放。可是,小草早已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小脑袋。但它不怕早春的寒冷,第一个向人类报告春天的信息。那些被石头、瓦片、水泥块压着的小草,它们不怕重压,有的小草把小石头和瓦片顶开,有的小草从大石头缝里探出小脑袋来;还有得小草顽强地向大石头的边缘延伸,展示着它的生命力……有些小草嫩嫩的身子虽然被牛羊吃了,被人们踩到深深的土里,被农民的收割机拦腰割断·······但是小草过不了几天,小草又长出了新的嫩芽。

夏天,太阳把地球烤成了一个大蒸笼,那些高贵的花都被晒得枯萎了。可是小草还昂首挺胸地站在烈日下顽强地生长着。有一次,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天空下着倾盆大雨,可怕极了。大树都被吹得东倒西歪,许多花的花瓣都被打掉了。雨过天晴,我跑去看小草,小草有的被暴风雨卷来的泥土埋在土里,有的被雨打得伏在地上,还有的弯下了腰······我想;这些小草一定会失去了生命。过了几天,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小草又昂首挺胸地站了起来,在风中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我们不会向困难低头的!”¨特别是被泥土掩埋的小草又长出了新芽。

秋天到了,绵绵的秋雨过后,小草渐渐变黄了。几阵瑟瑟的秋风吹过,小草枯萎了。即使一把大火把它烧的一干二净,但是小草得根还在土里顽强得生长。到了春天,又长出新叶。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冬天,大雪覆盖了大地,许多花都冻死了。虽然小草的叶子枯萎了,但是它的根还在土里生长,孕育着新的生命,从冬天一直活到春风吹遍辽阔的大地时,又伸出它的脑袋。

篇10:《小草之歌》说课稿

(2)理解领悟诗歌的含义时,我带领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我引导学生说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体会小草为什么会有这种自豪的感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草对人类的贡献。

(3)我和学生一起读诗歌,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小草的无限深情,表达出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课后练习: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5、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6、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练习我每节课后安排了三个练习题。每个题的题量很小,可以做到练习的精,样式多,学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我每完成一个大目标,我都要小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学生学到的知识都得到了及时的反馈。

我认真的板书:

篇11:小草之歌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准备了儿童歌曲《小草》,想由歌词引入小草的渺小和感恩,因为事先没试音乐,结果不是我要的.,只好快速地又找,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指导学生书写课题,因四个字各有特点,语言过多不简练,总怕学生听得不准确,时间又溜走了一些。如果让学生来说结构和占格,又会如何呢?是不是时间还会更长,但效果会好一些呢?真有必要多训练!

接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已是第二课时且头天晚上要求写会记准的,结果词不理解,不会运用,字词听写全对的仅有四名学生,只好再巩固加深,时间又擦肩而过!

好不容易开始课文了。七个小节,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安排带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四人小组互学,第三部分俩人互学。所以第一部分作为重点指导,重点字句的理解、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再提高的朗读------第一部分刚结束就下课了。

第二、三部分只好放弃再找时间吧。虽上不到一半已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心里仍特不安,一节课到底培养学生了些什么啊?

学生头天晚上课后的延伸,总得给个展示的机会鼓励一下吧,不好意思的占用下课5分钟:小草图文结合的设计,有赞美,有保护,图精文更美,同学们不时地发出声声赞叹加佩服。

下午第一节欣赏一二三四号分工找的《XX之歌》(校园、家乡、祖国、森林、海洋-----),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小组展示后,推出了几篇最有代表性的。难能可贵的是刘思雨同学自创了三首:一首写地球,另两首都是写的小草,虽创作内容雷同,句子不通、表达不清的较多,但能发挥到这种程度,实出意料,我都没敢布置、寄希望于自创呢,于是和同学们改的不亦乐乎,删减、添加、替换------韩茵同学原创的《海洋之歌》,其中有一句是“风是海上的画家”,我觉得太有想法了,于是引导她又加了两句“她的臂一挥,画出了,起伏的海面,倾斜的小船,张开的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童趣的表达让人不能小觑,这些都应该是我尽心去保护的!

一个星期里不停地在反思:什么是语文课的根和本,该以什么的方式呈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能又给他们些什么的;课堂上应该把什么作为重点,哪些作为次要;怎样才能把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听说读写演等能力的培养,以及时间分配和互相渗透做的尽善尽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

篇12:小草之歌教学反思

《小草之歌》是一首现代诗,本文是一首生动优美的诗歌,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平凡普通的生命展现给我们。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时我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感受小草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认真阅读了教材之后我按照“四字六步”教学法进行设计,设计教学过程,进入“磨课”阶段。课后问题提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教参中给的答案是索取少、无私奉献、生命力强三个方面。我一直按照这个思路走,以此为线索,抓住不惭愧,不气馁,不计较,不灰心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小草的自信,抓住奉献一点绿色感受到小草的奉献精神等。文本表达的应该是平凡之中彰显的伟大最后落脚到生命力顽强。小草虽然渺小、微不足道,但是自信、奉献、幸福、团结,有理想,才有了生生不息,才有了“野火烧不尽,㫪风吹又生”的赞叹。在进行这课教学时,我按照”四字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课前布置了预习,学生通过读书、查阅资料自己首先认识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资料解决。同时带着问题和困惑来和老师同学共同学习一节课。

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预设出学生的问题和困感,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小草平凡之中的伟大精神。在教学中通过对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体会小草的平淡却又伟大的精神。上课尹始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预习走过场,要想让学生预习并有效果,还是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并真正在指导中下功夫。首先学生要有资料,再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给学生一节课的预习时间最佳。在确定目标前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学生提出了小草唱了什么歌,小草为什么唱歌等。学生在有了学习提示下开始自学。在课前学生已经预习,对诗歌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候在自学提示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这是知识的内化时刻,是自我感悟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有问题和困惑,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可以在小组內解决问题或交流自学收获。自学阶段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教学时我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按读有发现,读有感受,读有情感的层次,深入感悟诗的内涵,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灵性的,我会尽量向着这方面直奔中心抓住小草防洪,固沙,美化三大特点来讲解,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小草的地方泥土紧固,不容易被雨水冲走,从而让学生体会小草防洪的特点。小草密集的根会牢牢抓住泥土,手拉手等感受到学生体会到团结精神。再回到题目,小草唱出了一曲团结之歌。突出中心,环环相扣。揭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小草唱出了自信之歌、奉献之歌、幸福之歌、团结之歌、理想之歌。学生通过课件的展示,深入地朗读,感受到小草渺小而伟大的特点,最后体会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他们的知识水平到了什么程度,课堂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我把握不是很好。在指导朗读方面也比较笼统,比如小草的自信应怎样读,顽强精神怎样表现,如何读出小草的蓬勃生命力。

在联系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王宜振,这也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一个平凡普通的作者,他给青少年写了很多作品。在这里我让学生重点读了《秋天》这首诗歌。学生有了这节课的学习,接着学习这首诗很快抓住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到了秋天的奉献、乐观的精神。

本课属于“国培”教材中提到的“文学类文本”,更应侧重于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上完课后,我感触颇深,确确实实,语文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通过我指导学生读,学生终于把小草那种顽强的精神读得恰到好处。并从中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下读法,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更深入感悟诗的内涵。另外,我总感觉课堂上自己的激情不够,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的内在情感没有充分的表现。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灵性的,我会尽量向着这方面努力。但在指导朗读方面比较笼统,比如小草的自信应怎样读,顽强精神怎样表现,如何读出小草的蓬勃生命力。

上一篇: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读物下一篇:2018年新安小学关于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说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