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2024-06-25

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连云港市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06春会计学本科班丁红梅

近年来,随着连云港市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热潮的持续升温,私营企业体系建设愈来愈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地采取多渠道筹措、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设立担保机构和担保规模迅速增加、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体现。

一、发展情况

(一)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二)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三)私营企业贡献日益突出

我市私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对40家私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计连续三年同时保持递增的企业占32.5%,纳税总额连续三年递增企业占30%。2001年纳税总额超百万元的企业就有3家。其中华夏集团2001年上缴税金达2300万元,私营企业税收成为我市税收的一个新亮点。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安置下岗和困难职工方面都做出贡献。显而易见,私营企业已成为一个新的企业群体,它回报社会贡献越来越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

(四)产品由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

私营企业在发展之初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少、装备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产品生产为主,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部分企业已注重产品质量与产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营企业通过招揽人才,形成技术开发

中心,自主开发新产品。有的企业则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发新产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62.5%的企业获取新技术主要依靠自主研究开发或仿制。借助外部力量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只有37.5%,其中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7.5%,引进国内现成技术企业12.5%,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大企业25%,引进国外技术5%。

二、发展趋势

(一)加入WTO,企业家信心倍增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私营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查结果显示,27.5%的企业认为由于私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在入世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利益。15%的企业认为私营企业规模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32.5%的企业认为入世后对企业不会产生影响,25%的企业对入世后是否对企业产生影响说不清楚。

(二)私营企业发展前景乐观

随着市委、市政府号召大搞民营经济以及各项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使私营企业深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表示出比较乐观的态度。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相当乐观,45%认为乐观。认为乐观的企业比例占57.5个百分点。

(三)私营企业发展后劲较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私营经济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62.5%企业表示继续扩大投资,25%的企业表示不变,只有10%的企业表示不追加投资,2.5%的企业表示要减少投资。在扩大投资的企业中有52.5%的企业投资用于扩大原有生产规模,22.5%投资新项目,15%进行技术改造。

三、发展环境

(一)经营硬环境基本满足需要下大力气改善经营硬环境是改善本地区经营环境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包括在硬件环境之中,它为私营经济提供基本生存条件。问卷调查显示,75%私营企业对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等硬件环境表示比较满意。其中对水、电、交通运输能力及便利性的比较满意度均达到或超过85%。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招商引资很重要,对发展私营经济更重要、更迫切。

(二)经营软环境基本被认可

经营软环境是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等,它对私营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对企业经营软环境基本认可,比较满意度达70%。但私营企业也提出了若干看法,好的方面:对本地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及办事效率比较满意;国家对私营企业政策连续性表示放心;不足的方面:对乱收费、乱摊牌、乱罚款现象有意见;审批投资项目手续要多简化些;对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表示关

注;经营环境仍需改善;企业运营资金仍然紧张;融资环境需要更加完善些;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表示担忧;企业竞争力仍待提高、活力有待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仍显不足;对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公平税负提出补充意见;对法制建设及完善程度要求加深力度。

第一、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私营经济发展,把本项工作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围绕着优化环境、放宽政策、改善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实施在下面执行中要么走样,要么难以落到实处,私营企业老总们对此意见较大,他们呼吁有关领导部门在执行落实政策上充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象对待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一样对待私营企业,切实做到政策平等,贷款平等,税收平等,开放对外贸易平等,社会待遇平等。同时还提出多向粤、江、浙一带的先进省份学习,“建议降低税负,出台新的利好政策,按私营企业纳税的高低追还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要多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着想,多给企业一些发展空间。政策多扶持,多倾斜”。还有提出“个别外资企业打游击,钻国家减免税收政策的空子,企业减免税期限一到,马上换个地方,另选厂址,重开门户,再次享受减免税待遇,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这方面管理力度不够,大家有意见,私营企业与其他的企业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第二、改善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资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依然紧张。资金已成为当今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由于各国有及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对私营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偏见,使得私营企业正常的贷款行为变得异常困难。不用说信用贷款,连足额抵押贷款的复杂手续都让人望而却步。至于募股融资,私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如国有企业。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都作为‘自己人’看待”。另者反映,“私营企业在起步发展时期,由于投资、信贷还缺乏相应的社会诚信认可,虽然拥有好的产品和市场,由于资金短缺,这一阶段最艰难,只能靠自己筹措,三年五载谈发展壮大很难。影响了私营企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政府在私营企业发展前期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信贷、投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厂房、税负方面优惠”。第三、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环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私营企业指导不指挥、参考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索取。调查结果显示,一些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视现象。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社会负担过重;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环节多,相对降低了企业效率”;“除了收税,别的事无人管”;“思想还不够开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希望政府多办些实事,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让企业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搞好生产”。

总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多倾听私营企业家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干得舒心、顺心、放心。通过私营企业的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二00七年九月十六日

江 苏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本科)试点

社会调查

姓名丁 红 梅学号061100096专业会计学社会调查题目连云港市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学时间2006年春试点单位 调查单位连云港市部分私营企业调查时间二00七年九月二日

2007年9 月16日

提纲

一、发展情况„„„„„„„„„„„„„„„„„„„„„„„

1二、发展趋势„„„„„„„„„„„„„„„„„„„„„„„

2三、发展环境„„„„„„„„„„„„„„„„„„„„„„„

3四、结论„„„„„„„„„„„„„„„„„„„„„„„„„4

篇2: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被调查的40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为44.3岁,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40-49岁的人最多,占55%;30-39岁的次之,占20%;50-59岁的占17.5%;其余的占7.5%。从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业经营者已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22.5%,中专高中学历占32.5%,其余的占17.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2.5%,中级技术职称占25.5%,无技术职称占一半多。任职年限最长18年,任职在10年以上者占32.5%,4-6年者占35.5%。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企事业单位最多,占57.5%;党政机关占10%,农民占22.5%。

以上数据尽管反映企业经营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私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

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四.私营企业贡献日益突出

我市私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对40家私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计连续三年同时保持递增的企业占32.5%,纳税总额连续三年递增企业占30%。2001年纳税总额超百万元的企业就有3家。其中华夏集团2001年上缴税金达2300万元,私营企业税收成为我市税收的一个新亮点。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引资很重要,对发展私营经济更重要、更迫切。

二.经营软环境基本被认可

经营软环境是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等,它对私营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对企业经营软环境基本认可,比较满意度达70%。但私营企业也提出了若干看法,好的方面:对本地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及办事效率比较满意;国家对私营企业政策连续性表示放心;不足的方面:对乱收费、乱摊牌、乱罚款现象有意见;审批投资项目手续要多简化些;对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表示关注;经营环境仍需改善;企业运营资金仍然紧张;融资环境需要更加完善些;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表示担忧;企业竞争力仍待提高、活力有待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仍显不足;对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公平税负提出补充意见;对法制建设及完善程度要求加深力度。

三.私营企业老总对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

“私营企业老总目前对私营企业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按照评价高低程度排序如下:

私营企业老总对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度)

序号

评价项目

比重(%)

1*环境

92.52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程度

87.5

3政府部门为私营企业提供服务情况

77.5

4社会对私营企业的认识

67.5

5经济或技术纠纷及时解决

65.0

6企业间公平竞争

55.0

7市场竞争秩序

55.0

来自私营企业主的呼声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几年来,我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强市富民的战略来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对私营企业还有偏见,长期以来受公有制的观念影响,人们习惯以公有、私有标准衡量企业的好与差。我们本次走访调查了多家私营企业主,从座谈情况看,私营主们一致呼吁,要解决社会对私营企业的认识问题,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舆论媒体,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宣传,提高私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在社会营造从事私营经济光荣的氛围。他们认为通过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做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及认可。

二.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

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私营经济发展,把本项工作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围绕着优化环境、放宽政策、改善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实施在下面执行中要么走样,要么难以落到实处,私营企业老总们对此意见较大,他们呼吁有关领导部门在执行落实政策上充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象对待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一样对待私营企业,切实做到政策平等,贷款平等,税收平等,开放对外贸易平等,社会待遇平等。同时还提出多向粤、江、浙一带的先进省份学习,“建议

降低税负,出台新的利好政策,按私营企业纳税的高低追还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要多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着想,多给企业一些发展空间。政策多扶持,多倾斜”。还有提出“个别外资企业打游击,钻国家减免税收政策的空子,企业减免税期限一到,马上换个地方,另选厂址,重开门户,再次享受减免税待遇,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这方面管理力度不够,大家有意见,私营企业与其他的企业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竞相发展”。

政策是私营经济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竞争力度加剧,私营经济发展将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为私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改善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资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依然紧张。资金已成为当今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由于各国有及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对私营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偏见,使得私营企业正常的贷款行为变得异常困难。不用说信用贷款,连足额抵押贷款的复杂手续都让人望而却步。至于募股融资,私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如国有企业。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都作为‘自己人’看待”。另者反映,“私营企业在起步发展时期,由于投资、信贷还缺乏相应的社会诚信认可,虽然拥有好的产品和市场,由于资金短缺,这一阶段最艰难,只能靠自己筹措,三年五载谈发展壮大很难。影响了私营企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政府在私营企业发展前期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信贷、投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厂房、税负方面优惠”。

融资难、担保难成为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建议金融机构在融资、结算等方面给私营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贷款审批上应与国有平等对待;在贷款担保上采取适当办法,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四.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

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环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私营企业指导不指挥、参考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索取。调查结果显示,一些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视现象。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社会负担过重;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环节多,相对降低了企业效率”;“除了收税,别的事无人管”;“思想还不够开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希望政府多办些实事,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让企业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搞好生产”。

篇3: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以开展涉外业务的天津市企业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为辅。问卷由该企业中负责或熟悉涉外业务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来填答,采用匿名形式填答,以降低其答题顾虑和拒访率。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中的系统抽样方法(或称等距抽样)。课题组在天津滨海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的配合下,以其提供的开展涉外业务的天津企业名录作为抽样框,每隔10个企业抽中1个企业作为调查样本。由于本次调查对象被限定在开展涉外事务的企业范围内,所以调查难度较大。因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现实条件的情况下,最终确定抽取120家企业作为问卷调查样本。

调查的实施时间为2015年5月4日到6月28日。问卷的发放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上门发放纸质版问卷、电子邮件发送电子版问卷、网络问卷在线填答等。最终,回收问卷56份,回收率为46.7%。经过问卷质量复核,废掉8份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8份。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4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受访企业基本特征

(一)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与规模

被调查企业的注册类型共有6类,分别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2个)、有限责任公司(16个)、股份有限公司(6个)、私营企业(2个)、股份有限公司(1个)和国有企业(1个)。其中,外资企业22家,内资企业26家。

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为:大型企业18个、小型企业18个、中型企业12个,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比为3∶5。

(二)外资企业涉及的国家和地区

在本次调查的22家外资企业中,共涉及14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日本投资的企业最多,为6个;其次是德国和美国投资的企业,分别为3个和2个;中国香港、韩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丹麦、瑞典、瑞士、捷克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的企业各1个。

(三)企业的行业分布与高新技术领域

被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为:生产制造业占总体的65%,服务业占总体的35%,比较符合天津市生产制造业所占比重大于服务业的现实情况。

在服务业中,医疗卫生行业有4个,软件IT和批发零售行业各有2个,邮电通信、金融、贸易、旅游、法律与咨询、能源、环保、科技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等行业各1个。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有30个,非高新技术企业有18个,两者之比5∶3。30个高新技术企业分属于以下技术领域:先进制造技术(9个)、电子与信息技术(7个)、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技术(4个)、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4个)、新材料及应用技术(2个)、高新技术服务(2个)、环境保护新技术(1个)和海洋工程技术(1个)。

(四)企业的总体效益与未来展望

受访企业对本企业总体效益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好”(62.5%)和“一般”(29.2%),还有8.3%的企业认为“不太好”。如果从不同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总体效益情况最好,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最差,总体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均出自小型企业。由此可见,继续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植力度的必要性。

同时,受访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程度均值为3.77,可以被解释为接近“比较乐观”,对本企业的发展前景表示“比较乐观”的企业占总体的70.8%,与表示“非常乐观”的企业合占总体的79.1%。其中,中型企业的乐观程度略大于小型企业,两者差距不大,而大型企业的乐观程度最低。由此可见,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都表示“比较乐观”,中小型企业比大型企业更乐观。

企业对天津市投资与发展环境的评价

(一)企业选择在天津投资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7位的原因依次为:开拓中国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看好天津未来的发展前景、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拥有地缘和人脉优势、建立全球生产基地、利用本土资源。相对而言,寻求战略合作、技术研发和转化优势、商业机遇较多、大量优秀人才储备、硬件及基础设施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竞争对手较少等原因没有获得太多认可。

以上因素体现了被调查企业“本地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本土企业更倾向于“借助地缘和人脉优势,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外来投资企业则意在“开拓中国市场,建立全球生产基地”;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二)受访企业对天津投资和发展环境的评价

1.受访企业对天津市投资和发展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

数据显示,受访企业对天津市投资和发展环境的总体满意度的加权平均值为3.71,接近“比较满意”。其中,表示“比较满意”的比例最大,约占总体的62.5%。表示“一般”、“非常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分别为27.1%、6.3%和4.2%。

2.受访企业对生活环境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满意度排在前4位的生活环境评价指标依次为:社会治安、公共交通便利性、购物便利性和丰富性、居住条件。而满意度排在最后3位的指标分别是:子女入学及教育水平、物价水平和生态质量及环境保护。此外,教育、物价、餐饮和医疗等仍是企业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3.受访企业对天津市投资与发展“硬环境”的满意度比“软环境”相对偏高

数据显示,31项“软环境”指标的满意度加权平均值为3.56,12项“硬环境”指标的满意度加权平均值为3.82,均值表示满意度处在“一般”到“比较满意”之间,也说明受访企业对天津市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满意度略高于各项政策与服务水平。

在31项软环境评价指标中,受访企业对“人员出入境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满意度最高;对“国际化发展程度”、“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水平”、“劳动力、中层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可获得性、素质与价格”的满意度最低。在12项“软环境”评价指标中,受访企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油、气、煤、电等能源供应”、“海运”和“空运”。相反,“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恐怕也是全国各地共同面对的问题,互联网提速和加强环境保护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

4.小型企业对天津市投资及发展环境的改善程度最为认可

受访企业评价天津市投资及发展环境改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为3.52,认为总体改善程度为“改善一般”偏“改善较大”。其中,大、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值分别为3.39、3.23和3.83,可见,小型企业对环境改善程度的认可度最高。以上数据从侧面反映出,近5年来,天津市对小型企业的扶植政策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充分认可,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渐改善。

(三)企业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前景的预期

数据显示,52.1%的受访企业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前景表示“比较看好”,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表示“非常看好”的企业,约占总体的25%,两者合计77.1%。乐观程度的平均值为4.0,含义为“比较看好”,充分说明了被调查企业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

同时,受访企业也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否能给本企业带来机遇”做出回答。比例最大的是“一般”,约占总体的37.5%;其次是“较大机遇”,约占总体的33.3%;认为“很大机遇”的企业比例排在第三,占总体的22.9%。各项均值为3.73,数值在“一般”和“较大机遇”之间,偏向于“较大机遇”,说明受访企业把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和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企业开展涉外事务的现状、评价与需求

(一)企业正在开展及拟开展的涉外事务

在被调查的48家企业中,“进出口贸易”是开展最多的涉外事务,共有34家企业开展,远多于其他涉外事务。综合来看,受访企业正在或曾经开展的涉外事务主要集中在以下15大领域:(1)国际贸易,包括:产品进出口、通关、退税、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2)涉外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海外人才招聘、引进、培训、劳务输出等业务;(3)海外技术引进与转让;(4)招商引资,包括:利用外资、对外投融资等业务;(5)国际物流;(6)涉外业务咨询与代理服务,包括:咨询、委托与代理服务、服务外包、资产评估与鉴定等业务;(7)涉外谈判、考察与文化交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海外会展、海外考察、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涉外口笔译等业务;(8)涉外文档管理,包括:涉外合同、文件、档案管理等业务;(9)涉外市场调研,包括:国内外市场调查、消费者调查、企业调查等业务;(10)国际金融与财会,包括:跨境结算、国际会计、国际财务管理等业务;(11)涉外业务申请及审批;(12)涉外法律服务,包括法律诉讼、国际仲裁等业务;(13)涉外知识产权管理;(14)涉外承包与租赁,包括:海外工程承包、涉外融资租赁等业务;(15)境外并购与上市。

在以上事务中,公司境外并购与上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涉外知识产权管理、涉外人才及业务培训、涉外业务申请及审批、涉外合同、文件及档案管理等是企业在未来最想开展的几项涉外事务。

(二)企业对开展涉外事务状况的总体评价

在受访企业对开展涉外事务的满意度评价中,表示“比较满意”的企业数量最多,约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50%;其次是表示“一般”的企业,约占总体的43.8%。满意度加权平均值为3.6,说明受访企业对开展涉外事务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偏“比较满意”的水平上,因此涉外事务仍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三)企业对推动涉外事务发展的政策需求

数据显示,需求度均值最高的政策或措施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权平均值为4.27,处于“比较需要”偏“非常需要”的水平上。需求度较高的政策或措施还有:“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国际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模式”、“整合执法力量,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涉外企业投融资服务,提升便利化”、“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增加互联网及移动网络涉外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降低准入门槛”等。

从以上结果可知,受访企业最需要的政策或措施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在基础设施方面,急需“一站式”、“单一窗口”、“综合性”的涉外业务服务平台;在功能或作用方面,集中体现了降门槛、集成化、便利性等特征;在技术支持方面,融合了“互联网+”的新思想;在外部支撑环境方面,强调了“依法治理”的法治理念。因此,为企业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涉外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是提升企业涉外业务质量、效率和满意度的关键性措施。

(四)企业在未来5年内增加涉外业务的意愿

在受访企业中,有62%的企业表示,在未来5年内有计划增加涉外业务,表示“无计划增加涉外业务”和“说不清”的企业同占19%。其中,表示“说不清”的企业可以被视为具有潜在需求,或许能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以上结果说明,涉外业务服务业具有较为乐观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是否能提供集成化、便利化、综合化、专业化的高附加值服务产品,是涉外业务服务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论,课题组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推动天津市改革开放及国际经济合作进程贡献智慧:

(一)加强涉外企业所在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解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还影响外商在当地生活的适宜程度,是构成投资环境的必要因素,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在继续巩固社会治安、公共交通等优势之外,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涉外企业所在地区的居住条件、城市卫生、文化娱乐、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力度,尤其是在文化氛围、子女受教育、物价水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要着力解决。

(二)减流程、降门槛,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政策环境和服务水平

相关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投资规模,与企业投资规模的提高呈非线性关系,并且其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影响更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市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步伐,降低内、外资准入门槛,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尤其要着重提高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水平,加快吸引各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三)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和环保设施等硬件环境建设

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交通物流保障、能源资源配合都是外商投资企业看重的。只有当基础设施能够对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时,外商投资企业的业务才可能获得顺利发展。保持油、气、水、电、煤等生产资料和能源的稳定供应以及海运、空运和陆运系统的畅通,着重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资费水平,拓展带宽流量;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增加环保设施和措施,努力改善天津市的宜居程度。

(四)建立“天津市涉外企业调查网络和样本库”

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完善的调查网络与样本库,本次调查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较高的拒访率。鉴于此,市政府相关部门应选择部分在津的涉外企业组建调查网络和样本库,并将部分外籍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纳入样本库,为实现长效机制打好基础。

(五)建立“天津市国际形象与投资环境评价与反馈”机制

要想切实地提升天津市涉外事务服务水平,就必须充分了解企业涉外事务的实际需求、开展现状和评价情况,以此作为依据来改进工作质量。委托天津市高校或科研机构,依托“天津市涉外企业调查网络和样本库”,定期(如每年)对在津的涉外企业和外籍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分析,从中发现天津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新建议,定期向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反馈,辅助相关部门决策。

(六)搭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天津市企业涉外事务综合服务平台

本次调查显示,非常有必要搭建一个集各项涉外事务于一体的中介性在线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国际贸易、涉外人才招聘、引进、输出和培训、海外技术引进与转让、招商引资、涉外业务咨询与代理服务、涉外谈判服务、涉外市场调研、涉外业务申请及审批服务、涉外法律服务、涉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涉外承包与租赁服务、境外并购与上市服务等业务,以此整合天津市涉外服务资源,减少办事流程,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天津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天津市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满意度的涉外事务服务。

参考文献

[1].潘霞,鞠晓峰.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4):121-126.

[2].范少君,杨有红,刘晓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所有权性质与企业投资效率[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8-56.

篇4: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危机;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00-0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环境已然形成。新媒体是企业质量和服务危机的放大器。,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四大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惊人等特点,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通过新媒体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传遍网络,在社会广大民众中造成影响,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因此新媒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危机事件发生频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机复杂性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贴吧、论坛随意的发表言论。每一个人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旁观者”转变成为现在的“当事人”,每一个人都是信息资讯的传播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媒体,如博客、微信、微博等。 “新媒体”的多样化和便捷性,给企业危机公关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将会面临网络谣言、黑客和攻击性网站等不同形式的危机。面对危机,企业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处理,任何再微小的危机事件都可能经过新媒体的放大效应造成重大的影响,令企业陷入被动状态,使品牌美誉度受损,甚至使一家前景看好的企业灰飞烟灭。

所谓危机公关,就是对危机做一定的公关处理,具体是指企业为降低或者避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和损害,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使得危机风险降低或者减除。笔者从以下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现状的特点,以便于为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危机公关处理,减少企业的损失,恢复正常的经营秩序,维护企业的品牌声誉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企业危机爆发的诱因和催化剂来源于新媒体

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时代,对于公众来说,其话语使用权主要集中在社会主流手中。公众无论在信息传播的渠道还是信息内容的自由度或者表现形式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几乎没有机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导致公众意见难以表达。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垄断公众话语权的局面被打破,公众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以网络为平台的论坛、博客、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发展、普及,给公众创造了一个个可供他们传递信息、交流意见的平台。而网络“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使得企业危机的一点点苗头或倾向的问题都可能被公众迅速的知晓并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危机蔓延速度惊人,企业管理者甚至来不及采取补救性的说明、申辩便有可能立即酝酿成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危机事件,导致企业危机控制难度加大。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平台,也使得公众能更快更好地传达信息,对于公众来说,新媒体的平台是亲切的、可信的、多样化的,与传统媒体相比,公众可以综合使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与公众的距离感,新媒体是真正属于广大公众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危机爆发的诱因和催化剂。

二、新媒体易生的各种谣言使企业常处于不可控的危机状态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有众多途径在网络上自由发言,这导致了信息具有错误与虚假的特点,比如在官方正式信息没有公布的前,不排除会出现各类错误信息、虚假谣言等,而每一个社会公众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博客、微信等主观地去猜测、声讨,而公众的这种主观的态度与不负责的言论会呈现病毒式的传播,例如通过QQ群,微信群、博客贴吧等大面积地快速地传播出去,这样的病毒式传播造成的企业危机,企业可能会防不胜防,惊慌失措,因为整个危机事态发展都不由企业掌制。比如2008年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经过广大公众的传播,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直接从辉煌坠向崩盘,而且当时的状况严重到影响整个乳品行业,所以专家说三聚氰胺事件已经从一个大型企业的危机,一触即发成为了整个乳品行业的危机乃至整个国家在食品安全形象方面的危机。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企业危机事件仅仅是呈现丝毫征兆或者一旦发生,关乎企业形象的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在互联网上呈病毒式传递,速度之快,面积之大,企业始料未及。这种传播时间上的不可控性,使得企业防不胜防,根本无法利用时间的延迟来解决危机。

三、企业既缺乏新媒体形式下的危机应对能力也没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一)、企业缺乏新媒体形式下的危机应对能力。

1.新媒体形式下,企业危机意识不够强烈,反应不够迅速。在出现危机征兆的情况下,要么因为不了解新媒体危机的属性而做出错误的挽救行动,要么根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速度非常迅速,许多企业没有重视或者正视新媒这一体特点,却仍然以对待传统媒体危机传播的速度行事,结果导致企业在危机事件中处于被动位置。

2.新媒体形式下,企业缺乏危机应对能力还表现在企业没有做好内部公关工作,没有意识到做好员工公关工作是企业做好其它公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意识到普通员工是左右公司声誉的重要群体,普通员工在企业危机事件中有了话语权。网络上的谣言许多时候来自于企业前雇员或者现在员工,这种来自于企业前雇员或者员工的危机,实际是一种“揭内幕”行为。企业应该开诚布公,统一口径,让一个声音说话。但是很多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既没有针对企业的问题发表一致的声明也不愿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所以无法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介的信任。

(二)企业缺失新媒体危机预警机制。

新媒体形式下,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应对危机的预防机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其实在新媒体体形式下,危机的预防是关键部分,应建立全面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强化对各种新媒体的监控,及时发现危机并将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为企业建立一堵切实有效的防火墙。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危机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每个企业都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新媒体危机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如果一旦萌发危机的苗头,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的正视,把危机苗头扼杀于萌芽状态,其实对每个企业关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每个企业不仅要在观念上更新同时也要在技术上更新,这样才能快速高效地处理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声誉。

参考文献:

[1]刘刚 危机管理[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5。

[2]陈刚等 新媒体与广告[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6。

[3]蒋宏 徐剑. 新媒体导论[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4.

篇5: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90。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有利于企业家队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一、企业经营者素质状况

1、经营者年龄进一步年轻化。调查显示,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主要集中在36-55岁年龄段,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46-55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比重为52.6;其次是36-45岁,比重为34.6,两个年龄段比重之和为87.2;56岁以上和35岁以下各占10.7和2.1。与2000年调查结果相比,36-55岁的企业经营者所占比重增加了8个百分点,而56岁以上的却减少了4.5个百分点。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经营者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40,中小企业企业这一比重分别为35.6和37.5。在各类型企业中,47的私营企业经营者年龄在45岁以下,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46.2和40.4,国有企业为32.1,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最低。

2、学历水平明显提高。调查表明,在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1.1,其中大学学历占4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1.3,大专以下占8.9。高学历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其中大学本科提高9.2点,研究生提高11.5点,表明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已进入较高学历结构。从不同年龄段看,在人数较多的36-45岁和46-55的年龄段,大学学历的比重分别占28和58.5,研究生的比重分别为62和32。表明在36-45岁年龄段,研究生的比重高,而在46-55的年龄段,大学本科比重高。在56岁以上的企业经营者中,大学本科以上的占72,35岁以下的研究生比重较大,为40。

3、知识结构趋于专业化。在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学管理的人数最多,占42.2;其次是财经专业,占14.5,理工农医占13.5,工商管理(MBA)占10.4。与2000年调查结果相比,我省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知识结构向专业化方向。从不同年龄段看,经营者在36-45岁和46-55岁年龄段学管理专业比重最大,分别为30和58、8,财经和理工农医专业的次之。35岁以下和56岁以上年龄段学文史和理工农医专业的比重较大,管理次之。另外46岁以上年龄段企业经营者学习管理专业、财经专业和MBA的比重比46以下的所占比重要高。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照表()2000年2004年2000年2004年年龄35以下36-4546-5556以上5.631.947.315.22.134.652.610.7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大专大学研究生及以上15.340.134.89.88.925.84421.3现任职务董事长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其他39.458.224.633.52845.57.918.6所学专业文史哲法律财经工商管理(MBA)管理理工其他6.87.77.937.431.48.83.0914.510.442.213.516.4二、经营者自我评价提高企业家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是造就企业家队伍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职业化技能的看法和对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评价。

1、管理能力增强,开拓能力较弱。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强的能力依此是:决策能力(88.1)、组织协调能力(46)、创新能力(35.7)、知人善任能力(31.5)、市场营销能力(25.1)、学习能力(17.9)、公关能力(10.6)、表达能力(8.1)。与2000年的调查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近几年有一些可喜的变化趋势: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比重有所提高,创新能力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学习能力由第八位提高到第六位。认为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此是:公关能力(63)、表达能力(46)、市场营销能力(45.5)、创新能力(36.6)、知人善任能力(30.2)、学习能力(21.7)、组织协调能力(13.6)、创新能力(4.7)。值得注意的是,被企业经营者排在较弱能力前面的公关能力、表达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与企业的对外开拓和市场推广关系密切,而排在强项能力前面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关系更密切,这反映了我省企业经营者能力结构的一些特征:内部管理能力强,对外开拓能力弱。因此在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的对外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篇6: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产业悄然而起。文化产业当之不愧的成为了发展最快的。当代国际的综合国力,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力的重要因素。那么你对万州企业的文化产业的了解多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万州企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

笔者作为万州区三峡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班的首届学生,为巩固自己的专业,也为了解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了此次调研,先将调研情况即万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定义

文化产业,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产业,即以产业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它是一种从文化事业脱离出来的产业。根据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延伸层”三个层次的划分,文化产业包括了相当庞杂的门类,涉及十分广泛地产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对各类文化产业进行类别的划分在进行研究。从产业类别特征及其重要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划分成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影视产业、音像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九大产业。下面笔者就从这九个方面来汇报下万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万州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图书出版业

图书出版业,泛指从事书刊、图画等的编辑、印刷、发行等生产工作的事业。图书出版的主要领域是出版社、制作、发行渠道和零售书店。从调研中笔者发现,在万州图书出版业相当滞后。根据图书出版业的定义来看,万州区正规的出版社只有三峡出版社一家,而万州的图书出版业目前能看好的只有零售书店。

万州区附近书店(笔者实地调研所得):

书店名

位置

万州区功成医学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

知堂音像书店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

华顺希望读书社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

三人行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

新兴文具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太白路

在这些书店中多以销售教学图书为主,综合性稍强的书店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新华书店、万卷堂)。

(二)报刊业

报刊业,泛指通过报纸和期刊的发行和广告业务获取利润的事业。在万州区正规的报社只有一家,万州日报社,下有万州日报,三峡都市报。《万州日报》是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机关报,由重庆市万州区委主管主办,创刊于1950年5月15日,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大局,立足城市,辐射农村。原名《万县日报》;三峡都市报社(原万州日报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伴随着时代的鼓点前进,已形成一报一刊一网(《三峡都市报》、《西部观察》杂志和三峡传媒网)及三峡传媒集团等多个经营实体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万州还有一些小报社。

万州报社的数量和质量与万州发展经济发展现状不成正比,存在滞后趋势。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影视业,指电视、电影、广播等从事音、影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万州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还是比较可观的。万州广播电视台是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整合原万州电视台、万州有线电视台、万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的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现有职工500多名,采、编、播、技等各类技术人员200多名、下设行政管理机构有: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计划财务中心、事业发展部;宣传业务机构有:总编室、新闻中心、社交中心、广播中心、广告中心、广播电视报;公共事业机构有:技播中心、后勤中心;产业经营机构有:网络传输公司、事业发展公司等。另外,电影产业在万州发展也很迅猛,现在万州有三峡影都,万州大礼堂,保利万和,国际影城,万达影城等几大电影院,还有一些小影院,每年的营业额相当可观。

(四)音像产业

音像产业,是指将声音信号或者声像信号复制到特定的物质载体上,以商品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获取利益的事业。据笔者调查,万州此产业目前只有音像制品零售这一种,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一产业在逐渐走向衰败。

(五)网络产业

网络产业,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网、移动手机等新兴技术为平台传播信息和创造娱乐的事业。目前,万州网络普及面极广,但主要用于广告服务和生活娱乐。现在万州还没有网络游戏开发、网络技术开发这样的网络产业。

(六)广告产业

广告业,是指通过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调查、效果评估等方式获得利润的产业门类。在万州,广告业发展在近几年来较快,例如近年来广告公司林立万州,笔者了解到的有成长广告,潮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华洲广告有限公司,天长广告有限公司,百安广告有限公司,重庆金昊广告有限公司,重庆金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重庆港源广告装饰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豪派广告公司,重庆市兆丰广告装饰工程公司等。这些广告做平面广告的公司较多,立体广告的比较少,车载广告的多,媒体广告也比较多。另外,在万州市区见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房地产的平面广告,这种平面广告做工精致,耗费材料巨大,造成环境破坏也相当明显。

(七)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指利用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等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并获取利润的事业。万州位于长江岸,与湖北利川相接,拥有相当丰富旅游资源,如烈士墓、太白岩,西山公园,青龙瀑布,西游洞,罗田古镇等。万州是最大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及其明显。但是现在万州的旅游发展不敬人意,游客来万州除了游青龙瀑布,西游洞等景点外别无去处。另外,万州旅游产业融入的饮食文化不很明显,比如人人都知道万州烤鱼,但是万州旅游承接点很少有地道的万州烤鱼店;还有万州的牛肉干,在没有被旅游所吸引;谭木匠与旅游的结合度也不够。总的来看,万州旅游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景点开发力度不够,很少能吸引外来游客;

2、基础设施不完善,承接旅游的能力不够;

3、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不够,拉动不了当地经济发展。

(八)艺术产业

艺术产业主要包括艺术品经营业和演出业。万州演出业基本归为初始阶段,原因在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承接演出的地点有限。但是近年来万州也承接过一些当红歌星的文艺演出,规模都不怎么大;另外,万州本地的一些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也的得到了保护并逐渐走上表演舞台。例如,万州土家族的摆手舞,杂技等。万州的艺术品产业也有所发展,就拿万州名片谭木匠来说,它已经从一个功能性的梳子,发展成为具有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九)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指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或需体力、与智慧与技巧的比赛或竞技,通过消费的形式推销到市场并获得利润的事业。万州体育事业在近几年发展之快,就拿体育产业中的服装产业来说,匹克、361、安踏、鸿星尔克、耐克等体育品牌的服饰卖的相当火爆。随着近年来,各学校体育设施的完善,体育器材在万州也卖得相当不错。

三、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文化产业问题:

纵观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万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人才短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连文化产业人才都没有,试问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万州虽然是重庆第二大城市,但是它远离重庆市区,没有重庆市区那般繁华,又在山区,地势不平,城市都是依山而建。这样的`城市是很难留住人才的。这对他的发展极为不利,万州如果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它的关键所在;

2、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如果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政府一定会重视它的发展,但是像万州这样的三线城市,政府重视的力度多在工业和农业上。万州也不例外,在文化产业方面政府的重视力度明显低于工业和农业。万州有工业园,农业基地,但是就是没有文化产业基地,这完全能说明万州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力度不够;

3、资源利用不充分,万州有很好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万州的旅游资源、万州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因地缘优势而特有的移民文化资源和它的区位优势。向万州这样远离主城的三线城市如果不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将万州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起来。那么它的文化产业将始终滞后于其他地区。

4、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万州的旅游业中,这一点体显得尤为突出。万州旅游业只限于旅游的开发,却很少注意将万州的地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没有形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这也就形成了万州地区文化产业畸形发展的原因。如果万州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领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结果必然优越于现在的状况。

(二)应对措施:

1、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万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资金上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很大的帮助。

2、引进文化产业人才,要引进人才首先要留得住已人才。留住一个人才,首先你要给人才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再者,当地政府的提供一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人才;最后,要给人才自我发展的的空间。

3、走与高校联姻发展模式,在万州高等教育学校首数三峡学院,万州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与三峡学院实现联姻模式来实现。文化企业给三峡学院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或者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给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和新思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很多具有创意思维,这些思维在大学生里尤为凸显。

4、利用好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一个民族旅游胜地。万州有2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主散居的地区之一,民族文化极其丰富,尤其是土家族文化。例如在万州很多地方都有土家风味餐馆,或者酒楼,这说明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在万州得到发展,但是这些也只有万州当地人比较熟悉,而外地游客不是很了解,这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利用不到位的现象。

四、结论

笔者认为,万州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先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有两点原因:

1、万州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有发展的潜力;

2、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人们产业,它集休闲娱乐于一体,可以带动当地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主要看好的是万州的新体育馆,这个体育馆可以容纳两万余人观看比赛,而且可以承接国家级单项或省级综合性体育赛事。重点发展这两大产业,然后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篇7: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全面掌握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发

展的现状,各项需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中小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对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明确发展中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的应对策略,提高企业的存活力、竞争力,同时也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数据支持。我自行对常州佳润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其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旨在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对应策略,确保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调查过程:本次调查从2013年1月到2月中旬,调查对象主要以本人所在的单

位为主。调查方法主要以现状调查、口头询问和查询资料相结合。对常州佳润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相应对策做了调查,并将调查内容作了记载和分析。

调查结果:

常州某食品有限公司始创于2001年,是专业开发、制做、销售糕点类小吃及相关产品的民营性中小企业。该公司总经理下属设有有生产副总、销售部、财务部、技术研发部等共6个部门。到2013年2月份公司员工总数119名,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9名,办公室及技术研发人员人员18名,生产车间人员92名。经调查发现,目前企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工数量不足,流动性强

企业用工普遍短缺。技术工人培养了留不住,普通工人流动性太强。技术工

人从社会或技校招录后大多无法立即胜任工作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培训。职工被企业培养成熟练技术工人后为追求更高工资、更好的福利条件往往跳槽到条件更优越的企业工作。企业受到的损失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了企业培养技术骨干的积极性。普通职工多是外地职工流动性太强。企业经营理念不行用工环境较差,职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往往工作两三个月就离职了。并且不提前告知企业,对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造成重大影响。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由于几乎每个企业都缺少职工,就有部分企业以更高工资待遇从其他企业招用职工造成恶性循环,明显加剧了职工流动性。

2、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1)原材料涨价

近年来CPI高居不下,通货膨胀严重。中小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都大幅涨价。由于没有大企业那样的雄厚资本,可以提前购买原材料备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很多。

(2)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用工成本增加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增加。从2012年6月1日起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140元提高到1320元提高了15.7%。二是职工的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为2025元,企业职工如按最低基数缴费,金额为871.7元,比上一772.8元,提高了12.7%。《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又扩大了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3)定单不足,造成相应管理费用的增加

受经济危机影响,各地的订单都有所减少,大订单变成小订单。但为了留住客户小订单也得做,这样相应的管理费用就增加了。比如原来一个订单正好一个集装箱可以装满发货,但现在只有一半货的订单也得用一个集装箱发货。运输、报关等相关的费用就变相增加了。

(4)流动资金短缺,融资成本增加

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国家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也数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作为流动资金的困难增大,企业为了生存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流动资金,致使融资成本变高。

3、企业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力小

根据调查发现,我市中小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小。因各大休闲食品生产厂家都集中开发谷物膨化食品,使得产品单一,竞争激烈;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休闲食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创意;导致食品行业产品雷同,大家为了销售各自产品相互压价造成了恶性竞争。经济危机的时候恶性竞争更为明显,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困难。

调查问题分析:

1、工作待遇、环境与期望不符,造成心理落差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我市企业的工人工资一般在2200元—2500元,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为8小时,8小时以外为自由加班,加班付双倍工资。而我企业,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工人工资一般在1800—2000元,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劳动强度高于法定标准。设施不完善,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保护措施不完善,工作环境条件较差。生活服务设施比较滞后,职工的住宿、吃饭和上下班等问题不方便,适合员工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更是没有,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职工对比大型企业的条件后造成的心里反差太大,致使企业用工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强。

2、内、外双因素,致成本走高

近年来,原辅材料普遍涨价,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生产企业不堪重负,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食品原辅料如食糖、乳粉、油脂等价格普涨,有的涨幅接近翻倍。而企业在招工和人员使用上的支出也在不断上涨,使得食品企业不堪重负,有些产品接近微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国际贸易的前景依然不够明朗,拓展国际市场难言乐观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目前国际食品贸易还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能否有所改变,要视国际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和趋势的不确定性,对行业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消费虽然对食品行业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经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企业实力不足,信用等级低,信贷困难,存在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步伐。农产品价格及原辅料、交通、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使企业获利艰难。

3、品质老旧,核心竞争力先天不足

原产业的路已是山重水复,越走越难,企业发展状况遇到瓶颈之困,不以战略性眼光,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来弥补单一产品的先天不足和缺欠。只是一味的进行单一产品的重复生产,与同行业间的雷同产品进行激烈的相互压价造成恶性竞争。从而企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使得企业每况愈下。如何能与其它主动进行产品主动创新、科学设定发展方向的企业竞争。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状况将更加艰难。

解决的途径及相关建议:

1、提高待遇,完善用工环境

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坚持做到以较好的待遇和感情留住人、吸引人。缩短工作时间,同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并根据在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留住熟练技术工人。进一步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救助,节假日发放生活补助,在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着力改善,建设企业文化,使劳动者流汗不流泪,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以真情留工;适时调整工资福利,以待遇留人;同时,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发展平台,打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形成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厂为家的和谐统一。在招工的同时也要想办法留住工人。物价涨了,员工对工资的要求当然也涨了。企业应按照最低工资指导线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递增机制。企业不仅仅要增加工资,更要关心员工的生活,以情留人。可以通过改建、修建员工宿舍、改善食堂伙食、改造工作场所、增加文体设施等举措,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舒适度,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2、调整管理,控制成本并制定发展方针

面对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压力,企业要调整管理方法.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努力节约企业开支,节约经营成本。对机器设备、生产线、工艺工序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提高功效,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加强经营核算,减少产成品和应收账款的占用比例,保持企业足够的现金流并号召员工共度难关采取适当减薪、轮休、缩短工作时间等办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带头减薪,减少福利待遇。积极开拓市场增加销售,及时调整营销思路,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实行营销市场多元化。在巩固传统客户的同时,把开拓市场的功夫下在国家政策带来的新商机上。由企业的老总亲自抓营销,抽调骨干抓市场,改善方法拓市场,稳定老客户、扩大新客户、开发新市场。使许多企业拥有更多市场份额,增加了销售。同时,制定发展方针,积蓄后劲增强实力。由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科技成果价格大幅度下降和人才积压等情况,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积聚提供了有利条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进先进设备和科技成果,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开发新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把握机遇,引进有用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转变思想,勇于创新,走差异化之路

(1)由于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

合、市场细分即将完成,因此,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差异化战略,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出特性,以及技朮、品牌形象、附加特性及特色服务等来强化产品特点,增加消费者价值。因此,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是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用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食品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①首先,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反映在品牌的竞争上面。由于食品的技朮含量比较低,而且产品的同质性比较高,因此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最大。现在的消费者已不仅仅关注某种具体的食品,更注重其品牌。从大多数休闲食品的销售看,顾客的选择性消费占到相当高的比例,好品牌占有较大优势。这提醒企业要重视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实施有效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中建立顾客忠诚,将会是休闲食品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②其次,突出产品特色。企业通过生产出具有特色风味和食用效果的产品来实现差异化。目前消费者在休闲食品方面的需求大致有两个特点:时尚化和功能化。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各式各样的休闲食品凭借良好的口感、炫目的包装、独特便捷的食用方法赢得许多人的青睐,俨然成为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上海零点的最新调查显示,时尚化已成为食品产业争夺消费者的重要策略并帮助领导食品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③产品的功能化是食品发展的重要趋势。休闲食品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强调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影响。根据美国天然食品市场调查公司SPINS的资料,健康休闲产品如脆片产品、脆饼产品在健康食品销售店的销售额增长很快,而在超级市场

篇8: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1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的概念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居住区的定义,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 000~50 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而居住小区则是居住区中的小单元,小地块,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和艺术”。广义的景观设计主要包含场地规划、土地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规划和空间环境设计环节,是大规模、大尺度地把握景观[1]。狭义的景观设计则是在从事建筑物、道路和公共设备以外的环境景观空间设计,主要内容元素包括地形地貌、水体、植被、景观建筑和构筑物及公共艺术品等,主要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湖滨河地带等,其目的不但要满足人类生活功能上、生理健康上的要求,还要不断地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2]。

依据景观设计的概念阐述,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是狭义的景观,其目的是通过利用本地资源,合理的功能组织,把居住区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即物质的构成——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精神文化的构成——历史、文脉和特色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创造人与人交往的合理场所,营造一个方便生活、清洁优美和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2 新疆昌吉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发展现状

2.1 对环境景观品质不够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昌吉市新建的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地方领导对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偏差,开发商也是钻“绿化率”的空子,而业主认为只要有草有树环境就好。只有少数人的脑子里有人居环境或环境景观基本概念,而且认识都还不健全,大多数人认为环境景观就是绿化或园林绿化。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一般就是运用单一的草坪和列植的乔木进行绿化,景观节点和景观设施不到位,这主要与规划和建设部门的绿化率有关,没有在环境景观品质提升方面下功夫。事实上,单一规模草坪建设并不科学,实用性不强,观赏价值弱,对水资源浪费大,景观生态结构薄弱,稳定性差。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发商也开始重视环境景观的品质提升,增加住宅销售的附加值。注重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尤其是小区入口景观、中心景观、景观节点、地域文化性景观的设计与营造。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新疆昌吉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发展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绿化向多元景观环境的转变。

2.2 小区之间建筑与景观不够协调

近年来,新疆昌吉市连续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因此,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添城市文化内涵显得尤为迫切。昌吉市规划局针对旧城改造、新城扩展、提升城市整体风貌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如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1 038 hm2,占城市总用地38.85%。城市住宅建设多以低、多层为主[3]。所有新建居住小区建筑必须是统一的坡屋顶样式。如比较有名的西域·君悦海棠、特变·水木融城、御景·生态家园、环宇·新天地、环宇·世纪城、华尔兹·音乐城、锦绣江南小镇、富友国际花园、金成·维也纳全部如此。从名字可以看出,这些小区的风格差别很大,其中包括中式风格、现代风格、西班牙风格、欧式风格,建筑与景观所形成的环境景观差别也较大,新建的小区外围建筑基本以多层和高层为主,但是这些小区中有风格迥异而相毗邻的,如富友国际花园、华尔兹·音乐城、锦绣江南小镇就是如此,导致长宁南路两旁建筑景观过于突兀与不协调。

2.3 小区建筑与景观融合度不够

2.3.1 对建筑与景观的认识不够

建筑景观、景观建筑,从字面意思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优秀的建筑本身就是优秀的景观,从建筑物本身出发,把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构成建筑物本身特有的一道风景,优秀的建筑是对其场所精神的充分表达。它与场所相呼应,并从场所中自然生长,与自然生长的植物景观相融、共生[4]。在居住小区建设实践过程中,人们意识到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不仅仅是在建筑空地上填空补绿,绿化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居住小区的宜居品质,一些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仅从建筑单体样式和绿化率来看,都能达到规划指标要求,但是只有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才知道是否宜居宜人。

2.3.2 建筑与景观的边界衔接不到位

对于欠发达的边疆城市来说,大众对环境景观的认识是不到位的。对建筑与景观的边界衔接问题处理的认识就更少。建筑基底与景观必然有交接的地方,要向建筑与景观自然有机的融合,对衔接处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环宇·新天地、环宇·世纪城在命名时就注意到小区名字所传递的信息,与建筑、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时,注重小区整体风格与建筑整体样式的打造,多层与高层错落有致的布局,也打破了常规的整列式布置,注意旷奥度与聚落感的营造;在建筑单体设计时,坡屋顶样式与城市规划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立面样式和色彩设计与本土地理环境色彩一致,建筑要素形态设计与民族地域文化统一,建筑基底部分采用自然毛石饰面,显得质朴与天然,与周围景观相融合,彰显完美气质。而大部分小区为了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整个建筑立面全部使用外墙乳胶漆,建筑基底部分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雨后经常出现脏乱差现象,使小区环境景观品质大打折扣。

2.4 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施工相脱节

2.4.1 对设计与施工的认识不够

“三分设计,七分施工。”是业界普遍认可的道理。设计与施工是相铺相成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和施工的难易程度;同时,施工又反作用于设计,如果施工上不可行,将会否定这个设计方案,相反,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也会使得设计更为完善。建筑设计是严格按图施工,但景观设计是一种意念和愿景,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而且真实的景观实景已远远超过了图纸二维或三维的表达范围。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周边环境,景观施工实际是一项设计再创作的过程。同时,景观项目涉及的地域范围大、涉及工种多,如果在设计和施工中,各类因素未能在现场中妥善协调,施工单位的按图施工效果并没有得到设计师和甲方的确认与修正,其结果会偏离设计师和甲方的设想,结果是产生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建成项目。在欠发达的新疆昌吉市,很多开发商对设计的认识还很肤浅,张口就提设计、以人为本,但最终基本还是沦为一般性的绿化设计。昌吉市目前的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基本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还没有达到与内地相近的精雕细琢阶段。大多数小区景观都是由内地比较有名的公司设计,如特变·水木融城由五合国际设计,西域·君悦海棠由江苏常州东方园林景观设计公司设计,施工主要由土建施工队和昌吉市本地园林绿化公司完成,这里所谓的土建施工队主要对硬质景观部分进行施工,园林绿化公司以苗木种植为主,基本都有自己的苗圃。受施工管理方式、施工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影响,导致最终建成效果只接近设计效果的60%。

2.4.2 在细节处理方面不够重视

在景观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形成一种对比,以便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在硬质景观设计与营造方面,需要对材质本身的特性进行了解,对设计场所基本功能与需求考虑透彻,在注重形态构成设计的同时,还要重视和而不同、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5]。在一些休闲步道设计中,为了追求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多数设计师都会采用小鹅卵石镶嵌的手法,在绘制图纸时都会注明鹅卵石的规格和色彩及镶嵌方式。在昌吉市很多居住小区里都有这样的设计,最终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没有对鹅卵石的规格和色彩进行筛选统一,有意地将尺寸规格变大,将竖向密集镶嵌更改为扁平零星镶嵌工艺,真可谓是得其意而忘其形。

2.4.3 对植物造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品质的优劣与植物景观有着重要关系。在新建小区里,硬质景观定是最能打动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民对居住环境的熟悉以及认知度的提高,植物景观的优越性就会日益增强。在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中,植物景观营造方面讲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不但要考虑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的搭配,还要考虑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和质地,随着季相变化而呈现出不同效果;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生态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统一原则[6]。受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新疆昌吉市居住小区内的植物配置比较单一,多数以草坪绿化和乔木陈列式种植为主,主要以榆树、柳树、白蜡、榆叶梅等乡土乔木为主,观赏价值较低,而银杏、海棠、山楂、丁香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成本很高,后期维护成本也高,开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导致多数小区夏季只有绿色,冬季只有白雪,基本没有其它景观。西域·君悦海棠和特变·水木融城是昌吉市居住小区首先引入生态小区环境景观概念的,尊重原有场地的建筑与道路规划格局,保留原有古树名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与营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结论

干旱欠发达的新疆昌吉市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城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或不足,但是从目前19省市对新疆的援助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昌吉市居住小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小区规划、户型设计和建筑设计等方面没有太大可比性的情况下,相信开发商会进一步重视小区环境景观品质的提升,将人居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落实昌吉市提出的打造宜居城市这一命题。

参考文献

[1]冯炜,李开然.现代景观设计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06.

[2]郑宏.现代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5.

[3]昌吉市规划局.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11:18.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15.

[5]周干峙.吴良镛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2002(3):5-6.

上一篇:施工项目月报下一篇:一年级家委会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