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2024-06-28

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共6篇)

篇1: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省河蟹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介绍了辽宁省河蟹养殖的现状,分析了河蟹性早熟的影响因素,提出发展河蟹养殖业的`对策.以期为促进辽宁省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966.16关键词:河蟹养殖 现状 性早熟影响因素 对策 辽宁省

篇2: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概况]2004年,全省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工作,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全省渔业“倍增计划”的实施,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渔业总产值500亿元,增加值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0.4%;水产品总产量完成403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养殖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8.4%;捕捞产量14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渔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比上年增长7.1%。

[水产养殖]全省各地紧紧围绕渔业“倍增计划”,以实施渔业“十百工程”为重点,坚持优化结构,发展精品养殖,全面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全省精品渔业养殖规模20多万公顷,产量130万吨,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4%、18%和20.1%。扩展养殖区域,继续做大海参、海蜇、海蟹、对虾、河鲀等名优精品规模。海参养殖在大连形成热潮并已推广到全省沿海各市,养殖面积1.54万公顷,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0%、66.7%和72.3%。海蜇养殖面积0.62万公顷,产量8000多吨,产值64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33%和40%。梭子蟹养殖2700多公顷,产量近千吨,产值4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0%、45%和43%。河鲀养殖面积3860多公顷,产量3300吨,产值2亿多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5%、32%和27%。以大菱鲆、牙鲆等精品养殖为主的设施渔业规模继续扩大,工厂化养殖面积170万平方米,新增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5%;网箱养殖总规模61 1

万平方米,新增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6%。

[海淡水渔业协调发展]。各地抓住淡水鱼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坚持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大棚养殖5个“轮子”一起转,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淡水渔业产量完成56.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增长速度高于海水养殖2.4个百分点。河蟹养殖面积11.6万公顷,产量3.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6.8%和20.7%。黄颡鱼养殖面积800公顷,产量4300吨,分别为上年的2倍和1.8倍。淡水网箱养殖规模4900多个,面积10.5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25%和24%。

[海洋捕捞]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压缩近海捕捞强度,远洋渔业稳步推进,产量22.6万吨,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23.4%。经申报,国家批准增加“辽渔”18号渔轮智利外海竹荚鱼远洋渔业项目,使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竹[荚]鱼实现产量2.6万吨,同比增长15%,产值9064万元,同比增加近回信。《中韩渔业协定》工作实施顺利,人渔渔船生产效益较好。2004全省共有680艘渔船获得入渔韩国专属经济区水域作业资格,入渔率为69%,配额完成率为30%,均居全国前列。渔船生产效益良好,创产值2亿多元。

[水产品加工]加工渔业增势强劲。各地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产品加工业上档升级,提升加工比重。全省完成水产加工品99万吨,产值76.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和14.6%。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上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精深加工项目达20余个,投资额10亿元。新上加工项目打破传统加工方式,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提高了加工技术含量,提升了加工水平。加工品种不断翻新,先后开发出即食海产品、冷冻调理食品、调味干制品、超低温金枪鱼制品等4大系列20多个品种,加工产品种类已达230多个。

[市场与进出口贸易]创汇渔业再攀新高。各地立足资源,挖掘潜力,扩大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积极发展养殖水产品出口,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水产品出口41.2万吨,创汇10.4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4%和23.4%,占全省农业出口创汇的刊%。出口市场由过去的50余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60多个。

[科技与推广]全省渔业科研推广单位面向渔业生产主战场,研究、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全省渔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新品种引进步伐加快。根据全省渔业发展需要,采取省级集中组织、提供技术依托、市(县)分头实施的办法,共引进、储备、繁育美国原种南美白对虾、俄罗斯海参、日本海大河蟹、马来西亚淡水白鲨、蓝鲨、澳洲红螯螯虾、美国鲥鱼、半滑舌鳎、漠斑牙鲆等14个新品种,引进亲体15万尾,繁育种苗10亿尾。同时,加强了水产种苗的监督管理,全省经过审批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已达480家,持证生产率为80%。开展了原良种场评审认定工作,有6个苗种生产场家被认定为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二是渔业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坚持以解决渔业生产关键技术为中心,努力探索服务渔

业企业的新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使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科研成果的贡献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全省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11项。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虾夷扇贝引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与庄河海日集团共同完成的“菲律宾蛤仔健康育苗及养殖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展开。全面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全省已有四家养殖企业取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资格,面积达18.6万公顷;3家养殖企业获得有机水产品产地资格,面积为4万公顷。发布10项无公害养殖技术地方标准。大连市率先实施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保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渔业管理]全省各级渔业执法机构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狠抓伏季休渔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渔船,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一是认真组织做好全省伏季休渔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应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伏休管理的具体措施、办法、步骤。通过全省各级渔业部门历时两个半月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伏季休渔任务,有效地延长了幼鱼的生长期,增加了种群数量。据有关专家测算,仅在黄海北部海域常见鱼类资源增产就将近4万吨。二是辽东湾海蜇资源管理再次实现全省统一开捕目标。海蜇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了全省统一开捕的管理目标。特别是在管理中实现了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在重点渔港设置了雷达和摄像监控系统,省渔业协会海

蜇分会组织渔民实行自我约束,为实现全省海蜇统一开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扎实推进。针对“两转”(转产、转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抓住苗头,举一反三,通过开展“两转”工作大检查、实行证件集中联审制、报废渔船公示、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管理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把住审查关,有力地推动渔民“两转”工作。全省共拆解渔船750多艘,转产渔民4 000余人,减少渔船功率2万多千瓦,向渔民发放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举办转产渔民培训班23期,培训转产渔民2400人。四是制止渔船越界捕捞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和农业部紧急通知有关精神,加强渔船管理,努力制止渔船越界捕捞。坚决取缔“民间入渔”活动,与边防部门继续联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制止越界捕捞海上联合堵截行动”,组织渔政船航程2460海里,观察渔船281艘,检查渔船125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渔船越界违捕的势头。五是渔港管理和渔船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各级渔业执法机构坚持依法管理,以管好港、管好船、管好人为重点,严格把住渔港签证关、船员培训关、渔船检验关。渔港签证率。渔船适航率、船员持证率分别达到90%、100%和95%。严格控制新造、更新、改造和购置渔船,杜绝了乱审批。乱造船的现象。认真执行《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管理条例》,强化了渔业安全管理,建立了近海渔业岸站通讯网,为渔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篇3: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关键词:液压产业,产业发展,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作为机械工业的基础性产品,液压、气动、密封件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机电产品的质量和水平。现今,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液压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各种装备要求、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一、我国液压产业的发展特点

(一)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技术引进、改造及工艺流程再造,我国的液气密产品在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整体水平,包括设计、加工、制造和检测都得到很大提高。不少产品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基本能适应各类一般主机的需要,为重大成套装备的品种配套率达60%以上。部分液压产品技术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能够为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配套。

(二)技术水平进步明显,新产品不断投入市场。

近年来,我国液压气动密封件行业坚持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据液压工业协会统计,2001~2009年液气密行业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45项,共有四百多项产品被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评为优秀新产品。这些获奖产品都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大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多,主机配套件国产化趋势增强。

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液气密产品产值呈现出上升趋势,2009年液气密产品产值达到478.1亿元。近几年,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需求量逐年增多,这导致对液气密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而进口产品受到供货期长、价格高、数量有限、售后服务不及时等多方面的限制,致使国内主机厂开始主动与液压生产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产品,为液气密产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单位:亿元)

(四)外资企业本土化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兼并速度加快,企业所有制形式向多元化转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通过来我国建厂、收购竞争实力较弱的小企业等手段使外资企业本土化,以此进入我国液压行业市场。由于受到了外资企业的威胁,我国企业也开始注重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档次、管理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提高。一些依靠价格优势存在的小企业受到威胁,纷纷采取资产重组兼并来适应市场竞争的压力。国外和境外的同行将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与国内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企业合作,促使中国的液压气动企业所有制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在行业结构上形成了国企、民企、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辽宁省液压产业发展现状

辽宁的液压行业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形成从科研到生产,从铸造配件到成套设备的完整体系。近年来,辽宁液压气动行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迅速,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产品及成套能力在国内均有一定的影响,产品已全面进入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塑机、冶金矿山机械、发电设备、石油化工、铁路机械、船舶、轻工以及国防工业等行业,并多次荣获国家部委和省名优产品称号。辽宁液压产业主要集中在阜新、沈阳、大连和锦州等地,主要产品有液压成套设备、液压齿轮泵、叶片泵、汽车动力转向泵、螺杆泵及零配件、气缸、密封件等20个品种200余个规格型号,相当一部分产品占据着较高的国内市场份额。

近年来,辽宁液压产业涌现出沈阳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大连维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德传动控制有限公司、阜新德尔机械有限公司等大批民营企业,成为行业的主要经济力量。通过不断坚持技术进步,辽宁省液压企业开发出QYC系列船用液压起重机、DLG型单螺杆空压机,以及用于核电站的远传机械手、核电阀门、大型快锻机液压控制系统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出一批优质产品成功地为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主机配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了阜新液压特色产业基地、沈阳液压密封元器件工业园等液压产业集群,以及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辽宁液压产业以及相关配套行业的迅速发展。

三、辽宁省液气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相对较少。

辽宁省的液气密企业规模较小,缺少引领一方的龙头企业,产品档次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仅以阜新市液压产业核心企业为例,最大的液压企业阜新德尔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太克液压机械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也不足2亿元,仅相当于国内最大的液压企业贵州力源液压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的13%。辽宁省液气密行业产品品种相对较少,目前主要集中在汽车转向泵、举升泵、叶片泵、齿轮泵,而其它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影响力,甚至还没有规模以上的柱塞泵和阀类、油缸等生产企业。

(二)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

液气密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小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还需要研发新产品和更新设备,这无疑要给企业的资金运转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辽宁的大部分液气密企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主要以生产原有的定型产品为主。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都相对短缺,自有研发力量薄弱,自有知识产权成果少,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导致难以进入高附加值的高端市场。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水平和速度不能完全满足先进主机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进口设备的配套和维修需要,将对企业做强、做大产生影响。

(三)生产专业化程度低,配套程度低。

目前,辽宁液气密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地区、企业之间产品趋同,导致行业间互相竞争、压价,使企业效益下降,影响了企业对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限制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配套能力差,不能完全实现本地供应。如热处理加工和齿轮加工不能在本地进行,轴承、侧板、紧固件等必须到外地采购,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相关产业集群的建设。

四、辽宁省液气密行业发展建议

(一)注重开发新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将创新放在行业发展首位,加快开发一批重点产品,提升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重点发展以汽车动力转向示、叶片泵、齿轮泵、柱塞泵、螺杆泵等辽宁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动力部分产品群;发展数字控制的各种液压阀及液压管件、液压附件等系列产品群;发展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等招待部分产品群;发展液压成套设备产品群;发展空压机、气动控制阀、气缸、气源处理三联件等气动元器件产品群;打造液压密封产品群。

(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鼓励骨干企业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液压产业技术联盟,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共同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对于已成立的阜新液压产业战略联盟要给予重点支持,扶持其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构建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和产业发展平台,最终实现辽宁液压产业先进技术的资源共享。

(三)发展区域经济,扩大产业链条。

协调引导液压企业互利发展。积极推动大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和开拓新市场,把住装配、精加工等重要环节;把热处理、外购件、简单零件和粗加工零件让给小企业,从而形成大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生产关键零件;小企业形成专业加工、粗加工和生产零部件的区域经济生产链,使热处理、外购件、粗加工和一些小的零件实现配套。鼓励企业间的资产重组,走集团化、规模化的经营道路,把大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又带动一批小企业的兴起,避免各企业在低端产品恶性竞争,促进液压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利税总额占装备制造业的67.95%。制造业吸收了大量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徐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四)建立专项资金计划,为液压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篇4:辽宁省科学施肥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科学施肥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50-03

辽宁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省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全省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12年实现了“九连丰”,达到207.05亿kg,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的同时,与之相应地,肥料投入量也在逐年攀升.2012年全省肥料总投入达到428万t,10 a内增加了100万t,粮食生产对肥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利用率较低,肥料投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资源、环境和农民收入等带来负面影响。

1 辽宁省施肥现状

2005年辽宁省开始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通过项目的不断实施,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往的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肥、重化肥轻有机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得到普遍改观。近年来农户购买配方肥的数量不断增多,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和肥料长效剂的施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农民主动要求农技人员到自家田地取土,有些农民还积极主动送土样到土肥部门请求化验并开具配方。但这主要集中在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从全省科学施肥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施肥结构仍不尽合理

由于农民对科学施肥知识掌握有限,其自主选肥、购肥、配肥和施肥仍有难度,造成施肥比例和方法不尽合理,肥料利用率较低。据最近农业部公布数据,目前全国肥料平均利用率仅为33010,落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据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种植业源氮、磷年流失比较大。从全国来看,在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同时,化肥用量仍呈增长趋势,年均增幅约3%。2012年辽宁省农用化肥总量达385万t,按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园地作物面积平均来计,每667 m2化肥施用量达64 kg,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化肥投入已占到种植业物耗成本的50%以上,肥料利用率有待提高,化肥浪费问题急需解决。同时,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环境污染也成为热点问题,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引起了广泛争论。

1.2施肥方式仍比较落后

辽宁省玉米产区多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造成肥料浪费、后期缺肥。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及施肥器具不配套,化肥浅施、表施、撒施现象比较普遍。据分析,小麦、水稻和大豆追肥采用地表撒施的超过80%,蔬菜追肥多采取大水冲施的方式,肥料损失较为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有些是技术方面的,如机械施肥、化肥深施技术落后;有些是体制方面的,如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没有科学施肥意识,对科学施肥服务不热心:有些是产业方面的,如化肥产业结构不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配方肥“产、供、施”脱节,解决“大配方、小调整”问题难度大,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1.3施肥指导仍不够精确

目前基本上摸清了全省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五大区域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等施肥技术参数,提出了新的高效施肥参数及推荐模型,建立了棕壤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水稻和油料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但是经济作物、特色产业的施肥指标体系建立还处于摸索阶段,指导这部分农户施肥还是仅凭经验,对其精确施肥指导难度大。而且这些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服务要求强烈,如果小尽快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将严重制约科学施肥工作的持续开展。

2辽宁省科学施肥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粮食和农业生产站在“十连增”的新起点,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就肥料工作而言,要总结历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方向,明确未来工作的着力点。

2.1 突出科学施肥的重点

科学施肥要围绕“促增产、转方式、保安全”,着力解决以下4个问题。

2.1.1注重施肥主体的培育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探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会全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为此,在继续做好分散经营农户施肥指导服务的同时,要加大新型经营主体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力度,通过大户带动,推进科学施肥技术入户到田。此外,还要发展统测统配统施肥的社会化农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民施肥到田。

2.1.2注重施肥方式的转变 主动适应耕作制度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变革和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按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智能化的肥水管理要求,注重农艺与农机的深度融合、施肥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高度统一,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施肥方案,集成科学施肥技术模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及水稻“一喷三防”等叶面追肥技术。

2.1.3注重施肥结构的优化根据作物有机碳营养与矿质营养平衡,把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为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在更大的范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科学调整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统筹推进根际施肥与根外追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实现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的平衡施用。

2.1.4注重施肥机制的构建 发挥好农业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土肥技术推广部门的主体作用,善于借力借势,调动土肥科研教学、肥料生产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开展农企合作对接,促进产学研推结合,形成共同推进科学施肥的合力。

2.2创新科学施肥的措施

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集中精力从科学施肥薄弱环节人手,着力解决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创新科学施肥推广措施,力求在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

2.2.1要发挥优势推经过10 a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摸清了全省几乎所有农业县的耕地土壤“家底”,初步搭建了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和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免费为544.8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86.67万hm2。要继续发挥优势,把现有的成果更快更广地应用到配方研制、配方肥生产供应和广大农民的施肥行动中。施肥建议卡和明白纸要继续发、示范方要继续建、配方肥要继续推,常规的东西不能丢。同时,要不断补充、完善、更新基础数据,利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手机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形式,提高科学施肥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2.2.2要集成技术推集成技术是当前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是推进科学施肥的重要手段。要着眼肥料的高效利用加强技术集成,通过实施测土配力‘施肥、有机肥补贴、高效肥使用补贴试点等项目,大力推进新肥料、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农机农艺配套研究,促进肥料机械化深施、种肥同播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要立足土肥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技术集成,通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土壤修复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项目,充分发挥土肥水资源的耦合效应,提高综合利用水平。要围绕高产高效模式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充分利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平台,围绕高产模式攻关,以作物为主线,综合考虑土壤、肥料和节水等技术措施,形成科学施肥主推技术模式。

2.2.3要创新机制推科学施肥业务范围广、工作边界宽、涉及主体多,要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推、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将部门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科学施肥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是各级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职责,各级农业部门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多总结、多宣传、多汇报。要深入开展农企合作,依托大企业、对接优势产区的大市大县,打造农企合作大样板。要加强“产学研推”四结合,发挥推广部门与农民接触多、了解生产需求的优势,科研、教学的技术优势,企业的资金和渠道优势,联合开展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攻关,为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2.2.4要因地制宜推 目前,在配方肥推广中总结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按方抓药”模式、以智能化配肥设备为依托的“中草药代煎”模式、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的“私人医生”模式和以“大配方、小调整”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中成药”模式。各地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适应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确定配方肥的主推模式。农业部门在配方肥推广中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做好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配方肥推广。

2.2.5要提升服务推针对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大力气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结合新型经营体系搭建示范平台,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扶持,创建一批示范片、示范区、示范方,集成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骨干技术,让农民看、引导农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改进推广方式,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触摸屏等,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服务,及时向农民提供科学施肥技术信息;积极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施肥机具、配方肥、高效肥料等技术物化载体,扩大推广服务渠道,全面推进技术到位。结合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肥料基层经营网点健康发展,配备小型智能配肥服务设施和施肥机械,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全程施肥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施肥到田。

2.2.6要强化载体推推进科学施肥工作既要明确思路目标,也要有相应的载体、平台和抓手。要积极推动肥料立法工作,加强对肥料产品准人、肥料质量监管、科学施用等环节的管理。要积极推进肥料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科学施肥技术规范,实现土肥水T.作标准化、规范化。要积极谋划新项目,做大做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节水农业和高效缓释肥料集成示范项目,积极谋划耕地培肥改良、土壤污染防治等新项目,全面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促进科学施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290-291.

[2]侯祺泰.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与建议[J].化工时刊,1997(6):27-28.

[3]卢朝凤,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完善科学施肥服务体系[J].农技服务,2014(5):93-94.

Status of Logical Fertilizing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LIU Shunguo

Abstract: Fertilizer is consumed greatly in Liaoning province, yet the efficiency is low. The article 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present fertilizing status in the whole province, and provides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fertilizing in Liaoning.

Key words: logical fertilizing;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上接第 49页)

Study on the S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Peanut Skin Red Pigment

ZHANG Zhaoli

Abstract: The red pigment of peanut skin is a kind of natural pigment.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to the stability of peanut skin red pig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at produ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peanutskin red pigment is 280 nm, the stability is the best in the range of pH 4~7, the tolerance to sugar and salt is goocl; the staining ability and dispersibility reach the best when the adding amount of peanut skin red pigment is 0.02% in meat product.

篇5: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李瑞靖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旅游信息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日显重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信息化也有了长足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旅游信息化提高旅游业竞争力, 从而加快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辽宁旅游;信息化;发展对策

正文

在信息化的今天,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的第一要务。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了旅游业的信息发展道路,旅游信息化也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旅游信息化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 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 旅游信息化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三项。旅游企业信息化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调整和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企业对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宣传促销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旅游市 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旅游电子政务指各级旅游管理机关,通过构建旅游管理网络和业务数据库,建立一个旅游系统内部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和公共信息的发布平台,实现各项旅游管理业务处理和公共信息服务。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

我国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起步比较早,基础比较薄弱,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本身的巨大优势,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在促进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的过程中,旅游信息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手段,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目前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来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已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实力的旅游信息网络企业。另外一方面,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对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终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相比之下,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这些无疑都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于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非常便捷高效地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全方位信息,其功能也逐渐集

查询、检索、预订等于一身,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

辽宁省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其具体的发展现状:辽宁省在发展旅游信息化方面做了各种尝试:辽宁旅游资讯网作为辽宁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信息, 提供各地景点、天气、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信息资讯,其信息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辽宁著名景区也很重视旅游信息化的推进。省内的一些旅行社、宾馆酒店也都开通了网上业务。具体如下:

一是建设了辽宁省旅游局官方网站——辽宁旅游资讯网,开通了政务网、资讯网、体验网数据库等频道,同时结合辽宁旅游客源地情况,形成了分类相对专业化的辽宁旅游网站集群。

二是为了适应旅游行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开发了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旅游统计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等10 多个行业管理系统,基本满足了辽宁旅游行政管理的需求。

三是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探索旅游信息化在新领域的发展。强化旅游信息和服务的开发,在全面、详细提供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时刻表、天气状况等方面信息的同时,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务,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四是辽宁旅游信息化在行业应用方面的现状。大部分旅行社建立了网站,有的网站已经开通了网上线路预订功能,试运行电子商务;饭店方面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开设了网上预订系统,采用了饭店应用管理软件进行模式化管理;旅游景区方面,A 级景区网上均有宣传,4A 级以上旅游景区、部分3A 级景区建设了自己的宣传网站。部分 5A 级景区应用了电子门禁系统、电子售票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

3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存在旅游信息资源零散、共享差、流通不畅;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不成体系;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离自动化、智能化还有很大的距离。旅游业已成为辽宁省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旅游信息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 信息化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增长。但与周边地区其他省市相比, 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 信息化管理模式仍停留在模仿阶段上, 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辽宁具体情况分析,辽宁省在旅游业信息化方面发展的历程还比较短,没有太多的经验。而且旅游业内的各企业之间开展信息化的差距也比较大,总体上来讲,还有很多问题要尽快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使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形式。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旅游各行业、地区之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四星级和五星级的加入了全球预订网。但是一星级、二星级宾馆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网站,没有开展信息化活动。在旅行社中,建立了自全省己的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仅仅是对产品进行介绍;相对来讲,国际社要比国内社发展比较好一些。而旅游景区(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知名度比较高的如沈阳故宫等景区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而中小景点相对发展水平较低。

(二)旅游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且信息化意思淡薄。大部分旅游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而且还连了因特网。但是它们的服务仅限于基本信息的介绍,也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从业人员的水平也都比较低,甚至没有专业的负责人员 来进行管理,资金投入不多。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三)信息服务水平差。大部分旅游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站,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造成信息更新速度很慢,短者一个周,长者一个月,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最新信息,无法同企业进行交流,这就阻碍了网站功能的发挥。(四)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至今,大多旅游景区(点)都有了自己的一些信息化设备,但是这仅限于网站的建设,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如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自动语音解说系统等。

(五)旅游信息化缺乏专

业技术人才。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是旅游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现在大部分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采用处包方式,建成后由非专业人士来管理,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后台维护。4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发展对策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推进旅游信息化的进程。(一)坚持推进金旅工程 金旅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工作在旅游部门的具体体现, 是国家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信息化工作应响应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继续重点建设金旅工程。在这项工作中, 应遵循统一标准、区域合作、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原则。金旅工程建成后, 将成为覆盖全国旅游部门的国家、省、地市、企业四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为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运行效率、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 利用金旅雅途网络平台构建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厦,将极大的繁荣世界旅游电子商务市场, 中国旅游业从此接通信息高速轨道, 迅速腾飞。建设金旅工程一方面要推进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旅游业;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实现国际接轨。工程整体目标是最大限度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二)投入与扶持投入不足也是阻碍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化工程是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的,应制定一系列倾斜扶持和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信息产业。政府每年从基本建设费用中拨出专款用于政府、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项目, 使信息化投入正常化、制度化。同时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增强企业家的信息化意识, 调动企业家信息化的积极性, 并对企业信息化给予指导。旅游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大量财力、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因此, 政府必须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鉴于旅游业在我省经济中的显著地位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信息化建设规划中, 应将旅游信息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落实。

(三)人才与技术旅游信息贵在活, 贵在流动, 贵在及时更新。这就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通讯宣传都需要一流的旅游信息专业人才。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实现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的目标, 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省缺乏大量的这种人才, 旅游信息专业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既需要他们懂信息技术, 又要懂旅游、管理, 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知识。所以,我省应该提高现有的旅游信息人才的水平, 采取继续教育的方式将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使之掌握旅游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基本的技术技能同时还应该加强高等院校正规人才的培养, 在我省旅游院系中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或相关专业,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系统地培养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我省的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为我省旅游业的建设多做贡献。还应对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系统培训, 强制推广应用办公网络, 并安排专业人员辅导, 以便迅速提高全行业的网络应用水平。此外, 应针对旅游人才流失的现象, 采取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措施。技术的应用是通过人来实现的, 因此必须培养大批既懂旅游知识,又懂信息技术,还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规范市场与科学管理旅游企业之间的不规范竞争, 使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实际运作造成了较大影响。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旅游经营环境;同时, 政府还应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明确各电子商务交易主体间的法律地位, 规范其信息发布和经营活动行为。旅游信息化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能起到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 1 元,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10.2 元;旅游业每增加1 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可增加5 个以上。一般来说,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5%就是支柱产业。我国旅游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 2002 年就达到了 5.44%,并且正在以 10%以上的增速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亦越来越大。未来 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 10.4%的增长速度。根据我国政府的产业规划,2020 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 万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 的8%。但专家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业亟须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其竞争能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否则,我国旅游业将在全面开放、外国资本全面涌入后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信息化拓展了现代旅游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功能。旅游信息化是旅游活动的国际化、资本流向的国际化的基本前提。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自愿和自发的消费活动,具有天然的市场经济个性,信息技术为旅游信息化的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完善了旅游业的市场经济个性。加快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从而加速我国经济全球化

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旅游信息化也将不断地发展, 进而旅游业也将展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6: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摘 要:针对辽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情况,归纳出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贸易壁垒日趋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差、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以及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等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产品商品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多元化出口市场、增强农产品出口的服务功能等措施,以进一步扩大辽宁省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关 键 词: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贸易壁垒;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辽宁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南临渤海、黄海,拥有大连、丹东、营口等重要港口,与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伴随世界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辽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扩大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

一、辽宁农产品出口基本情况

(一)农产品出口总量持续增长

辽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省,其出口额位居全国的前列。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伴随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辽宁农产品出口总值保持较强增长的态势,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0·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3%,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8·55%~11·2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1%,在全国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5位上升至2007年第3位,仅逊色于山东和广东两个贸易大省。

(二)主要农产品的出口状况

2005年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居前的5种商品均为初级产品,分别为水海产品(82 546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27·3%,比上一年减少4%;粮食(13 603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4·5%,比上一年增长220·1%;蔬菜(12 020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3·97%,比上一年增长13·6%;干豆(9 431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3·11%,比上一年增长53·2%;水果及坚果(5 982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比重的1·98%,比上一年减少10%。这种状况反映辽宁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构特征: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水海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比较优势较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中初级产品优势依然明显,深加工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较少。

二、辽宁农产品出口瓶颈及原因分析

尽管辽宁是农产品出口大省,是全国水产品、粮食、食用油籽(2006年水产品、粮食和食用油籽的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比重的14·06%、10·53%和6·93%,均位居全国第3位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出口省份[,但其出口规模和效益尚待进一步开发。制约辽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

(一)出口农产品加工程度。

附加值较低从深加工出口份额不难看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水平落后是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目前,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技术和设备条件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的问题。

(二)贸易壁垒日趋严格。

突破壁垒的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内容已涉及生态环境、动物福利、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其中“绿色壁垒”是阻挡农产品出

口的重要障碍,其负面效应不断放大。2006年初,日本、欧盟、美国相继修改食品安全卫生法,大幅提高了食品、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对辽宁农产品出口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质量卫生问题成为扩大出口的重要障碍,长期以来,辽宁农产品主要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受整体农业粗放型生产模式的影响,农户片面追求产量,质量管理意识差,滥用化肥、农药、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产品有害物残留超标,与国际安全健康标准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成为农产品出口遭遇退货和贸易纠纷的主要原因。

(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在生产方式上,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出口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普遍小。

(五)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导致潜在风险较大

辽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对日本和韩国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市场的过分狭窄,导致农产品国际市场风险相对集中,一旦这些国家农产品进口政策发生变化,将极大影响辽宁总体的农产品出口份额。

三、促进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因此,应按照国际市场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定向出口、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改变主要靠初级产品出口的不利局面。首先,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所有农副产品都可以进行粗、精、深加工,分等分级,提高等级和效益,特别是名、特、优、新、稀和加工潜力大的农产品。其次,加大国际农业核心技术和先进农业设施的引进,选准农产品加工重点开发产品,加强农业高新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高科技农业企业,提高辽宁农产品科技含量。最后,鼓励、推动传统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国内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深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强化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标准化建设,开展国际质量认证,通过制定生产、加工、出口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卫生标准。同时,应尽快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修改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并实施标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建立和健全农产品产地和产品的认证和检验检测服务体系,推动出口企业积极采用GAP、GMP、HACCP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9002、ISO14000以及日本、欧盟等国的质量认证,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

(三)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目前,国内根据土壤标准划分了食品的4个等级:普通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作为农产品中的“顶尖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打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实现顺利出口。现在国际市场竞争战略已经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非价格竞争为主,国外消费者很重视名牌。发展农产品品牌,一方面可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使国外消费者了解辽宁省的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处理农产品贸易纠纷,避免一些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全面封杀。

(四)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形成传统产品与特色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了改变目前生产规模小、生产基地分散的局限性,提高农产品出口整体实力,辽宁省已经确定建设十大农产品出口基地:盘锦优质大米出口基地,铁岭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辽

宁中部和辽南地区蔬菜和水果出口基地,辽东和辽南地区的食用菌、浆果、干果、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基地,辽东地区中药材出口基地,辽西地区的杂粮和花卉出口基地,辽西北地区的畜禽产品出口基地。这样,在农产品出口上,既有水产品、蔬菜、肉食品、水果等传统农产品,又有食用菌等辽宁地区特色绿色农产品,形成出口产品多样化、优势化和特色化格局,提升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优势。

(五)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多元化的出口市场

辽宁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以日本、韩国、美国为主的贸易格局,隐藏着较大的贸易风险,使农产品出口受到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贸易壁垒政策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形势起伏不定,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因此要在继续稳定和巩固日本、韩国、美国等传统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欧盟、俄罗斯、中东、朝鲜、独联体等新兴的周边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分散出口风险,同时,还应实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多元化和时间均衡化,避免因产品品种少和出口时间集中给进口国带来市场压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铁路安全管理感想下一篇:苹果皮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