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倾听

2024-06-01

让孩子学会倾听(精选11篇)

篇1:让孩子学会倾听

让孩子学会倾听

大量实践证明,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刻,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和鼓励孩子大胆表达,都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必要途径,学会倾听是学会说话的基础。

倾听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有重要作用

倾听是孩子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孩子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才能真正地理解语言,正确地运用语言,掌握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有些父母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到了三岁多,突然变得特别不听话,无论父母对他说什么都像没听见一样,其实这正是3岁左右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自说自话,不太会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他们在讲到自己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时,既不会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去关心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说话。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还不懂得倾听。可以说,倾听是孩子们学会说话的第一步,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培养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孩子也必然会在仔细倾听他人讲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引导并帮助孩子辨认声音,区别声音,是提高孩子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给孩子呈现的声音要尽量丰富,语言简单、明了,富有童趣,词汇生动、形象,声调平仄有声、抑扬顿挫,表情动作夸张、传意,这样孩子自然听得认真,听得开心。

1.引导孩子注意室内的各种声音

和孩子玩游戏,比一比,看谁听到的声音种类最多,并且说出是什么声音。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形象地、夸张地说出声音。比如鸣笛开水壶“呜呜”的响声、开水冒泡泡的“沽沽”声、电话铃的“滴嘟”声、水龙头“滴嗒滴嗒”的漏水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等。如果可能,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声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鼓励孩子仔细倾听户外的声音

当孩子置身于户外时,他可能掉进了声音的海洋。如果不注意,他可能什么声音也没听见,但如果注意仔细听,就会发现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如火车驶过时的“呜呜” 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狗“汪汪”的叫声,小朋友玩耍时的欢叫声,建筑施工现场传来的“突突”声,行人路过的脚步声,甚至是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孩子们都喜欢听洒水车的声音、警车的声音、救护车的声音、消防车的声音,父母要引导孩子区别声音的不同,也可以向孩子解释这些不同声音的重要意义。

3.和声音玩游戏,鼓励孩子寻找声音

捉迷藏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学前期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家里某个地方放点音乐,让孩子顺着声音把“音乐”找出来,也可以自己藏在某个角落,让孩子随父母的声音找到父母。

4.通过猜谜语,引导孩子仔细去听

寻找一些适合孩子的有趣的谜语,甚至是选用家里任何东西来自编谜语,让孩子通过听的游戏来学习仔细听。因为孩子要想猜出是什么东西,他一定先要仔仔细细听。比如说:“有个东西,是玻璃做的,有四条腿,可以在上面吃饭、画画。”孩子仔细听后会说是桌子,得到肯定后,他一定很有兴趣继续玩下去。

5.激发孩子自己制造好听的声音的兴趣

如果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听,同时,父母的参与和引导也必不可少。唱歌的声音好听,敲门的“咚咚”声好听,照像机“咔嚓”声好听,有节奏的拍手声也好听。上楼下楼有声音,开门关门有声音,看书翻书有声音,呼气吸气也有声音。让孩子知道,好听的声音无处不有,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仔细去倾听。

父母的榜样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认真听别人说话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会交到很多好朋友。还要让孩子懂得语言交往的基本规则,如,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去听,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话,和别人对话时要懂得一问一答。当然,孩子掌握语言交往的基本规则进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学会的。其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1.与孩子对话时,要注视孩子的眼睛

我们知道,听人说话时看着对方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当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做一个好的倾听对象,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不要一边低头忙于自己的事情,一边对孩子说:“宝贝,你说吧,我听着呢!”如果孩子有话要讲,父母亲专注倾听的表情,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他表达的思想和意见很有趣,他的话很有价值,值得别人倾听,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充满自尊自信的情境中,孩子容易学到如何去关注讲话的人。

2.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要听孩子把话说完

父母往往急于开口,以示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曾经见过一个孩子指着一辆汽车说:“妈妈,你看。”妈妈立即接过话说:“你说的是那辆汽车吗?黄颜色的,真漂亮,对不对?”孩子“嗯”了一声,再没说话。这样一来,让孩子认为,妈妈能帮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说的话就是他想说的话。这既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利于良好的说话和听话

习惯的养成。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父母只有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才可能进一步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所以千万不要急于打断孩子,不要急于帮孩子去表达,哪怕你说的和孩子正想说的是一样的,更何况,父母永远不可能正确说出孩子真正想说的话。

3.耐心倾听,并及时肯定孩子的倾听行为

有时候,听孩子说话,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由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需要边想边说,可能有些字词发音有误,也可能不符合语法规则,甚至毫无逻辑。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生这种可能性越大,这就越需要听话人的耐心。父母专注倾听是对孩子的最大支持,因为,倾听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爱孩子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孩子情绪不好时,父母的耐心倾听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支持,以帮助孩子及时摆脱负面情绪,同时,也给孩子无形中树立了一个最好的倾听榜样。

当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好的倾听行为,父母的及时肯定、表扬也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按照妈妈的指令,先到房间搬个小凳子,再去找来一本图书,妈妈就要及时肯定:“你做得真好,我想一定是因为你刚才听清楚了妈妈的话。”或者告诉孩子:“妈妈很高兴,你刚才听我讲话时,又安静又没有插嘴”,等等。及时的鼓励、表扬孩子好的倾听行为,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倾听习惯。

只要父母愿意做个有心人,就能够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有助于孩子在同伴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2:让孩子学会倾听

1.倾听宝贝的声音

有一些年轻的父母很急躁,容不得宝贝延迟,听不得宝贝吞吞吐吐的话。宝贝年龄小,语言表达有限,爸妈应耐下性子,多给宝贝时间,让宝贝心情放松地把话说出来。同时,也要让孩子听一听你的想法。这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彼此倾听的过程。慢慢地,孩子会体验到倾听的巨大力量,当在幼儿园中遇到交往问题时,他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对话”来解决。

2.注意宝贝肢体语言、观察宝贝的表情

即使宝贝说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宝贝的身体语言是很丰富的,一句惊喜的尖叫,一个快乐的跳跃,一个浅浅的.低头,都蕴含着宝贝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要注意去倾听和理解宝贝的肢体语言。

3.亲子阅读

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习得正确的语音,感受不同的语音语调,养成耐心地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提问、追问的方法,提高孩子倾听的专注度与理解能力。

4.指令游戏

篇3:让孩子学会倾听

镜头一:教师刚提出问题, 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 小手如林, 嘴里不停地喊:“老师, 我———”、“老师, 我来说”、“我知道”, 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 其余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叹起气来, 垂头丧气, 根本顾不了接下去的上课内容。

诊断:这是低层次的听———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 只是为了争抢这一表现自我的机会。这种舍本逐末的动机导致许多学生真正站起来回答时, 甚至忘记了问题的本身, 于是只好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说:“我忘了!”

镜头二: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 他在下面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其他同学们在答题, 他仍在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做作业时, 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纠错, 他却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做错。

诊断:这是无效的听———这部分学生处于长期的“不听型”状态。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在课堂的相关内容上, 而是习惯于“走神”, 极易被外界所干扰, 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 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做好“倾听”的表率, 让学生愿“听”

课堂上, 老师的注意力较多地关注那些正在“读”或“说”的学生, 常常冷落了大部分正在“听”的学生。

那么如何关注每一个孩子, 并让他们做到有效倾听呢?

首先, 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低段学生的模仿意识很强, 教师的示范倾听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 我们班平时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这对于他来说, 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我惊喜地请他回答, 只见他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脸已经涨得通红, 站在位子上足足有一分钟不知所措。我耐心地等待着, 微笑着对他说:“别着急, 慢慢说, 你瞧, 大家都在认真地等着呢!”教室里静悄悄的, 他抬起头看了看我信任的目光, 鼓起勇气说出了在心里酝酿已久的答案。教师的专心倾听,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尊重, 使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有了再次交流的愿望和行动。

其次,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 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 同时可以采用“边听边提示”、“边听边询问”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答题的自信心。

二、教给“倾听”的方法, 让学生善“听”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要让学生善“听”, 教给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教会学生注视发言者。当学生发言时, 我们要注意了解其他学生听的情况, 对听得认真的学生及时表扬, 对不注意听的学生及时提醒。其次, 要让学生明确“听”的要求, 教给他们“听”的方法, 使他们有听的意识和习惯。如在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做到:小手不做其它小动作, 嘴巴不发出声音, 耳朵竖起来听。听什么呢?听发言者说什么, 听懂了吗?你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你从他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并要求做到:他人发言时, 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有不同意见或有补充, 要等对方先说完, 并说明这样做既是为了能真正领会对方的观点, 也是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碰到意见不一致时, 要心平气和。教师的经常提醒, 能让学生形成认真倾听的条件反射。

三、养成“倾听”的习惯, 让学生乐“听”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只有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使他们不断从“听”中受益, 主动发掘“听”的乐趣, 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然而,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有一个过程, 孩子的倾听习惯也如此, 需要教师长久的训练。以下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境的感染, 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那“倾听”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 只有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 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自然地倾听。

2.强化训练, 引导学生“听”的行为。 (1) 听后就问。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 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 并注意对学生的听进行适时地指导。比如在做题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看清题目, 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我还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 (同桌合作) 一人讲, 一人听。这样分工更加明确, 更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 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 (2) 听后训练。如, 初读课文后, 我经常这样设计下面的环节:“小朋友, 想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吗?那么, 请你再读读课文吧!旁边的小朋友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 如果他读得棒, 请你表扬他, 并告诉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如果他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请你帮助他。”有了教师的指引, 学生明白了听的任务, 这样一来, 他会听得更专心, 更专注。 (3) 听后复述。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加深印痕, 防止遗忘。这种训练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 提高倾听的质量, 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4) 听后记录。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 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吸收的是声音信息, 存留时间短暂, 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 积极认真的听, 要注意带着问题, 有目的地听, 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

篇4:让孩子学会倾听

【关键词】倾听;榜样;礼仪;环境;能力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孩子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保证。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会造成孩子将来学习的障碍。因此,父母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训练孩子的倾听技能,提升孩子的倾听能力。

一、父母要做孩子学习倾听的榜样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首先父母要有倾听习惯。父母在平时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打断孩子的话,要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多和孩子聊天,做专心听对方讲话的表率。如孩子想要告诉父母在幼儿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要忙家务而嫌孩子啰嗦;当孩子说话不够流利而吞吞吐吐的时候,父母要耐下性子,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完。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在孩子想讲话的时候,父母认真倾听,长此以往,孩子必定会学习父母的样子,耐心倾听父母讲话,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就在双方的互动中逐渐建立起来。所以,在家庭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做孩子学习倾听的榜样。

二、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礼仪

孩子不能认真倾听,与他不知道如何去听有一定的关系。父母应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礼仪,这是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提高孩子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首先让孩子懂得: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说话的人。幼儿园里常教孩子说的“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在训练孩子上课常规的同时,就是教给孩子倾听的礼仪。其次要告诉孩子:当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乱插嘴,要静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儿歌“要说话,先举手”也就是要培养孩子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的习惯。第三,不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表现欲却很强。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喊“我、我、我”,当老师请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时,其他孩子都热情顿失、唉声叹气、心不在焉,有的甚至做起小动作,讲起悄悄话……根本顾不上听讲,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别人讲话时,我们不要做无关的事情,学会尊重他人。

三、创设适宜的倾听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差,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如处于嘈杂环境中的孩子是不会认真倾听的。所以,为了让孩子学会倾听,父母应努力创设温馨安静的倾听环境。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父母要做民主型父母,充分尊重、理解、欣赏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做到与孩子情感上相交融,使孩子乐于和父母亲近,营造和谐、愉悦的家庭气氛。在这样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孩子才能愿意倾听、学会倾听。二要创设静谧的物质环境。如在家里为孩子开辟一个倾听角。孩子在家时,家长可以为孩子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对表现欲强的、爱插话的孩子进行适当控制,让他们明白只有认真听,然后才能说得更多。对于那些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要提醒他们不要走神,积极参与倾听活动。

四、多渠道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1.聆听自然,激发倾听兴趣

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更是幼儿的灵性。大自然有着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淅沥淅沥的小雨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脚踩落叶的沙沙声、树叶随风摇曳的唰唰声、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汽车的嘀嘀声、火车的轰隆声),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孩子心旷神怡,孩子自然会兴趣盎然地去倾听。

2.借助故事,培养倾听习惯

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特性。而讲故事也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幼儿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父母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多给孩子讲一些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生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如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等,让孩子在积极地听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当然,父母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不时地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孩子在听故事时开动小脑筋。同时,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声音、语调,并利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3.运用游戏,提高倾听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时,因为孩子十分投入,所以跟孩子说话,孩子乐于接受,也乐意倾听。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亲子游戏,使孩子在玩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倾听能力。如:在游戏“小小录音机”中,父母和孩子可以轮流扮演录音机,把听到的一句话、一种声音原封不动地进行复述、模仿。复述正确、模仿像样,可以亲一下以示奖励;反之,说明录音机坏了,需要修理,可以点点鼻子、拍拍肩。在这个游戏中,由于父母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孩子会兴趣盎然。在“改错”游戏中,父母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语句,让孩子来纠正,如“小鸡喜欢吃小鱼”、“老鼠抓了一只大花猫”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自编一些如“说相反”、“谁多了、谁少了”、“我说你做”等游戏。这样,通过有趣、愉快的游戏,孩子倾听的兴趣被激发了,倾听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父母能做一个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对孩子加以引导、训练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定能养成,孩子的倾听能力一定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篇5:让孩子学会倾听

教师一定要用平常心、细心、耐心、信心、会心真诚与学生沟通,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宽广的胸襟,撒播爱的种子;做一个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将孩子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更要做一个诗人,倾听花开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心田。

一、倾听——触动孩子的心。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倾听作为沟通过程中最有效的武器,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怎样辅助学生、引导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呢?我们必须要学会倾听,去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心声,用倾听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1.“走进”必先“走近”(1)走下讲台

教师站在讲台前上课,往往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相反,如果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朝他们微微一笑,摸摸孩子的头,抚抚孩子的肩,学生会觉得你非常亲切。这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平时活动中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走下讲台,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当中,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浸润学生的心怀脑际。(2)平等相待

学生不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就是因为师生不是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我们时常见到的师生谈话是,老师坐着,学生站着;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像审讯似的。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因此,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他的人格,乐意做他的朋友,并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这样,他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让你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心声。(3)有你有我

多出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聊,与学生无拘束、近距离的接触,在随意的攀谈中、在留心的观察中、在轻松的交流中,师生之间语言的障碍扫除了,心灵的篱笆拆掉了,感觉亲切了,隔膜消解了。尽最大的努力感其所感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悟其所悟。我们要以尊重学生、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教师。2.“走近”还须“留心”(1)和而不同

我们老师在看待学生时,既要承认同一性,也要正确面对差异性,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学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为人处事不一样很正常。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差异中追求统一与和谐,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但教师毕竟不同于学生,因为教师的责在教导,因此教师走近学生一定要表现出长者的风度、智者的才华和能者的水平。人们常说:看其行,知其意。我们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从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来中去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理。(2)多和学生交流

老师要定期不定期和学生一起交流,和学生讨论班级中的大小事。比如:优生对差生歧视、孩子分派玩耍等等。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这样便于教师抓住孩子的内心实际想法。

二、倾听——碰撞孩子的心。1.做个“知心朋友”,倾吐心声。

我现在任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既是他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班级上有小部分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和我的沟通并不存在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事情和我分享,但是班级中大部分孩子还是存在不愿意与人分享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就采取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对老师、班级、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用“写写心里话”的方式写出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我能更有针对性地改正和引导。2.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的交流中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

三、倾听——叩开孩子的心扉。1.耐心倾听

有的老师,当学生和他说话的时候,不是看报纸,就是批改作业,甚至还和别的老师窃窃私语,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的老师一听学生说话,就心烦,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说上几句,他就不耐烦地打断,然后批评教训一通。如此,学生有了心里话,宁可憋在心里,也不会找他去说。因此,教师要想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必须要把学生说的“事”当一回事。专注而耐心地倾听。

2.为其支招

当学生向我们倾诉烦恼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听了之。作为老师和过来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烦恼,我们都曾有过。因此,我们要将心比心,真诚地为他们支招,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

篇6: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马市坪乡小高小玉

从教两年,已经开始习惯了和言听计从的低年级小孩子们相处。今年开学初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另外一个学校,负责教学校六一班的数学。全新的环境,朝气活力的同事,令我对工作充满充满了热情。可殊不知我的“命运交响曲”才刚刚奏响。

第一天,孩子们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上课铃声都停止了,几个男同学才懒懒散散的从操场向教室方向走来。对他们进行简单教育批评后,开始上课。自我介绍,了解同学,一切ok。为了不耽误课程,我紧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正当我讲的绘声绘色,突然瞥见后排有个同学心不在焉的看着窗外,嘴里还嚼着泡泡糖,时不时还吹出泡泡来。原来还是上课迟到那两个学生中的一个。我停止讲课,想要提醒他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已经觉察出来,偷偷捂嘴笑着,有的同桌两人窃窃私语,比手划脚,更有甚者隔好几排扔小纸团提醒他。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把嚼口香糖的学生叫到跟前,狠狠教育了一番。火是发完了,可再也没心情去讲课,于是草草了事。

有了之前不愉快的经历,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安分守己了很多,倒也相安无事。

一天中午我早早进班,想利用辅导时间做个小检测。期间因为有别的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忙,我需要离开考场一段时间。走之前我三令五申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抄袭。忙完回到考场,静悄悄的,孩子们都低着头奋笔疾书,唯有一个男同学不时扭着头和后面女同学小声说话。对,还是上次那个迟到并且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基地组织头号人物”。火山终于爆发。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的训斥开来。他低着头,双手不自然的捏着衣角,就那么一直站着……最终事情以班主任介入,要求写一份书面检讨而结束。

晚自习结束,刚走出教室,几个女生就紧跟出来,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说开了。“老师,您别生气了,其实张恒通他不是故意违反考场纪律的。”“对,是您冤枉他了。”…… 从她们口中,我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面女同学因为感冒发烧,难受的厉害,小声哭了起来。张恒通听到后便安慰关心她,问她能不能撑下去,用不用告诉老师。结果被我逮个正着。

回想起来那天在办公室里,我只顾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怒火,他偶尔抬起头来,咬咬嘴唇,似乎想说些什么,看看连珠带炮的我,又低下头去,而我从始至终都没给他解释的机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都怪自己当时太鲁莽武断,没有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就凭印象去处理这件事情。想想当时的情景,真是悔不当初。我想第二天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张恒通同学道歉,为自己犯下的错误。

是啊,作为一名老师,我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却又觉得自己那么不称职。总是按照自己的印象去评价面对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对待处理事情,从未认真聆听过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那几名女同学没有找我谈心,也许我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主观专断,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误会了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让我把学生拒之与千里之外,让我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应有的隔阂。

篇7:让孩子学会倾听

邹春燕

“老师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样的,您听我说„„”别解释,不是这样是什么样„„“老师,您让我说一下迟到的原因吗?”“说什么说,你迟到了还有理由„„”反思一下,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就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我们给孩子多少诉说的机会,我们又认真地倾听过多少孩子的理由呢?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喜欢让孩子听老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他们的表达,从而在师生间就有了代沟。其实我们应该去倾听学生,让他们诉说。倾听我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并由此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

在上星期四,我去参加教研活动了,一回教室,同学们都向我反映:“老师,今天陈逸桐在课堂上乱喊,还故意拍桌子,孙老师都给她机会了都没有改,害的老师都生气了,最后连累我们也要抄写来练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她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好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准备我去找她呢!可是同学们却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她,逸桐见大家群起而攻之,也来气了,一拍桌子离开了教室。我跟了出去叫住了她,我是了解逸桐如果做错了事,辩解是有的,但是没有今天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猜测不如问个明白。即使她错了,我相信真诚地帮助远比教训来得强。

听了逸桐的解释后,我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孩子单纯的思维在激动中的语无伦次,使我更愿意相信她的话是真的。走回教室,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忽然感觉“宽容”对今天的孩子来讲好像越离越远了,我似乎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帮孩子们去体验宽容他人,重新把它找回来。慢慢地讲给大家听: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你们犯过错吗?假如那么多的同学指责你又会如何?„„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激动的情绪也缓缓地平静下来,逸桐的同桌还主动请她回到了教室,气氛渐渐地和谐了,同学们的目光友善了。此时我为善良的学生们而心存感激。

篇8:让学生学会倾听

一、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1. 身体力行做好倾听的表率。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 学生通过观察几组数据, 听了教师的点拨后发现:当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时,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个答案与教材中的表述一致, 生成了我预设的效果。当我正要往下讲时, 只见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 好似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满足了他的愿望。“我自己举了几个较大的能被3整除的数, 将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合并成一位数后, 出现的都是3、6、9”。随着这个同学的发言, 同学们都投去怀疑的目光。但同学们按照他的说法判断了几个数, 证明这一发现是正确的。

可以想象, 如果教师平时对听的要求不重视或只注重听取多数人的发言, 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就无从谈起, 课堂也不会出现意外的精彩, 对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

2. 潜移默化渗透倾听的意识。

当学生交流时, 我们不妨坐到孩子中间与他们一起倾听, 并注意观察学生听的情况。对听得认真的同学, 给予肯定和表扬, “××同学听得多认真啊!连前后鼻韵母这么小的差别都听出来了。”这样的评价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对听得不认真的应及时提醒, “刚才××同学造了一个句子, 请你说说这个句子好不好。”这样的提醒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每次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之前, 应强调倾听的要求, 让学生明白:通过倾听, 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应提供展示学生倾听成果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学生因为教师多次未让自己回答问题而感到失望, 甚至散失信心, 没有耐性倾听别人发言。究其原因, 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的只是发言的学生是否“读准”或“说对”, 忽略了其他同学是否在认真倾听, 只创设交流发言的空间, 未提供展示倾听成果的平台, 以致让学生形成能说会道才光荣, 专心听别人讲无用的片面认识。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对学生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 只要教师强化评价意识, 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在听完学生朗读课文后, 老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评价, 除了评价读得是否有感情外, 还应让听的学生说说读错的音或多读少读的问题。用“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 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激励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听得认真”也是老师所关注的, 一样能得到表扬, 久而久之, 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才能得到落实。

2. 把倾听能力作为阶段性评价的一项指标。

学生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在每周的评比考核中, 我把“听”作为学习是否认真的一项内容, 并专门设立“倾听之星”的奖励, 让学生认识听的重要性。一段时间之后, 全班改正错误读音、纠正错别字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努力营造生生相互提醒的良好倾听氛围。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持久性是有限的, 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醒不失为有效之举。在小组或全班交流的过程中, 告诉学生:当你的同桌或小组成员不认真倾听时, 你有义务提醒他。久而久之, 在学生的相互提醒下, 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倾听活动, 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 坚持每日听写训练。

听是写的前提, 写是听的结果, 只有听得准确, 才能写得无误。长期以来, 每天语文新授课前我都要让学生听写适量的词语,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天的数学新授课前也要让学生听算一定的练习题, 由学生轮流组织。通过这些简单的听写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倾听意识也日渐增强。

2. 认真组织听后点评。

在“每日一读” (学生每天轮流读一篇文章或日记) 活动中, 我不仅要求读的学生读得准确、流畅, 还要让听的学生对读的情况作点评, 诸如:谈谈你听到的好词好句、好的修辞方法或从中受到的启发等。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上, 当讲述完后, 我会随机提几个问题, 检查孩子们听的情况。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养成了不仅认真听, 而且用笔记的好习惯。

3. 注重听读能力考核。

我在每一单元的检测试题以及平时的作业设计中, 专门安排了检验学生听读能力的题目, 切实把对听的考核落到实处, 增强学生对倾听习惯的重视。

篇9:让孩子学会倾听

关键词: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培养习惯 培养技巧

如何才能使小朋友学会倾听呢?我认为老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激发倾听兴趣

新課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足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生动课堂内容,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

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可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

二、营造倾听氛围

1.在教室的墙上,贴上关于倾听的名言。如:“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每周评出几名“倾听能手”,让能手向大家介绍自己认真倾听的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引导孩子善于倾听,化有限的空间为倾听的乐园。

2.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新教材、新理念下的低年级学科教学,提倡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学生喜爱的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体交流,自主讨论等平待、民主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倾听习惯

1.明确倾听目标。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明确听的目标。当老师说完后,让学生复述刚才老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就要向学生提出“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2.边听边思考。如:老师提问后,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边听边想,先听后说,也逐步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3.多给予倾听者鼓励表扬。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大家看,李阳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杨进真厉害,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他听出来了,他有一双金耳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老师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四、教会倾听技巧

1.适时引导。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倾听,我会给学生使个眼神说:“嘘,让我们静下来听听他的意见”;发现听得最认真的学生时又这样鼓励:“大家看,这位同学睁着大眼睛,听得多认真,相信他还在动脑思考,让我们向他学习吧!”学生发言出色时,我会运用评价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边听边欣赏,如:“他回答的问题真棒,大家听到了吗?”当学生发言有缺陷时,我进行中肯的评价,引导学生并边听边思考:“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还有补充吗?”当一个学生发言,有些学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时,我用眼神、手势来提醒这些同学专心、耐心地听别人把话讲完,不可没礼貌。我还利用“听故事,讲故事”“听童话,演童话”等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专门训练,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2.大胆评价。学会倾听,不仅要听得仔细、耐心,理解说话者的意思,更要在此基础上边听边思考,进行分析判断,大胆评价,或赞美,或建议,由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篇10:让孩子学会倾听

假如世上每个人如果把所思考的全部都说出来,我想社会可能会受到更多的伤害(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更轻快、干脆吧!)大多人不愿说出全部的想法,也是一种自我防卫(保护自己)的手段。(这样说可能惹人讨厌,如果被视为变态就完了,被他人嘲笑多羞耻,害怕被拒绝)。

问题是,这种担心与恐惧让沟通这件事变得更复杂,也是不争的事实。

也有人因为害羞或感到羞耻,遇到自己喜爱的、自认为很重要的、担心的、恐惧的或正在烦恼的事物等内心深处觉得最重要、最微细的情感,绝对不会从口里说出来。

再加上前述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期待和幻想,本来应该作为传讯工具的语言,显然愈来愈失去其功能效用了。

但是就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人有时似乎很多话。

人在何种场合会多说话呢?提示是,在所说的话正好与心中原来的目的相反的时候。也就是想要隐瞒某些事实或欺骗对方的时候。

大家一定有些经验吧!想得出那些经验吗?

我相信一定有人有过这种痛苦的经验。为了隐藏自己邪恶的意图,因此对上司或客户讲出多余的话,反而自掘坟墓,害到自己。

特别是在自觉良心不安、没有信心、不安或充满迷惑时,我们常常会说出不必要说的话,

管理资料

因此,如果孩子没人问他却说个不停,部属比平常更爱辩论,面对质问的业务员只会重复不实在的话,就表示对方极具有隐瞒或欺骗的可能。

其它如一味地提出反驳的言论,固执地想说服对手,把自己的理由视为理所当然,不断提出解释让对手几乎翻脸生气的情况也时有所闻 。事实上,我们经常在应该谨言慎行的时刻,却出口无遮拦的倾向。

不满的人(指容易感到不平与不满足的人)与缺乏自信的人(具有不为人知的复杂倾向的人)通常话比较多,咨询时间总是比原定时段长很多。

就这样,不只是留意发言的内容,也要留意讲话的长度,当你倾听对方说话时,就会收集到更多的参考信息。

这种已经涉及到语言特征的聆听方式就是所谓的“商业倾听”。

“不要言多意寡,应该要言寡意多。”

以上是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译注:英文名Pythagoras of Samos,生于公元前五八○年~五百年,他也是哲学家语音乐理论家和素食主义者。)的名言。

意思是说,如果你是发言者,不是为了想隐瞒或欺骗,而是为了“传达信息”而使用语言。这时候,选择精简的用语也很重要。

篇11:让孩子学会倾听

那么什么是倾听呢?倾听就是用心的听。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倾听”又比“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倾听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倾听组合力。

数学课标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可是现行教材未专门设立倾听练习。特别是数学课堂主要以书面练习为主,倾听技能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里是被遗忘的角落,它的后果甚重。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倾听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静下心来倾听,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同伴之间的。他们的自主意识过强,难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相反的是总是想表达笔记的观点。我在日常教学中也有一些点滴的做法,不成体系。

一是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这样做的起因无非就只是有两个小的原因:发言的人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回应的,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一旦在自己发言时同学们都举着手喊:我我我时,发言的人会觉得自己说的并不重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以后不再积极发言;听的同学如果只是想发表不同的观点,一味的喊:我我我,可以说这个孩子只顾自己想说的,根本不会仔细听别人的发言,更不用说体会和吸纳了,容易滋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学生在发言时尽量的面向大家,即回头面向大多数同学。原因是人从单一的声音中获得的信息比较少,如果在发言时能看到发言人的面部表情那就不一样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案例)。

三是当有发言人发言的非常精彩时,应该给以鼓励(鼓掌)。鼓掌有学问:只要有一个人鼓掌,其他同学也一定要热烈鼓掌------即使你有不同的看法(稀稀拉拉的掌声还不如没有);鼓掌一定要热烈,双手掌充分的接触(美国教师的做法)以保证热烈。让发言人感觉到自己的发言时重要的。

四是教师一定要调空学生的有意识的倾听,多问“有谁听明白了”“他说的是怎么一回事”等等.有意培养孩子的倾听的习惯.

也有的老师建议如下做法:

1、听题口算的习惯的培养。开始的时候教师说口算的速度要慢些,重复一遍。逐渐加快速度,训练学生的听力。

2、训练学生听懂老师话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话。从训练听清老师的要求听请题目的要求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听懂老师的话。

3、训练学生听后复述习惯。复述的难度相对来说难些,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复述的习惯。

上一篇:给教师减负自查报告下一篇: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