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活动总结

2024-06-25

文化礼堂活动总结(精选12篇)

篇1:文化礼堂活动总结

文化礼堂活动须知

XXX礼堂是用于安排村民大会、展示国学文化、举行礼仪活动、举办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供客人欣赏等的主场所。

一、凡参加文化礼堂活动的人员都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场内一切活动设施,不随意刻画、摔拍桌椅,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二、参加活动的人员,应自觉保持室内的卫生清洁,禁止吸 烟,注意消防安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文明娱乐、关爱他人,严禁喧哗。

三、场所内的一切物品都是公共财产,应好好保护,棋、牌影像片等小件物品一律不得私自出带。

四、对来访客人要以礼相迎,让位让座请茶,语言要文明,要保 持室内安静。

五、棋牌活动以棋艺会友,禁止在室内进行赌博或变相赌博和酒后滋事。

六、影视活动要听从管理人员按时播放,严禁播放黄色、淫秽碟片。

七、凡参加活动的人员,按照自身体质状况志愿参与活动,对在活动期间发生的伤亡等意外事故,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参加活动人员,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管理,按规定时间参加活动。

篇2:文化礼堂活动总结

文化礼堂建设是我省重大的民心工程,合新村两委抢抓先机,在实现物质富足之后,扎实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实现村民精神上的富足。今年,合新村争创江山市文化礼堂精品村,为了充分学习先进村经验,让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亲”真正“走”起来,合新村全体村两委干部开展了“文化走亲”活动。

本次活动,村两委到访的是廿八都镇浔里村。在村委主任盛情之下,我们参观了浔里村的文化展板、舞台设计、墙面设计、台账资料等相关内容。村委主任还热情地给我作相关的介绍。

篇3:文化礼堂活动总结

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 更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要素, 长期以来龙湾区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 不断增加投入, 逐步完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龙湾区瑶溪街道南洋社区, 位于瑶溪东南部大罗山脚, 因南洋大道贯穿南北连接社区内三个村, 故取其名。南洋社区由河滨村、朱宅村、环一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河滨村作为文化礼堂省重点创建的试点, 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龙湾大罗山号称海上仙山、南禅佛国、观音圣地, 深藏36庵堂、72寺院, 其密度之大, 全国罕见。儒家的“仁者爱人”, 佛家的“慈悲为怀”, 道家的“上善若水”, 在这里三教同流、和合共生, 共同成就了一块福地、美地、善地, 也为大罗山东麓的南洋社区, 提供了孕育“善文化”的肥沃土壤。

大罗山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崇尚勤力、争先创新、尚义感恩、恻隐诚信、尊儒重教等善德之风。志书上36桥, 三分之一是表达对造桥者的感恩之情, 如翁婿桥、先生桥、拜圣桥等。早在元代, 沙园地方有富户王寿大 (王瓒曾祖) , “每雪后, 视里有不举火者, 辄粥之”。这种扶贫济世的善德世代相传, 历代荒年施粥, 暑天烧伏茶, 免费施药者甚众。

建设文化礼堂, 是一项改善民生,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举措, 也是建设经济富裕, 精神富有现代化的一件实事。文化礼堂建设必须始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 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和文化熏陶。发挥文化对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 筑牢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丰富和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突现本土化的同时, 集聚文化礼堂之“人气”。同时, 聚人气更需要强化管理, 尊重群众意愿, 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在要注重长效性的同时, 彰显文化育人之“神韵”。首先, 文化礼堂要有庄重的文化印记, 包括规范元素和个性元素, 发挥村民积极性、提升村民认同感。其次, 要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把政府的推动力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第三, 要以村落文化传承为契机, 赋予民俗礼仪、节庆典礼等内容, 传承民俗文脉, 提升村民素质。

一、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

(一) 建设“文化礼堂”, 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礼堂”是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文化礼堂”建设, 是构建龙湾区南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 有利于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 建设“文化礼堂”,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方向。“文化礼堂”能够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 与传统美德、地方文化相融合。南洋社区河滨文化礼堂建设, 有利于把优良的文化传统、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农民, 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化、大众化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 建设“文化礼堂”, 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可靠平台。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 农村社会群体不断重组, 一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富裕的同时, 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日逐上升, 对“精神富有”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 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农村赌博, 迷信等低俗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有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文化礼堂建设的必要性

(一)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偏重政治教育和政策宣传, 文化建设只注重娱乐、休闲, 而对村民的道德教育有些忽略。建设文化礼堂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南洋社区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融洽邻里关系, 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在社区设置书画室, 棋牌室, 乒乓室, 为群众切磋技艺提供平台, 锻炼头脑, 充实业余生活。

(二) 是传统文化传承弱化。农村青壮年人大批进城务工, 农村文化缺少生机和活力。从前村里唱社戏、办庙会、闹社火, 群众劳动之余享受着文化的滋润。如今, 这些村落文化在农村得不到传承, 传统民俗逐渐消亡, 新的民俗却没有形成。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将成为全村村民的精神向往和心灵依托。南洋社区联合龙湾区道德文化促进会和区文化馆开设音乐课, 舞蹈课, 美术课, 筹备设立善学堂, 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老师, 定期举办国学班、文明礼仪班、慈孝文化班等,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 是精神情感压力增大。农民群众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乡里邻居间渐生陌生感, 少串门, 少交流, 农民的思想情感无处宣泄, 公共交流空间减少, 邻里间的友情、亲情逐渐淡化。创建农村文化礼堂能使整个村庄的集体意识、邻里关系得到改善。同时南洋社区还设立了善茶堂、善医堂、善书堂、善墨堂。通过在社区文化长廊设置茶水供应点, 开展“夏烧伏茶冬施粥”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 开展元宵煮汤圆、端午包粽子、中秋送月饼等系列活动, 营造了“社区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三、文化礼堂建设原则

(一) 贴近农民, 贴近生活。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主题, 以开放的思维去抓落实, 加强优秀传统传承体系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南洋社区河滨文化礼建设要把农民积极健康的文化需求作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文化礼堂”建设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体现农村发展的时代意蕴, 在服务农民的过程中引导农民、教育农民。以“读书使人明智, 书法使人静心”为宗旨, 以书法教育基地和社区图书馆作为“善书堂”的两大阵地。在社区文体中心享受读书的乐趣, 领略书法的魅力。

(二) 把握思想性, 提升社会核心价值。社会核心价值是先进文化的方向, 家庭社区和个人都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各个成员建立共同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才能产生凝聚力。在教育方法上因人施教, 体现人本性, 南洋社区从乡村民俗, 乡风礼仪的传承, 着力倡导寓教于乐, 在活动内容上体现孝, 诚, 礼, 实, 仁, 义等, 结合龙湾地域文化, 体现“务实、创新、明礼、向善”精神。因此, 文化礼堂建设必须始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首位, 突出思想引导, 道德教化, 礼仪培养和文化熏陶。

(三) 活动丰富, 彰显特色。文化礼堂建好, 更要管好, 用好, 民风, 书香, 乡土味是礼堂的横与竖, 亲情, 乡情, 家国情, 是文化礼堂的撇与捺。除了农家书屋, 乒乓球室, 书画室等向农民村民开放外, 文化礼堂每个月至少要搞一场活动, 由龙湾区文化馆策划组织的“幸福龙湾, 众娱众乐, 我是群众明星”主题活动到南洋文化礼堂等地演出, 当地群众即兴上台表演, 参与性强, 台上台下互动, 现场氛围热烈, 收益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文艺活动外, 如:春节祈福迎新、重阳敬老, 养生保健, 教育培训等, 让当地农民“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真正赋予文化礼堂崭新的生命力。

四、河滨文化礼堂建设功能

(一) 挖掘特色, 找准精神家园的新定位。河滨文化礼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以展示、传承和弘扬河滨“善”文化为途径, 是当地居民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享受的重要阵地。主要承担四大功能:一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内节庆典礼、文化仪式、宗祠活动、议事集会等, 都集中在文化礼堂, 逐渐形成河滨的精神核心。二是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通过形势政策宣讲、文艺演出、图片展出等, 使其发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三是传承河滨精神的有效载体。河滨具有深厚的“善”文化底蕴, 文化礼堂通过寻善根、存善念、铭善言、扬善行、颂善人、呈善果等一系列措施, 展示河滨形象, 鼓励当地居民效仿先贤, 弘扬“善”德。四是促进邻里和谐的桥梁纽带。通过南洋社区河滨文化礼堂建设, 文化馆干部下基层组织文艺团队指导引领为老百姓举办各式各样的草根文化活动, 促进了邻里感情, 增进了邻里和睦。

(二) 拓展场所, 构建“善文化”传播的新阵地。河滨以原有的社区服务中心、道德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和邵氏祠堂作为硬件建设的基础, 充分发挥方便村民、主题突出、聚集人气、底蕴深厚的特点, 在设计上以“一墙、一图、一栏、一园、两村、两台、四亭、六堂、六廊、八牌”作为整体规划。一墙即在河滨村入口处设立“善”字浮雕墙;一图即在社区文体服务中心等墙体上绘制百孝图;一栏在墙体上设置励志栏;一园即在现有的道德主题公园树立“善园”石碑;两村即制定村规、村训并上墙;两台即搭建文化舞台和清水平台;四亭即将现有的四个亭子命名为善行亭、善言亭、善礼亭、善智亭;六堂即将现有的宗祠会议室、阅览室等通过重新布置和空间分割, 取名为善学堂、善医堂、善书堂、善墨堂、善棋堂、善茶堂;六廊即充分挖掘梳理村情村史、乡贤名士、民俗风情, 并分类设置村史廊、孝贤廊、功德廊、名人廊、民俗廊、名企廊;八牌即树立忠、孝、礼、义、廉、德、正、仁8个字牌。通过整体设计,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当地群众和参观文化礼堂的人感受到河滨的“善”的魅力。

(三) 以“文”化人, 搭建传播支明的新平台。围绕“我们的节日”“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邻里·幸福社区”等主题, 在河滨开展一系列文化进社区活动。在区级层面上, 包括区文化馆文宣队进社区开展文艺演出、文联“春联进社区”“德暖龙湾”系列活动、“智行龙湾”形势政策大宣讲、社科知识进社区等等, 特别是区文化馆组织的每周一场曲艺活动, 特别受群众喜爱。在街道层面,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挖掘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 搭建“社区文化微舞台”, 不定期展示社区群众艺术、特色民俗风情;指导社区举办“微笑邻里志愿帮扶”活动, 关爱困难邻居、孤寡老人, 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等形式增进邻里感情。在社区层面, 春有新春祈福礼, 夏有亲子阅读节, 秋有重阳敬老礼仪及“孝媳”“孝婿”评选活动, 冬有冬季家庭运动会。

(四) 组建队伍, 注入文化宣传的新力量。整合社区各类人才资源, 组建四支队伍:一是由区市民宣讲团成员、机关宣传干部、企事业单位支部书记等组成的形势政策宣讲队, 在各级重要会议之后及时入户宣传政策导向;二是由社区干部、“五老”人员组成的村情村史宣讲队, 定期在年轻人群中宣讲, 传承历史, 不忘根本;三是由文化馆专业干部和社区、街道文艺骨干组成的文化宣传队,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美和快乐的种子;四是由社区、宗祠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道德模范组成的社会调解员队伍, 家家户户凡有大小邻里纠纷, 及时调解, 保持和美乡风。

(五) 长远规划, 彰显河滨精神的新魅力。南洋河滨文化礼堂建设在硬件上已具备整体规模, 在软件上依托多年来的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活动, 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精神体系。下一步, 将在现有基础上, 着重加大软件建设的力度, 突出文化礼堂以“文”化人的功能和精神家园的定位, 大力弘扬河滨“善”文化, 堆动乡土文化传承。以南洋河滨名义开通南洋“善文化”网站, 即时传播“善文化”动态, 建立志愿者队伍, 整合全区资源, 让文化礼堂的文化服务进一步得到老百姓积极的评估与认知, 具有更优良的服务品质而努力!

摘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南洋社区河滨村位于龙湾城市中心区核心地带, 作为龙湾区文化礼堂建设省级创建试点单位, 河滨以“善”为精神内核, 整合原有的硬件设施, 打造成当地群众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南洋社区河滨丈化礼堂主题为“善行南洋美丽河滨”。“善”是南洋社区的“文化之魂”, 不但有着源远流长、沿袭以久的历史背景, 更有着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现代实践。新的时期, “善行南洋”, 必将成为南洋社区人民共筑中国梦、弘扬正能量的强大精神力量。“善”同时也是“真”与“美”的代名词。受“善文化”滋养, 南洋儿女将爱乡爱家之情, 化为全力推进新城乡建设、创建文明乡村、打造美丽河滨的实际行动, 全面展示出一幅“心灵美、风貌美、村容美、氛围美”的和谐局面。

篇4:文化礼堂活动总结

关键词:文化礼堂;活动载体;持久性

引言

在当前农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一轮文化礼堂建设的高潮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蓬勃兴起,在这个精神文化平台上,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在学教、礼仪、娱乐等过程中,让人们受到了精神愉悦和文化熏陶。笔者认为,农村文化礼堂在建设中要努力突出地域特色,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鲜明亮点、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和思想引领的主要阵地。

一、根据各村实际,加强硬件软件建设

(一)设施和场所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立足点。一个农村文化礼堂的建立,要有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诸如村史馆、礼堂、学堂、书屋等,更要有适应男女老少活动的软件设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实事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乡村为主、农民共建共享,以区、县(市)为单位,整合农村现有各类文化设施,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上下互动、各方联动,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二)农村文化礼堂与乡镇文化站都是农村的重要文化设施,“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是较短时期内解决农村文化设施不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对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除了政府扶持外,还可以采用冠名等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整合力度,相关专项资金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倾斜,并充分发挥行政村的建设主体作用,多方筹措资金,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时,要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合理利用好每一个活动场所和每一个文化设施,提高村级文化场馆和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要根据各村实际,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和突出重点,充分挖掘展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丰富内涵,展示其魅力和特色,防止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要使农村文化礼堂若与地方文化巧妙结合,相辅相成,就能使一些尘封多年的祖上礼仪、道德、明规、戒律和地方人物故事、美文传说、田园佳话、传统民俗得以重见天日,并通过举办活动,既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众人,也推介了地方特色文化,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惠民工程,是构筑农民精神家园的灵魂的工程。因此,要创造性地开展建设,探索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地方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新途径。

二、创新活动载体,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们更需要各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创新活动载体,使农村文化礼堂对农民更有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归属感。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共享文化成果,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丰富公益文化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只有兼具多种功能,赋予更多内容,具有丰富活动形式,才能吸引更多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根据实际条件建设一个能展示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活动室,对村史传承、特色文化、先进人事等进行挖掘、整理和展示,提升村文化阵地内涵,增强农民群众的可参与性。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载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功能

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将其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新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新阵地。

(二)抓住节点

以传统节日、乡风民俗为节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三)培训队伍

加强农村文艺团队、农家书屋、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努力增强农村群众自助性表演、自娱性活动,引导群众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为民间艺术提供展示舞台,又让农民群众自娱自乐。

(四)举办讲座

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思想道德、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科学知识、法律常识、健康生活等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思想引领,打造健康精神家园

(一)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营造风尚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要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左右互通、上下联通,使其成为融思想引领、政策解读、道德教化、礼仪培育为一体的广大农民朋友的健康精神家园。

(二)在网络时代,各种价值观的冲撞也在影响着农民的精神世界。“没有农民群众的精神富有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精神富有。”因此,社會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理应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康精神家园的打造,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为农民群众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文化对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培养共同价值取向,筑牢农民群众精神支柱,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来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农村文化礼堂在倡导“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风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弘扬社会美德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要用正确的思想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就必须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因为再发达的媒体传播也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教育。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着眼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着力建设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程明芝.怎样让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成摆设[J].《大众文艺》,2014,(11).

[2]秦巨敏,俞桂忠.重拾文明碎片打造精神家园--缙云县溶江乡岩门村文化礼堂建设侧记[J].《浙江档案》,2014,(3).

[3]任光法.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理念--以杜黄新村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5).

篇5:农村文化礼堂的工作总结

宋淳熙年间,村祖戴姓自兰溪十一都戴家庄迁居莲湖,后裔分布在莲湖(莲塘)之上,故称上戴。村中有水塘,民居环塘而建,呈放射状,并有明清古建筑九厅,亦环塘而建。村南建有“上戴祠堂”,为兰溪市级文保单位。

上戴村以村民为本,在上戴宗祠里建设成村民喜爱的、有魅力、有特色的村文化礼堂。通过5个多月的努力,一个投资10余万元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于20xx年11月已经正式落成启用。现就上戴村文化礼堂建设、管理、活动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文化礼堂建设方面

上戴村20xx年全面启动文化礼堂建设,投资10余万元,于11月初已经正式落成启用。上戴村文化礼堂以上戴宗祠为依托,由文化礼堂展板、文化礼堂、兰荫讲堂及文化舞台四大块组成,其中文化礼堂展板40平方米、兰荫讲堂100平方米,文化舞台100平方米。

上戴村文化礼堂的设计,融入了当地的乡情特色,按照“五廊”(即礼堂、讲堂、文化长廊、科普橱窗)的格局来规划建造,特别是“文化长廊”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上戴村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室内“文化礼堂”“兰荫讲堂”的改建为上戴村的庆典、礼仪、培训、学习等群众性活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室内的文化礼堂展板提升了上戴村文化的品位。

二、文化礼堂管理方面

三峰殿口村文化礼堂坚持建管用一体化。在建好农村文化礼堂硬件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内容建设,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把农村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从人员队伍和管理机制两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确保文化礼堂有人管事、有章办事、激发活力。

1、完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制度。选好管理员是保障农村文化礼堂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文化礼堂共选好2名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农村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服务。还落实2名形势政策宣讲员。

2、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志愿服务制度。建有一支由10人组成的农村文化礼堂宣传队伍,协助开展文化礼堂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宣传队伍在农村文化礼堂中的作用。积极参加文化礼堂内的各项工作。

3、完善农村文化礼堂日常运行制度。如文化礼堂管理制度、讲堂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等,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每天按时开放,做到活动有组织、台账有记录、展陈有更新、场地有管理等。

三、文化礼堂活动方面

自今年以来,文化讲堂已经举办了各类活动12次。总的来说,上戴村文化礼堂的落成,将成为村民学习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及文化教育的文化殿堂和促进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我们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注重创新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实现“中国梦”为重点,以村民为本、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村民是文化礼堂的主人,尊重村民的文化需求、精神所需,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文化礼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

总的来说,“上戴村文化礼堂”的落成,已经成为村民学习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的文化殿堂和促进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

篇6:乡村文化礼堂

新华网杭州8月29日电(记者何玲玲、谢云挺、冯源)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28年居全国之首,2012年达14552元。农民在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日益旺盛,精神荒漠化也苗头渐显。

为此,浙江省自2012年起,从建设乡村精神文化地标———文化礼堂入手,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让其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

文化礼堂:村庄的精神文化地标

天目山下的临安市清凉峰镇杨溪村,村里有座孝子祠,如今成了村里的文化礼堂。77岁的陈根莲老阿婆时常去,看着“学子榜”上两个留学美国的孙女的照片,乐得合不拢嘴。

临安市2012年初在全省率先探索兴建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内核的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包括“两堂五廊”: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市委宣传部长张燕说,展示内容有表达主流价值的规范元素,也有结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元素。

这座孝子祠除了原有的匾额、楹联、画像、家训和族谱之外,还设立“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和“贡献榜”,为村里的革命烈士,劳动模范、孝子贤媳、优秀学子、老寿星、历任村干部等列名。村文化宣传员郎洪荣说,这些资料都是百姓们踊跃提供的。

作为今年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浙江省将在全省农村首批建设1千个文化礼堂。这些文化礼堂的建设主要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不大兴土木,而是通过在室外统一使用LOGO、在室内醒目位置悬挂国旗和“浙江价值观”标语等方式,实现精神内涵的统一。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建设文化礼堂是建设当代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当代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通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规范,文化礼堂将以农民群众认同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乡村社会精神秩序,维护乡村社会和谐。

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陈野研究员认为,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是传承民族文化文脉的根基,农民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员。因此,需要给村庄建设一个“精神文化地标”,而农村文化礼堂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礼堂文化:从单纯娱乐到精神升华

根据浙江省委宣传部编制的《文化礼堂操作手册》,文化礼堂专门设立了春节迎新礼、学童开蒙礼、国庆成人礼和重阳敬老礼。例如,成人礼选在国庆节举行,就是要体现“与共和国共成长”的主题,体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

临安市上田村今年年初在文化礼堂举行了新人礼,四对新人与全村村民见面、诵村规、唱村歌、向父母敬茶,作孝敬承诺。新人们还把各家的泥土和溪水融合在一起,浇灌在礼堂前的连理树下。新人们都说,这样的仪式让人很快对村子产生了亲切感,一辈子忘不掉。

提到新人礼,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说起了几年前的一桩憾事,有一个新媳妇嫁过来没多久就要离婚。“我们村住得分散,现在不像以往,邻里走动少了,她嫁过来了我们都不认识,如果当时就有‘新人礼’,我相信他们就不会闹到离婚的地步。”

陈野认为,这些仪式是以对父母、家庭、族群、家乡和祖国的精神依恋、寄托和回归为基础,从中升华出民族情怀、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观等精神家园的支柱。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说,与以往的基层文化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礼堂寻求家与国、古与今、内与外的结合,注重内生性、延承性、持久性,旨在实现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

文化之魂:为心灵安放提供依托

上田村村民的祖先是武将出身的吴越王钱镠,好武民风也有好勇斗狠的流弊。而如今,村文化礼堂组织了武术协会、书法协会,全村百姓“文武双全”。临安市委书记邵毅说,农民“身有所栖”后就要解决“心有所寄”的问题,文化礼堂是一个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公共载体,为他们提供心灵安放的依托。

“传统村落有市集、庙宇等固定的集会场所,是当时村民互相交流的‘精神家园’,现在的农村同样需要有‘精神家园’。”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希佳说。

湖州市吴兴区移沿村的文化礼堂今年要举办12场“幸福舞台”文艺演出,6场“幸福讲堂”讲座,20场“幸福礼堂”文明礼仪培训。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朱旭峰为此忙得不亦乐乎:“老百姓来看演出听讲座前,还会在村史室里走一走,他们都说,过去的美梦,现在成真了。”

太湖之滨,长兴县滨湖村,夏日里的文化礼堂华灯初上,为村民开启了文化夜生活:电影开播,排舞登场,村民钱凤琴登上舞台,清唱一段越剧,引来大伙阵阵喝彩。村支书史水良说,平时大家办厂经商各忙各的,自从建了文化礼堂,大家又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和理由。

篇7:文化礼堂开放制度

为活跃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维护文化礼堂正常工作秩序,加强礼堂管理,确保安全、防火,保持环境卫生,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文化礼堂由文化礼堂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其职责主要为按规定时间开关门,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维护、维修设备。

二、文化礼堂的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日 8:00—16:00。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开放时间,不得随意要求提前或延长,特殊情况另行安排。

篇8:“文化礼堂”文献综述

关键词:文化礼堂;宗祠;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宗祠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执行族规家法、进行议事宴饮的地方,是宗族文化最重要的象征符号之一。因此,祠堂文化,既包括祠堂的物质形态,也包括家族秩序、家族仪礼以及家族伦理等非物质形态。2013年浙江省政府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通过以旧祠、古书院等为依托建立 1000个文化礼堂来发展社区公共文化,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型举措。它的初衷是通过文化设施、文脉传播、文明传承让文化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树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标。文章拟以旧宗祠的改建为例,说明活化宗祠文化的必要性。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文化礼堂的前身——宗祠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对祠堂文化及其价值进行讨论,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一、祠堂与宗族历史变迁的研究

宗祠发轫于夏、商,盛于唐、宋,至清代晚期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观念,新思想冲淡了建设宗祠的意识。传统宗祠开始失去其存在的条件,宗庙建设和民间宗祠逐渐走向衰落。刘黎明在专著《祠堂灵牌家谱:中国传统血缘亲族习俗》中介绍了祠堂的大致情况,围绕“血脉”展开讨论,对天子宗庙、民间祠堂、古代民间祠堂建筑、孔庙及祭田进行了介绍,并对与祠堂相关的家谱及族权与家庭伦理展开了讨论。学者冯尔康在《中国古代宗族与祠堂》中从古代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研究宗族发展。从先秦时期开始,叙述了各个时期宗族的结构和作用,对宗祠教化族人生活的教育功能、族人互助互济的经济生活及宗族谱牒编撰进行考察。

二、祠堂的价值和功能

宗祠作为宗法社会的象征,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赖叶、蔡翔在《浙江新叶村的古建筑与历史文化》一文中对作为维系血缘关系的祠堂的性质、等级与建筑风格、祠堂的“匾额文化”展开研究,指出“匾额文化”是祠堂家族地位的象征。章力、章海君的《江浙祠堂文化与祠堂建筑调查》一文通过对江浙几处典型祠堂建筑的调查,分析其建筑历史、建筑特色及建筑布局,并进一步研究祠堂的祭祀礼仪及家谱撰写,充分展现了江浙地区祠堂的南方聚族而居的血缘文化。陈瑞在《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中介绍了在明清时期祠堂对于整个宗族的意义所在,着重阐述了它发挥的功能与作用,然而,全篇只分析了祠堂的控制功能有哪些,却没系统分析这些功能是在怎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桑良至在《徽州祠堂与终极伦理》中认为祠堂与西方教堂一样起着道德管理与精神管理的功能。

三、祠堂的保护与利用

研究祠堂的学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保护和利用祠堂提出针对性意见。他们的意见给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有一定帮助,但在文献资料中,学术界关注祠堂的开发多于保护,如何保护开发过程中祠堂的原貌,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如何协调,还要深入研究。如李芳在《浅议惠山古祠堂群的保护与更新》一文中指出“古建筑及其承载的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指出目前保护与规划惠山古祠堂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给相关部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建议。对于祠堂的利用,王兆燕在《四川省宗祠旅游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中指出应把祠堂当作一种旅游资源来保护它的存在,并从规划、宣传、线路等多个角度对宗祠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进行开发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上述研究专著中,虽然学者从各方面对祠堂作了详细的描述,但祠堂在现代化境遇中的转型——改建宗祠为文化礼堂,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著,民众对它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对文化礼堂的宣传;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对宗祠建筑的保护,二是对宗祠文化功能的重构,三是遇到的问题。如高宇霞发表的《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觉——浙江省安吉县高禹村文化礼堂建设纪实》叙述了高禹村的文化礼堂建筑以及它对当地人的影响,还有王蓓在《文化礼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举》中指出,文化礼堂来历以及它的建设对当地人生活的作用。徐声响在论文《外部输入与内部建构的分离与融合——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有关思考》中指出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创新,说明了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主要现状,以及面临着政府外部输入与村庄内部建构之间分离的问题与瓶颈,以苍南县在“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到文化礼堂的实践中,说明政府的外部输入与村庄的内部建构的融合,为我们破解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李旭芳在《论农村文化礼堂与精神家园的构建与实践思考》中在阐述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与精神家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艺术职业学院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中的作用,并对它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等等。除了这几篇文章,还有很多文章只是对文化礼堂做以简单的叙述,没有从社会学、民俗学的视角研究祠堂在当代社会的转变对民众的影响,以及文化礼堂的产生对建设当代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农村产生的问题以及影响。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田野调查予以论证。

总之,宗祠是中国宗法社会的产物,对它加以保护不仅是要保护它作为文物形态的建筑样式,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保护。改建宗祠为文化礼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宗族文化的需要,是现代化精神文明的一种补充,充分体现了我国乡村社会的深层特质——老人社会、感情社会,一种身份认同的关系。这种保护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以宗族及其成员为主体,这样才能使祠堂文化得以活态传承和利用,才能保持其文化的本真性。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视角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姚周辉,何华湘.宗族村落文化范本——温州永嘉岩头金氏宗族村落文化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2]韩雷,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以温州永嘉苍坡村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2013(5):13-22.

篇9:文化礼堂简介--传百度

**村有户籍人口2652人,常住人口4200余人。2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125人,村民代表60人。

近几年来,**村在文化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先后建设了露天长廊、灯光舞台、文体广场、老年孝文化等。这方面对活跃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需求仍有差距。对此我们**村于2012年3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报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三间村委老办公楼拆除和征用农户自留地,新建七间.三层的文化礼堂及附属设施。总占地面积为(518.1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28.00平方米),投资资金约为350.00万元。**村文化礼堂集会议、演出、电影、村史展示、图书阅览等等“多功能于为一体”,能容纳200人参加会议和观看演出。同时在我们的文化礼堂二层设置观看席,舞台的二侧建有化妆间、休息室,为方便开展文化活动设立后台。文化礼堂建成达到村民文化娱乐的要求,也便于村两委上情下达、问计于民。

篇10:南岳社区文化礼堂

南岳社区文化礼堂

家门口的“文化馆”——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巡礼之三2013-11-27

■记者 郑瀚 走进南岳社区杏湾文化礼堂,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设有渔猎民俗馆、高跷民俗馆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展示馆,还有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礼堂两侧的“六廊”显示牌整体设计,对当地的民俗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民俗廊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南岳的传统渔猎方式——叉海蜇、打黄鱼、张鹰捕。励志廊的钻石婚榜、学子榜、乡贤榜、感人孝媳榜等榜单上,每一个名字都讲述着感人的故事。还有历史廊、成就廊、民风廊、文艺廊等展示南岳社区历史沿革、人文特色。去年6月至今,南岳社区发动能人志士,筹资300多万元建成南岳社区文化礼堂。从此,社区居民经常到此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有人切磋棋艺,有人阅读书籍,也有人三五成群在此悠然地聊天,这里俨然成了社区里最具人气的地方。“8月30日,文化礼堂举行了大型的活动,高跷、抬阁等民俗节目纷纷上演,实在太精彩了,虽然下着雨,很多人被淋湿了,但大家还是伸长了脖子挤到人群中看表演。”杏湾二村的一名村民说,有了文化礼堂后,民俗活动会越来越多。南岳社区负责人介绍,文化礼堂在原先大会堂的基础上做了升级,以“三堂四窗五室六廊八大员”为载体,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之一。他们将制定文化礼堂每月工作实施方案,定期邀请老干部、老党员、道德模范开展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与政策宣传,并结合当前形势有计划地陆续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过一把文化瘾。依靠这个家门口的“文化馆”,南岳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的氛围越来越好了。

篇11:那一天,在文化礼堂作文

初夏时节,我们五年级的学生悄然离开水泥森林,穿过绵亘蜿蜒的青山与青翠茂盛的树林,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银坑。

与村民们朴素的房屋擦肩而过,直奔那青砖黛瓦。文化礼堂端坐在这个村落的中心,白色的`外墙与乌黑的瓦片,树木支起的木梁与水泥浇铸的地板,让我感受到一丝家的温馨。在门口合影之后,我却惴惴不安的踏入了礼堂,听说午饭要在这里吃什么忆苦思甜饭,不要说只有几碗粥打发我呀。

坐在位置上的我环顾四周,只见礼堂的左下角有两张桌子,几名村民正热火朝天的盛菜,几名已经领到饭菜的同学在狼吞虎咽,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才落到地上,看起来十分美味呢!我之前的不安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兴奋与期待。终于轮到我们班领饭了,“长龙”不断地向领饭桌前进,而我早已被其他同学们的狼吞虎咽的吃相刺激得更加迫不及待。

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菜盆回到座位上,脑海中还在重复播放着领饭时的情景:桌上有一笼屉,一位大嫂脸上的汗珠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她抓了三个白色的东西放入盘中,又在一边用勺子勺了一点乌黑发亮的菜,我定睛一看,what?一勺“博士菜”和3个白馒头,其他啥也没有了……我想别的同学都吃的津津有味,应该不会太难吃吧?先尝一口试试,我用勺子兜了一点干菜,放入口中细细的咀嚼,眼中瞬间放射出精光,每粒干菜都尽情释放出香味。又香又甜,难道是加入什么独家配方?比爸爸饭店的干菜还美味。我兴奋不已,又尝了一口馒头,面粉发酵的刚刚好,松软可口,雪白的馒头越嚼越香,仿佛加了蜜。啊,真是美味啊!我吃的满嘴流油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篇12:探索文化礼堂的上虞模式

绍兴市上虞区文化礼堂建设采取了“区级统筹,部门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体”的上虞模式。他们严格标准,确保质量,提升文化礼堂的内涵与特色;他们为文化礼堂取了“虞舜学堂”、“虞舜会堂”这些充满地域特征的好听的名字;他们在组织文化礼堂的活动中传承地方文化教育传统,开拓新的主题,引领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次来到上虞进行为期两天的文化礼堂采风,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巡礼,更是一次虞舜文化、精神家园的熏陶。

传承革命传统,村民乐有所得

陈溪村不是上虞此行的第一站,却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站。这座小山村距离上虞城区百官镇一个多小时车程,而且其中半程是逶迤的盘山公路。来这里之前,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硬件设施落后、文化建设水平较低的地方。

但事实却与我想象的截然相反,进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占地2000多平方米、哪怕放在城市里都颇有气势的苗通大剧院,以及配套的近万平方米的广场。如今,这里已经被改建成了文化礼堂—虞舜会堂。

村里的舞龙队、健美操队、腰鼓队等民间团队,正在会堂门口的广场上开展日常训练。热闹喜庆的气氛中,8人组的舞狮队时而滚地蹿,时而腾空跳,这4只“狮子”眨着大眼睛,显得非常俏皮。休息间隙,摘掉“狮头”的表演者更加吸引人,她们清一色是淳朴的农村妇女,队长陈秀红告诉我:“我们是全区第一支女子舞狮队,平均年龄35岁左右,姐妹们都是拿业余时间练习的。2012年以来,每逢过年过节、每次文化走亲演出,我们都会参加。”

聊到文化礼堂建设对生活的改变,陈秀红说,除了给舞狮队提供了更好的训练场地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村里人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历史底蕴”。

原来,陈溪曾经是浙东新四军的后勤保障基地,当地政府在文化礼堂建设中,重新改造了新四军纪念馆,展出在抗战时期当地百姓为浙东抗战提供后勤物资保障的史料与历史情景。这不仅吸引了不少周边红色旅游的团队,更是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再教育。与村里本已成型的漂流项目结合,在为村里创造收入的同时,也打出了文化礼堂的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在新四军纪念馆周边,开拓了2万多平方米的信义广场、孝信公园、孝信墙绘及通泽广场,把信义铭、信义守则、信义歌、虞籍名人、宣传窗等一一展示,文化礼堂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彰显;同时在虞舜会堂里专门开辟了展厅,介绍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内容,展现了上虞区的孝文化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与陈溪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百官街道路东村,这座村子位于杭甬铁路以东,百横公路贯穿该村,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值得一提的是,村子毗邻春晖中学白马湖。所以在文化礼堂建设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紧紧抓住“春泥计划”这个主题,与春晖中学形成良性互动,邀请公安干警、医生、退休教师和老干部,为学生开设“文化知识”、“安全知识”、“卫生知识”、“革命传统教育”等讲座;请师生组织村文化志愿者队伍,用文化知识参与到村里的文化礼堂活动。

路东村文化礼堂在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中,成立了健身舞队、铜管乐队、民间吹打乐队、腰鼓队。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小陶告诉我,他们的目标是:“真正使老百姓乐有所得,学有所成。”

捐款蔚然成风,弘扬助人美德

这次在上虞的文化礼堂采访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应当是崧厦镇祝温村村支书杭兰英。

祝温这座村子使我眼睛一亮,这个村以打造人和家园、生态花园、创业乐园和文化公园“四园”为目标,根本就是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嘛!

当地人告诉我,最近几年,村里先后实施了标准农田建设,河道疏浚、砌石,建设公共休闲绿地,建造文化礼堂及公共服务中心。而这些投入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本村村民自发捐款,一千多人的村子,捐款额在1万元以上的村民超过40人。

是什么让村民们乐意慷慨解囊?村长王茂桃告诉我,最大的原因,就是村支书杭兰英带头捐款,她家人在外承包建筑工程,赚钱回乡后就主动捐钱建设,至今已累计向村里捐款42万元,在村民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此外,村里对村民的捐款实行专款专用,把钱交给村里搞建设,村民们很放心。

见到杭兰英时,这位已经当了26年村支书的农村妇女,给人的印象是朴实又不失睿智,她在村里威望很高,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视村民为亲人,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村民老祝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除夕夜,村里一个乡亲失去了两位亲人,杭兰英闻讯时,正在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她立即放下饭碗,来到乡亲家,帮着处理后事。稍作安慰后,她又召集村里的干部,带头捐款帮她家渡困。在她的感召下,村民们纷纷捐款。两天时间,捐款近2万元。2000年,杭兰英又自己出资2万元修建了一段村级道路,一个回乡的建筑老板知道此事后立即掏出10万元,并对杭兰英说,把村里的路都好好修一修,钱不够和我说。从那以后,只要村里搞建设,在外闯荡的村民都会慷慨解囊。

正因为有这样的典型引路,所以村民们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上都十分支持,在原有硬件设施基础上,祝温村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建成了包括虞舜会堂、虞舜学堂、乡贤美德长廊、人和文化长廊、创业文化陈列室、农家书屋、多媒体阅览室、文艺演出舞台以及综合文体中心在内的许多设施。同时,还建设了一条“家和亭—田园文化墙—十里画廊—公共服务中心—信义林—采摘园—千亩稻花香”农村文化精品线路。村文化礼堂开展了15次惠及民生服务、传承风俗礼仪、弘扬孝德评比活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浙江省省长李强等领导先后来祝温村实地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文化兴村立人,彰显精神风貌

上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建庆说:“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是传承民族文化文脉的根基,农民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员。与以往的基层文化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礼堂寻求对父母、家庭、族群、家乡和祖国的精神依恋和寄托,从中升华出民族情怀、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观等精神支柱。”

nlc202309051404

所以,上虞以打造农民精神家园为目标,书写出了文化礼堂内在的力量。

我来到担山村时,那里正在上演文化走亲的歌舞演出。歌舞队演员陆一芳颇自豪地说:“我原来在女儿红酒厂里面做会计,平时特别喜欢跳舞,退休以后就经常来这里排练。”她总是乐此不疲地跟着视频学跳舞,再把学到的教给村里排舞队的姐妹们。她说,一直以来,村里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视。2013年,这支业余排舞队还在市民排舞比赛中露了脸,并捧回了奖状,“自从去年村里搞起文化大礼堂,排舞队的训练场地更好了,表演的机会也更多了。”

“这里人气高,也很热闹。”62岁的担山村村民陈兴发在旁边插话,文化礼堂是他每天必来的地方,早晚散步谈天,有时候还跟着跳跳老年健身操。担山村文化礼堂内设虞舜会堂、虞舜学堂、文体活动中心等,展示了该村的乡风,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担山村党总支书记姚宝忠说:“所有设施都是免费向村民开放的。依托文化礼堂,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很多,有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来到另一个村的文化礼堂—道墟镇新屯南村时,村里正在热热闹闹地上演着文化下乡的剧目。一个大厅里人头攒动,大家看着、听着专业演员的绍剧表演,欢声笑语连成一片。不远处的乡村大舞台上,也有村民自发表演着越剧,吸引不少村民观看。在新屯南村,我还走进藏书丰富的农家书屋、健身器械崭新的文体休闲公园,深深感受到这里的文化礼堂活动接地气、聚人气。

新屯南村村委会主任张丽娟说,曾经有段时间,村里的文化活动非常匮乏,村民务农或者打工回来就是打牌、打麻将,几句不和还会吵架甚至动手。“文化礼堂使村里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一方面除了发展经济以外,也注重提升村民的业余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礼堂的载体,宣传能人、善人、好人,村民都以上榜为荣,这样就把他们心中最淳朴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邻里和睦等美好品德激发出来。”

春天来了,绍兴市上虞区的文化礼堂在绚丽的春光中充满着一派文化气息。文化兴村,文化立人。文化礼堂不仅仅是搞搞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村里全方位营造文化氛围,把文化的熏陶作用从礼堂内绵延到礼堂外,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品格,引导广大村民形成健康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上虞区首批22个文化礼堂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2014年上虞区首批文化礼堂已安排2640项活动。文化礼堂就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虞舜大地竞放异彩!□

上一篇:席慕蓉的爱情诗句下一篇:教师节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