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词汇教学更有效

2024-06-09

怎样使词汇教学更有效(精选8篇)

篇1:怎样使词汇教学更有效

怎样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只有从组织课堂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才是实效性比较高的活动呢?有的老师认为:就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者是说离学生生活比较近,情境真实的活动;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的活动;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或者说难易适中的活动;有针对性的活动;能够达到训练语言目的的活动;引起学生思考的活动„„是实效性比较高的活动。衡量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呢?学生年龄兴趣,任何教育活动,任何学习活动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兴趣。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一样,还有就是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的活动要有灵活性。学生参与面,活动的目的针对性,以及这个训练的形式等等,都可能影响活动的具体效果。通过多次的教学试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活动式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游戏等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恰当地运用游戏、歌曲、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充分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加课堂英语实践活动,将课堂中枯燥的语言知识灌输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变单调的听讲为有趣,活泼的小小英语沙龙,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数词时,我让学生玩数星星和摘苹果的游戏,这两个游戏都是学生所熟悉和亲切的,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星星总是伴着奶奶的童话和妈妈的臂膀而存在的,他们对此有着极深厚的感情,所以游戏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给予很好的配合。特别是在新课导入中,数星星游戏进行得非常自然,课堂气氛也极为轻松。在学会了数词后,用上摘苹果游戏以及歌曲,学生记得牢固,记得扎实,而且学得愉快、舒心。

二、发挥教师本身特长,引起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如歌唱、舞蹈、美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和学生进行非语言性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兴趣,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因为据美国研究非语言交际的权威查理斯.格勒佛博士经过长期反复研究后指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际信息总量的93%是非语言渠道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其中脸部表情传递55%的信息,声音语调等传递38%信息。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在教学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身特长,在一举手一投足及一个表情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口语教学中,教材以歌曲等游戏形式见多,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利用录音机、录相机机械而枯燥地重复播放,学生学习起来趣味索然,或者根本毫无兴趣可言,但是如果教师能利用本身优势,带动唱,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思维中,将学生的积极性给充分调动起来;又如在教学生学一些动物单词时,教师如能通过简笔画,简单地画出课堂上所要学的动物形状来,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激活其大脑兴奋点,提高学习效果;再如上交际课时,教师如能充分参与学生的活动,扮演其中的角色,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更融洽。far, farm, hard, dark, park„等等一系列的单词。教学的同时,注意单词与单词间的比较,可以从字形,字意进行比较,学单词的同时,也可以教一些日常用语,学口语的同时,也可进行单词意思的反复记忆,对教学进行反馈。

三、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短短的45分钟里,教师必须将零碎的一个个教学程序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极为紧凑的整体。我在这一段时间里,采取“优化组合,逐步加速”的方法,精讲巧练,并尽可能做到“一练多得”。通常练习先“以易为先”,而后适当加大难度,“难易结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活动细胞,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树立起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可以根据一定的音标拼读规则,集中学习一些新单词。如在学习[e]这个音标时,我紧紧抓住E字母在重读闭音节时发音发成[e],进行集中大量识词,先从学生熟悉的单词入手,如:pen, ten„然后再推出同一系列的单词,如:hen, red, bed, get, leg, let„等。让学生自行寻找出其中的规律,而后根据其拼读规律,迅速地理解掌握老师所教授的新旧单词,通过这样的训练,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有颇大的收获。同时,由于理解了这种规律,学生觉得单词易学,易记,这时候教学的速度也可渐渐地加快,可根据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律,进行大量地扩大单词量教学,如:ar的发音为[a:],抓住这个规律,教给学生car, card, arm,自信心增强了,以往的畏难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就克服掉了。

四、引入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插入一些智力竞赛,由教师出题,学生竞答,或进行分组竞赛,将所学的单词进行科学地编序及统一:看谁能说出最多的动物类、学习用品类单词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自编自演一段对话,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用表演的形式反应出来,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对话最好;通过这样的多层的比赛形式,所学的知识就掌握得更牢固了。

总的来说,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式教学,能够迅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非常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外语教学的极为有利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潜在的因素,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雄厚的心理基础,对以后工作、生活等等各方面的成功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篇2:怎样使词汇教学更有效

良好的销售技巧可以提高拜访效率,提高销售业绩。根据《中国药店》调查显示:外企业务员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如施贵宝在上海各大药店中访问次数(通过“过去三个月那家企业的业务员拜访药店次数最多”而获得)未进入前五名,但却是店员印象最深的。石药集团业务员在北京药店的拜访次数19%的店员认为最多,但在被调查店员的印象中没有进入前五名。这种外企效率高的现象有当然管理因素,但是技巧肯定占有很大的比例。

过去几年,笔者应邀给很多企业做过销售管理和技巧培训,当时受训企业的人员听了觉得很实战,很受启发,很有用等,笔者也自己参加过无数次的各级各类培训,有些培训听了,真象盛夏天气喝了一瓶可乐,既解渴又舒服。可是很多做营销管理与领导岗位的朋友在和我交流时抱怨说,我们的培训越来越多,请的老师级别越来越高,但是效果越来越差,当时听了确实有热血沸腾的感觉,过后随时间的推移,大家不再当会事,随同拜访时发现销售技巧还是那么差,以后再培训时,销售人员都说知道了,在培训也没什么用了!就是说,培训时轰轰烈烈,培训完后没有效果,怎样才能使培训有效果呢?笔者详细分析了这些培训没有效果的原因,给出一些使培训产生效果的对策,并谈谈自己在培训管理中的体会,以飨读者。

一、“空瓶心态”才能真正听好课记住该记忆的内容

很多培训没有效果是因为听课者的心态不对,这些心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我本人就是一线实战专家,你讲的东西我都知道,没什么好听的。

*书店里有大把的销售技巧的书,我买一本看看不就完了吗?何必浪费时间听你讲!

*你的水平是否比我高?你的方法技巧模式还不知是否适合我们企业?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一只瓶子要想装入美酒,就得倒空瓶子中原来的汽水、脏水等,否则在好的美酒也装不进去,一般上课前,我们一定要要求学员上课前保持一个“归零的心态”,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学生,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要求每个人把自己大脑固有的知识完全倒空,以空瓶心态来参与培训听课,只有这样,才能听得进去,才能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否则,心存拒绝态度,听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关键的地方就会错过,精彩的思想也引不起共鸣。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念已经落后,现在人人都是我师,何况是自己企业花钱请来的人。既然坐下来了就以谦虚的、归零的、空瓶的心态听课,哪怕听到了一句话、一个观点对自己有用有启发都是值得的,要是觉得不值得听就别去。否则到场不听还会影响他人情绪。

怎样培养归零心态:

对于组织者来说,让受训人员的心态归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销售人员往往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心态较普遍。笔者在组织培训时,采用两个方法来解决注意问题:

首先:针对培训内容,设计一系列开放式问题,当场提问,由于对答案中模棱两可、一知半解者较多,甚至完全不清楚的也不少,于是要求听完课后每人对这些问题写一篇论文,以此引起学员重视。

第二是把一个时间管理的游戏移植过来,用在说明人的大脑是有空间学习其他东西的。

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把石块放完后我问我们的销售人员:「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我笑著问。然后我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直到装不下为止,又问学员:「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有些说是,有些说「也许没满。」

于是我又从桌下拿出一袋细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学员:「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学员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我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员。称赞完了后,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我问学员:「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它和学习充电有什么联系?」

答案:当你大脑填满了自以为有用的“石块”时,精美的“细沙”和滋养生命的“水分”就再也装不下去了。

第三,以成功学的观点来教育学员对待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愿意学才能学好,你投入多少,你才能收获多少;你参与多深,你领悟才会有多深。你如果高高在上冷眼旁观,你必是一无所获。

二、让销售技巧培训成为动作演练

销售技巧是一种习惯性动作,销售技巧培训应该注重角色演练,让实际演练成为培训主角,把销售技巧培训设计成一种习惯性动作技巧训练。

为什么销售技巧培训了那么多,你的销售人员到了实际销售场景还是不会用,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你注重了知识培训,忽视销售是一门技巧,技巧演练才是根本。

二是你没有设定技巧训练过关标准。

销售技巧不是知识,其培训不是知识培训,而是技巧训练。请您务必清楚,销售技巧是一种动作,一种习惯,是自然而然的习惯性本能反应。这样的习惯性动作绝对不是靠培训师讲课、案例解析和学员看书就能获得的,他必须依靠演练和实战应用才能形成。

因此,销售技巧的培训可重复,第一次是知识传授,以后都应以各种演练、训练、模拟等为主导。这里关键是要求讲如何设计演练内容,让技校通过演练逐渐成为习惯性动作。而且这种演练必须实战且严肃认真。有一则谚语:“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二:

一是分组逐一演练,把需要解决的技巧问题通过程序化,设定实际场景,每个组员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模拟实际销售环境,反复不断的演练。拜访、销售洽谈的对象以自己实际工作的各种对象为标准来模拟。比如我们设定过:医药公司老板、医药公司财务经理、连锁药店老板、采购、培训部经理、店长、柜组长、药师、店员等。他们分别面对我们的业务员,提出各种销售异议和有意为难我们,以此来训练我们业务员的技巧和应变能力。比如对省经理的技巧培训:经销商拜访,我们设定以下问题和场景,进行模拟角色演练,以训练业务员销售技巧。

1、与经销商洽谈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区域。

2、要求没有签约的二级经销商进行分销打单。

3、说服经销商洽谈三方分销协议。

4、说服经销商,拿出财物,联合开展××产品的促销活动。

5、要求经销商压缩应收账款,达到我们的信用额度要求。

6、说服经销商配合我们进行新产品上市铺货工作。

7、随同拜访,督导业务员和终端人员工作。

8、区域管理都做那些工作,并把最主要的工作模拟一项。可以让考官配合。

9、现场实施一个10分钟的业务员或者店员培训。

10、现场组织一次区域销售会议。

方法二:是擂台赛方式:

分成两组:设计一个实际销售拜访中的难题,每组各出一人分别模拟销售业务员和客户的角色,进行销售拜访,结束后,各组每个受训者轮流逐一分别说出自己所出队员的优点和指出对方的不足,那个组说出的越多,那个组获胜。然后角色转换再进行相同的过程模拟,看看改进了多少。

三、依靠制度使培训的销售技巧成为“知而行”的习惯性动作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来名字是“陶知行”,后来发现,知道了并不等于行动了,并不等于就会做了,因此才该名陶行知,意思是通过行动,你才能真正知道。无独有偶,当代举世公认的美国管理大师得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从知道到做到,从思想到行动,是“最远的近距离”和也是 “最近的远距离”。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马上去做。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怎样才能使培训的东西变成知而行,行而精,精而验,成为个人技能和经验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各位看官参考。

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行动方案,以保证能有效改变他们的态度。这一过程西方称之为“变革管理”。为了有效管理这种变化,公司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激励计划,其中要能够反映出先进技能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们的做法:

1、建立技巧知识测试与实战模拟考试双过关制度

如果你只考销售人员销售技巧知识,他们靠着死记硬背也能过关,但这只是知识,永远成不了技巧。你可以先通过闭卷考试,强制性要求业务员先把技巧记住,把拜访和工作程序、各种技巧熟烂于心,记住,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必须熟烂于心。但是熟烂于心还不是技巧,最为关键的是通过每个人都必须通过的模拟考试来把知识变成技巧。

我们的模拟考试做法是:

*事先公布模拟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表:

*营销高层领导和水平高的大区经理作为考官,对每一个业务员通过随即抽取试题,只给1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上场模拟角色测试。

2、把模拟考试过程全程录像,然后再利用一些时间对表现特别好和差的进行点评。并抽取典型试题和问题,再次当众演练。

3、把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薪资奖励调整、职位升迁的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会真正引起业务员重视。因为人们往往并不按照正确的或必须的去做,而是按照要考核或奖励的标准去做。

4、建立陪同拜访制度:公司销售部长、市场部产品经理、大区经理等定期下市场随同拜访,进行指导和现场考评,并把每次考评结果反馈公司。这才是真正让销售技巧成为习惯性工作的关键。因为总部培训在怎么严格到位,也会受时间和人数限制,日常管理中持续不懈的教育训练和实战锻炼,才会培养出真正具有较高销售技巧的销售业务员。

篇3:怎样使词汇教学更有效

一、小组活动的形式

我们可以多角度地分析小学英语小组活动的形式。小组可以是两人的, 四人的, 六人的, 自由组合的, 开小火车的, 同桌的, 前后的活动形式多样。形式可多样, 但必须是有效的。

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因应不同的学习活动而多样化, 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就是好的形式。小组合作, 其实也是一种团队合作, 不管是生活、学习, 还是工作, 我们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和精神!

很多人常常羡慕小班的教学, 知道小班教学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就现状来看, 几乎都是大班教学,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出它的优越性了。把一个大的班级分成十几个小组, 只要管理好几个小组长, 就相当于十几个学生的小班教学了。关于学生的合作学习, 我经常采取的是四人小组。两人的不愿说, 四人可以互相监督,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为了避免学生到处跑太乱, 就是前后桌四人共同讨论、对话、表演。而课后也分了几个学习小组, 由学生自由组合, 互相听写单词、读背课文。同学之间互相帮忙, 互相监督, 为教师减负。但仍免不了有学生偷懒、包庇, 教师可以多花一些精力, 专门管理他们的组。

这是我的做法, 恳请同仁给予指点和建议。

二、如何有效地使用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 根据当天授课内容, 分别给他们取不同的组名。甚至每个组都有1-2句自己的口号, 为自己鼓励。学生很喜欢这种分类, 既有趣, 又能强化当天的授课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 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首先要有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 要积极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其次, 教师要善于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最后, 教师要有参与和调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 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做好调控, 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 突出关键问题, 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 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形成一致意见。

可以列举一些有效的小组活动设计, 例如, 学完了人体部位的名称和句型之后, 可以进行4人小组的操练。可以由1人发口令, 另外3人进行快速反应, 并且轮流发口令:Touch your...Show me your...Raise your left/right...这样训练更有效果, 并且每个人既锻炼了说, 又锻炼了快速反应。

三、小组活动设计与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 品尝成功的喜悦, 得到赏识的阳光, 使学生学得主动, 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相互合作, 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 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 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 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小组合作时, 我们应坚持引导、少讲、多练的原则, 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篇4:语文教学中怎样使阅读更有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7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向学生传授各种语言文字知识。但是由于阅读的方法单一,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速度慢,认识肤浅,效率更低。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录音,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

传统教学中的“读”,主要有教师泛读、学生默读、集体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对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就能扬长避短。另外,学生对自己没有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较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先让学生听教学录音进行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领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仍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但由于其世界观的局限,既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只能苦闷、彷徨,想解脱感情的重压而又不可能的复杂情感,就会对学习该文的语言特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影像,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形状、特征等的课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学生理解课文、学习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以朱自清学生的文章《绿》为例,这篇课文中,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在教学中先播放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就能很快解决难点,大大节省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三、利用学生主体,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积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学生要积淀,自主阅读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途径。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新课程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要在略读、速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要在精读、默读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要学习从多角度深入理解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的阅读。

四、利用教师主导,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基于此,利用教师主导,培养创新能力。阅读是学习的起点,是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文章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篇5:怎样使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怎样使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更有效果?这是我们做教师所企盼的,在反复实践、摸索中,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紧扣目标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备课、教学中要注意制定、落实教学目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目标展开。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二、走进生活,学思品

我们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教材,因为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例如我在教学《餐桌上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先采访爷爷、奶奶儿时的餐桌上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中午的餐桌上又是什么样,通过比较,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什么变化能反映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即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有激发了学生兴趣,比死啃书本强多了。

三、优化过程

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我经常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扮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受学生欢迎。如:《科学是把双刃剑》针对网络的利弊,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对网络的利弊有了切身的体会,在辩论中轻松理解了“科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的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把握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电教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学生情感教育提供的很大方便,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如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我在网上截取了父母给孩子的心里话,读给学生听,当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孩子们不约而同跟唱起来,情感的共鸣,无疑为情感教育起到了催化作用。

篇6:如何合理评价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节课中,若在重点、难点、关键处有一些精准而到位的评价,能使我们的课堂多姿多彩,产生有效的互动。如何合理评价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民主和谐,创设评价氛围

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前提。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环境,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争辩,也是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只有在他们心理无压力的环境下才能迸射。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学生做错了或说错了要允许学生重说;学生回答不完整,要允许学生补充;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允许学生合作、共同探究讨论;教师出现错误时,允许学生指出并纠正。我们只有宽容错误,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才能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因而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是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必要条件。

二、以人为本,实施多角度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让孩子们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手段之一。因此提倡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不要过于笼统。

1、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让一位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56-29+35,他写得很工整,很准确,我就适时给予评价:“这位同学列的竖式数位对得真整齐!书写真工整!”再如,在教学笔算减法时,有位学生笔算完一道题后,马上接着用加法进行验算这道题,师即时给予评价:“xx同学为了确保计算准确,他早就养成了验算的好习惯,太好了!”„„等。

2、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有心人,在生活中能认识这么多的图形,同学们都很佩服你。”“你通过前后联系,一下子就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办法真好。”“你用画图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这真是一个解题的好方法!”等。

3、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新课标里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其中就包括“情感与态度”。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当学生说要保护水土、减少流失时,刘老师立即评价“你真有环保意识!”再如: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等。

4、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式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巧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有的拼,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多认真呀!”等。

三、多维互动,进行多样化评价

新课程倡导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多样化,老师、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一)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自我评价法,使评价外部的转化为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化为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评价发展方向。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中,在全课总结时,提出问题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的表现怎么样?” “哪些方面表现很棒,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对知识进行总结性记忆,同时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小组互评

在评价时,我们要怀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上。通过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不严谨的变严谨,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本教学中尤其突出。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然后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上台汇报环节,也有:谁有补充?谁有评价?让全班同学共同展开互评。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价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评中,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每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评价老师这节课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三)教师评价

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是不管学生水平差异,答对就表扬顶呱呱;答错就唬着脸说:“不对,下一位”;答不上就严肃指责“听没听课”;要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评价应优化评价语言,应突显准确性、激励性、趣味性。

首先,评价语言要亲切,富有亲和力。“亲其师则信其道”,名师的课前的热身导语,都是以好朋友一样的话语,使学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欢他,师生融成一片,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课中称学生为小伙伴、孩子们、男子汉等,都体现出亲切性。用爱心正确评价,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其次,评价语言要准确,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片断1:

教学《轴对称图形》,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剪出一幅美丽图案。学生剪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有五角星、苹果、蝴蝶、大树、房子„„

师:观察这些图案,联想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生1:这些图案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炼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棒!生2:我觉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师:你能把学过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准确地找出来,真不简单!生3:蝴蝶、飞机、蜻蜓,还有我们校服上的图案,也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列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观察入微的孩子。生4:我还有补充,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还有教室的窗子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作出补充,你真是一个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孩子,大家表扬他!”

这样的评价,就能非常准确地捕捉到四位同学表露出来的不同智能倾向,评价时很自然地流

露出教师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赏识,评价标准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这样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彰显特性、张扬个性。

第三,评价语言要机智,充满激励性。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教学机智,进行有效的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教学片片断2:

孙老师在上第二册《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自己创造出规律吗?”生1用图形表示,教师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能用各种图形来表示”;生2用数字表示,教师评价:“真棒,你能用简洁的数字来表示”;生3用节拍表示,教师评价:“你的节奏感真强,很有音乐天赋”。从中能看出教师评价的机智,充满着激励性。这种积极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生动的评价,会使学生兴奋不已,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更高。

四、创新思维,实行延时性评价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该原理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应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获取真知。

篇7:如何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在35分钟内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教师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下面我就围绕“有效性”展开一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有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教学目标。任何一堂课在操作之前都应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是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那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呢?我觉得首先要吃透整个教学内容,即一堂课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以及前后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便于在教学当中结合旧知,引用拓展。再次,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更要从学生出发,考虑各方面不同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又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设计有效

想要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首先活动设计要有意义,贴近生活。《英语课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活中学,在学中用。

再次,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一堂课中,从教学目标和任务出发教师设计的活动一般不止一个。那么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活动,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呢?从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规律出发,这些活动之间应该有一个递进的过程,所有的活动应该有难易差距。都太简单或根本没有悬疑,学生会失去兴趣。如果都太难了的话也会让学生失去信心,所以可由易到难,有点趣味,有点深度,有点挑战性。这样的活动会更加有效。

三、任务设计有效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不定将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例如,我在教授“There be”句型时,发现学生对物体的空间位置难以理解,进而难以掌握“There be”句型所表达的特殊意义。于是,我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后,观察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都有什么,东西的位置如何,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用“There be”句型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课上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房间,有的学生还画了示意图来增强效果。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篇8:如何使阅读教学更有效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可见, 阅读教学的结果就是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形成怎样的创意思考, 拥有怎样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想从阅读的对象中找到考试和升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去死记硬背, 这样的阅读教学势必会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性, 从而会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僵化和人云亦云的误区。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必须解放思想, 引导学生摆脱“单纯的功利”, 从急功近利的短浅意识中解放出来, 进入到作品所呈现的意蕴中, 进行独立自由、个性化的阅读。这样, 阅读才能既心入于境, 又“超然心悟”, 才能有独到的认识和感悟。如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就是他读宋词时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读出的创见。他引用三句宋词来形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 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 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 功到自然成。这正是在自由阅读中得到的丰厚馈赠。

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读透文本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堍,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 不但会面, 还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读透文本, 走进文本。使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 用心灵去解读文本。

因此, 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 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多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语言转化、情感体验、语感积累、多元智能发展的过程。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 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 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 学生初读课文以后, 我要求学生在“一个皇帝”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发表你对这位皇帝的评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多:有的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皇帝;有的认为皇帝是一个聪明的皇帝;有的认为皇帝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有的认为皇帝是一个爱美的皇帝;有的认为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的皇帝……对于这众多的感受和体验, 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 教师就应该加以肯定, 不能依照教师的“成见”, 来个“一刀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相反在实际的课堂中许多时候还是老师讲解的多, 学生体验的少, 老师的讲解、体验 (更多的是教参编者的体验) 代替甚至破坏了学生的体验。如有位老师在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 有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七自然段 (摇着轮椅在院子中慢慢走, 又是雾罩的清晨……) 体验作者的感情, 这段文字朴实真诚、通俗易懂, 字里行间蕴含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 学生读得很投入, 应该说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可是教师却在读得慢的同学一遍还没读完的情况下就叫停了, 然后大讲文段内容和文句写法, 如交代时间地点、铺陈排比……教师的讲解打断了学生的体验, 使他们从心灵世界叫到现实中, 破坏了原本已经形成的体验情境。

三.教师要做到评价及时、客观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 教师应采用恰当的形式及时、客观地加以评价, 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贻误时机, 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 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 碰撞出新的火花, 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自己展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 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 有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后提出:“钱塘湖春行”可改为“钱塘湖春游” (他把“春行”改成了“春游”) , 理由是这是一篇写春天景色的诗。这是该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值得肯定。可问题一经提出, 立即引起学生评价和争执。有的同学认为, “春行”说明作者路过钱塘湖被其景色所吸引而写的, 如果改为“春游”说明作者是专程来游钱塘湖的, 这样一改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了。有的同学又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一来,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在评价和交锋过程中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展示出来, 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评价时不能“一刀切”。我们要培养的是富有创意的读者, 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 反对重讲轻读, 重视自读自悟, 主张学生自我解读, 读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教师常常将菲利普夫妇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传授给学生, 因为这对夫妇身上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也有人指出, 于勒作为课题和中心人物也可当作是主人公来处理。这是因为文学不是科学, 它无法用严格的定理公式来证明。因而也就没有同一的标准的答案。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 我们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 客观、公平地加以“裁判”。

第二, 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作积极的评价, 多鼓励, 多赞赏, 不要轻易否定, 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 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 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 不要求全责备。如在学习《童趣》一文时, 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二自然段中, 作者把蚊子想象成白鹤, 使平常事物变得美丽又奇特。当你看到满天飞舞的蚊子时, 你会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说出来大家听听。有的同学回答说“满天飞舞的蚊子像宇宙中飞行的星球”很显然, 这个想象是很不恰当的, 但面对全班同学, 教师不能简单地对这位同学的看法加以否定, 当然也不能肯定, 这时可以“你的想象很有趣, 下课之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好吗?”来结束和这个同学的讨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阅读是一种由许多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 又是十分个性化的认知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追求有效阅读教学, 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让学生真正地投入情感, 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以达到语文要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的目的, 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篇:PIE高级工程师的个人简历下一篇:海边的雪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