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

2024-05-27

春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春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

一是要充分利用文化活动的多形式,提升先进文化的感召力。今年的“三节”活动,大多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也引进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如在元旦和元宵节期间,分别由中国移动通信xx分公司和平定县举办了两场交响音乐会,就吸引了很多干部群众前去欣赏。全市共举办了各类活动170余项,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增强先进文化的号召力,就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现代艺术,尤其要致力xx传统文化的挖掘、文化载体的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推动我市多年来积淀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培育充满创业激情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要充分利用群众文化的多需求,扩大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往往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参与性、多样化等特征。宣传文化工作要尊重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顺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既要满足多数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关注少数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重视高层需求,又要维护普通需求;既要努力满足正面的、积极的、合理的需求,又要理直气壮地引导和矫正负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需求。我们要根据群众的多种需求,与群众身边的事情相联系,与群众的实际要求相联系,与群众的特点相联系,与群众的兴趣爱好相联系,集思想性、艺术性、生动性于一,熔形象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炉,以扩大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三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事业的多种类,激发先进文化的生命力。我们要以广场文化为龙头,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少儿文化、旅游文化等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不同的群体都能找到合适的文化活动项目,变被动的文化观赏为主动的文化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进而激发出群众共同创造文化的激情。群众文化只有当群众主动参与时,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从观赏到参与,意味着我们要走近群众身边,去发现他们的文化爱好,文化需求,文化才艺。与群众一起,发展他们自娱自乐、抒发自我、陶冶自我的种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在提高中坚持下去,推广开来,这样扎根于群众身边的基层文化,才能得到最广泛的响应和参与,才会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产业的多方面,增强先进文化的渗透力。文化产业,涉及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如读书、看报、电视、电影、音乐、戏剧,旅游等等,覆盖面很广。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发挥全社会人才、设施、经费等方面的优势,吸收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职业群众参加,将文化活动渗透到各单位和各家庭中去,就能使先进文化具有更强更深的渗透力。在今年的“三节”活动中,在灯会上展出的大型机械灯,是许多单位花费巨资打造出来的,但只展出了短短的几天,节过完了就放起来了,很可惜。我们深深感到,如果再多一些商业化的运作,我们的活动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今后的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大力促进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相互渗透,结成经济文化联合体,以文补文、以贸补文;文化事业单位也要积极面向市场,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在此,我要强调-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见利忘义,精神生产及产品不能完全商业化,文化工作者不能完全商人化。

总之,宣传文化工作者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需要,为改革开放服务,把反映、解决社会主义经济、政冶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实施好精品工程,增强精品意识,努力生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的作品;在一手抓繁荣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管理,抵制消极腐朽思想,清除文化垃圾,用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占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阵地。

篇二

根据xx社区20**年春节、元宵节活动实施方案,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节日期间居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使社区居民群众度过了一个安全祥和愉快的春节,具体做法:

篇2:春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

元宵节期间,全市共展出大型机械灯188盏,街头文艺表演队伍133支,人员15000多人,彩车40余辆。市区的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以点为主、点片结合、交叉表演、集中层演的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规模适中、代表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城、矿两区以广场为中心,集中开展了秧歌、锣鼓、街舞、军乐队、健身操等多种表演活动。在正月十五下午,城、矿区分别举行了“锦鸡鸣春”和第二届“煤海欢歌闹元宵”大型街头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人民的节日期间文化生活。在表演活动中,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城区的表演活动中,市领导程步云、李天太、林玉平、高全怀、王敬瑞以及城区的党政领导与城区人民群众一同扭起了秧歌,并向在场群众拜年祝福,赢得了老百姓的热烈掌声,把表演活动推向了高潮。元宵节晚上8点,xx市举行了“希望的xx”焰火晚会,与此同时,全市多个地点燃放焰火,营造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昭示着山城xx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新气象。城区在德胜街举办了201x年“文明之春”大型灯展,设置大型机械灯 31组、大型牌楼7座、大型彩绘灯箱26个,使德胜街呈现出“文明之花不夜天”的节日景象。矿区、阳煤集团设置了6个灯展区,展出了造型各异、巧夺天工的大型机械灯64盏,成为节日期间全市人民观灯的亮点。南煤集团分2个展区举办了“金色南煤”大型灯展活动,共展出12组大型机械灯。

平定创新了今年的活动方式,举办了“201x年元宵节文化艺术节”活动,在县城城里街设置民间艺术一条街,并举办千人舞灯会。盂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城乡文艺汇演,并组织了各类展览,科普宣传,举行了元宵节焰火晚会。郊区举办了元宵节广场民间艺术表演,举办了焰火晚会、迎宾晚会、全区劳模专场晚会,并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发区也举办了街头文艺表演、焰火晚会及灯展活动。此外,各县区在元宵节期间,分别开展了青少年计算机知识大赛、电影晚会、民间手工艺展等阵地活动60余项。

“三节,”期间,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群星风采”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这些作品都是我市业余作者近年来获省以上奖和写生作品。市、区、县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各级图书馆(室),依据节日期间群众文化活动相对集中的特点,创造条件,面向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免费开放,发挥各自功能和优势,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和精神食粮。

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我市各专、职业剧团创作、排演优秀健康的文艺节目,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将组织各类优秀影片,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下基层活动。

201x年“百花迎春”春节群众文艺汇演颁奖晚会是“三节”活动的又一个重头戏。在各县区300多个节目汇演基础上,层层选拔评出歌舞、评说、秧歌剧、鼓书、小品、器乐等43个优秀节目,特别是郊区的赛兴秧歌剧和鼓书说唱,既挖掘了民间艺术,又融人现代综合艺术,打造创新,将歌、舞、说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晚会精心安排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节目版块,说身边事、演身边人、唱主旋律,集中展示了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主题,许多干部群众含泪观看,台上台下激情互动,把我市的“三节”群众文化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

总体来讲,今年的“三节”文化活动主题明确,地方特色浓郁,创新了艺术表演形式,提升了城市形象,真正形成了社会文化社会办,群众文化群众参与的局面,是对找市群众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次活动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县区,在活动安排上没有做到与全市的部署同步,使他们在一些全市性的活动中缺了席。再如在今年元宵节的灯展中,大xx煤矿的机械灯很有特色,但由于距市中心较远,来看灯的人较少,使得投入不少却没有得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有些方面重视得不够,所以在以后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篇3:春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

马列书记指出,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 在省委活动办和省委第16督导组的督导帮助下, 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省建材协会着力抓好组织领导、协调联络两个保障, 抓深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两个基础, 抓实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两个关键, 抓牢整改务实、建章立制两个根本, 坚持把领导带头、严格督导、强化宣传贯穿始终, 扎实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 目前已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为推动云南建材行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凝聚了正能量、提供了思想政治和作风保障。马列书记强调,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指示精神和秦光荣书记关于第一批活动收尾不是收场、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落实的要求, 坚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和制度建设有关工作, 切实兑现承诺, 让职工群众不断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作风新气象;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 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作风建设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让活动成果不断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无穷动力。

龙贵祥副组长在讲话中对省建材协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省建材协会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 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 有效推进, 特别是马列书记以身作则, 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反对“四风”, 高标准严要求, 规定动作做到位, 自选动作做扎实, 整个活动有声有色, 有形有效, 呈现出组织领导得力、理论学习深入、征求意见广泛、查摆问题聚焦、谈心交心充分、开展批评坦陈、整改落实有效的特点, 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达到了预期目的。龙副组长还就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继续抓好整改工作, 努力兑现整改承诺;二要以制度为根本, 力求构建长效机制;三要继续抓好所属各单位的活动后继工作, 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四要以巩固活动成果为核心, 不断促进发展。

会议还对省建材协会党组领导班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班子成员参加活动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省建材协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近期退出党组领导班子的老干部, 省委第16督导组成员, 省建材协会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机关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本刊又讯 (云协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在省总工会的协调支持下, 2014年1月22日至28日, 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 (以下简称“省建材协会”) 对建材系统困难企业、困难职工、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及困难军转干部开展了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

此次慰问送温暖活动共分三个慰问组, 一组由党组书记、会长马列同志带队, 一组由党组成员、副会长法玉宾同志带队, 一组由党组成员、副会长缪沾同志带队, 分别赴滇中、滇西、滇北深入12户企业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 共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此次慰问送温暖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 一路轻车简从;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慰问组每到一处, 都贴近群众、深入群众, 深入了解职工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 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并致以新春的祝福, 祝愿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困难职工纷纷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祝福, 表示要振奋精神、攻坚克难, 在新的一年里努力让生活、事业呈现新面貌。

省建材协会同时对全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及困难军转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马书记深入离退休老干部和困难军转干部家中, 对其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全省建材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代表省建材协会党组向他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节日的祝福, 并鼓励他们继续为全省建材行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离退休老干部和困难军转干部对省建材协会领导班子以新风正气谋建材发展的做法给予了赞扬, 对一如既往走群众路线、切实落实老干部和军转干部政策待遇、开展老干部工作和军转干部工作给予了好评。

根据建材协会党组安排, 会长助理于清祺同志、办公室主任朱郁同志、副主任万晓祥同志、老干办副主任杨青同志、财务处负责人李海燕等同志参加了慰问。

1月27日, 党组书记、会长马列同志深入部分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向他们送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1月27日, 党组书记、会长马列同志看望慰问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老同志。

1月23日, 党组成员、副会长法玉宾同志一行在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慰问困难职工。

1月24日, 党组成员、副会长缪沾同志一行在昆明滇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慰问困难职工。

篇4:杜阳 文化春节有味道

在杜看来,她的优势在于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气质与眼神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身材更加完美,因为要想成为优秀的职业模特,身材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对设计师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变成设计的一部分,在秀场上能够配合灯光、音乐,感染所有人。”

说起春节的度过,杜说:“几乎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按照北京的风俗习惯,在小年就开始忙活了,吃团圆饭、饺子和逛庙会,虽然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和亲人们团聚却从来没有感到厌烦。印象最深刻的春节就是那次只有我们一家三个人的春节,大家都由于工作等等原因没能聚齐,所以那是我成长中最冷清的一次春节。如果说我心中最理想的春节,就是希望所有家人都能够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一年的事情,有趣的故事。”

杜认为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因为都由一家之中的大厨掌勺,而我更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参与,每人做一道拿手好菜,也许这样饭桌上的色香味不会那么均衡,但会让年更有意义,更有趣味。我们家年夜饭必上的一道菜就是鱼,年年有余的意思,并且还会将鱼头和鱼尾留过大年三十儿的晚上,也是说有头有尾,并且期盼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够衣食无忧。而我们北京长大的孩子,过年来说必不可少的项目,就是逛庙会,体会老北京的风俗习惯。”

在杜心中,传统的春节应该延续。“随着大家都有各自的事业,这几乎是所有家庭一年一度的聚会了,平时大家都根本没有机会这么亲近的聊天,也没有办法去陪伴老人和父母。可以适当地继承传统,因为中国的文化不能丢!但是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烟火是一个不能避免的,需要适当减少的传统春节的娱乐项目。”

如果让杜策划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她说:“希望可以去海岛城市像是马尔代夫和塞舌尔旅行,离开寒冷去一个温暖美丽有海的地方,安安静静享受一个幸福的家庭时光。”

对于今年的春节,杜认为会不太一样。“因为我刚刚代表中国去参加第64届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为中国拿下一个不错的成绩,今年我希望能够好好的总结一下过去,因为参加这个比赛又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所以说这个春节对于我来说是真真正正新的旅程的开始,我希望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好好享受2014带给我的荣誉,迎接2015的挑战。”

篇5:春节文化活动工作总结

20xx年区春节期间围绕“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民俗表演、群众游园、书画展览、文博展示、电影展映、艺术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计200余场,覆盖12个街镇乡和绝大部分村、社区,直接参与群众18万人左右。

二、活动亮点

(一)传统文化活动唱主角

春节期间,舞狮舞龙、川剧、京剧、高跷等传统艺术表演活动在洛带古镇、驿马河公园、吾悦广场等重要景区、节点、绿道等进行,深受群众的广泛欢迎,既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新年氛围,又充分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二)群众参与性、趣味性更强

在20xx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中,群众可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占70%以上,在多个社区开展的“社区春晚”中,群众成为台上的主角,新春嘉年华、新春游园、民俗闹春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到各种小游戏、写春联、包饺子等活动中,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看电影成春节休闲新宠

篇6:春节文化活动总结

一、活动时间:

从2021年2月8日开始,学校按方案要求,认真安排组织实施,抓紧时间,贯彻落实,从时间安排上给予充分保障。

二、活动主题:

以春节为活动契机,运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张贴24字核心价值观、贴春联、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文艺晚会、猜字谜、舞龙舞狮等群众节日生活中,使广大师生和群众在切身体验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产生“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良好效果。

三、活动成效:

1、组织教师与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美丽周鹿·生态乡村”主题活动,为“美丽周鹿·生态乡村”做贡献。

2、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如气排球、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

3、引导学生在春节期间通过短信、电话、贺卡等形式向老师、长辈、同学、朋友祝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增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4、引导学生在春节期间与家人一起贴春联、包棕子、吃团圆饭,观看或参与群众开展的象棋比赛、拔河比赛、猜字谜、舞龙舞狮等活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

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活动实施期间,我校利用张贴大字、开展体育健身运动、参与“美丽周鹿·生态乡村”主题活动、参与百姓开展的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认真实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的宣传活动,营造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7:春节新年文化活动总结

春节文化活动总结一

为推进乡村文化工作繁荣发展,在春节来临之际布隆吉乡高度重视,以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娱乐生活,启迪思想为总指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龙腾虎跃闹新春,龙马精神进万家”主题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我乡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欢迎。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为全力做好春节文化活动,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活动有组织、有声势、有效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2012年关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成立了由乡政府乡长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活动组织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文化活动在我乡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主要媒体的宣传作用,对迎新春文化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我乡群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心态和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烘托出积极向上、喜庆热闹的新春文化氛围。

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2015年12月25日晚8:30在乡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各驻村单位、乡集镇的人民群众共100余人参加。联谊会上唱歌、歌舞,小品、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使得全机干部度过一个欢乐、轻松、丰富的联谊会。

二是举办传统社火汇演。按照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整体安排,结合传统特点,我乡组建了以秧歌队、太平鼓队为主的70人的迎春社火队,春节期间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社火拜年表演并参加全县春节社火汇演,共演出30余场次,观看群众7000人次。大幅度地提高春节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三是举办“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各村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排练文艺节目举行巡回交流演出。全乡共开展交流演出12场次,演出节目32个,观看群众2400余人。通过交流,极大了丰富演出形式,提高了各村文化建设水平。

四是举办“新农村、新风尚”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各村充分利用各自的文化室及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开展象棋、扑克、牛九、乒乓球等健康文体活动,举办竞智竞技比赛、游艺活动和跨村组的联谊活动,扩大了群众参与面,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营造节日气氛。

五是开展“学在农家”读书活动。布隆吉乡4个行政村积极利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并保证节日期间书屋的正常开放,促进广大群众学知识、用知识,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三、效果良好,影响深远,助力推进和谐建设。

春节期间,我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把活跃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作为加强我乡文化建设、开展新春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广泛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迎春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体现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我乡特色的活动,即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充分展示了我乡群众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有力地推动了我乡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过上了一个祥和喜庆、热闹安康、文明和谐的春节。

春节文化活动总结二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组织开展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通知精神,丰富广大群众在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让全村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文明的节日,我村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5年我村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为根本目的,积极展示在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我村经济、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展示全村人民创新务实、团结奋斗、又好又快地推进张泉发展,实现张泉新跨越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为抓好新一年的工作,烘托气氛,鼓舞士气。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村两委干部高度重视这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接到通知后我村立即组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活动,围绕宣传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成立村春节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x  村党支部书记 全面负责春节活动

副组长:xxx   村党支部委员 具体负责活动组织

xxx  村党支部委员 具体负责活动宣传

成  员:xxx、xxx、xxx、xxx。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三、广泛宣传,参与积极。

为了使这次春节文化活动深入民心,我村采用横幅及宣传栏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在农村广播播出相声、小品、音乐,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四、形式丰富,效果明显

(一)春节电影放映周。在村数字影院放映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实用科学技术的主题电影。

(二)春节群众茶话会。在村活动室组织群众开展茶话会,畅谈科学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

春节文化活动总结三

2015年1月21日下午,XX班全体学生及全体学生家长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行了“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活动——快快乐乐过春节。这是以“传统节日”课程为切入点,把家长会和班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班会。

主题班会上,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观赏学生成长足迹照片、竞赛答题,趣味游戏、才艺展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运用多媒体组合课件,让活动的程序完整合理,形式新颖,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实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极大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参与热情。

通过开展这次以“春节”为主题的班会,不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知道了怎样过春节才更快乐,更有意义,而且由于家长的参与,既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又为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的了解,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有利于家校合作共育的进一步深化。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指导有方,注重实效

每个传统节日都给人以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但是这些节日在孩子们课本上没有详细的介绍,再加上近年来受“洋节”的冲击,使得孩子们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学校领导决定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作为我校《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实践探索》省课题下的子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与研究》的一部分,希望开发这种课程时以“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育资源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把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通过整合、创新、分层,以主题班会活动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大胆创新,不断深化,赋予传统节日活动以新的内容的同时,使“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教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间。

本节“春节”节日课程呈现时,我们校领导、行政领导都亲临课堂,就是在验证理论是否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设计出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经验,具有时代气息、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更在关注课堂的整体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教师精心准备,细节把关

为了给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孩子成长的机会,班主任李XX老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孩子两年来与她朝夕相处的成长照片及视频作了整理,并自制成有音乐、有画面解说的幻灯片。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李老师提前在班级QQ群及微信群里通知家长开课的时间、目的、所带文具、用品及告知家长做好请假或调整工作的准备等,为家长能够带着目标在课堂上安心听讲做好了保障。同时李XX老师就活动课的展示内容在自己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的基础上,不停地与同年级老师、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不断地改进提高;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声:这次活动的奖品全是李老师自费买来的。我是在她讲课前才知道的。她说: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了,一天天懂事了,我特别高兴,借“春节”这次主题班会,我要在比赛环节给孩子们发一些喜庆的奖品,好好地谢谢我的孩子们。这位年轻的老师对孩子们这样用心,真的是让我特别感动!不是说礼物有多么昂贵,主要是这份爱心无价!

家长学校于XX老师根据主题班会活动的内容安排,提前设计并打印了家长听课反馈表,学生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表,并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少先大队辅导员赵XX老师在活动当天,安排了十多位少先队“志愿者”,设置在学校校园至各楼层的拐弯处,以这样的引领方式热情迎接三(5)家长的到来;

信息中心主任崔XX提前安排了李XX和何XX老师负责照相与摄像。

门卫师傅对入校的家长严格过关。

三、家长积极参与,及时反馈

这次活动中,家长的出席率是100%,可见XX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对学校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的。到校的家长们不仅能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而且反馈及时,谈感受收获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了合理化建议。在此,对XX班全体参与家长表示深深地感谢!家长的反馈表全部发在于爱萍老师的博客中。这里摘录几个家长的反馈信息,与大家分享。

XX班所有的家长都在反馈中谈到:感谢李XX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学校和班级举办这样的活动,给家长提供近距离观察、交流、互动的机会。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行,这样不仅便于家校沟通与理解,而且这种亲子同堂的经历是终生难忘,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四、学生情绪高涨,收获很大

本次的节日课程虽然是以主题班会和家长会的形式展开的,但同时也是一次亲子课堂。李老师在设计时,共分成了六个版块:一是展示“成长足迹”照片;二是“家长即兴答题”;三是“孩子与家长分组竞赛”;四是谈家风;五是倡导“热情小主人,文明小客人”活动;六是“家长与孩子合作制作灯笼”。中间在见缝插针地穿插了“才艺展示”。每个活动都那么的有趣,孩子和家长配合默契,都全情投入到活动中。加油声、掌声、笑声充斥在一起,家长和孩子都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特别是最后的合作制作环节。让每个组的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劲,气氛很是热烈,也让年的味道更浓了。最后XX班的大红灯笼挂起来后,家长和孩子们都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整场活动流淌着亲情,洋溢着欢乐!活动后,孩子们也认真地写出了心得体会。在这里摘录几段,与大家分享。

孩子们的表达虽然还不是很流畅,但字里行间也能看出他们长大了,懂事了。他们都

很感谢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很感谢爸爸妈妈课堂的参与,更感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付出。而且在“春节”的主题会中收获了很多知识。祝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五、团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在制定出可行方案后,学校领导统筹学校相关人员力量,周密部署各项分工,细化具体操作内容和要求,确保了活动的实效性。

活动承担人:李XX

组 织:李XX主任、于XX老师及三年级组

方案、各类表格制作等 于XX

协 助:教导处 教研室 大队部 信息中心、三年级班主任及少先大队志愿者

摄像照相:崔XX、李XX和何XX

活动呈现时,我们三年级班主任老师恰逢有课,但组长李XX老师与三年级其他班主任都提前把周三的课调换,目的就是想借此次机会,针对李XX老师的课来一次深入的教研,让以后的活动少点遗憾。在此,非常感谢她们的支持和鼓励!

六、活动后续工作,即时完成1.在博客中完成主题班会活动过程的图文记录。(于XX已完成)

2.在博客中登载家长的反馈信息(于XX已完成)

3.在博客中登载学生的心得体会(于XX已完成)

4.完成2本档案的建立。(于XX已完成)

5.做好活动反思。(李XX已完成)

6.做好活动总结。(于XX已完成)

活动已过去几天了,我还在一直回想整个活动的过程,不断地与听课的老师沟通交流,不断的认真阅读家长与孩子们的反馈信息:虽然老师们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新颖也很实用,家长的反馈全是赞赏与支持,孩子们的收获也很丰实。但也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

1.活动前应邀请几位老师同在一起,把“活动的内容与程序”与李老师再来一次磨合,严格把关后,活动呈现中可能更紧凑。

2.孩子们反馈表交回后,我发现孩子们写得作业不是“上天”,就是“入地”,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失误。应该在孩子们的反馈表一栏中打上格,这样的作业才能干净整洁。

3.课前我与家长、孩子们互动时,应该给家长一个温馨的提醒:因为是亲子共堂,家长不仅要在课堂上以身作则认真听讲做好榜样,还应在孩子听课时加以引导和鼓励。这样的话,李老师在“掌控”活动中就会少费力。

最后,我谨代表我个人衷心感谢参与此项工作的全体领导、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谢谢你们的指导帮助、密切合作与大力支持!

春节文化活动总结四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精神,提高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水平,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使全县人民过上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我县在春节期间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主要领导从全县工作大局出发,亲自安排部署,从精神上和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芳明同志任组长,政府副县长何奎同志任副组长,文广局、教体局、旅游局、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节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镇原县2015年春节文化活动安排意见》,确定了全县社火汇演、“狂欢元

宵”大型焰火晚会、“玉兔迎春”大型灯展、全民健身长跑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拔河赛、电影公演、灯谜竞猜、潜山公园游园、送春联书法联谊会、庆“三八”文艺汇演等十项重点文化活动,从活动宗旨、组织原则、活动内容、安全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详实、周密的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为了抓好各项活动的工作落实,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4次协调会,对参与演出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协调和督促。各牵头组织单位制定上报实施方案,从人员调配、职责分工、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确保了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参演单位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挖掘传统社火的基础上,大胆引进一些新的娱乐方式,在服装、道具上不断创新,在编排上追求突破,在表演上精益求精,改变了传统社火粗造、随意的特点,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全新艺术的享受。

二、内容丰富,社会影响广泛

今年的春节文化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参与演出人员20000多名,观看人数10多万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基本满足了全县群众节庆文化需求,赢得了广泛好评,为构建“和谐镇原”起到了宣传思想、激励精神、鼓舞干劲、造势推动的积极作用。

(一)社火汇演:正月十五至十六在县城进行,城关、屯字、太平等8个乡镇和信用联社、镇原中学、电力局、移动公司等12个企事业单位参加,共出动各种彩车40多辆,表演人数超过5000多人,观看群众达3万多人次。高跷队、秧歌队、龙狮表演队、春官锣鼓队、舞蹈队、旱船方队、形象展示方队等形式一应俱全,全面展示了我县 “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和“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将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城区亮化:由县创建办、城管局组织的城区亮化工程,在年前全部完成,共在县城主要街道和路段悬挂各种灯笼2000多个,在县城中心路段制作大型宫灯门1座,各临街单位也在大门、楼顶悬挂彩旗、彩灯、灯笼,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狂欢元宵”大型焰火晚会:元宵之夜在县城文化广场南岸组织了“狂欢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燃放礼花、高空花等花蛋40余万枚,观看群众达到10万多人。

(四)体育健身活动:由县教体局、工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健身长跑活动和机关干部职工拔河比赛分别于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在县城举行,其中长跑活动报名参与人数达到500多人,拔河比赛参与代表队16个,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实现了“健康过大年”的生活理念。

(五)电影公演:由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牵头,电影公司具体实施,在县影剧院门前进行了为期5天的电影公演,共放映红色爱国主义影片5部,为部分电影观众送上了精美的视觉艺术盛宴。

(六)送春联活动:结合全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由县文联、县文化馆共同组织全县书法、绘画爱好者,腊月十九和二十五分别在县城东操场举行“送春联”书法联谊会。现场为群众赠送书法、绘画作品5000余幅,受到社会群众的普遍好评。

(七)灯谜竞猜:由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牵头,县文化馆负责于正月十六在县城文化大楼门前举办了灯谜竞猜,共自创、展出谜王、谜后等各类谜语1500条,增加了现场主持和猜谜互动环节,气氛热烈,现场猜谜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使年年都搞的猜谜活动赋予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春节文化活动的。

(八)潜山公园游园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由县旅游局牵头组织,潜山公园管理委员会实施,演出戏曲5场次,观看群众2000人次,参与祭祀活动的群众达到1万多人次,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

(九)“庆三八”文艺演出:由宣传部和妇联组织实施,演出节目18个,参与演职人员200多人,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演出活动将于3月7日在县城东操场进行,为全县2015年春节文化活动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三、齐心协力,宣传和安保工作进一步加强

县电视台和《镇原时讯》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抽调新闻记者对2015年春节文化活动进行了强势宣传和重点报道,充分宣传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展示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安、消防和交警等有关部门制定了详实的安全保障实施方案,为全县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干部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切实保障。各安保部门面对警力严重不足,文化活动时间相对集中,以及点多、片大的矛盾,主动克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由领导亲自带队,分工协作,划片包干,共出动警力600多人次,出动警车20辆次,及时疏散群众,排除各种矛盾险情10余次,没有出现踩踏、拥堵等群众性安全事件,为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的认识不明确,认为搞文化活动要花钱,在思想上不重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活动开展情况大大折扣。二是受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意识逐渐淡薄,经济与文化发展进程不协和。三是筹措资金较为困难,部分单位或乡镇资金困难,筹措不力,活动开展的难度加大。四是随着广大群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容没有大的创新和发展,吸引力和号召力正在逐渐降低。

我们将进一步开拓进取,积极谋划,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差距,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在今后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春节文化活动总结五

镇为大力弘扬“坚定坚强坚韧为拨、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关键之年,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建设不倒的精神家园,“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以激励挺起不屈的脊梁,感恩奋进,自强不息,建设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决心和干劲,实现恢复重建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感谢江苏扬州援建大军的深情厚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多多的新春佳节。镇春节前后开展了这样一系列活动:

一、领导重视 人员经费到位

在市局安排春节期间的文化、体育活动工作后,镇文化专干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市级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及要求,并制定了该镇文化、体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制定了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预算。并由文化专干负责组织落实,有序地开展活动,使整个在春节期间群众在欢乐的氛围中渡过新春佳节。

二、有序开展活动 热闹不断

首先,在序地组织开展评“新三户”活动,镇政府通过自下而上,群众、社员代表评定,在全镇共评出“最佳文明户”10户;“文明户”40户;“五好家庭户”226户;“遵纪守法户”2177户;并由农家女宣传队敲锣打鼓把奖品和牌匾送到每一户,把精神文化送到家。

二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给全镇的贫困户、弱示群体送年货,对联、门神送到家,使他们喜气洋洋过新年。

三是感恩、感谢援建单位、援建者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开展了送锦旗活动;

四是积极参与市年画节开幕式和正月初一游城活动,打出的特色“龙文化”,喜迎绵竹第十届年画节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是春节期间该镇组织龙灯、彩莲船、腰鼓到群众家、援建工地拜年活动,营造节日氛围。

篇8:春节文化研究综述

关键词:春节文化,传统节日,民俗学

一、20世纪初至80 年代以前的研究

中国民俗学产生于上个世纪初“五四”时期, 对节日民俗的探索也始于此。从“五四”时期到八十年代以前, 学术界主要做的是对节日民俗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就相关研究成果来说, 不得不提两本书: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1923) 与娄子匡《新年风俗志》 (1935) 。《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胡朴安在二十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 书中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 其中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过节习俗。就节日民俗总体研究来看, 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人们开始尝试运用新方法、扩大新视角来挖掘节日民俗中的文化内涵, 为八十年代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80年代的节日及春节文化研究

在“双百”方针号召下, 各种传统文化艺术重新受到重视。节日文化研究, 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兴起一样, 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罗启荣、阳仁煊, 较早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的学者, 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1]一书中, 将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按季节进行分类为“孟春节日”、“仲春节日”、“季春节日”、“孟夏节日”、“仲夏节日”、“季夏节日”、“孟秋节日”、“仲秋节日”、“季秋节日”、“孟冬节日”、“宗教节日”。

韩养民、郭兴文1987年共同编写的《中国古代节日风俗》[2], 系统地介绍了除夕、元旦、元宵等传统节日萌芽、定型、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 以及节日相关各种活动、轶闻趣事、故事传说。书中还提出了不少经得起推敲的创见, 如神秘的原始崇拜、鬼神迷信与古代禁忌是节日产生的最早渊源;先秦是节日风俗的起源萌芽阶段, 汉代是中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时期, 这一点获得后来的学者的普遍认同。[3]

陈久金、卢莲蓉1989年联合出版了《中国节庆及其起源》[4], 是较早介绍中国节日文化的书之一。书分十一章, 重点写了20余个节日, 介绍了这些古代传统节日活动的内容、发展历史, 重点研究和探讨了这些节日的起源。

八十年代是中国节日文化研究的起步阶段, 从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看, 有以下特点:第一, 政治意味突出, 学术意义不明显。初期的研究, 多是政府号召下以普及文化为目的的编写的一些综合性知识读物。第二, 以节日民俗的整体研究、汉族节日研究为主, 单一节日研究、少数民族节日很少。就春节文化研究而言, 专题性研究成果几乎还没有。第三, 多数均是利用部分文献记载、或田野调查搜集到的民间传说故事、汇编而成的青少年读本, 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 学术性和研究性不强。

三、20世纪90年代的节日及春节文化研究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兴起的“文化热”方兴未艾。九十年代的节日文化研究, 逐渐回到“学术意义”的位置, 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重心集中在节日文化的整体研究上, 节日文化一般理论研究架构在这个时期建立、成熟起来。

(一) 宏观的一般理论研究

范勇、张建世继承八十年代末一些学者对于节日文化理论关注的学风, 1990年在龙文化大系列丛书《中国年节文化》[5]一书中对节日的类型、起源、变迁、传播、传说、内容、社会功能及心理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

宋兆麟、李露露1991年出版了《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一书, 这部著作主要介绍了包括春节、立春、元宵节的20个古代节日。他们认为节日起源于多种历史原因;节日的发展经历分为四个阶段:发生期 (远古时期) 、发展期 (秦汉) 、融合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丰满期 (宋元明清) , 并具有几点规律:节日的发展由不定型到定型,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不像政治、经济、军事那样大起大落, 而是比较缓慢的、潜移默化的;节日的形成是长期的, 在发展中有变异, 在传承中有发展;农业文明的连续性和历代统治阶级的提倡使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6]这些颇有见地的观点, 为后来学者们关于“如何确定节日”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7]

关于节日的特征与功能, 也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杨景震1998年发表论文《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形成及其特征》[8], 将节日风俗的特征归纳为八大特征:礼仪性、理想性、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群众性、地方性。关于这一点, 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朱宜初在《民族节日的基本特征》一文中认为, 节日大约有下面几个特征:节日的文娱性 (休假性) 与劳动性、节日习俗具有最大的复合性、民族节日的簇新性与守旧性、传统节日的宗教性与新节日的非宗教性、节日的全民性与阶级性、节日的独特性。[9]金毅1992年在其论文《浅析民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10]中归纳出民族节日九大功能:民族凝聚功能、人际调节功能、心理制衡功能、生产导向功能、文娱体育功能、教育宣传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商品纽带功能, 他还分别进行了细致的阐释。

(二) 春节文化研究的状况

这个时段春节文化研究基本上延续八十年代的研究路术, 将春节置于节日总体研究或文化史研究的背景下作为节日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展开的。

提到方法论, 不得不提1998年简涛用德文写成《立春风俗考》[11], 他运用法国结构主义与英国功能主义理论方法对立春礼俗进行探究, 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优秀范例, 而且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个时代对春节文化的研究, 除了对春节习俗事象的资料展示外, 关于春节起源的研究上三种较流行的代表性观点已经形成。

1.腊 (蜡) 祭说

“腊祭”据说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事之”的年终祭祀习俗, 主要内容是感谢百神上一年的赐予,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同时伴随着人们为祈求驱疫禳灾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范玉梅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说“春节, 大抵是从原始公社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腊祭期间, 人们聚饮会替, 歌舞戏耍, 尽情欢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众多的春节习俗。”[12]王景琳、徐匋《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春节”条:“关于春节的由来, 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 腊即歳终祭众神之名, 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深的恩赐而来。”[13]段宝林《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也认可上述源于上古蜡祭的观点。[14]

2. 巫术仪式说

王娟1995年在中国文化讲座丛书发表了《中国的春节》, 笔者从春节仪式活动内容角度来探, 认为“春节应该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 是古代人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等来驱赶或避开邪恶, 并得到平安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 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内涵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15]

3.鬼节说

徐华龙1997年在《春节源于鬼节考》[16]一文中说“古时候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 常为冬天的寒潮所侵扰, 又为粮食的匮乏所提心吊胆, 早春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 老人和儿童首先会因饥饿、寒冷及其他各种恶劣的原因而相继死去。看到这种情景, 人们会恐惧, 会以为是鬼神的作祟。”

相对于八十年代的研究而言, 九十年代的研究队伍迅速壮大、研究领域得到扩展, 研究方法也相对多样化。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在理论上对节日的起源、分类、特征、内涵、功能、变迁及其原因探析等方面, 论文成果尤为显著, 理论研究相当成熟。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偏颇, 节日文化理论研究充分, 对各民族单一节日研究仍然不多, 而且多数仅仅流于一般的简要的介绍, 挖掘力度不够;其次, 可以说, 这一阶段对于春节研究仍尚未得到充分地开展, 真正专门研究春节的不多, 除个别专题研究外, 多数还是仅限于八十年代资料汇编状态, 或者只是随感式的记述。

三、21世纪以来的节日及春节文化研究

21世纪前十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些学者以前人研究为基础, 将节日文化理论深入到底, 另一类学者则另辟新径, 着力于个案和专题研究。百节之首的春节, 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 快速进入了学界研究的视野, 成为一门显学。

(一) 宏观的一般理论研究

杨琳2000年出版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7]一书, 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成果的卓越代表, 它“为二十一世纪节日文化研究提供了集大成的研究成果。”

赵东玉论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18]也是比较突出的成果之一。他以独特的文化史和民俗文化视角相结合, 围绕“阐发传统节庆文化的类型和特征”“厘定传统节庆文化的要素和影响因素”“分析传统节庆中的男女角色”“探讨传统节庆文化的时代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题, 全书分中华传统节庆文化概论、文化要素论、文化影响因素论等七章, 提出了许多新颖扎实的理论观点。

刘魁立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灵魂》[19]一文, 指出节日的核心是节日本身所具有的、自传统以来就已经形成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才是节日的灵魂所在, 该篇论文对于把握春节习俗的内在本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 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的春节文化研究

1.理论上的研究内容多涉及春节起源、文化内涵 (文化意义) 、社会意义 (社会功能) 、变迁等方面。

对春节起源问题的探讨, 基本上被九十年代形成的上述三种说法占据。需要补充的是, 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一书中对上述三种说法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 认为, 由于文献不足, 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是他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现有文献, 做出了推断, “我国早在夏代之前已有‘年’的时间概念是不成问题的, 有年自然就有过年的习俗, 所以春节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节日。”[20]陈连山基本赞同杨琳的观点。[21]

而关于春节民俗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春节内涵和原始意义的研究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阐释出不同的内涵与意义。

陈连山2004年发表《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一文, 文中对春节习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进行了总结分析, 认为春节作为最普遍的超越政治、超越阶级、甚至超越国界的民俗节日, 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族的认同感。而且, 春节是一笔现成的文化则一富, 利用它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大众生活, 有利于建设新的全民族各阶层共同享有的节日文化。[22]

吴正彪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独特视角解读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 2005年他在《春节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析》中, 提出自己看法“春节习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行为, 不如说更是一种文化需要。”因此, “春节作为一种文化, 对中华民族而言就有独特性和充分的价值。”[23]

萧放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以春节为例, 分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价值。”认为“春节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已经内化民族的心结, 我们享受春节, 就是集中体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以节日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我们应积极开掘春节的文化资源价值, 对这一特殊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和谐社会的建设。”[24]

除了上述学者以外, 李俊群在其文《论春节的传统意义》中提出“传统春节的核心意义正在于它是维系传统宗法血缘共同体和熟人社会得以和谐运转的一种节日仪式, 它为具有强烈的宗法观念和情感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亲情交流的契机和纽带。”[25]刘守华《春节的文化精神》[26]中则用《周易》的一句哲言来概括春节的文化精神:“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朱华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27]还有, 黄涛等学者也对春节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进行过研究。

有些学者还对春节的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巫肇胜在《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28]一文中首先解析了春节习俗的起源、主要特征, 探讨了春节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还对春节衰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考察, 总结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 城市文化的传播影响传统文化的变革, 全球化及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传统文化的变革, 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影响。而覃祥菊《春节习俗的城市变迁及其文化内涵》[29]从政府行为的引导、新型习俗产生、拜年方式多样化、旅游等城市新潮过节方式涌现等因素探索春节习俗在城市的变迁原因。李松洁[30]则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以20世纪30年代以来黑龙江地区为个案研究了春节习俗变迁。

2.回顾二十一世纪以来, 节日民俗研究的整体面貌, 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不只是理论探索上的收获所得, 更突出的乃是这近十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意义、以单一节日研究为对象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机关临聘人员管理办法2011070下一篇:从小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