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赢得先机,发展成就梦想

2024-04-16

新赢得先机,发展成就梦想(共3篇)

篇1:新赢得先机,发展成就梦想

在创新中赢得发展先机

新时期新阶段,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异常繁重,是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还是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符合时代潮流的转型式发展,显然,我们应当选择后者。笔者以为,“创新”最主要的是把握好观念为先、理论牵引、人才为重、科技争峰四个环节。这些是实现军队转型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军正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攻坚破难阶段,亦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说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但总体上看陈旧因素较多、现代因素不足,在作战理论、体制编制、指挥方法、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与时代发展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与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完成双重历史任务,推进军队建设整体转型,既要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也要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对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科学确立现代军队建设和治军的全新理念,积极推进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指挥、保障方式和人才队伍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这当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的理念,在创新中形成后发优势。唯此,才能实现“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建设水平。

创新――观念为先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总的发展趋势是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前进。这其中包含着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能够跳跃或创新某些环节、某些层次,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一辩证逻辑关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一些国家的发展、一些行业的进步、还有包括我们身边一些落伍者经过刻苦努力、奋发作为取得的巨大进步,表现出来的都是通过不断“创新”,达成后来居上的目的。其要旨就在于:回避别人曾经走过的弯路,正确选择适应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创新发展。在组织的一次演习中,一方是享有盛誉的常胜之师甲师,另一方则是并不太出名的乙师。在近似实战的对抗演习中,甲师因背着旧观念的束缚,加之各种惯性思维和条条框框的影响,连连败阵。后来,甲师及时转变观念,突破旧观念、旧思维的制约,首先实施思维上创新与超越,在指挥上创新与超越、在编制上创新与超越、在力量运用上创新与超越。终于完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乙师。这生动地说明,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是军人走向胜利的最大障碍。对于我们军人来说,要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有效应对多种完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首先必须在观念上、在思维上牢固确立创新、超越理念。这是因为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超越,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大变革时代、在军队建设转型期,陈旧的观念、保守的思维方式与时代的音符是格格不入的。其结果也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形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历史差距。

创新――理论牵引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没有实践的创新。适应新军事变革、促进军队建设转型,必须积极推动军事理论创新,这是谋求军队建设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胡主席指出,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他还指出,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实践表明,先进的军事科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预测未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正确选择建设的目标和途径,避免主观指导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减少决策失误的损失。这些精辟论述说明创新的理论对军队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对赢得军事斗争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

二战之初,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几乎整个欧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法、原苏联及东欧若干国家盲目沿袭陈旧的作战理论,对德军提出的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理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投入战争后,茫然而不知所措。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伊军之惨败,不仅仅是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不如人,更主要的是败在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理论落后上。这再一次说明,作战思想和作战理论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进程的科学预断,并以此而确立的科学战略指导方针和作战指导理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成为千古绝唱。正如李际均将军所言:“只有具备预知预见的超前性理论思维,才能有超前的战略指导。”这些都说明,理论上的创新,不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全新的战争背景、全新的战场环境、全新的作战样式,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严峻性和艰巨性,我们必须对军队建设、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指导、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理论等等,进行系统探索与创新,形成具有我军特色、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据此,从理论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用以指导军队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创新――人才为重

几场初具信息化特征的高技术战争表明,交战双方,不仅仅是国家整体实力、军事实力的较量,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官兵高科技素质的较量。胡主席深刻地指出:“要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培养各级各类新型军事人才。”军委郭伯雄副主席也指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胡主席和军委其他首长深刻阐明了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极端紧迫性。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更趋多变性和复杂性,我军要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要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完成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急需的、特殊的“能够利用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军事人才”,如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武器装备人才、信息化后勤保障人才等,能先行的就先行,能重点突破的就重点突破,扬长避短,集智攻关,力求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式发展。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只能永远落后。特别是军队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要实现越跨式发展,就必须把培养机械化作战人才与培养信息化作战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把我军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战争发展步伐协调起来。这种“结合”“协调”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施人才培养上的“创新”,这是时代所需、使命所系。当然,人才培养不论是渠道还是方式方法都要力求“创新”,通过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适当减少中间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三步并做两步、两步并做一步,形成后发优势,达成“赶”与“超”并举的培养目标。正如美国著名将领麦克阿瑟曾经说过的军队人才培养要:“应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多变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尤其是对于处于装备和技术劣势一方的军队来说,更要重视在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以形成“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反复证明了的先进成果,以便越过人才培养的若干低级阶段,跃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甚至赶上或超过别人。当然,创新式发展决不是那种只要速度、只要进度,不求质量的急功近利的不良做法,而是人才内在本质的创新,是素质、知识、技术、能力等的创新与突破。

创新――科技争峰

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军事进步的实践都表明,科技是关键性的推动力量。一些国家由落后创造出经济奇迹,一些国家军事实力的整体跃升。其中,科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托夫勒在《未来的战争》一书中所言,“第三次浪潮文明的战争,要求战士懂得的科技知识远远超过扣扳机的原理。”让我们简要透析一下日本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从1931年至1945年,连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战败投降后,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变为瓦砾,失业者和流离失所者达数千万人之多。战后的日本就是在这片废墟上起步的。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许多经济指标超过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期间,日本政府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计划。日本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战后对日本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大规模的新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以及具有较高水准的优质劳动力资源。英国《经济学家》公布的2004-2008年全球82个经济体的创新绩效排名,在其科技研发水平和劳动力的技术能力等指标方面,日本仍是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这正是其形成后发优势的关键因素。小平同志有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科技是第一战斗力。通过科技研发和创新,有力推进军队武器装备、作战系统集成、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实现创新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利用科技的广泛渗透性,解决老旧装备信息化改造问题,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装备都可以据此实现战技性能上的创新。比如,美军利用激光制导装置对常规炸弹进行了改造,其价格仅为空地导弹的1/10,而其精度确相差无几;利用科技的兼容性,解决各种作战系统和保障系统的综合集成问题。通过新科技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将原本独立、联系松散或关系不紧密的若干分系统整合成一个紧密耦合的一体化新系统,实现功能远大于分系统所不具备的新的强大功能,从而提升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的创新;利用科技普遍具有的军民两用性,解决军民融合发展的难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具有明显的军民通用性,不但能满足军队建设的特殊需求,也能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两用性,建立军民兼容的科技研发体系,开发具有军民通用性的产品,借以实现军民兼容式创新发展;利用新科技中的仿真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部队训练和装备发展中的模拟训练和装备实验等难题。通过仿真技术对部队作战方案、训练科目、新概念武器等的战技性能等进行试验或验证,解决类似的一些战备训练和装备建设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总之,利用高新技术,解决制约军队建设当中的一些束缚,甚至直接按信息化的标准与目标,组织设计、研发和建设,创新机械化阶段中的一些步骤或阶段,而直接实现信息化目标。总之,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未来信息化作战军事需求为牵引,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创新,对战场基础设施、指挥信息系统、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多个方面,进行“跨代”“创新”研发与建设。唯此,才能在创新发展中形成独具我军特色的后发优势。

篇2:新赢得先机,发展成就梦想

全日制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 (国际会计方向) 硕士研究生毕业, 注册会计师。在通信运营企业从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税务管理工作13年, 具有丰富的电信行业会计及税务管理工作经验。

1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加快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2011年11月16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文件, 明确了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就是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通过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 消除重复征税, 降低经营成本和企业税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 我国货物和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也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改革对优化税制结构和减轻税收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化产业分工, 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2012年1月,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上海试点。2012年7月, 邮电通信业可能将纳入上海试点范围。北京市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已经获批, 将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而天津、重庆、江苏和深圳也正在积极申请试点中。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 增值税扩围势在必行。

2营业税改增值税给电信企业带来的挑战

营业税属于价内税,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如果企业定价不能进行调整, 由缴纳营业税变为缴纳增值税将导致企业的收入下降。增值税的计税原理要比营业税复杂, 销项税影响收入, 进项税影响成本, 并且进项税的抵扣是“以票控税”, 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金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营业税变为增值税将影响收入和成本, 收入下降幅度大, 则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如果企业集团内部增值税税负不均衡情况非常突出, 可能需要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或运营模式来解决。增值税改革可能将会改变现有业务模式, 影响客户选择。增值税在征收管理方面比营业税严格很多, 法律责任重大, 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保证申报、缴纳的合法性, 特别是发票管理。

综上所述, 增值税扩围将给电信企业带来各方面的挑战。电信行业改征增值税将对企业的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税负将增加;改征增值税后对企业现行管理架构、业务结构、运营模式、关联交易安排等产生重大冲击, 必将显著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 电信企业应当提前研究、提前准备, 化挑战为机遇, 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

(1) 确定研究工作内容

(1) 组织架构。从关联交易出发, 扩围改革后如果涉及组织架构的调整, 如合并、分立等, 提供专业意见供决策层参考。法人体制方面, 子公司和分公司增值税纳税级次不同, 分公司可以争取汇总纳税政策、实现不同单位之间进销充分互抵, 研究如何适当选择下属单位法人体制, 或采取合并、分立等方式, 降低整体税负。内部战略定位方面, 研究集团内部单位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不同的战略定位, 对于单个企业及集团整体税负的影响。内部关联交易方面, 研究关联交易模式、定价对于主实业公司之间的利润、税负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等问题, 研究并筹划不同主体一般纳税人资格取得时机等问题。管理级次方面, 研究如何缩短级次, 避免多环节纳税、降低风险等问题。

(2) 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

从税务角度详细分析集团的运营模式, 分析试点改革后可能将会对哪些运营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 从税务合规性与遵循性原则出发提出调整方案或应对建议。资本性投资方面, 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进项税抵扣, 研究如何筹划在不同法人主体、不同区域公司、不同时间段进行投资, 实现利润和税负最优化问题。存货和固定资产调拨方面, 研究如何规范管理模式, 规避视同销售认定, 避免额外税负。集中采购和财务集中管理方面, 研究如何解决集中采购、集中结算、资金集中等现有管理模式与增值税管理需求 (货物、发票、资金三者一致) 相矛盾的问题, 优化管理模式。

从税务角度具体分析集团的业务模式, 包括业务流程、资金结算、上下游关系及类型、发票开具等, 对每一种业务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后, 从税务合规性与遵循性原则出发提出应对方案。销售附带赠送、代销等销售行为, 大客户维系赠送支出, 积分回馈方面, 发展客户、回馈客户时赠送终端、话费、其他有价产品, 销售代销商品等可能被认定为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而产生纳税义务。梳理主要的业务发展模式, 研究如何规范发展和维系行为, 规范广告宣传, 规避视同销售认定, 避免增加额外税负。集中受理方面, 研究如何解决集中受理模式与现有增值税管理要求 (劳务、发票、资金三者一致) 相矛盾的问题。国际电信业务方面, 研究如何规范电信劳务出口环节增值税免抵退流程, 以及国际结算代扣代缴外方增值税等问题。有价电信卡纳税时点方面, 有价电信卡、缴费卡出售时即开具发票, 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 但卡类收入按用户实际使用时确认, 如何衔接。资费和套餐方面, 增值税实行价税分离, 从用户收取的价款将被划分为收入和销项税金两部分, 需要重新梳理和制定新的资费和套餐。

营业网点的增值税税控设备配置方面, 研究普遍配置还是仅选择区域中心营业网点配置。营业受理人员管理方面, 需要进行涉税知识培训, 对外开具发票时应区分客户类别, 分别开具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应强化增值税票据管理, 研究重新梳理修订营业操作流程, 落实责任, 加强稽核, 避免法律风险。

上下游客户一般纳税人识别管理方面, 研究如何重新梳理和修订客户名册, 在系统中增加一般纳税人的标识, 在合同中相应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条款。上游供应商管理方面, 研究对于上游供应商如何确保尽量取得进项税专用发票, 充分抵扣;对于目前票据不合规情况较为突出的基站电费、房租、维修费等项目研究如何修订合同条款, 获取合规票据。下游政企客户管理方面, 税改后下游一般纳税人客户实际通信费成本将下降, 研究如何合理利用专用发票开具来促进业务发展。

(3) 核算模式。试点改革后的纳税方案, 或调整运营方式、业务模式后, 以及增值税的核算与管理, 均会对电信企业现有的财务核算模式产生影响, 结合上述分析, 提出财务核算解决方案。

(4) 税务管理。试点改革后, 电信企业由营业税纳税人变为增值税纳税人, 鉴于增值税征管严格、操作复杂的特点, 电信企业势必加强管理, 否则可能产生较大的涉税风险。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方面, 法律责任重大, 应设专人管理, 研究如何建立一整套领用、认证、开具、缴销的专门流程,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降低风险。销项税管理、视同销售行为判定、进项税抵扣管理方面, 研究如何建立流程, 梳理关键控制点、明确管理职责、确保业务信息与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的衔接, 降低税负和风险。汇总纳税方面, 研究省内、全国, 划分总部和省公司的管理职责, 研究总部如何加强增值税统一管理、具体措施和手段。

(5) 信息化系统支撑。营业、计费系统改造方面, 研究如何对CRM、计费营帐系统、自助终端系统、外围银行系统、发票管理系统、网厅、掌厅、短信平台等进行相应改造适应增值税管理要求, 增加一般纳税人认证模块, 与国税金税系统进行衔接。系统配置方面, 按市场部新资费和套餐标准, 重新配置系统;并对原用户账单和发票项目、结构进行调整。财务核算系统改造方面, 研究税改后如何对现有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改造, 适应核算需要与管理需求。建立增值税全国管理平台方面, 研究股份公司全国汇总纳税条件下, 全国增值税管理平台的建设需求。

(6) 税收优惠政策争取。梳理现有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结合企业实际, 研究如何争取相对有利的税改方案, 降低风险, 实现营改增平稳过渡, 具体包括电信行业纳入税改的时机、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执行较低税率、实行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实际税负超过现有营业税税负时给予即征即退政策等。

(7) 试点改革筹划思路和建议。结合现行上海试点改革的政策, 提出电信企业实行试点改革的筹划思路和建议。

(8) 试点改革实施后的工作思路和计划。结合上述研究成果, 对试点后工作提出思路和计划, 重点为搭建增值税管理平台、构建增值税管理体系、编制《增值税管理手册》、信息化流程改造等。

(2) 制定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集团总部调研及分组编写课题报告。主要是确定研究项目重点工作分工, 包括各模块、研究项目、研究内容、负责部门、配合部门等;确定需提供资料清单, 包括各项资料名称及提供格式和日期等要求。

第二阶段:省级分公司现场调研及分组修改课题报告。主要涵盖以下方面:公司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模式调研 (包括部门基本情况、战略规划及定位、内部关联交易、管理级次、资本性投资、资产调拨、集中管理等) ;业务发展模式调研 (涵盖部门基本情况、业务模式、代销商品行为、业务代理、大客户维系赠送支出、积分回馈、集中受理、国际电信业务、有价电信卡、SP、CP等服务、网间结算、集团内部结算、全网结算等) ;营业网点管理调研;信息化支撑 (涵盖部门基本情况、营业、计费系统改造等) ;对外宣传 (涵盖部门基本情况、客户宣传等) 。

第三阶段:定稿和结题。财务核算及税务管理方面须涵盖具体专题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发票开具, 小结部分须涵盖具体专题及相应的营改增影响与应对方案。

摘要:增值税扩围势在必行, 电信行业可能很快将纳入试点范围。本文认为, 增值税扩围将给电信企业带来各方面的挑战, 电信企业应当提前研究、提前准备, 化挑战为机遇, 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篇3:掌握核心科技 赢得发展先机

记者:面对目前复杂、困难的世界经济形势,势必对中国经济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环球公司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势的?

赵传福:是的,毫无疑问,2012年是世界经济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一年,我们纺机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产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产业洗牌、产业升级是必须的,事实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传统纺纱机械的市场就出现了大幅下滑。但面对未来,我们非常淡定,甚至有些兴奋,为什么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我们环球的历史机遇,我们的市场份额由危机前的10%上升到2011年的25%,一举成为全球年产电脑粗纱机最多的厂家。2012年就是我们环球“打造电脑粗纱机第一品牌”的战略转折年,因为我们早就研制成功了我们的“战略核武器”——CMT1801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和粗细联系统,并且在2010年开始推上市场,2011年实现了批量生产,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的下半年,我发愁的是CMT1801的产能问题而不是订单问题。

记者:为什么CMT1801会如此受到市场的热捧呢?

赵传福: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和粗细联系统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攻关装备,这绝对代表了纺纱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又发展太快,可以说让纺纱厂猝不及防,作为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效率最高、最节能”又省人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化运行的CMT1801全自动落纱粗纱机以及粗细联系统恰恰为客户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它的售价只有国外同类设备的一半不到。尤其,2012年春节过后,不是粗纱挡车工工资问题,而是根本就招不到人的问题。有几个客户甚至把我们原来的电脑粗纱机订单修改为CMT1801订单。

记者:纺织机械最关键的核心点是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贵公司的CMT1801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和粗细联做到了吗?

赵传福:事实上,截止目前为止,CMT1801是中国第一款真正走向市场并得到客户长时间验证的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其他国内产品要么在实验室里,要么只有一两台在试验工厂运转,没有得到批量验证,或者没有解决根本的成功率问题。CMT1801已经有50多台套在客户满负荷运转,最长的已经正常生产了2年多,其落纱成功率、甩头成功率、空管交换率几乎100%,并且使用维护非常方便。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连续化设备。

“用得上、用的好、用的起”是我们环球集团所有产品开发的理念,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未来需求、领先一步很重要,设备可靠稳定是前提,具备了这些前提价格昂贵也不行,事实上全自动粗纱机和粗细联的技术国外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采用,但因为投入产出回报率太低所以无法在中国推广,截止现在也只是部分公司引进了部分设备作为样板参观,真正的全自动粗细联也鲜有引进,引进的是手动粗细联。

“最安全、最可靠、效率最高、最节能”是CMT1801设计输入的目标理念,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对比,现在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让客户最大限度的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是我们产品研发的科技宗旨,CMT1801我们采用了物联网技术、信息流技术、人机对话技术等等尖端技术,大大方便客户的使用,并改变了客户的生产和服务形式。

“简单、方便”是我们一切从客户实际出发的设计理念,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事情我们来解决,最大程度的利用电脑的智能化,最大程度简化机械机构,不但节省能耗更减少了维护保养和维修。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维修人员的要求不高,一般技校学生经过简单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维修更换零件甚至不用工具。

记者:CMT1801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赵传福:首先是效率最佳,效率就是竞争力、就是利润。CMT1801最快落纱停车时间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复杂的品种最长也不过3分多钟,而其他款设备,即使在实验工厂也要在10分钟以上,仅这一项就可提高纺纱效率10%以上。另外,因为落纱机构的独立设计理念,自动落纱机构的保养和维修不影响正常纺纱效率,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纺纱过程实现保养,这就减少了保养维修停车时间。同样提高了纺纱效率。

其次,近乎100%的成功率。落纱、甩头、空管交换成功率是衡量全自动落纱粗纱机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我公司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验,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完美的解决了一系列难题,这是其他机型难以比拟的。

第三,高度人性化。即便暂时不采用粗细联,CMT1801也可以单独使用,并发挥最大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一个人可以操作4台以上粗纱机。并且取纱搬运纱的过程无论操作工个子高矮都无需弯腰,解决粗纱工容易的腰肌劳损病的问题。

最节能。多项专利技术的应用是该机较其他机型节能10%以上。

在生产装备上,我们保证:首先在原材料绝对控制,因为粗纱机的材料大多采用铸铁,公司和美国公司成立了铸造车间,使用美国技术,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材质达到国际标准。

在装备上,公司耗资2000多万补充引进了世界顶尖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2011年公司检测中心凭借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被认定为国家认可检测中心。专用部套采购上,公司充分发挥合资公司的国际化采购平台,主要配套、关键元器件和全部电器元件全部采用进口,确保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软件由意大利和中国专家的共同开发,更加可靠且更具人性化。所有标准都是采用欧洲标准生产的。

记者:CMT1801还有什么不足吗?

赵传福:是的,有些人认为CMT1801的外置式结构外观看起来不简约,占地面积大。事实上,全自动落纱粗纱机最终要和粗细联结合起来,粗纱的自动输送是充分利用空间结构,所以整体看起来,CMT1801非常协调的和粗细联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维护保养落纱机构不影响纺纱。整体的占地面积和内置式的结构基本一致,面积也不大,只是内置式向后延伸了。

记者:这次在上海亚洲ITAM展会上,环球将参展什么产品?

上一篇:1明代思想概况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讲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