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2024-05-29

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共8篇)

篇1: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Module 1 单元达标测试题

It’s four o’clock.School is over.Lots of students are doing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places.Wang Li and I are on duty today, we are cleaning the classroom, and some other students are talking and laughing happily.What can you see on the ground? Some students are doing sports there.Some are running.Some are playing football.Others are watching.Where’s Daming? Is he on the playground, too? No, he is reading books in the reading-room.Module 2 单元达标测试题

Spring festival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People are very happy in Spring Festival.They often have dinners and watch TV with the family on New Year’s Eve.On New Years Day, People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Children are happy, too.They are in new clothes and usually get some money.In Spring Festival, we have a lot of traditions, like lion dancing and dragon dancing.Module 3 单元达标测试题

My plan

I have a nice plan.I want to go sightseeing in the summer holiday.I am going to Qufu with my mother.I know Qufu is very beautiful.I am going to see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the Forest of Confucius, in Qufu.We are going to stay there for a week.I think we will have a good time there.Module 4 单元达标测试题

My dream home

My dream home is very large.There will be three floors.I will have a computer on the first floor.I will study on the Internet.On the second floor there will be big beds.They are very comfortable.Many friends can stay with me at my home.There will be a kitchen on the third floor.Robots will cook food for me.I think my dream home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My hometown

My hometown is in South China, it’s a small village.You can see a river and lots of trees in my hometown.In the river, there are many fish.In the tree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irds singing.There is less air pollution here than many other towns.People here work hard.They also have a lot of fun.At weekends, men like to go fishing.During holidays, women like to sing or dance.My hometown is a nice place to go.Module 6 单元达标测试题

The popular sports in our school are table tennis, basketball and football.I like playing table tennis, because it is more popular than gymnastics and I’m good at it.I can play basketball, but I can’t play well.Basketball is exciting, but dangerous.I like watching basketball matches.I always watch NBA.Yao Ming is my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I like him very much.I like cycling.Because I think cycling is more relaxing than running.But cycling is more tiring than running.Do you like sports?

Module 7 单元达标测试题

My travel plan

I’m going to Dalian for a trip.There are many ways to get there.I think traveling by train is far more enjoyable than by plane.Maybe, it will take me twenty hours to get there.I will visi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there such as Sightseeing tower.After traveling I will have a wonderful dinner in it.Because the sea food is cheaper than that in Daqing.It will take me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yuan for this trip, though it is more expensive, I will take it very much.Module 8 单元达标测试题

I’m Zhao Xiang, I was born in Jiangsu Province, on 6th May, 1997.Two years ago, I was in Jinan.My first school was Yucai Primary School.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was Miss White.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was Miss White.My first English friend was Jack.I had many other Chinese friends in Jinan.They were Wang Lin, Zhang Wei and Sun Bing.I like Jinan.It’s very nice.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there was a young man called Yang Shi.One day he went to visit his teacher Cheng Yi.It snowed heavily.Cheng Yi slept then, so Yang Shi waited in the snow outside.He kept waiting in the snow until his teacher woke up.Then, the ground was already covered with thick snow.We should learn from Yang Shi and respect our teachers.Good education makes a country strong!

Module 10 单元达标测试题

Today, I went to the small island not far from my home with my friends.It’s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We had a picnic there.We got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We went to the island by boat.First we sang and danced.Then we had our lunch.After that, we played football.We went home very late.Though we were very tired, we still felt happy.What a good picnic we had today!

Module 11 单元达标测试题

Jackie Chan is my hero.He was born on April 7, 1954.His father was a cook.When he was seven years old, his family moved to Australia.Later they came back to Hong Kong.Jackie Chen’s father sent him to the China Drama Academy.Jackie Chan studied and worked for 19 hours a day.He studied Kung fu and stunts.When Jackie Chen was 17 years old, he began to do dangerous things for films.In the early 1980s, he went to Hollywood, but, he wasn’t successful.He went on to make films in Hong Kong and had great success.Finally in 1995, Jackie Chan had both American and Chinese fans, and his films made millions of dollars.Module 12 单元达标测试题

I had a wonderful trip to Guilin.I went to Guilin with my family last week.We went there by train.We were there for only five days.We saw beautiful green hills, clear water and some strange caves.We went boating in Lijiang River.We had some delicious local food.Guilin rice noodle was really delicious.We all had a great time.I hope I can go to Guilin again one day.期中达标测试卷

My sister

My sist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in a middle school.She is of medium build with a pair of glasses on her face.She is hard-working and often helps the people in need.She loves and cares about her students.She likes singing and dances well.She is good at ping-pong.This year, she will go to Sichuan, as a volunteer, to teach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I love my sister.期末达标测试卷

Astronaut Nie Haisheng

Nie Haisheng was born in September, 1964 in Zaoyang, Hubei Province.He joined the army in June, 1983 and in December, 1986, he joined the Party.In January, 1998, he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astronauts in China.On October 12, 2005, he went into space in Shenzhou 6 Spacecraft with Fei Junlong.They landed safely on October 17.Nie Haisheng has a happy family.

篇2: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金塔县第四中学 七年级(6)班 谢思雨

1.千年万载:载:年。形容年代久远。

2.容光焕发: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3.无边无际: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4.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5.万马奔腾: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6.浊浪排空: 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凌空;耸向高空。7.胆惊心悸:胆已经惊吓过度,心有余悸!

8.乘风破浪:乘:趁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人的志9.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

10.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11.目不转睛: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12.马不停蹄: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13.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14.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15.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16.惊涛澎湃: 波涛冲击的声音;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 17.万丈狂澜:形容极高的,巨大的波澜.18.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19.荡气回肠: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20.催人泪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21.颤颤巍巍:(1)颤抖摇晃的样子;(2)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3)身体因惊恐而颤抖.22.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23.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24.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25.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26.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7.飞沙走石: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28.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29.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30.晴天霹雳: 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31.勤勤恳恳: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32.装聋卖傻: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33.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35.寥寥可数: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36.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平静。形容安全的处境。

37.此起彼伏: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

38.威武雄壮:威力强大,雄浑壮阔。

39.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40.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41.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42.筋疲力尽: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43.呼朋引伴:呼朋引伴是指呼唤,招致朋友或同伴。

44.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45.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6.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47.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48.繁花嫩叶::花儿繁茂叶子嫩绿。形容美好的春色。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49.稀稀疏疏:宽松;不稠密。

50.低吟浅唱:低吟:低声吟咏。浅唱小声唱歌。形容小声哼着抒情歌曲。也形小虫在夜里鸣唱。

51.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52.迷迷糊糊:(神智或眼睛)模糊不清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53.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54.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55.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56.孔武有力:孔:甚,很。勇武而有力量。57.焦虑不安:焦急忧虑而心情不安定。58.毫不犹豫:一点儿也不犹豫。

篇3: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关键词:三生,三生课堂,英语教学

明德中学 “三生”理念 ( 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态教育) 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引进的。其主旨是减负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首席专家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 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 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 高扬生命的价值, 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1生活教育即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生态教育是指教育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等各因素应该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所谓英语 “三生课堂”, 是指让英语课堂 “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三生课堂”要求老师关注学生个体的 “生命、生活、生态”, 创设优质高效课堂。要打造英语 “三生课堂”教师应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让教学结果自然生成,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以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为例, 分析如何有效实现英语 “三生课堂”。

1. 让学生自主, 打造生命化课堂

英语 “三生课堂”以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为本,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 把自主性还给学生, 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要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英语课堂氛围, 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难度适宜, 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适合学生的, 否则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让课堂沉闷无聊。以记英语单词为例, 很多学生畏难不愿记单词, 为此笔者将每单元单词按10个一组分配, 每天记10个, 大大降低了难度, 第二天课前笔者将花5分钟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口头抽查单词记忆情况。每个学生抽查一个单词, 全对的小组可以加分。因为第一天回家抄写并默写了这10个单词, 第二天他们通常都很有信心来回答单词。学生们总是抢着预约第二天的单词抽查名单。再比如默写单词, 笔者先前一次默写一个单元, 学生得满分者甚少, 后来笔者把一个单元分两次默写, 全对者比先前多了, 学生也更喜欢默单词了。所以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 布置难度适宜的练习, 这样效果或许更好。

2. 教育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使学习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这要求我们备课时不是从教材、教参出发, 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以生活为本。在讲授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时, 笔者就先搜集了部分学生家庭附近的建筑物, 在课堂活动 “ A guessing game”中, 选择一些学生上讲台来, 其他学生猜测 “Is there a/an…near your home?”, 因为这些建筑物来自学生身边, 所以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他们想知道自己同学家附近有些什么建筑物, 而那些上台的学生也很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家旁边有何种建筑物。再比如在讲授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时, 笔者预先搜集了学生家长的一些照片并设置了一个孩子用英语描述自己父母的长相的环节, 再出其不意地放出孩子们父母的照片, 家长的参与让孩子对本堂课印象十分深刻。当笔者问孩子们: “Do you love your mother / father?” 和 “I think your mother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your father is the most handsome man” 时, 孩子们都给予了肯定回答。这样的环节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 同时还渗透着浓浓的亲情教育。

3. 小组合作, 人人参与, 教师巧设问题, 打造生态化的课堂

英语 “三生课堂”强调小组合作, 共同参与。生态化英语课堂强调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 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和谐发展。教师着眼于学生整体,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自然生成。以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 这个单元重点是谈论规则, 笔者设置了一个环节, 小组合作为本班制定班规, 同时选出最酷班规。孩子们分组合作, 讨论热烈。最后纷纷要求展示自己小组制定的班规。再比如英语写作, 传统写作模式中老师把题目给定, 对题目做点简单分析, 让学生独立完成, 结果是一些学生总觉得无话可写。笔者的做法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作文, 采取合作学习模式, 大家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完成作文。在这种模式下, 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或多或少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小组合作形式写出文章, 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批改作文, 最后老师总结。随着合作机会的增多, 学生们的互帮互助意识增强了, 团队感也增强了。写作变得有趣味性了。要打造生态化课堂, 作为课堂组织者, 引领者的老师也要善于设置问题。

“三生”英语课堂要求老师以培养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为目标更加用心地去备课, 让自己的课堂符合基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不能破坏学生自然的生长过程, 让每一朵花都自然地开放。

参考文献

[1]汤罗英.明德三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5

[2]许韶歆.创建三生课堂提高教学效益[J]基础教育参考2012.08

[3]汪小红, 刘忠政.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11)

篇4: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篇5: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一单元

1邓稼先

萦(yíng)

曛(xūn)

兽铤亡群(shîu tǐng wáng qún)殷红(yān hïng)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

选聘(xuǎn pìn)谣言(yáo yán)背诵(bâi sîng)

昼夜(zhîu yâ)昆仑(kūn lún)挚友(zhì yǒu)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鲜为人知(xiǎn wãi rãn zhī)

至死不懈(zhì sǐ bú xiâ)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妇孺皆知(fù rú jiã zhī)2说和做

锲而不舍(qiâ ãr bù shě)

仰之弥高(yǎng zhī mí gāo)

兀兀穷年(wù wù qiïng nián)

群蚁排衙(qún yǐ pái yá)

校补(jiào bǔ)

沥(lì)

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îng)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梳头(shū tïu)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 xù)深宵(shēn xiāo)伴侣(bàn lǚ)小楷(xiǎo kǎi)硕果(shuî guǒ)迭起(diã qǐ)大无畏(dà wú wâi)目不窥园(mù bù kuī yuán)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â)心不在焉(xīn bú zài yān)卓越(zhuï yuâ)澎湃(pãng pài)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

3回忆鲁迅先生 揩(kāi)阖(hã)舀(yǎo)碟(diã)捆(kǔn)咳嗽(kã sou)调羹(tiǎo gēng)绞肉(jiǎo rîu)薪金(xīn jīn)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洗澡(xǐ zǎo)悠然(yōu rán)吩咐(fēn fù)

抹杀(mǒ shā)疙瘩(gē da)深恶痛绝(shēn wù tîng juã)

不以为然(bù yǐ wãi rán)

第二单元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

气魄(qì pî)

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ï liú)宛转(wǎn zhuǎn)屏障(píng zhàng)

哺育(bǔ yù)榜样(bǎng yàng)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6最后一课

柏林(bï lín)捂(wǔ)

踱(duï)

婉转(wǎn zhuǎn)

喧闹(xuān nào)气氛(qì fēn)诧异(chà yì)懊悔(ào huǐ)惩罚(chãng fá)奴隶(nú lì)钥匙(yào shi)字帖(zì tiâ)

祈祷(qí dǎo)

7土地的誓言

碾(niǎn)嗥叫(háo jiào)谰语(lán yǔ)

亘古(gân gǔ)

镐头(gǎo tou)

誓言(shì yán)

胸膛(xiōng táng)

山涧(shān jiàn)

高粱(gāo liang)

斑斓(bān lán)

缠绕(chán rào)

默契(mî qì)

田垄(tiǎn lǒng)

埋葬(mái zàng)土壤(tǔ rǎng)禾稻(hã dào)丰饶(fēng ráo)耻辱(chǐ rǔ)

污秽(wū huì)挚痛(zhì tîng)8木兰诗

机杼(jì zhù)可汗(kâ hán)军帖(jūn tiâ)鞍鞯(ān jiān)胡骑(hú jì)戎机(rïng jī)朔气(shuî qǐ)金柝(jīn tuî)三单元

9阿长与《山海经》

搁(gē)掷(zhì)脐(qí)憎恶(zēng wù)菩萨(pú sà)竹竿(zhú gān)烦琐(fán suǒ)土匪(tǔ fěi)辫子(biàn zi)胸脯(xiōng pú)疮疤(chuāng bā)诘问(jiã wân)哀悼(āi dào)茉莉(mî lì)书斋(shū zhāi)霹雳(pīlì)震悚(zhân sǒng)粗拙(cū zhuō)守寡(shǒu guǎ)10老王

蹬(dēng)绷(bēng)捎(shāo)惶恐(huáng kǒng)肿胀(zhǒng zhàng)荒僻(huāng pì)取缔(qǔ dì)降格(jiàng gã)镶嵌(xiāng qiàn)门框(mãn kuàng)滞笨(zhì bân)侮辱(wǔ rǔ)愧怍(kuì zuî)11台阶

啃(kěn)蹦(bâng)撬(qiào)磕(kē)门槛(mãn kǎn)厚道(hîu dao)糟糕(zāo gāo)醒悟(xǐng wù)晌午(shǎng wǔ)烦躁(fán zào)头颅(tïu lú)自言自语(zì yán zì yǔ)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îng)第四单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修润(xiū rùn)生疏(shēng shū)商酌(shāng zhuï)恳切(kěn qiâ)譬如(pì rú)朦胧(mãng lïng)累赘(lãi zhui)别扭(biâ niu)拖沓(tuō tà)妥贴(tuǒ tiē)诲人不倦(huì rãn bù juàn)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ân)颠沛流离(diān pâi liú lí)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î zã)14驿路梨花

寨(zhài)撵(niǎn)扛(káng)驿路(yì lù)迷茫(mí máng)陡峭(dǒu qiào)露宿(lù shù)竹篾(zhú miâ)简陋(jiǎn lîu)悠闲(yōu xián)修葺(xiū qì)晶莹(jīng yíng)折损(zhã sǔn)15最苦与最乐

揽(lǎn)失意(shī yì)达观(dá guān)契约(qì yuē)监督(jiān dū)排解(pái jiě)循环(xún huán)如释重负(rú shì zhîng fù)海阔天空(hǎi kuî tiān kōng)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ãn)

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

瀑布(pù bù)

迸溅(bâng jiàn)

挑逗(tiǎo dòu)

凝望(níng wàng)

繁密(fán mì)

笼罩(lǒng zhào)楛槐(kū huái)

遗憾(yí

hàn)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仙露琼浆(xiān lù qiïng jiāng)

18一棵小桃树 孱头(càn tïu)猥琐(wěi suǒ)摞(luò)马嵬(mǎ wãi)褪(tuì)

忏悔(chàn huǐ)哆嗦(duō suo)矜持(jīn chí)执着(zhí

zhuï)服侍(fú shì)渺小(miǎo xiǎo)

灼灼(zhuï zhuï)魂魄(hún pò)幼稚(yòu zhì)颤抖(chàn dǒu)赤裸(chì

luǒ)

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19外国诗二首

瞬息(shùn xī)

怀恋(huái liàn)涉足(shè zú)萋萋(qī qī)幽寂(yōu

jì)

20古代诗歌五首

怆然(chuàng rán)

涕(tì)

梓(zǐ)

蓟(jì)

岱(dài)决眦(jué zì)足鸡豚(zú jī tún)

吟鞭(yín biān)

六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

怏怏不乐(yàng yàng bù lè)毋宁(wú nìng)吞噬(tūn shì)羸弱(léi ruò)告罄(gào qìng)绑(bǎng)搂(lǒu)昔日(xī rì)

堡垒(bǎo lěi)辜负(gū fù)凛冽(lǐn liè)疲惫(pí

bèi)钦佩(qīn pèi)鲁莽(lǔ máng)毡鞋(zhān xié)保佑(bǎo yòu)厄运(è yùn)拯救(zhěng jiù)

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姗姗来迟(shān shān lái chí)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ïu)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22太空一日

屏息(bǐng xī)凝神(níng shén)无虞(wú yú)

孤(gū)炽热(chì rè)轮廓(lún kuò)俯瞰(fǔ kàn)模拟(mï nǐ)遨游(aï yïu)严谨(yán jǐn)稠密(chïu mì)概率(gài lǜ)烧灼(shāo zhuï)

五脏六腑(wǔ zàng liù fǔ)

千钧重负(qiān jūn zhòng fù)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23带上他的眼睛

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

镍(niè)点缀(diǎn zhuì)漫步(màn bù)迟钝(chí dùn)蒙眬(méng lïng)闲暇(xián xiá)凸现(tū xiàn)拍摄(pāi shè)蔚蓝(wèi lán)吟唱(yín chàng)孤零零(gū líng líng)不期而至(bù qī ér zhì)天涯海角(tiān yá hǎi jiǎo)24河中石兽

河干(hé gān)圮(pǐ)棹数小舟(zhào shù xiǎo zhōu)曳(yè)铁耙(tiě pá)湮(yān)是非木杮(shì fēi mù fèi)啮(niè)溯流(sù liú)据理臆断(jù lǐ yì duàn)坎穴(kǎn xué)颠(diān)综合性学习

甲胄(jiǎ zhòu)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跌宕起伏(diē dàng qǐ

篇6: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重要词语整理

21、拽出凛冽吞噬怏怏不乐毛骨悚然羸弱遗孀告罄忧心忡忡

词语解释:吞噬:吞食。

羸弱:瘦弱。告罄:指财物用完。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忡忡,忧愁的样子。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22、辐射: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

遮蔽:遮挡、拦挡。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身不由己:由不得自己。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得新恢复势力。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筛糠: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砭骨崔巍窒息镶嵌匍匐冰镐滞留履践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蓄积力量。锐,锐气。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24、哀悼勋章锲而不舍阴霾孜孜不倦战栗拓荒弥补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篇7: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一课 长江】

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1、字词

浦口(pǔ kǒu)缕缕(lǚ lǚ)吹拂(chuī fú)哺育(bǔ yù)

玫瑰(mãi guī)舒畅(shū chàng)舢板(shān bǎn)驳船(bï chuán)堆栈(duī zhàn)粼粼(lín lín)

2、整体把握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一段点明长江醒来得比较早,暗示全文将由晨景展开。用车站上的“路灯”还没熄灭来衬托“很早”。“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说明作者一开始就把长江当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答: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答: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第2课 筏子】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较大。出版散文集〈〈袁鹰散文选项〉〉

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

一、字词

1、生字词

胆惊心悸(jì)吞噬(shì)湍(tuān)急 惊涛骇(hài)浪

如履(lǚ)平地 马不停蹄(tí)一泻(xiâ)千里

安详(xiáng)

2、解释词语

胆惊心悸-------胆战心惊,悸:因害怕而心跳的历害。

汹 涌------水猛烈的向上涌。

吞 噬-------吞食。

浏 览-------大略的看。

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境地变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履,鞋。这里作动词用,走。

3、在文出现了十个四字成语,请找出,注意其贴切的运用。

一泻千里 万马奔腾 风平浪静 乘风破浪 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 马不停蹄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惊涛骇浪

二、整理把握

读段落: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3课 春】

(1)作者及作品: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2)结构:

一、盼春:①段 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二、绘春: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 春草图。④段 春花图。⑤段 春风图。⑥段 春雨图。⑦段 迎春图。{描写具体,绘春}

三、⑧段 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3)线索: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主旨(中心):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5)文章主要写法:借景抒情。

(6)重点语句理解: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钻”字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清新、可爱,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理解:以动衬静的写法形象地描绘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读来富有美感。

(7)语句欣赏: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欣赏: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的多、连绵不断、细、亮、密的特点。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欣赏: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态。

【第4课 春风】

作者: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5岁离家独立生活。主要作品:《台湾姑娘》、《新生》等。

1.字词

褒(bāo)贬 飘拂(fǘ)塞(sài)外 冰碴(chá)耗(hào)子 乍(zhà)暖

2.结构分析

一(1-3)引用几种说法,说明北方是否有真正的春天。

二(5-10)用江南春天和北国春天作对比,写出北国春风的特点,抒发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

三(11)直抒对北国春风的怀念之情。

3.文章主题

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了北国春风的粗犷、强劲、消冰冻、化霜雪的阳刚之气,表达了对北国春风的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4.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手法,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

(2)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5.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特点:北国的春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 比较: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 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6.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5课 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的,表现一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一、文章主旨

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祈祷 哽咽 懊悔 喧闹 宛转 踱 诧异 哽住

三、课文分析

1.线索: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主旨: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3.“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说明了小弗郎士的不爱学习、贪玩、天真、幼稚。

4.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不能再在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表达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尊敬与热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5.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6.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表现“我”对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们用德语的愤恨与讽刺(嘲讽、蔑视)。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 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郎士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

7.“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的崇高、伟大。很好地抒发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8.小结韩麦尔先生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使出全身力量”“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使出全身力量”:写字这一动作倾注了(集中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和力量。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0.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第6课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理宗宝佑四年进士第一。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宋恭帝德佑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历尽辛苦只因通晓一种经书而做官,被朝廷任用。四年来抗元的战斗稀疏。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破碎就像风吹柳絮飘摇不定,身世坎坷如同风雨打浮萍飘忽浮沉。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向人诉说心中的惶恐,零丁洋里身陷元虏可叹我孤独无依。运用双关、对偶的修辞,将地名与心情暗合,表现出诗人为军队的失败惶恐不安,以及失败被俘后的孤独寂寞。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这一句采用直抒胸意的方式,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中心:

诗人通过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6.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

答:比喻。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7.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答: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7课 邓稼先】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

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来写,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正是他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地站立起来。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的理想党员。”(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3.赏析:这里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赏析:“邓稼先是中国**的理想党员。”

这里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第8课 回忆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生死肠》,散文集《桥》、《回忆鲁迅先生》等。1935年因《生死场》而蜚声文坛。1936年东渡日本。l940年在香港发表了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病故,年仅31岁。

1:为什么写海婴喜欢拉我的小辫子?这似乎跟写鲁迅先生没有多大关系?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父,鲁迅先生很懂儿童心理,丰富了他的慈父形象

2: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离。

3:文中提到先生对青年人字迹潦草“深恶痛绝”,为什么还是戴上眼镜一一展读?

真心关爱青年人,对青年人既要求严格,又满怀慈爱

4: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点明冯雪峰的身份?

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不便公开说。说明鲁迅先生与**人关系密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生说话风趣、幽默。

5: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细节?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鲁迅先生呢?走路的姿势戴眼镜看字迹潦草的书信亲自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文稿„„

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写可以以小见大,再现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9课 黄河化险】

1、生字

葭jiā 戡kān 沁qìn 袅niǎo 攥zuàn 骤zhîu 崖yá 犹yïu 俏qiào 娆ráo 汗hán 滞zhì

2、词语解释

喧嚣:声音大而杂乱。

滞留:停留不动

肃穆:严肃而恭敬。

挑战:故意激怒对方使出来应战。

顿失滔滔:课文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上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第9课 黄河化险】

权延赤,1945年出生于河北完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主席》《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1.前有大水,不可逾越,后面又有数万追兵,在这样的险境中,毛主席毅然作出决策。毛主席的决策为什么不是盲目和任性的?毛主席说的哪些话表明了这一点?

关键在毛主席说的两段话和一句话,以及唱的一段京剧。一段为:“过河,不打死也要淹死。只有走。溃逃吗?你只要跑就是找死,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挡住枪子?”另一段为:“我早看了地形。放一个排阻击,他就是十个旅一起来,今天也上不了山!”一句话为:“兵不厌诈”。唱段即最后唱的“空城计”。当时在河堤上从容奏凯也是有风险,但比起另两条死路(过河,跑),“从容”走是惟一生路。文中提到,敌人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呆若木鸡,后来又怕中埋伏,不敢追击。毛主席的“兵不厌诈”和“空城计”果然起了作用。总之,毛主席不是盲目,任性,而是凭借军事谋略化险为夷。

2.请简要概括毛主席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品质。

毛主席在万分危急之时,努力保持沉着镇定,故能使自己的智慧、胆识发挥作用,对情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作出了深思熟虑的谋划。毛主席的品质主要是:镇定自信、大智大勇。干部、战士信任领袖,纪律性强,不怕牺牲,团结友爱。周恩来的沉着、机敏和带头作用。

3.军情危急,事关重大,毛主席的情绪反复变化,甚至失控到骂人。写这些是否有损领袖形象?

毛主席几次骂人发脾气,一是当时情势严峻,乃至万分危急,重大决定不可儿戏为之;二是他真情率性的个性表现;三是领袖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发作,“不讲理”的时候,特别在紧要关头,为了顾及更重要的事情,难免言行欠妥,伤及无辜。这并不有损他的伟人形象,相反,倒显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4.品味讨论毛主席语言特点。

(一)毛主席与任弼时在争论中表现了各自怎样的个性?

毛主席争强好胜、敏捷、坦诚、能言善变、有些意气用事。任弼时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爽、敢提意见。

(二)毛主席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毛主席语言鲜明形象、语气丰富、善用口语。

【第10课 毛主席诗词两首】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翻译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词语积累与运用

1,妖娆:娇艳美好。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二、句子运用。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么?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试比高”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三、文学常识与古诗词填空。

毛主席(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列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他的诗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襟怀豪迈。《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被广为传颂。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11课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二、成语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三、重点字音字形

万仞(rân)

冀州(jì)

惩(chãng)

迂(yū)汝(rǔ)荷 担者(hâ)叩石(kîu)

孀妻(shuāng)始龀(chân)

智叟(sǒu)

箕畚(jī běn)穷匮(kuì)

雍南(yōng)

陇断(lǒng)一厝(cuî)

朔东(shuî)亡以应(wú)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五、古今异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 今义:方向,方面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曾不能损魁文之丘 古义:并

今义:曾经

4.何苦而不平古义:何必担心 今义: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六、一词多义

且: 1.年且九十:将要 2.且焉置土石:况且

已: 1.惧其不已也:停止 2.可以已大风:治愈

其: 1.其妻献疑曰:他的 2.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焉: 1.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呢 2.且焉置土石?哪里

而: 1.何苦而不平:表顺接 2.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3.面山而居:表修饰

之: 1.河阳之北:的 2.跳往助之:他,指愚公 3.汝之不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 1.以残年余力:凭,靠 2.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

七、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八、判断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翻译: 你太不聪明了.(2)何苦而不平(反问句,宾语前置, 苦何而不平)

翻译: 担心什么铲不平?

(3)告之于帝(状语后置, 于帝告之)翻译:(山神)向天帝报告。

(4)帝感其诚(被动句)翻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翻译: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

九、语段阅读

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得少于两个。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3.请从《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概括出愚公的精神品质.(2分)

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我认为愚公不遇,智叟不智。愚公移山目的明确,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持不

懈的奋斗精神,在移山的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虑问题周密。

而智叟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实质上是鼠目寸光,逃避困难。写作手法:

1、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妻子的“献疑”、京城氏孀妻之子的“跳往助之、”、智叟的“笑而止之等都很生动,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对比的写法。对比,指的是愚公、京城氏之子跟智叟的对比。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以愚公的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3、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写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烘托愚公的形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12课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学常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 《孟子》,《孟子》是 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 孟子讲学游说言论 的记录。

2、孟子,名 轲,字 子舆,战国 时代的 思想家、教育家、是 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其为 “亚圣”。

3、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4、《孟子》是 儒家 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根据要求填空或按要求默写原文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2、本文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写出两个与题目两个分句意思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1)多难兴邦 :国家多灾难,可激发人民发愤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

(2)玩物丧志 :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3、第二自然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行拂乱其所为”。

4、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现磨练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全文写法上,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动心忍性”说的。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法家拂士” 和 “敌国外患”。

7、本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广为传涌,成为名言。请你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

三、字音、字形

舜(shùn)畎(guǎn)傅说(yuâ)游说(shuì)胶鬲(gã)管夷吾(wú)

孙叔敖(aï)百里奚(xī)拂(fú)乱法家拂(bì士)

四、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 “增” 解释: 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 通 “横” 解释: 阻塞,不顺畅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 “弼” 解释: 辅弼,辅佐

五、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被起用 今义:送出,发生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被举用 今义:往上托,推举

3、征于色,发于声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征求等

4、而后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打比方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6、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今义:进入(动词)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今义:出去(动词)

9、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六、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代词)

发于声(发出,抒发)斯是陋室(是,判断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fú 违反,阻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辅弼,辅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 / 给)

征于色,发于声(左)

生于忧患(由于)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而后”,然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七、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1、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惊动

忍:使„„坚忍

2、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3、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4、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5、空乏其身

空乏:使„„穷困缺乏

6、行拂乱其所为

乱:使„„颠倒错乱

7、然后知生于忧患

生:使„„生存发展

8、而死于安乐也

死:使„„萎靡死亡

9、人恒过

过:犯过失,犯错误(名词作动词)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国内(动词作名词)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国外(动词作名词)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敌对的(名词作形容词)

八、文言句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畎亩之中“做”“发”的状语,“于版筑之间”做“举”的状语,此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还是被动句)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九、阅读理解

1、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分别指出这六人的人名及身份:

①舜(农民)

②傅说(工匠)

③胶鬲(商贩)

④管夷吾(囚犯 ⑤孙叔敖(隐士)

⑥百里奚(奴隶)

这六个人的共同点是 都出身卑微,历经磨难,又都有所作为。

2、第一自然段从议论文的角度看,它的作用是:为下文论述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摆事实。

3、第一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作用是:概括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突出“生于忧患”这一中心论点,增强语势。

4、从行文看,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是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是人”指 上述六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作者认为,对那些将要委以重任的人物,应该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练,最终达到今天人们常说的“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中的“成钢”、“成器”的境界。

5、本文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暗示 逆境 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 更应如此。第三段第一句从正面讲人处困境才能奋发,第二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 反 面讲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本段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练的必要性。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 内在 和 外在 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

7、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在其中的“生于忧患”一句。

8、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9、第四段独立成段,作用:强调、突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例:吴越之战后,越王卧心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而吴王夫差却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1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答:磨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人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

12、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观点:(1)逆境可以造就人才。(2)顺境也可以出人才。(3)顺境和逆境都可以出人才。

简述理由:(1)树立远大志向。(2)不满足于现状而艰苦奋斗。

13、应当怎样认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它有什么积极意义,有什么局限性?

篇8: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整理

一、“学·导·用”教学模式介绍

“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从最初的模式设计,到实践研究,然后调整模式,再实践探讨,再调整,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初中英语“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它包括前置先学、合作共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这四环节。

前置先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前置学习单”对新课先进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新课的整个轮廓,找出新课的重点,及时发现疑难点,为课堂上合作共学做好前期准备。前置学习单的设计应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学习单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学习内容,材料不宜过多或者太具体,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前置学习单一般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合作共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兵教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这也是该模式的一大优势。合作共学的前提是要分好班级4人小组,并对小组长和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明确职责。组长的指令要明确,共学什么,“兵”要教什么,这些都要培训到位。比如说学生自学了新单词,那么合作共学时针对自己不会读的单词进行交流,上课就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在交流讨论中,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他人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释疑导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自学、共学后剩下的疑难问题。它包括评价展示、探究解疑和精讲归纳等环节。学生走到台前,教师退居幕后,当学生的发言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巧妙“插话”,当点则点,引导学生朝主题方向发言;当学生的发言讲不到点子上时,教师要接过学生的话题,当讲则讲,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诠释,并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运用活学: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消化,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话朗读大比拼,对话表演,课本剧表演,课文复述、改编、续写等。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下面以一节县级研讨课(教学内容为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Topic 3Section C“Keeping Safe on the Street”)为例,简述“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并运用新单词和词组,了解常见的交通规则、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和懂得珍爱生命。

1. 课前

教师要编写好前置学习单。本课的前置学习单为:

A.音标挑战。

请认真拼读课本P129和P130中出现在P47和P48的18个新单词。若有不会读的单词,请在单词左边注上问号。

(这一设计的依据是:音标拼读是七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这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

B.英语大阅读。

①独立朗读Section C 1a课文并标好行数,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新单词并在其正下方写上汉语意思。

②朗读1a,根据1a内容试着完成1b。

③翻译1a并运用P112的课文注释、同步整合方案等,用红笔找出课文中的短语并标上三角号,找出句型和情态动词并画上横线,想一想在情态动词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这一设计抓住简单原则,学生都能完成,从而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 课中

首先是激趣导入。教师在课堂中先播放交通事故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他们会得出结论:We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接着,教师向全班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有学习方向。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后面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边谈论图片边呈现有关新单词,即在语境中教学单词。教完单词后让学生多读几遍单词,对单词音形义同时接触。T:Can you pronounce all the new words?Now sit face to face and pronounce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iation.If you can’t,please turn to your team.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共学。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还不会读的单词进行对学群学。所有学生必须起立,按照A→D、B→C这样的对学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学完后的小组同学坐下。随后教师任意抽查若干小组展示,读错的单词让其他组帮忙纠正。然后再次进行全班合作共学。在这一环节,教师借助图片教学,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紧接着教师将话题转回到原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上。T:Boys and girls,the words we learnt just now are all about traffic.To keep safe,what should we do?What shouldn’t we do?Please discuss the things we should do or we shouldn’t do in groups,then write down your results of your discussion on your exercise books.这一环节既抓住了根本,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再教学P48的3、4就很顺畅。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共学,学生很快地学会了祈使句的肯定及否定形式,也为阅读课文Keeping Safe on the Street做好了铺垫。然后请若干小组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其他组同学及时评价。

随后,教师让学生走进阅读天地。默读完课文后,判断句子的正误。6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并出示答案,学生们核对答案并就课文内容和1b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展示交流时可以向其他组求助,这又是一次合作共学。通过多次合作共学,学生掌握了情态动词的用法及文中的重要句型。

最后,让学生完成本课最后一项任务,即小组根据图片讨论P47的2中短语的意思:a ticket for speeding,a ticket for drunk-driving,a ticket for parking in the wrong place,a ticket for making a wrong turn.组内讨论之后,让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快速讨论出最好的翻译。结果学生将以上短语翻译成:超速罚单、酒驾罚单、乱停乱放罚单、随意拐弯罚单。这次合作共学不仅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偏离任务的中心,而且学生还在无意识中把a ticket for的用法掌握了。课堂上最后10分钟让学生消化本节课内容,先在本组内每人就“How to keep safe on the street”进行发言,然后当堂在作业本上写下来。

3. 课后

在下课的最后一分钟,教师给学生下一课Unit 6Topic 3Section D的前置学习单。

A.单词闯关。

请认真拼读本话题单词,若还有不会读的单词,请在单词左边注上问号。熟记单词并准备在课堂上抢答。

B.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①复习P48的3、4,并写出肯定祈使句3句、否定祈使句2句。

②复习Section A和Section B中问路的几种情况。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这是我们“学·导·用”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自我发现、自我内化、自我超越,成为学习、生活、成长的主人。

三、“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反思

近3年来,我们通过听专家讲座、看课改专著和外出学习,实验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定期召开研讨活动,通过上课、研讨、再上课、再研讨等形式,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上课技能得到空前的提升。不少实验教师应邀到四川、广东等省上研讨课,受到与会教师、当地教育局领导和郭思乐教授的好评。实验班级的学生面貌大大改观,课堂上学生变得积极向上,非常自信大方,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学生小组合作思维活跃,语言流畅,大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相比,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高出了许多。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课堂氛围不够生动,学生兴趣调动不够;教师还是讲得太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有假合作学习的现象。这些是我们今后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过去高一作文下一篇:《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