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2024-06-02

经济生活教学素材(精选6篇)

篇1: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大话西游---------唐僧师徒来理财

于所钢[指导教师]于2008-7-30 10:27:50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我们很多老师面临的一个问题。袁晓兰老师的“大话西游--唐僧师徒来理财”的案例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它抓住了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与几种不同的投资理财特点相契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探究,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在生活或读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材料,但善不善于利用,则要看教师的用心与悟性了。

案例情境:

唐僧师徒听说人间猪肉的价格飞涨决定来人间走一趟,这一天他们正好在天庭呆的发闷便趁着如来佛午睡偷偷来到人间。没想到现在的凡间不比天庭生活差,他们决定在人间赚一笔再回天庭,这样即使被如来发现也好有个交代。于是师徒四人决定分工合作去投资理财。那么他们四人各自会采取何种投资方式呢?让我们来大胆猜测吧。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力强、反应快、善冒险而且有时不听指挥,唐僧决定安排他去投资股票,而且二者有共同点:听你话的时候可以让你一路过关斩将,带给你云里雾中的成功快感;不听话的时候真把你活活气死,念紧箍咒也没用。猪八戒向来“人缘好”,平日里左右逢源既讨好师傅又不得罪师兄弟,就是爱偷懒。平日里懒得打理财富的人,大多觉得把钱换成凭证式国债是“上上之选”。于是,被唐僧安排去买国债;沙和尚虽勤勤肯肯但工作效率却不高,不过唐僧明白三徒弟当中只有沙和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离开他,把他的钱去存款最合适不过了。他也想过一旦遇到万一,他就去求观音菩萨为他保险,毕竟当年西天取经的时候,菩萨总会替他力挽狂澜。这样他安排好之后便在家中打禅坐等消息。

这样,师徒四人在人间呆了一年。俗话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这一年师徒四人收益如何呢?天上的如来佛祖发现了吗?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问题设置:

(1)该案例中唐僧的安排你认同吗?如若认同那它是如何体现股票、债券、储蓄、保险这四种投资方式特点的?

(2)你可以给唐僧提供更好的投资理财方式吗?(3)倘若在这一年中他又遇上了“妖怪”该怎么办呢?

点评:问题一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四种投资方式的特点;问题二的设置能给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其创新的能力;问题三中的“妖怪”好比四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性,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其不断探究。

情景教学案例:

教师展示材料:(帮我解惑)我家是三口之家,小孩15岁,有住房,贷款已经还清,在银行有10万元存款。可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很厉害,银行存款不划算,因此我想把这些钱拿出来,去投资增值。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你们说我投资什么好呢?(学生分组,一组看股票,二组看债券,三组看保险)

向同学咨询:股票是谁发行的?公司为什么要发行股票?我若持有了公司的股票,在公司我是什么身份?凭股东身份我能享有什么权利?如果我觉得该公司经营不善,想把股票退还给公司行吗?那我应该怎么办?(师生一起归纳股票这种投资方式的特点)

创设具体鲜活的生活情景,提供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教材理论升华,完成思维的跳跃。

国家节期间,某县民政局在县城广场举办“社会福利彩券有奖销售活动。”在活动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农民获得二等奖,奖品为一辆价值7000多元的摩托车。在兑奖时,税务部门要求这位农民缴纳相应的税金,否则不能兑现奖品。这位农民很纳闷,认为自己获得奖品,咋还要缴税?

⑴你认为这位农民是否需要缴税? ⑵什么是税收?它有什么特征? ⑶征管人员如何说服这位农民纳税?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生活事例中探究税收的有关问题。

政治课情景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无论情景教学形式怎样变化,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所以要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情景教学形式,不能牵强附会。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针对这一内容特点,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选班长”活动。第一步成立由老师负责的选举领导小组(4-5名学生组成);第二步“选民”登记(全班同学);第三步提出和确定候选人(2-3名);第四步推荐监票人2名,记票人1名;第五步场地布置(投票);第六步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第七步选举(投票);第八步记票;第九步公布选举结果。通过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的理解,并营造了一个扮演政治角色的环境。此外,还开展了“我是人大代表”等等主题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意识,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在性质上的优越性。

比如我在讲《依法纳税》这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工程的建设(提问:四大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来自于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回答:来自于财政)——财政资金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哪里?(回答:税收)——税收又来自于哪里(纳税人)——什么是纳税人——是不是纳税人都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引导学生探究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纳税的重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这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体现政治的时代性,又能增强吸引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决不能弱化。

比如:比如在讲《货币的本质》这一课题时,我是这样“犯错误”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各种物品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回答“是用货币购买的。”,“没有货币会不会得到商品?”“当然不会。”“也就是说要购买商品必须有货币,二者是孪生兄弟。”“是孪生兄弟吗?”纠错的欲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9:《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教材的知识点内容多、要点琐碎,应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教学? 的确,这一框的知识点较多、较碎,我们建议这样进行教学:(1)课前以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把基本的知识点能在教材中找到,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2)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突出重点知识。如: 以“自1993年以来,台湾当局连续十几年图谋“参与”联合国,均遭到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的拒绝”为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 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提示:①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②国家主权的含义、重要地位及特性?③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为什么拒绝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提示:①你知道国际组织是怎么成立的吗?国际组织众多又怎么分类呢?有哪些作用?②联合国是什么样的国际组织?③中国与联合国是什么关系呢?(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便于学生掌握。

如何把握生成?(刘茜、专家团)第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主要表现在: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可以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等等。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

第二、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

教师要改变主讲和“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思维空间、学习权力和主体地位;在研究解决新问题时、在观察发现规律时、在概括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时,要勇敢地退下来。

而在学生研究问题有困难时、无价值或重复时、受时间及目标制约学生跑偏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适时地进。

教师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很好的教感,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做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

第三、要提升教育智慧。

教师深钻教材,提升内功,坚定新观念,对课堂教学不断审视和反思,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积淀教育智慧的过程。只有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教育智慧,才能有更多的“不期而遇”的精彩生成。追求“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对一堂课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有这样一种逻辑关系: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分析:本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支撑问题解决的学科知识有哪些?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学习本堂课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什么作用?——自然的形成“三维”教学目标。

如果我们对于每一堂课都能够从以上三方面去衡量、去定位“三维”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能够做到正确、合理,而针对性又强。

问题15:如何处理好教师的讲与不讲的关系?

第一,基本概念要讲,非基本概念不讲。第二,基本理论观点要讲,非基本理论观点少讲甚至不讲。第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已经弄清楚的可以不讲,没有弄清楚的必须讲。第四,辅助文(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可讲可不讲。属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可以放在课外自主学习。第五,探究活动可以放在课堂,也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思考与探究。

问题18:能否在规定时间(每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实践试验,只要依据内容合理配置教学时间,完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总体教学时间安排建议如下: 1.原则上每框内容用1课时; 2.每单元设置的“综合探究”用1课时; 3.极个别框题内容容量过大,加之单元综合探究,总体补充2—4个课时; 4.学习新课控制在30个学时(22+4+4=30)5.复习6课时(期中、期末分别一周半),若按20周计算,期中期末考试共1周(实际占2课时),还有2课时为机动时间。

问题20:新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请问如何理解这些“问题”?

此次编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基本设计思路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向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炼课程目标意义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有关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方面的探究过程设计,着力引导学生亲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简言之,这是一种“‘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础上凸显过程探究”的设计思路。为此,我们追求从有富有意义的情境出发,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经历问题后,不知不觉地来到抽象概念、原理的门口,然后脱离具体情景在抽象层面上活化、内化知识,使生涩的概念、原理真正走进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政治的力量撞击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好比助推器,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判断、选择,反思、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抓住各类知识的内在联系,独立思考、大胆求索,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培养了问题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今天的培训课上,我们观摩了陈树新老师执教的《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陈老师的这堂课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他把传统的讲授模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生活性、实践性,让学生参与活动,在生活中学习,突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能联系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一堂很有借鉴意义的好课。

课后,我针对这堂课设计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即:用一个连续的案例贯穿始终来设置情景和问题,让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和合作学习,通过体验得出结论。下面是我借鉴热播的电视剧《家有儿女》的形式设置的情景与问题,供大家参考。

情景一 人物:妈妈——刘梅 儿子——刘星; 地点:客厅内

妈妈(提者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大汗淋漓,推门进来):刘星,快出来接东西!可累死我了!

儿子(快步跑出卧室,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超市东西不要钱了?您这么可着劲儿的往家买?

妈妈(喝了口水后,坐在沙发上):哪是不要钱?那价格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

儿子:涨价还买那么多东西?咱家中大奖了?

妈妈:就异想天开吧你。你看,这鸡蛋、大米、牛肉、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

儿子(噘着嘴):妈,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买成了牛肉?我不喜欢吃牛肉。

妈妈:你就别提这猪肉了。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你就将就着吃点儿牛肉吧,现在买牛肉的人也增多了。说不定过几天牛肉价格也要涨起来了,那就连牛肉也吃不起了!

儿子:所有商品都涨价了,这商场还不得发大财了?

妈妈:也不是都涨价,空调、彩电就在降价。特别是大屏等离子彩电一降一两千块,但还是很少有人买。儿子:这还真有点儿奇怪。

探究问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一般来说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有什么影响?

2、妈妈为什么说“鸡蛋、大米、牛肉、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这说明了什么?

3、大屏等离子彩电一降一两千块,为什么销售仍不火爆?

4、为什么猪肉价格一涨买牛肉的人会增多?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5、结合刘星母子的对话,你能综合分析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吗?

情景二 人物:爸爸——夏东海 邻居——老王(某中型空调生产企业总经理)地点:小区花园

爸爸:嗨,老王!早起晨练呢。几天不见,这白头发怎么见长了? 老王:(用周华健《最近比较烦》的曲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生产的空调一再降价,可销量还在原地打转!

爸爸:光烦也没用,得想想办法啊。这几年,空调生产规模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不降价才怪!对了,我有个朋友是搞经济学研究的,要不哪天你有空我约他出来你们聊聊?

老王:那太谢谢你了。还是你们文化人好,在事业单位,工资稳定,少犯愁呢。爸爸:谁家都有愁事啊。我正发愁买车的事呢,刚打算买辆车,这油价就蹭蹭地涨。可工资没有油价涨得快啊。想来想去,只好先不买了。老王:不买车也好,节能又环保,还能为奥运作贡献呢!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油价涨了,爸爸就放弃买车的计划了?这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2、假如你就是爸爸那位搞经济学研究的朋友,你能为老王想出哪些好办法?

3、你能综合分析一下价格变动对生产有哪些影响吗?

比如在学习“物质”概念时,我与学生的对话如下: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教材,我有个问题要问,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是物质吗? 生:是。师:那椅子呢?黑板呢?教室呢?——你自己呢?哪些是物质?哪些不是? 生:除了我都是。

师:你不是物质,那你是什么? 生:(答不出或答不对)

师:人啊,都很难伺候,你说他是东西吧,他不愿意,说他不是东西吧,他也不愿意。那人到底是不是东西啊?

生:(笑)

师:实际上,我们刚才说的这些都不能说是物质,只能说是物质现象,用术语来说是物质具体形态。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有什么不同呢?(讲解略)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还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略)

生:老师,我们物理和化学中也讲物质,和我们这里的物质是一回事吗?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这涉及到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讲解略)

今年春节,电视剧<<闯关东>>热播,该剧后半部以山东菜馆为戏核,演绎朱家传奇故事.我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经济道理,在学习<<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考虑课本上列举的长虹鞍钢等事例离学生认知较远,便采用了“山东菜馆”的案例.感觉效果不错.提到自己熟悉的电视剧,学生们兴致勃勃,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朱家父子在哈尔滨为什么要开山东菜馆?

2、为什么山东菜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火?

3、“酱牛肉”**说明了什么?

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在哈尔滨开山东菜馆,东北人想体验山东特色,当地的山东移民想回味家的感觉,有丰富的客源保证.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他成功的前提.2、山东菜馆的四大招牌菜:朱记酱牛肉 鲁味活凤凰 满汉呈祥 富富有余,这几道菜或自创或引进又创新使朱家有了技术优势,加上热情的服务和有序的管理,想不火都难啊.也就是经营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朱传文用马肉代替牛肉,被砸了店,虽说是潘五爷背后使坏,但以次充好,不讲诚信却是犯了商家大忌.幸亏朱开山挨家挨户道歉挽回了声誉.这足以说明诚信经营的重要.最后,我总结,虽然山东菜馆不是我们今天法律意义上的公司,但作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其成功之道非常值得今天公司借鉴和学习.一个案例,同学们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了课本知识还意犹未尽,我告诉大家可以自己试着解读<<闯关东>>里更多的商业逻辑.案例教学把生涩的知识变得鲜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实现情感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选择好的案例,帮助我们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篇2: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福泉四中

孟信炎

教材分析: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讲起,从学生天天都见到的商品讲到价格和价值,讲到消费和消费观,然后从消费追朔到生产,引出经济制度,讲到劳动和经营、劳动者和企业,再讲到收入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讲到税收和依法纳税,最后专门用一个单元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讲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就是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学生讲解经济生活的常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策略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3、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的体验和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五个班,除了一个是重点班之外,其他四个都是普通班。思维水平高一些、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他们对经济生活的理解更容易。由于经济生活比较贴近现实,普通班学生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关键的是高中的思想政治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也有所差异。教学措施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重点班学生在教学上应更深一些,对知识点的挖掘要更深入;普通班应采用更加浅显的现实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增强改革意识,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深层次更新和转变教师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由模式化转变为个性创造者。创设有利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四、附课时进度表:

1、9.1-9.5 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及练习2、9.6-9.12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3、9.17-9.18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9.20-9.26 复习第1、2课 第一次 月考 5、9.27-

9、28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6、10.7-10.10 第一单元复习及探究、10.11-10.17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8、10.18-10.24 期中考试、10.25-10.29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10、11.5-11.7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11、11 11.8-11.14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12、11.15-11.21 第二单元复习、11.22-11.26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14、12.3-12.5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15、12.6-12.12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12.13-12.19 复习、第三次月考、12.20-12.26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8、12.27-

篇3: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一、创设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课堂

生活逻辑教学设计坚持生活立意,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知识。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 利用时事导入新课

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时政事例和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才能达到把时政贯穿课堂,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课堂实效的目标,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经济全球化”的课堂导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关于2010年的韩国大白菜的减产导致中国大白菜的价格上涨和生产扩大,让学生思考韩国的大白菜为什么会引起中国境内白菜价格的变动,从而拓宽学生生活的广度,让学生主动感知生活。

2. 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师应巧妙地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情境有亲近感、真实可信。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

比如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自己对照身边同学的消费状况,寻找与课本知识的对接。这样学生能够将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有助于缩短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个体具有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学习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

3. 利用故事导入课堂

生活情境的导入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学生所了解的历史生活和其他故事人物的生活,注意故事人物的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对接,与学科知识的对接。

比如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课前推荐阅读杰弗里·扬的《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或者学生通过相关资料了解“股神”巴菲特的生活,尤其激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追问,和同样的年龄阶段如何投资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体验知识、思考问题

1. 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学认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效设问,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效沟通。

比如设置自主探究:假如你是一位理财产品的推销员,如何向1962年的32岁的巴菲特推销你的理财产品呢?(这时候的巴菲特拥有个人资产100万美元)

点评:探究主题谋求教学联系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

2. 辩论活动中明辨是非、揭示规律

在学“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内容之后,我班就选定“鸡蛋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与“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论题开展辩论。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出不同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此环节的一般做法:生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接下来是师生交流,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帮助,这样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知识回归生活、发展生活、服务生活

掌握知识不应是生活逻辑的终结,知识必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1. 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参与生活

杜威认为,学校必须把社会生活引入到学校之中,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

比如《公司的经营》课堂结束之后,把学校食堂的管理者请到了课堂上,让学生和食堂的师傅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讨论如何让学校的食堂的人气超过校门口的小饭馆,使食堂经营成功,再由学生追踪报道成果。

2. 让学生预测、指导经济生活

篇4:经济生活教学素材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06-02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做中学”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研究内容

1、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现在我们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它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以对话的形式体现语言功能,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交际活动时,可把教材中的固定内容活化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问答。

(一)学生的自身生活内容。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

(二)学生的家庭生活内容。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

(三)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许多老师。这些学生每天都能接触的人和物,都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

2、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的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是在广泛搜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调控,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2、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策略研究

生活化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评价时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另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篇5: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是以教材和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才能爱学、乐学。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CO2时,可设计如下生活情景: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开始很湿,过一段时间,墙面要逐渐变硬、变白。但在墙面干燥过程中,常发现墙壁“出汗”。假如用炭火烤一烤,墙面会干、硬得更快一些。运用CO2与Ca(OH)2反应的性质,师生共同深入分析,解释上述现象。可设计系列短问:为何变硬、变白?出的汗是什么?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哪些?等等。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性质和原理解释了生活,生活又验证了性质和原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生活化教学片段,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联系,学以致用,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知识。

三、教学情景生活化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多情况下只能生吞活剥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适度情感,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应,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生活中的一种蔬菜洋葱的分层联系在一起;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再例如在讲授一氧化碳时,它的化学性质是重点,但由于有些实验不易完成,就可联系煤炉燃烧的过程来讲述,底层的碳与氧气充分接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向上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与氧气接触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同时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得到了巩固。另外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同学们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此例可讲解中毒的原理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这样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

四、探究实验生活化

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学生必然很兴奋,积极性也高,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如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氛。

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喜欢。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问我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能否用家里的醋酸来代替稀盐酸?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五、作业布臵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的作业应该是由传统教学中的““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其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动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臵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篇6:经济生活构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帮助按全国卷试题分析特点和答案结构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2.能熟练地区别经济生活的三大主体和四大环节;

3.能够将课本知识语言与经济生活中具体现象对接,专业语言和生活语言对接;

二、重点难点

1.国家生产环节的活动

2.知识过关及术语和日常化的切换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已经熟练掌握,一般缺乏宏观的整合,和微观的深入;

2、基本掌握经济答题方法、但结合材料的生成答案的能力薄弱

四、教学过程

(一)宏观设计、形成目标 构建思路:

1、抓住经济活动的三大主体: 国家(社会)、企业、个人

2、抓住经济活动(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抓住每个主体在每个环节的核心问题: 比如:生产环节的资源配置;创新、绿色、结构问题…… 比如:交换环节的诚信问题;商品价格问题;质量问题……

4、理清每个核心问题的措施、理由、作用……知识角度 整体目标:

国家(社会):国家与生产活动;国家与分配活动;国家与交换活动;国家与消费活动 企业(生产者):企业与生产活动;企业与分配活动;企业与交换活动;企业与消费活动 个人:个人与生产活动;个人与分配活动;个人与交换活动;个人与消费活动

(二)构建体系、整体把握

策略:按照每个单元的主题,逐点落实每个环节具体主体的内容,形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逻辑构架。进而细化到每个环节的一些核心问题,提高应试的对接能力。

(三)头脑风暴、大题演练

策略:通过展示主观题,让同学们完成,并依据构建体系分析完善的答案,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哲学主观题的答法,特别是提升熟练有效的审题能力、结合材料获得生成性答案的能力。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第三个环节的铺垫和基础。

(第二次文综)随着微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甚至语音支付和刷脸支付等创新技术日益更迭,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截至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据支付宝发布的全民2016账单显示:4.5亿实名用户使用了支付宝,目前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高达71%,成为生活中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而去年这一数据是65%;80后人均网上支付金额超过12万元,而90后使用移动支付占比近92%。

与现金交易相比,移动支付缺乏“肉痛感”,不少“剁手党”直到看到“支付宝账单”之后,才会产生“钱到底上哪儿了”的追问。与年轻人相比,一些老年人则陷入被动与不适应的困境。移动支付在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安全风险。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就移动支付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①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完善与移动支付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市场规则;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力度,强化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规范)良好的支付市场秩序。(2分)

②移动支付平台应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防范和应对安全漏洞的能力;

同时开发出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支付方式,让消费者享受更安全高效舒适的消费体验。(2分)

③商家应诚信经营,严守市场道德等市场规则,保护客户信息,营造良好的移动支付环境。(2分)

④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支付方法,善于运用正当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2014全国卷2)38.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次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14分)特点: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

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2016全国卷2)3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⑵综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14分)

(2017全国3卷)38.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上一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下一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