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辞复习

2024-05-29

中考修辞复习(通用8篇)

篇1:中考修辞复习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解说]

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

D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

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注意: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

[答案]

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题九]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说]

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答案]

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题十]

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

[解说]

这是一道比较新颖的题型,其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解答时要做到用词准确,表意完整通顺,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想象尽可能丰富,描写精彩。

[答案]

①遥望夜空,繁星满天,半明半昧的星星悬在深蓝色的天空,闪烁着光亮,就好像无数萤火虫在我们周围飞舞。②夏天的夜晚,遥望满天的繁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眨眼,又仿佛听见他们在悄悄说话。

[综合训练]

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对偶)

B.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他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拟人、夸张)

C.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要到的吗?(反问)

D.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比喻)

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一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3、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科学的指示,没有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

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5、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

C.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运用反问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企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

6 、判断下面各句,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上升上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B.“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句话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D.“这些人……说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这句话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7、从下面几句话中,找出与“年头要账的挤破了门框”这句话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8、对修辞手法依次做出正确判断的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 ②反复 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 ②对偶 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 ②排比 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 ②反复 ③对偶

9、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

B.“要讲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这句话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

C.“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不过去,会后乱说。”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D.“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段话由两组对偶句组成。

10、在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B.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D.人们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飞机涌去。

[关于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方法]

篇2:中考修辞复习

——修辞方法(下)

江苏省高淳县德圣中学 李翠明

11、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比喻)

B.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反问)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夸张)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对偶)

12、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14、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1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16、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

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

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

17、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明喻 夸张 设问

B.夸张 暗喻 反问

C.明喻 夸张 反问

D.夸张 暗喻 设问

1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在错误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对偶)

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19、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比喻 反复 对偶

B.拟人 对偶 排比

C.比喻 对偶 排比

D.拟人 反复 排比

20、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1、下面句子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城电扇,电用长城。

②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③商店和旅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④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⑤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

2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 ,我们 , ;

友谊如 ,我们 , 。

2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25、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2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27、请你扩展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笛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并描绘出一幅画面。(50字以内)

 

 

 

 

 

 

 

 

 

 

 

 

 

 

 

 

 

 

 

 

 

 

 

 

 

 

 

 

 

 

 

 

 

 

 

 

 

 

 

 

 

 

 

 

 

 

 

 

 

 

 

 

 

 

 

 

 

 

 

 

 

 

 

 

 

 

 

 

 

 

 

 

 

 

 

 

 

 

 

 

 

 

 

 

 

 

 

 

 

 

 

 

 

 

 

 

 

 

 

 

 

 

 

 

 

 

 

 

 

 

 

 

 

 

 

 

 

 

 

 

2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词语顺序可以颠倒,不超过40字)

 

 

 

 

 

 

 

 

 

 

 

 

 

 

 

 

 

 

 

 

 

 

 

 

 

 

 

 

 

 

 

 

 

 

 

 

 

 

 

 

 

 

 

 

 

 

 

 

 

 

 

 

 

 

 

 

 

 

 

 

 

 

 

 

 

 

 

 

 

 

 

 

 

 

 

 

 

 

 

 

29、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0、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____ ____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参考答案]

1、 B 没用夸张

2、 A

3、 D

4、 B

5、 D 是比喻

6、 A 是借代

7、 A 是引用

8、 D

9、 C A是反复 B是排比 D排比

10、C A是拟人 B是比喻 D是比喻

11、B 是设问

12、C

13、A 是比喻

14、略

15、C 是反问

16、B

17、C(提示:“心胸开阔如大海”,为明喻;“心眼儿比针鼻还小”,为夸张;“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为反问。)

18、B

19、D

20、A

21、B ①④是比喻/②是顶针/③⑤是拟人

22、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2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4、“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25、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即可)

26、(1)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

(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27、28、为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

29、看今朝锦绣江山

篇3:中考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一、重视基础知识, 提高解题正确度和解题速度

中考, 首先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在我们遵义市数学中考试题满分150分, 其中较易试题、中等试题、较难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是7∶2∶1, 其中较易试题和大部分中等试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分值约135分左右, 假如把这部分分值全部拿到, 中考数学得分就不会太低. 熟悉试卷的结构, 明确命题思路和常考知识点. 对大部分同学而言, 基础知识不会太困难, 但是同学们经常因为审题不认真、计算不正确、笔误及解题格式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因此对自己轻易犯的错误要心中有数, 提高解题正确度, 还要加强解题速度练习, 解题要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 按标准格式答题, 纠正不良习惯.

二、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和解题顺序来源

在考场上要科学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和解题顺序, 数学中考时间为120分钟, 较易试题、中等试题、难题的时间分配比例大致是5∶2∶3, 假如时间富余, 最好把试卷从头至尾认真检查1~2遍, 考试结束前15分钟, 假如难题实在是一点思路都没有, 最好停笔, 把试卷从头至尾认真检查一遍, 确认无误后再思考难题. 对于答题的顺序, 从前往后答即可, 一般试卷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试卷中间可能会有1~2个起伏, 出现个别难度稍大的题, 假如一时没有思路可先跳过, 把会做的题做完之后, 回头再思考, 千万不可停留太长时间, 以免浪费时间, 造成情绪波动.

三、解题之后要反思, 从六个方面进行

我们不赞成题海战术, 但学好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而且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 解后反思, 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思因果: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 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 2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 总结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提高迁移能力. 3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 从中比较孰繁孰简, 孰优孰劣, 久而久之, 就具备了对每一道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优方法的能力. 4思变通:对于一道题不局限于就题论题, 而要进行适当变化引申, 一题变多题, 拓宽思路, 提高应变能力, 防止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 5思归类: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 进行对比, 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6思错误: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 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 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来源

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转化和化归思想 (消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都是每年中考必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 对于我们不太熟悉的新题型, 就要把自己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转化成数学模型, 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处理这些问题.

篇4:2016年中考修辞类试题解析

修辞,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新课标提出,在现代文阅读中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在附录中明确列出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从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選择题为主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考查内容主要有辨识、仿写、运用、赏析等。

【典例讲析】

一、辨识型

例1.(2016·湖南娄底)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解析】解答此题时应逐一对各句给出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识,抓住各句的主要特征。通过辨识,很容易发现D项有错,这句是设问不是反问。因为反问是只问不答,设问是自问自答。

参考答案:D。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辨识型题目,前提是熟练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方法是先寻找句子的特征,然后进行辨识,作出判断,指出每一个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力求全面准确;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选定答案。

二、仿写型

例2.(2106·重庆B)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

仿写: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特点:句式不限,为前后两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某事物的特点。其次就是从备选事物中选一项,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该事物的特点。注意语意连贯,情感真挚,无病句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月亮 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示例二:枯叶 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例三:小溪 小溪—路欢歌,奔向远方。

【技法归纳】解答仿写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例句特征,然后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从句式、关键词、语意等方面进行仿写。

三、运用型

例3.(2016·安徽)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解析】完成此类题目,先要抓住题干要求,如本题中要求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紧扣“《环保法》”拟写“一则宣传语”,再运用规定的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来拟写。注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有宣传力度。

参考答案:示例一:《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示例二: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技法归纳】此类试题常见的出题形式有:运用修辞手法拟写宣传标语、仿照示例完成对联、运用修辞手法造句等。解题方法是紧扣主题,运用恰当修辞,准确拟写,力求生动。

四、赏析型

例4.(2016·天津)阅读《三角梅(文∕刘成章)》第17题,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解析】这类试题常出现在阅读题目中,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解答时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该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该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品析类题目,先要熟练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句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篇5:中考复习之修辞方法的辨识与运用

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辨别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2:熟练掌握运用修辞的有关知识答题 教学重点:了解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之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用修辞的有关知识答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某一事物或情景来比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

比喻包括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景)、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或情景)、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象……似的”、“如同……一般”等。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例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喻的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运用联想,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将它写成有人一样的语言、感情、动作等。例如: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拟人的作用:可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3.夸张:夸张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它的特点是运用联想或想象进行描述。例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夸张的作用: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被描述的事物的特征。

4.排比: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的语意。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排比作用:便于把内容表达得更集中、更透彻。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相关的意思。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作用:把意思表达得更凝炼、完整,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

6.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相同的语句紧紧连接在一起,没有其它语句相隔的反复为“连续反复”。如: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间隔反复”乃是指相同的语句隔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它语句的反复。如:……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也不惊诧。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或某种感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它是自问自答,答在问外。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作用:可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可以突出重点,还能使行文有变化,不呆板。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是无疑而问,问而不答,寓答于问。例如: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更加强烈,不容臵疑,富有感染力。二:当堂演练

1.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2.在横线上写一句子,使之构成结构整齐、内容关联的排比句。

你用精神的食粮塑造了我的灵魂,你用知识的泉水浇灌了我的心田,你用爱心的春分温暖了我的世界。

3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换了。(排比)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7.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8.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⑶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⑷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B.拟人、夸张、排比、比喻[来源:学& C.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9.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A.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C.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D.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10.赏评广告:

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问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你四年的初中时光里,你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足迹,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这其中有灾难,更有自豪。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神七航天……让我们骄傲自豪。请你自选一个事件,拟写一条60字左右的微博,至少用到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你最真的感受。

12.仿照示例,在“月亮”“雨水”“桥”中任选一个为对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3分)[示例]筷子:①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②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仿句] 1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1)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

(2)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 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

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

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14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你的步伐,无论是轻快还是沉重,只要你肯起步就好,你的嗓音,无论是圆润还是

篇6:中考修辞复习

记叙文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便于抒情,表达情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从多方面抒情,叙事,议论。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

修辞手法

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什么特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给食物以人的性格,思想等,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夸张:突出……,强调……

排比:突出……强调……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节奏感。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强调…… 反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强调…… 对偶:句式整齐,节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表达方式

一、表达方式种类及作用

记叙:对人物事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突出、深化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突出中心,画龙点晴。描写:(见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为写人记事服务。

二、题型示例:(见结尾段落作用)

夹叙夹议:是作者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点明或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篇7:中考修辞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学情分析:

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

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应和(hâ)嘹亮(liáo)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áo)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静默(mò)抖擞(sǒu)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晕(yùn)巢(cháo)

2、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问题探究]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总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六、布置作业。

①掌握字词。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问题组:

1、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分组展示。

6、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拨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重点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 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

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 语。

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例子(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例子(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例子(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

例子(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郭茂倩

分类: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 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下面就例举几个夸张句:

1.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球球跌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3.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4.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5.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6.精妙世无双

7.昨天我给我妈妈打电话,我问妈妈最近家里怎么样。妈妈说家里没什么事。妈 妈说有一家来要化肥钱的。我妈妈这样评价他们的化肥:你们两年前化肥头几天耕地还有那,我捡起一个来装到枪里打死了一群兔子。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2.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16.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17.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18.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19.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20.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21.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22.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23.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24.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25.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26.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27.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28.班里静的,连针掉都能听见

29.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30.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31.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32.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3.重重如果摔一跤,几个举重队员都搬不起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34.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35.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36.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37.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38.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39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篇8:中考修辞复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中考的激励与导向功能越发凸显, 考试的内容将进一步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和学生实际, 体现科学精神和学科渗透;考试的难度降低, 广度增加。如果仍用应试教育的观念, 搞题海战术, 无疑是误入歧途, 贻害学生。因此, 中考复习应握准中考脉搏, 优化复习方法, 着眼“双基”的巩固提高, 重视知识的系统整合, 抓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结合多年从事毕业班物理教学的实践, 笔者深深体会到:中考前集中十周左右的时间, 采用“四段五步”式复习方法, 效果非常理想。所谓“四段五步”指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专项复习阶段、综合训练阶段、模拟检测阶段、冲剌临考阶段。“五步”指第一阶段中采用的“听、练、读、导、讲”的五步复习过程。现将“四段五步”法分述如下:

一、专项复习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

由于中考物理涉及的内容广, 容量大, 知识结构复杂, 故务必在考前帮助学生梳理好学科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技能技巧, 实现读书“由厚变薄”的量的积累过程。第一阶段专项复习是整个复习的关键和重点。必须坚持以纲 (课程标准、中考纲要) 为纲, 以本 (课本) 为本, 以册 (综合练习册) 为主, 以要 (自编复习概要) 为辅。逐章梳理, 人人过关, 切不可再另购资料, 搞题海战, 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第一阶段专项复习中的五步复习重点为:

听:要求做到听中悟考点, 听中明逻辑, 听懂内容, 从而理解、掌握、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进一步明确物理中考考点。

练:在细听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题型, 让学生练习, 包括基本题、巩固题和提高题, 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从而实现补缺补差, 使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

读:细听精练后, 课堂上再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读老师编发的配套复习概要。初中生年龄偏小, 学习经验缺乏, 综合归纳能力欠佳, 让学生自己梳理归纳知识体系显然不切合实际, 教师的导学作用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自编了一套《初中物理复习概要》, 随堂印发给学生, 帮助其梳理章节要点、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技能技巧、再现中考题型。每份概要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知识体系;二是能力提高;三是中考点击。讲读后能使学生达到耳目一新的功效。

导:在听、练、读的基础上,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对学生复习的指导,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讲: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堂讲解或作专题辅导, 另一方面就《综合练习册》上较难、偏、繁的题目教师要建议学生大胆舍弃, 近几年的《综合练习册》有所改进, 但超纲的题目仍很多且容量过大, 不必全做。教师可适当增补一些创新题、热点题、渗透题, 以达到精讲精练、熟能生巧的目的。

二、集中综合训练, 形成技能技巧

在扎实做好第一阶段专项复习的基础上, 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了。教师帮助学生精选十份左右综合题, 要求学生课外脱离课本, 限时自测, 教师抽查再集中讲解, 根据练习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教师再作些专题辅导、适当补充, 扩展学生视野, 完成读书“由薄变厚”的质变过程。如在电路分析中, 电流表、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以及测的是哪部分电路, 学生容易糊涂, 判断不准, 教师可做一专题辅导, 应分析强调:电流表内阻很小, 相当于直导线, 电压表内阻很大, 相当于断路, 正常工作时, 电压表测的是与其并联部分的电压。电路故障时, 电压表有读数, 可能是电源电压。

【例1】某同学做实验时, 误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错, 如图1所示, 合上开关S, 电压表读数为 (4.5V电源电压) , 电流表读数为 (0A电路断路) , 当他将两表对调后, 合上开关S两表的读数与前面错接时一样, 那么故障一定是 (灯泡断路) 。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计算,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原理推导出技巧性公式;如当R实=R额时, 导出P实/P额=U实2/U额2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等于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平方比) 。例如:标有220V、60W的灯泡接在110V的电路中, 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为额定功率的1/4, 即15W) , 用此技巧公式判断类似的题目非常方便。再如:光学部分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其成像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要形成技能技巧还必须由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作图或演示模拟动画, 配上自编的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物远像近像变小, 两倍焦距一般高。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像没了。点内成像在同侧, 正大虚像隔镜瞧。) 例如, 要使照片上的像变大一点, 只要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就轻松解决问题, 即:物体移近镜头像片远离镜头像就变大了。既巧记了成像规律及应用, 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能养巧、综合训练, 学生已基本具备触类旁通, 熟练运用的较高素养。

三、战前模拟检测, 树立必胜信心

经过近两个月一、二阶段的复习, 学生的整体水平应该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但由于中考对初中生来说是第一次, 心里无底, 恐惧紧张, 因此, 考前交底, 帮学生学会放松、树立信心十分必要。首先, 应将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进行随堂模拟考试, 给足时间, 认真批改, 让学生考出最好成绩, 让学生觉得中考也不过如此, 来树立学生自信。其次, 教师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中考动态的把握, 出一份中考仿真压轴卷, 让学生随堂检测。近年来, 这些仿真压轴题均有一些与中考题目高度类似, 如2004年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热量计算、非典防控;2006年有关声音的传播、能量的转化、滑轮组绕绳及效率计算, 环境保护;2009年有关体温计的读数, 条形磁体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的图像, 风力测试仪的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2010年有关电能表、轿车所用的物理知识, 监控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LED灯的制成材料, 家用电器的使用等。以上年份的中考题, 均有近30分的热点题被压中, 当年中考物理让学生满心欢喜。

命好仿真压轴题, 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厚重的经验积累。压轴题只是中考题型的一种效仿, 绝不能与中考题等同。命制压轴题必须做到:认准考点, 认准方法, 典型训练, 总结活用, 把“薄题变厚, 厚题变薄”。因此, 教师要认真钻研近五年的中考考点分布规律, 设计与考点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能根据问题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新的知识框架, 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因为系统的知识比分散的知识更易于破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升华为解决问题的智慧, 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活用知识和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考出好成绩。

上一篇:预防疟疾教育知识宣传材料下一篇:师范毕业20年同学聚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