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的内容

2024-05-30

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的内容(精选6篇)

篇1: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的内容

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cí xiáng yí hu chí yán bō tāo xiōng yǒng

( ) ( ) ( ) ( )

dǐ yù cháng shì shāng yì pān shā yuè lǐng

( ) ( ) ( ) ( )

gu sī zào xíng jùn gōng

( )独特,( )优美的新教学楼终于( )了,校友们

xìng zhì bó bó lóng zhng diǎn lǐ

( )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的落成( )。

二、带点的字应该怎样读?把正确的读音用“——”划出来。4分

例:一叶扁舟

勉强(qiáng qiǎng) 召集(zhāo zhào) 兴奋不已(xīng xìng) 暖和(hé huo)

入场卷(juàn quàn) 削铅笔(xiāo xuē) 友好相处(chù chǔ) 大模大样(mó mú)

三、先比一比,再各组两个词语写下来。4分

剧( )渴( )检( )消( )

据( )揭( )俭( )哨( )

四、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5分

同心( )力 日( )月累 兴高( )烈 完( )归赵

神机( )算 画蛇( )足 ( )假虎威 安然无( )

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要( )保护地球——人类的`家园。

2、涓(juān)涓细流汇成大海。只有( ),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原句上修改。7分

1、随地丢纸屑是一种很不好的坏习惯。 ( )

2、全国人民都盼望北京申奥成功。 ( )

3、6月24日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 ( )

4、我校人人参加了“东西部红领巾手拉手,百万图书传真情。”( )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用加点的词语造句。3分

既……又……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1、我们的国家( )能日益强大,(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 )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3、我的新居( )宽敞( )明亮。

4、( )你不注意用眼卫生,( )视力下降了。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升初复习语文试题精选

★ 小升初英语练习试题九十七及答案

★ 小升初试题

★ 小升初英语口语练习话题

★ 语文必修三《六国论》期末练习试题

★ 小升初数学检测试题

★ 山大附中小升初试题

★ 小升初数学期末试题

★ 初二生物试题练习

★ 中考英语练习试题

篇2: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的内容

一、填空题

1、在汉语拼音中,字母表上的字母一共有()个,声母有()个,韵母有()个,整体认读音节有()个,音节中除读轻声之外,使用的声调符号有()种。

2、“侮、施、饮、怨、梢”五个字的注音中,只有()的注音不是整体认读音节。

3、“头上、叶儿、里头”三个词中()要读成儿化音。

4、“sì、shì”中的()是“木偶似”的读音。

5、“xian、lian、xiong、liu”四个音节中,只有()中的“i不是介母。

6、“鼎”字共()画,第六画是(),第十二画是()。

7、“凹”字的结构是(),笔顺规则是:()

8、补上成语的下半部分

A、千里之行()B、天网恢恢()

C、螳螂捕蝉()D、()满招损

9、叠字成语

A、咄咄()B、兢兢()

C、虎视()D、振振()

10、谚语、歇后语

A、人心齐,()

B、有则改之,()

C、飞蛾扑火。————()

D、孔夫子搬家————()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在今()省()内,它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他两座是今江西的()和湖南的()。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朝代)起义的领袖,人称(),后来被()打败。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是晋朝以后()()等的合称。

14、材料是文章的内容,直接关系着主题的表达,所以选材要(),要(),要()。

15、读书笔记有三种写法,一种是(),一种是(),一种是()。

16、常识填空

A、CCTV代表(),B、VCD代表()、C、Windows代表(),D、China代表()

E、火警电话是()

F、盗警电话是()

G、交通事故报警台()

H、急救电话()

17、在正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时间应分别在:()、()

二、选择

⑴、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提高认识价钱便宜生活简朴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身体强大发扬风格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远大理想参观演出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天空晴朗安排工作工作认真

⑵、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句话是()

A、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自然也不会有人类。B、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C、他上神态自然地讲起来。D、风、雨、雷、电都是自然现象。

⑶、下面的“川”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请选出来。()

A、川流不息B、高山大川C、一马平川D、百川归海

⑷、与提供的句子搭配恰当的一句是()

他一人走在巷子里,……

A、一个人影也没有。B、只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C、周围人声鼎沸。

⑸、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B、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⑹、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⑺、“这是……电影院”中的“电影院”有五个修饰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座②、现代化的③、武汉市④、唯一的⑤新型

A、③①④②⑤B、①⑤②③④C、③④①②⑤D、②④①⑤③

⑻、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

B、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C、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D、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⑼、“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缩句正确的一句是()。

A、她激动。B、她说不出话来。C、她说。

⑽、下面不是句子的一项是()。

A、瑞雪兆丰年

B、为人民服务

C、她是好样的D、她哭了

三、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登山人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知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⑴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拾可而止B、知难而进C、知难而退D、气喘吁吁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拾可而止:

⑶用“————”画出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词句。

⑷用“~~~~~~”画出反映第三个人勇于攀登的词语。

⑸把短文分成两段,概括出第一段的意思。

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A、动作描写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D、心理活动描写

②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A、说明人们做事要善于判断,适可而止。

B、说明人们处理问题有好的方式。

C、说明这座山很难攀登。

D、赞扬不畏险阻、勇于攀登的精神。

(二)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

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A、弟弟B、同学C、“我”D、爸爸

2、能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即:

3、在文中,“我”对爸爸的感情是通过弟弟的心情变化而逐渐升华的。试找出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⑴弟弟碰见爸爸时:

⑵爸爸自己走了后:

⑶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

4、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真切感人。阅读该段文字并回答:

⑴这一动作发生的时间:

⑵这一动作发生的地点:

⑶最能表现爸爸此时神态的词是:

⑷最能表现爸爸对弟弟关心的动词是:

⑸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⑹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

答:

5、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有很多,请从你身边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答: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2、这件事不能不让人高兴。(改为肯定句)

3、小杰悄悄地告诉小力说:“这件事情是我和小民一起做的。”(改为间接转述句)

4、小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5、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改为反问句)

6、太阳升起。(扩句)

7、年轻的妈妈的眼色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缩句)

8、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9、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

10、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改为直接叙述句)

11、小方说:“不行,我的字写得不够好,应该让小宇去参加比赛。”(改为间接叙述句)

12、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13、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1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篇3: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的内容

一、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

1. 教法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 涉及的知识点较少, 而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内容加深了, 而且知识点也增多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都不同, 使得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较多, 阅读理解少, 思维难度不大, 所以小学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初中课文容量大, 思维难度大, 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速度较慢, 教法以朗读为主;相关知识可以反复讲, 反复练, 强调熟能生巧;课堂形式多样, 语文活动多, 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而由于课文容量大, 初中教师讲课的速度相对也较快, 因此语文知识不能反复讲, 不能反复练。初中教师讲课时注意分析点拨, 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课堂形式相对单一。在作业方面, 小学书面作业简单, 难度小, 教师可以精批细改。而初中的作业不仅较多, 而且难度也大, 使得教师不容易做到精批细改。小学和初中的教法差异如此之大, 而我们一些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教法的了解, 在教学方法上没能做好与小学的衔接, 使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

2. 学法的差异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 学习负担不重, 所以教师对学生帮扶多。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依赖教师的安排, 一般学生只是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主要是耳听、眼看、手写、心记, 对课文的学习一般只是解决字词、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内容, 在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而到了初中, 教材内容相比小学不仅增多而且加深, 对相关知识点要求充分理解并掌握, 而学习则更多地体现自主性:学习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 自主预习、自主做笔记和复习功课, 养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从小学进入初中后, 学习方法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 学习方式也由记忆型转到理解型, 一些学生正是在转型时出了问题, 所以才感到语文学习特别吃力。

3. 评价标准的差异

目前小学和中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不一致, 这些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中体现出来。小学教师注重鼓励性评价, 而初中教师的评价相对较客观、严格。评价的差异是由这两个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升学压力不大, 小学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提倡学习多元化, 在考试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答题, 对问题允许有多个思考角度, 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到了初中, 教师认为学生长大了, 再加上有中考升学的压力, 对学生的要求变得严格, 在课堂和作业评价上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也就少了。为了和中考接轨, 日常的考试评分强调紧扣标准答案, 教师评判主观题的标准是扣住答题点, 答出几个点就得几分。这与小学评分以鼓励为主, 有明显不同。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对这些差异的不适应是造成一些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方法

研究并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初一语文教学要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

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升到初中一年级, 年龄大不了几个月, 虽然比在小学时成熟一点, 但还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幼稚和依赖的一面。大部分初一新生在心理、学习、交往方面还处于被动状态,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师, 不能很快适应。小学和初中的教法是不同的, 小学体现帮扶, 而初中更多体现的却是引导自学。初一新生对事物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经验型的, 他们已经习惯了小学教师帮扶的教法, 此时初中教师如果不先帮扶一下, 初一新生就会感到学习困难, 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所以在初一上学期, 教学应该放慢速度, 适当采用小学教师的一些教法, 如对一些知识要反复讲、反复练。通常小学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情趣, 中学语文教学则偏重于理性。面对初一新生, 初中教师要善于把情趣和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要像小学教师一样充满激情地引导, 课堂互动讨论多一些, 等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和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后, 再适当增加一些研究性学习内容, 在“扶”中有“放”, 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过渡。另外, 在初一学习上要适当降低要求, 让学生先尝到成功的甜头, 增强学习的信心后, 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 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进入初中以后, 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中学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 还在沿袭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初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清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法指导。从初中生心理发展来看, 初一学生的年龄偏小, 学习经验不足, 一般尚未掌握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强调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说明教学在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要有步骤地教给学生适合初中学习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研究单元要求和预习提示,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授课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教会学生预习、听课、思考、做笔记和复习,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总之, 要逐步帮助学生改变依赖教师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从实际出发, 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

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估计不足, 要求往往过高, 使很多学生没有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心理学理论叫“无助感”, 意思是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 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丧失信心。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学习评价过于严格, 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好, 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语文能力低, 不能胜任语文学习, 就对语文学习没有内在的动机和兴趣。所以, 初一教师要把握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 注意延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的做法, 多找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乐意地参与学习。

4. 加强中小学的联系, 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要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首先要了解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新课程标准心中有数, 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找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其次要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交流, 熟悉彼此在语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方面的差异, 为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打下基础。再次是在小学高年级提前做工作, 为学生顺利过渡做好准备。以前人们大多强调初中要与小学衔接, 而不是互相衔接, 所以效果不理想。因为学生经过6年小学的学习, 学习的习惯方法已被模式化了, 要想靠初一几个月时间就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工作要提前做。比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 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适度加深和延伸,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自学的因素, 有意识引导学生预习自学, 指导学生边读书边看课文批注, 学会自己阅读课文。

篇4: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的内容

小学语文高年级初中语文衔接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语文学情调查看,超过40%的学生喜欢学习语文,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偏难,阅读与写作问题严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此不喜欢学语文。特别是初中阶段,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喜欢学习语文的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应该就是课程内容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这就使得我们研究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记叙文为例对小升初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简要分析

小升初学生记叙文写作技能统计表

调研内容选材角度文章结构语言运用文章主旨书写规范

优秀率35%43%23%56%60%

从上表可看出,小升初学生语文——记叙文写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充分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的不衔接。其原因是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时,教师通常是泛泛地讲,学生写作更多地是依赖于自己在阅读积累后所形成的语感,或是生搬硬套作文书,甚至还有全家齐动手,父母为了让孩子的作文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助写的现象也较常见。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从父母那所获得的系统指导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小学语文的学习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在小升初选拔中奥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加上英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使得许多孩子小学一年级起就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英语与奥数的学习中,因而认为语文学习不够重要的,存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

其次,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听讲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预习与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接着,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多数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认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但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内容方面,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缺少方法,使得他们想学好,却有心无力。

另外,学习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基础积累、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从调査问卷及访谈中可看出,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及精力不够,大多数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能有较大提升,但他们在阅读及写作方面感觉无所适从,有力使不上,亟需行之有效的课程为他们在这方面做好衔接与铺垫工作,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克服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结合点面结合衔接策略

点面结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点面结合中“点”,这里指的是小升初阅读与写作衔接课程设置中主题、语言、文体、知识、主旨、教学这六元素的侧重点;广义上点面结合中的“面”,指的是“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主题元素、语言元素、文体元素、知识元素、主旨元素、教学元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整体。

“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体现在课程中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狭义点面结合中的“点”指的是,对人、对事、对景物的外形、特征的详细描写;狭义点面结合中的中的“面”指的是,对人、对事、对景物的外形、特征的概括性描写。所谓点面结合,就是指对“点”的详细描写和对“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这里所讲的点面结合衔接策略是指的广义上的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点”——“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中各元素的侧重点与“面”——“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相互联系形成的不同维度之间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课程的侧重点,体现出语文课程的难度与深度;“面”可以顾及到课程的整体架构,体现出语文课程的深度、宽度与广度。点面结合,就是既有深度又有宽度与广度地将语文课程进行整体架构,从而形成一个科学而严谨的体系,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切实可用的“脚手架”。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突出”于一体的课程设置策略。这里的“面”指的是小升初语文阅读与写作衔接课程的整体框架及基本单元,“点”指的是指每一单元不同课程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依据“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的侧重点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在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面面倶到,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都不到,课程规划中将运用“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侧重点策略,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把握重点、难点和基点。但这些“点”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作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课程体系就是文章的“面”,就是语文课程的整体。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通常容易从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阅读或写作着手进行解析,再深入到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点上。点面结合的课程衔接策略就是要从“面”上首先架构衔接的课程,再依据架构设置课程内容,最后在“点”上落实每一课次的教学目标。因此说,点面结合的课程设置,是既一种符合阅读与写作规律的语文课程设置艺术,又是一种符合学生语言、心理发展的课程设置艺术。只有当我们依据“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设置了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及学生发展规律的课程,才有可能将衔接真正落到实处。

篇5: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模拟练习题

一、小小书法家。

ɡē da jū ɡōnɡ qīu yǐn xiù huā

( ) ( ) ( ) ( )

qì yuē tí chàng chāi kāi shuǐ zǎo

( ) ( ) ( ) ( )

chénɡ qīnɡ ruì lì xié’è ɡǎn lǎn

( ) ( ) ( ) ( )

tān huàn qí qū pì rú yǐn mán

( )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纳( ) 赐( ) 颁( )

呐( ) 惕( ) 颂( )

婉( ) 拄( ) 剃( )

惋( ) 柱( ) 梯( )

悴( ) 诀( ) 硝( )

碎( ) 决( ) 消( )

蹈( ) 侍( ) 妨( )

滔( ) 待( ) 防( )

三、小小语音师,给字注音

欺侮( )湮没( )悲怆( )咀嚼( )

打搅( )花蕾( )纽扣( )嫌疑( )

地窖( )轮廓( )脊梁( )钳子( )

栖息( ) 堕落( )惩罚( )隧道( )

四、火眼金睛,找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骑乐无穷( ) 随心所浴( ) 咳不容缓( )

迷或不解( ) 川流不息( ) 码到成功( )

五、试一试,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不但……而且…… 既……又…… 如果……就……

1.(1) 你留心观察。(2)你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汶川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2) 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的心灵带来了创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雨花石像晶莹圆润的珍珠。(2)雨花石像玲珑剔透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妙语连珠。

良言一句三冬暖——( )

学如逆水行舟——( )

隔着门缝吹喇叭——( )

养兵前日——( )

七、排列句序,把按什么顺序调整及调整后的顺序写在横线上

1.它的底座是黑色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而大方。

2.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玻璃球,乌亮鉴人;中间是一个乳白色的圆球,晶莹透明。

3.往上是身躯,它分为三节。

4.在三个球之间,镶着银色铁圈,仿佛是两边紧身的腰带。

5.我家有一盏约四十厘米高的台灯。

6.一只红蓝相间的绢丝做成的灯罩,像一顶合适的帽子戴在灯泡上,美丽极了。

7.玻璃盘上安装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8.身躯的上端是灯座,灯座上安着一个圆圆的脑袋,那就是灯泡。

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调整文章的顺序,调整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对话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炼准确的习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请用下面两个惯用语各说一句话。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四个带“心”字的成语:

(2)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3)形容情深意厚的成语:

(4)写出四个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

1.告诉我们“欲速不达”这一道理的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

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不能死守教条,固执不知变通。”深刻揭示这一条道理的寓言是_____________。

3.《养花》一文中,作者养花的乐趣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际上,鸟一直都在树上,在( ),在( )。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 ),我们才看到了更多的生命的美丽,因而忽视了树上的鸟儿。我说,在一年四季,鸟从来就是( )。他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 ),与( )。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 )。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因为,鸟是树木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1)这段话选自( )的《 》, 最后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2).你喜欢鸟儿吗?把你知道的鸟儿列举出来,至少4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学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

1.用“____”从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用 “ ”画出一个比喻句,再各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知道( )代( )写的《 》,( )代( )写的《 》,都是描写儿童纯真烂漫的的诗。描写儿童地为床,天为帐,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诗句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而( )代( )写的《湖上杂诗》则借景抒情,诗人采用( )的写法,写出( )的闲情,表达出作者对( )的渴盼,对年轻的希冀。

十一、小小标点显神威。

儒勒 凡尔纳 这位闻名世界的科幻小说家 也是一个未来事物的伟大设想着 他在无线电发明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电视,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 有声传真 他在科幻小说中设想的直升飞机 比莱特兄弟造出飞机来要早半个世纪 20世纪的科学创造

篇6:小升初数学练习题模拟

1、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2、1小时15分=()小时 5.05公顷=()平方米

3、在1.66,1.6,1.7%和 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

5、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差是()。

6、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是()。

7、A、B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元。

9、在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10、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11、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

12、一辆汽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往返AB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5 米。()

3、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选择1、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 B、天数相等 C、第二季度多1天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3、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 B、现价比原价高 C、现价和原价一样

4、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原来的 C、大小不变

5、孙爷爷今年a岁,张伯伯今年(a-20)岁,过X年后,他们相差()岁。

A、20 B、X+20 C、X-206、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条线段。

A、21 B、28 C、36

四、计算

1÷0.25=()+1 =()×24=()+()=()

470×0.02= 10÷()= 6 ×()= 3×()-()×3=()

五、综合运用

1、甲乙两个商场出售洗衣机,一月份甲商场共售出980台,比乙商场多售出,甲商场比乙商场多售出多少台?

2、农机厂计划生产800台,平均每天生产44台,生产了10天,余下的任务要求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台?

3、一间教室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96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4、一个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比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3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上一篇:艾滋病防治条例试卷下一篇:关于施工项目经理更换要求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