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2024-06-08

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共6篇)

篇1: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论文

论文摘要:在新形势下,要有新思维、新举措,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有效途径:立足把学生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让学生自觉在“基层”岗位实习;承办、协办专业社会项目,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工学完美融合;面、线、点一体化,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半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紧缺,经管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适销对路,人才

校企合作是目前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最为成熟的模式,从分析企业的需求到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的内容方式、提供师资、实习场地、设备、岗位等,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一些理工类专业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管理机制以及许多人、财、物投入等问题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培养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旅游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等,相对理工科而言,这些专业有些“抽象”,专业技能不突出,校企合作的效果就更加不明显了,但目前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最多的,由于这两个特点,如何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要改变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被动尴尬的局面,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工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一、把学生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结合,让学生自觉在“基层岗位”实习,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半职业人—职业”的过渡

学生到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当“普工”,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能够直接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员工守纪、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不愿当“普工”,正好说明他们必需首先过好“劳动者角色”这一关。

首先,要把学生到“基层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实习计划和课程、共同安排老师指导。当然,安排学生到生产经营第一线实习、实训,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不应让学生简单地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整天劳作,或在公司整天打杂,要让学生获得在学校无法得到的收益,让学生熟悉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要充分利用企业有关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资源,采取调查访问、请优秀员工现身说法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使命感、崇高感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奠定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生涯基础。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我们实行“1+0.5+1+0.5”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在学校学习酒店服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上半年到酒店顶岗实习,第二年下半年和第三年上半年回学校学习该专业的管理知识技能和其他的拓展知识等。学生们实习往往基层岗位,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酒等,与学生们从事“管理”、“白领”的角色期望有很大的距离。但对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加强酒店实操技能训练都很有帮助。通过实习,学生自己总结了“酒管精神”,其中很重要一条:“100-1=0”的精细服务精神。

其次,校企双方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要让学生自觉过好“普工”关,学校需有具体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派出带队老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企业要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指导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实习期满后,企业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签发实习鉴定,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每个学生都希望实习对就业能有帮助,如能将实习表现与就业挂钩,学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如安排学生实习时,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经考核合格后,可免试用期优先入职企业,优秀实习生经考核后可直接聘为专业对口岗位的管理人员。”目前,我校06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金融保险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有近40位同学得到了这一实惠,成为后来我院经管类专业07、08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当好“普工”的榜样。

二、主动承办、协办专业对口的社会(企业)项目,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

企业与学校合作一般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在学生中发现并储备对其有用的人才,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能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三是让实习生参加生产经营第一线劳动,或宣传、推销其产品,降低相应的费用成本,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这些动机与目的无可厚非,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争取做到校企双赢,让学生得到“实惠”。

对需要宣传、推销新产品的企业,学校应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宣传、营销全过程,并把它设计到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还可与企业联合举办相关比赛等。这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社会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9月与广州创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期“创汇雷柏杯”营销大赛,由学院营销协会承办。我校负责参赛团队的组建、对销售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广州创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雷柏电脑鼠标键盘等产品供营销实战,配合做好参赛团队的监督和考核,设立奖金和证书,并为获奖团队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等。比赛为期三个月,校企双方真诚合作,学生在制定营销方案、展示创意理念和产品实战营销各环节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沟通能力,提高了销售技巧,增强了竞争意识,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对企业在社会上开展的专业活动,比如会展、招聘会、行业协会活动等,学校要抓住机会,积极承办或协办,让学生得到专业上的培养和锻炼。

我校利用每年在校举办的广东省高职高专毕业生招聘会的时机,安排人力资源专业和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当志愿者,积极协助与会的约300家企业开展招聘等工作。在招聘现场,学生们一方面仔细观摩招聘的方式方法,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利用工作间隙调查访问,或将自己设计的招聘岗位甄选方案向企业工作人员请教,等等。

此外,我院和物流协会还于月承办了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主办的“岭南杯”高校联盟物流知识竞赛,准备承办其物流创新大赛。参与协办或比赛的同学们,不管是在组织能力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企业的认可。

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能调动目前80后、90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实的项目活动中有目的的锻炼和培养其刻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同时,让企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并愿意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三、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工学完美融合

既然安排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果能在学校给学生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就能事半功倍,还能做到工学完美融合。

1.成立虚拟性企业,让学生按照实体企业模式运作

我们学院成立了现代服务集团公司,并根据学院目前的专业对应下设8个子公司,除集团公司正副总裁由老师推荐学生外,其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都由学生竞聘后担任,老师则担任“导师”角色,指导学生运作与专业相关的各种项目。

2.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实体性企业

我们与广州顺丰速运公司在学院共建了岭南顺丰快递店,让物流专业的参与实习,优秀实习生还可优先被选派到该公司培训以及到广州其他网点和部门实习,毕业后直接转为正式员工。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是:校方提供场所及网络配套设施,专业教师负责沟通协调和快件的安全并参与指导;企业引入顺丰速运的管理模式,负责对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实训过程指导和考核,派一名常驻店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各项业务开展顺利,基本上做到了学生、企业和教师三满意。一旦条件成熟,该快递店将开展信件、托运、包车等一系列物流服务,并逐步发展成为面向整个广州科学城地区的快递中心。

3.可以“借船出海”,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们与邓老凉茶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正是企业相中了学院拥有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区位优势和15000多名在校学生的规模优势,学校才得以借巨轮远航,学校、企业各得其所。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是:校企联手在学校内建立实习基地,除企业一名代表外,所有岗位均为经管类各专业学生自由组成的经营团队队员,专业教师负责各个专业岗位的指导。学生经营团队竞争上岗,每周强制轮换一次。上岗各团队在销售额、建章建制能力、团队合作状态、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项目上展开竞争,优胜团队可获得企业颁发的奖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学生都在这个基地得到了锻炼。

我们还与广州豪森威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成功地合作,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电话访问、市场调查等业务,在沟通、礼仪、表达等职业基本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面、线、点一体化,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的校园应有别于普通院校,要营造企业文化。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努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更为重要,要把这项工作当着大事来抓,要抓出特色,要抓出成效。

1.首先要抓好“面”

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大环境。要通过请企业人士走进校园举办讲座或参加专业训练营、企业面试实习生、举办各种专业性质的文化节、实训实验室仿真布置等活动,让学生与在学校也能与企业人士零距离交流或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息。

在我们学院平均每周都有企业人士开办的各种专业讲座或前来招聘实习生的小型面试会,如淘宝大学广州紫藤石培训中心举办的“网店运营专才”讲座,把不少学生带上了网上创业之路。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办“香港曈讯金融投资训练班”和“红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等;我们针对专业系统安排的各种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耳濡目染,对终生学习、团队合作都有新的认识。我们每年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每学期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周等大型活动,由于有企业的参与指导,也为学生提供了感受企业文化的好机会。

2.在“线”上要抓出特色

线,就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路线。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并为他们成功迈向企业牵线搭桥。我们安排所有专业性社团与企业挂钩,让社团成员参加企业的相关培训、实习。如物流协会与广州韵达快运科学城分公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挂钩企业的网点顶岗实习。我们还逐步对学生专业性社团进行企业化改革,让学生自己学会创建企业文化。

要通过课程外包、参与横向课题等方式,缩短专业知识从书本到实际的距离,让学生上学习运用最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我们在金融保险专业将一部分专业课程外包给美国友邦保险广州一家企业,团队方式授课,课堂企业化管理,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之中。

3.重点是抓出“点”的成效。

点,包括每一个订单班、每一场专业比赛等等。要将每一个点企业化,让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个点的重要元素。

订单班不仅仅是以企业为合作单位,要尽可能地与行业合作。行业订单班由于面向众多企业,众多专业岗位,企业文化氛围更浓,学生就业前景更广阔,工学结合的成效更显著。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除了办有“万联证券班”、“外商酒店班”、“嘉逸酒店班”“科为创业班”和“曈讯投资班”等几个企业订单班外,以上订单(或订向)班,我们根据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分别与行业或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培养目标、模式和定位,研究课程设计、教材内容编写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评估等,努力实现把企业的“岗前培训”前移到学校,尽量缩小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业人的距离。

举办专业大赛要尽可能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邀请企业全程指导,让参赛者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这些年我校经管类专业举办的各种专业比赛都有企业积极参与并赞助。在开展市场营销大赛时,广州科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不仅提供了大赛所需的产品,而且还进行了全过程的指导,包括成立创业团队、进行市场调查、选择销售渠道、制定管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的通用教学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6.

2 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实践教学特别是理工专业实践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需要模拟特定的人文环境和人际环境,没有确定的模式。想要促进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大胆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实践、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培养方案、大幅度调整强师资力量的构成、加强校企合作和沟通,才能最终摸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前言:截止到2013年6月,我国已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这些高职院校中有80%的院校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并且有一半以上的经管类专业都有本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这种趋势说明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能够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然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还只是形式上的覆盖,高职院校的专业能力培养效果离实际的市场职业需要还相差很远。特别是有许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造成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持续发展[1]。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和现状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

高职院校经管类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传统实践教学不同,高职院校是按照市场的职业需要对人才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区别于传统实践教学特别是理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不参加公司或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可直接入职工作。因此,实践教学是经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对象有时并不是完全的对象物,实践者和实践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可以说,实践者本身就是实践对象的一部分,学生自身的体验是经管专业实践性教学有效的实现条件[2]。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的知识多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不断增加,图书市场上出现经管类教材不够的情况,为此一些高职院校不得不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很大不同,从而导致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理论性的内容过多,实践操作性内容分量不足。例如,国际贸易类教材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就是案例分析,缺少针对实际需求和实际操作环境的、针对专业培养方向的实践指导内容。《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缺乏实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理论性的知识偏多,实际经验偏少; 基础知识偏多,应用技能偏少,不能满足经管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3]。

2.实践教学重形式不重效果

实践教学是经管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虽然都是经管类的课程,但是不同的课程对实践教学形式、内容都有不同要求。这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不同的实践教学设计。然而,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针对课程需要和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的不同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而是采取同样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4]。

3.缺乏严格的教学规范

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以后,就要按照课程设计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现实践教学真正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然而,由于经管类学科会涉及行为科学、心理学科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没有比较明确的程度规范,也缺乏比较科学的标准,进一步导致实践教学管理松散,主观性强。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实践课程实施程序规范,也没有探索建立相关评价标准,管理也很随意,这就使学生的实践没有明确目标和严格的程序控制,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明确地、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相应操作能力,同样,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也不明确,导致学生虽然参加了实践教学课程,却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些能力方面进行提高[5]。

4.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分配到高职院校工作的,专业知识单一,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教师,由于不可能通过实验室进行相关技能培养,缺乏管理实践的经验,无法很好理解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在要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经管实践与经管理论的关系。由于老师自身不具备相关能力,在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提高时,指导不到位,力不从心,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不能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原理及方法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环节。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是为了为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制定的教学办法[5]。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和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要在培养目标和设计定位的前提下,抓紧进行课程改革,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打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学内容服务于职位要求,要增强课程模式的实践性,服务于实践性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实践教学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不断吸收现代化的教学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6]。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首先,应该采用多种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经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然后,学校要通过人事机构筛选招收优秀的经管类教师,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7]。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重要通道。虽然经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和沟通方面会存在很多障碍,但是,双方沟通的空间也很大,关键问题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才能有利于实践教学的进行。高职院校要不断调研,认真听取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使调整与优化后的教学计划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又符合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应该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校企实习基地实践过程中要保障实习工作的质量,实习基地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强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管理[8]。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对有条件的技能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强调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确定实训项目,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代替仿真的工作环境,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代替虚拟的工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深层次合作。

(四)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采用多元评价理论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除了教师以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

其次,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美国一位名叫加德纳的心理医生曾提出名为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其中包括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对于这7种智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时,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该综合个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

最后,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按照设定的评定标准,对自己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也可以让其他老师对自己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他人评价的可信度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的有一次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符合市场需求为标准,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实

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篇3: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一、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概述

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是高职学生在校完成5个学期全部的理论和实训课程学习后,在“双导师”的帮助与指导下,根据所学专业在相关企业进行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1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兼有学生和准工人双重身份。其基本内容是学生利用顶岗实习机会,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撰写周记、实习报告,完成技能考核,根据实习岗位实际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并完成答辩。主要形式是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及完成与此相关联的毕业设计(论文)。

二、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浙江省教育厅自2004年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毕业综合实践环节(以毕业论文为主)的抽查工作。抽查发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近几年来普遍重视和加强了该环节教学的基本建设,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系,开展了校、院两级监控工作,总体质量与水平较之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1.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的调查发现,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不一致,导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易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专业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管理不够到位,造成毕业综合实践流于形式等。其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第一,就学生个体而言,由于种种局限造成学生自身难以找到与专业相对应的顶岗实习单位,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质量难以保证。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大多是与单个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初期,拓展的校外实训基地尚能基本满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但在高职教育规模大发展的今天,已难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需求。第二,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单位较为分散,学生管理区域跨度加大。第三,学生期望、学校预期和企业需求脱节,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顶岗实习计划,实施顶岗实习方案;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制定个人顶岗实习计划,而企业则根据自身生产周期和发展需求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由于三方主体缺乏联动机制,从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考虑自身的需求,因此,矛盾较为突出。第四,专业在制订顶岗计划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职业品质的塑造、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职业精神的熏陶,特别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从而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2.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双导师”根据其落实的实习单位及岗位,及时安排毕业设计课题,在“双导师”指导下在顶岗实习期间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践、论文撰写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经管类专业主要是进行毕业论文撰写。

目前,经管类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往往忽视对学生技能训练和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专业的技能要求与工科类相比,基本上属于软技能,学校对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内容理解不透、把握不清,因此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设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技能提升的规范课程;同时,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学校几乎没有开设与文献资料查找和科技通论撰写相关的选修课程,且很少开展与此相关的技能训练和科技论文撰写讲座及相关选修课程,以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因缺少必要的岗位技能基础及论文撰写经验,要完成与岗位相对应的综合性较强的毕业设计(论文)显得十分困难。

三、“顶层设计”理念在经管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环节中的运用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7年开始,探索引入“顶层设计”理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明确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在毕业综合实践中的职责,改革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该专业被列入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建设专业。

“顶层设计”是一种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设计理念。整体主义战略、缜密的理性思维与强调执行力,是“顶层设计”的三个特点。整体主义战略主要是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所有子系统、分任务均指向和围绕核心目标进行;缜密的理性思维要求自高端开始“自上而下”进行设计,通过组织缜密的理性思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绘制出精确的、可控的“蓝图”,并通过实践使之实现;强调执行力则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战略,它强调方案的执行,注重各环节间的互动与衔接。顶层设计需要系统的、全局的视角,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根据顶层设计理念,在分析经管类专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全培养周期设计策略,从源头科学考量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综合性,知识、技能培养的连贯性与统筹性,将为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服务的前置性教学活动,通过缜密的设计固化到培养计划的全过程中,采用多主体参与、分工协助的方法,共同保障毕业实习质量。

(一)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与监控

1.从源头为提高毕业综合实践质量打下基础。“顶层设计”强调自高端开始“自上而下”进行设计,在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进行控制,并通过实践使之得到实现。为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物流管理专业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前,首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软技能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充分地调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在充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重新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教学环节尤其是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方案和要求及保障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重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重构,开辟第二课堂,从源头为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紧密合作,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首先是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增加顶岗实习岗位、提高专业实习对口率。一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加强与商会、协会的联系,密切与专业相关、相近的技术先进、规模适中、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企业的合作,成片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群。校外实训基地由2006年的2个增加到2010年的23个,其中2010年与浙江省12家物流龙头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大面积拓展实训基地,大大增加了顶岗实习岗位,2010届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被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的对口率,缓解了由于实习岗位分散而造成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顶岗实习质量得到基础保障。二是借助企业资源,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专业制订实习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力量,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和职工轮训。近几年,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共建、企业资助等形式共投入资金达500余万元,新建了一批校内实训室,有效缓解了学生校内实训困难的现实问题,为顶岗实习打下了基础。三是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巩固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推进,物流专业改变了以往企业为学校单向服务的做法,将专任教师分别安排到物流企业挂职,为企业承担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厅级科研课题,主持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13项、参与8项,课题总资金超过300万,这一改革探索既服务了企业又反哺了教学。同时,物流管理专业还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员工培训与讲座达500余人次。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服务企业,变单向索取为合作共赢,拓宽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学校成立了有学院、专业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宏观统筹,确保顶层设计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顶岗实习前,专业会同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顶岗实习期间,安排落实“双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同时学校、学院、专业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质量监控;教务处建立了“毕业综合实践全过程动态管理平台”,使毕业环节质量的监控落到实处;物流管理专业制订和完善了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动态改进管理方法,确保从顶岗实习指导到成绩评判等各环节和全过程均由校企共同参与,保障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地贯彻落实。

第三,目标任务明确,突出可操作性。在专业培养计划总体框架下,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了顶岗实习相关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完成的工作和所承担的任务。校企共同制订了毕业实践指导手册,根据毕业综合实践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环节,修订了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了顶岗实习指导的“双导师制”,明确了“双导师”职责,使学生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始终接受“双导师”的全程指导。

(二)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与监控

1.学校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负责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采取“双导师”负责制。

2.完善论文撰写及指导的相关规范体系。目前,从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实际过程看,大体经过选题、确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研究和写作等基本环节。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学院首先给每一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发放毕业论文指导书,明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布置顶岗实习期间论文任务,交待基本要求。

3.双导师互动,做好论文选题开题及辅导答疑工作。学院要求校内专任教师除定期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外,还必须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在指导过程中充分运用学校“毕业综合实践全过程动态管理平台”,指导学生熟悉顶岗实习单位及岗位情况,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协调,对学生论文和周记撰写情况全程指导。

4.实行学校、学院、专业三级联动,严把论文质量关。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专业会同企业,加强了对“双导师”的指导情况和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及撰写情况的定期检查,辅助学院进行不定期抽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加强了对顶岗实习环节的顶层监督,实施重大问题会商机制,确保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三)确保毕业综合实践考核科学合理

为使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评价与考核符合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专业与企业共同制订了顶岗实习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及其相应权重,校企共同参与学生的评价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毕业实践环节考核由平时考勤、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周记、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及答辩等构成。实际操作中,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以及给定的技能项目进行考核;学校指导教师参考企业考核成绩,结合顶岗学生的周记、实习报告及论文答辩情况,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成绩,成绩合格者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岗位经历证书》。

通过基于顶层设计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探索,规范了毕业综合实践的过程管理与监控,明晰了学校、学院、企业、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过程中各自的职责,有效地调动了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得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顶层设计与脚踏实地的实施中得以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

[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浙教高教[2004]137号[Z].

[3]谭辉平,李芹,廖俊杰,张成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

[4]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5]何辉,吴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6]刘晓刚.破解难题健全顶岗实习考核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7]王春涛,杜维先,潘锋.论大学生毕业学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教育与职业,2007(01).

[8]徐静波,孙培龙,张建友.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环节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7(03).

[9]吴康,周国平,陈群.工科院校毕业环节的过程控制管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04).

篇4: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 职业能力 调查分析

职业能力是建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经管类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若与岗位需求错位,将成为制约高职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高职院校中有90%的院校开设了经管类专业,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的研究具有普遍推广性。鉴于此,本文对当今高职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与市场需求接轨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待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1.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

关于职业能力具体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类观点:德国在职业能力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两个方面,将职业能力分关键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梅腾最早提出了关键职业能力,并将这种职业能力描述为: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荷兰职业教育协会认为职业能力应该包括8个大的方面,这8个大方面又包括25項基本的能力。其中8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领导力、协作、表达、分析、创新、执行、适应、成就感。在25项能力方面涵盖了很多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属于情商范畴的内容,例如表达与沟通、人际交往等[1]。北美的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提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职业所需的知识,情感领域的动机、动力,活动领域的经验[2]。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律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3]。基于以上的研究,笔者从企业和学生的角度设置了两份问卷,每份问卷涉及20个问题,其中企业问卷部分核心问题如下:(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充分信任从事的岗位。(2)有很好的、快速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的能力。(3)能在多种场合下配合团队工作,达到团队合作。(4)能够积极主动和客户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5)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并使用一些常用软件解决问题。(6)工作责任心强。(7)获取信息能力强。(8)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9)具有创新能力。(10)认同企业的文化、使命,对企业忠诚,价值观正确。其中学生问卷部分核心问题如下:(1)能把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2)能够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能迅速获取新知识。(3)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能按部就班的完成。(4)遇到工作中的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5)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律能力强。(7)自我展示、表达能力。(8)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9)乐于奉献,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10)有效的协调和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持团队的和谐。

根据职业能力的表现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请给予打分:非常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

2.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2.1 基本情况说明

经管类专业是高职院校中比较普遍的专业,据统计,湖南省高职院校中有90%的院校开设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和管理两大类专业,具体为:电子商务、财政税收、金融证券、 会计审计、统计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文秘、保险学、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投资决策等专业。相对高职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与市场接轨更紧密,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更具市场特色。笔者主要以开设较普遍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证券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经管类专业为案例进行研究。为了增加调研的可行度,我们利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历届毕业生校友及校企合作企业三个层面的样本,且每个样本都是与各自所学专业对口。以邮件的方式分别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80份,企业调查问卷30份。最终回收学生有效问卷264份,企业调查问卷28份。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293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得到如下的结论:第一,对于“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充分信任从事的岗位”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72%的企业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1%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13%的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的需求,4%的企业认为非常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揭示了目前经管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方面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比如我院多年来实施学校技能抽查和湖南省技能抽查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但在学生问卷中的涉及“能把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的问题的回答时,结论恰好相反,67%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不符合企业的需求,12%的学生认为不符合企业的需求,5%的学生不能确定,9%的学生认为较符合企业的需求,仅7%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这个结果实际上折射出学校在实训教学硬软件方面欠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操性的东西太少。第二,对于“有很好的、快速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的能力”这个问题,26%的企业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34%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对“能在多种场合下配合团队工作,达到团队合作”这个问题,27%的企业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24%的企业认为较符合企业的需求。我们也意外的发现对于“能够积极主动和客户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工作责任心强”、“获取信息能力强”、“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认同企业的文化、使命,对企业忠诚,价值观正确”、“具有创新能力”这几个问题,企业给出的非常符合与较符合两项答案之和所占比例都不到40%。第三,在学生问卷的统计中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能迅速获取新知识”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3%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7%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能按部就班的完成”问题的调查结果是 34%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3%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遇到工作中的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1%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企业的需求,16%的企业认为比较符合企业的需求。“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律能力强”、“自我展示、表达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乐于奉献,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效的协调和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持团队的和谐”这几个问题,学生给出的非常符合与较符合两项答案之和所占比例都不到50%。

nlc202309011909

3.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對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理解不够

要充分的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内涵,首先要明确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笔者认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策划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任务既不是本科或以上教育所完成的学科知识的学术能力,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更不是职业岗位需要的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业能力”。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应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凡与高职经管类专业具体岗位职业活动任务效果密切相关的“能力”,都可看作是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主要有专业能力(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操作方法)、方法能力(工作计划的制定、获取信息能力、判断能力、解决工作问题的思路)、社会能力( 职业交流能力、自理与自律能力、诚实守信、 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学习能力、职场自我管理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

3.2 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的建设滞后于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目前,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主, 即“三段式”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段式”课程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把我们的教育目标导向学科体系,课程设置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问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相违背[4]。因此,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虽然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财力不足,缺乏充裕的资金专门用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像高职经管类专业这样的软专业,没有适应企业所需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3 高职经管类专业没有发挥公共基础课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公共基础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专业类课程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承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任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充当的角色不同, 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两条腿,我们应该要发挥两条腿的作用。但许多高职院校重专业课, 轻公共基础课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公共课的课时严重不足, 教学规模过大。严重影响了公共基础课对职业能力培养发挥的作用。同时, 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 仅仅作为专业课的基础或者补充, 公共基础课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未能得到真正体现[5]。

参考文献:

[1]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7.

[4] 黄玲玲.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121-123.

[5] 高宏,许朝晖.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与研究[J].职业技术,2008(1),47-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2CZJ01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篇5: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师成绩评审表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审表 设计
(文科及经管 文科及经管)文科及经管
审查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1、成绩评定: 内容 评 分 项 目 分 数

2、指导教师评语: 选 题
(10%)



专业

届学生

学号

结 论 点
(10%)

文 笔
(5%)

深广 度度
(10%)

字 数
(5%)

论 据
(15%)

论 证
(20%)


(5%)

资 料 摘 录
(5%)

工 作 态 度
(5%)

创 见 性
(10%)

合 计(X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篇6:高职经管类毕业生现状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为例

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工科院校中设立的经管类专业,它甚至决定了这类专业的发展前途.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通过毕业生就业调查,不断地扬长避短,总结经验,在就业工作中作出了新的有益尝试.

作 者:李雁冰 林良全 张式汶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3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管理   就业调查   就业对策  

上一篇:生产企业“四风”问题具体表现下一篇:学生手册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