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细节

2024-05-18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细节(精选6篇)

篇1: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细节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细节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

季和林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言中的“小节”亦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的一些小事,指一些非常细微之处,也可以称之为“细节”。对于这一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一直坚信,能成大事者必然会注重小节。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所描述的“我”在和周总理吃完那所谓的“夜宵”站起来之后,不小心把小转椅的上部分带歪了,“我”并没在意,而周总理却走过来把它扶正,然后才去睡觉。转椅虽然歪了,可以第二天来扶正,但总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一细节的描写,周总理那严谨的生活作风便使人一目了然;又如《凡卡》一文的第二小节中这样描述:“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几句话对凡卡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东张西望,怎么叹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就使我们从文中活脱脱地看到了凡卡,他仿佛是一只受到惊吓的笼中之鸟,惶恐万分而又无可奈何。从而也使我们很快理解到凡卡是生活在一个受虐待而提心吊胆的环境里。

在 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语言行动的细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到细节,更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也能注意到细节,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到哪些细节呢?

一、倾听细节 时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上课不肯倾听。的确,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课上学生不能倾听,难道都是孩子们的原因吗?透过以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让我们反躬自问,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是课堂上一个“指名轮读课文”的环节,学生逐个朗读。在朗读前,教师提出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小朋友注意倾听。”而教师在干什么呢?他在低头翻看着他的教案。或许这只是个细节,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无意间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表明自己并没有在认真倾听。这样的细节在现在的课堂里并不少见:学生读错了,教师没有发现;学生说话出现了明显的语病也不指出;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就打断„„凡此种种,都表明我们没有倾听,不愿倾听。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又有几位老师真正理解了教育家的这一哲言?

“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

二、指导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环节缺一不可,但指导过程中有些环节虽不起眼,但却常常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夕阳真美》,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他自己当爷爷,有意请一名男生当“奶奶”,而请另一名女生当“小孙子”,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性别错位”寓庄于谐,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出现。但也有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在教学白居易的《草》时,也模仿于老师,请学生把这首古诗背诵给他听。但他没有注意到于老师“性别错位”的细节,而是直接对学生说:“就当我是你爸爸吧!把这首古诗背给我听听。”结果全场哄堂大笑,场面十分尴尬。又如到别的学校借班级上课时,为了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如果说:“我想请几位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来读一读这一段,哪些是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呢,请你读一读吧。”这样的结果要么学生大声告诉你谁是本班的“差生”,使被“检举揭发者”面红耳赤;要么就是无人响应,而且表情惶恐,人人自危,惟恐老师叫到他的名字;即使被老师叫起来也是一脸的不情愿!在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假如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细节,换个方式,改教师提问为班长推荐(教师可先授意),这样被推荐的同学非但不会不情愿,反而会非常高兴,非常乐意。这样,不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

三、辅助细节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免不了会借助音乐等媒体来营造氛围。这样的镜头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或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乐曲悠扬地回响在教室里,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教师认为时间到了,“咔”的一声就关闭了录音机,音乐戛然而止,学生在刚刚营造的氛围中一下子“惊醒”了!这种苦心经营的情境氛围,毁于“咔”的一声,实在可惜。假如老师注意到这一细节,那么,又该如何结束音乐呢?我认为老师不妨在音乐中引入课文内容,然后将乐曲声由大慢慢调至到小,最后缓缓关闭。这样就避免了陡然关闭音响对情境和氛围的破坏。

四、提问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延伸拓展阶段,这就更加要求老师注意到提问的细节。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学生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想变点什么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请先说我想变点儿什么,再说去干什么。”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夏天里,你最喜欢哪些可爱的动物、漂亮的植物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你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那你最想变成什么?然后去干什么?”学生同样都举起了小手。

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第一个老师的提问设计,让孩子感受到的分明是生硬的规则,于是孩子对说话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敢大胆表达;而第二位老师的提问设计,则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孩子的兴奋点,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需要。再者,又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将表达的要求巧妙地融进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于是孩子们个个愿说、想说,从而迸发了一句句灵动而诗化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表达,真正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的表达训练才会是轻松而高效的。

细节体现本质。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反映的是老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人格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老师丰富的教育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提问,一句话,一个举动,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并且提高处理教学细节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篇2: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细节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细节?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对一堂课而言,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回答,教师在讲某一知识时所做出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都属于细节。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细节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出错时的包容„„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

二、为什么要抓细节?

海尔集团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精和细”,他们的管理理念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常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常。” 教学中,细节虽小,但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轻若重。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多教学细节被我们忽视。而这些教学细节却总是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对这些教学细节的关注,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培养、整体素养的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事关国家将来人才能力的强弱和素质的高低。关注了教学中的细节,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加精确,更富有智慧。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在于追求每一个生动、有效的细节。教学更是如此,好的教学细节会成为好课的闪光点,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

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智慧的呈现;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求我们要关注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捕捉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细节

1、在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上抓细节 我们常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所带的这门课程。”新课程的理念更是倡导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实际上,新课程理念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在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努力做到: 第一,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重小节。

学生喜欢教师个性洒脱却不能忍受教师过分不拘小节,因为小节的地方往往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体现。比如说教师提问学生往往用一个指头指着学生说:“来,就是你来回答。”也有的教师擦完黑板往往把板擦往讲台上一扔,划出一条漂亮的抛物线,却溅了前排同学一脸的粉笔灰;有的老师过分不注重仪表修饰,衣服上带着酱油的污渍就走上讲台。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当教师在学生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皱巴巴的脏手帕时,他就已经失去了站在讲台上的资格。”

第二,尊重学生,并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鼓励学生。

我曾对5年级(3)班***同学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表扬(他的课堂回答太精彩了!),从而使他树起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后来成了本班名副其实的尖子;前几天的化学课上,三(2)***同学的课堂表现十分精彩(她的比喻出奇的恰当)!我的表扬语:“你今天说得最好!”,“你真的很聪明,好好学”。整堂课她表现得异常兴奋,非常主动。(下课后还主动帮听课老师放座位)

但老师往往不注意这些,并且常常无意中会伤害到学生。如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课后,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大声说:“听懂了。”老师又问:“谁还有没有听懂的地方,请说出来,老师再详细讲解一下。”结果有同学站起来怯生生地讲了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做了解答。最后,老师说:“记住,今后要专心听讲啊。”

剖析: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师的讲授,有听不懂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教师认为学生有疑问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显然是武断的结论。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今后要专心听讲”,实际上是向全班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那就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哪个学生愿意戴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呢?学生有没有听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难为情,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教师请教的。老师的这句话,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很可能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课堂上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请学生回答问题,孩子们常常会有这样的表现:

(1)站起来回答,说了一大堆,却没说到点子上;(2)站起来,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3)站起来,说话结结巴巴,浪费了很长时间也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4)知道结果,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把别人的答案重复一遍,或者把别人的意思换种表达方式; 当然这样的回答是令人不满意,有些时候我们会按捺不住,忍不住数落学生几句甚至当众批评。这无疑是给学生当头一棒,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自信心,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智慧的火花从此熄灭。教师如果能注意到评价的细节,换成这样说,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

(1)对着其他学生说:“你很勇敢,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可是还不够具体,谁来帮帮他呢?”

(2)说得好象不是很完整,不过声音很好听,谁再来试试?

(3)你真了不起,能把某某同学的意思更具体的告诉我们,谢谢你。(4)我觉得你能说的更好的,是不是,再想想吧!

(5)你很善于动脑筋,这次说的不如以前好,多想想,好吗?请坐!

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将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谁来帮帮他呢?”,一句友善的否定,是站在以人为本、促人发展的立场。这样的一句“否定”,我们的本意并不是去打击他们、挖苦他们,让他们难堪,而是一种根据学生不服输的特性所采取的促使学生再思考、推进学生成长的方式。更不是让学生从此不再听老师的教诲,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隔阂。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听到的是别人的赞扬与肯定,哪怕是一句再简单、普通的评价,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时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这正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让他们真正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不断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的智慧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孩子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发现。可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心中一定要装有学生,如果心中没有学生,那么,他的头脑中就不会有“细节”二字,又怎么会看到学生的这一亮点呢?因此,在平常的课中,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

2、在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上抓细节 最主要的是板书、教态、语言

有研究指出:“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辞”。举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回想起来,最让我佩服得还是他的教学基本功---板书字漂亮、流利,教态真诚,英语口语十方纯正,语言表述亲切自然,富有极强的亲和力。

****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板书非常规范,布局合理,一个多余的字也没有,面带微笑,教师带给课堂的是一种亲切自然、祥和的课堂氛围,感觉很好!而往往好多教师的板书字极不规范,黑板上胡写乱画,没有布局,没有条理。感觉教师就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基本功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优美的板书设计,风趣幽默的语言,得体大方的教态,往往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艺术的陶冶,更易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这些方面追求细节。

3、在与师生的交流互动中重细节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欣赏,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张扬,思想的交流才能真正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但是,细细观察一些常见的教学细节,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者,而不是促进者。

例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果然,有个别学生皱着眉,啧啧几声:“这么难,怎么做呢?”教师微笑着说:“这是智慧大比拼,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看谁最聪明。”课堂顿时安静下来。没过多久,教师又提醒大家:“注意独立思考,不要互相干扰!”有的学生向教师投以不解的目光。教师开始在小组中巡视,走到学生的身边,有的学生连忙停下来用手捂着本子,还有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看着教师„„教师有点恼意,忍不住说:“快点思考,不要浪费时间了!”他走到一位做好的学生身边,看了一下,说:“不对,再想想。要认真读题,仔细思考!”然后,他又风风火火地巡查了一番,终于看到一位学生做好了,就大声表扬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思考!林春同学已经做出来了,其他同学要快点了!”有个学生用双手堵住了耳朵。坐在最后排的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说了一遍又一遍,吵死了!”教师毫无察觉,仍然在喋喋不休„„

宁静以致远,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我们的思考才能抵达远处。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看似“随时引导”,但效果却适得其反——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被搅得头昏脑涨。用阿莫纳什维利的话来说,这位教师就是“课堂上的话袋”,这是教育智慧不足的表现,它导致天生富有幻想的儿童的智慧和权利被“湮没”。“课上的时间不够„„我来不及教完!”有的教师往往这样说,却不好好想一想,在这堂课上,他的“话袋”吞没了多少时间!不仅如此,教师的“话袋”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中有“定静安虑得”的观点,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是思维飞翔与思想诞生的乐土。例2: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似乎并不是很满意,于是反问道:“还有没有补充的?”一个学生将手迟迟疑疑地举了起来。教师异常高兴地说:“好,你来说!”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道:“这是„„”还没等他说完,教师就急忙打断:“这个观点刚才有位同学说过了,请坐!”接着又叫另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这个学生似乎有点紧张,说话有点结巴,回答也不完整。教师淡淡地说:“请坐,等想好后再说!”全班一阵嬉笑,这个学生红着脸,悻悻然地坐了下来。然后,教师又请一个女生来回答。这个学生似乎有些胆小,声音细若游丝。教师见状,果断地说:“好,坐下,以后声音要响亮一点。” 以上现象在课堂中比比皆是,许多人或习焉不察,或察焉不理。其根源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课堂教学过程简化为知识传递过程,把答案的正确性置于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并不是一道题的答案,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关注学生怎么说、想说什么,比关注学生实际在说什么更重要。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看似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质上却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而且干扰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其实,教师只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就能发现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就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尊重学生思考的价值,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这是每个教师都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例3:有些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指令一个接一个。“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什么。”“还没读好的课后再读,先看黑板上几个生字怎么写。”“还没写好的课后再写,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还没完成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便接踵而至。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或过于墨守预设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常常指令过多,让学生疲于应付。这种只追求速度的教学,实际上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而没有思考的课堂,还是有效的课堂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导是必要的,但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边界意识,不能让这种引导干扰学生的学习。

4、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抓细节。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问题设计求新求变

好的问题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可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进入不愤不悱的状态;而古板、单调、陈述式的问题设计会使学生顿时局的兴趣索然,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举例:圆周率概念的教学,两个老师的问题设计就截然不同。

老师一:什么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的数据多少?然后指导学生看书记忆。老师二:同学们你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多少倍吗?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纸板做圆,自己想办法分别计量(然后学生一个个给老师汇报数据),在分析归纳中得出了倍数关系,得出圆周率的概念。

前者是老师“给予”知识的方法,而后者则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落实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第二、教学环节求全求变 第三、教法设计求新求精 第四、学法指导求细求实

四、几点认识

1、一节课不要告诉学生过多的结论

“重点+重点=非重点。”老师讲的事无巨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苦了教师、烦了学生,费了时间,降了效率。

2、千万不可把学生看成装知识的容器

如果真是一个容器那也好办,我们就能给他灌进去,而且也能倒出来,那老师就完全可以靠自己的个体劳动搞好教学。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有思辨的独立人,仅靠灌输,他们定会变成一个全封闭的容器。所以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要靠老师积极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学识魅力、人格修养去感染教育学生。

3、课堂上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敢于让我们的学生犯错误,容忍学生课堂出错,才会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学生有权不听老师的课

能够这样看待课堂的教师,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反思,大胆改革,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乐在课堂,收获在课堂。

篇3: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细节

1 不单单全面地掌握医学检验知识和技能,还重视相关临床基础知识

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明确指出:“医学实验室除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各种检测外,还要能提供各种检测结果的解释,以及在实验室所涵盖内容和范围之内的咨询性服务。”[1]因此,检验科除了开展临床需要的检测项目外,还要有能力对检验结果进行恰当的解释。而实验结果的解释离不开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各项细菌检验的同时,注重了解一些与各种细菌有关的临床症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

2 教学中,注重病例的应用

微生物学知识比较琐碎,虽然教科书中对一些知识已经作了综合和比较,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标本常常需要一些综合的知识来解决。在教学后期找一些临床检验病例来引导学生面对各种检验标本时应该检验那些项目,怎样一步步思路清晰的把细菌鉴定到种,并且从临床实用的角度,把各种知识提纲契领,进行归纳。

3 重视检验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临床标本的实验检测而出具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报告,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也就是说实验检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感染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近年来病原生物学检验的全面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学者和试验技术人员的重视。全面质量控制,是从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实验室的验收、实验室检测、报告的签发直到报告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2]。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实验室的验收是检验前质量控制,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实验室关注的重点,而检验前质量控制细节的具体落实还要不断完善。教学中注意从各个环节具体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室检验前质量管理。

4 教育学生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全面质量控制整个过程都不能脱离临床,其中的许多工作需要临床医师和护士的密切合作、需要亲自掌握病人的一手资料。与临床医师和护士的沟通可以保证标本采集的准确性,检验中掌握病人的资料可以做到进一步明确检验目标,检验后根据病人应用检验报告结果后所反馈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总结检验的准确性和规律。所以,注重教育学生重视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

5 关注最新国内和国际微生物学动态

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生物界的变异、生物界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新的病原微生物可能随时产生,而抗菌药物的滥用,致使致病菌在抗菌药物的遗传压力下发生各种耐药性突变。教育学生随时关注国内国际动态,为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参考,并且对一些疑难问题能注意并总结,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也提高其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6“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医道德为先

实验室工作素养需要细心、耐心、谨慎细致,这不单是保证检测操作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保证从检测程序开始以后的所有步骤,包括收集、运输、检验标本、及时报告、解释、谨慎使用数据优化、病人生存质量以及上述内容的经济成本。在实验课上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室素养,在临床教学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把树立良好的医德看作是整个微生物检验教学的核心和出发点。

在2005级检验班学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实施这种注重细节培养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初参加工作时能比较快的适应微生物学检验工作,并且获得周围医护人员的好评。第一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会议提出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和咨询服务是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3]。随着实验仪器、试剂和实验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学生甚至老师认为只要掌握检验相关知识和技术就可以了,临床医学知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检验专业学生不需要知道。而此次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研究中彻底改变这样一些观念,让学生重视了解一些相关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病例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并且培育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检验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与国内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更是近年来微生物学界一直强调的主题。以往的大学教育常常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大学教育更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为整个学校或学科倡导一种主流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便是学校或学科的灵魂。而本次教学研究注重了灌输学生医道德为先的理念。

细节决定成败,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是突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4]。微生物学检验人才培育学生学好微生物学检验知识,为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信息,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实验方法和数据[5],这一切都离不开细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鲁辛辛,岳燕,吴蔚.检验医师队伍的建设与探索[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5:585~586.

[2]龙北国,万成松,龙敏.面向21世纪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4):39~40.

[3]王培昌.第一届京沪检验医学高峰论坛会议纪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2:218~219.

[4]李超,林刚,周燕.提高临床微生物学试验教学效果的方法初探[J].检验医学教育,2008(1):25~26.

篇4:如何在教学中注重细节

【关键词】历史细节 细节作用 课堂教学 细节实践 实施注意事项

历史是具体的,是动态的,对历史的叙述也应该是具体而生动的,一堂好的历史课一般要有典型的事例,而好的事例必定具有典型的细节。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做为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讲故事,把被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戏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人们常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历史教学需要高屋建瓴,需要理论指导,同时,也需要蹲下身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细节做起。因此能够从教学实际中,利用历史细节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其实在历史教学中,细节运用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胆地运用一些历史细节,把教科书中删除掉的那些精彩的片断还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因为细节从性质上看,它有一种活的属性,即在信息传递时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又不容易被遗忘。这就好比是一场荡气回肠的电影中那些紧紧抓住人们眼球的精彩瞬间。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节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引人入胜

历史教师最大的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历史课真正成为一门吸引人的课。所以我们应在日常教学中把握细节,充分运用细节来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引人入胜。

2.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高潮迭起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或者无所适从,或者偏离主题。如果我们在平常教学中,能精心挑选一些细节知识,利用细节来设置问题,唤醒学生的情感、思维的主动参与,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会高潮迭宕,扣人心弦。如台湾问题,我运用以下细节。

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深情地背诵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不能相忘。”并且补充到于佑任先生到台湾时并没有把自己的结发妻子和儿女带到台湾,而是把他们留在了大陆,这是他于1962年病重时所写的哀歌。在学生充分感受了这首诗的意境后,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他为何要葬于高山之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造成今天“惟有恸哭”、“家乡不可见兮”的原因有哪些?今天我们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点燃思维的火花,挑战认知

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关键。这中间,历史人物的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动作……诸如此类的细节,都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好素材。

4.升华情感,培育良好品德

历史是一门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充满智慧与感情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记载了太多动人的篇章,启发人们为这个世界而不断地奋斗。

5.运用细节材料加强对历史发展细节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和思维性。

6.运用细节材料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基本的国家精神意识,客观体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7.运用细节材料,深入研究历史,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和能力,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

8.运用细节材料渲染情感气氛,挖掘学科内涵,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独特的情感性和人文性。

历史细节教学有重要作用,那么平时如何注重细节教学?以下是我在细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很注意收集资料,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运用这些丰富的历史 “典型的历史细节有时最能反映历史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用合适、典型的历史细节,教学效果显著。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我没多说什么,而是用多媒体一张一张地出示了一组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的图片,第一张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场景图”文字是“屈辱”;第二张是“圆明园残迹”图,文字是曾经的“万园之园”;第三张是甲午战争中“日军在旅顺大屠杀”图,文字是“残忍”;第四张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北京被毁民居”文字 是 残 垣 ; “屠杀中国人图”,没有文字,只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第六张是“国民政府总统府”图,文字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随着我一边点图一边激情朗读图边的文字,只见同学们情绪激动,有的紧缩眉头,有的义愤填膺,有的攥紧拳头,有的脱口叹道“太残忍”“太可恶”。短暂地停顿后,我接着出示几张反映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图片,“虎门销烟”、“五四运动”、“南昌起义”、“解放军胜利渡江”,最后,再一次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看到中国人的斗争,看到人民的胜利,同学们脸上露出微笑,有的松了一口气“终于胜利了”,有的感叹:“中国的百年屈辱历史结束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没等我说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同学们已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这真一幅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长篇大论”! 通过教学中的应用,我有所感悟。历史细节是历史情节的高度浓缩,看似“小”,却蕴含着“大”。有时在课堂上,一幅图的出现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个实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历史,再如在7年级讲授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这一课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教师补充郑成功严词拒绝荷兰殖民者的贿赂,坚决收回台湾的细节。表现出郑成功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值得我们学习。细节虽小,作用却大。关键是你是不是善于动脑,善于发现,善于利用。用好历史细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这 “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善用历史细节这个“四两”,去拨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千斤。

由历史细节教学,推而广之,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细节。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关爱的细节,如一个爱的手势,一个关爱的眼神,一脸微笑。这样做,效果颇佳。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细节,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穿不同的衣服。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穿喜庆的红色衣服,以示庆祝;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教师穿浅色(如白色)衣服,以示对遇难的中国同胞的悼念。

篇5:课堂中要注重细节

上好一节课,要精心备知识,备教材、备学生,猜想每节课可能会达到的生成,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其中,在这些环节中,细节不可忽视,细节往往是成就课堂的精彩的火花。

一、精心预设,打造课堂精彩。

有些数学细节表面上看似随意,实质上是老师的独具匠心,他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任何一节好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课堂上会生成些什么,但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同样会使课堂充满魅力。例如:前两天看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这节课基本设计成一节游戏课,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会比较的方法。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案例描述如下: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千 百 十 个 千 百 十 个

□ □ □ □ □ □ □ □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并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位男生上前抽签,两位选手信心实足。

第一次抽签:长江队抽到5,黄河队抽到3。(长江队集体欢呼)

师:(随机采访一位长江队队员)你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抽到的5比他们队的3大。

师:(再转身采访一位黄河队队员)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生:没关系,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继续抽签,最后结果:长江队2935,黄河队7463。

黄河队欢呼雀跃。

师:(采访黄河队队员)现在你们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有7个千,他们只有2个千。我们赢了!

教师在黑板上,全体学生同时在本子上记录比赛结果:2935<7463

师: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了7,7935和7463怎么比?

生:千位上的数如果一样,只要比百位上的9和4,9比4大,所以7935比7463大。

师:老师如果把9颠倒一下,就成了6,7635和7463比,哪个数大呢? 生:当然7635大。

师:如果长江队最后抽到0,怎么办?

生:那就成935了。

师:这下935和7463比,哪个数大?为什么?

在老师不断追问下,学生领悟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位数一样多,只要看首位上的数谁大。

接下去的游戏规则黄老师让学生来确定。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他们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开始抽签了:长江队先抽到9,抽签者把9放在了千位;黄河队抽到4,他把4放到了百位。

师问黄河队抽签者:4放哪一位比较好呢?黄河队的学生纷纷出主意,认为放在个位比较好,抽签者把4改放在个位。

师又问长江队抽签者:感觉轻松吗?

长江队抽签者:(笑得很得意)轻松。

师:为什么?

长江队抽签者:因为9放在千位上是最大的。

这时的黄河队抽签者扬扬手臂,做出不甘示弱的姿势。(听课者众笑)第二次抽签:长江队抽到1,并把1放在个位;黄河队抽到6,把6放到百位。

师:(问长江队抽签者)你现在有没有压力?

长江队抽签者:有,如果接下去被他抽到两个9,那我就完蛋了。

(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哈哈大笑,为孩子的那份纯真)

师:那你说百位上最起码要抽到几,就一定会赢了?

长江队抽签者:最起码比6大。

第三次:长江队抽到3,把3放在十位;黄河队抽到5,把5放到十位。最后的抽签开始了,两名抽签者都把放数字卡片的口袋摇了又摇,郑重其事地从里面抽出关键的一个数字。长江队抽到0,他把0放在百位,组成9031;黄河队抽到2,他先把2放在千位,一看不妥,赶快把2和百位上的6交换位置,组成:6254,再调整为6542。长江队一看,也立即把9031调整位置,组成9310。

黄老师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好,抽签者有权决定把数字放在哪个数位上,这不算犯规!”此时,长江队队员欢呼声又起,全体听课老师也为学生的机灵、聪颖发出由衷的掌声。师生一起记录:9310>6542。

或许数学课告一段落了,你说最后的赢家是谁?是两名抽签的学生代表,还是下面记录的学生?我想应该是老师!你看学生那意犹未尽的神情,再看看黄老师镇定自若的样子,倘若你置身这里,一定被气氛热烈的课堂场面所感染,一定被课堂上自发响起的掌声所感动。短短40分钟,我们能真切地感悟到黄老师轻松幽默的点拨话语、恰到好处的采访提问后面蕴藏的教育智慧。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

二、课堂生成,捕捉教学细节。

学生是非常聪明的,有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学生也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学生却能想到。往往我们有时害怕学生的这种节外生枝,或者没有太注意这些细节。其实在课堂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利用这些细节,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变得更精彩。例如:前两天学习“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提前几天我就去学校教学器材室借学习这一节课的教具,但是管仪器的老师告诉我没有。我想这可怎么上,实在不行就看书吧,让学生看看转化的过程,但内心的失望却很深。带着遗憾走进课堂,很抱歉的对学生说了实际情况。没想到,孩子们找到好多这样的教具。

“老师,我们可以用橡皮代替。”

“老师,回家可以找萝卜、土豆代替。”

“老师,这不是切生日蛋糕的场景吗!”

等等,学生从身边出发,找到好多可以利用的教具。我听了,心里真是很感动,于是留了一个作业,回家自己做或者找一个圆柱体,下节课我们学习。没想到,第二天孩子们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探讨的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到位。一节课就这样在精彩中结束。学生在深化知识的同时,找到了解决办法的方法。远远超过了掌握几个知识点。

篇6:注重教学细节 成就高效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注重教学细节、成就高效课堂”。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这学期,在学校大力提倡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就充分体验到了它的快乐。

创建新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形成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世界是变化的,不变的是创新。自由的课堂才是学生所要追求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快乐的气氛。

这学期我们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七八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成绩有好有差,上课有专心的,也有开小差的,由组长带领小组学习,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都发生着变化,无论是预习、对学还是群学,大家都认真对待,还会相互监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大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学会交流和倾听、学会思考和表达。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实施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小组合作为主要手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实施。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导的作用,我在生物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三自主一总结一巩固”的教学方法。

1、让学生自学。上课时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一般为5分钟),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2、让学生自讲。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自主探究为主,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课中涉及的重难点,要让学生去说,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先设计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并讨论哪种方案可行,并能说出理论依据。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解决,可以把学生请到老师的位置,让学生代替老师来为大家进行讲解。

3、让学生讨论。对于不易理解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尽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全体去讨论,形成统一的结论。

4、教师总结: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检测效果,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全面严谨,这就需要教师去总结去完善,使知识更准确,更系统。另外老师对于学生的讲解要进行点评,还要对学生的回答或讨论给予肯定和鼓励。

5、巩固练习: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多媒体教学,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成就高效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的问题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就会激发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探究。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研究问什么,怎么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究性,要切中要害,其次,教师的提问讲究艺术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问,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因为他在深入的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创造的过程。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恰当设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高效课堂需要微笑:我始终相信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这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想说,微笑是一种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老师们,微笑着走进课堂吧,那是你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也是成就高效课堂的一把金钥匙!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学生学有所获、能力提升的课堂;更是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

总之,高效课堂需要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你的仪表、让学生喜欢你、接纳你;精心设计你的导语,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精心设计你的总结,让它简单、明了、方便记忆。

我们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们注意到以上细节,那么我们就能实现高效课堂。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细节作起,一起为成就高效快乐的课堂而努力吧!谢谢大家!

上一篇:4s店总经理助理职责下一篇:扶贫驻村书记履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