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

2024-06-03

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通用6篇)

篇1: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

对现代青少年遇到的一些问题看法

在从婴儿到青少年的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周围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理解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说到“发展变化”的时候,我们都会联想到人在青少年期所经历的生理和心理上暴风骤雨般的剧变。那对于青少年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要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人在青少年期所经历的生理和心理上暴风骤雨般的剧变是:一方面青少年身体外形和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经验缺乏,言行不成熟,与人打交道笨拙。接着对于这两方面的剧变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以那些问题出现:如(1)面对身高的烦恼;(2)面对肥胖的困扰;(3)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4)对考试的恐惧;

(5)面对父母侵犯自己隐私的厌恶等等。最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青少年的角度上,分别从生理成熟、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解答这些问题。

对于问题(1)面对身高的烦恼。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个体在身体外形的发育上也有快有慢。由于身体发育较早的青少年“看上去更像成人”,身体发育较迟的青少年“看上去更像儿童”,因此他们经常被区别对待,也让他们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概念。虽说早熟的男孩看上去更加阳刚、可靠、能力强,但是由于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期待,这些青少年往往要承受超出他们自身能力的压力;而晚熟的男孩虽然能够更安然地享受童年的快乐,但他们急于要表现自己的时候却常常因为外貌而受到他人的轻视。这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身高长生烦恼,而解决这个烦恼的方法是:了解到“人体从出生到成熟,生理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青少年期,女生比男生要早发育,这种现象不仅在两性间有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身体外形的发育上也有快有慢。”从而改变自卑的心理因素,养成良好的品行,在学校以及同伴中寻找到自我目标,就能取得了充分的收获以及他人的尊重。本阶段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可能会导致其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对于问题(2)面对肥胖的困扰。在青少年期,由于雄性激素会促使脂肪开始沉积在皮下,使得女生看上去体态丰满圆润,皮肤细腻。而这个阶段的女生处于生殖期,她们对于自己在异性眼中的看法特别的看重,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貌。因此她们常常会因为这一时期的身体发展产生困扰又由于对这些知识了解的不够,常会作出一些对自身有伤害的行为,如节食。这时解决这个困扰就要建立在对青少年性成熟的表现的了解,能够泰然得面对这些状况,并从心理上乐观的接受这个时期的到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不仅要应付学习,也常常要为第二性征的出现而烦恼,若没处理好这个阶段,对于今后学业的发展会造成必然的影响。

神经元的过度生长,突触的广泛形成使青少年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潜力和发展的机会,但只有他热衷参与的活动所形成的联结会被保留下来并良好发展,而这个时期没有被用到的联结就会永远被淘汰掉。举例来说,一个爱读书而不爱运动的少年也许会抱怨自个儿“没有运动神经”,但事实是他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导致关于运动技能的神经联结逐渐消失了;又因为喜好读书,使得他在青少年期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形成大量有效的神经联结。同样的对于问题(3)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也是同一回事。因为对学习的不热衷,对学习不重视,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而导致学习技能的神经联结渐渐消失,表现为记不牢,对学习力不从心。这时面对这一问题,首先要保持心理上的泰然,不要妄自的否决自己、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接着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多读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书,培养自己的兴趣,促使学习技能的神经联结得以保留下来并良好发展。当然了对于记忆力的培养不是一步登天的,要时常的温故,“温故而知新”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当这些青少年的注意力不能被正常、健康的活动所吸引时,暴力、性、酒精、尼古丁就会诱惑他们,这些有害的东西对他们大脑的影响是很大的。

学校的学习越来越成为现今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以及今后所办演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就如今的状况来看,制度化的学习、灌输式的学习在学校里站着主导地位,这导致青少年身心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也使得青少年对于学业只有盲目性的学习。而这种种对青少年会形成压力,一旦这压力超过了他们所承受的范围就会使他们产生反抗的心理。而问题(4)对考试的恐惧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学校、老师、家长对成绩的过于看重,使得他们对考试的反感进而发展为对考试的恐惧。记得看过的这么一段材料:有一次,学校的作业要用“考”字组成六个词,一个小女孩组了“考试、考卷、考场、考题”就组不出来了,向父亲求救。父亲让她好好想想,她想了一会儿说:“考分。”父亲让她再想想,并特意把“想想”两个字加重,意在启发她想出“思考”、“考虑”这样的词。女儿认真想了一会儿,报出的答案竟是“月考”。这个例子也许有点极端,但它促使我们思考:学校不应该只注重于成绩。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一个巴掌是啪不响的”对考试的恐惧不仅仅是学校造成,另一方面也在于学生自身上。对考试不要认为它是母老虎,其实它只是给予我们一个改错的机会。不要太看重于成绩。

在青少年期,被抑制的恋父恋母情结转移到了同龄的异性身上,乐于接受他人,寻求与他人建立长期的异性关系;同时也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这时的青少年极其注重自己的隐私,又由于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回偷看子女的日记、或疑神疑鬼,导致青少年对父母侵犯自己隐私的厌恶。面对这一困扰,采取的方法是“沟通”。父母要对子女有一定的信任,要及时与他们沟通。

我想只要青少年在遇到问题时不要太急躁,解决不了就寻求学校、老师、父母、朋友或是同学的帮助,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但也会学到一定的技能。

篇2: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

王果华

(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安徽淮北 235058)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通常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则是基础,占有的比例相当大。但是,国内人均土地面积还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而各地现有土地面积因多种因素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经济增长迟缓,迫切需要从粗放型的结构向集约型转变。

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通常遇到的问题

1.农业生产率较低,经济发展速度又缓慢。农业生产率的低下,导致了投资的比重相对较小,且基础设施也比较匮乏。主要原因:受国家长期资源配置中的倾斜政策影响,使得农业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家庭式自给自足状况。这样不但导致了农业协作化程度的偏低、技术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民耕种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农业土地所有权的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抑制,进而流失了较多的农村劳动力。

2.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下。非农产业技术含量整体偏低,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众多的农村人口,比重又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方式。农村劳动力不可能全部用在仅有的可耕地上,其素质相对较低。如现有的乡镇企业往往只是生产一些初级工业制品,无市场竞争力,企业也无法稳定的发展,更难以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把一些劳动力吸引至农村工业中,但是所能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相当有限;二是进城务工,但是又会由于人力资源的不够而导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途径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也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也很大。

二、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 1.管理因素影响。它涉及到政府农业经济管理及农业经济体制。由于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农业始终获取的资源能力相当薄弱,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处于弱势产业状态。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均无法离开政府及相关各方面的支持。如今工业发展已达一定的阶段,导致农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的问题。这种经济体制下又会产生不一样的经济运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效率及增长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使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十分高效的资源配置形式,市场机制运用供求约束、价格激励及市场竞争淘汰等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要对农业市场经济实施新的全方位改革。

2.人才因素影响。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便流人到城市及其他产业当中,这对农村就产生了恶性循环。能力愈强者,流动机会就越大。为此,能力差的人就都留在了农村,这就直接形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农业发展速度愈慢,农民素质也变得愈低,农业和其他产业间的差距拉的更大。农业经济发展也不能离开科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资源实际上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农业科技人才往往会因为体制和机制等问题而产生年龄上的断层、知识上的断层及职能上的断层等状况,这都不利于农业经济的进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甚至可持续发展。

3.科技因素影响。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产品的优化发展,必须以农业技术创新为驱动。当前,农业科技的含量太低,农产品的质量也不高,导致农业和别的产业间、农业先进水平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缺少强大的科技支撑。提升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及质量,的确十分迫切需要。当前农业科技体系中依然具有大量影响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改变区域结构的雷同化问题,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区域化分工,更好地发挥出比较优势。当前农业科技体系整体上还是处于政府主体型状态,无法很好地支撑起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三、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政府管理与政策规划需加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需要从政府管理和政策规划着手,要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让农村地区的新经济结构能得到持续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对农业经济资金的投入。运用财政制度的改革让资金管理效率 2 得以大幅提升,让农业经济取得更好发展。同时,还应当把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降低标准和把商业银行引入至农村,以便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全力探索适合于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村信用社运营方式;全力支持与推动各类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行的局面。

2.打破原有的局限性。扎实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就应当打破农业只提供初级原料这一长期的局限性,依据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经营体制的要求,切实强化农业产前各类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业产后储运、加工及销售等环节服务。积极促进传统农业基础向新产业转变与分化。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积极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致力于提升农业资源所具有的综合利用率,将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基础性产业。对此,应当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方案。要让规划方案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可按照方案的要求制定出具体化的项目储备库。可分成近期项目、中期项目及远期项目。有了项目库后,既可面向社会实施招商引资,也可向上级部门争取所需基建资金,还可向社会发布该项目的相关信息。同事,积极培育与健全龙头企业也十分关键。

3.积极发展农业科技。把科技发展作为农业未来发展方向,让农业科技成果能以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得到应用,并且在农业经济产品中得以凸显;让农副产品科技附加值得到增加,把民营科技企业与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环境加以优化,促进产权明晰企业化科技的健全;积极强化建设农业科技示范企业,大力推进农村职教培训,形成新型多元化农村科技教育机制,推动农村科技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4.调整农业市场中的资本。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融资多元性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当前农业资本偏小,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尚未成熟,且严重滞后,信贷市场也不够规范,一些地方甚至在进行违法操作,由此而造成了农业资本的严重滞后与结构单一。导致农业结构转移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对此,应深入分析市场潜力,积极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并运用资本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5.运用市场导向开拓流通途径。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高度重视市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地安排生产规模及产业结构;要结 3 合当地的资源优势,让其能够转化成为产品优势及市场优势,做到进一步地拓展市场;要以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要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从而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脱节、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实施统一规划,合理地调整布局,积极健全配套性设施,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和管理能力。

6.全面发挥科技进步优势。农业结构调整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大变化。依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多达1500种。高新科技的发展能为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对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就要求重视和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并向科技兴农之路迈进。

结束语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但机遇和挑战也并存。农业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治理措施,相信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会有转机的。参考文献

篇3:浅谈智慧农业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智慧化源于信息化,其核心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创新各行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解决现在制约该行业发展瓶颈的问题,降低成本,实现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智慧农业的目标有(1)生产方面,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成本和能耗,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污染,最终达到农业生产最优化;(2)销售方面,利用新型的电商平台和优秀的物流系统,盘活各农产品资源信息,做到人人知晓,进而实现互通有无,提高农民收入。

1 发展智慧农业的意义及重点技术

1.1 发展智慧农业的意义

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提高各个农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信息流通效率,对涉及到“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例如新一代的无人机技术提高了农业植保机的飞行时间、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物联网技术能提高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管理精度,同时还可以彻底实现农产品溯源追踪,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所以发展智慧农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2 智慧农业重点技术介绍

1.2.1 物联网技术应用

物联网是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和技术,按照规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以实现物物相连的效果[3]。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例如广西林科院开展了油茶种植物联网监测课题研究。而农业温室大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传感器将农作物生长实现实时监控,进而利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率。

1.2.2 大数据技术应用

大数据是巨量数据集合的通俗说法。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其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对事物相关所有的数据进行量化存储,并使用云计算等手段对事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此替代传统随机抽样的分析方式,进一步的提高了对事物发展的分析预测能力,使得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等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大幅提升。对于智慧农业而言,将与农作物生长相关的环境数据量化存储分析后,可以更科学的种植农作物,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1.2.3 云计算技术应用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以农业为例,就是通过网络连接云计算中心,农民可以不需要购买服务器等高额的信息化硬件设备,而只需支付少量的云软件服务费用,就可获得以往只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才能获得的专业级软件服务,进而强化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精确性和效率性。

1.2.4 无人机技术应用

随着航模飞行控制技术的进步,智能无人机因其易操控性、可扩展性等特点逐渐推广至各个生产领域。比如在电力方面,利用无人机检查野外电线情况;在林业方面,利用无人机检查林木生长状况。而在农业方面智能化的无人机也提高了农业植保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进而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无人机的高度扩展性,使得其在传统生产作业活动中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例如将无人机与RFID技术结合,实现对果树生长信息的数据采集;将无人机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结合,实现农业耕地地理测绘等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工作。

1.2.5 北斗技术应用

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定位精度达到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达到10纳秒。随着国家重点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大量北斗设备应运而生,例如广西林业厅采购了一批带巡护功能的北斗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同时许多软件开发商,开始开发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GIS系统。虽然目前,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数仍然没有GPS导航系统的卫星数多,响应时间过长,但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仍然具有很广阔的前景[4]。

2 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2.1 设备及软件服务成本仍然过高

2016年3月,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了9.6%,连续6年高于GDP涨幅。

需要看到的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仍然不足以用于购买信息化设备及服务。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大疆MG-1农业植保机,八轴动力系统,标准荷载10公斤,每小时作业面积达40~60亩,效率是人工作业的40-60倍,但其单机售价为52999元。单考虑价格因素,绝大部分农民将无法接受,进而限制高新设备及技术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提高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

2.2 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不高

2015年,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地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曾打出“治贫先治愚”的宣传口号,足以见得当前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据《2014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5]统计(见表1),2014年未上过学的农民工比例为1.1%,小学学历农民工为14.8%,初中学历农民工为60.3%,高中学历农民工为16.5%,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为7.3%。由此可知,大部分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主要停留在初中文化水平,所以对于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技产品不了解,部分地区的农民还抱有抵触情绪,进而对智慧农业的推广造成困难。

2.3 交通物流系统不够完善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在部分地区开始推广“农村淘宝”业务,旨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颈障碍,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但这项业务在广西实施时,在物流方面遇到了瓶颈[6]。广西属于多山地区,许多地方交通不便,使得物流成本增加,高物流成本会影响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最终影响到以此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如电子商务平台等。而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交通物流系统不完善对智慧农业的实施有一定负面影响。

2.4 农村商业模式匮乏

目前,农村的商业模式相对于城市的商业模式匮乏,依然依靠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货物流通交换,没有充分调用发掘农村的资源[7]。目前,阿里巴巴集团通过与政府合作,将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范围延伸至农村,尽可能的发掘农村的资源,将农村、农民和农产品的资源充分调动。但目前传统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在农村不适用,遇到了诸如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等问题。所以农村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5 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不高

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智慧农业推广的前提,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智慧农业的发展程度,而计算机是信息化推广和普及的载体,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仍然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而影响智慧农业的发展[8]。

同时,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制约着智慧农业的推广,据统计,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虽然突破了50%,但由于地区问题、民族之间经济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农业机械化出现东西差异巨大的现状,进而影响了智慧农业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3 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对策

3.1 对智慧农业设备实施补贴政策

推广智慧农业设备,可以参考中央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通过设立智慧农业设备软件清单等方式,确定一批值得推广的智慧农业设备和软件,然后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这批设备和软件时实施部分补贴,并严格进行督导。进而促使智慧农业设备和软件进入农民家庭,使农业新科技设备实现真正的落地,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设备带来的幂数效应,提高农业生产产值和效率,为农民创收提供便利。

3.2 加强农民教育

从三个方面提高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9]:(1)会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农民对于新技术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接触掌握到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2)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从小开始提高农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另一个方面,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水平;(3)加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培训和推广工作,通过推介培训的方式,使基层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知道了解农业方面的前沿技术,使得这些服务组织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作业器具及技术,同时将这些服务组织变成农业科技宣传队,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对所到乡镇的农民开展教育工作,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目的。

3.3 扶持一批能至乡镇的物流企业

破解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可以从扶持两类企业开始。(1)大型物流企业,例如德邦、天地华宇、宅急送这类的大型物流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物资和人才,并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及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政府应从政策方面鼓励这类大型物流企业配合阿里巴巴的村淘之类的农村电子商务业务,进入农村物流市场,为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2)当地小型物流企业,政府和电子商务平台商可以通过扶持当地小型物流企业,完善当地农村物流体系,因为当地物流企业对当地地域情况较为了解,能够快速的开展物流配送工作,减少调整适应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3.4 扶持鼓励有实力的电商进入农业行业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优质、有实力的电商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京东、中粮、顺丰等企业,同时很多传统以实体店为主的企业,也转向开发电子商务业务。

政府应通过政策、补贴等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电子商务业务延伸至农村,同时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让农民群众积极使用这些业务[10]。例如前文所述的阿里巴巴的“村淘”业务。而苏宁、国美等传统实体店销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分布在农村的站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业务网络,争取将业务访问拓展至农民家中。

3.5 加大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以往,我国政府对“三农”的支持主要农业生产技术资金和物质投入,但现在政府应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尤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农作物监督管理方面的技术。据统计,广西在2002年开始启动农业信息化推广工作以来,已建成15个龙头网站,同时还建成了由20多个自治区级涉农专业网站、100多个农业信息网、700多个乡镇信息站6000多名农村信息员队伍构成的信息服务网络。同时,“12316三农热线”已覆盖全广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可以看到智慧农业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富裕具有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的推广建设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技术、商业模式和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由各方一起出谋划策,沟通协调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智慧农业推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瑛,崔运鹏.我国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5(6):34-37.

[2]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3,2(29):49-52.

[3]郑昱.“智慧农业”悄然上路-访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5,6(3):49-52.

[4]贺玉芳.北斗与智慧农业[J].北京农业,2015,17:235-236.

[5]国家统计局.2014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5-04-02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

[6]刘利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之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5(10):31-33.

[7]李涛,冯锦超.智慧农业工程与农副产品电子商务[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2):88-90.

[8]谢昌玲,刘睿,李伟,等.智慧农业在现代农场中的发展前景探讨[J].南方农业,2015,36:239-240.

[9]杨大蓉.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1-2.

篇4: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广东 农业现代化 问题 选择

一、广东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差异较大

广东提出在2030年率先于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广东内部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东翼地区则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西翼地区总体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而粤北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则稍微落后。同时开始出现一种“马太效应”,即达标程度高的越高,达标程度低的越低。由于每个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所以要缩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地区差异,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分工,建立农业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扶持力度。

2.人地矛盾突出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会导致耕地资源减少,但同时也会使农业劳动力从传统部门转向现代部门,如果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速度大于耕地减少速度,则现代部门经济的增长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广东人均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量本身较少,近2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促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均耕地基本保持不变,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与耕地减少速度相当。随着广东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高速发展,人口密集,目前广东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也直接降低农业的生产效率。

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也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广东人地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进程。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农村交通运输、农村通讯网络、农村能源利用、农村教育事业以及农村医疗卫生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足够投入,造成了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农村交通通讯不便,制约了农村的对外交流;此外农村医疗教育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广东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除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等少数发达城市情况较好以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2006年12月笔者曾到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龙江村进行实习调查,发现目前在村内的1768亩土地中,尚有40%的面积未建立配套灌溉系统,同时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户拥有的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比较陈旧,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产物,此外,村道公路建设滞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农户成为了农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生产手段、技术管理和组织销售等方面有一个高要求,而现有资源条件和制度约束决定的人均承包土地的做法,带来了规模不经济问题。农业产业化很好地解决了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它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东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面临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和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均等问题。总体而言,广东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农民素质不高

农业主体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新内涵的一个方面,指的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目前广东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程度为主,对于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极低,2005年仅为4.1%,而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比例稍高,但均未超过30%。农民素质的表现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于接受教育程度不够或缺乏专业培训,许多农民仍然保留小农思想和封建迷信,民主法制意识比较淡泊,同时缺乏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难以摆脱陈腐落伍的传统生活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关键,农民素质不高是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大因素,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回顾广东农业现代化历程,从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形式看,广东农业经历了从集体化到家庭承包制的转变;从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选择看,广东农业经历了从机械化到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确定。总体来看,过去广东发展现代农业,基本上走的是“石油农业”的路子,即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等石油制品来达到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长的目的。然而,这条“石油农业”的路子削弱了生物间有机质循环利用及有益生物的生存系统,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最终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不适合广东的省情,应该予以矫正。

广东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可供投放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少,同时农村落后,大量劳动力剩余,以及农民素质不高,这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比较,广东的省情与日韩国情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结合自身情况,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应该是:广东农业现代化应该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走产业化道路,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牺牲和恶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农业投资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采取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调整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区域与城乡差异。

参考文献:

[1]傅晨2003.广东离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南方经济

篇5: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

建工师德坤龙河农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如何把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我结合实际就当前我们农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点粗浅对策建议。

(一)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政策扶持、多渠道融资、积极的组织推动,农场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现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以大棚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及园艺果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把常规灌溉小块条田(淹灌)改造成节水灌溉(加压滴灌)的标准农田,即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量与效益,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所有农作物基本达到机播、机收。

(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坚持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始终把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作为科技兴农的推动力,每年都引进和推广一大批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一、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通过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历任农场领导的不懈努力,农场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公楼和居民区的改造已经初步完成,设施农业和景观区的建设也以初见成效,这都为农场实现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农场如果要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特色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尽管我们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了标准条田、百分百机械作业、节水灌溉,但与其他各师团场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源缺乏致使大面积土地撂荒。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农田水利条件、虽然我们公司一直从多方面加大对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但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场机井都是七八十年代老井,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农场三口机井在2012年已经不出水,撂荒1500亩。新打机井、更新机井手续批复不下来。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缺乏龙头企业带领,虽然我们农产品可自行销售,但周边市场价格偏低,市场价格高的地方除去运费、时间、人工费用以外,和周边价格相差不大。

(三)缺乏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已经不适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而目前,真正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还比较缺乏。

(四)餐饮休闲项目尚未启动

二、农场今后发展设想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业余生活,尤其希望能在宽松的农村环境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生态观光农业主要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的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以品尝到各种山珍野味、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同时夏季能够烧烤、垂钓、游泳和参与采果等农事体验,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骑雪地摩托等冰雪娱乐项目。使农场生产的各种绿色无公害特色种养殖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加之新疆旅游资源匮乏并且大多路途遥远带来的不便利,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乌鲁木齐周边生态观光园景点的缺乏,并且档次不高、服务质量差、特色不突出等行业现实,为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龙河农场面积一万多亩,建场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适当、适时、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实现农场可持续、跨越式、特色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必将成为农场新的、最有力的经济增长点。解决的办法: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寻求各方支持、吸引社会投资、盘活内部资产等有效手段,解决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近期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围绕实现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目标服务,快速启动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在农场大面积推广和开展设施农业建设,使设施农业形成规模,体现特色,产生效益。

三是丰富种养殖品种。以新、奇、特为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个性化特色种养殖业。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的特色养殖品种和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种植项目。是种养殖体现特色、形成规模,最终在餐桌上也体现特色,产生市场吸引力。

四是快速启动餐饮休闲项目。把餐饮休闲项目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的突破口,近期,在现有条件下,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因陋就简快速启动餐饮休闲项目,初步完善生态观光农业园功能。

五是解决水源盘活撂荒土地。根据撂荒土地测算需水量,积极协调地方主管部门,争取快速审批相应数量的水井指标,自建水井,解决水源缺乏的问题,盘活撂荒土地,大面积推广特色种养殖。

在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的既定目标,循序渐进开展相关工作,最终使农场走上以农促养(殖)、以养带(旅)游、以游增收、增收助农的可持续、跨越式、特色化良性发展道路。

篇6:农业现代化遇到的问题

摘 要: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农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进程包涵着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包涵着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共进。因此,把绿色发展理念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的绿色发展理念,克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型发展等问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共进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问题与挑战;路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5-0069-03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农业现代化事关民生大计,事关全局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此,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同样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走绿色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农业劳动者环保意识等问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内在要求。

一、绿色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显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以及扩大规模增加生产,一味注重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生产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大量开发资源,轻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破坏的恢复。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因此,坚持绿色发展,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发展新规划和现代化建设尤其重要,坚持绿色发展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实现过程,是一个持续、前进、健康的过程。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提高对非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全面完成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二者协调共进,才能推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代生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民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能够帮助农民正确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帮助农民正确对待自然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采取积极的态度参加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农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更加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民注重清洁农村空气、改进居住环境,优化农民生活的环境。培养和提高我国农民的绿色发展意识,才能改变农村环境。因为农民只要认识到生态环境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形成一定程度的绿色环境观念,会不知不觉将环保意识转化其指导思想指导他们的环境行为。每个人考虑问题都不自觉地从环境出发,对绿色社会的建立大有裨益。农民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建设健康、科学、卫生的农村生活,有利于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真正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有益于推动农村绿色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文化建设的进程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础,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而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掌握先进发展理念的广大农民劳动者。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树立和提高农民绿色发展理念,目的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灌输和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举措落实于农村。只有这样,农民才能转变传统的耕作理念和经营方式,才能解决传统农村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用健康有益的绿色发展文化理念去熏陶农民群众,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自觉抵制小农意识,除去有损于环境发展的陈规陋习,形成自觉积极向上的农村精神风貌。因此,加强农民绿色发展理念,创建农村绿色文化氛围,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稳定农村的经济政治秩序,推动农村绿色文化建设。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重,我国大多数民众的绿色发展意识总体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绿色发展意识相比以前也得到了改善。但从目前和长远严峻的环境形势看,农民在绿色发展理念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农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高,提高我国农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任重道远。

1.农业劳动者现代发展观念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但农业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限制,生态素养、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绿色发展理念不强,环保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缺乏,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多局限于周边环境认识,难以把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与国家仍至世界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农业劳动者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意识,对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草地、滩涂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在一些环保活动中,他们的行为也常常表现为被动、滞后甚至消极。

2.农业劳动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市场效率”、“市场利益”对农业劳动者的生产行为的直接影响,造成各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滥用,大量农药残余物不仅破坏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自身恢复功能,造成肥力下降、土壤贫瘠,而且土壤农药化肥残余物经过雨化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并经过农业灌溉造成农业土壤的二次污染。农民劳动者难以用生态的整体思维观念审视自然,森林破坏,土地沙漠化逐步侵蚀农田和草地,生物圈严重遭到破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生态系统功能急剧退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种看似自然系统平衡的失调,实际上的原因是农民生态道德意识淡薄,不尊重自然,不爱护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3.农业劳动者缺乏对农产品安全意识。农产品即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分拣、去皮、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改变其基本的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成为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比如为了实现农作物“快速增产增量”,造成各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滥用;为使家禽“快速生长”,对“鸡、鸭、鹅、牛”等使用催肥剂、相关激素水平以及饲料转化剂,包括一些农药所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硝酸盐,容易造成农作物、瓜果蔬菜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这类由市场经济条件产生的利益问题,会直接干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限制和挑战。

4.农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一,现有法规对公民环境保护和惩罚条例不够具体;农村环保的法治宣传工作落后,具体工作主要靠县或者县级的相关部门落实,且落实成效不高,至于乡镇层面的环保机构更不健全,缺乏环保方面的专业执法人员,加上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农村环保工作的良性运行。第二,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比如一些农村干部为了本乡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发展经济。第三,农民劳动者环保法治观念,既不了解环保法,也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动因,从而出现为自己一时之利做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三、走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则、总体目标,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健全农村生态教育体系。第一,加强对农民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重视农民环保意识培养;强化农村中小学、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中“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生态素养;加大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树立农村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提升农业劳动者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认识和能力。第二,强化农业劳动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确立崇尚生态文明、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杜绝出现生态观念淡薄而致使的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不良生态现象,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第三,地方政府要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政策支撑和改革创新,在推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型发展、环境友好型发展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2.制定农业“生态红线”。第一,建立完善监管对环境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奖惩举报制度,让社会各个领域广泛的监督农村环境,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第二,建立健全滥砍滥伐、不按规定捕鱼、滥用农药、污染直排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整治制度。农民是农村实践的主体,必须要通过法律法规保证农民充分享有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三,按照民主程序,由村民自行决定本村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以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投入为手段,引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农民真正的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就会有意识的坚守生态底线,才能从根源上自觉的去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的市场管理;加强和落实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第二,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影响农产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农业劳动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第三,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

4.健全农村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第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源治理,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有机肥、植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有效利用,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二,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健全水资源利用的规划和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全面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退耕还湿试点范围;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第三,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第四,各地政府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地方性环境法律法规,必须要在农村建立起实际效用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村规民约。基层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一些农民对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生态赔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总之,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正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绿色发展协调共进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孔德新.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绿色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刘思华,黄国勤.生态经济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经济建设 2012?南昌论坛”[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4]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周毅.环境问题与环境文化建设[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01).1-10.[8]吴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5(01).62-65.[9]杨新莹,李军松.绿色文化:基于我国的构建与繁荣[J].河南社会科学,2014(08).12-18.[10]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11]李红梅.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01).[13]中共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2-02(01).注释:

上一篇:浅谈尊重学生个性下一篇:母亲节献给妈妈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