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2024-04-30

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精选8篇)

篇1: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作文是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作文训练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小学阶段是作文基础的关键时期,作文指导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阅读教学渗透作文指导,我认为更是重中这重,我的作法是:

一、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作文内容的表达。

小学生作文,往往用概括性极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太好了”,“很美丽”,“很壮观”等词语,使人读后只感到喊空话,唱高调,为解决之一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从理解课内容之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松鼠》一课,我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说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它哪里美?文中是怎样描述它的美丽的?你能找到文中描写松鼠美丽的句子吗?再如《绿毛龟》一课,我这样提问:绿毛龟为什么成了我们全家的宠物?它哪最让“我喜爱?作者怎么描写他看绿毛龟时的心情的?你是通过哪句话感受到的?如此之类的问题常贯穿在理解文中,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作内容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启发理解课文中心,指导作文意图。

文章的写作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文章的中心,小学生的作文,最容易芝麻谷子一起上,胡子眉毛一把抓,突出不了重点,为什么要写?一概不考虑,在阅读教学中,我从启发理解课文的中心有意识地指导了作文的写作意图,如教学《黄山松》一课时抓住首段“黄山松有三大特色”这一中心,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文中内容,再如《海燕》(高尔基)在学生阅读之后问,“文中高傲地飞翔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说明什么?”交待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海燕”的喻意。如此的练习使学生真正认识每一篇文章都有明确的目的,作文要“有物有序”。

三、抓住课文重点,指导作文选材。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选择流水帐的写法,如写《上学路上》,他们从早起吃饭,背书包,出门,见到谁,看到什么等等,不分主次统统到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从抓住课文重点入手,指导作文选择,如教《春》、《燕子》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写春天的景物,这两课有何不同?前面我们也学过一些写春天的课文,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对比使学生知道同一事物选择写作对象不同,选材不同起到的效果也不同,再有学习《两兄弟》一课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对两兄弟的哪个时间发生的事做了详写?哪些时间进行略写?这样写是突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讲不同性格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对于他们选择各自生活的事情与这一中心无关,所以略写,如此训练,使学生在作文选择时有了侧重避免了选择无用材料的毛病。

篇2: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温县实验中学卞爱卿

我承认,语文教学在变化和改进。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名著阅读教学几乎是空白,2000年以后,我们语文老师遵从新课标的要求,开始鼓励学生读名著,但实际上,没有上课时间的保证和老师的一起参与,很少有学生去阅读原著,多数老师也只是采取“快餐式”注入方法,归类让学生背记,应付考试。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至于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更是各行其是,互不联系。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将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期设计不同的阅读重点和写作重点,围绕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初一第一学期,训练重点是选材和叙事,第二学期训练重点是写景技巧和方法。初二第一学期,训练重点是细腻的人物描写,第二学期主要训练恰当抒情和议论。初三第一学期训练名小标题,第二学期尝试使用对比等写作手法。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是我这几年搞的几次阅读与写作活动,或许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一.我会讲故事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利用课下和双休翻阅《水浒传》和《西游记》,并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有重点地复习准备。问

题如下:①你能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一段文字吗?②书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有谁?你能举一两个例子说说其中一个人的性格吗? ③你觉得书中哪个故事最引人?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活动课上,由课代表根据同学们的意向分成《西游记》

组和《水浒传》组,两组成员展开发言竞赛,由组长选派本组代表发言,每组代表不少于6人,活动时间为1节。活动结束后,老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并记入“本周名

星”表扬册。第2节课,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半命题作文:最(精彩、快乐、尴尬……)的一节课。

这次活动回应初一训练重点,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朗读能

力、提炼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和叙事的技巧。

二.我会写景物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翻阅《骆驼祥子》《昆虫记》和《童

年》,围绕问题有重点地复习。问题有三:①背诵一段描写环境的文字;②说说这段环境描写哪几个词或哪几句话写得好?③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吗?

活动课上,学生自由发言,每个发言学生要独立回答三

个问题,对于一些没有发言的学生,我即兴提问:听到某个同学背诵的段落,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幅画面?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活动课也用一节时间,学生在第二节前半节完成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景物描写,后半节互相批改,每组推荐几段优美文字,由作者本人抄写在后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这次活动,继续回应初一训练重点,除了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外,还要锻炼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片断描写简单易行,容易被所有同学接受,推荐的好文段被大家参观拜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我会描写人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熟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和《鲁滨逊漂流记》,找出两段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都可,并做好赏析准备。

活动课上,我引导学生从修辞、关键词、表达感情等几方面分析,并结合生活实例补充了几种描写技巧,如:由远及近法,分解动作法、联想回忆法等。接下来,趁热打铁,让学生口头作文,对班上某个同学进行描写,让其他同学猜姓名,如果大家马上猜出说的是谁,说明这个同学抓住了人物特征,同学们掌声鼓励,对于人物特征抓得不准的,罚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本次活动,回应初二训练重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描写水平,我一直觉得没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内容会显得空洞,文章就没有看点,更达不到吸引读者的效果。

四.我会抒真情

让学生提前阅读《繁星》《春水》《朝花夕拾》《名人传》,要求有两点:①背诵5首小诗②找出两处抒情议论的文字。

活动课上,大家展开背诵比赛,我示范着对一首小诗作鉴赏,让学生体会抒情小诗的美丽隽永。学生自由交流所找的抒情议论文字,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交流过后,每人写一段抒情议论文字。

这次活动,继续强化初二训练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意识,明确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深化、点睛作用。

五.我会名标题

讲到九上《智取生辰纲》时,我结合课文后的名著导读,给学生补充了相关的回目“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并结合内容,让学生分析此标题的妙处:紧扣主要内容,句式一致,富有文采。我还因势利导,在此周的作文课上让学生大胆的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来结构文章。结果程梦路同学在作文《等待是美丽的》中,名出了“冰雪的打击”“美丽的等待”“绚烂的绽放”的标题。吴文杰同学在《与爱同行》一文中使用了“车站里的等候”“教师中的期盼”“病床前的祝福”的标题。李欣悦同学......此次活动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六.我会用手法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名著《格列夫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在一周的课外阅读之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模仿名著笔法写一小段幻想故事

或一篇讽刺短文。同学们热情高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便涌现出了《我在月球的一天》、《变色龙续集》等佳作。

后两次活动,我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名著使学生的作文“稳中求新”,在形式和手法上更上一层楼。

篇3: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 从一点着眼, 从小处着手, 逐步提高, 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 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 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 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要场所,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 掌握积累的方法, 指导多读多背,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 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词句是文章的砖瓦, 长期积累, 久而久之, 词汇丰富了, 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作文片段教学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紫藤萝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 想摘一朵。”对这一段优美的语句, 我先引导学生阅读, 让他们体会语句魅力, 并说出为什么好, 再摘录这段里面的好词句。之后提问学生, 有的学生回答:“就是感觉好。”对于这样的回答, 我并不满意, 于是再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再提问的时候, 就有学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句, 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接着对于好词句的讨论, 学生基本都能提出“仙露琼浆”这个词, 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极少, 不多见”。最后, 我引导学生也写出一段文字, 用上“仙露琼浆”, 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

三、合理布置一些课外练笔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比如周记, 让学生根据这周学过的课文的写作方式, 写一篇自己的所见所闻, 可以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 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还可以安排写一些读后感, 初中的课程里有很多名人名作, 让学生练写一些读后感, 由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教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者认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到片段作文训练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1. 仿写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象, 必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 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经典的写景文章《春》,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 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 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仿写句子。

2. 仿写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总述、分述再总述的结构形式。《春》就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优秀文章, 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总写盼春, 中间从五个方面绘春, 最后再总写赞春。全文结构清楚, 思路明白, 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景物描写, 充分运用好修辞手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 从读中学写, 写中促读, 突出重点, 多读多写,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以读带写, 读写结合,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焱.写, 不容忽视——浅谈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 (教师) , 2010 (1) .

篇4:谈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配合

第一步,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词、句、段、篇)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事物获得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里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上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把头脑里的鲜明形象说出,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

第二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

第三步,进行观察、表达训练。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把观察、分析时头脑中的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确定学习方法:学习观察,通过联想比较,认识事物的特点;说话内容具体、完整通顺。在教学中,先通过提问,布置学生看图、阅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一、二句时,问:“这里的小船是什么样子?”“这小船是真的吗?”“为什么把月儿叫做小船呢?”学生借助观察、通过思维、阅读活动,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一些感受。在回答时,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通顺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这三步中的第一步,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理解能力、认识能力为目的,在阅读中渗透表达因素(思考、答问、转述等)。第二步,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写作知识。第三步,以写作为手段,以培养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这三步,每一步都紧紧扣住这一组(或这一篇)教材的读写训练联结点,每一步都有读写这两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

由此可见,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与提高。阅读能为作文提供很好的范例,作文教学又能为阅读提供更好的方法。二者之间要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欧洲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这样的话:“那种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的做法是片面的。”总之,在教学中,必须把读与写紧紧地结合起来。

篇5: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郸城县宁平一中

王玉坤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往往把作文教学与讲读课文的教学割裂开来,讲读课文就单纯讲析,教写作就单纯教写作,认为作文教学纯粹是写的问题,与读无关,其实并非如此。

一、把写作植根于阅读之中

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作文提供范例。而有些学生正因为读得少,想得浅,所以在写作时就往往出现不入格的现象,比如在写驳论文时,常常就不懂得在开头便摆出论敌的论点及其论据,这样一来,议论时就抓不住中心,论不到点子上。所以,在写作时,阅读显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读与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读就不可能有写。一言以蔽之:写作深深植根于阅读之中。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上好作文课,更应该尽可能地挖掘课文中有用的东西,在平时的讲读课文中贯穿作文的教学。

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在讲读课文中贯穿作文的教学: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老师再加以点拨、强调,最后在写作时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在一代文豪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出现了“偷豆──煮豆──吃豆”这一情节,而临近结尾又提到了第二天吃的豆“却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的感受。同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不同的两种感受呢?原来,“昨夜的豆”是由童心和野趣酿造了它的无比美味。这样写,也更突出那夜的生活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课堂上,我强调了这一写法是值得借鉴和摹 仿以后,有位农村来的学生在写《难忘的二三事》时便学习了这一写法。文中叙述了他所难忘的一件事是:他小时候和邻居的孩子比赛游泳,他赢了以后就带领孩子们到自己的荔枝园里吃荔枝;第二天,他的母亲摘回和前一天同样鲜红的荔枝,但他却觉得比不上前一天的荔枝鲜甜可口。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小作者是多多少少领略到了大文豪表现童趣的这一精髓了。

二、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应齐头并进

写作和阅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获得写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反过来,写作是阅读的进一步深化,是阅读的结果。学生可以把阅读文章获得的精华、营养运用到作文中,然后又用这一精髓来指导、促进自己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所以,阅读可以促进写作,而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并且,这是一个由阅读到写作又回到阅读的良性循环过程。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读书看报,写写日记和点评文章等等,这些做法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典范文章”。既然是“典范文章”,那么,它就必须起到“典范”的作用。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平时的作文还不是一种创作,它往往是一个摹仿的过程,因此,这些课文无疑是他们摹仿写作的最好的范文。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穿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齐头并进。如果做到这一点,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然,丰富的写作营养就遗憾的流失了。

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将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荔枝蜜》 一文中,文章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即写“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又由喜欢到赞叹,再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在讲到“我”讨厌蜜蜂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一开始就说自己‘不大喜欢’蜜蜂?其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经过预习的学生们基本上能认识到,“不大喜欢”是为后面的“喜欢”作铺垫,为文章制造了悬念,提供了线索,并定下了反面的感情基调,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等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一点,我就进一步强调说:“我们写文章也不妨学学作者的这种写法,欲扬先抑,欲褒先贬。”后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爸爸,他先写了爸爸的“吝啬”。文中写道:有一天,妈妈值中午班,在单位吃午饭,“我”建议同爸爸一块到饭馆吃饭,免得下厨,但却遭到了爸爸的拒绝,并且对“我”进行了一番“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教育,而“我”却认为爸爸太“吝啬”了。但是,有一件事又使“我”觉得爸爸非常“大方”,即为了“我”的学习,爸爸毫不犹豫地给“我”买回许多的学习用品和复习资料。到这里,前面的“吝啬”和后面的“大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可见,课文教学结合作文教学是何等的有用!

教学中,教师有没有指出并强调学习课文中的有关写法,对学生的作文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如果单单指出而没有强调这一点,学生就不一定能灵活地运用这些好的写法。比如,仍是《荔枝蜜》一文,其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作者写出了自己要像小蜜蜂那样辛勤酿造美好的生活这一意愿,他是以梦境的方式而不是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结尾的写法值得一学。但是,如果在 教学中不把这一写法告诉学生并加以强调,他们在作文中便不能很好地运用。例如,学生参观中山大学后,老师要求他们写游记。在文章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感受颇深,并且表示以后要更加勤奋学习,他们在结尾便以“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大学生”类似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把自己的愿望叙述出来,却没有人能够通过文学的手段,即从《荔枝蜜》一文中学到用梦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作文讲评时,我便告诉他们:“大家如果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这一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捧着讲义,漫步在中山大学美丽如画的校园小径上„„’,便可以使你的意愿表达得更为强烈,更有韵味,文章也更富有情趣了。”听完后,同学们赞不绝口。

三、读和写要有所侧重

读写固然要齐头并进,但更要有所侧重。因为,课文是范文,但是每篇课文的优点又有所侧重,有的以细节取胜,有的以思路见长,有的文笔优美,有的剖析中肯,„„所以,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泛泛而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作为教者,只要在备课时多开动脑筋,便能找到课文的精华之处,使你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讲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说:“这一段写的是‘秋风破屋的情景’,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作者是不是纯粹为写景而写景呢?非也。这里的写景是为了写情。文中没有直接写诗人的感情,但我们读的时候,却受到了感情力量的震撼。诗人的心仿佛被卷起的茅草拉得阵阵疼痛,焦急万分。

四、各种文体的教学均可贯穿作文教学

前文提到了小说、散文、诗歌的教学可以贯穿作文教学,而议论文的 教学同样可以贯穿作文教学。在《说“小”》的教学中,一开始,我便联系以前写过的《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中的材料引入文题。材料中讲到:一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回答了他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的提问,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讲课时,我说:“这位学者的话听起来非常平常,但是,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他才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学到了很好的人品,学会了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这些,都为他后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从而获得诺贝尔奖打下了基础,并且,这些好习惯也使他终生受益。

篇6: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 作文教学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1-01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此概念来自日本佐藤学教授倡导的群书阅读,他在其《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等著作中提出“群书阅读”观念,倡导学习共同体;其后,台湾香港的教育家将此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称为多文本阅读或群文阅读。而“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从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对“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偶见一些零散的研究(更像经验的交流)和探索(课堂教学的尝试)还是比较浅显的,并没有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对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建构。

2.关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研究

几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到理论研究,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改革与创新。其中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但读和写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把读写结合理解为狭义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围绕抓对应训练选编阅读教材,不利于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但目前的现状是儿童阅读量少,阅读能力普遍不高,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书面语言接触得不够多,文字表达能力差,往往作文时言不从心,词不达意,语不成句。同时,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章法结构十分生疏,不懂得如何结构文章,如何选材,如何立意行文。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如挤牙膏,很少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教学生写作文,功夫应下在课外阅读上,扩大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把群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能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提高写作能力。

二、课题的提出

没有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校的学生,也要博览群书,方能摆脱平庸,演绎精彩的人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

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40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海量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谈作文教学是空中楼阁。每周一次的作文暴露出的语言匮乏,素材缺失,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问题,让学生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举步维艰。有的干脆抄袭克隆,应付了事。因此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成为解决作文教学难题的不二法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把群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结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

1.研究的理论意义

(1)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群文阅读及作文教学策略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让学生愿意读,学会读。读而有获、读而能用。直至乐读、乐写。迅速提升小学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多读书对写作诗文的重要意义。作文教学要有成就,功夫也不应单在写作技巧写作构思、立意上下功夫。应在课外阅读上扩大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为此,我们确立了“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探索群文阅读及作文高效模式,为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课程改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根植于生活,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构建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目标更明确,方向更精准,更好的服务于写作教学。

(2)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反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初始加以指导,精选读的内容,使之成为语文教学辅助材料。当兴趣被激发后,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心,在充分阅读基础上,注意写作训练。

三、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在理解、积累、表达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教师层面

篇7: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芮琼

2011 版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课堂是语文教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听过大量课外阅读指导课后,按阅读指导阶段把课分为三大类,并尝试从中提炼了一些经验策略。读前推荐课

以推荐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

一、推荐课的内容选择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与“基于阅读层面”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基于功利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所进行的灌输性阅读,这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阅读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是阅读能够持续的根本保证,它与“读好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

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应该是阅读推荐的首选。中国的《小猪唏哩呼噜》《乌丢丢奇遇》《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外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浪漫鼠德佩罗》《喜乐和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不胜枚举,这些好书,从儿童的视角呈现儿童的生活,于是儿童的生命里多了许多“爱、承担、理解、包容、勇敢”等丰富和积极的情感,有了更多“想象、幽默、理性、规则”等感性、具体的生活智慧,儿童的生命因此生动起来。

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相同的书。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

二、阅读推荐的基本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儿童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所以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通常有几个设置悬念的切入点。

(1)片断阅读设悬念

用书中的片断设置悬念是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可以抓关键情节,也可以抓一些有趣情节出示原文让学生阅读后戛然而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果在阅读片段前教师做适当铺垫,不仅会让学生对书中情节发展的探究欲罢不能,还会增进情感互动。

南京的马莉老师推荐童话《吹小号的天鹅》。书中的路易斯是一只哑巴天鹅,但它非常善良、勇敢、好学、执著,童话故事曲折、动人。老师先介绍了路易斯经历,让学生对这只天鹅产生了同情、敬佩的情感,接着出示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路易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游到它心爱的塞蕾娜面前,鞠了躬。它的石板照旧挂在它的脖子上。它用嘴叼起石笔,在石板上写上‘我爱你’,把石板给塞蕾娜看。塞蕾娜看了看石板,游过去了。它不会读,虽然它也很喜欢这只脖子上挂着个什么玩意儿的天鹅小伙子的长相,可是它不能对一只不能说句话的天鹅产生兴趣。一只吹号天鹅而不能吹号,依它看来是毫无价值的。”学生阅读这个片断后,立即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孩子对路易斯的同情、敬佩、喜爱,都希望塞蕾娜能爱上路易斯,但它们最后到底是否相爱了呢?这个悬念一定会让孩子们自觉去翻书的。

南京的潘宁老师推荐《外公是棵樱桃树》,出示了我和外公“学爬树采樱桃”“潜泳抓鱼引来救援队”等有趣故事后,出示这样一个片断:“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外公心中竟然有一根刺!这根刺深深刺痛了外公,这根刺也彻底断送了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这根刺是什么?孩子们自然去书中找答案。这根刺穿起小说情感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体验到复杂的人生、珍贵的情感,产生“思考与感受”。在推荐作品时,有时往往因为小说情节发展慢,或文字多而导致课堂出示片断比较困难,教师则可以通过叙述设置悬念。这种叙述可以是通过片断阅读的串联,也可以是教师组织语言串联。

(2)图片想象激悬念

在儿童作品推荐中运用书中插图激发悬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低年段儿童刚刚进入整本书阅读时,往往会一边看文字一边寻找图画的支持,图画能帮助儿童进入阅读情 境,帮助儿童理解文字。

(一)是《淘气包埃米尔》的插图。南京的杨树亚老师推荐这本书时,请学生猜测“小女孩怎么会升上了旗杆?”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会引发学生多少奇思妙想,又会产生多少阅读渴望。图

(二)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插图,南京的孙艳老师请学生猜这位阿嬷腰上拴的绳子后拖着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做?这超出儿童生活经验的奇特画面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当学生真的去阅读这本书时,这条线索带着学生走进“二战”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感受苦难中的智慧,体会到爱的伟大,还懂得抗日战争给日本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个画面一定会久久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画面所附载的思考和感受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推荐一本书,有时只用一个画面可能就成功了。除了用片断阅读、图片想象设置悬念,还可以利用目录引发悬念。目录是一本书的阅读线索,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资源。有些教师利用目录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也收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效果。

2.品味情趣,引发阅读期待

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儿童是需要有想象力,有趣味的东西的。

寻找能够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切入点:如学校生活场景、温馨的家庭生活。南京的张静老师在执教《那个可爱的小香咕》时,出示了书中这么一段话:“一天,香咕梦见把小饭丢了,找不到了,她急得吸溜吸溜哭起来。香咕哭醒了,一看小饭就在枕头边。她不打算再哭下去,可心里却还是难过:虽然是梦,可小饭总归是丢过一次了,她不想失去它,它老陪着她,已经像她的小妹妹了。香咕把小饭抱紧了,闭上眼睛。她要再做一个梦,如果梦见找到小饭,该多好!”这段话呈现的情景是儿童的生活中常有的,那么简单,那么可爱,自然会引发儿童对香咕和小饭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如杨老师在推荐《淘气包埃米尔》时,从埃米尔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乐不可支,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3.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于作品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淘气包埃米尔》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林格伦的作品,当老师出示了这样几个数字:“译成88 种文字印了130000000 册摞起来175 个埃菲尔铁塔高、排起来绕地球3 圈”这些数字让学生吃惊不已,阅读向往随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柳林风声》是美国的童话小说,老师推荐时告诉学生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口气把这本书读了三遍。推荐《夏洛的网》时,出示这样的一段话:“在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告诉孩子们这是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并告诉孩子们,这本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十部儿童文学之首”,这些信息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中)交流指导课

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的课。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持续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一、明确阅读交流指导课的主要目标

虽然指导阅读大多数是语文教师承担的工作,虽然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交流指导中,更应该关注阅读内容对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意义。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儿童情感世界、增进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交流课和课内阅读指导课在主要目标上应该有明显的差异。课外阅读交流多属泛读、课内阅读多属精读,课外阅读交流最重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能更多获得阅读乐趣,从而能够保持持续阅读的兴趣;课内阅读更多注重阅读策略指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欣赏感悟以及字词句篇等工具性目标的落实。两者是有交叉的,但绝不可相互替代。在我所看到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有一些教师用概括大意、语段欣赏、写法手法分析、积累好词好句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心生厌烦,这样的指导和设置课外阅读指导的初衷南辕北辙,应该引起警惕。

也有一些读后交流课老师认为乐趣就是好玩,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这样也不可取。儿童阅读要使儿童获得乐趣,到底阅读乐趣在哪里?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罗列了获得阅读乐趣的途径,“文字本身的乐趣、引发我们情绪的乐趣、引发想象的乐趣、故事的乐趣、重复心安的乐趣、新鲜感的乐趣、为自己找镜子的乐趣、认识文本结构的乐趣、逃避的乐趣、获得认识的乐趣、与其他人讨论对所读文本之回应的乐趣、对我们的回应产生更深层理解的乐趣„„对话的乐趣”,当我们发现阅读会有那么多方面的乐趣时,阅读课的设计就会丰富起来了。

二、课外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基本策略

1.重视儿童阅读回应

首先,儿童对阅读作品的回应反应了儿童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现自主阅读的本质属性;其次,学生对作品的回应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得到重视与反馈,并因此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乐趣;再者,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的重视,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的抓手。因此,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

在此理念下的操作其实并不太复杂,就是把课堂表达的主动权真正地让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

南京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上课伊始,教师交待了本节课交流任务、背景,只用两分钟时间,老师就坐到了学生中间。接下来,各小组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下,轮番上场,有的小组专门讨论“人物外号”,有小组专门讨论“兵器”,有小组对“人物性格”感兴趣,还有小组对“地名”感兴趣,有用PPT 展示的,有出题考同学的,有表演的,有朗读的„„学生表现虽然稚嫩,有许多卡壳,也有很多错误,但不管是台上的,台下的,七嘴八舌,兴趣盎然。在遇到学生说不清楚的,老师会问一句,或点拨一下,组织一下,一节课上完了,老师做了一个小结。

这样的课真实地体现了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特质。因为给学生时间、空间,学生可以真实表达其对文本的回应,于是促进了课前真实的自主性阅读;课堂中的多角度的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更多学生的参与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课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推进,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此时无声胜有声。

南京程洁老师在组织学生交流《雨啊,请你到非洲》时,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写下了诸如“痛心、幸福、害怕、难过、珍惜”等近二十个关键词。教师就请写下这些关键词的学生用“读读议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简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应别人的想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分析、没有说教,有的就是以书的内容为媒介的心的交流。

这两节课设计是简单的,但又是匠心独运的,老师给学生自主回应作品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成长。

2.丰富阅读表达方式

儿童的年龄、能力背景、智力倾向等都决定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方式是多样的。在阅读交流指导中,教师有责任设计多种方式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阅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以及阅读书籍的特点进行选择。

南京陈林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学生在读了《城南旧事》《草原上的小木屋》《好小子———童年故事》一系列的书后,一个班组成若干个团队按要求进行了课前准备,老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了阅读交流指导课。她设计了多种交流方式:(1)“阅读大擂台”,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书中的关键细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领悟要关注关键细节的阅读策略。

(2)“辨论”。老师设计辩题是《城南旧事》中的“疯子疯不疯?”,让学生按团队分成支持“疯”“不疯”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最后,教师站在两大阵营中间,用辩证观进行陈述:疯子既疯又不疯,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接下来,老师再抛出一个辩题———“书中的小偷坏不坏?”,仍然让团队间辩论,聪明的学生们也学着老师辩证地分析问题了。

(3)“博文欣赏”,老师选取一些优秀阅读感言让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

(4)“团队阅读特色展示”,有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电影、歌曲的,有展示自己比较阅读的体会的,有朗读相关诗歌的。

(5)“自制记忆书”,在一张小“足迹卡”上写下自己在这阶段阅读中最想说的话。这张“足迹卡”将伴随孩子读书的时光,几年以后,当他们把自己的阅读“足迹卡”串起来时,这不就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成长的轨迹吗?这值得珍藏一辈子!

3.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教师做为专业人员,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交流中,教师应该关注

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篇8: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

一、彼此的联系

1.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目标上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本在编写意图上,跟日常的阅读是有区别的。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另外,阅读材料多数为简单的叙事文章,与作文教学要求写简单的记叙文也是一致的,阅读的过程是从“文”到“景”,作文是从“景”到“文”,这是相对应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作文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也是相吻合的。

2.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过程看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认读、理解、想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其中也不乏对题目及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审题,可见写作过程是复杂的智力技能运用过程。二者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其实,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有必然联系的重要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作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见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这儿仅从课文单元结构来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除阅读的课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训练,可见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联系。例如:单元的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知识,这样的文章如阅读得法,自然会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植物的兴趣,积累有关的材料,作文的训练就要求以植物为写作内容,这种书面表达训练就完成了读写的的结合,密切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其次是写法上的联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鉴到写作训练中,如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的巧妙安排、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无不为写作提供借鉴。再次是语言形式的联系。例如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通过读来感受、领悟,而写作教学中也必然受到朴实的语言风格影响,定会写出实在的话,避免假话、空话。

二、相互的影响

1.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1)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能力是靠积累的,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更是语文能力积累的一个主要源泉。从朗读中,从感情中,从别人的示范中,从尝试实践中,都可以积累语文能力。而从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五方面的经验:一是阅读经验的积累。从一篇、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教学中明白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好写手;三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语、典故见多了,便会形成语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累索,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言丰富,妙语连珠;四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地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五是生活知识的积累。这是一般阅读具有的功能,对为人为文的好处不言自明。总之,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与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的积累也是一致的,是学生能够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是如此。

(2)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写作借鉴

譬如:在学习有关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小事,很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写人能从小事着眼,贴进生活找材料,从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学习有关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不喜欢听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实际,把道理寓于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学习有关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时,教师可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作文教学能够带动阅读教学。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观点如何表达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我们所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可以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悟?这样,不断的引导,不断的思考,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思索曾经学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的阅读别人的好文章,特别是我们教材中收编的优秀之作。至此可见,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的任务。

上一篇: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下一篇:浪河镇中心幼儿园文明单位创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