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

2024-06-06

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精选6篇)

篇1: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

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和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就是审计监督,目前跟踪审计监督主要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建设工程直接费的监督。

一、跟踪审计监督的依据是《审计法》,直接依据是区政府领导的批示和审计局关于跟踪审计的管理规定。

二、跟踪审计监督的主要工作是:

(一)、收集、整理、分析工程前期资料,项目法人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资料,经专业分析编写跟踪审计监督了解报告;

(二)、隐蔽工程、变更工程、增补工程等涉及工程造价变化的分部分项工程独立如实测量记录,摄像取证;

(三)、同项目法人商定,划分分部分项部位,做好中间结算,或独立按工程分部做好中间结算,编入审计实施方案中,详细评估工程形象进度;

(四)、跟踪审计监督进程中发现问题做到“一事一报一处理”。

三、跟踪审计监督的对象、方法、方式、内容:

(一)、跟踪审计监督的对象是项目法人,其他各参建单位为审计延伸对象,调查取证的对象是项目法人;

(二)、跟踪审计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在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当局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发改委批复,以实现建设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环保、消防”等前提下,以投资监督为中心,采取“旁站、旁听、旁记录”的监督方式,独立记录工程情况,展开施工阶段全过程建设工程直接费监督,不得参与任何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签证、签字;

(三)、跟踪审计监督的内容:严格监督概算中建设工程直接费,工程中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签证、增补工程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索赔签字等,紧紧围绕造价这个中心,动态分析工程造价的变化。

四、跟踪审计单位的职责和权限: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单位是审计机关购买的社会中介机构,因此跟踪审计单位没有监督执法权,其职责和权限就是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如实记录工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按时完成中间结算分报告和总结算总报告,其总结算的方式按审计局结算管理规定执行。

篇2: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

一、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的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

1.根据学校核发的包干经费数额审查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现象,如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审核支出单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支出是否真实合理,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现象。

3.单位有无自收自支,私设“小金库”问题。

二、对未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位的资金审计。

1.单位的账目设置和管理是否合法、规范,有无多头开户、业务内容记录不全、隐瞒、私分、设帐外帐等问题。

2.是否在银行设立帐户、大宗经济业务都通过银行转账。

3.资金管理有无规章制度、制度是否健全。

4.支出报销单据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

三、对校内经济实体的业务审计。

1.收费标准是否合理,与学校之间有无协议。

2.收入是否合理合法,有无弄虚作假,套取学校资金现象。

3.应上缴学校的承包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

4.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报销凭证是否按规定程序审签,有无不真实、不合法支出等问题。

四、对小型土建、维修工程项目的审计

1.项目的立项、招标、验收、结算是否按学校规定程序进行。

2.施工、承建合同的签订是否规范,合同内容是否齐全。

篇3: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

一、组织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

所谓审计质量管理中的组织管理, 就是审计部门通过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 明确规定组织中各个岗位的职位和职责以及责权关系, 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把审计组织中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 使审计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 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审计组织的行为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

对审计部门来说, 组织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 组织管理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对审计系统的全面管理, 这种管理应该包括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的明确, 审计人员的配备, 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审计项目的计划组织, 审计过程的协调控制, 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 审计成果的推广应用。从目前来看, 油田企业不论是在审计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备, 还是在审计制度建设、审计过程的管理等方面, 都达到了集团公司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的审计质量组织管理着眼点应该放在各个要素的细化管理方面。

1.对与审计工作质量有关的全部要素进行管理。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队伍管理、审计计划、审计制度、审计方案、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审计方法等要素对审计质量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同“木桶原理”一样, 任何一个要素发生问题, 都将制约审计质量的提高。要保证审计质量管理卓有成效, 就要对全部要素加以管理和控制, 消除“短板”, 各个要素同步增长, 使之达到审计目标的要求。

2.对审计工作的全方位进行管理。除了与审计项目相关紧密的工作外, 非紧密层面要素同样对审计质量管理产生影响, 也是审计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如审计部门的行政管理、网络技术、后勤保障是直接为审计项目服务的, 这些部门的工作同样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如同机器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螺丝, 都是机器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 只重视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而轻视或是忽略辅助工作的质量管理, 将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同样, 审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家庭环境、八小时之外也是审计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方面, 审计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人际关系、舒心和谐的审计环境, 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3.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审计质量管理必须是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的管理, 它是一种连续的、不可间断的管理。从审计的准备工作到现场审计、审计取证、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成果利用等, 都要纳入管理和控制之中。

二、计划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内部审计计划是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 能够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脉搏, 围绕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关注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发现问题, 促进规范管理。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 内部审计的领域已拓展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但每年对所有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都进行审计是不现实的, 因此, 要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 使审计项目具有全面性也有重点性, 让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计划制订中要注重3个方面:一是审计计划的安排应以企业管理需求为导向,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研究、分析和把握审计工作, 准确判断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把审计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到全局的高度加以分析和把握, 实现合理的目标定位。二是内部审计要逐步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 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关注企业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确定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 同时也要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 制度监控的盲点, 改革出现的新视点, 以保证审计计划始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为企业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做好服务。三是审计计划的制定应注重体现企业在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向, 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 提供全方位的审计服务, 进一步深化审计服务意识和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 切实做到“国有资产延伸到哪里, 审计就要监督到哪里;企业改革进行到哪里, 审计就应跟踪到哪里;不能有监督的死角和盲区。”力争提供关注度高、质量好的审计产品。

三、制度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和加强以审计质量为核心的审计制度体系, 是审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审计制度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它的作用是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化、规范化, 指引审计人员的行为, 为审计工作创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审计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审计计划管理、实施方案、过程控制、复核审理、考核评比、责任追究等内容。

审计质量的管理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审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中, 每个岗位、每个小组、每个审计人员分工不同, 这就需要通过审计管理制度来规范每个组、每个人、每项工作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方法, 才能使每个人的活动有所遵循, 目标和行动一致, 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因此, 要使审计规范成为审计质量管理的一只无形的手, 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审计管理的各个层面、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审计产品的各个细节, 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 告诉审计人员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 进而确保审计质量。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 细化规范非常重要, 必须要增强可操作性, 要善于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审计特点, 及时总结经验, 把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 并固定下来,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 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要通过加强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完善、细化, 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 起到全程控制的作用。

四、人员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点

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质量的高低, 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修养, 才能使审计人员坚定搞好审计工作的信心, 坚持原则, 不怕碰硬, 搞好监督;只有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才能为优质高效完成审计任务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对审计人员的管理核心是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学习, 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忠实履行审计职责, 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怕得罪人。同时还要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 “敬业求精、无欲则刚”, 无私才能无畏, 清政廉洁才能坚持原则, 才敢于坚持原则。其次, 要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把“查得准、说得服、写得清、讲得明、过得硬”、审计过的单位没有重大问题遗漏、不被查出新的严重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才业务素质的标准, 促进审计人员努力学习和实践, 使自己成为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的合格审计人才。

五、文化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强大推动力

审计文化是在审计实践中总结工作提炼而成的, 是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总则的总和, 是审计组织及人员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共同信奉的价值取向、共同凝聚的审计精神, 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约束、辐射功能。培养、创新和弘扬先进的审计文化, 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强大动力, 对促进审计质量管理有现实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审计文化的功能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凝聚功能, 审计文化象一条纽带, 把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的目标和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每个审计人员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审计人员以审计职业为荣, 全身心投入到审计事业中, 努力争先创优。二是约束功能, 审计文化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与企业制度及审计制度相结合, 实现了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三是团队功能,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共同价值观念的统一, 在审计队伍建设中和审计工作中, 每一个成员共同遵守审计文化, 就能把分散的、个体的汇聚成整体的、集中的, 形成合力。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 它既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 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正确的工作方向和敬业精神,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修养、道德水平、知识结构、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又能够在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为审计事业的开拓进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审计文化建设应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 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正确认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站在油田改革发展的高度突出对领导关注群众关心、影响和制约油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 注重从完善制度、改善管理的层面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形成“开展一项审计、完善一项制度、提高一项管理”的良好局面, 当好各级经营管理者的参谋助手。第二, 弘扬光大“依法、求实、严格、奉献”的审计精神。依法就是依法履行审计职责, 敢于揭露和处理各种违法违纪问题, 秉公审计, 发挥好审计监督职能;求实就是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严格就是对审计队伍从严要求严格管理;奋进就是指审计人员应该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地追求进步, 以维护审计职业的荣誉, 履行审计的基本职责, 发挥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不断开拓进取,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自我调节, 时刻紧跟企业发展的步子;奉献就是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 以审计事业为重,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审计工作中, 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廉洁从审, 就会在物欲横流中丧失自我, 审计的独立性将无从谈起。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奉献精神, 就会在名缰利锁中不能自拔, 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不能廉洁自律的人, 必然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审计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也便失去了必要的动力。因此说, 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是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第三, 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 它从道德观念上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审计职业应有的态度和风范, 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赢得被审计单位的尊重。诚实守信、敢说真话、敢于碰硬、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 就是审计道德的人格化。总之, 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和培养, 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摘要: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是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 涉及审计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作业控制、信息反馈、检查考核、教育培训、文化建设等广泛领域。文章就审计质量管理必须对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使之达到质量管理的要求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篇4: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

一、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

(一)预算资金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在预算编制环节,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合规性和细化性及预算下达的时效性,揭示预算编制留有缺口、刚性不强。在预算支出环节,应重点关注支出结构、支出规模安排的合理性和资金拨付使用的及时性,预算调整程序的合法性,揭示支出缓慢、随意调整预算。关注各项财政改革制度推行的效果性。在预算资金使用环节,重点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揭示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闲置各类财政资金等问题,发现和揭示部门、单位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绩效缺陷,分析产生问题和缺陷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绩效。要将财政资金的使用与部门职能任务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相联系,结合分析财政支出,评价工作职能任务的履行情况。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各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果,评价转移支付资金发挥的作用。

(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财政专项资金包括涉农、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热点领域,重点关注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揭示政策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关注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揭示多头申请立项、用已完工项目抵新项目套取资金。关注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是否按预算进度(或建设进度)拨付,揭示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项目进展缓慢,项目资金闲置,截留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揭示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效益不佳、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分析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金融资金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全面分析被审计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内部控制机制测评和评价,对金融机构贷款决策、重大采购、业务流程控制、职能设置、重要岗位制约、核心人员管理等方面控制制度测评,评价其有效性及存在影响金融企业效益的经营风险和管理漏洞。揭示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从外部宏观角度揭示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系统风险;从具体金融机构微观角度,关注流动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要高度关注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业务,发现其风险点和管理中的漏洞。探索开展大额信贷投入的企业和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审计评价,促进金融信贷资金科学合理投放,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防范金融风险。

(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资金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审查建设项目决策、内部控制制度和投资约束机制,揭露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检查经批准的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规模、标准及投资的控制情况是否存在漏洞。加强对工程承发包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审计,重点查处工程承发包中规避招标或者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和肢解、转包、转让以及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注重项目建设效果。关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通过工程管理审计查处重大损失浪费问题,通过工程造价审计制止高估冒算,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工程质量审计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探索实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对项目竣工投产后的经济技术指标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关注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促进提高建设项目运营效益。

(五)企业生产经营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首先,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揭示内部管理制度缺陷,重大管理漏洞等问题,分析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其次,关注企业经营战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分析评价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企业调结构、保增长、增效益。第三,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和重大技术改造情况,揭示企业是否存在盲目决策、投资效益低下和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关注企业资产重组、对外联营、关联交易等情况,揭示企业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和国有企业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四,关注企业内部分配情况,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分析评价职工收入增长和分配差距对企业稳定、员工积极性的影响。第五,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评价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分析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重大隐患,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工作目标、各项经济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在财政、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地区、部门、单位、企业经济活动绩效性的审计和评价。关注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性、程序性和决策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关注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实、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实现、生态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情况。对资源环保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审计和绩效评价。关注涉农、惠民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情况,加强对相关项目的建设程序、工程管理、投资决算和工程投资绩效的审计和评价。

(七)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评价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性,揭示政策贯彻执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政策目标实现。揭示政策缺陷,为完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揭示体制缺陷,为理顺机制体制提供参考意见。

二、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方式

(一)结合方式开展绩效审计。将绩效审计的要求和内容贯穿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类型之中。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在开展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时,应包含绩效审计的重点与内容,审计实施中应关注影响绩效的问题与因素,审计报告中应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状况,揭示被审计单位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二)专项方式开展绩效审计。按照绩效审计的要求,以重点审计项目为对象,单独立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绩效审计。在开展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应把绩效审计作为主要内容。

(三)专项审计调查方式开展绩效审计。根据绩效审计的要求,制订专项审计调查方案、实施审计调查、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在揭示和纠正违法违规问题时,要注重对影响绩效的问题给予分析、评价,提出审计建议。

(四)全程跟踪方式开展绩效审计。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分析绩效,及时反馈意见,及时纠正问题,促使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加强管理,保障建设项目有序、健康高效运行,专项资金有效、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5:内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由于审计活动的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不同,内部审计报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财务审计报告和经营审计报告;最终审计报告和中期审计报告;正式审计报告和非正式审计报告;书面审计报告和口头审计报告;综合审计报告和专题审计报告等等。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这些不同称谓各具特色的审计报告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共同满足报告审计结果、达到报告目的的要求。按照《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指导性要求,在现场审计完成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交鉴认的最终审计报告;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也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取决于报告的类型。下面,就书面形式的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中期审计报告

中期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就某些领域的审计发现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的一种报告形式。通常,中期审计报告也称作“审计备忘录”。

审计备忘录是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意见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要求作出书面的答复,因为最终审计报告包括中期报告的内容和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结果。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审计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甚至重大控制缺陷。这些不良状况任其存在和蔓延将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适时地编写审计备忘录,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供被审计单位慎重考虑,以便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审计报告工作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取得其信任和合作;(2)有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改变不良的状况或遏制其发展趋势;(3)供审计人员检查审计发现的正确性,为最终审计报告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

一般而言,中期审计报告的篇幅较短,写作要求也不像最终审计报告那么严谨,尚不具有公认的标准格式。但是,任何一份审计备忘录都应该清楚地说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不良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结论和建议。下面是美国阿莫科公司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四份较典型的审计备忘录。

(二)最终审计报告

最终审计报告是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依据中期审计报告的内容和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讨论的结果编写而成的,并由经授权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是项目审计主管)签字确认的,反映审计工作最终成果的正式书面文件。

由于审计活动的性质千差万别,而且每一个内部审计组织对最终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都有自己的期望和目标,所以要为最终正式的书面审计报告设计一种完美的通用格式是不现实和毫无意义的。但是,这并非意味最终审计报告没有共同的质量要求可循。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良好的最终审计报告都具备一些共同的一般特征,例如阐明审计的目的和范围,突出审计结果等,于是,不少内部审计组织都对其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或采用一种较适合的格式作为标准。这种标准化的书面报告格式展示了一般的结构和内容。它既有助于阅读者以熟悉的方式获取信息;又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规划审计工作、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始终考虑并致力达到报告的要求。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虽然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可以依据组织和审计类别而变化,但至少应该说明审计的目标、范围和结果,并可以包括适当的背景信息。下面,我们根据该“标准”的一般准则和细则的一般要求,来说明在大多数最终审计报告中都反映了的五个组成部分:背景介绍;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意见和结果;被审查者的评论;其他事项。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现行最终审计报告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要求。它们是综合性报告的提纲,可以有弹性。

1.背景介绍

这一部分是报告的序言或前言,一般篇幅不应太长,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读者了解审计主题提供必要的解释性资料。背景介绍可以简明扼要地说明所审计的组织单位和活动,描述其主要特征;说明在报告

之前对审计发现、意见(结论)和建议的有关情况,还可以说明报告是否包括了审计的日程和所要求的答复。如果是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所要求完成的特殊任务,应该首先指明这一点,并简明说明被审查者的目标、权力和责任范围。

2.目标(目的)和范围

目的的说明应该阐述审计的意图,必要时还可以申述审计的理由和预期的目标。准确地说明审计的目的并按照适当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达到目标的活动及其结果,能够给读者清晰地展示一条贯穿整个报告的中心主线,为读者了解报告其余部分的内容提供符合逻辑的思维。目的说明应该准确,并可适当具体一点。

范围说明要明确指出所审计的活动和所包含的期间。由于审计范围受到审计目的、目标和准备工作结果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可能与审计计划或最初拟定的范围不一致。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范围说明应该清楚地指明所审查的具体领域及其原因,还可以适当地指出每一个审计领域的工作深度。

报告中的范围和目的的说明往往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分,并应致力于使读者明确该项审计.审查了什么,为什么审查这些活动而没有审查另外一些活动。但是,这一部分应该避免将达到目标、目的的具体审计步骤和方法列示在内,因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想知道的往往是内部审计人员做了些什么及其原因和结果,而不是怎么做。

3.意见和结果

审计结果是审计检查和评价活动的最终成果,一般包括审计发现、结论(意见)和建议三部分。

审计意见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所作的职业判断和评价结果,它表明了审计人员对被审查活动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尽管不是所有的内部审计组织都要求对审计发现的事实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但是,阅读报告的高层管理人员却往往需要这种意见,询问审计人员对所审查活动的意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此,一些先进的内部审计组织都要求在审计报告中表述审计意见。这时,审计活动才开始真正步人现代内部审计的进程,上升到一种有高度和深度的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在适当的情况下,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人员的意见,这种意见应该包括审计范围内的所有方面。通常,意见可以包括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工作状况两个方面,但更多的是后者。如果审计人员感觉到不能或难以准确地表述审计意见,应该在报告中说明原因。

审计发现是通过对被审计活动“应该怎样”与“实际怎样”的分析比较而揭示的事实。审计发现是审计结果的核心内容,意见(结论)和建议都是针对审计发现提出来的。审计发现有好有坏,它可能表明一种令人满意的情况,也可能是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或缺陷。通常,揭示被审计活动良好状况的审计发现(积极审计发现)一般不需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因为,在呈送给高层管理人员的审计报告中写道“该单位的经营活动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且富有效果”时,对此提出异议的被审计单位几乎不存在。因此,好的审计发现不必编写审计备忘录,但可以在报告中适当地予以说明。同样,这种陈述必须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并完整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否则,不符合实际的赞美之词会损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声誉。尽管报告积极的审计发现表明了内部审计人员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也有助于与业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报告的篇幅不宜太长,语言应求精炼。因为,尽管高层管理人员也希望听到他们所关心和忧虑的领域的实际状况是令人满意的,但在绝大数情况下,他们更希望知道这些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哪些方面还需要或可以得到改进。通常,说明不良状况的审计发现(消极审计发现)应该成为审计报告的核心部分。这些发现可能是控制或程序的效果不好、工作效率不高,资源使用不经济或财务会计控制不严、核算不规范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消极审计发现都要写入审计报告,因为只有那些对组织有重大危害的问题才会引起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拄,才值得报告。至于一般意义上的细小缺陷只需写进审计备忘录或采用其他方式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并督促其改正便可。在撰写审计报告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所有的消极审计发现与适当层次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取得一致意见,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合理性。消极审计发现往往是业务人员所不愿意接受的,甚至可能遭

到申辩和驳斥。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对所报告的问题或缺陷的真实性有充分的信心,所收集的证据有足够的证明力并能够合理地解释其前因后果。

在审计报告中,客观准确地说明消极审计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应该准确地说明审计发现的特征及其前因后果,并能够反映“审计概念”的运用过程,使报告的阅读者认同所反映的事实和意见。这需要审计发现的写作应该具有符合逻辑的思维。所有的审计发现都应该包括,并在报告中阐明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情况——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即“实际怎样”;

(2)标准——所审计活动适用的评判或审计标准,即“应该怎样”;

(3)影响或后果——目前状况有何不良影响,或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4)原因——导致目前状况的真实原因,即“为什么”。

建议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和意见(结论)提出的改进不良状况的措施或纠正行动。审计报告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应该与审计发现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切地讲,建议必须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否则,就成了“无的放矢”的无稽之谈。例如,如果报告的消极审计发现是废旧物资或设备的清理、报废、降价出售等缺乏必要的控制程序,那么,与之相联系的建议则应该包括建立一项控制制度,并贯彻之。报告中的建议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但任何一条建议都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权对之采取行动的管理人员接受并将其付诸实施。

4.被审计单位刘.审计结果的意见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或经理词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被审计者的意见写入审计报告。这部分主要说明被审查者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所表述的与审计人员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双方对报告的所有方面都达到了共识,则不必将被审查者的每项具体观点都写入审计报告,如果对有关重要事项存在严重分歧且讨论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则应该如实地反映在审计报告中,供上级管理者评判。但是,对审计发现所揭示的事实,双方不应该存在分歧。

要准确地表达被审查者所持的不同意见或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避免不应有的争执,内部审计人员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将被审查者对审计备忘录的书面答复作为报告的一部分。这既可以避免因争执带来的感情伤害,又迫使被审查者认真考虑并证实审计人员所认定的问题和建议中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5.其他相关内容

其他相关事宜主要指与本次审计任务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重要的某些方面的情况。它可能是一些不重要但应该引起关注的不良倾向,也可能是被审计单位要求审计人员向企业管理当局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等等。有时,高层管理人员临时要求关心的一些事项或后续审计结果的有关情况也包括在这一部分中。

最终审计报告的结构组成应该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但这并非意味这种顺序就是最

完美的逻辑格式。在实际报告中,可

能不同的组织都有自己的适用格式。这种格式一经确定,就应该保持一致,不应该经常处于变化之中现的问题和缺陷所表述的与审计人员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双方对报告的所有方面都达到了共识,则不必将被审查者的每项具体观点都写入审计报告,如果对有关重要事项存在严重分歧且讨论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则应该如实地反映在审计报告中,供上级管理者评判。但是,对审计发现所揭示的事实,双方不应该存在分歧。

要准确地表达被审查者所持的不同意见或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避免不应有的争执,内部审计人员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将被审查者对审计备忘录的书面答复作为报告的一部分。这既可以避免因争执带来的感情伤害,又迫使被审查者认真考虑并证实审计人员所认定的问题和建议中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5.其他相关内容

其他相关事宜主要指与本次审计任务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重要的某些方面的情况。它可能是一些不重要但应该引起关注的不良倾向,也可能是被审计单位要求审计人员向企业管理当局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等等。有时,高层管理人员临时要求关心的一些事项或后续审计结果的有关情况也包括在这一部分中。

最终审计报告的结构组成应该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但这并非意味这种顺序就是最完美的逻辑格式。在实际报告中,可

篇6:审计工作职责和内容

一、审计内容

1、经营期间内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性、评价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

2、检查其对国家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有无逃漏税收等违纪行为。

3、检查其任职期间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评价盈亏的真实性。

4、检查内部控制管理是否完善和有效,评价管理是否有序。

5、检查其重大投资活动是否合规,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领导和主管部门要求审计的其他内容。

二、审计要求

(一)部门应提交以下审计资料:

1、经理办公室提供公司的基本概况。(1)企业的经营范围。

(2)机构设置、内部承包方式。是否制定内部承包管理办法(对现有内部承包方式及执行情况一一列表反映);

(3)经理任职期内的重大决策,效益及效果性,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经理任期内受到的奖惩情况。(5)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在生产经营中实施执行情况。

(6)诉讼情况:经营期内有无诉讼案件,具体情况如何?(7)经理任期内管理架构和经营模式有哪些创新?未来设想有哪些?

(8)主要管理业绩和主要管理成果有哪些?分析目前公司管理结构存在哪些不足?主要经营风险有哪些?

(9)“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否有效落实。

2、计划部门提供经理任期内以下资料

(1)合同签订情况,是否及时上报公司审查并立项,是否经过合同评审,是否有合同台账,是否存在挂靠合同;

(2)外协队伍准入制度执行情况:外协施工队伍是否具备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许可证,并将使用外协施工队伍的准入手续和能力信誉情况一一列表反映;

(3)工程开发情况如何?经理任期内采取了那些新办法新措施?

(4)经理任期内营业收入指标完成情况(计划与实际完成数)。(5)未完施工情况按工号列出明细。(6)有无留量及虚报量,合同是否完备。

3、财务部门提供资料(1)你单位核算方式如何

(2)经理任职期内实现利润情况、利费上缴情况(计划与实 际完成数)。

(3)提供债权债务明细表(包括账外应收、应付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债权债务要注明发生时间,经济事项内容,有无呆账)。

(4)预提待摊费用是否真实(要列明细)。(5)拖欠职工工资及费用情况,是否挂账。(6)物资采购借款及备用金核销情况。(7)长期投资情况。

(8)截止任职期末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9)资金管理情况:是否将全部货币资金纳入公司资金中心网银管理,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集中支付的依据及审批情况,集中管理情况;

(10)贯彻公司财经制度、开支标准及审批制度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小金库”问题。

(11)偿还前期拖欠费用情况及资金来源情况。

(12)成本情况:各单项工程成本核算情况,是否存在亏损项目。

4.质量部门

(1)分项工程优良率。(2)单项工程优良率。(3)有无重大质量事故。

5、安全部门(1)千人负伤率。(2)重大安全伤亡事故人数。

6、物资管理部门

(1)经理任期内固定资产增加及减少情况。(2)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

(3)设备完好率及其利用情况(计划与实际数),有无重大设备事故。

(4)提供审计时点末固定资产盘点表

7、供应部门

(1)提供审计时点末存货盘点表,是否与财务账相符,材料盘盈、盘亏情况(列出明细)。

(2)材料集中采购(含甲供)及材料供应结算管理情况如何?

8、劳资部门

(1)经理任期内各年全公司在册职工人数和在岗职工人数,员工上岗率,要注明干部与工人人数。

(2)经理任期内各年下岗及放假职工情况,按什么标准和方法支付下岗和放假职工生活费。

(3)经理任期内各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计划与实际数)。

(4)经理任期内在册职工人均收入和在岗职工人均收入指标完成情况。

(5)经理任期内各年职工薪酬管理情况,工资总额审批及发放情况(任期及历史拖欠一一列表反映)

9、工程技术科

(1)经理任期内各年经营开发指标完成情况,效果如何?(2)经理任期内各年专利技术和科技投入管理情况,各年指标完成如何;

10、各工程队(分厂)

(1)成本情况,有无潜盈、潜亏,与财务科账是否一致。(2)账外应收应付款情况,列明细,注明发生时间,经济事项内容。

(3)是否有账外工程及外委工程,是否签订合同,收入怎样核算。

(二)审计要求

1、经理任职时间1993年3月至2010年12月末,提供的审计资料时,以这段时间为准。

2、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真实、准确、及时的提供审计资料。

3、经理提供任期内述职报告。

4、被审单位各部门除提供上述审计内容要求的资料外,还要认真填写审计附表1-16表。

4、以上资料请于2011年1月16日报到审计小组。

上一篇:合同法选择题答案下一篇:德国建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