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2024-04-18

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共8篇)

篇1: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加强“双语”教学管理

1、我校认真执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立足校本培训,采取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地开展民族教师的汉语强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名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2、学校对新到岗的“双语”教师重点培养,新到岗的“双语”教师要上完汇报课后,才能独立任课;评选优秀双语课,并上一堂公开观摩课,初步规范双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1、“双语”教师的备课(除母语教学外)基本上做到利用汉语备课,能及时地用汉语记录“课后反思”。

2、校领导及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经常去“双语”班听课,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授课老师,鼓励民、汉教师互相听课、说课、评课。

3、教务主任及时检查“双语”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等各项工作并及时进行交流,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4、民、汉老师互帮互助,使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及教学能力得以提高,使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

5、学校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学科研究。

三、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双语活动,把活动和双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为培养能够接受竞争,立足社会的有用人才定时进行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双语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

2、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利用每天早读20分钟的时间开展各种汉语练习,和汉族班的学生开展“结对子”、“手拉手”活动。

四、强化“双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担任“双语”班学科的教师每学期要听20节课左右,其中听同年级汉族教师的课4节以上。

2、教务处和学校每个月检查一次“双语”教师的教案及一系列教学活动。

4学校在开展的评优课活动中,对获得前三名荣誉奖的双语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篇2: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问卷)

您好!我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广大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态度和看法,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每道题里选择一个答案,并在相应答案前的编号上打“√”。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1.您最先学会的语言是:

①维语 ②英语 ③汉语普通话 ④其他语言 2.您平时最常用哪一种语言与家人交谈: ①维语 ②汉语 ③英语 ④其他语言 3.您平时最常用哪一种语言与同学交谈: ①维语 ②英语 ③汉语普通话 ④汉语维语都有 4.您在课堂上最常用哪一种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 ①维语 ②汉语 ③双语 ④其他语言 5.您认为哪一种语言对你来说最重要:

①维语 ②汉语普通话 ③英语 ④其他语言 6.您掌握维文的程度:

①会读也会写 ②会读一点会写一点 ③不会读也不会写 7.您是否愿意学习汉语:

①愿意 ②不愿意 ③无所谓 ④无法回答 8.学习维语文对您学习汉语文是否有帮助: ①有 ②没有 ③不表态 9.您对本学校开设双语课的态度是: ①高兴 ②讨厌 ③无所谓 10.您父母对您学习双语的态度是: ①支持 ②反对 ③无所谓 11.您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①很好学 ②很难学 ③一般 ③无法回答 12.您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 ①工具书 ②课外读物 ③练习册 ④报刊杂志

双语教学工作调查问卷(学生家长问卷)

您好!我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广大学生家长对哈汉双语教学工作的态度和看法,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每道题里选择一个答案,并在相应答案前的编号上打“√”。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1.您的职业是:

①农民 ②工人 ③个体或其他 ④公务员 2.您认为学习汉语有用吗?

篇3: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新疆双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新疆双语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一些阻碍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制约性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1. 双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有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疆双语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能力较低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新疆双语教学成效快速提升的核心原因,也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讲,双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当前的双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教学水平较低,并且民汉兼通的教师数量极少,很多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只能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讲课,这就使得很多双语教学活动都流于形式。②很多双语学校片面重视双语这一形式,从而将双语教学看成单纯的语言教育,导致大多数双语教师所教的科目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忽略了课程的专业性特点。③当前新疆双语学校中教学设备普遍十分落后,这就使得教师很难借助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而造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很多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呆板教学模式。针对学生难以接受、听不懂的知识,双语教师通常都会直接用民族语言翻译给学生听,使得双语教学目标难以高质量实现。④在双语教学中跨学科、跨年级兼职代课的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小城市的双语教学中教师的能力和学历的达标率非常低,而因待遇、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双语学校很难选聘到优秀的双语教师。

2. 双语教学教材不够科学

当前,新疆很多学校双语教学选用的是普通学校的教材,这些教材是依据汉族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而成的,因此对新疆学生及双语教师来讲都有较大难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新疆地区双语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这些适用于汉族地区学校的教材使得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备课与授课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与深刻;在教课中教师不易用汉语将教材知识阐述清楚,这就使得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很难对教材内容有清晰而深度的把握。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新疆双语教师认为普通学校的教材不太适合用在新疆地区,尤其是数理化等学科应有母语翻译的版本;再加上普通教材中内容过于丰富,这些内容时常让学生和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无从下手,这就极易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制约了双语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

3. 学生水平差异性过大

曾经有人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某地区学生进行过“有无兴趣参与双语教学活动”调查,而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学生表示“基本有信心”;10%的学生觉得自己“信心不足”;6%的学生表示“无信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很多学生对双语教学活动抱以迟疑态度,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没有把握或者不够了解。笔者在访谈中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大多数新疆民族学生会在双语教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理解力不足、听力较差、口语能力不高、汉语不流畅、阅读有困难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民族学生从小没有接触过汉语教育,因此汉语基础较差;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等。而在当前的新疆双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他们不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案让基础很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消化”,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容易挫伤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很难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二、有效解决新疆双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新疆双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诸多制约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显著提升的问题,笔者在深刻剖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凭借自身多年新疆双语教学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对教育同仁有所参考。

1. 借助培训教育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在新疆双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新疆双语学校应充分重视教师综合素质对教学成效的巨大影响作用,并主动为双语教师提供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与平台,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全面了解在职教师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教育计划。②定期邀请新疆双语教育专家及名师到校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积累的成功双语教学经验与技能,并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③制订严格校内教师研讨会制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使得双语教师可通过研讨会将教学问题合理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④制订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培训是提高新疆双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最大限度激发双语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制订严格的、具有激励性质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合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工资、福利及晋升挂钩。⑤选派优秀、年轻的双语教师到本地区示范性双语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将其成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借鉴过来为我所用。此外,新疆双语学校还应提高双语教师选聘门槛,借助优厚的待遇与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及其他教育机构经验丰富的双语教师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以优化教师人才结构。

2. 研发符合新疆学生特点的双语教材

教材是新疆双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依据,其质量与适合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新疆教育主管机构应牵头组织各个院校、学校、科研机构,在全面研究与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加大双语教材研发工作,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教材,或者量身编写教材。在学生汉语基础十分薄弱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时,教育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研发符合其特点与需求的教材;在汉语基础较好的地区,教育机构可依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为他们选择恰当的国家编写的统一教材,但是必须为难度较大的内容提供母语翻译,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选用国家编写教材的新疆学校,学校所在地的自治区教育部门应积极为双语教师详细编写授课参考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各种教学模式、各种汉语水平、各种学科、各个地区双语教学的需求。另外,自治区教育部门还应依照每个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订教材,尽可能满足教育形势发展的实际需求。

3. 积极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

新疆双语学校中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双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学习需求,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合理分层,利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与发展。比如,教师可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汉语基础情况将其合理分组: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划分到基础组中,汉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划分到发展组中,汉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划分到培优组中。然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依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构架评价模式。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新疆双语教师设计三种难度的问题,难度较小的可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基础组学生回答;难度一般的需要在简单归纳之后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应让发展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需要学生借助教材内容举一反三的问题应让培优组学生回答。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能力较好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从而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都能以更加自信的态度积极投入以后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最终切实优化双语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疆地区推行双语教学是加快新疆发展、促进新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新疆人民民族自豪感、对其他民族认同感的核心途径。因此,我们应全面了解并正视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从而及时清除制约双语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因素,最终为教学实效的显著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新疆双语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受教育者可同时掌握汉语与本民族语言,并可借助两种语言进行高效学习、交流等,以提高受教育者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理解深度与认可度,从而逐渐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最终不断优化受教育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新疆双语教学政策实施以来,在获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文章总结了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疆双语教学,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高宜春.语言规划的新视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习得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2]木尼热·亚力坤.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孙跃.新疆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4.

[4]司燕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5]王兆璟,黄非非.维汉双语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调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0—116.

[6]刘上连.新疆双语教育现状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篇4:新疆双语教学发展新状态

一、新疆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特征

在20世纪90年代,新疆双语交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更新

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从此开始,新疆民考汉学生人数剧增,人们戏谑地称他们为新疆的第十四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高校的观念更新,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开始愿意选择内地高校或新疆用汉语授课的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2.在民族中小学推行民语、汉语、英语三通的新举措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择汉校入学的现象逐渐增多,由于家庭语言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民考汉学生的整体情况与汉族学生有差别,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广泛推行民语、汉语双通新举措,从世纪末开始,在首府乌鲁木齐推行民语、汉语、英语三通新举措,取得可喜成绩。具体做法是用民语开设语文课,用汉语开设数理化课,另外加开汉语课或英语课。这一新举措的推行,受到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近年来,正是这项措施的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开始走出新疆,走出国门。

从1999年开始,自治区教育厅出台新举措,每年从偏远地、县少数民族学校的初中生中选拔2000名成绩优异的特困生,分别送往沿海10个发达城市培养到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当地大学,这一新举措促进了新疆双语教学。走出去,再带回来的将是沿海发达城市的新观念,这对开发新疆是一个百年大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自治区教育厅和新疆大学联合出台举措,每年选拔少数民族优秀高中生进入科技班、社科班预科一年以后直接进入内地高校学习所选专业。这一举措进一步深化了新疆双语教学。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新疆双语教学中开始发挥新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双语教学逐步规范化、高水平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教育厅决定把国家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升学和晋职的手段之一,以此激励少数民族学生和公务员积极学习汉语,配合这一激励政策的还有一些奖励和优惠政策,即达到的级别越高,升学和晋级的机会就越多。

首先,新疆开始推行在高校用汉语授课的新规定,并且要求少数民族教师达到汉语水平8级,要求有些文科专业的教师达到10级,达不到要求者离岗,进修学习一年之后达不到要求者离开教师队伍。这一新规定的实施营造出浓厚的双语教学的氛围。

其次汉语水平考试(HSK)成为高校新生录取和毕业生的必备条件的新要求。90年代中期,新疆双语教学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下,好像全新疆上下都在教汉语、学汉语。经过强化后的城市少数民族同志的汉语水平要高出很多。乌鲁木齐市的少数民族在口语交际上没有困难,而从和田和喀什地区乡村来的不但在口语交际上有困难,而且,好容易说出来的几句汉语也往往是听不懂的。所以,以往按专业录取进校后,分在一个班里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给双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此,自治区教育厅和新疆高校联合制定出大学毕业生应达到的最低汉语水平线,即入校大学生应为5-6级,大学毕业生应为7-8级。

4.亚非欧拉美洲留学生成为新疆双语教学新生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新疆人在关注、了解世界,世人也在关注、了解中国新疆。亚非欧拉美的留学生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来到神秘的新疆高校学习汉语,人数日益增多。原来,新疆双语教学工作面对的是本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柯孜等少数民族学生,再加上自己是学维、哈语的,给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汉语非常方便。他们在双语教学中比较赞成采用翻译教学法。当各国留学生来到新疆之后,担任授课任务的还是这些教师。他们也懂外语,开始他们曾尝试借用外语,采用翻译教学法给留学生讲授汉语,但都被留学生拒绝。绝大多数留学生愿意通过直接教学法学习汉语。至此,新疆双语教学才从真正意义上接受了直接教学法,确立了其在双语教学中的地位。

5.新疆成为中亚地区双语教学的新基地

新疆在近几年能很快发展为中亚双语教学新基地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师资、语言环境优势。新疆的汉族人虽然大都来自内地的方言区,但是较年轻的一代,尤其是接受过教育的和现在的上班族都操用较标准的汉语普通话,除了在前、后鼻音上有点问题外,基本上没有方言口音,尤其是在高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学识广博,具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而且他们都经过严格的汉语普通话培训和考试,并获取汉语普通话级别证书一二级不等。大多数留学生经过留学实践后,对这一点儿都给以了肯定。还有一些留学生的同学和朋友,从四川、西安、兰州、北京等地到乌鲁木齐旅游后,发现乌鲁木齐有这么好的师资队伍和普通话环境,于是中途转学来乌鲁木齐学习汉语。同时,中亚国家的语言,除了塔吉克语,与新疆的少数民族语言接近,同属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新疆留学,生活语言上没有太大的障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能从新疆找到自己的亲戚,所以在新疆学习汉语一点儿也不觉得寂寞。

二是地理优势。中亚国家距离新疆近,从土库曼到新疆,要比从土库曼到北京省一半的路,这是大多数中亚国家留学生的选择理由之一。

三是经济优势。新疆经济近几年发展较快,从城市面貌、交通设施、市场供应、社会治安、到高校教学设备等方面,与中亚国家相比,均处于领先,这些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四是气候优势。新疆虽地处大陆深处,但是冬暖夏凉。正是这一点吸引着全国的人们冬季来滑雪,夏季来避暑。这样的气候环境为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留学条件。以上几点综合成为新疆双语教学的一种素质,使新疆成为中亚双语教学的基地,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繁荣,新疆的双语教学肯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新疆双语教学存在的差距

目前,双语教学在新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这只是一个总体的评估。实际上,新疆城乡双语教学的差距很大,矛盾还极为突出。表现在:1.从2003年自学考试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反映出,一些偏远地、州、县的人们对双语教学还缺乏正确认识,在师资配备上还存在盲目性。一些人认为,只要会说汉语的人就会教授汉语,于是,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多病的、超编的、不胜任其他专业课的、只要会说一点儿汉语老师调来讲授汉语。以致在职总数超编,专职汉语教师缺编,专业汉语教师进不了编。2.偏远地区存在着小学、初中、高中汉语师资配备的倒挂现象,很多人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当地又很缺汉语教师,领导认为小学汉语简单,就派懂一点儿汉语的担任。初中汉语稍难一点儿,就派汉语水平稍高一点儿的,以此类推。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偏远地区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误导使学生错失学习汉语最佳时段。3.新疆有广袤的农牧区,那里方圆几百公里看不到一个汉族人,当地的少数民族对学习汉语不了解、也不理解。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汉语,还会责备孩子学好自己的语言就不错了,还学什么汉语。4.在新疆双语教学领域还存在一种倒挂现象,即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的倒挂。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语音教学,包括声调教学不影响交际,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便将语音教学一滑而过。结果,少数民族学生懂得汉语,会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全部思想,而发音却与没学过汉语的人没什么两样,这种现象在新疆很普遍,这包括在高校任教的少数民族教师。5.来自资金方面的差距。据调查,在新疆偏远地区双语教学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备极缺。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就是录音机和录音带,有些教师嫌麻烦连录音带也不放,使汉语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四、加速发展新疆双语教学的对策

世纪之交双语教学成果丰硕,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问题还很多。如:双语教学中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小学汉语师资配备上的倒挂,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的资格的认定,偏远地区双语教学设备的配置,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的倒挂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为此本文特提以下几点设想:1.建立双语督导制度,聘请有经验的离退休干部和老教师,组成双语教学督导团巡回督导,制定计划,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切实解决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用发放证书、提供升学和就业优惠的方法建立大学生定期轮流支援偏远地区双语教学制度。用这种方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可解决偏远地区双语教师的不足,又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就业的压力,还可以让大学生增加人生阅历。3.在老教师督导团的督导下,及早整顿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重新认定汉语教师资格,争取做到宁缺勿滥。4.纠正基层汉语教师配上的不正之风,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杜绝师资配备上的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5.建立城镇汉语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汉语教师的轮岗制度,激活办学模式,促进教师互帮互学,改善偏远地区的办学水平。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态势及发展趋势》(05xmz038)研究成果。)

篇5:新疆双语教学的改革

摘要:推进新疆的双语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尽早地培养出合格的双语人才,实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双语教育协调发展,使双语教育的水平全面得到提升,是当前所面临的迫切的重大课题。双语教育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两方面入手展开深入研究 一方面,要对20多年来的双语教育实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出符合双语教学的规律;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双语教育教学比较成熟的理论。

关键词: 教育现状,差别化双语教育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开展的双语教育主要在三个方面:学前教育阶段双语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要搞好新疆的双语教育,必须按照三个方面自身的特点和目的,进行统一协调、有机衔接,形成三位一体的科学的良性循环发展。2004年4月,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这些举措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这两个阶段,在这两方面的推进力度是史无前例的举措,并在落实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新疆双语初级教育明显跟不上新疆双语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跟不上为新疆社会跨越式发展

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后备力量的要求。

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下,新疆基础教育内部也自觉地进行了民族教育的改革,1996年推行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真正开始把培养少数民族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引入课堂,也开始把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授课推到了教学第一线。HSK的推行,使新疆高校开始审视对双语教育的基本理念、双语教学的优势、双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育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并产生了新的认识。20多年来,新疆的双语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地发展和成就。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长期以来,新疆在双语教育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根据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在探索着不同的双语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形成了不同的双语教育教学特色。但是,这些诸多经验一方面各地区有自己个性化的运作方式,双语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层次探索较少,更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整合。

第一,应该对新疆民族教育中普通班和双语班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的普通班教育,是新疆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学校后双语教育的开始阶段。普通班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在新疆的教育改革发展中,这些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教育结果。都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的特色和规律。对这些模式从双语教育的规律上加以分析,进而得出符合新疆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模式,对进一步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促进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新疆各地区都基本上普遍采用了专业课程的汉语授课。由于各高校的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需求、学生汉语水平、单独编班和混合编班等方面的差异,在汉语授课方面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又表现出发展的不均衡。依据双语教育的理论,通过对新疆双语课程授课现状和不同形式的分析,确切地反映出专业课程汉语授课的实际情况和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最终得出新疆双语课程汉语授课所表现出的双语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模式,才可以保证和促进汉语授课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第三,加强对新疆双语教材建设的研究由于各地区双语教育推进的速度和规模不平衡,在双语教材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陛,较缺乏科学性和没有明确的标准。地区双语教育教材的建设还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和应有的重视高度。

具体表现在一是双语教材的使用比较散乱;二是不少教材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科内容范围方面不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三是还远没有形成双语教材的科学理念。这样的双语教材使用的现状,不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制约着双语教学科学健康的发展,更制约着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

依据双语教育的理论和现代教育教材的理念,具体分析新疆双语教育教材的使用特征,廓清双语教育教材的相关理念,纠正双语教育教材概念认识上的偏差,提出双语教材开发的构想和使用的模式,以推进双语教材建设的健康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地为新疆双语教育的质量提供保证。

第四,要重视对新疆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国内外双

语教育的历史和实践说明,没有高素质的双语师资,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双语教育。新疆的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语师资的综合素养。双语师资作为双语教育的主要推广力量,是新疆双语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是保证双语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新疆各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异,双语师资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也是不平衡的,远没有建立起适应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长效机制。这无疑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广泛深入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对新疆双语师资的现状和培养模式的分析,探讨高校双语师资专业化培养、培训的模式,以及资格认定的标准,最终使新疆各地区双语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强化和不断提高。

第五,要科学地对新疆双语教育质量评价开展研究双语教育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双语教育实施的综合情况,有利于对双语教育的成效与得失做出分析和理性判断,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对双语教育的质量提供及时反馈,为制定和调整双语教育的计划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因此,双语教育的评价是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新疆双语教育目前无论从行政管理方面,还是双语教育实施过程和结果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使双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不能给双语教育的实践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个科学的定位。通过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评价做出总结和补充,构建起新疆双语教育实验评价模式,以期在今后的双语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双语教育的科学评价标准和体系。

第六,要加强科学全面地对新疆双语文化环境建设进行研究新疆各地的学生主体,是由多民族学生构成的。双语文化环境氛围具有自然形成的人文条件和校园环境基础。长期以来,各区校都对双语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对双语文化环境作用的认识,多是从学生工作和学生管理的层面上生成的,开展的各项双语环境创设,也是以有利于学生管理作为出发点来开展各项活动的。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科学地认识到双语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因而也未能充分深入地发挥出双语文化环境在双语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不能够使双语文化环境同双语教育充分地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根据双语教育理论,双语教育文化环境是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双语教育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也是双语教育实施过程的有机构成,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双语教育的结果。双语文化环境的面貌,往往是双语教育成效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从双语教育理论的视角,对新疆高校的双语文化环境的意义及其在双语教育中的功能做出定位,分析学校自然双语文化环境和人为创设的双语文化环境的不同特征,提出在新疆各校建立一个开放、和谐、包容、丰富的双语文化环境的构想,使之成为新疆双语教育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三、新疆双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双语能力要靠前期培训和后期。对汉语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现定于满足

教师的双语发音、语言表达能力,还要鼓励他们多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知识与实际使用、深层次应用,使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必须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

2、观念更新,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的研究力度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教育机制与体制。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是教师的发音不准、语言基础不强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解决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学生,应印制专门的汉语教材。教科书、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尤其是南疆地区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

重学习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篇6: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代社会的特质。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的全球化,交流、合作

2、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心态。

3、少数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双语生活和双语教学的基础。⑴双语现象

一个社会中全部成员或者部分人兼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叫双语现象。⑵双语能力标准——民汉兼通

双语人的双语能力:听说读写等四种基本交际能力,另加第五种语言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即适应社会需要,用双语发展自己的能力。

⑶新疆双语人的类型:平衡双语人和优势双语人 以母语为优势的双语人 民汉语平衡发展的双语人

以汉语为优势的双语人(双语社区)

二、新疆双语教学的性质

1、新疆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双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走双轨制,用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获得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2、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 的主要形式,是对 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3、新疆的双语教育是添加式双语教育,它不仅不排斥学生的母语,反而要求利用母语,并通过发挥民汉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应,促进两种语言文化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1、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⑴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⑵尝试阶段(20世纪90年代)⑶发展阶段(2004年——)

2、中小学双语教学取得巨大成就

① 办学规模空前,参加人数众多,双语班遍及城乡75.33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0.79% ② 双语教育政策深得民心,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

③ 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规划,加强指导,狠抓落实,使全疆的双语教学基本做到“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④ 各地创造了多种双语教学形式,丰富了双语教学实践。㈠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一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㈡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二):完全型双语教学模式,以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全部课程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

㈢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内地新疆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和疆内高中班。

㈣ 双语文教学模式(最高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㈠ 双语教师问题

(1)合格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到20%。(2)双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存有待提高

素质包括三方面:汉语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这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双语教学能力差,汉语交际能力差。㈡ 对双语教学存在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

(1)双语教学影响了母语学习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2)当前双语教学条件不成熟,没有语言环境,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

(3)双语教学危及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利益。

(4)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攻击双语教学是搞同化,部分人也有同感。㈢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1)双语教学模式多样,但教材品种单一;

(2)教学辅导资料多,但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选择和利用不够;(3)如何选择汉语教材;

(4)教材的学科系统知识如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5)样本课程教材的开发问题; ㈣ 双语教育模式的选择问题(1)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个别地区不顾条件选择了全部课程汉语授课模式。㈤ 教学管理问题

(1)双语教学的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2)缺乏具体实施办法,使得双语教学不能快速健康发展。(3)双语教师管理问题,一方面缺双语教师,但培训回去的教师许多不在双语教学岗位,造成人员浪费。

(4)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室对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开展调研不够,研究少,切实解决问题的少。㈥ 双语教学质量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抓了汉语授课,忽视了新课改的落实。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较弱,所配备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㈦ 双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㈧ 双语教学研究薄弱

多管齐下,以内源性发展为主,解决双语师资的质量和数量问题(1)职前教育: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2)职后培训:培训应该以教师培训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学习提高相结合。

(3)通过内地支援与本地招聘、实习支教等形式弥补双语教师缺口。(4)展望:

(1)随着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双语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全面不断提高。(2)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人才茁壮成长。(3)双语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民族教育模式成为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并最后消除民汉教育 的差别。

双语现象自古有文,根据资料,早在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就有不同族群活动足迹。

问题 :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爱写错别字、多音字易读错。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课堂上,平时很少说。

三、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不在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汉→汉语教学)。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读法错误,音调不准。措施:

1、多读多写。

2、平时多用汉语交流。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7: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我区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 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统计资料(2005 年)》显示,2005 年我区共有 7 161 所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 236 469 人,其中少数民族专 任教师 141 281 人,占教师总数的 9.75%;中小学共有学生 3 685 115 人,其中 少数民族学生 2 261920 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 61.38%。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 过程中,自治区始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平等的原则, 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哈、柯、蒙、锡、俄七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四种语言授课。截止 2005 年 9 月统计,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 937 所,占 总数的 48%;小学有 3 616 所,占总数的 69.42%。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 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 3 195 所,中学 710 所;哈萨克语小学 326 所,中学 172 所;蒙古语小学 15 所,中学 23 所;锡伯语小学 4 所,中学 4 所;柯尔克孜语小 学 79 所,中学 28 所;原 1 所俄罗斯语小学 2004 年底改为双语小学。目前,为贯彻 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 神,我区十五个地、州、市正在继续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工作,边远农牧区的少数 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截至 2005 年 9 月全区共有 707 所民汉 合校的中小学,312 所寄宿制学校。因此,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类别和办学 格局近几年中还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 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我区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 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南疆喀什、克孜勒苏、和田、阿克苏四地州总人 口为 8 260 177 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等)人口 7 273 384 人,占到总 人口的 88%。和田地区 182.5 万人口中,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 176.4 万人,约占人 口总数的 97%。在校生 353 213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342 542 人,占学生总数的 96.98%。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库尔勒等地区,少数民族以乡(镇)、村或居民区为单位相对集中聚居。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 汉语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 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如哈密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及焉耆、乌苏县城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 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 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 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单语区(如石河子市等)、民语单语区(如喀什、和田等地区农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如伊宁市、塔城市等)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我区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 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 式:(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 一 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 加授汉语课, 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 体民族同步发展的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 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区只有 4 所(占民语学校总数的 0.11%)学校完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 人数总计 1 271 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 0.05%,民语授课的专任教师总数有 100 人,占全部民族中小学总数的 0.04%。(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截至 2005 年 10 月,全区 15 个地、州、市双语班总数已增加到 4 505 个,就 读学生达到 145 138 人,其中学前双语班 1 045 个,在读学生 30 269 人;小学双 语班 2 074 个,在读学生 60 886 人;初中双语班 1 140 个,在读学生 43 521 人; 高中双语班 246 个,在读学生 10 462 人。各学段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总数有 7 073 人。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 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 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目前,接受这种模式的双语班 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占全区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 6.41%,在各学段双语班任 教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2.87%。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 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 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区都相应制定了针对于本地区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提出了推进目标时限。目前,不仅民汉合校的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双语班,而且主要在乡镇独立设置的 3 000 多所民族中小学中也有 1/3 左右开办有双语班。今后 几年中,全区以这种模式开办的双语班数将会大幅增长。(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2004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双语教学工作的 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 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 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 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 语授课或除母语文授课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 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 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采用这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基 本实现了民汉合校,办学规模约占我区双语班总数的 1/3。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 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 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 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四)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 国务院自 2000 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的城市开办新疆内地高中班,2000-2002 年 总招生量就达到了 3 540 人,到 2004 年底,内地高中班在校生总数已达到 5 080 人。从 2005 年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工作的力度,内地高中班的举办城市 从 12 个扩大到 25 个,招生规模也继续扩大,2005 年 9 月已按计划招生 3 150 名, 到 2007 年将再扩大到 5 000 人,使在校生总数超过两万人。内地高中班的办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 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3 年 9 月,自治区党委、自治 区人民政府为了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新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 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模式,在 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 班,2004 年 9 月招生 1 000 人,2005 年 9 月扩大招生到 3 000 人,到 2006 年 9 月 招生规模扩大到 5 000 人,逐步使在校生总数达到 15 000 人以上。内地高中班和 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 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类型的学生的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 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

三、思考与对策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 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 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 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 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 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 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今后,新疆开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做好以下 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 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 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笔者曾对“义教工程”的学员做过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这 些学员都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 学员对“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人参加过专门、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培训。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 论的学习。没有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普及, 在我区开展双语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 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 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 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 发展。3.营造语言环境, 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营造语言环境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 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 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 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 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 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 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 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 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 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 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 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 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2004 年自治区下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 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宣传、出版、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 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 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因 ” 此,形成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双语环境,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优化基础教育资 相当长时间以来,新疆一直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 两套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教学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 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民汉合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在总结民汉合 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模式、布局、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5.因地制宜, 5.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 因地制宜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 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 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 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 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 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 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 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加大双语师资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 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 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 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 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 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 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 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篇8:新疆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21世纪何以对人类的语言有如此高的要求呢?这主要是因为21世纪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世纪。现代化至今己经有了三四百年的历史, 就像一个人, 经过了他的少年、青年时期, 21世纪将进入他的壮年时期。展现在我们而前的将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在这个时代现代化发展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部落、什么文化, 相信什么宗教, 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状况, 现代化都极大地改变着你原来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使地球变“小”了。人们在自己的家里给邻居打电话和给海外亲朋好友打电话是同样方便, 当今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到达地球的另一个地方, 超音速飞机可以使你朝发夕至。正因为这样, 西方传播学巨匠麦光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而地理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 则把“地球村”改为“地球城”, “村”多了几分古朴与安祥, “城”则有几分现代化的气息。无论是“村”还是“城”都能说明一个共同的东西——现代化的交通、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使地球变“小”了。住在“地球村”里的世界公民, 接触多了, 见面总得说话, 世界共同语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以什么语言作为世界共同语, 这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是需要地球村里的村民讨论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 在尚未等到“村民”们协商之时,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 己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流行语。英语有100多万个词语, 互联网78%用英语, 联合国文件80%用英语, 试想目前世界上哪一种语言能与它相比?

正因为这样, 英语成为国际流行语。想要登上世界舞台的国家和民族, 无不在学习英语, 这也加快了世界双语化的进程。

可是提起新疆的双语, 人们首先想起的概念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 很少有人想到国际流行语——英语。在世界双语化的今天, 我们除了想到国内, 还要想到世界。在新疆, 汉族群体应当积极学习汉语普通话和国际流行语, 少数民族语言群体则应当努力学习民族语言、汉语普通话和国际流行语言。

本文试图通过新疆双语现象、双语教育发展状况、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一概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现状、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发展方向作一粗浅的阐述, 希望引起大家对我区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关注。

一、新疆双语现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 全区现有40多个民族, 其中世居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民族。全区人口有1963万,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80多万, 占全区人口的60.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有关规定, 政府通用自治民族语言和汉文行文。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语为自治地区人代会的正式工作语言。自治区级广播用6种、电视用4种语言播放, 图书杂志用6种文字出版发行。自治区人民政府还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凡发布政令和少数民族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除有汉文和维文外, 都应使用民族自治的文字。目前, 我区中小学校分别用7种语言文字授课。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 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 是形成双语的现实动因。新疆的双语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民兼民型少数民族居住分散, 一种民族杂居于人口较多的其它少数民族中间。成为自然的民兼民型双语人, 甚至多语人。如:新疆的哈萨克人很多既通哈萨克语又通维吾尔语;蒙古人既通蒙古语, 又通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

(2) 汉兼民型一是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群众由于生活、生产的需要, 逐渐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二是各级汉族干部因工作需要, 积极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 民兼汉型由于汉文使用范围广, 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汉语的社会功能和使用功能使汉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使用的族际语言。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育不断加强。这是新疆双语教育中的主流。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 大杂居, 小聚居, 片状分布的特点造成了语言使用上的不同类型:

(1) 民语使用区主要在新疆的南部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90%以上, 在文化、社会生活及公共场合要使用维吾尔语。由于汉族人口少, 维吾尔族群众进行汉语交往机会极少, 适龄儿童入学前极少接触汉语, 只有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干部懂汉语, 双语使用并不普遍。

(2) 民汉双语发展区主要在吐鲁番、哈密、塔城等地区, 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占的比例较大, 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 因为本地区汉族居民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交往频繁, 兼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数日渐增多, 双语现象比较普遍。但从使用汉语的熟练程度看, 仍处于初级双语化阶段。

(3) 民汉双语兼用区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库尔勒等城市, 由于汉族人口多于少数民族人口, 并且民汉杂居程度高, 在日常交往中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 双语现象非常普遍。

(4) 汉语使用区主要在昌吉等地区, 主要以汉族和回族为主, 汉语是当地的交际语, 少数民族人口少, 汉语使用功能大, 民族语只是在家庭内部和本族人之间使用, 少数民族几乎都是双语人。

从新疆的民族人口分布和双语使用情况来看, 既有自然双语, 又有非自然双语, 但自然双语比例不高, 非自然双语是新疆双语教育的主要类型。自治区的双语教育是指在民族学校中使用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语文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通过双语教育能使我区产生双语现象的形式从口语接触途径扩大到学校教育系统的书面教学途径, 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接触汉语的范围扩大到群众性、全面性的接触范围, 从民间自发的交际活动发展到有领导、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它对扩大双语现象, 发展民族教育, 增进民族团结,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状况

自治区复杂的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决定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这里列举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新疆少数民族学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设过汉语课程,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双语教学发展较快。根据新疆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双语教学的状况, 可以把双语教学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 保持型双语教学, 即从小学至高中均以母语授课。小学二年级开始设汉语课, 只把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课, 一直开设到高中毕业。这是新疆少数民族学校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第二, 过渡型双语教学, 即大部分课程用母语讲授, 部分课用汉语讲授。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学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的实验就采用了这种双语教学类型, 即从初一开始, 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用汉语授课, 其它课程用母语授课, 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民汉兼通”的要求。

第三, 直接型双语教学, 是指新疆普通高校专业课和部分基础课用汉语讲授, 部分政治理论课和民族语文等课用母语讲授。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以上述两种模式以及普通高校的预科双语教学 (汉语教学) 为基础的。

新疆的双语教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可称为双语教学阶段, 以学习两种语言、培养双语人为教学目标, 母语教育贯穿始终, 汉语仅作为一门课程安排教学。其双语教学情况可分为:

1. 民族语—汉语教学模式。

这是新疆双语教育中最主要的模式, 以民族语教学为主, 所有的中小学课程全部用民族语讲授, 教材也使用民族文字。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 使用的民族语也不一样。这里所讲的民族语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和锡伯语等, 分别为各民族所使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一门课程, 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开设, 直至高中毕业。汉语课作为一门主课列入高考科目。新疆部分大学的部分专业也采用这种模式, 专业课全部或大部分用本民族语教材, 用本民族语授课, 汉语课或作为公共课逐年安排教学, 或作预科, 安排在第一学年集中教学。新疆师范院校的几乎所有专业都采用这种模式, 以与中小学教学模式相适应。

2. 母语—另一民族语—汉语。

新疆的塔吉克族有本民族语言, 但无文字, 以维吾尔语作为学校的教学用语, 使用维吾尔文教材, 同时开设汉语课。塔吉克语是塔吉克族内部使用的主要日常用语, 也作为学校教学的辅助语, 帮助学生学习维吾尔语和汉语。采用本模式的还有其他一些人口少且散居的少数民族, 如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此外, 散居在其他民族中的汉族、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如果当地没有单为本民族开设的中小学, 这些民族可进入当地的民族学校, 按该校的主要教学语言 (主要是维语或哈语) 进行学习, 同时学习汉语。

3. 汉语—民族语。

新疆大多数理、工、农、医科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多采用汉语教材、用汉语授课, 只有部分专业课和一部分政治课用本民族语讲授。这是从第一种双语教学模式通过一年或两年大学预科汉语教学后实现的转换, 这是一种真正的双语教育, 目标是通过两种语言的授课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在民族中小学不存在这种教学类型。

90年代以后, 随着新疆民族教育改革的深化, 双语教学也在向纵深发展, 正进入双语教育试点阶段, 全疆各地有50多个民族中学双语试点班。这一模式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小学为第一阶段, 以本民族语教学为主, 各课程基本上用民文民语教授, 同时强化汉语教学, 让学生基本上掌握汉语。第二阶段为双语巩固提高阶段, 文理科分别用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教学。与此同时, 强化汉语教学, 要求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 可以直接参加汉语高考, 上大学用汉语组织教学活动。由于各地的语言环境和师资等条件不同, 中学用汉语开设的课程不同, 有的逐步实现连文科各课程也用汉语授课, 只保留民族语文课;有的只有部分理科用汉语授课;各地引入汉语开课的时间也不一致, 有的从初一开始, 有的则从高一开始。除试点班外, 目前新疆各民族中小学还是按上述第一种模式进行双语教学。

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来看, 新疆和全国其它民族地区一样,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并取得了成就。新疆双语教学的层次和规模在扩大, 汉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既通母语又通汉语、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双语人才。

1949年新疆只有一所高等学校, 在校学生只有319人,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仅18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 文盲率高达90%以上, 教育十分落后。50多年来新疆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快发展。1994年全区普通高校己达21所, 在校生43266人,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102人, 占53.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农职业学校、小学在校生共有2943385人, 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937617人, 占65.8%。此外, 内地还有40多所高等院校办新疆少数民族班。在校生3000人。可以看出, 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在我区少数民族中实现“三语” (民族语、汉语、英语) 教学, 促进英语学习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

三、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疆各地的社会语言环境和师资力量不一样, 学生及其家长对学习汉语的要求和态度也不尽相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双语教育的困难还是较大的。新疆南疆的喀什、和田是维吾尔族聚居区, 克孜勒苏是柯尔克孜族聚居区, 这三个地州是全疆经济落后地区, 新疆大多数贫困县分布在这三个地州。北疆的贫困县多是哈萨克族集中的牧业县。这些地区的贫困, 除自然条件等因素外, 单语制 (以本民族语交际为主) 所造成的心态封闭、信息不灵、观念守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时至今日, 不仅高中毕业的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不熟练, 就是经过大学预科一年学习后, 不少人汉语也不过关, 有些中学生连一般的对话都不会。在新疆南部农村, 还可以看见“晚上结婚, 晚上生孩子” (晚婚晚育) 或“三个老人” (“三老”指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优抚对象) 之类的标语。这说明双语教育离“民汉兼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究其原因, 既有主观的, 也有客观的;有领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也有学生方面的问题;有教材、教法问题, 也有认识问题。因此, 就某种程度来说, 学不学汉语实际上已关系到民族能不能发展, 关系到民族社会能不能进步。正因为如此, 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要加强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外语教育, 使他们尽快走向现代化, 走向世界。

四、新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新疆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发展还是低层次的, 明显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的要求, 外语教学质量、学生的外语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通过对喀什地区6所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调查发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基本是空白, 小学、初中、高中均不开设英语课程, 高考也没有开设英语科目。90年代后期, 随着新疆社会秩序日趋安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强, 初、高中开始在维吾尔民族学校的实验班增开英语课, 在少数较发达的城市学校, 小学也开始设英语课程。但在时间、教学设备、师资等各项投入上明显偏低, 大多数学校每周仅设2节英语课, 远远不能满足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也不能满足广大维吾尔族青少年学习英语的需要。

形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地域的特殊渊源, 又有宗教、民族的深刻影响。在维吾尔民族聚居的广大地区, 风俗习惯明显不同, 宗教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边远农村、牧区大多数家庭收入低, 人口多, 很多孩子被迫中途辍学, 去学经或经商;英语教学条件非常落后, 教学设备陈旧,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仅有的设备也长期闲置。教育资源缺乏, 英语教材不配套, 师资条件也令人堪忧。部分英语教师来源于各类师范院校外语专业, 但也有不少的中学英语教师, 并非毕业于师范院校, 其师范素质、语言素质、教学能力上差异很大, 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喀什地区6所城市、农村高中初中及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毕业于中师或在教育学院进修过的约占20%;师范学校一年制英语速成班毕业生约占30%, 近几年的初高中毕业生充当代课者约占30%;非英语专业“五大”毕业生通过招考教师任课的约占15%。这样的师资结构, 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英语教育的发展。

五、维吾尔族英语学习的有利条件

维吾尔族所使用的语言属突厥语系, 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英语有相似、相近或相通的地方, 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如:维语由32个字母构成, 名词有人称、格和数的变化, 动词有时态、语态的变化, 在发音上有相似的舌音、鼻音等, 在语序上也有共同点。

在对维吾尔族大学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维吾尔族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非常强, 大学以前从没有接触过任何英语知识的人, 经过三年多的专业训练, 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通过国家统一的三级测试, 在听说上能听懂外籍教师的授课, 并能与之流利地交流。

新疆位于我国的最西边, 连接中亚、西亚、南亚, 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国毗邻, 有多个边境口岸, 和周边国家商贸往来频繁, 而英语多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随着西部大旅游、大开发的深入, 到新疆观光、旅游的西方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维吾尔族人最集中的喀什地区的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上, 维吾尔族商人和不同肤色的游客在用维语、汉语和英语讨价还价, 学习英语的地理环境良好。

六、结语

外语与计算机更是二十一世纪公民“学会生存、适应生存”的两大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 国民的外语素质、外语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少数民族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总人口的多数,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少数民族中大力推行英语教育, 是促进国民素质整体提高, 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来有许多专家指出, 现在新疆缺双语人才, 尤其是缺通汉、外语的双语人才。这就更需要加大多语教育力度, 使少数民族学生在精通汉语的基础上, 学习英语。因为汉语不通, 英语也不容易通, 走不出新疆, 不能走向全国, 何以能走向世界。

但是截至2000年, 我国还有520多个县和县级行政区划没有“普九”, 其中民族县有200多个, 没有“普小”的县有100个, 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在普及了英语课程的地区, 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矛盾也十分尖锐。目前全国平均3.5所中学中才有一个语言实验室, 而小学的情况更糟, 平均39.62所小学才有一个语言实验室。中小学的语言上机课时完成率只有82.35%和4.71%。影响全国英语教学的其它问题, 如师资、学生的接受程度等, 也同样困扰着新疆少数民族的英语教育。

通过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分析, 我认为对少数民族的英语教育是可行的, 但是任务是艰巨的, 过程是长期的, 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我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资力度, 切实改善英语教学条件。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英语教育, 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强发达省市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对口支援, 新建、改建中小学和希望小学, 提供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的经费等, 使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教学条件得到较快改善。修改现行教材, 目前在维吾尔族学生中使用的英语教材仍是全国通用教材, 国家和自治区教育部门应投入相当力量和资金, 组织专家尽快编写出适合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特点的英语配套教材。

2. 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加强英语学习的认识程度。

大力推动“民族语授课为主, 加授汉语”、“汉语授课为主, 加授民族语”的基本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三语” (民族语、汉语和外语) 的教学实验。逐步加大英语课时量, 提高到和汉语、维吾尔语、数学、历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建议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考、高考中增设英语为必考科目, 并相应加大分数比重。

3. 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加大在师资培训、英语教学上同内地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师资缺乏, 竞争机制差, 导致教学松懈、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业务水平低下等种种弊端。1997年开始的“知识援疆”、“教育援疆”, 至今已进行了四批, 从内地省市派出约5000名教师到新疆支教, 极大地缓解了我区师资匮乏的压力。但教育需要不断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西部地区不但要引进外来资源, 同时还要派出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老师和学生到发达城市去学习培训, 与之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联系。近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南京、苏州、宁波、广州、深圳等东部发达城市举办新疆高中班, 招收新疆各民族初中毕业生的做法, 值得大力推广。

4. 充分发挥大学支教作用, 鼓励各类大学派出外籍教师到少数民族学校任教。

大学派出外教到少数民族学校上课, 能够让教师学生开眼界, 教师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 学生能够直接与英语母语者交流, 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 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国家规定,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 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同样也应享有学习英语语言的权利, 以加强各民族之间更广泛的交流, 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繁荣。我们相信, 只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提高对少数民族青少年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大设施投入和师资的培训, 那么,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一定会有飞跃的发展。我们应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借鉴双语经验, 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地区特色的多语教学之路。

摘要: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为视点, 通过分析其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现阶段进行民族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英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虽有较大难度, 但需要多方努力, 就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地区特色的多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莉琴.新疆语言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语言与翻译, 2003, (1) :16-19.

[2]赵秀芝.试论新疆双语教学的紧迫性[J].民族教育与研究, 1997, (4) .

[3]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J].民族语文, 1998, (2) .

上一篇:逮捕讯问笔录范文下一篇:开题报告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