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析

2022-09-11

1 引言

自古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东西方语言、文化、宗教的交汇处。也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 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 各族人民之间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和文化的优良传统, 目前, 已经形成了多种双语类型, 其中, “维—汉”双语占主导地位。2014年4月, 习总书记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调研时强调:“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 学好汉语将来找工作会方便, 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做贡献。”近年来, 双语教育成效显著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 但是, 双语教育是一项不间断的、精细化的规划, 如何科学合理、高效高能的实施, 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系到新一代少数民族同胞的长远发展和新时期社会的发展, 也关系到各民族在未来中华民族大家庭政治结构、经济体系、文化生活中的相对地位,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使双语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突破;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双语人才, 那么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一些即将步入现代化社会, 想融入美满生活的群体会缺乏一种现代社会的眼光和意识, 缺少与其他阶层、其他社会范围成员之间互动的桥梁, 随着时间推移, 这一庞大的群体与现代化社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影响一个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 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双语教育的孵化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央明确这一阶段的民族教育的重点主要是针对原有的民族教育体系进行改造, 尽快恢复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在这一时期的政策是,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采用母语进行授课, 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暂时规定采用汉语授课。因此, 在这一阶段双语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

(2) 双语教育的童年期。随着国家经济逐步发展, 少数民族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国家提出要缩小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教育方面的差距, 这一时期的双语教育注重民族间的现实交流, 提出民族间相互学习的要求, 但是后来社会建设初期的失误和十年动荡, 也影响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十年动荡之后, 民族教育事业又得到了恢复, 因此, 这一时期的民族教育经历坎坷, 但是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相互学习。

(3) 双语教育的发展期。1978年自治区决定民族小学从三年级开设汉语课, 1995年, 高中毕业生要达到“民汉兼通”的要求。1984年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自治区党委 (84) 3号文件的几点意见》要求把“民汉兼通”作为双语教学的基本方针。这一阶段的主要贡献就是设置了关于双语教育的相关管理机构, 制定关于双语教育的管理办法和方案, 配套了相应的民族教材, 开始培养民族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4) 双语教育的关键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使得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21世纪以来, 尤其近几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规划, 新疆作为核心区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有更多的人理解双语教育, 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汉语学校学习。这一时期, 自治区明确了双语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明确提出“双语教育”的概念。2004年之后“双语”教学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双语”教师短缺压力日益增大。自治区规划到2012年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在园幼儿将增加到43.82万人, 学前“双语”教师将增加到1.46万人, 缺额约1.15万人。到2014年, 全区小学在校“双语”学生将达到118万人, 小学“双语”教师将从目前的1.3万人增加到6.9万人, 缺额约5.6万人;初中在校“双语”学生将达到22.5万人, 初中“双语”教师将从目前的7500人增加到2.1万人, 缺额约1.3万人。从2004年大规模开展双语教育以来, 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近百亿元资金, 实施学前双语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程。

3 目前双语教育面临的困境

新疆双语教育在自治区和兵团的大力支持下, 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但在新形势下, 新疆双语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新困境, 总体上看, 新疆双语教育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 还存在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的问题, 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南疆基层义务教育阶段仍然十分突出, 双语教育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增强, 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 目前的双语教育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

(1) 双语教育区域和阶层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往往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其中地理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新疆双语教育就显现出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异。简单来说, 北疆好于南疆, 城市好于农村, 兵团好于地方。由于南北疆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教育也在政府支出占了一定比例, 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本地区的教育有必然的联系, 其次, 城市汇聚着一个地方甚至附近几个地方的优势资源, 教育资源也作为稀缺性资源也不例外。最后, 在兵团这个特殊的单位和所独有的体制, 一定程度上比自治区某些方面更加的精细化, 对于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可能更加严苛, 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

“我们的民汉合校、民汉合班的工作已经接近扫尾工作, 到2017年9月, 双语教育全部实行模式二, 最令人吃惊的是所有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团场的汉语学校, 因为我们团场的学校软、硬件都好于附近地方的学校”托喀依乡中学校长告诉我们。

另外, 笔者发现会汉语的阶层大都是当地的商人或是头脑灵活的人, 他们是属于整个民族的精英阶层, 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 建立起了比较广泛的社会网络, 因此, 精英阶层和普通群体的差异也造成了双语发展的不平衡。

(2) 民汉兼通的双语师资短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培养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而随着我区双语教育的大力推进, 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双语寄宿学校、双语普通高中建设工程的陆续收尾, 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已成为推进双语教育的短板。

他们的双语教育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南疆村干部说:“当地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 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快, 教师新老更迭, 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他说, 县里第一中学目前有194名教职工, 2615名学生, 52个教学班。其中, 双语教学班为19个, 学生927名, 师资力量和双语教学其实并不匹配。

(3) 民汉语言平衡发展的双语个体稀少。民汉平衡发展的双语学生是指在社会和学习过程中母语运用自如, 也精通汉语的学生。科林·贝克等一些学者提出了平衡双语人, 也就是两种语言同样熟练, 但是, 现在新疆地区的双语发展还不能达到这种平衡双语阶段, 南疆农村地区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普遍较弱, 在南疆调研发现, 4000人的村子会汉语的不超过10人。他们就是以母语为优势的双语人, 都存在发音不准和语法的颠倒等问题。

(4)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社会中的双语教育产生的冲突。在现代化的浪潮之下, 社会正在发生着急剧转型, 大多数父母都想让孩子将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 许多父母纷纷把孩子直接从开设双语班的民族学校送进双语班的汉校, 部分父母觉得自己汉语不好没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且他们没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借助学校这个平台, 因此,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但是有些父母在“送不送”的问题上产生了担忧。

“以后社会上汉语肯定用的很多, 学好汉语将来发展得很好, 但是, 和我一起长大的一些人现在会说 (维语) 但是不会写了, 我想, 我的孩子长大后懂得维语越来越少了, 或许以后他们都不说维语了, 如果一个民族自己的语言都丢失了, 那么还是一个民族吗?”普通村民买买提对此很是忧虑。

他们这种想通过学习汉语从而获取更多社会资源不被边缘化, 但又担心本民族文化丢失的矛盾心理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虽然有好处, 但是又觉得不踏实。

4 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4.1 将双语教育作为新疆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长期战略目标

统筹各方资源利用好各方面的合力, 全面建成新疆地区, 尤其是南疆农村地区的双语教师交流网络平台, 要充分发挥网络更新快、传播广和即时互动的特点, 积极引导广大父母正确的理解、认识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少数民族群体的未来和民族地区将来的发展,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 民族区域经济和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新疆的发展, 在生态经济的新理念下, 未来新疆发展更多地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需要和国际接轨, 需要和祖国其他发达地区对话, 在这种时代发展的重要关口, 民族地区的教育, 尤其是新疆未来的双语教育, 最大限度的承担着新疆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使命。

4.2 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

当地政府应该从本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建构双语教育政策, 关键是双语专业教师的政策。双语教育发展的好坏, 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当地的经济水平, 政治重视和社会问题, 但是, 最直接、最关键的是学校的双语教师队伍。按照效率最高的原则, 南疆各地区应该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吸纳专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为新入职教师配套生活的保障, 提供适量的安家费和保障性住房, 解决这批老师的生活顾虑, 削弱这部分教师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和巨大的适应反差。另外, 在本校选择认真、负责的年轻后备骨干教师, 为这批教师提供优质的定向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机会, 不断地壮大、优化双语教师的团队。

4.3 逐步建立起双语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由于新疆民族复杂,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宗教氛围浓厚, 维吾尔族大量聚居在南疆地区, 自然地理条件制约, 不像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新疆地区维吾尔语和汉语是官方语言, 由于受到传统的文化影响, 如果只靠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 或许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 在国家统筹协调之下, 我们应该更加的按照实际情况, 更加精细化、合理化、高效化和规范化的实施, 当前,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下, 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环节的双语教育法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对双语教育实施的具体环节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给予双语教育以制度的保障, 从而使双语教育的经费、师资、教材、科研等事项能够尽快、尽早地落实到位。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经历了几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主要目标和发展特点。本文将根据新疆最新的双语发展阶段来描述新疆的双语教育发展情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探寻疆双语教育在新形势下发展的突破口, 从而使双语教育在新疆稳定发展和新一代少数民族同胞融入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双语教育,发展困境,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3] 马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2) .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新论[M].北京:中央民族人学出版社, 2007.

[5] 王阿舒.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发展综述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17) .

[6] 王鉴.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7] 腾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新疆双语教育[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 .

[8] 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上一篇:应“合情”且“合理”地看待大学生的功利化下一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方案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