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招聘需求分析

2024-05-12

建筑企业招聘需求分析(共6篇)

篇1:建筑企业招聘需求分析

建筑企业工程技术中职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方案

一、调研目标

为切实了解我省建筑行业中职人才需求的现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便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同时拉近与企业间的距离,为学生实训、就业打下基础。

二、调研内容及大纲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人才现状

3、企业中职技术人才需求情况

三、调研方式

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中职教师培训班学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1.普调

向企业发放《建筑企业工程技术中职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并在详细分析回收的调查问卷基础上编制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2.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一是确定我省部分建筑企业召开人才需求工作座谈会;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目前用人现状和将来所需中职技术人才需求情况。

在问卷调查的企业中选择参加座谈会和参观现场的企业名单(名单应事先征求各市建筑企业意见)。

四、调研时间

1、准备阶段(8月19日)。组成调研组,围绕调研主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调研课题,拟定调研方案。

2.实施阶段(8月20日)。组长亲自带队,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深入到建筑企业,了解现状,理清思路,确定人才发展需求。

3、形成调研成果阶段(8月21)。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五、调研总结

完成《建筑企业工程技术中职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的回收及实地调研工作后,对建筑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撰写湖南省建筑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篇2:建筑企业招聘需求分析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力度的逐步加大,建筑保温、防水、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对新型建材的需求会逐步增大。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即产品质量与档次的提高 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材料不但要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 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所谓的“生态建材”或“绿 色建材”。“十五”期间,对这类建材产品的需求会变得更加迫切和突出。

(一)新型墙体材料“十五”期间,我国对传统粘土实心砖的限制、淘汰力度 较大,国务院国办发〖1999〗72号文、建设部建住房〖1999〗295号文以及国家墙 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墙办发〖2000〗06号文已明确提出了相关城市限时禁止使用粘土 实心砖的目标,并要求积极推广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墙体材 料。“十五”期间,对新型墙体材料,特别是轻质、高效、保温、隔热、块大、施 工方便快捷的新型墙体材料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外观整齐美观、带有自 装饰效果的新型墙体材料需求也会有所增长。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型墙 体材料自身应用技术的逐步完善,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宽。

(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家庭装饰装修仍将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与主流。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对居住环境要求已不仅仅是遮风、挡 雨、避寒,更要求舒适、优雅、美观、有利于健康。因此,对装饰装修材料的需求 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要求其性能好,功能多,款式新,美观、大方,而且无毒害,无污染。

(三)塑料门窗随着人们对其性能的逐步认识,其市场正逐步得到开拓。国家 已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中,禁止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32系列 实腹钢窗和25系列、35系列空腹钢窗。推广应用具有节能、密封、隔音等优良性能 的、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26-95)要求的建筑用窗。当前,应重 点推广应用符合《PVC塑料窗》(JC/T3018)标准的PVC塑料窗。“十五”期间,优质塑料门窗的市场需求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塑料管材建设部建住房【1999】295号文对淘汰砂模铸造铸铁排水管、冷镀锌钢管、热镀锌钢管的时限做出了具体规定,提出推广应用硬聚氯乙烯(UPV

C)塑料排水管,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三型无规共聚聚丙烯管等新型管材。还规定新建小区内的户外给水管必须使用塑料管,城市新建供水管工程优先使用 400毫米以下的塑料供水管,新建建筑必须使用塑料电线穿线管等。所有这些规定,都给塑料管材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十五”期间,塑料管的市场需求量 会明显增加,尤其是一些新型绿色管材,如交联聚乙烯管、改性聚丙烯管、铝塑复 合管等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五)建筑涂料随着装饰装修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 家环保政策的影响,低档、有毒的聚乙烯醇类涂料将被淘汰,对无毒、装饰性好的 中高档内墙涂料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乳胶漆所占的比例将迅速提高,逐渐成为内 外墙涂料的主导产品。随着市场对高性能外墙涂料需求的日益增长,溶剂型外墙涂 料需求也将有所增加。

(六)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国家已作出有关国家重点工程和小康示范工程、安居

工程、住宅试点小区建筑,必须使用国家推广的新型防水材料,逐步限制使用纸胎 油毡的规定。“十五”期间,随着这些规定的逐步落实,新型防水材料,特别是改 性沥青油毡、高分子防水卷材、中高档防水涂料和弹性密封材料的市场需求量会逐 步增加,纸胎油毡的市场份额会逐渐缩小。

(七)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逐步落实,建筑节 能工作由北方采暖区到中部夏热冬冷区、南方炎热区,由新建建筑的保温节能到既 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由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市到一般城市和农村,由点到面逐步铺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等建筑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保温将逐步由政策推动变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为。因此,新型保温隔热材料 的建筑应用市场会得到有效开拓,市场需求量将会有一定增长。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筑应用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新型建材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市场的开拓,正确引 导消费,推动新型建材的发展。以节能、节地,利废、环保为重点,积极开发、发 展适销对路产品,淘汰低质、落后、高能耗、浪费土地资源的产品,有效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功能、档次和配套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 构优化。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增加出口创汇。努力把新型 建材工业建设成适应国民经济和市场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工业,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十五”期间,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要从数量增长为主转移 到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与档次的提高、产品功能的优化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上 来。

1.产量目标到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年产量达到3000亿块。

2.结构调整目标到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40%;建 筑防水材料中改性沥青油毡占25%,高分子防水卷材占11%,防水涂料占13%;其 它防水材料占1%;建筑涂料中乳胶涂料比例达到60%~70%。

3.淘汰落后目标淘汰粘土实心砖企业2万家,减少产量600亿块;淘汰32系列实 腹钢窗和25系列、35系列空腹钢窗;淘汰砂模铸造铸铁排水管、冷镀锌钢管,逐步 淘汰热镀锌钢管;淘汰聚乙烯醇涂料;逐步淘汰纸胎油毡。

4.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目标开发新型建材生产装备,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 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十 五”末,新型建材新增生产能力的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新型建筑装 饰装修材料总体技术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新型墙体材料适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 化,先进技术装备基本自给,减少进口,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能力的 技术创新体系。

5.市场开发和应用目标2003年全国170个大中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新型 墙体材料住宅竣工面积占当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比例达到50%;塑料门窗在全国 建筑门窗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塑料管材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5 0%以上;外墙装饰采用建筑涂料达到35%以上;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 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

6.资源综合利用目标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1.4亿吨。

7.环保目标基本实现清洁生产,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产品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 国家标准。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1.发展方向新型建材的发展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向低物耗、低能耗、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高附加值方向发

展,并努力做到优质高档化、配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不断开发新品种,满足社会需求。

新型墙体材料应向轻质量、高强度、多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善建 筑环境,减少湿作业,易于机械化施工并节土、节能、利废、保护环境,促进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烧结砖应充分利用非粘土资源、工业废渣、建筑和生活垃圾生产,并向空心化和装饰化方向发展;砼砌块应向系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并解决砌块 应用中出现的渗漏、保温问题;纸面石膏板应向产品多样化发展,并做好配套材料、配件及施工机具的配套工作。

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应向多功能、系列化、配套化、多样化、优质化、高档 化、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健康型材料方向发展,向耐久、抗沾污、防火、阻燃型材 料方向发展,向节能、节水、代木、代钢型材料方向发展;向施工简便的方向发展。

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应向改性沥青油毡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及中高档弹性密封 材料和功能性防水涂料的发展方向。开发地下止水和堵漏材料,重视施工机具和技 术的开发,进一步提高防水材料的整体水平。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保温上应以发展矿物棉、泡沫塑料等产品为主,玻璃 棉、膨胀珍珠岩等多品种共存。工业保温形成以硅酸铝纤维、硅酸钙制品、矿物棉、膨胀珍珠岩和泡沫塑料制品等多品种、多材料并存的格局。

2.发展重点“十五”期间,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重点是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 筑装饰装修材料。

(1)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应根据 当地的建筑结构体系、资源情况与经济水平确定主导产品。但总体来说,新型墙体 材料发展的重点是砖、块和板。砖的发展重点是烧结空心砖,特别是非粘土烧结空 心砖和利废烧结制品,如煤矸石和粉煤灰烧结空心砖;块的发展重点是承重和非承 重的砼空心砌块和加气砼砌块;板的发展重点是承重轻板和集装饰于一体的轻板及 复合板材。开发各种“绿色墙体材料”,研制和生产利用工业废渣替代部分或全部 天然资源的墙体材料,采用某些农作物废弃物代替木制纤维生产人造板,用对人体 无害的纤维代替石棉纤维生产水泥板与硅钙板。发展6000万块/年及以上规模的烧 结空心砖生产线,积极发展隧道窑,同时推广轮窑,推广高掺量废渣、全煤矸石烧 结空心砖新工艺;重点发展10万立方米/年以上规模的砼砌块生产线,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成套设备的制造,解决配套的施工应用技术;重点发展10—20万立方米/ 年规模的加气砼砌块生产线,积极发展加气砼板材,适当发展泡沫砼,改善发泡成 型技术;结合建筑体系的发展,重点抓好纸面石膏板的应用,有效开拓市场,力争 “十五”期间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有较大突破;积极发展轻质多孔板材,提高装备 的现代化水平;发展各种轻板组合的轻质复合墙体,提高

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与施工装备水平,开发并完善轻质复合墙板成套技术。

(2)化学建材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优质塑料门窗、塑料管材管 件和中高档外墙涂料。塑料门窗的发展重点是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生产优质产 品,淘汰劣质塑料门窗,解决五金件配套方面的问题,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进一 步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塑料管材的发展重点是UPVC给排水管,PE城市供水管、燃气 管,大口径城市供水排水玻璃钢夹砂管,PPR、PE-X建筑冷热水供应管,铝塑复合 管和挤出成型的钢塑复合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年产3万吨以上规模发展,形 成品种、规格系列配套,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专业企业。建筑涂料的发展重 点是质感丰富、保色性好、耐候、耐污染的中高档外墙涂料,环保型的内墙乳胶漆,发展粉末涂料及辐射固化涂料,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3)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大力发展改性沥青油毡,积极推进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并注意开发地下止水、堵漏材料和硬质聚 氨酯发泡防水保温一体的材料。改性沥青油毡重点发展并推广SBS改性油毡,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推进APP改性油毡的发展。在改性油毡用胎体方面,发展聚酯毡、玻 纤毡及聚酯玻纤复合毡。高分子防水卷材重点推广EPDM卷材,积极研制新一代PVC 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重点发展聚氨酯、丙烯酸水乳型防水涂料和橡胶改性沥青防水 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由煤焦油型向石油沥青聚氨酯和纯聚氨酯过渡。橡胶改性沥 青涂料积极开发、推广高固体含量和高质量的橡胶沥青涂料;积极开发丙烯酸等外 墙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重点发展硅酮和聚氨酯类弹性密封膏,适当发展聚硫、丙烯 酸等中高档密封膏。

篇3:建筑企业招聘需求分析

关键词:建筑企业,融资需求,融资策略

一、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

(一) 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依靠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内部融资以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和计提折旧形成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 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 而是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因而, 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融资方式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 可分为权益融资 (或股权融资) 和债务融资。权益资金无须还本付息, 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而债务资金必须定期还本付息, 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二)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困境包括下面几点

(1) 企业内部机构不合理, 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2) 发展战略不清晰, 制定措施难实施;

(3) 资金匮乏、融资能力差。

(三) 在国内外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建筑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的融资途径

(1) 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2) 继续推进企业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 争取更大的融资信贷额度和优惠信贷条件;

(3) 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融资方式, 如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租赁融资、企业上市等融资方式或推行BOT、PPP项目融资;

(4) 国际业务中充分用好现有的融资方式如出口信贷, 积极利用银行的服务业务, 如资信调查、委托收款和担保等, 增强自身在国际项目中的竞争力;

(5) 国际业务中充分利用国家设立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 解决企业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担保问题, 减轻自身资金压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策略

(一) 完善融资管理

1. 主要表现形式

(1) 完善短期借款融资

采用商业银行短期担保贷款、信用额度、周转信用协定等方式。这些方式融资成本较低, 但支付压力较大,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信用建设, 按期返还借款。

(2) 完善长期融资

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商业银行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使用期限长、融资成本较高, 但支付的压力相对较小。

(3) 其他方式

包括应收账款的让售、商业票据等方式。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资金需求情况, 开拓思路, 采用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组合方式, 通过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长短期贷款组合、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解决生产和经营的资金需求。

2. 项目内部融资

(1) 项目模拟股份制

项目模拟股份 (虚拟股票) 管理模式, 是在工程项目部内部参照股份制管理、分配办法和相关程序要求, 对项目部主要利益人和责任人分配认股额度, 实行模拟股份制管理和分配, 最终按项目实现的效益进行按股分红。它既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 又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

(2) 在使用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时, 应当注意和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对所筹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二是事前要分析项目预计盈利是否有消化模拟股份融资的预期收益率能力;三是这种方式的合法性问题还是个不容易确定和解决的问题, 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 银行信贷

(1) 国内银行信贷制度改革以后, 加强了信贷风险的管理

正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所说:“加强贷款风险管理, 主要是看借款人还款能力、意愿及信用记录, 看是否符合环保、土地管理、项目资本金等产业政策导向, 而不是片面地、简单地限制哪个行业不贷或少贷, 真正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审慎控制贷款发放。”

(2) 面对越来越规范化、市场化运作的银行业, 企业的应对办法

(1) 对于银行来说, 企业是重要的潜在客户, 银行首先希望通过将吸收存款得来的资金放贷给资信情况较好的客户, 以取得较高的利息收入, 赚取差价;其次, 银行希望通过信贷业务取得客户其他方面的银行业务, 如存款、结算业务等。

(2) 对于企业来说, 取得银行贷款是为了方便企业未来的发展, 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缓解资金困难。一方面, 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 企业必须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给银行一个规范运作的良好形象。

4.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主要是通过占用下游供应商、分包商等的资金来实现的, 其交易运作成本较低, 但其缺陷是往往具有随机性、短期性, 不便于做还款计划, 面临频繁、不易预见的付款压力, 容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 商业信用筹资一般只能用于短期的资金缺口, 而且必须做好充分的清理、分类和计划工作, 并和债权人妥善沟通, 达成一致, 避免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

(二) 建立有效的资金控制制度

由于资金管理业务处理过程复杂, 必须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资金管理制度来支撑, 以规范各类资金业务流程, 实现资金业务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资金分析、预警和预测等。

1.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资金预算管理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 同时, 资金预算管理为资金划拨管理业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数字依据。

2. 资金划拨管理制度

资金划拨管理包括资金划款和资金下拨两部分, 实行收支分账户核算原则。各项目部的资金根据规定直接汇到资金管理中心的指定账户。同时, 企业在保证当期利润额、当期固定资产折旧额及社会保险等分摊额的现金回流的前提下, 将余额通过资金需求审批制度分批下拨到所属单位的支出账户上, 并保证其按计划支付。

3. 借还款管理制度

借还款管理包括借款管理、还款管理、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投标保函、信贷证明等业务。对于企业内资金的溢缺量, 由资金管理中心统一规划调配, 有效调剂整个企业的资金余缺, 降低财务费用, 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

4. 资金占用费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与所属单位之间引起的内部资金占用, 资金管理中心应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同期的存贷款利率按月计算资金占用费, 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原则, 以促进资金调配力度, 减少各单位的资金沉淀。

5. 账目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资金管理中心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发生的资金划转业务数据的核对以及各下属单位和资金管理中心之间的业务往来的定期核对工作。

6. 资金管理评价制度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应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作统计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侧重防范内部资金风险和优化资金的资源配置, 防止新的资金沉淀, 防止无效或低效占用资金, 提高资金综合利用率。

(三) 融资的必要性

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难度很大, 融资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建筑企业发展中的一道阶梯。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 而资本结构也比较单一, 所以如何通过分析企业资本结构、资金需求、融资方式, 实施高效率的融资策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比如银行信贷, 通过高效融资之后,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流通困境。建筑企业只有通过合理高效地融资, 在新的资本构建中发展企业, 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营和盈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融资渠道要多元化, 从多个渠道建立稳定良好的环境, 这样才能保证融资的积极性。总之, 融资方式不同, 融资策略也要随之调整, 但这还是要根据企业的资本需求进行结构调整。融资策略的制定, 要考虑更多种因素, 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发展, 对融资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必须着眼于我国建筑业的大局, 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进行最有效率的融资, 抓住机会, 发展企业。

参考文献

[1]董英霞, 纪秀春, 张晓东.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策略[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2, (9) .

篇4:人本需求的生态建筑理念分析

【关键词】生态建筑;人本需求;终极目的;创作导向

【Abstract】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e and ecological building linkages and cros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eco-building, people-oriented thinking from starting probing "ecological building" humane sense, from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other aspects, to the maximum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to me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should also be a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such a new perspective, and to explore "human ecology building the demand" as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and strive to be able to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Eco-building;Person of the demand;Ultimate purpose;Creation guide

1. 前言

(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生态建筑的定义为,以尊重生态为原则的、运用生态技术方法设计的建筑。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可再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无设备污染,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建筑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由此可见,生态建筑的研究范畴对应的是生态研究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对象,确切地说,是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

(2)随着人类需求的提高,对于建筑的规模、形态、空间要求都有质的飞跃,同时,人类对于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关注也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客观现实是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问题日益尖锐,城市建设和建筑环境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生态建筑以及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界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发展,建筑师科学家和环境学家都在努力,试图创造真正的生态建筑,真正符合生态的要求。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的探讨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设计导向。

2. 对生态建筑提出多层次要求

毫无疑问,建筑本来就是人造物,作为由人的劳动创造的事物具有了很多认为的属性,并且这些属性是贯穿于建筑的创造、使用和评判,乃至毁灭的始终。首先,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是人从一般动物当中独立出来之后,所有劳动成果的共同属性,生态建筑也是如此,人类努力探索更好的生态建筑模式,归根结底都是功利性驱使。也就是说,人类在这一课题上的努力和探索乃至实验付出的代价都是为了使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有关于生态建筑的尝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那么,生态建筑的终极目的就变的非常明显直白——让人过的更好。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并且暂时排除技术的因素,再建筑设计理念上就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首先,人是消费空间的动物,这里指的空间是人造空间,不是自然空间。二者的区别在于,人造空间虽然包含在自然空间中,但必须是经过了改造和重新划分的。人类自从动物中脱胎出来就具备了改造和划分自然空间的能力,即使在建筑还未诞生的历史阶段,人们穴居的时候,能够在洞穴里引入篝火,那么就在洞穴这样的自然空间里引进了照明设备和取暖设备,也就对这个自然空间进行了人为的改造。建筑被创造出来就是提供空间让人类消费,人类对于建筑空间的消费是多种多样的,从卧室扩张到厨房,再扩张到客厅,乃至公共空间,正是这种欲望的不断扩张,从而推动了人类建筑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消费的角度来讨论建筑的发展,生态建筑概念就具有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消费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想要维持高水平的投资,必须使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要能使得消费得到满足,必须要有循环的足够的消费对象的产生,生态建筑就是探寻在有限资源的状况下能够有循环的、足够的消费对象产生。

(2)把建筑作为一种消费品,不可避免地要对消费品的质量进行研究和改善,并且还要对消费品的生产进行考虑。在经济学中,贯穿其中的是消费心理学;在建筑活动中,贯穿其中的应该是建筑环境心理学。随着人对于自身的关注日益细致以至于上升到了科学的高度,人们对于和自身发生密切联系的事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对于周围事物的关注是必要的,所有和人相联系的事物中,尺度范围最大的是环境,并且人和环境之间的特殊性还在于二者从来没有分开过,建筑空间作为环境的部分对于人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依赖和改造都显得理所当然,因为建筑对于人而言,意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3. 人的综合需求使“生态建筑”理念更加丰满

(1)人具有自身一系列的特性和需求,当人们从这些需求出发创造出供自身消费使用的建筑物时,在排除了技术条件的因素下,首先会对建筑物产生一种幻想,这种单向意愿趋于完美和理想化,所以,从生态的意义上说,建筑被创造出来开始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开始,人和建筑这一系统就形成了,并且在系统内部开始了相互的联系和信息循环。要使这个系统内部达到和谐,必须使各个个体之间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地发展。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建筑物属于创造客体,它与自己的创造主体(人) 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必须要求客体( 建筑) 本身要很大程度上满足主体(人)的需求,尽管这些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涵盖了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等多个复杂的层面。endprint

(2)例如: 高层建筑的建设上,生态的概念是不完全的,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完全的。首先,生态建筑必须符合相应的生态、低碳概念。诸如: 运用生态技术方法设计; 采用可再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最大限度地无设备污染; 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将建筑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等。目前的高层建筑设计即使实现了其中的一点或者几点,但是在人性化意义上却很容易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3)例如: 人们进入高层建筑物的方式——从地面到达相当的高度本身是一件并不“生态”的事情( 耗能、存在安全隐患) ,人类并没有上升到那样的高度的本质必要,所以说,高层建筑除了节约用地之外,在人性化意义上,并没有显示出生态的意义。

(4)人类对建筑的情感最明显地表现在人居环境心理上,安全感、归宿感、归属感、私秘性、崇尚自然、邻里效应、接近疏远心理、色彩印象等都对建筑提出了情感要求,因此,倘若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建筑在人性化意义上讲是并不生态的,因为它没有能够使人和建筑之间达到和谐,也许在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着生物个体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而进化这样一个环节,但是建筑不同于自然环境,它本身就是人的目的劳动使然。也就是说,生态概念对于人创造建筑的要求更加严格,技术上如此,人性化意义上也是如此。

4. 四维概念引入生态建筑的“生命”过程

4.1 建筑应该是一个“四维”的概念,除了三维空间以外,还应该纳入时间这一维度,也就是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的生命来自于建筑师理性与情感的亲合。其中,建筑师的理性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这些特定的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不同于建筑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但是它们对建立在理性主义

4.2 基础上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建筑师的理性在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探索上也存在以下特点: (1) 注重科学性,讲究功能的便利与效率; (2)注重技术性,讲究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性能特点; (3) 注重经济性、逻辑性、时代性和整体性。可见,人与建筑之间的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都离不开建筑师的理性。

4.3 而对于建筑活动中情感的作用和把握是对于建筑理性思维的必要补充,因为人的精神本身就是理性和非理性共同存在的,所以人所创造出来的建筑也必然是矛盾和复杂的综合体,作为人的精神中非理性成分之一的情感,“由高度灵敏的非理性意识从现实情景、事件中抽象出来”并运用在建筑创作中,情感可以转化为想象力,并且与建筑创作时的心境、激情紧密相连,情感的作用从广义上贯穿建筑创作的始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建筑作品也具有了情感,当建筑的情感与人的情感发生共鸣时,建筑在人性化意义上的生态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为人类的建筑赋予了建筑的生命,反过来,的生命又由人类去体验和经历。

4.4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人性化生态建筑绝对不是排除了生态科学和生态技术的空谈理论或者提倡玄虚甚至享乐主义的感性思维,而是从建筑的根本目的出发,探寻真正的生态建筑正确而丰满的意义涵盖,由此倡导在进行生态建筑研究和创作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生态的深层次内涵和追求目标。

5. 结语

不管从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思维的进步上来说,必须要承认,对人的需求能够方便的满足,是生态建筑发展的最终回归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和努力方向,必然地,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社会的进步,生态建筑的技术和指标体系都会发生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但是生态建筑的人本需求却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将会以持续的生命力一直引领生态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 常怀生.建筑环境心理学[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 美)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M].黄兰谷,等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 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M].北京: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篇5:招聘需求分析

加入收藏 频道:职业认证考试

招聘需求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

第一节 招聘需求分析

 组织的财务预算会影响人员需求(财务预算对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五方面的分析内容

(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它是指不同性质、特点的事应由具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把各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它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

人与事质量配置不符主要有两种情况:

a、人员素质低于岗位要求—进行职业培训,降职。

b、人员素质高于岗位要求—晋升到更高的岗位。

(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

若工作负荷过重则应减轻其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原岗位的工作。

(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针对不同能力、绩效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a、对于能力高、绩效好的员工,是价值最高的员工,单位要留住他们,重用他们; b、对于能力低、绩效好的员工,应鼓励保持原有工作热情,通过培训提高能力;

c、对于能力高、绩效差的员工,应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努力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 d、对于能力低、绩效差的员工,应该关注他们是否还有可能改善目前的状况,或通过培训或搞好激励,或者调整岗位,以使人与事匹配。

 招聘需求产生的三种情况:

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员工离职或调动、退休、短期休假等。

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

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第二节、招聘准备

 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面谈法

3、调查问卷法

4、工作日志

5、工作实践

6、典型事件法 ·应根据具体的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分析的方法:

1、根据目标进行选择。

2、根据岗位特点进行选择。

3、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工作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1、清晰。

2、具体。

3、简短。

·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的事项:

1、以逻辑的顺序来组织编写工作职责。

2、使用通俗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强技术性的术语。

3、应该表明各项职责所出现的频率。

 招聘策略

·招聘策略包括:

1、招聘地点策略

2、招聘时间策略

3、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

4、招聘人员策略

5、招聘宣传战略的选择

·招聘计划一般包括(选择题):

1、人员需求清单

2、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

3、招聘团人选

4、招聘者的选择方案

5、招聘的截止日期

6、新员工的上岗时间

7、招聘费用预算

8、招聘工作时间表

9、招聘广告样稿

·招聘的人员策略:

1、企业主管应积极参与招聘活动。

2、招聘人员的标准之一是热情。

3、招聘人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人。

4、招聘人员的其他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心理学和社会经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举止儒雅、文明、办事高效。

·招聘的地点策略:

1.选择招聘范围。

2.就近选择以节省成本。

3.选择地点应该有所固定。

·招聘时间策略:

1.在人才供应高峰时招聘。

2.计划好招聘的时间。

 招聘渠道分析

▲内、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内部招聘 外部招聘

优点 ·对人员了解全面,选择准确性高。

·了解本组织,适应更快。

·鼓舞士气,激励性强。

·费用较低。·来源广,有利于招聘高质量人员。

·有利于组织创新

缺点 ·来源少,难以保证招聘质量,造成“近亲繁殖”。

·可能会因操作不公等造成内部矛盾。

·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进入角色慢。

·了解少,决策风险大

·招聘成本大。

·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内部招聘优先于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情况:补充初级岗位,获取现有员工不具备的技术,获得能够提供提供新思想的并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至少保留10%的中、上层岗位供外部招聘。

▲不同招聘方法适用的招聘对象

招聘方法 适用对象 不太适用

发布广告 中下级人员 ————

一般中介机构 中下级人员 热门高级人员

猎头公司 热门、尖端人员 中下级人员

上门招聘 初级专业人员 有经验的人员

熟人推荐 专业人员 非专业人员

·发布招聘信息媒体的选择

根据

1、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进行选择。

根据

2、根据媒体的受众特点进行选择。

根据

3、根据媒体的广告定位进行选择。

▲发布信息媒体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报纸 发行量大,信息传达快;广告大小可以灵活选择 阅读对象复杂,很多读者不是岗位候选人;保留时间短;纸质和印刷质量会对广告设计造成限制 适合在特定地区招聘;适合候选人数量大的岗位;适合流失率较高的行业或职业

杂志 接触目标群体概率比较大;便于保存;纸质和印刷质量相对报纸好 广告预约时间长;申请岗位的期限也比较长;发行的地域可能较为分散 寻找的岗位候选人相对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适合空缺岗位并非迫切需要补充、且地区分布较广情况

广播电视 有较强冲击力的视听效果,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广告时间短,不便保留;费用昂贵 适用招聘大量人员,易引起求职者关注,宣传企业形象-

网络 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联系快捷方便;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信息过多,容易被忽视;有些人不具备上网条件或没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适合大型、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和通信领域中高级人才的招聘

·猎头公司的工作程序

1、分析客户需要

2、搜寻目标目标候选人

3、对目标候选人进行接触和测评

4、提交候选人的评价报告

5、跟踪与替换

·猎头公司的收费通常能达到所推荐人才年薪的25%—35%。

·与猎头公司合作的注意事项

1、对猎头公司进行资质考察。

2、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选择猎头公司最好的顾问为你服务。

第三节招 聘 实 施

·人员选择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

1、笔试。通过测试应聘者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判断其对岗位的适应性

2、面试。应聘者与考官直接交谈,面试考官根据应聘者在面试中的回答情况和行为表现来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要求。

3、情景模拟测试。将应聘者放在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让应聘者解决某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或达到一个“现实”目标。

通过考察应聘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来鉴别其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心理测试。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应聘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测量方法,其结果是对应聘者能力特征和发展潜力的一种评定。心理测试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比较性等特点。心理测试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三种类型。

· 面试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不清楚合格者应具备的条件。

3、面试缺少整体结构。

4、偏见影响面试。分四类★

a、第一印象:也称为首因效应,即面试考官根据开始甚至是面试前从资料中得到的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b、对比效应:即面试考官相对于前一个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来评价目前正在接受的应聘者的倾向。

c、晕轮效应:“以点代面”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的其他方面。

d、录用压力:当上级对招聘结果有定额要求是,考官对应聘者的评价就会偏高。或由于时间紧迫,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加快速度,急于求成。

· 行为描述面试(简称BD面试)的两个假设前提:

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

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 结构化面试知识*

结构化面试是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作相同的提问。

1、优点:标准统一,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且对考官的要求较少。

2、缺点: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范围受到限制。

· 人员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2、工作经历比学历重要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关注特殊人员(职业经历坎坷或能力超强者:慎用)

8、慎重做出决定

9、考官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 招聘特殊政策

·禁止未成年人就业的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照顾特殊群体就业的政策: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退伍军人

·招聘台、港、澳居民及外籍员工符合的两个条件:

(1)、用人单位特殊需要,且内地暂缺适当人选;

(2)、在劳动部门指导下进行公开招聘3周以上,仍招不到所需人员。

·招聘外国人需具备的条件:

(1)、用人单位特殊需要,国内暂缺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2)、除经文化部批准外,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

 招聘应变方案

·招聘备选方案的提出:

1、将其他部门的人员调配过来。

2、加班。

3、转包。

4、寻找大学生等兼职人员。

5、租赁员工。

6、工作的重新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满负荷)

·当招聘需求为正值(供不应求)时,常用的招聘方法:

1、外部招聘。

2、内部招聘。

3、内部晋升。

4、技能培训。

·当招聘需求为负值(供大于求)时,常用的对策:

1、招聘冻结。

2、提前退休。

3、增加无薪假期。

4、裁员。

第四节离职面谈

·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

1、个人原因〈内因〉

2、组织内部原因〈外因-推力〉

3、组织外部原因〈外因-拉力〉

·员工离职面谈通常由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来进行。

· 离职面谈的内容:一般包括建立融洽的关系,面谈的目的,对原来工作的意见,探究离职的原因,新旧工作的比较,改进意见,结论。

▲ 离职面谈的技巧:

1. 离职面谈的准备:注意体现面谈者当事人的重视程度(良好的环境、齐备的资料),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

2. 离职面谈中的咨询技巧:关键是要让当事人真正说出心中的想法(创造轻松气氛,专注聆听,重点记录)

3. 离职面谈后的作业:汇总记录并分析离职的真正原因,提出改善建议。

·有效的离职面谈既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问题,又有助于保持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维护组织形象。·处理员工辞职申请的注意事项:

1、快速做出反应(表现员工的重要性);

2、保密(为员工改变主意留有余地);

3、为员工解决困难把他争取回来。

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一)降低员工流失的物质激励措施

1、支付高工资。

2、改善福利措施。

(二)降低员工流失的精神激励措施

1、满足员工对事业发展的需要。

2、强化情感投入(直接沟通,鼓励社交,使工作变成乐趣)

3、诚心诚意留员工。

4、员工不同时期企业的留人措施★:

(1)、引入阶段:注意使员工尽快适应环境。

(2)、成长阶段:除了应给以工作上的肯定以外,还须适度地安排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借以加深其专业程度。

(3)、饱和阶段:给予适度的训练、调职或晋升。

篇6:企业法律需求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服务包含了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中央提出的培养和大力发展的组织,更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行业性质和社会作用来看,知识产权服务业属于社会中介行业,这是对此类行业客观的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此类行业应当持一种社会中立的态度,是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行业。

目前我国各类经济机构约50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经纪人日趋增多,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也相继成立,其中不乏一些跨国公司。他们在知识产权市场的交易中,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代理等服务,其中以技术经纪人和知识产权代理人的队伍发展最为迅速,这些知识产权服务者为促进专利和与之有关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回避风险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的信誉和能力,因此知识产权代理人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目前对代理人身份的取得已设下了一些严格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代理人数量偏少,特别是专利人才匾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从事专利工作既要有技术背景,又要谙熟法律,并能熟练运用英语或英汉双语,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单从专利代理来说,根据自国家专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XX年我国国内申请专利数量为25万件,其中84%由代理人申请,平均算来每个代理人一年要代理接近80个案件。专利申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位代理人一年处理这么多的案件比较困难,也无法保证质量。此外,专利代理人才除了总数不足外,能够完成涉外代理的人才就更少了,而涉外专利几乎都要通过专利代理。因而,涉外专利代理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专利代理人才在数量分布上也不均衡。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0名通过专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的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以北京的从业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27%;其次是上海,约占总人数的%;广东位居第三位,约占%。北京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人才的分布与市场需求有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专利 1

代理人的需求越大。不过即便如此,这三大地区的专业代理人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

随着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日益加重,为专利事务提供服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所牵涉到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很多传统服务业不但相继介入知识产权领域也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这类机构主要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审计)事务所、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

1.投资与资产管理业:

我国传统资产评估的是有形资产,直到93年才正式开始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法人中介组织。上海的此类服务机构有上海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现状不容乐观,它们缺乏鲜明的市场性,在市场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有巨大落差。一方面,企业缺乏无形资产评估的意识。以服务于市场交易为核心的资产评估行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市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甚至还有萎缩。另一方面,评估机构本身在人员素质、评估经验和方法、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这些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主要来自法定评估,没有真正市场选择性和客观需求性。以至于发展到今天,无形资产评估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一些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法定业务中,在缺乏市场互动的情况下,沦为行政管理的一道程序,这与当初建立、发展中介评估机构为市场交易提供可供参考的价格的初衷完全背离。而且这种局面在经过市场整合的情况下仍未得到很好的扭转。我国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评估在目前评估的市场需求、评估的权威性、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上都面临严重的考验。

会计(审计)事务所、公证机构等是提供专利资信服务的主要机构。我国现有会计(审计)事务所近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3万,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资格的分别占了约50%和20%多;公证机构3000多家,从业人员,万多人。这块领域是随着传统中介对知识产权新领域的拓展后开展起来的,可以为专利的转移和市场化提供金融、投资、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但由于他们的传统出身,对知识产权知识相当陌生,在相关业务工作中不能正确考虑知识产权的特性,造成严重的偏差。上海现有两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

我国现有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有近80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但目前我国还未实行专门的律师业务分类,原则上各家律师事务所均可以从事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知识产权的服务为特色的律师事务所,可是在国内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国外同行的竞争,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的发展亦面临挑战。

知识产权的拍卖,已经在国内成功地拍卖了不少著名商标,专利方面较少,但也有相关事例,可是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地域性等使得这个业务目前的开展不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对此业很少介入。但事实上,拍卖的成功与否对拍卖标的正确而合理的估价有着直接联系,这恰恰应该属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

我国现有信息咨询企业约8万家,拥有的数据库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专利、商标数据库。不过从当前来看,一方面缺乏专业性的专项数据库建设,无法提供完整、及时的信息咨询的中介服务;另一方面服务人员素质良劳不齐,像拥有知识产权知识背景的具有高学历、高智力的咨询人员比较缺乏。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组建和设立。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

国有资产处置或转让、各种债转股所引起的公司、企业改制;

利用外资或民营资本并购或改组国有企业所引起的公司化改制;

各种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互转化时所引起的公司改制;

内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外商投资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 3

非上市的股份公司与上市的股份公司互相转化所引起的公司改制。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治理与并购、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收购整体方案及融资方案设计;

资产、债权债务的处置安排;

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税务方案、劳动力安置和社会保障方案安排;

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

公司运营中的问题,包括公司上市、不良资产问题、股权转让、反垄断、信贷、担保、税收问题;

对国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进行改组,以及其生产经营性资产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公开发行或以私募的方式发行股票,并将该等股票在国内或海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各类企业在国内和海外债券及各种商业票据,并将该等债券和商业票据在国内或海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为股票、债务、基金的发行、转让和期货交易等证券业务;

科技成果资产化、资产证券化;

合同签订方的主体资格、资信审查与财产调查;

合同谈判,起草、审查、修改、订立合同;

各种具体合同的适用,如合资企业合同、公司章程、技术转让合同、贷款合同、专利和商标许可合同、劳动合同、供应合同,购销合同等法律文件;

专利:

专利保护策略;

专利文献检索,专利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专利的申请和审查等程序;

专利权的许可和转让;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解决;

专利纠纷解决;

商标:

商标保护策略;

商标查询,商标监视和调查以及提供法律意见;

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商标异议、复审及撤销注册不当的程序;

注册商标的续展和变更等事项;

商标权的许可和转让;

侵犯商标权的维权法律解决;

与商标或商号相关纠纷解决;

商号:商号是厂商名称的简称,亦称企业名称。它是商业企业法人的符号,是区别于其它商业企业、被社会识别的标志。同时,也是商业企业法人以自己的名义和独立的主体资格进行商品流通经营活动,并承担责任的标志。通常它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取得法律的承认,在一定的区域内受有关法律的保护。企业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商号主要涉及登记、管理、保护的法律问题。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公司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等法规给以法律保护。

商业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即专利技术以外的技术,包括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以及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是指未被拥有人所公开的,处于保密状态下的技术情报、技术数据、技术诀窍、产品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及配方、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专利技术具有公开性、独占性、时效性、区域性、新颖性。没有取得专利的技术,但相对已某些主体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可以通过技术秘密得到保护。

防范与保护:

(1)企业应当把具备商业秘密基本特征的经技术信息、技术秘密的事项,确定为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并做出标志,再通过一定的形式使有关人员明确这是本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

(2)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密措施,明确保密职责;

(3)要向本企业的干部、员工进行保密教育,提高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知悉保密制度和公司规定,为自觉地保守本公司的商业秘密尽义务,自觉地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4)企业可以技术转让,但必须约定对方承担保密义务;

(5)企业可以权衡利弊,把商业秘密的技术秘密申请专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予以保护起来。

劳动合同关系的签订、终止、解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缴纳社会保险费、拟定员工手册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等问题;

实行社会保险统筹之前,离退休人员在改制后是否进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公司重组、并购及清算程序中的人员转移、解散与安置的问题;

请长假、休病假及停薪留职人员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有关劳动合同、培训、工资、保险、工时、劳动保护等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或诉讼业务;

上一篇: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心得总结下一篇:高校战疫示范微党课特别第二讲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