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发展

2024-05-31

旅游经济的发展(精选9篇)

篇1: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

旅游经济活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我国旅游经济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经济亟待开发,在城市发展战略中,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被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旅游经济的`特殊性,在不同城市进行旅游规划时必须考虑到,旅游经济一定要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以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特征与旅游业间的关系,本文将城市分为三类:资源型城市、经济型城市和混合型城市,并对各类城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作 者:雷汝林 杜远生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 2(2) 分类号:F590 关键词:旅游经济   旅游资源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篇2:旅游经济的发展

秭归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秭归县位于雄奇瑰丽的长江西陵峡畔,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集名人、名峡、名坝于一体,熔山水、历史、文化于一炉,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

作 者:王万修 作者单位:中共秭归县委刊 名:中国三峡建设英文刊名: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 CORPORATION年,卷(期):“”(4)分类号:F4关键词:

篇3: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旅游的经济特点

(一) 农业旅游经济基础薄弱

农业旅游发展的依据是比较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 广大的农村地区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的地区, 因此, 农业旅游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差。

(二) 农业旅游资金来源有限

在众多农业旅游的研究中, 一般都认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 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 加上一系列配套服务, 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养的场所, 增长知识, 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 再结合季节性的果、菜、花实地自采现尝, 趣味旅游活动以及参与传统项目, 观赏特色动植物和自娱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其发展仍然是以农户为基础。

(三) 农业旅游地域特点性强

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旅游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也不同, 所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某乡生态旅游经济为例, 其发展的基础是以多样的民族民俗和人文资源为依托, 发展特色旅游, 因其当地四季温暖的气候特点, 使其景观特色以热带风情为主。在我国气候条件比较寒冷的大兴安岭地区, 因为人烟稀少, 农林业发达, 其农业旅游发展的重点为北方特色的林区淘金方式, 而田园式体验旅游发展较少。尽管不同地域发展方式存在不同的差异, 但是均取得了成功, 这也显示了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地域特点性强的特点。

二、农业旅游发展与旅游经济间的紧密关联

如果在生态旅游发展的比较好的地区, 农业生态旅游甚至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的龙头旅游产品, 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产品进行经营。整体上来讲, 农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 其经济效益的增加说明其在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有所升高, 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所促进。

(一) 农业旅游对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分析

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指的是在一定的人力以及财力的支持下, 如何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两大部分。影响宏观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成本和宏观收益两个方面。农业旅游所依靠的是固定的农业生产资源, 相比较于较大的风景区建设来说, 其投资相对较小, 并且交通、水电投资仅是在原来农家舍基础上加以改造, 一般为体现原生态特点, 改造幅度有限, 这便会大大降低成本。微观旅游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不同, 它主要分析的是劳动耗用与经济效益的数量对比关系。在成本上, 微观经济效益主要分析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 由于农业旅游经营的个体性, 促使营业成本较低, 并且农业旅游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便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微观经营成本。

(二)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农业旅游对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讲, 无论是否开发农业生态旅游, 田地每年都是必须要耕种的, 农业生产必须要进行的, 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则是在固定投入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效益, 这样看来, 无论农业旅游经济收益的高低, 相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收入都是额外增加的, 增加的这部分收益对于旅游业来说, 是使用较少的投资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总体上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 农业旅游的地位对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

对于不同区域而言, 农业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不同, 造成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同。大多数旅行社旅游线路的安排上, 农业生态旅游区一般都会安排在最后一站, 作为游客的纪念品购买地, 成为旅游经济的有效补充。另外, 不同的旅游团或者游客对农业旅游的兴趣也不尽相同, 也会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发展。在大多数旅行社旅游线路的安排上, 农业旅游区较少作为主要游览景点, 一般作为旅游商品消费地点, 或者农业生产体验区、游览休憩地点, 而且因为游客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与职业的不同, 对于这样的安排满意度差异较大, 旅行社在线路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所以除开特别的要求, 农业旅游市场仅作为地区旅游市场的附属或扩展区, 所以仅靠传统农业旅游的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

三、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

传统的农业旅游对资金投入要求较少, 一般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原封不动地加入旅游观光这项功能, 收到的效益有限, 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甚微。因此, 要更好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还需要传统农业旅游的转型。

(一) 因地制宜地开发农业生态旅游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在加强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同时, 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 逐步推动其具有明显的规模化效益。通过必要的投资, 在原有农产品 (下转第196页) (上接第191页) 特色突出、农业密集区建立集风景游览、采摘、野餐、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一体的综合型观光场所, 同时利用生产某些农副产品可直接供游人品尝的特性及其邻近县城的趣味优势, 开展以品尝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活动, 如在休闲观光农业区内开辟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既有利于环境保护, 又能为游客提供新鲜、美味、无污染的各类食品, 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在选定农业生态旅游基地时, 生态环境条件的优劣应将作为第一要素综合考虑的。在沿海滩涂和生态农业实施区优先发展, 并逐步扩大其面积与增加服务项目, 并要因势利导, 避免盲目开发。

(二) 推陈出新地培育多样化农业生态旅游内容

农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拓宽了旅游业发展的广度, 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 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 使环境恢复魅力, 永保秀丽。人们在追求淳朴、原生态的自然的时候, 更希望自然能为其美丽的旅程带来一丝浪漫。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 这部分人群逐渐增多, 从年龄层上来说, 表现为年龄范围的扩大, 这些方面使得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旅游内容有其依存的市场。类似日益发展壮大的油菜花花田, 已经成为人们春季踏青赏景的重要选择。仅仅油菜花花田未免单调, 有些地方自发地根据其地区栽种作物的特点, 开辟出樱花林、桃花源等等景观。这些景观在某些地方仅仅初具规模甚至不成规模就已经引得人们驻足流连, 由此可窥见多样化农业生态旅游内容的广阔发展前景了。

(三) 多方配合, 促进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化

要形成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化, 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一是力争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凡列入政府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适当倾斜, 从而营造优越的生态观光产业发展环境。二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生态观光农业是集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 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 为生态观光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农业旅游经济从特点上来说, 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的存在与农业生态旅游经营分散、未实现规模化有直接的关系。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 通过政策的扶持、合理的规划、完善的配套实施, 农业生态旅游对旅游经济的贡献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篇4: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经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旅游经济活动这一产物便应运而生。逐步深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促使我国的旅游经济更加完善。目前,我们急需开发西部经济,就城市发展战略而言,旅游业是其中的先导产业,人们对此十分重视。因为旅游经济自身存在这一定的特殊性,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城市,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务必要实现协调发展,从而确保城市经济维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综合思考了城市特征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将城市划分为资源型、经济型和混合型三类,同时着重探讨了各类城市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旅游经济对所在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程度的带动作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旅游经济也是一大重要的动力因素。根据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也就是说在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资源型城市的建立的主要是基于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视为一大核心产业。所以,这类城市的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会依赖旅游业,而且其城市经济会受到旅游经济的直接制约。

2.经济型城市

经济型城市,比较缺乏自然旅游资源。然而这类城市的人类活动历史比较久远,因而就旅游活动而言,居民存在较大的需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客源地,促使旅游活动得以形成,其具有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广阔的。除此之外,因为缺少旅游资源,所以相对存在较大的经济价值,而且旅游业也往往会取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3.混合型城市

对于混合型城市而言,其建设的基础范围之内,往往会同时纳入经济和旅游两方面的资源。其城市经济往往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彼此作用的,联系十分密切,需要基于一定的协调发展,来对城市建设起到共同的促进作用。

二、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由于不同城市类型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大,这就更加突出了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有着集中的体现。首先,要与城市的自身特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协调好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1.资源型城市

(1)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立足于旅游业,要对目前已有的各类旅游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进而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2)建立的结构经济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并且基于旅游业而进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作用,并且要做到有步骤、有方向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对旅游经济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民。

(3)将有道德、讲文明的旅游活动区建立起来,以便确保该地区能够正常进行生活方式。

(4)将可持续观念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确保环保型旅游的建立。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对生态产生的干扰,从而留下一定的空间来给生态进行充分的自我恢复。有些地区存在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所以在保护区域文化方面要予以充分尊重。

2.经济型城市

(1)对于地区之前就存在的一些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要给予充分的保护。

(2)对于城市的外形建设,要重视其整体化效果,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建筑需要多投入建设。人造旅游景观也要多投入建设以便使旅游景观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对城市的旅游内涵进行充实。

(3)在城市周边将主题游乐园和游乐园等场所合理兴建起来。

(4)促进旅游商品建设的大力发展。

3.混合型城市

(1)针对旅游经济进行有计划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好其它各部门的发展,相互协调好工作,要不然就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制约。

(2)针对旅游业与城市经济,要匹配好二者发展的条件。就旅游业自身来看,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食、宿、购等成为旅游业的辅助行业,而且基于这些行业旅游业才能获得生存发展,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将这些辅助性产业建立起来并加以完善,从而做到符合城市经济的实力。

(3)促使旅游工作和管理者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不但是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合,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资源。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这样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就会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

(4)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环保工作。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二者应该做到相互促进。

三、结束语

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加快,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活动一定要与当地的城市特色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与发展。因为各地区的资源状况存在一定程度是差异,受其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所以,首先一定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继而才能将有针对性的战略方案制定和采取出来。从而对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并促使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5:旅游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深入挖掘巫山县旅游发展潜能及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

作者:干丽娜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10821870201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1 年 9 月 深入挖掘旅游发展潜能及旅游经济旅游经

内容摘要:

巫山县有着丰富的资源,悠久的文化,是旅游资源大县。但如何将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经济大县,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立足巫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差异化,营销的系统化及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几个方面着手,游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开拓其旅游发展的思路。摘要:

巫山;旅游;发展潜能;旅游经济;小三峡;小小三峡正文:

巫山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县北,与巫溪县和神农架林区毗连。巫山山脉呈南北走向纵贯于东,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七曜山脉亘于中部,穿插其间。三大山脉在巫山贯通全境,形成了雄伟秀丽的瞿塘峡和巫峡。长江,形成了雄奇幽深的小三峡。成了宁静幽深的小小三峡。迷人的神女溪风光,古县,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是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在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的丰富的资源,悠久的文化,使巫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巫山县提出了打造“一线两圈三区”旅游精品,提升旅游附加值,做大盘强旅游业。要将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经济大县,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差异化,化及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几个方面着手,旅游发展的思路。

1、挖掘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多样化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能,促进旅游经济分析巫山县旅

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大巴山山脉西东走向绵延于大宁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山绕岭,在巫峡西口汇入马渡河自东北向西南由神农架流向大宁河,形神女溪由南向北在神女峰对岸注入长江,形成了奇特巫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能,促进营销的系统分析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开拓 是世界峡谷景观荟萃之地。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的核心,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旅游产品简单而具体的说就是旅游线路。目前,巫山成熟的旅游线路就是小三峡小小三峡联线游,小三峡的游客主体上都是过境观光游,显得比较单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休闲度假的方式,同时,游客在旅游时也更注重亲身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开始由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我国散客旅游市场也发展迅速。据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已超过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休假制度将进一步释放公民的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潜能,加速旅游散客时代的到来。经营和接待散客的能力,成为衡量旅游景区接待成熟度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而言,单一的产品也不能崔生和支撑巫山县旅游经济的高度发展。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品的多样化。

1.1 立足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1.1.1 观光类旅游产品。

山水旅游是目前全国比较普遍的旅游形式,在旅游开发中占有相关大的比例,容易被市场接受。巫山县可以立足小三峡小小三峡联线游,三峡—大昌古镇生态文化游,开发神女峰(巫峡十二峰)文峰观等,再现“三台八景”,推出三峡古栈道—神女峰自然生态游游线路。1.1.2 休闲类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层次的提高,不再是单纯为了观光、猎奇,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文化品味、多重目的。可以利用丰富的山水、平湖、峡谷、森林景观开展多种功能的休闲活动,如避暑、登山、溯溪、森林浴、露营、划船等山水生态休闲游,还可以推出农家乐等城周休闲体验游线路。

1.1.3 专项旅游产品。

依托巫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庙宇龙骨坡“巫山人”祖的远古科考游线路;打造以红叶节、神女旅游文化节,推出节庆旅游线路;挖掘长江三峡、小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推出地质科考游等等。

新就旅游我们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实现旅游

推出小三峡小小、神女溪,复建高塘观、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已增长知识和休闲娱乐,推出寻根拜 1.2 立足现有景区、景点,编排丰富旅游线路。

1.2.1从时间上。

根据景区各个时间段所具有的不同特色的风景来推出线路。比如可以推出春观景,“小三峡小小三峡+县城、大昌古镇”的常规旅游线路;夏纳凉,“小三峡小小三峡+平河或洋溪河漂流”;秋看红叶,“小三峡小小三峡+红叶”;冬赏雪“小三峡小小三峡+梨子坪”;春夏秋冬不同特色的线路组合。同时,还可以分昼夜,推出夜间小三峡梦幻之旅等等。1.2.2从空间上。

改变传统坐船观峡的方式,通过索桥、栈道、高空滑绳、观景台等方式俯看峡江,体验不同的景观感触。如推出徒步游巫峡、小三峡线路。1.2.3 从区域上。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客源互送,丰富旅游线路。推出“三峡大坝—神农架—小三峡”“大金三角”旅游线路和“巫山—奉节—巫溪”旅游线路。甚至随着交通的改变,峡的线路组合。这也可以改变小三峡游客必须从长江三峡进入的依赖局面。

2、挖掘产品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高质量的服务?答案很简单,何让具有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满意,那就得让游客各取所需,获得差异化的服务。峡旅游产品存在着同构竞争,最为典型的就是巫山小三峡青龙瀑布VS白果瀑布、芙蓉洞的,就只是各个景区从中分得的羹不一样。游客量。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这在体现竞争的残酷性的同时,品定位,肯定是要服从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挖掘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2.1 从景点挖掘特色。

可以实现西安兵马俑—湖南张家界—巫山小三从目前长江三峡旅游的现实情况来,VS腾龙洞等。每年长江三峡总的游客量是一定游客到神农溪,也要为小三峡自身产品的特色进行重新定位。

“小金三角”

如不难发现三VS巴东神农溪,还有就必然带走小三峡的产

就是让游客满意的服务。巫山小三峡就已经失去了宜昌上水游客的客源市场。巫峡有十二峰,尤其是神女峰,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小三峡可以推悬棺、猕猴等,以及规划复建的栈道、索桥等。还有通过峡谷观红叶、观云雾等特色景观,体现差异化的服务。

2.2 从游览方式挖掘特色。

峡谷主要是坐船观景,首先就可以从船上出特色。小三峡游船经过几代的改造升级,在豪华性和舒适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主要能够提供的服务只是针对团队的固定时间、固定线路的游览方式,存在过于单一的缺陷,的游客需求。可以在游船上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实现游船的多样化。在立足目前游览方式的情况下,方式:

 包船进峡游览峡游览方式。 单面游船游览。 自驾游船游览。

3、挖掘带动能力,实现产业化发展有人认为,旅游业既属于第三产业,也属于第二产业,是第并没有这一种化分方法,但却说明了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互动性很强的产业,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达行、游、购、娱”六要素,拉动着很多行业部门,能有效地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就业,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认识到了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巫山的产业化之路要从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实施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重视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有机衔接,制定高起点、大跨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规划。巫山县展总体规划》,去年重庆市交旅集团进行国际招标,为巫山旅游发展制定了一个高起点、大跨度、要不断地完善、实施,走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

改大船为小船,可以提供以下一些特色游览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109个。2007巫山县出台了《关于加快以2005年制定了《巫山县旅游发制定了小三峡片区旅游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发展规划。

2.5产业。虽然“吃、住、还不能满足多样化提高游船速度等,旅游业提高旅游带动能3.2 打造精品旅游区点。

按照巫山县“一线两圈”(小三峡精品线,县城旅游圈、大昌旅游圈)的布局,强调文化旅游的融合。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丰富内涵,打造科学规划、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设施配套的精品旅游区、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县内小循环,县外大循环,把巫山的旅游线路推到全国的旅游业精品线路之中。

3.3 加大资金投入。

交旅集团整合长江三峡后,解决了整合景点的投入问题。游基础设施,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先是大胆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出让给有开展能力的法人主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出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业,如发展高档次的农家乐等。第三是向上争取资金,施项目和景区、景点深度开发项目。四是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投资、合资开发旅游产业。

3.4 营造一流旅游环境。

巫山新县城搬迁后,主要城市功能是围绕安置移民,能,没有吸引游客的标的物,没有游客的集中消费区,制约了游客的消费欲望。一是要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营造一流旅游消费环境;二是要提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生态环境,提供安全的交通服务,提供方便的旅游导向,提供文明向上、热情友好的人文环境。三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设功能,立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旅游单位创优活动,单位的整顿力度,提高“窗口”单位的精神文明水准,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处处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

对新开发景点和旅首其次是大量吸引外资、鼓励民间资金兴办投资旅游企开发建设重点旅游基础设缺乏旅游城市的很多功实现旅游的精神文明建加大对旅游等“窗口” 5

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篇6:发展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的思路

发展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的思路

发展旅游业向来以投资少、见效快、辐射效应强等特点备受青睐.本文认为,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将我国西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是加速大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旅游业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入手,指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将坚持高起点,确保可持续性,提高旅游服务中的高科技含量,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等作为总体思路.

作 者:赵琳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刊 名:山东经济 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 年,卷(期): “”(1) 分类号:F592.3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西部大开发   总体思路  

篇7:浅谈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1-8-

1信息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作者:雷雪君

摘要:贵州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其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决定了贵州在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上将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贵州的地形地貌又赋予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在贵州工业发展底子薄、农业硬件环境差、资金短缺、吸引各类人才困难等大背景下,要发展贵州经济,就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旅游经济为突破口,以此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从而带动其他各项产业的发展,最终改善贵州经济状况。

关键词:地理条件;旅游资源;旅游经济

一、贵州旅游业现状

最近几年,由于各方的呼声和贵州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国家政策、西部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全国旅游业整体增长等因素,贵州的旅游业总体上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贵州都市报的消息,贵州省的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250多亿到2010年底旅游收入预计突破1000亿大关。4年时间几乎翻了4倍,临省的云南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415亿元,预计全年将到达900亿元。果真如此,多彩贵州将有可能在历史上第一次旅游收入超过相邻的彩云之南。

有学者利用了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旅游业与其第一、二、三产业关联度的实证性分析,其结果是贵州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现出如下态势:x1(k)

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应该是未来贵州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合理、可行的方向,但由于基础薄弱,人才困乏,监管不力等原因,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贵州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一累、二贵、三无味”是业内人士都贵州旅游的最好总结。“一累”是指旅游景点分散,而且道路条件极差。“二贵”是指价格居高不下。“三无味”是指景区大多处于低层次开发,内容单调,简单重复。

旅游定位的模糊,“公园省”——一个不知所云的定位,概念模糊。城市定位的盲目,“林城”,更被戏称为只有在直升机上才看得见树林的城市。文化宣传的不到位、走过场、自欺欺人,“多彩贵州,越舞越美”,舞了这么多年,你很难在贵阳外的任何一个大点的城市找到一个知道“多彩贵州”这个活动的人。

人才匮乏,据贵州旅游局的消息,到2010年,贵州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8.08万人,缺口人数12.87万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到过贵州和云南旅游的人可能都会有非常深的感受,贵州导游多数时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带游客去消费,自己拿回扣,相比之下的云南导游则朴实得多。

基础设施落后,随着贵州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全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制定了加强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5年目标,即以交通设施、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三、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路径——酒文化开路,突出重围

贵州是大西南联结华东、华南地区的通道,又与四川、广东、云南、广西等旅游大省紧邻周边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另外,贵州的许多景区都与周边省区的著名景区相邻,周边发育较健全的旅游市场给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综观贵州旅游,要突出重围,一是要联合,二是要选准突破口。

贵州酒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优势显著、相对集中、别人难以模仿替代的丰厚旅游资源,值得好好作一篇大文章。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无论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药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一个与酒文化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酒文化旅游,这是一篇多么瑰丽壮观、荡气回肠的华章啊。

与四川联合,由政府挂帅,茅台、五粮液等企业牵头,利用从茅台到宜宾的200公里赤水河——岷江流域所蕴含的丰富资源,精心打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酒文化长廊”,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非同小可。

改变目前的文化推广思路,不再那么强调夜郎文化,社会发展到今天,夜郎文化其实在看点上已经不多,作为旅游发展的啃头稍显空洞,改变推广策略,把“越舞越美”的“多彩贵州”也舞到别的省份,我们的旅游不是要贵阳人去安顺推广,安顺人来贵阳推广,而是要让发达省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知道贵州,“发现贵州”。

综上,贵州的旅游业虽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关各方应该看到问题、发现问题,争取把贵州旅游真正的做强、做成熟,让人民受惠,以旅游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旅游经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 以生态立县, 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我们通过对开化县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 认为开发生态旅游 (绿色旅游) 的同时, 要重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相互促进, 推进地方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潜力。

一、开化县绿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

浙江省开化县地处浙皖赣3省7县交界处, 是钱塘江源头。地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 人口34万, 森林覆盖率80.4%, 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开化县2 0 0 3年初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 0 0 3年在全国率先通过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立县战略初见成效。

开化县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先天资源优势。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境内现有各种风景旅游景点1 5 8处, 人文旅游景观7 0多个。开化县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特色的有: (1) 位于开化县城北部的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峰峦叠嶂、山高林茂, 总面积4500公顷, 是探源、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 位于开化县城西北部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处浙、赣、皖三省交界处, 地理环境位置特殊而复杂, 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是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 生物的多样性十分突出, 集诸多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古田山景色秀丽, 是科考、探险的好地方。 (3) 位于开化县西南部杨林镇境内的南华山。南华山东西长3 0 0 0米, 南北宽4 6 0 0米, 海拨1 1 6 6米, 与江西的三清山同为怀玉山脉, 山势险峻, 怪石奇峰连绵。南华山的山谷是一条天然生态长廊, 有一条全长9公里的南华溪, 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2 0 0 6年1 2月, 南华山所在的开化县杨林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开化县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 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化石遗址、窑址、自然溶洞、古庙、祠堂、书院及明清古民居等, 有宗教圣地:锡赉庵、乔木庵、凌云寺、灵山寺、天童寺、西阳寺、铁佛寺、华严古刹、文昌阁等, 这些都为开化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开化县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

钱江源头的开化县, 不仅是一片绿色的土地, 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这里曾是闽浙 (皖) 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衢州市的革命老根据地县, 红色历史资源种类丰富。

开化县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中共油溪口支部成立于1931年9月, 当时中共油溪口支部有5名党员, 在异常艰苦的革命形势下领导和团结广大贫苦农民坚持革命武装斗争, 保障途经开化的江西苏区红色贸易路线的畅通, 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位于开化县张湾乡油溪口村的油溪口支部旧址已修复, 给开化县的红色旅游增添了一个新亮点, 也为丰富革命老区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1935年7月, 在开化县长虹乡境内一个叫库坑的小山村, 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在这里秘密建立, 领导闽浙赣地区党组织、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 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巩固和发展了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936年8月13日, 中共浙皖特委在开化县何田乡福岭山村正式成立。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地市级党组织, 福岭山也成为了浙皖赣三省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福岭山村4 6号的中共浙皖特委旧址现仍保存完好。福岭山村当年的一百多人口中, 有1 1人为革命牺牲。福岭山村现在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衢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并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当年, 中共党组织开辟了由开化县华埠镇经南华山至江西瑞金的“红色贸易线”。据统计, 在白色恐怖下, 从这里运往江西苏区的食盐、布匹等物资多达数百万担。1 9 3 5年1月初,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万余人的红军部队, 受到人数约1 0万之众的国民党重兵堵截围攻。1935年1月12日, 方志敏在杨林山底村的一位农民家里召开了红军的军政委员会会议。据地方党史记载, 方志敏在杨林受到地下党组织的欢迎, 地下党送给方志敏一只鸡和10斤米。1935年1月15日, 红军主力部队翻越开化南华山。当时正是满天白雪, 方志敏吟诵过“雪压竹头低, 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 依旧与天齐”的豪迈诗句。1935年1月2 9日, 红军兵败怀玉山, 因叛徒出卖, 方志敏被捕, 经南华山下的开化县杨林镇被解往江西南昌。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前, 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篇光辉的作品。至今南华山顶的红军洞、半山腰的红军墙、红军灶、红军磨等依然清晰可辨。红军的故事在南华山下村庄的人民群众当中, 代代相传。

1937年10月, 江南新四军的三个支队于1938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先后到开化 (离岩寺不到200公里) 集结, 先在开化县华埠镇汇合, 其中有闽东游击队、粟裕率领的浙南游击队等部队。2月2 6日, 陈毅在开化县华埠镇作了《国共合作, 团结抗日》的演讲, 官兵和群众受到很大的鼓动。3月3日, 陈毅、傅秋涛率“抗日游击第一支队”和湘赣游击队离开华埠, 进驻开化县城开阳镇。3月4日, 陈毅在开化县署前门进行了一次《团结全体民众共同抗日》的演讲。开阳镇的一千余民众聆听了陈毅的演说。江南新四军一、二、三支队7000人左右, 在开化集结, 基本完成了以支队为单位的编组。为了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 开化县委、县政府于2 0 0 8年3月25日, 在开化县华埠镇新四军旧址举行新四军集结组编70周年纪念活动, 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粟裕大将的女儿粟惠宁、叶飞上将之女叶小楠、原浙江省委书记江华之子江小华等出席纪念活动。开化县华埠镇成为新四军一、二、三支队集结的纪念地。

三、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和谐发展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和谐发展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文化产业, 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扩大就业, 增加收入, 促进经济整体发展, 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 从而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即使在农村, 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带动了特色农业、效益农业, 大批农副产品有了大市场;促进边远山区“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 当地的野菜资源都成为畅销品, 还带动了农副产品的加工业, 并创造了农村人口的本地非农就业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农村小城镇, 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和谐发展的综合效益。旅游发展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由于交通和接待条件等诸多原因, 初始的旅游往往集中在城市。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 交通等设施条件的改善, 以及旅游方式的发展和改变, 人们走出城市, 走向乡村, 密切了城乡联系, 促进区域和谐发展。而从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的角度, 经济相对滞后的浙江西部有自己优势, 发挥这种优势, 带来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 能加强经济发达的浙江东部与浙江西部的联系, 旅游成为相互联系的桥梁, 促进浙江西部经济的发展,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 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积极保护和培育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 感受工农红军艰难的战斗岁月, 体验军民团结抗战的英雄气概, 追怀边区革命历程, 探险当年开化至江西苏区“红色贸易”之路, 走访接触革命老区, 接受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从中汲取知识、震撼心灵、激励精神和启迪思想, 革命老区以其独特的历史贡献成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 促进发展乡村旅游, 成为农村经济多样化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丰富性。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的发展, 社会效益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促进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

开化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迅猛, 旅游接待人次从1 9 9 9年的9.8万增长到2007年的108.5万。旅游总收入从0.49亿元增长到6.0 2亿元。2 0 0 5年, 开化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6 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超3亿元。2006年, 旅游总收入4.01亿元, 至2007年, 旅游总收入6.02亿元, 区域经济效益显著。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 景区沿线乡镇为重点的配套齐全的旅游产业格局。经济利益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外在动机, 社会和文化价值是其发展内在动机。开化的革命老区多为边远山区, 至今还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 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关注原始的自然生态与红色历史资源共同开发, 构成特色浓郁, 带有极强的红色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 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强化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保护, 充分发掘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 创造绿色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空间, 促进偏僻山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浙江东部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大量民间资金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开化的生态旅游日益成为他们进行长远投资的理想项目, 借力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形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与黄山、千岛湖、三清山、婺源等景区的沟通联系, 探索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机制, 形成“共打品牌、共推线路、共搞促销、共享资源、共同受益”的区域合作关系。借助周边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力, 目前全国推出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很多集中在江西、安徽和福建境内, 游客要到这些地方游览, 有的需经过开化, 例如, 衢州至婺源的317省道, 就要途经开化南华山, 所以又可以通过“线带点”的形式, 发展自己的红色旅游点。旅游专题网站要加大宣传开化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力度, 进一步扩大影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 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从人居环境看, 开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外地及中心城市相比, 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发挥开化三省七县边际城市的区位优势, 加强服务业区域合作,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公共服务功能齐全的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强与周边县市或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 形成开放组织体系, 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提高服务业发展档次水平。不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便利境内外游客进出浙江开化。同时完善、保护开发和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五、结语

浙江省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尤其是革命老区更为突出, 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 红色历史资源, 形成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形成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 成为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 区域生态旅游经济与红色旅游经济和谐发展, 促使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马东泉: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生态开化[J].政策望, 2005, 2:19~20

[2]郑健民钱文荣何礼平:浙江开化县森林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索[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21 (3) :333~338

[3]开化库坑“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昨日揭碑[Z].http://www.zjol.com.cn.2008~4~19

[4]中共开化县委党史研究室, 开化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在开化集结组编[Z].http://www.khnews.cn2008~4~19

[5]应长汉常茂林:开化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浙江统计, 2006, 8:53~54

篇9:浅论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管理学部)

上一篇:简洁的美好的晚安问候语短信81条下一篇:我心中的偶像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