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2024-06-09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精选十篇)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篇1

近年来,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我国有很多城市瞄准了潜力巨大的冰雪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辽宁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如何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在形势下开拓冰雪旅游的新局面,值得研究。本文将着眼于辽宁省的冰雪旅游资源条件,探讨适合于本地区冬季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策略。在既面临机遇,也承受国际国内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找到突破口,实现冰雪旅游的大发展、扩大辽宁省旅游的知名度,实现省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是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冰雪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冰雪旅游最早开展与黑龙江省,一般认为以1963年哈尔滨举办的冰灯游园会为标志,后来陆续有结合当地的名族特色,并推出了哈尔滨冰雪节等一系列活动。黑龙江省在1996年又建成了一个,以滑雪为产品的滑雪度假村---亚布力风车山庄。以黑龙江为首的东北三省曾几何时,作为冰雪旅游的领头羊,带动着全国旅游的发展。

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改变,国内各地都通过改革创新,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我国多地都有雪场、冰雪度假村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辽宁省冰雪旅游必须依托当下经济形势,努力开创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后期的超越。

三、体验经济下的冰雪旅游思考

(一)体验经济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于1999年合著了一本名为《体验经济》的书,专门对体验经济进行论述。作者认为体验经济要求企业经营者“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能够产生“回忆”的活动。企业给服务对象提供不只是产品,而且还包括服务,还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实现消费者自我价值,让人在内心产生丰富情感甚至是共鸣。

(二)体验经济与旅游

体验经济与旅游业关系密切。

旅游业是典型的体验经济行业,是体验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平台,旅游业的发展以体验经济为依托。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更深的内涵。旅游者在体验不同旅游内容的同时,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获得良好的自身体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企业推出新的体验活动,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不仅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体验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

体验经济也需要依托旅游业这个平台。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的经济形态,体验旅游是这个时代旅游者必然的需求。体验经济的消费者也就是旅游业的旅行者,旅游业的兴衰影响体验经济的涨落,旅游企业的新产品需要体验经济加以验证,旅游者的体验是判定旅游地体验的重要尺度。

旅游者体验过一遍的经历,如果再去体验一次,会让旅游者失去兴趣。旅游者对于不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本质就是体验差异。因此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如何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充分挖掘旅游者各方面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愉悦体验,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旅游企业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应充分了解旅游者需求,根据不同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因素,依据主题性、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挑战性等原则不断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期在体验经济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辽宁省冰雪旅游现状分析

(一)辽宁省旅游冰雪优势

辽宁省地处东经118°50′-125°47′、北纬38°43′-43°29′。东西550公里、南北550公里、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地处欧亚大陆东岸,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最低气温达零下30℃。辽宁省的主要河流从11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为冰封期,冰封期长达4个月,在加上辽宁省的温度相对东北其它二省而言更为适合室外运动。

(二)旅游基础设施

辽林省现有的10多个大型雪场,包括坐落于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东北亚滑雪场、棋盘山滑雪场、弓长岭滑雪场、以及林海滑雪场、天桥沟滑雪场等。其交通都非常方便,大多都可以乘飞机、火车或是公交线路达到,且各类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且雪场大都建在林木繁盛、气候良好的景区,可谓景致宜人。

东北亚雪场距沈阳市区28公里,是目前国内城市近郊最大的滑雪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雪场占地70万平方米,雪道就有12万多平方米,并提供了5万多平方米的嬉戏场地。同时设有爬犁场地、雪橇场地以及高山滑雪场地、雪地摩托场地等。同时又开展单双人雪车、滑车、冰车、自行车等免费设施,并有开展雪地足球、雪地拔河等传统雪地体育项目。

棋盘山雪场,位于沈阳市东北部,距离市区仅17公里,游客可乘飞机或火车至沈阳市,然后市区乘公交直达。雪场位于棋盘山景区,滑雪设施齐全,现有4人高空吊椅索道和680米的双人高空吊椅索道各一条,节省了游客的游览时间。

弓长岭滑雪场有叫做弓长岭温泉雪场,建在辽阳市弓长岭汤河风景区内,西面有著名的汤河温泉。雪场离本溪和鞍山都不算太远,有省道直通,交通便利。雪场内有3条高级雪道,被指定为全国青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该雪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温泉雪场,可谓是温泉和滑雪结为一体,让游客产生别样感受。

五、辽林省冰雪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够,体验产品少

辽宁省因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已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现有的旅游项目在活动的设计方面缺少思考,在活动的内容上呆板而缺乏主题,在活动的方式上则显得老旧而又缺乏文化内涵。由于缺乏与周围自然景观资源相一致的主题,无法充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游客的参与和活动也就无从谈起,这就降低了游客的体验度;创新性活动和具有文化内涵活动的缺失,也无法提起游客的参与性;由于旅游人才的缺失带来旅游活动在设计安排上的合理性、舒适性的不足和疏忽,也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影响。总之,在体验经济下的今天,活动参与性、丰富程度、创新性的缺失,势必使得游客对旅游活动体验的满意度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到整个旅游阶段的总体体验满意度。

(二)旅游资源开发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性

辽宁省的主要雪场大都集中在沈阳市周边,整个辽宁省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在空间上呈现出非均衡性的特点。这将严重制约辽宁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发展,并使得辽宁省的冰雪旅游在后期发展上缺乏动力及竞争力。

(三)国内国际方面竞争激烈

在国内,有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哈尔滨在冰雪旅游方面开发较早,且交通、基础设施、知名度、运营经验等方面都有优势。国内很多游客都会选择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哈尔滨去进行冰雪旅游。另外,北京和内蒙其他地区也对辽宁省的冰雪旅游形成一定的压力。

在欧洲、北美等国际地区相关国家,较早就进行了冰雪旅游的开发,无论在设施建设、营销模式还是运营经验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这是辽宁省无法比拟的。例如在滑雪场的建设方面,除了具有长期的施工经验和历史文化积淀,通常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冰雪旅游的产业链,在吃、住、行、娱、游、购等方面都处理和衔接的非常到位。日本及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对我国的旅游业带来的较大的威胁。国内很多沿海发达城市、国外东南亚及东北亚等地的游客,大量的涌入上述两国进行冰雪旅游。究其原因是他们具有完善用于滑雪旅游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水平的旅游管理能力和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由此看来,辽宁省的冰雪旅游市场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元竞争,面临着较大的冲击。

六、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大部分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更多了人有了旅游的意识。他们想通过亲近自然,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心灵上放松。在体验经济下的今天,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文化需求,喜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下,辽宁省冰雪旅游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政府加强引导,做好宏观规划

目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提升到了以体验休闲为主的度假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业的主要趋势。体验式旅游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还要在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上面多下工夫。要在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而又富有创意,让游客感到耳目一新而又精神愉悦。因此,政府应该立足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对市场的主导控制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充分考虑体验经济下顾客的体验需求,开发体验度丰富的旅游产品,并将此作为冰雪旅游开发的重要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项举措来实现。

旅行社或旅游中介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开展及运营的经验,但缺乏对目的地的了解,如果在脱离了对旅游目的地了解的大前提下制定旅游线路,必将是不合理的。而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长期居住在当地,对当地的冰雪资源、人文风土都有充分的了解。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该放下架子,加强和旅行社或中介公司的沟通,引导其制定反映当地特色的旅游线路,设计体现本地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同时政府应该把当地开发的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活动项目提前告知旅行社,让旅行社能够及时的调整及规划旅游行程。另外,政府和旅行社双方应该在充分交流后,设计多条各具特点的旅游线路,当游客在某个景点拥堵时,可以进行合理有序的分流。在体验经济下的今天,在冰雪项目的安排上应该有计划的对游客进行引导,安排一些体验性强,游客参与度强的项目,让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冰雪体验活动中来,在运动中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丽景色。

政府应该加大对冰雪旅游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把景区的服务质量关,提升游客的冰雪体验效果。另外,由于各盟市和地区在旅游开发和建设上各自为政,往往造成景区及旅游项目重复开发的情况,不同旅游景区相同的冰雪活动,自然会加剧地区间的不合理竞争,这种竞争势必导致景区间的价格战,最终也势必降低冰雪旅游的质量,对辽宁冰雪旅游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对整个省内的景点和冰雪旅游场所进行统筹规划,规范行业规则,在旅游建设项目审批时严格把关,避免对雷同景点的重复建设。

(二)注重人才引入和培养,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

体验经济下的冰雪旅游作为当地大力发展的一种旅游方式,其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专业管理团队及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充分依托辽宁省的优势资源,实现对整个辽宁冰雪旅游业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经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培养、吸引旅游业的各类人才。

(三)创新体验产品,增加体验服务

1、开发审美体验产品,注重感官体验

在冰雪旅游发展上要加大体验式产品的开发力度。冰雪审美体验产品,是立足于人们的审美体验,通过将灯光、色彩、形状图案或音乐和景区的自然风光、人造景观的结合,制作出具有动感效果的特殊的冰雪人文景观产品,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刺激,让游客获得美的享受、兴奋与满足,铸就愉悦的旅游体验。审美体验产品的开发,应该充分考虑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在感官的刺激程度方面要多加拿捏,不能过度但也要起到有效刺激的目的。同时对不同的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结合其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处理。例如,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设计成了一个具有欧洲风格的滑雪小镇,景区开发人员将古老的蒸汽机车摄影大赛引入当地举办,和那里的冰雪资源有机的结合。一件件的摄影作品是对中国北方小镇独有文化内涵的一种有效展示。

2、开发参与性体验产品,提高游客参与度

体验经济下的今天,游客已经不再单纯的停留于简单的游览观光,他们更乐意去作为一个参与者去体验各种活动的乐趣。因此,体验式冰雪旅游应该有别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因为冰雪旅游景区的温度往往偏低,甚是寒冷,所以更应该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深度体验,并在活动的多样性及创新性上进行细致的研究,尽可能多的让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零度下的沸腾”。无论是滑雪还是其他冰雪运动,都需要游客的亲自参与,人们在参与的过程感受运动带来的愉悦体验。也可以在景区多增加一些巡演活动,让游客进行互动,并让专业人员带动台下游客一起唱唱跳跳,在缓解游客身体寒冷的同时,也让游客们的情绪高涨。还可以通过在景区的某个区域开展冰雕建设、雪雕设计制作等活动,吸引喜欢亲自动手体验旅游乐趣的游客,景区提供一些半成品给游客,让游客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亲自动手进行加工,从中体验参与的乐趣。

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开发独具风格的新型项目,如阿尔山市不仅推出雪地足球、雪野探险等业余冰雪活动,还可以将体验温泉养生,开发了“滑雪+温泉”的组合型项目,该项目除了让游客可以感受到阿尔山的迷人雪景,同时也可以享受到泡温泉带来的惬意,让游客感受温泉和冰雪的完美结合。

3、营造体验氛围

营造体验氛围,是指在在开发的体验型旅游项目上,注重通过某一群体活动和景区建筑、自然环境的相结合,来制造出一种感觉或效果,其注重的是使人产生依依不舍的体验感和留恋感。辽宁省可以通过举行每年定期举行的冰雪节,也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冰雕雪雕制作赛、雪地拔河等冰雪活动,以及摔跤、赛马、少数名族服饰巡展等民族特色活动,营造热闹喜庆的出游氛围,优化游客的体验效果。还可以将当地的节日和冰雪体验旅游相结合,推出节庆假日旅游项目,包括利用冰雪节、文化节、春节等节日的机会,开展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让游客沉浸在节庆的喜庆氛围,尽情的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大餐,创造不凡的冰雪旅游体验。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篇2

摘要:冰雪运动是健身、娱乐和体育消费的最佳项目之一。作为体育旅游业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黑龙江省应采取大力普及冰雪项目、加强宣传、为体育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冰雪旅游的科学规划和指导、加大冬季旅游对外开放的力度等措施,发展冰雪旅游业,振兴黑龙江经济。

关键词:冰雪旅游;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一、黑龙江冰雪旅游活动开展的现状。

追溯我国冰雪旅游的历史文化,应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3)创办的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为起点,至1985年哈尔滨市举办冰雪节,建成冰雪大世界,标志着将冰雕艺术与雪雕艺术相结合、冰上体育运动与雪地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冰雪旅游风格的形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条件,为形成独特的冰雪旅游与体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寒冷地域的东北三省中,哈尔滨市是我国冰雪旅游与体育文化的活动中心,也是我国冰雪艺术的发祥地。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已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在国内外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哈尔滨冰灯是松花江天然冰块与传统花灯艺术结合的产物。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整座公园犹如一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喜欢体育运动的游客,或在室内、室外的冰场滑冰,或滑雪,或在松花江上滑冰橇、冬泳、踢雪地足球、放风筝、雪地赛车。花样繁多的冰雪体育运动,构成了一道特殊的冰雪旅游与体育文化的风景线。

在哈尔滨附近,有国际级的亚布力冰雪旅游区和二龙山冰雪旅游度假区。二者拥有世界级比赛滑雪场地,配备了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越野和自由式4个场地和相应的索道,是综合竞技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国家级基地。作为黑龙江省绿色资源风景区的伊春,冬季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是理想的赏雪、滑雪、戏雪之地,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三大冰雪旅游线路之一。被誉为“冰雪故乡、瑞雪世界”的伊春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发了滑雪、狩猎、雾凇等旅游产品,开发了山地滑雪、越野滑雪、雪滑梯、冰雪山地车、狗拉爬犁、雪地摩托、溜冰、冬泳、冰球、徒步穿越林海雪原、赏雾凇景观、冰雕景观等多种冰雪体验活动。伊春现已建成铁力日月峡、梅花山和兴安等4家省S级以上滑雪场,其中,铁力日月峡、梅花山滑雪场还曾多次被设为国际滑雪节的分会场,建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可为滑雪爱好者和滑雪发烧友提供优质的滑雪服务。另外,黑龙江省阿城市的玉泉冬季狩猎、滑雪、滑冰、冬泳、冰帆等竞技体育中的各种冰雪旅游项目,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醉身于冰雪运动的体育文化氛围之中。这些冬季项目发展优势地区,为我国冰雪旅游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二、开发冬季体育冰雪旅游业的思路与对策。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要开发旅游项目,应充分地利用北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重点应放在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依托冰雪的资源优势,打造专项旅游的品牌,以开发冰雪旅游产品中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传播、发展体育文化。新开发的项目要从游乐型和竞技型两个方向考虑,以满足更多的冰雪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另外,在举办大型比赛的同时,还可进行诸如冰博会、雪博会、冰雪洽谈会、时装展示会等商业活动,以及艺术作品展、电影周、大型歌舞表演等文化活动,以渲染、烘托体育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社会生活的美丽色彩和感宫刺激,愉悦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享受,尽情地品味体育竞技中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冬季体育冰雪旅游与其他体育旅游一样,是综合的社会现象,涉及到文化活动、大众体育、社会活动、政治形势、体育设施及竞技水平等诸方面因素。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开发冬季体育旅游产业,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目前,我国体育游游产业尚存在行业壁垒森严、管理体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影响了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国际管理。针对上述问题和冬季体育旅游特点,现提出以下对策性意见。

1.大力普及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冬季大众体育。

开展冬季大众体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冰雪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群体,体育制度与法规,专门训练的培训组织机构,以培养人们对冬季体育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人们对冬季体育高品位的需求,进而在冬季体育广泛普及以及人们对冬季体育功能与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冬季体育旅游产业。这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2.加强宣传。

对冬季大众体育和冬季体育旅游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体育需求,扩大体育消费。没有大众的广泛参与,没有社会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就不可能有冬季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引导大众对冬季体育的消费是发展冬季体育旅游的驱动力。

3.为体育旅游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旅游业是长年重复性的行业,行业间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尤其是,除良好的运动条件外,舒适温暖的宾馆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对于冬季体育旅游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企业若要招揽大批游客,就必需向旅游者提供周到、一流的服务,组织和安排好体育旅游的全过程,确保旅游活动圆满成功。

4.加强对冬季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指导。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篇3

关键词:体验;冰雪旅游;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83-02

一、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提出

(一)体验与体验经济

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也叫感悟或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种经济形式,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较快的经济领域。体验经济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审美性和逃避性的特征。

(二)冰雪旅游

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冰雪旅游具有参与性、体验性、较长的逗留时间、对资源较强的依赖性、健身性和休闲性的特点。冰雪旅游可以分为:一般冰雪旅游、运动休闲类冰雪旅游、节庆类冰雪旅游及赛事类冰雪旅游。

(三)体验式冰雪旅游

体验式冰雪旅游,就是在冰雪旅游中自己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所得来的感悟。体验式冰雪旅游是在体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和冰雪旅游存在缺乏体验式模式状态下提出的,很有市场开发和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内涵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体验式冰雪旅游可以分为:娱乐的体验、体育锻炼的体验、参与大型赛事及其他与冰雪旅游有关活动的体验和多种类型冰雪景观的审美的体验四种方式。这四种体验方式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当前强化冰雪旅游娱乐方式是吸引旅游者最好的方式。

二、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哈尔滨体验式冰雪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应当承认哈尔滨目前在冰雪旅游方面体验式色彩越来越浓,活动内容越来越多,冰雪旅游市场通过强化体验式模式也越来越宽广,体验式冰雪旅游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开发地区的跟进,哈尔滨市民参与程度高、滑雪期长、雪质好等优势逐渐在减弱,体验式冰雪旅游开发还不够拓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体验式冰雪旅游开发不够深入,哈尔滨本地市民缺乏参与热情

据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的接待人数呈上升趋势,近两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接待人数突破百万人次,雪博会的接待人数突破三十万人次,但均以外国和外地游客为主,本地市民所占比重偏低。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必须要重视本地客源问题,哈尔滨本地市民参与性低已经成为制约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市场扩展的一个瓶颈。

(二)体验式冰雪旅游开发服务设施建设不够理想

过去,一些自然因素影响给哈尔滨体验式冰雪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带来损害。例如亚布力的风灾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再加上融资效果较差,资金投入规模较小,使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体验式活动设施还不够完整,旅游产业链开发进程比较短,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快,综合配套工作不到位,导致体验式冰雪旅游产品很难深入开发。如滑雪产业的上游产业,滑雪服、器材、缆车、索道及人工造雪系统等生产企业和产品明显欠缺。

(三)体验式冰雪旅游市场意识、产业创新理念跟不上国内外发展形势需要

很多冰雪旅游景点设计的视觉审美较少、现代科技技术应用不广泛。比如,许多冰灯雪雕景点还停留在冰建筑、雪景、灯光等原有水平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了一些,但不高端、不新颖、不大气,远不如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集灯光、投影、激光技术于一体的大场景、大制作、大气派,尤其缺少新奇和特色冰雪景观制作。近两年冰雪大世界推出的“林海雪原”景区表演利用雪上、冰上运动项目,利用舞美、视频、灯光、特效等手段,举办的大型冰雪实景演出,游客观看后反映也较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和杭州的“西湖印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四)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制约自身发展

冰雪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存在相互制约、衔接脱节、多头管理等种种弊端,不适应进一步推进冰雪项目发展需要。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主要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游园会、滑雪、极地馆建设为主,主要产品在行政上分别隶属文化、园林等部门。由于缺乏全面的调控手段,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能力很弱,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加上利益关系等影响,许多冰雪旅游产品被人为分割,冰雪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冰雪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使得冰雪旅游业缺乏整体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滞固了其发展的脚步。

三、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的对策

冰雪旅游开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笔者仅就体验式冰雪旅游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一)在冰雪旅游发展上要大力强化和增加体验式内容

首先,强化审美式体验冰雪旅游。通过实现集原始风光、人造景观与现代灯光、投影、激光于一体的、具有动感效果的特殊的冰雪人文景观产品相结合的冰雪景观制作,改变当前的大型冰雪景观制作虽美观但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不足的局面。

其次,强化参与开发民俗型冰雪旅游的娱乐活动娱乐式体验冰雪旅游。在开发冰雪观赏景观的同时要使一些具有民俗色彩的活动参与进来。如:满族人喜欢的冬季活动滑冰车、拉爬犁、冰上踢石球等;达斡尔族的打冰哧溜,锡伯族的蹬冰滑子、撑冰车;赫哲族的滑雪、狗拉雪橇、森林狩猎等,要以“编织”故事为切入点,提高现有产品的创造力,促使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构成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增加游客可参加的娱乐式体验活动。

再次,强化参与冰上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体育体验。除了滑雪项目外,可在冰上拔河、雪地碰碰车、人拉爬犁、打冰尜、冰地开江冬游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探索。同时,使游客能在体育冰雪旅游中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采购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相关产品。体育冰雪旅游者,可通过消费亲身体验和感受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魅力,满足其体育冰雪旅游心理需要。

最后,强化参与大型活动的体验式冰雪旅游。尤其在地方特色的体育盛事、大众体育比赛等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都要突出体验式冰雪旅游的特点。如:哈尔滨国际滑雪节、冬季奥运会、亚冬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有影响的国际比赛所需的赛事类冰雪旅游产品。尤其是要大力挖掘日常旅游与开展节庆类假日冰雪旅游相结合的体验式冰雪旅游项目。节庆型冰雪旅游包括利用元旦、冰雪节、春节、元宵灯节的机会,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充满喜庆色彩欢庆活动。

(二)整合冰雪资源,实现为开发体验式冰雪旅游服务项目的延伸发展

通过引资合作,发展雪具、滑雪服装、索道、缆车、造雪机、压雪机、雪地摩托等滑雪用品和装备,逐步发展壮大体育冰雪旅游配套产业。哈尔滨打造精品景区景点,扩大和提高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太阳岛雪博会的规模和档次,使哈尔滨冰雪旅游始终处于国际前列。城市的冰雕、雪塑、冰灯文化艺术不仅要有规模和数量,更要体现冰雪文化艺术的品位。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精心设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展示哈尔滨的冰雪特色,增强对外埠游客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我市冰雪运动的传统和优势,组织速滑、冰球、冰舞、花样等比赛和表演,提高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水平,开发更多可供游客参与的娱乐项目,增强旅游的趣味性。

(三)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

围绕哈尔滨冰雪旅游,打造冰雪经济产业链,建立产业链条延伸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强和拓宽冰雪核心产业,构建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度假、冰雪艺术、冰雪民俗、冰雪餐饮等冰雪旅游产品体系,积极拓展冰雪旅游的下游产业,打造冰雪旅游综合体,提升哈尔滨旅游集群化发展水平。完善冰雪旅游的市场机制,冰雪旅游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提高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客源市场,争取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吸引、利用、培训人才的机制,充分挖掘哈尔滨在项目策划、冰景制作、组织实施及冰雪技艺人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专门人才,并培育各类人才新的增长点,建设哈尔滨冰雪旅游培训基地,真正承担起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各级各类冰雪旅游人才培训的职能。要建立体验式冰雪旅游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与奖惩机制。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使体验式冰雪建设项目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监督、有奖惩,做到项目有人负责,责任能够追究。

(四)不断完善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

提高体验式冰雪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提高冰雪旅游的服务质量及运用价格机制调整市场,实现“食、住、行、游、购”之间的有效配合。旅游者在“食”的方面,通过味觉体验,使其享受到哈尔滨独有特色食品味道,叫响“龙菜”,形成自己吸引人的独特菜系。同时把哈尔滨原有的香肠、面包、酒糖、“一手店”和“裕昌店”、“老鼎丰”、“肉联”、“秋林”食品做大做强,提高味觉在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感召力。在“住”的方面,整合高、中、低档酒店,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行”的方面,要把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作为推进体验式冰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加大投入,增加出租车数量并进行出租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解决出租车打车难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好公交车的作用,可借鉴大型超市有多条线路招揽客源的做法,开辟滑雪场、冰雪大世界等专门线路。

总之,哈尔滨体验式冰雪旅游有潜力、有优势、有市场,我们不能丧失信心。当前,最主要的是迎接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改变弱势环节,我们就能赢得竞争中的主动权,营造体验式冰雪旅游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丽梅.冰雪旅游策划[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

[2]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3]王晶,邸春光.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日本札幌雪节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2,(4).

[4]王晶,徐淑梅,张德成.哈尔滨冰雪旅游未来发展路径研究[J].冰雪运动,2008,(3).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篇4

五大连池风景区作为黑龙江省为数不多的国家5A级景点在冰雪旅游上同样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优势。然而受省内太阳岛、亚布力、雪乡等景区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品牌影响力大等因素的影响,五大连池景区在冰雪游上并无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深入了解体验经济内涵和市场需求,提高冰雪旅游体验性价值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体验经济

1999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可以看出,体验经济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而是提供最终体验和充满感情的力量,并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体验经济被其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从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

(二)冰雪旅游

冰雪旅游的产生最早源于寒地民族,是一项充满了浪漫与刺激的古老运动。随着现代旅游业时代的到来和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广受青睐,世界各国掀起了冰雪旅游的开发热潮,建起了大量的度假村、滑雪场和冰雪乐园。冰雪旅游作为滑雪旅游的拓展和延伸,同样属于生态旅游范畴。它是一项极具刺激性和体验性,集运动、娱乐、观光、度假、购物、商务与竞技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具有反复消费、附加值高等特点。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AIEST定义),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消费属性﹑休闲属性以及社会属性,说明了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服务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的科学。所以,在以冰雪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可以对冰雪旅游做如下的界定:冰雪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观摩或参与冰雪活动的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三)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冰雪旅游

冰雪旅游除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等一般旅游形式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健身性和休闲性等独特的特征,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冰雪旅游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则需要立足于体验经济,对冰雪旅游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实现从简单观光类冰雪旅游产品向休闲体验类冰雪旅游产品的过渡转型。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冰雪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迪士尼乐园的经营方式,建造规模巨大的冰雪乐园。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除了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娱乐设施设备建设之外,如何对冰雪旅游产品进行定位宣传,调动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而刺激带动游客的体验需要已成为首要问题。

三、五大连池风景区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一)五大连池风景区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占地面积1060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性,区内分布有典型的完整的火山地貌,同时还有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相渗透的生态多样型植被群、石龙河药泉湖等河流湖泊以及格拉球山等湿地景色,为五大连池风景区冰雪旅游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另外,五大连池风景区中还保留了部分达斡尔民俗活动,游客在此可以享受到风格迥异的冰雪旅游体验。

(二)五大连池风景区冰雪旅游存在的问题

1、规划体系不成熟

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于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关注点集中在火山地质地貌科研、世界遗产申报、夏季观光疗养等方面,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学术研讨及策划项目非常少,不足以为体验式冰雪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持。风景区虽然在每年冬季都会对游客开放,但旅游人次数和收入相对哈尔滨、长春等地差距极大,甚至出现亏损状态。据调查,三池冰雪乐园项目只运行了一年便由于种种原因搁浅,这说明风景区的冰雪旅游总体规划不完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不能从游客角度出发,做出真正符合市场体验需求的产品项目。

2、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五大连池风景区地理位置偏僻,与中心市场距离较远,可进入性较差,使其丧失了一定竞争力。自2008年黑龙江省旅游名镇建设提出后,五大连池风景区作为重点建设景区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截止到2014年,风景区旅游增收幅度不大,其高峰期仍集中在夏季,而对于冬季冰雪旅游的发展一直没有确切的政策方针作为指导,资金方面的支持更是很少。众所周知,五大连池风景区以火山地貌地质景观而闻名于世,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旅游产业的推广方面,较为专注于宣传火山矿泉等特色资源,弱化了冰雪旅游项目。

3、冰雪旅游产品单一

五大连池景区目前现有的冰雪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传统,且档次不高,例如滑雪、雪橇、雪圈、雪地摩托、堆雪人、溜冰面等等,没有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产品。而同时期,哈尔滨以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和冰雕游园会作为引领项目,以寒地博览会、图书博览会、新年音乐节、冰雪风光摄影大赛、冰上风情秀、冰雪集体婚礼、滑雪竞技等文化体育活动为具体实施项目,提高了冰雪旅游的和体育性,这是五大连池风景区需要借鉴并吸收创新的方面。

四、体验经济视角下五大连池风景区冰雪旅游发展对策

要想实现五大连池风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由单纯的观光疗养模式向休闲体验模式转型,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并树立良好的宣传形象。受地理位置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影响,五大连池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不宜过大,可将五大连池打造成黑龙江省北部最具影响力的冰雪旅游胜地。另外,应发挥重点景区的资源优势附带发展冰雪旅游,即打造出几条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突出景区火山矿泉优势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冰雪游。

(一)完善冰雪旅游设备设施建设

按照既定定位目标,将五大连池风景区打造成黑龙江省北部最具影响力的冰雪旅游胜地需要完善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对高档设施设备的投资兴建。卧虎山景区滑雪场目前只有初级滑雪道二条,中级滑雪道一条,没有高级坡和高山滑雪道。而目前这些滑雪道的修建比较简单,距离专业滑雪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滑雪发烧友和滑雪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和爱好者的需求,建议在未来三年内,建好中级坡二处,高级坡一处,建好一处高山滑雪的滑雪道。

此外,还应完善参与性娱乐项目的建设,为游客打造别具风格的冰雪体验。卧虎山景区应利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完善火山动物观赏园、跑马场、狩猎场的建设,可以让游客在体会冰雪的同时感受射猎、射耙的乐趣。三池景区可开发湖上看拉网捕捞,体会冷水垂钓和冬泳等项目,还可以观“龙颌礁”、“霜塔”,赏“连池一叠”湖畔冰花。

(二)打造精品冰雪旅游线路

因五大连池风景区不具备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号召力和规划开发上同样缺乏竞争力,所以企业经营者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省市政府部门和管委会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依据风景区资源特色对冰雪旅游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真正属于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冰雪旅游线路。例如,以“冬韵火山、人间仙境”为主题,围绕“火山、熔岩、冰雪、泉水、朝圣”等冬游旅游元素,设计包装推出“清新洗肺健康游”“休闲度假养生游”“地质科普探险游”“欢乐火山冰雪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和多条冬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提振五大连池冬游市场的人气。

(三)明确主题,强化宣传

目前,黑龙江省内伊春有森林冰雪欢乐节、大庆雪地温泉节、佳木斯泼雪节、漠河圣诞狂欢节、镜泊湖冬捕节、鸡西冰雪健身之旅等活动,省内冰雪旅游已形成联动。五大连池冬季有火山冰雪节,但规模效应性不强,五大连池的冰雪节应立足于生态、冰雪、火山、边境等优势,确定“壮美火山之旅、绚丽多彩之冬”的主题来打造,可以体现出与省内其他景区冰雪旅游的差异性。同时要强化宣传促销,重点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及专场推介等有效手段宣传五大连池冰雪风光、冰雪养生、冰雪民俗、冰雪娱乐、冰雪健身、冰雪文化。

五、结论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篇5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冰雪艺术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类别,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追捧的“新贵”。东北地区拥有着发展冰雪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文化物质资源,但是,一到冬季,冰天雪地人们足不出户,“猫冬”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以致使冰雪旅游很难热起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白点,甚至造成冰雪旅游业的难以为继。因此将“冰雪”做强做大,使“冰雪”“热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将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更是为东北地区快速发展冰雪旅游节,弘扬冰雪艺术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和政策支持。

东北冰雪旅游节的发展现状

目前,冰雪旅游节已成为东北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东北的文化了解,加快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冰雪艺术的国际化趋势,冰雪旅游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东北在冰雪旅游行业中的优势变得不再明显。总的来说,东北冰雪旅游节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冰雪艺术创作队伍水平良莠不齐,人才流失严重

虽然东北地区从事冰雪艺术创作的人员很多,但因为冰雪艺术需要的是文学、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素质的积累才能完成。而创作人员多数为兼职或业余爱好,综合性高水平的创作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给游客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因为冰雪艺术的市场化、国际化,许多城市也开始积极推进冰雪旅游的发展,一些东北籍的高水平冰雕艺术人才被其他城市高薪聘请,导致东北冰雪艺术领域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1)冰雪旅游市场混乱

事实上,虽然东北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冰雪文化,但在让冰雪资源经济化、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上却比较落后,相关旅游企业的制度也不够完善。经常发生资金来源不定,投资不平等、旅游市场发展受阻等情况。而且在东北的冰雪艺术活动好多都是群众自发组成的,大家各自为营,各谋其利,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管理,造成了东北冰雪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

(2)冰雪旅游的艺术水平不高

虽然东北在冰雪艺术创作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事实上其创作经过多年发展,在艺术品质和创造力等方面慢慢显现出其弊端。它通常沿用着旧式的观灯、欣赏冰雕、雪雕等展览方式,展出的冰雕也多是展现传统文化,如十二生肖等形象的作品,许多表达同一主题的形象重复使用,缺乏新意。与国外运用多种技巧、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如何转换思路,扬长避短,成为东北冰雪艺术创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旅游节的艺术设计研究分析

我国进入改革开发以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便转而加强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大家需要的不是单一的、说教式的艺术理念,而是更加思路开阔的、多元化的表现艺术的方式。所以东北在进行冰雪旅游节的开发和发展时,应当在结合当地特有历史文化和特有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创作理念,进行更加多元化、更具艺术魅力的冰雪艺术设计。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1.冰雪作品创作创新

作为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冰灯、冰雕等冰雪艺术给许多人留下了美好的儿时回忆,但随着冰雪旅游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能再拘泥于一些古老传统的意向表达和制作方法,应当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新型艺术设计,如将音乐灯光的组合方式融入到艺术创作中,或在旅游项目规划中设定一些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如太阳岛的“银色梦幻”主题,松花江南部的“璀璨冰城”等,来带给游客新奇而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2.与当地风俗人情相结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进行艺术设计时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而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相结合,这样设计出的艺术作品才能历久弥新,引起人们的共鸣。如在东北地区举办冰雪旅游节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如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东北的二人转表演,满族的剪纸艺术等。将这些本地特有的艺术元素融入到冰雪旅游节的总体规划中,这样可以让游客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了解到东北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在冰雪旅游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东北地区想要保持在冰雪旅游市场的领先地位,安于现状,不懂变通是不行的,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升冰雪的艺术创作水平,规范冰雪旅游市场管理,这样才能让其在依托于当地的优势文化、地理资源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内蒙古冰雪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篇6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和辽宁省在西北部相接。凭借其丰富的地理资源,有让人神往的大草原、美丽的河流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但是其冰雪资源却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内蒙古每年的旅游收录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夏季短暂的三四个月。而冬季漫长的冰雪资源却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随着东北三省冰雪旅游的发展和成熟,对内蒙古的冰雪旅游也带来的更多的触动以及发展的契机。

二、内蒙古冰雪旅游现状分析

(一)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夏季凉爽、少雨、短促。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全年平均降水量50-450毫米。太阳辐射量西南部时长较长,然后逐渐东北向递减少。内蒙古自治区内有很多地市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二)内蒙古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内蒙古冰雪旅游起步较晚,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内蒙古冬季冰雪那达慕,满洲里国际冰雪节,内蒙古开雪节等冰雪节庆活动的开展,以及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满洲里等地滑雪场的兴建开拓内蒙古冰雪旅游新局面。

但是内蒙古在区域位置和运营经验方面不如东北三省。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凭借良好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冰雪旅游时间较长,在我国和国际上都享有盛名。但随着冰雪旅游热度上升,国内方面,华北、西北甚至南方地区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东北三省的冰雪旅游的独享优势已被打破。另一方面,国际上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冰雪旅游热,也分流了部分我国的旅游者。内蒙古冰雪旅游面临严峻挑战,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收国内优势城市的优点,又要创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冰雪旅游,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内蒙古冰雪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资源地理优势

内蒙古有很多天然的具备冰雪资源的地区市,呼伦贝尔、满洲里、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都是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的首选。呼伦贝尔冰封时间长达7个月,冬季的大兴安岭、大草原和湖泊都被冰雪覆盖,银色的冰雪世界风景独好;满洲里的冰雪资源也是得天独厚,在加上其与俄罗斯接壤,其开展的冰雪旅游具备异域风情;兴安盟阿尔山雪质好,风景独特,同时还有原始的温泉,有利于开展冰雪温泉旅游;总而言之,内蒙古冰雪资源和地理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开展冰雪旅游的条件。

2、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

我国共有56个民族,而在内蒙古就聚居着四十九个民族。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居住的房屋结构及室内摆设都很有讲究,女子的刺绣也堪称一绝,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曲棍球;鄂温克族居住的房屋结构及室内设置与达斡尔族尤为相似,饮食方面除了以传统肉食、奶食为主,也逐渐的加入了粮食,而在其它方面,则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内蒙古的朝鲜族人好穿白色衣服,喜欢吃米食,房屋是传统的青绿色的歇山顶,室内干净整洁,家具摆设也都包含不同的含义。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发扬,在这里交汇和碰撞,虽然有相互融合之处,却又各自保留着其独有的民俗民风。这种富有内涵的文化景象就是内蒙古独有的浓郁民族文化资源。

(二)劣势分析

1、交通

内蒙古的冰雪旅游资源及项目对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极具吸引力,但是交通方面不太便利,很多地方都没有到内蒙古的直接航班,特别是直接飞往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内蒙古距长三角、泛珠江三角的距离较远,如果交通的不便,势必会干扰游客的出行态度,而导致放弃出行,从而选择更为舒适的旅游线路。在交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东北三省,他们对各类旅游载体和公司进行鼓励和扶持。

2、旅游产品的丰富性

由于缺乏对旅游产品主题式的设计,使得旅游业务缺乏文化底蕴,无法给游客带来足够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包括旅游人才的缺乏以及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等。

3、基础设施匮乏,服务质量差

内蒙古的交通设施方面,机场、海航口岸、铁路站点、国道等都离景区较远,且地区分配不合理,支线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景区的可进入性差。住宿方面,内蒙古星级饭店的结构比例是不合理的,无法满足各层次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旅游服务体系方面,旅行社分布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对应一致的,从而导致了空间上的分布不合理。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纽带,其分布上的不合理以及数量上不足都会影响到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来自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及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视,将会陆续出台一些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方面的有利政策。内蒙古属中俄蒙三国的边境交界处,又是诸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一直受到中央的关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优惠政策出台,必定给当地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地企业的发展以及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旅游业作为内蒙古重点发展的产业,必定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另外,内蒙古和东部地区的区域合作在不断加强;在《中俄合作纲要》全面实施的契机下,内蒙古和俄罗斯旅游合作的正在进一步深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即将到来;《大小兴安岭规划》的全面实施,也将对当地的基础实施的完善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以上诸多的国家优惠政策,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

2、气候变暖为冰雪旅游带来的机遇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很多地区的冰雪开始融化,山区的积雪越来越少。而这一现象在欧洲愈演愈烈,欧洲的冰雪旅游业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很多雪场被迫关门停业。据英国的克利夫-沃尔姆斯利博士研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欧洲冬季的自然降雪现象将在15年后几近消失。就连著名的滑雪圣地瑞士,也因气候变暖导致高山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受阻,多处景点的冰雪在加速融化。这些都为内蒙古的冰雪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及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分析

1、过度开发影响可持续发展

整个内蒙古都在提倡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有些地区地处偏远地带。很多领导和群众一心想要振兴当地经济,他们寄希望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来改善当地的生活水平。偏远地区本来就缺乏发展机会,一旦有了旅游开发的机会,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引入外部资金,大搞景区建设。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的信息相对闭塞,群众和领导都缺乏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副作用的认识,自然也不会考虑如何去防止旅游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果任由开发商为赚取短期效益而进行肆意开发,不注意景区周边的生态保护,在不久的将来,当地的自然资源势必会遭到严重破坏,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无法维持,从长远看,过度开发将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国内国际方面的竞争

国内东北三省的旅游业体系比较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在知名度和品牌方面也都更具优势。

欧美等国家冰雪旅游开发较早,运营模式和经验相对丰富,冰雪设施齐备,这是国内无法比拟的。因此往往吸引沿海诸多城市的游客前往旅游。

由此看来,内蒙古冰雪旅游市场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元竞争,面临着较大的冲击。

四、发展内蒙古冰雪旅游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和规划

东北三省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时,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备。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给各大航空公司、旅行社以及酒店旅店等各类机构实施消费补贴。经过多年的坚持,才扭亏为盈,然后才有了现在的让人瞩目的旅游业市场。因此,内蒙古政府应该结合区内各个地市的优势和实际情况,在涉及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扶持和帮助。

为了内蒙古的旅游综合竞争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提升策略,逐步提高景区的档次。应该努力完善3A及以下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不断挖掘景区内涵文化,尽快促进景区升级。对4A景区应该在管理水平和景区宣传上下大工夫,通过科学统筹,不断优化景区设施及服务,丰富旅游项目和产品,重点建设一批精品景区,为进一步争创更多的国家5A级景区做准备。

在旅游品牌的打造上,应该积极谋求政府的指导和协调,通过政府一级的宣传平台,对内蒙古的冰雪旅游进行宣传,并充分结合当地的优势特色资源和民俗民风,将其融入到冰雪旅游当中,打造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情的冰雪游。依托冰雪那达慕这样的特色旅游文化项目,在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娱乐等方面创建高端旅游体系,提升游客的冰雪体验感。加大对“冬季到内蒙古去看雪”的推广和宣传,在宣传手段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例如广告、报纸、电视媒体、门户网站及微博,打造体验式的新兴冰雪旅游区。

(二)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加强游客对冰雪旅游的热情,应该从吃、住、行、娱、购等各环节着手,努力完善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吃的舒心、住得舒心、购得安心、游得开心。

在住宿方面,应该对冰雪旅游区饭店的服务质量进行提升,对服务档次进行提高,同时也要对区域内的饭店结构进行调整。要新增星级酒店等高档酒店的数量,也应该在青年旅馆、城市家庭旅馆、自驾游营地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建设进程;同时积极调整星级酒店结构,并在青年旅馆和城乡家庭旅馆的开发比例上,进行总体布局。最终使内蒙古的住宿条件能够迎合不同层次的各类消费群体,让所有游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改善游客的住宿体验。

餐饮方面,应该在餐饮业的管理、餐饮档次提升以及原生态菜品的开发方面加大力度。可以在景区内建设特色餐饮一条街,并加强对餐饮卫生的监督,极力促进就餐环境的改善和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让游客放心就餐,开心就餐,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度。

在购物方面,应该主推绿色有机食品,内蒙古拥有天然的草场和丰富的农林资源,在牛羊肉、特色野生制品等特色食品方面都占据足够的优势。企业应该在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上加大投入,对人有我有的产品应该通过严控食品生产环节,努力改善加工工艺,争创国家特色农产品、有机认证产品。对人无我有的产品,如内蒙古少数民族家庭的手工艺制品,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注重产品特色及文化的融入,充分发掘具有特色的产品,提高游客对旅游纪念品购物的可选性。同时在旅游的主线路及重点景区周边,建设适当数量的旅游商品销售点,方便顾客的选购。另外,应该联合工商部门建立健全的旅游购物保障制度,让游客购得安心。滑雪场周边也应建立完善的购物基础设施,实现综合服务和商业体系的完备。最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升游客的购物体验度。

旅游娱乐方面,则应该在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上加大力度,通过开辟夜间特色步行街,组织少数民族特色文艺表演等特色活动,展示城市特色及魅力,提高旅游吸引力。

除了以上的基础配套设施外,还应对景区内公厕、指示牌进行一定的建设投入,并做到定期维护和检修,保持接待设施的完好整洁。另外,由于冰雪旅游游客所处的环境很冷,景区应该在公共休息区等设施上加大投资,让顾客有合适的休息空间,景区当然也可以在休息区设置旅游纪念品卖场及餐饮消费卖场,引导游客合理消费。游客在得到放松和休憩的同时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消费,实现游客和开发商的双赢。

总之,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使游客的出游需求得到满足,也间接的提高了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

(三)开发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内蒙古可以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开展节庆假日旅游项目,包括利用冰雪节、文化节、春节等节日的机会,开展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让游客沉浸在节庆的喜庆氛围,尽情的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大餐,创造不凡的冰雪旅游体验。

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项目,可以是繁忙的都市人感到心灵的沉寂,是独特的文化旅游类型之一。内蒙古有着丰厚的冰雪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在民俗冰雪旅游方面的开发还很少,民俗特色也不够突出,不能满足游客对冰雪文化体验的需求。旅游项目开发人员要做的是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冰雪项目相结合,开展极具民族文化风情并主题鲜明的体验产品。如马拉爬犁和满族人的风俗文化的结合;打冰哧溜和达斡尔族文化的融合;蹬冰滑子和锡伯族文化的结合等。开发出各具民族风格的冰雪体验活动,让游客尽情感受各民族的民俗风情。

也可以通过开展牧民生活体验一条龙项目,让游客做一回牧马人,使其深入体验牧民生活,参加篝火联谊晚会、亲手制作和品尝民族特色晚餐,并到少数民族民居参观和住宿等,使其切身的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相信通过这类民俗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定能给内蒙古冰雪旅游带来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市场营销

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7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 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最大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以草原的垄断性、森林的天然性、野生动植物的珍奇性、古迹的民族性和民俗的独特性, 被列为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和全国六大景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旅游业,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 旅游生产力已初具规模, 旅游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态势。但自2002年后, 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旅游收入占当年GDP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波动明显 (如图1) , 旅游收入在全区的比重出现下降 (如图2) , 旅游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凸现。

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 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错综作用的过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呼伦贝尔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依托点仍然在自然区位优势及其所赋予的旅游资源优势。从发展趋势看, 冰雪旅游“将是超常规发展的旅游产品” (魏小安, 2003) , 市场前景广阔。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大发展经验看, 通过发展冰雪旅游, 可以有效打破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夏季无客房、冬季无客源的“瓶颈”, 从而改善旅游投资环境, 带动旅游设施建设, 实现旅游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二、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自然资源优势。

呼伦贝尔地处北纬47°~53°之间, 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 形成平均积雪覆盖期为150余天、年均降雪30多毫米的“长冬厚雪”地域特点, 成为中国降雪时间最早、留存时间最长的地区。作为内蒙古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3 000多条大小河流和500多个湖泊构成的发达的水系保证了冰雪景观的丰富多样性。结合其起伏明显、但坡度一般小于45°的地形特征, 呼伦贝尔具有开展室外冰雪运动和感受冷体验的最佳天然条件,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特征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2. 生态环境优势。

呼伦贝尔地广人稀, 工业相对不发达, 环境的人为污染与破坏较少, 自然环境保持着其自然、原始的面貌, 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全年空气质量的平均状况在优良水平以上, 在全自治区14个城市中位居第一。冰雪的天然性与生态环境的原生性恰好符合现代旅游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提升了其冰雪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3. 历史文化优势。

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蒙古文化发源地, 呼伦贝尔居住着32个少数民族, 特别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和俄罗斯族, 民俗文化原始而奇异, 2006年被评为“CCTV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与原始的自然生态和谐一体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遗存同冰雪环境的典型性相结合, 赋予呼伦贝尔冰雪旅游鲜明的主题。

4. 后发优势。

尽管与欧美国家相比,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黑龙江省的跨越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也总结了许多经验与教训, 使呼伦贝尔等冰雪旅游后发地区可以通过模仿、吸收与采纳等做法, 在技术、成本、时间等方面获得后发利益, 有望实现高起点、高层次、高品位地规划与开发冰雪旅游资源, 加速冬季旅游市场的“破题”进程。

(二) 劣势分析

1. 区位及交通方面。

呼伦贝尔远离国内旅游客源主市场, 且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尽管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但景区分布过于分散, 线长点多,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旅游产品直观价格高, 开展跟踪、救援等服务难度大。

2. 旅游设施与服务质量方面。

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呼伦贝尔缺少真正市场经济的投资软环境, 都市带动力度不够。相关冰雪活动场地的服务设施不足, 除牙克石凤凰山庄滑雪场、满洲里达永山四季滑雪馆初具规模外, 众多优质冰雪资源尚处于待开发阶段。旅游旺季时间短, 又进一步约束了旅游供给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主要靠短期培训来补充, 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佳。在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渐趋理性、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旅游服务与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难以很好契合, 旅游供求结构矛盾突出。

(三) 机遇分析

1. 政策扶持方面。

内蒙古自治区“要切实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使之尽快成为全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战略的提出为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呼伦贝尔市“有退有进, 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与推进新型服务业发展, 加速了旅游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2. 旅游趋势方面。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 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化, 追求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成为时尚和潮流, 冰雪旅游开始由“贵族”活动向全民运动转变, 冰雪旅游市场空间广阔。

3. 区域合作方面。

呼伦贝尔虽远离中国的经济重心, 但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域, 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的黄金地带。目前, 已与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与国内28个省市区的200多个城市地区建立了经济联系。随着东北亚经济圈和欧亚第二座大陆桥的建设, 旅游区域合作的空间更为广阔。

4. 市民消费水平方面。

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呼伦贝尔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达30.5%, 市民消费水平提高, 私家车拥有量以平均每天200辆的速度递增, 将大大促进人们的出游率。

(四) 威胁分析

1. 竞争环境的变化。

从宏观看, 旅游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随着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区等区域合作的发展, 使得单个旅游区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弱, 尤其体现在资金筹措与资源开发方面。从微观看,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起步早, 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品牌, 其前置效应影响着游客, 使呼伦贝尔客源市场拓展艰难;辽宁、吉林省凭借其临近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 也在积极发展冰雪旅游, 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高科技的发展使冰雪旅游已经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 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使冰雪资源的垄断性地位下降。

2. 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渐趋理性, 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花更多的钱, 享受更好的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和专项产品需求的增加, 使目前以观光为主的呼伦贝尔旅游供给市场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供求结构失衡, 尤其是在供求质量与供求数量方面更为显著。

三、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发展对策

1.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 进行市场定位。目前, 中国冰雪旅游已逐渐形成运动化和游乐化两个发展趋势 (林峰, 2008) 。前者形成以专业化器具为基础的冰雪运动休闲旅游市场, 后者形成以体验为基础的冰雪游乐休闲旅游市场, 共同构成国内冰雪旅游金字塔型市场结构。金字塔上部的中高级冰雪运动者虽然更舍得花费, 但对运动场地和器具的要求高, 选择目的地时更注重场地的专业程度;金字塔的下部主要是大众市场的赏雪、玩雪者, 更注重与大自然的亲近与体验。根据波特理论, 竞争优势有两个不同的层次, 即低层次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和高层次的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 冰雪旅游产品的成本较高, 因此,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呼伦贝尔来说, 应该避开资金“瓶颈”, 重点开发大众冰雪旅游市场, 从文化方面进行定位, 利用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来形成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在体现顺应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主导思想基础上, 要充分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 以“高纬度冰雪与民俗体验”为主题, 演绎冰雪民族风情、展现高纬度雪原魅力。依托那达慕、春节、圣诞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营造民族文化氛围, 让旅游者置身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赏雪、玩雪, 在游玩过程中无意识地去感受文化的异质性。提高旅游者自我参与及体验程度, 使旅游者在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中获得精神和文化享受。通过冰雪景观的观赏性、冰雪活动的趣味性与冰雪民俗的独特性在更大的范围上适应需求、拓宽市场。

2.以依附性发展策略为切入点, 实现区域联合。在旅游地进化中, 因竞争与协作而衍生的集聚扩散现象, 使得旅游地的分布由松散走向密集, 逐渐产生了旅游带 (区或圈) [1]。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冬季“三极”旅游市场中的重要一极[2]。随着其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 其必将成为中国冬季冰雪旅游的“增长极”, 通过辐射作用由点及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301国道与滨洲铁路的连结作用, 黑龙江冰雪的“瑰丽”与呼伦贝尔冰雪的“质朴”所形成的互补性, 为呼伦贝尔地区成为其辐射力的重要承接区域成为可能。在现有的制约因素下, 呼伦贝尔冰雪旅游的发展必须选择依附性发展策略, 主动与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摆脱规模、资金、季节等条件的限制, 通过一体化的市场营销来争取更多的客源, 尤其是争取更多的高质量的旅游者, 以扩大在全国冰雪旅游市场上的份额, 实现旅游客源市场的逐步升级。通过这种合作,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旅游区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使旅游路线变得更为丰富, 延长景点群整体的旅游时间比, 从而减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 缓和了可达性差对游客所产生的阻力, 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提高其满意度,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3.以体验为切入点, 形成产品的区域结构。根据现有发展条件, 呼伦贝尔应采取采取非均衡发展, 通过培育区域增长极, 实现集约增长, 形成3点1轴线、1带4域面的空间结构。在区域间旅游合作组织“兴安旅游集团” (1) 基础上, 建立无障碍旅游区, 依托301国道与现有发展基础, 形成集精品冰雪运动、特色冰雪活动、冰雪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东西向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在海拉尔、满洲里两个客流集散地建设以民俗体验为主的冰雪旅游增长极, 通过融入民族特色的狗拉爬犁、马拉雪橇、雪圈、冰钓、冰尜、滑梯、雪地摩托车等活动形式, 将公众的参与性融入到多元化的旅游活动中;通过冰雪嘉年华大型娱乐活动将攀冰岩、滑冰车、“逛”雪屋、“泡”冰吧等活动形式引入, 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提升旅游者的审美体验;通过进一步完善滑雪场地, 使牙克石具有承接黑龙江省滑雪市场辐射作用的能力, 逐渐实现其向呼伦贝尔冰雪运动核心区的跨越。此外, 在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三个中心城市重视公共设施建设, 普及传统冰雪运动项目, 开辟适应孩子玩耍的区域、为初学者学习用的初级雪道, 以“让呼伦贝尔人民先享受”的口号, 吸引市内冬季旅游客源, 避免其流向其他目的地。市民冰雪旅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会促进呼伦贝尔冰雪旅游信息辐射面的扩大, 有利于形成市场口碑, 促进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形象的传播。

依托大兴安岭山地, 建设以草原踏雪牧户游、森林狩猎猎户游等为主打产品的南北向冰雪风情旅游带。在这条带上重点建设4个小型域面:包括大兴安岭北段鲜卑拓跋发祥地、鄂温克旗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部落、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乌鲁布铁鄂伦春狩猎部落。在1带4域面内, 重点发展冰雪民俗风情旅游。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求不高, 但要通过丰富的活动类型与内容、较强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去真实地感受呼伦贝尔所特有的民风民情, 从而减少寒冷的气候对旅游者所形成的心理约束性。

4.以原有旅游形象为切入点, 强化冬季旅游形象。旅游形象的完善是对区域旅游的提升, 也是对区域旅游品牌的进一步塑造。固有的旅游形象会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产生“先入为主, 以偏概全”的影响。在呼伦贝尔以往的旅游形象宣传中, 比较强调草原森林的夏季美学特征与环境特征, 从旅游者的旅游经验角度看, 更多也只局限于夏季的草原与森林。因此, 今后应在呼伦贝尔整体识别系统 (CIS) 当中, 通过视觉、行为将冰雪旅游主题清晰化、感官表象化、个性突出化, 利用旅游标识系统提供推介形象。通过旅游推介会、交易会、网络、媒体等平台多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明晰呼伦贝尔的冬季旅游形象, 以有效提高呼伦贝尔市的知名度, 拓展潜在旅游市场。

四、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为规范, 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 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及政策法律依据, 切实履行对旅游业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持证上岗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敬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2.建立和完善旅游咨询和导游解说系统。在以现有旅游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呼伦贝尔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系统基础上, 建立旅游集散中心, 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旅游咨询、预订、出游、投诉、导游服务、资源展示等一站式服务, 适应冰雪旅游散客化的趋势。在提高导游解说服务水平、加强牧户的汉语交流能力的基础上, 重视导游解说系统的建设, 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 提升旅游地的整体开发品质。

3.完善旅游投资配套政策。资金的缺口是制约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制约着各项发展计划的实施。今后要完善资本市场,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多渠道筹集资金, 鼓励社会化、市场化的投资, 尤其是要吸收民间资本进入,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筹建旅游发展基金, 通过政策的倾斜, 加大对旅游业的专项补贴, 扩大招商引资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力度;鼓励各旗市实现旅游资金自我滚动发展, 密切基础建设项目与旅游项目的关系, 通过捆绑运作, 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慧, 许春晓.旅游地进化过程中的竞争与协作[J].热带地理, 2005, (1) :77-80.

[2]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新格局.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244-255.

[3]王民, 刘宝巍.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商业研究, 2004, (6) :168-170.

[4]吴必虎, 党宁.中国滑雪旅游市场需求研究[J].地域开发与研究, 2004, (12) :78-81.

[5]刘家明, 刘爱利, 陈田.滑雪旅游开发布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滑雪旅游开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05, (9) :105-111.

[6]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3—2020)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7]牛江艳, 曹荣林, 杨新军.跨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人文地理, 2007, (1) :28-33.

对发展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思考 篇8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的含义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 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

二、吉林省开展冰雪旅游独具的优势

1. 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的优势

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的支撑, 吉林省占有这样的绝对优势。吉林省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 四季交替分明, 冬季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 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吉林省的长白山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山, 属于国际自然生态保护圈, 长白山的地理环境造就出的天然景观吉林省所特有的。松花江、鸭绿江、松花湖、等名江大湖更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同时,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吉林省成为全国冰雪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积雪期长、积雪深、雪质好、山体坡度适中, 适合建设大型雪场, 现有的滑雪场距离中心城市较近, 交通便利, 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 这种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一流的。此外, 吉林市的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吉林省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在全国也是仅有的。

2. 冰雪体育运动发展的优势

吉林省是中国滑雪运动的主要基地, 我国的第一支滑雪队、第一届全国滑雪运动会就诞生在吉林省。吉林省滑雪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国的多位冰雪世界冠军都出自吉林省, 先后承办了数十次全国冬季滑雪竞赛活动, 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中国通化冰雪旅游节、中国吉林白山冰雪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延边长白山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净月潭冰雪旅游节、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等活动的开展, 特别是成功举办第六届亚冬会, 大大地提升了吉林省及长春市、吉林市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 有力地促进了冰雪体育运动水平的普及、提高, 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3. 冰雪体育设施的优势

吉林省现具有22座一定规模的滑雪场, 主要包括北大湖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莲花山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吉林松花湖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等。其中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是国内距离城市最近、条件一流、设施完备的滑雪场, 兼备比赛和娱乐的功用。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莲花山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吉林松花湖滑雪场等几个主要的城市内的滑雪场更是具备了完善的冰雪娱乐设施和冰雪游乐项目, 而在其它城市的一些中小规模的滑雪场, 也都具备了较好的冰雪旅游条件。这些都是吉林省独有的冰雪旅游资源。

4. 经济发展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要靠经济发展的支撑, 国家又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吉林省根据资源优势形成了几个有特色的经济特区:长白山区是中国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药材基地, 是人参、鹿茸、貂皮的主要产地;松辽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部的科尔沁草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牛和细羊毛的生产基地。有长春一汽、吉林化工、通化医药等优势产业。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发达, 为吉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直接推动了吉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现存的问题

1. 知名度不高, 市场没有得到完全开发

与冰雪旅游老大哈尔滨相比, 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还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哈尔滨冰灯已成为东北冰雪旅游的一个知名品牌, 在赏冰玩雪的游客心目中, 哈尔滨仍然是绝对的首选。尽管吉林省近几年不断加强冰雪旅游设施的建设, 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关注的目光, 知名度越来越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 许多南方游客更多地是选择的黑龙江哈尔滨观赏东北的冬天。由此可见, 吉林省冰雪旅游的知名度还略低于黑龙江。同时吉林省在旅游项目上开发较少, 尽管吉林省的冰雪旅游开发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但仍显得有些单调, 对于生态旅游与冰雪旅游的结合资源开发及有特色的地方冰雪旅游开发尚不完善, 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 滑雪场总数较少, 相关配套设施即服务需要加强

目前, 我国的滑雪场大部分集中在黑龙江省, 有近80多家大小滑雪场, 而吉林省仅22座, 总量偏少, 有的大城市附近还没有雪场。在现有的滑雪场中, 只有几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 其他的雪场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1. 借成功举办亚冬会的契机加强宣传工作

亚冬会虽然已经结束了, 但是它的影响还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的。要抓住这个机遇, 加强省内各行业的广泛合作, 向国内乃至国外进行大力宣传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活动, 打造和树立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品牌和形象, 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气和财气, 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促进吉林省国际形象的提升, 推动相关滑雪产业链建设, 提高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游行业的地位。

2. 大力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 也要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 充分依靠政府力量, 积极鼓励社会投资。采取多渠道融资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鼓励企业、个人参与开发和经营冰雪体育旅游项目, 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完善吉林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开发有吉林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线路和重点冰雪旅游区域。大力发展旅游商品, 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 并形成专业的相关体育产业, 走体育产业发展之路, 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滑雪不仅仅是比赛也是娱乐, 它是一种高雅时尚的体育运动和人们喜爱的游乐活动, 需要经营者有相关的体育知识, 又要熟悉旅游业务, 懂得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 引导大众体育需求, 扩大消费。要建立社会公开招聘的机制, 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体育产业中, 提高体育产业的管理水平。打破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专业人才匾乏的局面。促进冬季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4. 加强滑雪场软硬件建设

我省应将现有的滑雪场、滑冰 (场) 馆统一规划, 合理开发, 注意生态保护, 根据各自的资源特征, 形成本区特色。在开发或完善过程中, 应将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相关的软硬配套建设作为重点, 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以国际知名的滑雪场、滑冰馆的设施与服务水平为标准, 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冰雪体育旅游相适应的标准、设施、服务, 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吉林省进行冰雪旅游。

5. 普及冬季大众体育运动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及冰雪专业方面的人才, 普及开展冬季大众体育活动, 从学校到社区, 充分开展各种冰雪运动, 包括比赛、娱乐游戏等, 培养人们对冬季体育爱好和兴趣, 这也符合北方冬季体育运动健身的要求, 提高人们对冬季体育高品位的需求。

以其独自的特色和别具一格的冬季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五、结束语

体育旅游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正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吉林省冬季冰雪体育旅游业开发的潜力很大,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大环境下, 合理、科学规划冬季冰雪体育旅游业, 注意整合资源, 搞好相关配套建设, 促进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要:吉林省作为我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 开展冰雪体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也符合现代人追求高层次的生活方式。但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本文通过分析对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

假日经济冰雪旅游发展 篇9

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运动盛会, 是奥运会的前奏和序曲, 也是长春建城200多年来举办的级别最高的体育赛事。第六届亚冬会的举办, 对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对亚冬会后吉林省体育冰雪旅游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了解其优势和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1. 自然资源优势

吉林省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 四季交替分明, 冬季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 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此外, 吉林市的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长白山被列人中国十大名山, 它以壮观的林海雪原向人们展示迷人的银色世界, 长白山的地理环境造就的豪迈雪域是我省所特有的。“暖”是吉林省冬季自然资源突出的特色差异, 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应以“暖”为突破口。突出吉林省冬季气温平均在零下15℃, 温度适宜的特点, 改变以往冬季冰雪体育旅游的严寒印象, 重点在“暖”字上做文章, 以“阳光灿烂的雪景、不冻江岸的雾凇、激情的滑雪、热气蒸腾的温泉、热闹的查干湖冬捕、关东火辣的风情和热烈欢歌的节庆”为主线, 突出体现冬季冰雪旅游资源的融融暖意。所以说吉林省开展体育冰雪旅游有着各地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

2. 历史优势

长春市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冰雪旅游节, 5届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冰雪节每年从12月初开始, 到次年的2月中旬, 历时2个多月。冰雪旅游节期间, 长春市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到处是冰灯、雪雕, 白天玉树琼花、银冰瑞雪, 夜晚灯火璀璨, 分外迷人。第一届中国瓦萨国际滑雪节是2003年开始的, 当时有15个国家、750名滑雪爱好者参加了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赛事, 观众人约2000多名。几年来, 这项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水平越来越高。冰雪节和瓦萨国际滑雪节的成功举办,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长春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也极大地提升了长春的城市知名度, 并为长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 交通优势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 南接辽宁, 北邻黑龙江, 西与内蒙古接壤, 是重要的南北通道, 交通运输网络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铁路交通处于东北地区东南和南北铁路的枢纽地位, 全省有铁路干线27条, 以省会长春为中心, 以长大、长哈、长图、长白等铁路为主干向四方辐射;吉林省现有长春国际机场、吉林机场、延吉国际机场和通化柳河机场等较大的机场。全省公路网四通八达, 102国道、202国道、203国道和302国道, 以及白山—磐石—长春—长岭—白城的公路, 构成了全省公路的“三纵四横”格局, 高速公路南连辽宁、北连黑龙江, 使全省的旅游公路交通有了良好的保障, 同时, 在旅游的旺季还根据需要开辟有专线。

4. 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以滑雪旅游为主、滑冰旅游为辅的体育冰雪旅游服务体系。一大批滑雪场、雪道、冰雪娱乐设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接待设施相继建立起来, 冰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也正在逐步向世界冰雪强国的水平靠近。例如, 较著名的滑雪、滑冰场有吉林市的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市的净月潭滑雪场、长白山高原冰雪训练基地、通化市的金厂滑雪场以及长春市冰上中心等等。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 海拔高度1640米~1820米, 气温在-15℃~-25℃。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一年中有7个月可以在长白山进行冬季体育项目训练及冬季旅游, 这里的雪质非常接近法国和意大利北部地区, 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集滑冰、滑雪训练和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亚冬会在长春的成功举办, 使长春市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高标准的体育场馆, 对机场、车站、城市道路、电信系统、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 将长春的城市建设水平提前了5年~10年。这些基础设施的改造, 必将为今后长春冰雪体育旅游的大发展提供保障。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冰雪体育旅游知名度不高

吉林省省内的滑雪场有19个大大小小的滑雪场, 除吉林北大湖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是中国十大滑雪胜地之外, 其它滑雪场都没有什么名气, 连我们省内的人们对他们的了解都很少, 相比黑龙江省的滑雪以及冰雪节的知名度还略低一筹。滑冰 (场) 馆除了长春五环体育馆等一部分滑冰场馆, 资源开发完善, 其它滑冰馆资源规划开发较差。2007年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已经成功创造了品牌效益, 不过吉林省要超过黑龙江, 成为中国滑雪的品牌仍需继续全力打造像长白山和净月潭以及长春莲花山资源将其成为冰雪体育旅游名牌。

2. 旅游“六要素”配套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行、游、住、吃、购、娱是旅游业六要素, 是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6个基本方面。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 黑龙省主要旅游景点出现了宾馆房间紧张, 现加床的现象。长春市各大宾馆房间在黄金周之前就预订一空, 出现了火爆的现象。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我省及长春市的旅游热点主要集中在冬季, 为此一些宾馆不愿多投入, 担心收不回成本, 导致床位、服务不到位。经营者存在着短期行为, 利用旅游高峰, 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很少考虑用好的服务来扩大影响, 获得更大的市场。

3. 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纪念品

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规模越来越大, 游客越来越多, 旅游收入节节攀升, 但是, 冰雪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成为冰雪旅游的软肋。特色是旅游商品的生命, 特色的内涵则在于旅游商品所体现的地域特征。许多来长春的游客, 都想在长春买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而我省以冰雪为模型制造的旅游纪念品还是个空白, 少有的本地产品看上去也是比较粗糙, 缺少美感。

三、吉林省体育冰雪旅游的发展对策

1. 树立品牌, 扩大知名度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吉林市主打这一品牌, 做活了冰雪旅游;长春市冰雪旅游的准确定位是“冰雪结合、以雪为主、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作好“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这一国际知名滑雪品牌。长春要主打“特色”牌,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 在主要竞争对手不断强大的情况下, 应该充分发挥长春市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在气候上的“适度”优势, 我市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9.7摄氏度, 雪期约为101天, 长春的森林覆盖率和空气净度都很高, 因而雪质柔软、洁白、有弹性, 特别适合滑雪和雕刻作品, 是国内发展滑雪运动、雪雕艺术的最佳户外环境之一。相比之下, 哈尔滨冬季过冷, 沈阳则过暖。此外, 长春市在地理上有“居中”的优势, 在300公里半径内, 有20多个冰雪旅游景点, 从整合东北四城市联合体冰雪旅游资源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上看, 长春市具有最佳旅游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冰雪体育旅游已经不是某一个省的专利了, 黑龙江又是冰雪旅游的品牌城市, 因此, 我们要加大资源整合, 将规模较小、资源条件较好的雪场进行整合, 开发建立品牌项目, 重点开发吉林北大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 做成国际知名品牌。

2.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有针对性地开发国内外冰雪旅游客源市场

鉴于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冰雪体育旅游还有较大差距, 故吉林省主要的目标市场应定位在国内。每年冬季的春节黄金周为上班族进行冰雪旅游创造了条件。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 因此, 我省主要的目标市场应定位在东北区的大城市、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在此基础上, 还要仔细研究各客源地中有能力和有潜力来我省旅游的阶层, 研究各目标层的旅游动机、消费心里、审美趣味、欣赏习惯等,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

3. 统一规划, 合理开发, 注意生态保护

由于资金问题和客源市场的发展问题, “遍地开花”是不可取的。应该实施多层次开发:第一层次为以政府为主导的重点开发区;第二层次开发区, 由政府扶植, 地方自行筹资金的地方开发区。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各自的资源特征, 形成本区特色。

4. 在开发冰雪体育旅游的同时, 注重发展相关产业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及战略分析 篇10

关键词:冰雪旅游,发展,战略

1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吉林省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冰封期每年高达4个月以上,雪量大、雪质好。吉林省的冰雪旅游项目,主要有赛瓦萨 , 塑雪雕 , 观焰火,美在长春 ;看雾凇 ,逛庙会 , 放河灯,赏在吉林 ;祭圣湖 , 醒千网 , 捕鱼王 , 吃在松原 ;享风情,品风味 ,走边疆,乐在延边 ;滑野雪 , 狩冬猎 , 泡温泉 , 玩在长白山。吉林省三条精品旅游线路。(1)长春—吉林—长白山—延吉 ;(2)长春—松原—吉林—长白山—延吉 ;(3)伪满史迹、雾凇奇观、天然滑雪、冬季狩猎、雪山温泉、边疆风情。吉林省的滑雪场主要有 :北大湖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长白山天然滑雪公园。近五年春节长假旅游人数由2010年的316.14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667.27万人次,平均涨幅20.5%! 在游客组成上来说,比较起省内游客,省外和境外游客的增幅更加明显。

2 冰雪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冰雪旅游文化薄弱

冰雪文化概念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冰雪的艺术、冰雪的相关教育以及和冰雪相关的文学等等。冰雪文化的发展,可以把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冰雪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增强冰雪旅游除娱乐以外的内涵性,形成冰雪旅游产业的驱动力,丰富游客冰雪旅游的趣味性。

吉林省在冰雪文化产业结构化发展方面理论研究滞后,严重缺乏冰雪文化发展的理论政策研究。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文化产业规划,对当前的客源和利润缺乏宏观市场把握,不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文化优势,而是在其他方面分析原因。投资者盲目投资,在产品的后续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方面没有把握住市场。与欧洲成熟的冰雪旅产品相比,我国冰雪旅游产品还存在着缺少特色 % 配套不全等问题。从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中国尚处于投入期,进入高产出期尚待时日。与欧洲深厚的冰雪文化底蕴以及全民性的冰雪运动热潮相比,中国冰雪文化培育尚显不足,较为突出的是冰雪产品的本土文化较为平淡,本地市民参与热情不高。

2.2 规模和质量欠佳

吉林最大的滑雪场是北大湖滑雪场,占地17.5平方千米,是我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自然资源最好的滑雪场之一。相对于与日俱增以及要求越来越高的滑雪旅游客源市场来说,我国迫切需要一些大规模高档次的大型滑雪场出现。此外滑雪场建设质量更应该值得关注。一些滑雪场盲目上马,在选址、场地建设、安全保障、经营等方面并不完全符合条件,其中坡度不合适、雪道窄、雪道不能及时维护、缺少救护设施等是常见的问题。

2.3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

冰雪旅游产业,对于带动地方经济、提高地方影响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占方面,除了冰雪娱乐,对于其他行业的带动有很大的作用。最明显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交通、住宿、饮食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些行业做的更好,又会对冰雪旅游带来促进,因为旅游是一种整体的体验活动。此外特色文化产品,蕴含了地方文化特色的纪念品,这一行业会被冰雪旅游带动,又是对冰雪旅游的一种宣传。

3 发展战略研究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

旅游区宣传的方式主要有(1)广告,包括大众传媒广告、户外广告 ;(2)销售促进,包括赠送纪念品、销售纪念品等方式 ;(3)公关,包括进行主题活动、节庆活动、体育娱乐活动、艺术作品展示、旅游尝试等方式 ;(4)人口相传,这种宣传方式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质量,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才会转告她人,带来行业的发展 ;(5)直接营销,直接派销售人员,常用的方法有是人员推销,即去人口密集的区域进行宣传 ;(6)电子销售,主要是电子网站的制作和宣传。

3.2 提升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的提升,主要包括产品本身的规模质量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两个方面。有计划的扩大产品的规模和质量。除此之外,要注重相关行业,如饮食、住宿、纪念品行业的发展,然游客真正能够体验到旅游带来的娱乐和放松。服务质量方面,旅游活动管理者和旅游活动经营者要重视一线的导游和司机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技能的培养,对服务一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还要重视监督管理,注重信息反馈,保证服务落实到位。

3.3 加强冰雪文化

吉林是东北古代汉东胡族系交汇之地,东胡族系时期的契丹蒙古等族系的夫余高句丽曾经在吉林龙潭山及周边定居 ;古代许多民族,都曾在吉林的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众多民族的生活痕迹对吉林省乃至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发展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时,必须立足于悠长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掘古民族的生活文化,将其转化蕴含到冰雪旅游产业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冰雪文化的具体构建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进行宣传和构建。比如举办冰雪节活动,将地方特色文化蕴含于其中,提升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可以形成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比如家庭、恋人特色冰雪活动,促进感情的交流,提升产品的综合影响力,形成特色。

3.4 加强东北地区合作,加强与冰雪旅游强国合作

东北地区区域之间的合作,可以整合各地在冰雪旅游方面的优势,共用资源,开发出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向国外学习,能够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积极举办国际赛事,能够提升人们的关注度,对促进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 总结

上一篇:拉链生产下一篇:老年病房护士压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