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2024-06-09

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精选10篇)

篇1: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高真中共利津县委党校(山东省东营市257400)

摘要:面对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干部培训已经成为应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设一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字:农村干部培训需求

最近,利津党校采取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部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就今后利津农村干部队伍培训需求状况及应对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现状

调查表明:目前,我县农村基层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培训内容上需求实用性。

在被调查者中,86.3%的人希望能熟悉法律法规知识,89.6%的人认为需要尽快掌握1门以上的致富技能,71.3%的人感到急需补充金融财税知识。其他如经济形势、领导科学等的需训率也在60%以上。农村干部对培训内容需求的门类之广、科目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都是结合做好自身工作、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带富能力和熟悉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提出来的,集中体现出了实用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领导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要求我们在组织干部培训时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增大培训容量,强化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培训形式上需求有效性。

被调查者要求,培训形式要实现“四个结合”,一是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相结合,要重视和探索脱产学习培训新机制;二是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重点探究考察研讨型的培训模式;三是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相结合,重点突出互动与案例教学新途径;四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被调查者中,100%的人强烈希望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介绍先进典型,让有工作经验的同志现身说法的做法,特别是多数农村干部需要走出去,到那些经济发达地区 “取经”,获取新

鲜经验大有教益。79.5%的人认为开展“短、频、快”(时间短、次数多、见效

快)式的脱产学习,效果较好。

调查表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

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一需

求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干部培训中,要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加大教改力度,增加培

训的开放度,提高培训的层次和质量。

(三)培训管理模式上需求规范性。

被调查者从加快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要求出发,对今后干部培训的组织管理

提出了不少建设性建议和要求。74.9%的被调查者认为,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模

式应努力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65.2%的被调查者要求,加大考核考

试力度,由重培轻考向培考并重、以考促培转变;87.1%的被调查者认为,要加

强训用结合,真正使知识、能力与职位一致。

调查结果启发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的重点,应

当注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学历与经验的关系;二是专项知识与综合政

治理论的关系;三是本领能力与政治素质的关系;四是守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培训者更要着力于现代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健全的制度促进培训管理的科

学化。

(四)培训渠道上需求开放性。

时代的发展、党执政地位的转换、社会教育大背景的变化,给干部教育培训

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调查中,90.7%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基地责无旁贷。76.8%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办班;65.4%的被调查者认为专家领导型教师讲课的效果最好。

二、加强农村干部培训的思考

今后在农村干部培训工作中,应围绕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探索

新路子,采取新措施,培训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培训内容由“通用型”向“应用型”转变。

根据农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将科学安排培训内容

作为关键来抓,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①当前,乡镇、农村干部尤其是基层执法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依法行政

不够的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干群关系。因此,加强对

基层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成为当前维护

农村稳定中的重要手段。

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县5个镇4个乡和44个县直单位已全部实

现网络互联,从而为全县经济“外向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调查中发现,全县仅有4%的农村书记、主任干部参加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训,基层领

导干部虽然全都参加过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廖廖无几,加强对他们的信息技术

培训已势在必行。

③目前,我县畜牧、农业、林业等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单位仅有31%的人员

在基层农村工作,受人事管理机制的制约,这种状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

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有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的实用科学技术培训,造就

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实用人才,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基本途径。

(二)培训形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改变过去 “一言堂”、“满堂灌”的培训方式,综合采取召开研讨会、现

场会、实地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进行培训,做到“四个结合”,即认真学习与

积极思考相结合,正面传授与解疑答难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开

阔视野与增长才干相结合,既调动了农村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实际

问题的解决。

(三)培训措施由“松软型”向“规范型”转变。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管理。每年初,县委组织部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责任层层分

解到有关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落实,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考试制度。培训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闭卷或开卷考

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学员的主要依据。

三是加强培训的考核。将农村干部的培训列入了全县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培训渠道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联系实际创新路,大胆改革,改变自我封闭、“单独作战”的做法,努力拓

宽培训渠道,走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道路,完善干部教育体系,整合干部教育资源,增强师资队伍实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改变过去就培训抓培训的思路,树立全方位的、开放式的培训观。

1、为适应干部对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容量、高质量、全方位的需要,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办班,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和水平;

2、聘请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领导型教师讲课。

3、改变培训师资“理论型”的结构,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精心安排师资,综合采取聘请外地专家教授、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村干部代表和科技致富能手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指导性。

根据我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方式进行培训,为利津县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篇2: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71期

一名基层干部对当前农村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西充县人大法工委 巨敏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国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农村走向城市,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农业,将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相关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但在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空巢”现象严重。外出务工收入是近几年我省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形成农村“空巢”现象,给新农村建设乃至社会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首先,“空巢”现象造成部分耕地荒芜,特别是偏远山区土地荒芜现象更为严重。以西充县东太乡为例:全乡共有农业人口1.4万,到2007年底,外出务工人员达总人口的40%左右,而且主要是青壮年,举家外迁户达到总数的15%以上,在家耕种土地的人员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群众戏称为“993861”部队。劳动力的缺乏造成耕种质量下降,农作物管理乏力,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成本提高,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困难,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第三,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问题十分突出。第四,不少外出务工农民文化素质低且未经过就业培训,而城市需要的是熟练技术工人,有的外出

一、两年到多个城市都未找到正式工作,不仅就业成本增大,同时也给城市管理以及社会治安管理等造成困难。第五,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对吃、住、行、子女教育等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城市供需关系变化。城市房价不断上涨,CPI涨幅不断攀升,城市的基础教育负荷不断增大,乡村“普九”则生源不足,大量村级小学纷纷合并,原有的基础教育格局被打乱。

2.债务沉重。乡村债务严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障碍。乡村由于前些年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普九”工程、小集镇建设等背上沉重债务。西充县乡镇债务总额达

6.1亿元。仅东太乡债务总额就达1485万元,其中政府债务1221万元,人均债务1000余元。多数工程债务的债权人是本乡群众,县乡财力又无法兑现,失信于民,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同时,村级债务也十分严重,许多集体经济“空壳”现象严重,村级公益事业(如修路、渠道管护、广播维修、建校)无法按群众要求实现。

3.县乡政府职能转变难。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是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中心。乡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然而,一些干部从“催粮催款”中解脱出来后,政府没有顺势实现职能上的转变,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突出。乡镇工作人员构成复杂(行政人员、事业人员、自收自支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除行政人员外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能完全兑现,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与此同时,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员老龄化、新党员发展滞后、村组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4.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粗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土地政策粗放的问题凸显,即没有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经营机制。按照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许多新出现的土地承包问题无法解决,如外出务工人员荒芜土地问题、代耕代种问题、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土地小调整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支持。

二、几点建议

1.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组织民工有序输出。首先,从政策上强化县、乡政府对外出民工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县、乡职业教育,多方培训民工就业技能,引导其有序输出,做到外出有业,有业有收,有效杜绝“盲流”现象,维护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引导一些种田能手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在土地承包、粮款补助、农机补助上给予进一步优惠,充分调动其种田积极性,从而稳定粮食生产。其次,从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养殖业发展。特别是对生猪生产,还要加大政府投入,在生猪检疫、运销等多个环节上对养猪户给予优惠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第三,要鼓励农业人口在原宅基地上建房,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村居住,减缓城市住房需求,平抑城市房价。

2.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及时清算、清收、兑付债务,取信于民。必须从政策上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资金如数到位,及时消化乡村债务。县、乡应组织力量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下,清算、清收合理债权(历欠税款、基金会尾欠、土地有偿使用金、乡村干部借款等),增收节支,多方化解乡、村债务。加大农业投入,确保投入资金切实用于“三农”,健全资金的监管和审计机制,集中各种手段,严惩各种挪用、贪污行为,保障惠农资金的兑现。

3.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办事,重塑政府形象。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目标,全面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发展,抓增收,重塑乡村干部服务于民的形象。首先,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明确改革政策,做好乡镇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切实改变人浮于事的现象。可从乡镇青年干部中选派人员到村任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组织基础。其次,尊重和维护农民群众的经营自主权,政府以服务为宗旨,在政策咨询、市场导向、农业技术等方面,切实服务于农民。杜绝以行政手段强迫农民搞所谓的“产业化”,防止坑农、伤农事件的发生。

4.细化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强化村委会对集体土地的管理权,对荒芜1-2年的耕地,村委会应有权收归集体,统一进行土地流转,或租赁给种田能手、种植大户,或引进业主规模开发,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重视土地的观念,促进土地的有效使用。

5.重视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素质。重点扶持和帮助有困难的农村党员,使其尽快脱贫致富,成为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加强农村青年党员的培育,在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中重点发展青年党员,加强培训和引导,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骨干作用。

(卢世军整理)

篇3: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紧扣时代脉搏的, 而且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期对于全体国人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目前从政府官员到学者都很关注于此。我们的课题是希望从调查乡镇政府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入手宏观上把握乡镇政府和农民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可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基层干部和农民, 从而更好地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 确保新农民建设能够健康发展。

二、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真正理解了吗?

(一) 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理解情况

我们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二十个字理解不深, 知行不一, 甚至根本说不出来, 能全部说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农民只有14%, 近一半的干部仍不能全部说出这20个字。这种理解不深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二) 对二十个字的具体理解

1、对“生产发展”的理解

对于生产发展的内容的理解, 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认为生产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且在调查中干部和农民都一致认为生产发展, 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在生产发展中农民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2、对“生活宽裕”的理解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 政府没有清晰的思路, 甚至没有作为, “送科技下乡”流于形式。农民所期望的“生活宽裕”是有较多储蓄, 可用于投资和旅游等, 而且各地的在生活宽裕方面的理解差异不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民“生活宽裕”的关键, 农民反映外出务工是增收的主要方式, 但苦于门路和技术, 又担心权益受损, 外出务工的农民只占少数, 因此农民希望乡镇政府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3、对“乡风文明”的理解

调查发现, 农民认为“乡风文明”是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提高和行为文明。而且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提高的结果, 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乡镇政府在积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修建广场, 而前者乡镇政府作为还不够。

4、对“村容整洁”的理解

在村容整洁方面, 干部和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同, 目前地方做的工作最多的是村容建设。在问乡镇干部“您知道新农村建设的钱如何使用吗?”改善村容环境的选择率达到了100% (而农民只把其排到了第四位54%) 。可见, 乡镇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将资金由于村容整洁方面的建设, 而农民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和改善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条件, 分别占到了67.8%, 65.4%。

在问到农民您觉得“村容整洁”是指什么时, 选择生活垃圾定期处理的有18.64%, 选择清洁能源的使用及建生态农业的有47.45%, 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18.64%, 而极少数农民认为村容整洁是绿化和厕所的改造。可据农民反映和调查员所见, 目前这些地区的村容建设只是厕所的改造和道路的建设, 极端的情况是违背人民意愿的大拆大建, 让新农村建设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因此引发了农民对乡镇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

5、对“管理民主”的理解

乡镇政府和农民矛盾比较大的是管理民主方面。例如在问到农民您觉得“管理民主”是指什么时, 排在第一位的是“村里财务事务公开”, 占52.5%。其次是“乡村事务干部和大多数人商量, 由少数人决策”和“一事一议”。可见农民最关心的是财务公开, 可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另外村民们反映只有在筹款筹劳时才一事一议。目前中央财政加强对农村支持力度, 农民关心资金的利用, 希望各级财政的涉农资金状况公开, 希望资金能合理利用。反对上级到村镇视察时, 大摆筵宴, 浪费资金。

三、影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理解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们在五个地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会发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脉络和造成新农村建设理解不同的因素。

1、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起点和进展不同。中国新农村建设水平东强西弱, 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 南方经济较发达, 对新农村建设相对理解较准, 进展也较快, 而北方乡镇集体经济, 县域经济不发达,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国家规定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所以北方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来源单一, 更多的时候是在等待国家的拨款。

2、经济发展程度与农民对政府满意度, 基层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局限于感性认识, 对国家合作的程度也较高, 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小, 双方的接触较少, 冲突较少, 满意度较高, 而经济不好的地区, 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合作化程度小, 无劳务中介等社会组织, 政府又没有承担起产前, 产中、产后的服务, 科技培训, 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不足, 对政府的依赖很大, 而乡镇政府官员素质不够, 在下情上达方面, 作用不到位。

3、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乡镇政府由于权限、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面对新形式有点束手无策, 更多的是被动的贯彻方针, 是从上至下的变革, 另外个别地方搞形式主义, 搞形象工程, 大拆大建。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知道生产发展, 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生活宽裕的关键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而内因也是农民。管理民主也要求农民的素质, 如此农民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力, 维护自己的权力。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提高的结果。总之农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 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等等。一旦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 农村的发展就具有了恒久的动力, 就能在未来换发出巨大活力。

总之, 新农村建设要踏踏实实的进行,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浮躁, 在当代中国不管学何种专业, 什么职业都要懂得农村, 了解农民, 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 希望全社会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董艳芳, 陈敏, 单彦明.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9.

[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问题调查[M].团结出版社, 2006, 8.

[3]米东生.新农村建设探索[M].人民出版社, 2006, 11.

[4]杨翠迎, 郭金丰.新农村的社会保障[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9.

[5]齐秀生.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4.

[6]李琨.消灭赤贫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M].人民出版社, 2006, 10.

[7]方明, 邵爱云.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8]陈崇林.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9.

[9]农业部课题组.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11.

篇4: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摘要: 干部培训是女干部管理培训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中青年女干部培训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善,在培训中如何为基层的中青年女干部提供她们迫切需要的课程,使她们在培训中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是培训举办方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为此,在每个女干部班开班之处和结束之际,对女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是为培训工作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关键词: 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56—02

一、调查的背景分析

当今中国面临着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对生活其中的人们的挑战是深刻而普遍的。基层女干部由于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共责任,又处于基层,她们对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的感受是深刻的。在思想上,她们能切实感受到外界对女领导干部的要求不再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而是更加注重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参与程度,更加注重其是否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在工作方式上,她们要随着社会转型中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不断调整领导干部工作角色和工作方式。在知识结构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女性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上,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女性领导干部要积极调整心态,提高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动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技能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女性领导干部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掌握现代社会的工作技能。

同时,培训理论认为,需求是培训的起点。当个人或组织意识到其工作表现与能力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时,培训需求就出现了。培训需求可以用一套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态度来描述。而这些技能、知识和态度正是特定组织中的个人更有效地完成某项特殊工作或任务所必需的。培训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因为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进而影响到能否设计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基层的中青年女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个性饱满,生活稳定,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学历较高,积极上进,她们对培训是有着自己内在渴望和希冀的。摸清女干部们的对培训的真实需要,使培训班能真正发挥提升女干部能力和素质的作用,女干部能够在宝贵的培训中开阔视野,加强能力,提高素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需要。基层干部在党和政府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起着上情下达的关键作用,在基层,她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她们能最快的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她们最了解民情,同时她们也是党和政府政策的真正面向群众的推行者。

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广东省中青班女干部培训班” (下称“中青班”) 为调研对象,对她们对培训需求做全面的分析,以期量身制定出适合我省社会转型时期中青年女干部需要的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培训效率。“中青班”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如今,已经举办了33期了,主要从基层选拔优秀的中青年女干部作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每年两期,持续不断坚持二十余年。“中青班”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广大的基层女干部适应了不同时期党和政府的需要,为社会和当地政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女干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青班”的教学改革不断调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1.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从政治面貌看,有95%是中国党员,5%是无党派人士;从受教育程度看,90%是本科毕业,5%是硕士毕业,5%是大专业;从事现任工作二至五年的有57.5%,30%是在二年以内,五年以上的有17.5%;35岁以下和35~40岁之间的分别占到42.5%,40岁以上的占5%。基本情况是培训对象比较年轻,党员比例较大,政治素养较高;从事本职工作在五年的占87%;学历比较整齐,出现了研究生学历的学员,大专比例的学员明显减少,虽然研究生学历和大专学历的分别占了5%,但是二者的趋势不同,前者将会越来越多,即拥有较高学历的学员会越来越多。随着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女干部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对女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培训需求调查分析。(1)关于参加这次培训,有40%是自己积极主动争取,60%是听从组织安排。组织上对女干部的重视还是这些基层女干部们学习进修的最主要的途径,在有了学习机会谁去参加的问题上,女干部的主动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有40%的人是自己积极主动争取的。她们对接受培训是积极的,因而对提高自身水平有着内在追求。(2)是否曾接受过培训与受训学校,有82.5%的人在党校或者行政学院接受过培训,说明她们到党校学习是他们培训的主要途径,所以面向中青班开设的课程应该尽可能的和党校系统培训的内容不要重复。女干部的干部培训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这一点非常重要,既要适应学员需要,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其中,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占到17.5%,这一部分人的教育如何适应都是要我们考虑的。(3)关于女干部培训目标的侧重点的问题中,有85%的人选择了以能力培养为主,侧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45%的人希望能够开阔视野,提高适应能力她们对培训的期待主要是能力方面的提升。在对做好本职工作和自身升职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有72.5%的人选择相应的工作能力,的确,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追求是应该在培训中得到加强的。这一点和中央组织部强调的以能力为主的干部培训原则相呼应。(4)在你认为需要提高的能力方面,有85%的人认为自己需要提高的是科学决策和领导能力,50%的人认为需提高协调沟通能力,33%的人认为需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33.5%的人认为需要提高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中青班的女干部们主要来自基层,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她们感到较为困难的,而创造性工作需要开阔视野,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这方面课程的系统研发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5)关于继续需要加强的内容,87.5%的人认为应该继续加强管理和领导科学方面的知识,65%的人认为在技能类课程方面需要继续加强,55%认为还需要在当前的政治理论热点问题,52.5%认为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等实用型课程,需要加强专业理论方面和妇女理论方面的各为20%。从随着社会转型,政府的管理职能在不断转换和调整中,如何适应不断变换的社会需要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十分活跃的社会,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女干部们也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女干部处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她们对公共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渴望是应该得到重视的。(6)在希望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82.5%的人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有57.5%的人选择茶道与插花,45%的人选择音乐鉴赏,32.5%的人选择美术鉴赏。随着近些年国学热,女干部们希望在自己的脱产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机会系统地对这些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这也对干部培训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对休闲文化的需求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也是教育培训向更具人文关怀色彩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访谈中,女干部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一些人生哲学方面的课程,女性从政方面的课程,如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技巧等能实际用的,还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很多人在竞争中不能很好的处理,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立住脚跟,如何和男领导打交道,如何和女领导打交道等,这些都很重要,也很实用的。”(7)在你认为有收获的教学形式中,选择实践体验式教学的占62%,其次是案例分析与讨论,占50%,有20%的人认同课堂讲授;有7.5%认为课题研究报告对自己锻炼很大。到革命圣地的实地学习也使得学员受益匪浅,还有女干部们的工作岗位经验交流是她们认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中最有效地形式。(8)在培训评估的有效方式中,有27.5%的人选择结业考试,选择指导老师评价的有25%,选择课题研究报告的有20%,还有人选择综合评价。其中在关于课题研究报告的选题方面,有75%的人选择社会转型期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其中有27.5%的人选择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关的课题,如社会低收入者的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问题、集体上访问题等。(9)在对培训机构改革建议中,80%的人认为应该从创新培训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有45%的人希望更新培训内容,增加新的课程设置,有40%的人希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对授课者的选择中,78%的人选择高校的专家教授,50%的人选择企业经营管理者,35%的人选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师,33%的人选择领导干部。

三、小结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女干部们对自己正在从事工作的基本能力,如公共管理与行政方面的知识的需求还是很强的,其次是经济管理方面的。约有1/4的女干部希望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方面的知识,反映了女干部关心自身所属群体的发展。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和妇女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这些处于社会各个领导岗位的女干部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她们切切实实的行动。女性特色课程也是中青年女干部班的重要培训内容。还有很多人还未能真正建立起“纳性别意识于决策主流”的性别意识。她们对性别意识和纳性别意识于决策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在很多的决策中,性别盲点较为普遍,女干部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是不够的,这一点和性别问题在整个大环境中没有受到重视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女干部的性别意识也需要培养和教育,这也是中青年女干部肩负的神圣使命之一。

通过对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干部们对现代社会中常用到的知识的渴望是普遍的,她们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需求是迫切的,针对女干部的培训班应该将提高能力作为培训的主要目标,然后围绕如何提高女干部的各种能力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提供各种锻炼能力的机会,切实提高女干部的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5:基层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

基层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

部门:填表日期:年月日 首先,非常感谢你参与此次培训需求调查,填表前请你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以下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在你同意项目的对应框内打钩,若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栏里予以说明。2.若篇幅有限,必要时可另附纸说明。

篇6: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表

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使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加快基层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配合我们完成此项调查问卷及培训需求调查表。

这对您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将在了解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问卷对象:华东管理区所有操作主管、操作班长、操作组长。

一、基本信息

姓名:所在部门:

所在岗位:入司时间:

二、问卷题目(请在您要选的选项上打“√”,每题限选一项)

1、您认为基层管理人员是否需要培训:

□非常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

2、如果您认为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培训,那么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

□基层管理技能□沟通技能□现场作业能力□其它

3、您认为目前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处在怎样的水平:

□能力非常强□能力比较强□能力一般□能力较差

4、您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满意程度如何: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5、您是否期望通过培训得到能力提升:

□非常期望□比较期望□一般□不期望

6、请将该调查问卷没有列出,但您认为有必要写明的内容写在下面(包括对培训工作的建议,对培训内容的选择等):

三、注意事项:

1、填写人应保证填写内容真实、客观,该问卷将作为培训与发展部制定基层管理人员

培训方案的依据。

2、我们在附页列举了一些培训课程内容,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需要培训的内

容并填写在《培训需求调查表》上。

3、该调查问卷由培训与发展部进行统一回收,回收时间:。

附页:

以下为各类培训课程,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应课程选填在《培训需求调查表》上:

1、沟通技能类:

□与低学历劳务工的沟通□与具备一定文化员工的沟通□与实习学生的沟通 □与储备干部的沟通□与实习办公人员的沟通□与上级沟通(如何有效进行工作汇报)

2、管理基础知识:

□什么是管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和责任□基层管理者的角色和意识

3、管理技能类:

□做个受员工尊敬的主管□针对不同员工的管理方法□员工激励□人员管理

4、高效执行类:

□赢在执行□如何高效指导下属工作

5、现场管理类:

□安全操作管理□现场管理实务□6S现场管理方法□应急事故管理

6、专业知识类(岗位知识):

□转运中心标准化操作流程□如何进行规范化操作□转运中心操作管理实务

7、行业知识类:

□快递市场发展形势介绍□《快递服务标准》□《新邮政法》

8、您认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所欠缺的内容

培训需求调查表

姓名:所在岗位:所属部门:填表日期:

填写要求:

1、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需求情况填写相应的需求课程数;

2、请在“需求课程名称”处写下您期望的课程名称(可参考附页中罗列的课程,也可自行

新增需求课程);

3、请在“培训需求原因”处写明需求原因(工作岗位要求、个人爱好等原因);

4、请在“期望达到的目的、目标”处写明您期望通过培训达到的效果;

篇7: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表

欢迎报读必博2013年《中高层管理实战研修》精品班及《营销精英实战研修》精品班

必博联系人:晓燕咨询电话:(0755)23221585、23221586、传真:0755-23221929必博邮箱:szbibo@bibocn.com必博网址:

欢迎报读必博2013年《中高层管理实战研修》精品班及《营销精英实战研修》精品班

必博联系人:晓燕咨询电话:(0755)23221585、23221586、传真:0755-23221929

欢迎报读必博2013年《中高层管理实战研修》精品班及《营销精英实战研修》精品班

必博联系人:晓燕咨询电话:(0755)23221585、23221586、传真:0755-23221929

必博(中国)顾问集团---金牌培训经理训练营参考教材

欢迎报读必博2013年《中高层管理实战研修》精品班及《营销精英实战研修》精品班

篇8: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四川作为我国一个农业大省, 到2008年末, 全省总人口880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651.7万人, 占76.26%。四川现有农村劳动力2457万人左右, 据有关资料表明, 全省先后有384万农民接受了正规的培训, 占15.6%。因此, 面对农民基数大、整体劳动技能低、培训任务重的状况, 四川省迫切需要对农民培训问题进行研究。

一、四川农民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课题组对四川省的大邑、龙泉、宜宾、犍为、旺苍、达州等地, 包含平原、丘陵、山地三类地形区的7个代表性行政村247个农户家庭所作的调查。

课题调查组采用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获得了有效问卷240份, 内容涉及参加培训的意愿、培训需求和参加培训的情况。被调查农民年龄分布在19~6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0.75岁;受教育时间分布在0~15年之间, 平均受教育时间为6.58年。

通过课题组调查发现, 有79.17%的农民表示需要培训信息, 有20.83%的农民则选择了“无所谓”和“不需要”。农民对参加培训的愿望比较强烈, 有69.45%的农民愿意参加, 22.88%的农民表示在内容符合自己需要时会考虑参加, 只有7.67%的农民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培训。由此可见, 90%以上的农民愿意参加培训, 希望通过培训增长技能知识, 为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或非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有91.2%的农民认为参加培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 有42.5%的人认为培训活动对其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有帮助。农民对目前开展的培训情况总体评价不高, 认为培训效果好的占42.61%, 认为效果不好或说不清楚的占24.1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民对培训活动有需求, 只是目前开展的培训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致使参与培训的人数较少, 培训效果不理想。

1.农民对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费用、方式等方面的偏好选择

(1) 培训时间。

农闲时节以及一周以内的短期培训是农民最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安排。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有75%的人认为, 除了与农业生产直接联系的现场指导外, 希望其他的培训能安排在农闲时节进行。在对培训具体时间的选择中, 有29.6%的农民选择参加一天以内的培训, 46.25%的人选择一周以内, 14.3%的人选择7~14天, 6.45%的人选择15~30天, 3.4%的人选择一个月以上。

农民对培训时间选择以短期为主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短平快的实用新技术, 每次接受的内容不能太多;二是绝大部分农民既要工作, 还要照顾家庭, 难以抽出更长时间参加培训, 即农民参加培训存在一定机会成本。因此, 合理有效的安排培训时间是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培训机构应根据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采取机动灵活的时间安排。

(2) 培训地点。

对于培训的地点, 农民要求把培训班办在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地方, 选择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本村81.3%、乡镇41.6%、县城7.12%、城市3.14%。在村里参加培训, 既可以节约时间、节约交通费用等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精力成本, 而且又不耽误农业生产。在田间地头培训, 培训人员可以现场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农民则更容易学、更容易记, 培训效果比较好, 所以农民最愿意在本村参加培训。

(3) 培训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 80.6%的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 因此, 他们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也是选择增收快的项目。农民选择培训的内容主要倾向于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需求多样化, 农民需要的培训服务主要有:农业种养殖业技术, 工业、建筑、运输, 服务业、手工生产, 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商业, 就业、创业技能, 其他 (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等) 。农民需求最大的是农业种养殖技术, 占52.5%。总的来说, 农民培训内容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对现有实用技术有大量需求;二是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 农民在关注实用技术的同时, 也注重文化素质、法律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学习。

(4) 培训费用。

农民存在对培训费用支付的意愿, 但能接受支付培训费用的额度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农民家庭收入状况的判断, 收入相对较低, 培训费用过高就会超过其支付能力;二是培训费用相当于投入的成本, 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费用越高, 风险也越大;三是农民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意识到参与培训即是人力资本的投资。

有59.62%的农民参加培训主要是考虑培训内容, 认为只要内容合适就参加培训, 而不考虑是否收费;有12.74%的农民会考虑参加收费培训班, 但视收费多少决定;还有27.64%的农民不考虑参加任何收费培训。在培训费用接受程度上, 40.35%的农民表示可以承担每年50元以内的培训的费用, 31.24%的农民认为自己不能承担培训费用, 只有5.67%的农民可以承担200元以内的费用, 还有一小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民表示希望有免费的技能培训。

由此可见, 尽管农民对于培训潜在需求很大, 但是现实的有效需求不足, 农民对自己想要学习和掌握的致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支付意愿额度的限制。

(5) 培训方式。

有56.3%的农民表示最欢迎科技人员现场指导, 培训方式的选择依次为课堂讲授、师傅带徒弟、观看教学片, 最不受欢迎的是远程教育。现场指导的方式最受农民的认可, 因为现场指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针对性强, 能及时解决问题, 并且授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不同个体特征的农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对比

农民对培训的内容要求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农业种养殖业技术、非农技术技能培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存在差别,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表3。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所得 (以下未注明的资料均由作者整理所得) 。

从表1可以看出:从培训意愿看, 年轻人接受各类培训的意愿比年纪大的人强, 21~30岁间的人员接受培训的意愿最强, 50岁的人接受培训的意愿最低。这表明年轻人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愿

意对人力资本进行自我投资。从培训内容看, 年龄在21~30岁的农民倾向参加非农技术技能培训, 且需求多样化, 而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民更愿意参加农业种养殖业技能培训。这表明年龄越大, 外出就业的机会降低, 越容易对农业生产产生依赖, 他们只对农业技术感兴趣, 而年轻人转换职业成本低, 从事其它工作的就业机会多, 因此, 对于农业种养殖技术, 越年轻的农民越不愿意学习。

从表2可见, 女性农民更多的选择服务业、手工生产培训, 男性农民则更多的选择农业种养殖业以及工业、建筑、运输和就业、创业技能方面的技能培训。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商业和其他 (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等) 技能的培训, 则男性和女性农民选择比例大体一致。

从表3得知:受教育年限在0~6年的农民倾向参加工业、建筑、运输和服务业、手工业这些技术含量低的技能培训;受教育年限在7~9年的农民对各种培训的选择比例差不多;受教育年限在10~12年的农民更偏向于种养殖业以及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商业贸易和就业创业技能。这也表明农民文化程度越高, 选择培训内容的技术含量也越高, 越容易接受新事物, 学习能力也较强。农民参加培训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 文化程度越高的人, 越愿意参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商业贸易的培训。

二、对策建议

1.制定农民培训计划

农民培训应由一个主要部门负责, 相关职能部门实施配合。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制定农民培训的中长期和短期规划, 建立农民培训档案,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由政府承担培训费用

农民培训作为一个准公共产品, 应纳入国家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计划。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实施农民培训由政府“买单”政策。政府设立农民培训专项经费, 各级政府将农民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由政府统筹安排落实。政府要对参与培训的农民进行补贴, 各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

3.以短期培训为主

短期培训是现阶段农民培训需求面最广、需求人数最多的一种形式。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深入发展, 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短期培训以其时效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迎合农民求实、求知、求富的需求。

4.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坚持“能用、实用、够用”的原则, 突出“易学、适用、度浅、面广”的特色。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 了解农民的需求, 要有针对性、实用性。一方面, 对于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内容, 应围绕地方特色产业, 按需求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政策、农村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创业技能以及文化、卫生、环境等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 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 应开展机械电子、缝纫服装、餐饮服务、电气电焊、建筑安装等市场急需工种的培训, 使农民初步掌握非农产业所必需的技能, 增强农民转移转岗的能力。

5.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

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分层次地进行培训, 做到务求实效。对于农业技术人员, 可采取聘请专家、教授, 利用课堂讲授、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 也可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到各类农业大中专学校进行脱产委培, 进行教育;对于农村的实用技术人才骨干, 除通过课堂讲授外, 还必须针对生产实际, 让农业技术人员走到田间地头举行讲座, 还可组织到相关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参加培训, 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对于普通农民的培训可利用本地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民夜校、电大等各类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同时由农村骨干人才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赶集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具体农业实践的指导。

6.开展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的综合技能培训

各级政府要向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农民进行创业咨询指导, 宣传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鼓励自主创业, 积极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撑, 在资金、税收、用地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开展科技培训、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以满足农民自主创业的需要。

摘要: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作者根据对四川省平原、丘陵、山地的农民调查所掌握的素材, 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现状, 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篇9: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摘 要: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幼儿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中的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不断提高,而农村幼儿教育现有的状况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存在着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政府应重视农村幼儿家长的合理需求。

关键词:农村幼儿家长;学前教育;态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69-02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随之快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幼教事业因为信息闭塞等原因,虽说有了较大的进步,却并没有与经济同步发展,这与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的整体状况得到了基本的好转。政府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全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农村的幼儿教育又在全国的幼儿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可见,农村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体。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在农村应运而生,如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园、“庭院式”幼儿园和学前班等,它们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农村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农村家长因外出务工等方面的原因见识较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如幼儿家长不再像以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许多都在外地务工,最长的大概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没有人管的问题,如果是老年人带孩子的话,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样?老人会不会太宠爱孩子?这也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依旧是纯学前班式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现有的幼儿教育水平是否符合新时期家长的需求、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的需要又是什么样的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幼儿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本文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调查与论述。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笔者对某农村幼儿家长进行问题调查,发放问卷和回收都经过精确计算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二)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是在先行调查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访谈的内容围绕着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访谈对象为农村幼儿家长及本人实习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全部采用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访谈。

此外,笔者还使用了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

三、关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家长态度现状

1.对环境资源配置的态度

从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村幼儿园的玩具数量种类都过少,他们希望能增添一些,使每个孩子都玩得更充分。另一方面,家长也看到幼儿园的儿童读物只有区区几本,而且年代久远,他们盼望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能和孩子的人数相适应,而且图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以使儿童知识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至于因为生长在农村就输在起跑线上。在此案例村,幼儿都是半日托,即早晨在家吃过饭大概上午8点左右到幼儿园里上课,中午11:30左右回家吃饭,下午2:00左右来到幼儿园,下午5点被家长接回家。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希望幼儿在幼儿园里吃饭,只有个别家长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由此可以看出该村半日托的设置还是符合绝大部分家长的意愿。在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条件太差,如本村唯一的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是一间大房子,中间有木板隔开,分成三个小格子房。与县城幼儿园宽敞明亮的大活动室相比,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不公平。他们迫切希望农村幼儿能和城市幼儿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能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在改善幼儿园的设施环境上,家长希望政府能加大投资,而幼儿的入托费用不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2.对师资配置的态度

在案例村庄的幼儿园内,三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没有保育员。平时上课时老师在这个班讲完课留下作业后就匆匆忙忙去另一个班讲课,总会出现有一个班没有老师看护的情况。对此家长很是担忧,他们希望每个班至少要有一个老师能全天在教室里面看护,因为教师不够的话且不说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就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保证不了,这些年来虽说没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像幼儿被抓被挠这样的小事总也避免不了,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如果有老师在的话,有些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关于教师的学历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的责任心强。他们希望老师在幼儿园说普通话,使幼儿从小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成长。

3.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他们更愿意看见幼儿受到的是学前班式的教育,更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每天学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他们的希望是像舞蹈绘画之类的课程可开可不开,如果不开更好,即使是小班的家长想法也是如此。对于游戏,家长特别不喜欢,他们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玩,对于幼儿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带领幼儿做游戏完全没有必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只要在幼儿园设置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就最好了。

4.在私立幼儿园的设置方面的态度

在案例村中,幼儿的入园率可达98%,其中有3%的幼儿在外村或镇上的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家长几乎是做生意的农民个体户。绝大部分家长对私立幼儿园抱着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态度,通过调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私立幼儿园硬件设施比本村的公立幼儿园要好,但是收费高的话也不会送幼儿去就读。

(二)家长态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物质资源配置态度的原因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传媒工具也在农村普及起来。许多家长与以前相比,学历水平也有所提高,加上外出务工的原因知识面也开始变得宽广。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想法,比如他们希望幼儿园玩具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增多,希望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托管制度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则不希望有根本的改动,因为在农村他们都是和老人一起吃住,家离幼儿园也很近,最远的步行最多20分钟也能到,所以老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饭和接送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多交一份伙食费再幼儿园吃饭。在幼儿园教室用房方面,95%的家长对现在的教室用房不满意,因为教室在下雨天的时候漏雨,下雨的时候就会被迫放假,本文作者在走访时听到有位家长这样说:“无法理解为什么城里的十几个孩子的在一间特别大的教室里学习,而在这里上百个孩子却要挤在一间相对还要小的漏雨的教室里学习,政府总在说要教育公平,可是公平的教育到底体现在哪儿啊?”其实案例村庄本身并不贫困,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出资修建幼儿园教室并不会在经济上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据幼儿园老师说每次打了修建教室的报告后,政府和教育局总是相互推托,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室能得到有效的修理。9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物质资源的投资应该由政府负责,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和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由家长来负担的话,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2.对师资配置态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家长现在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老师数量方面,家长希望老师的数量能相对增加,因为单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的担忧就有许多。笔者在幼儿园走访时发现案例村的幼儿园内有96个孩子,分成大中小三个班后只有两个老师在任教,安全隐患较多,他们认为如果老师能时时都在关注幼儿的话就能放心许多。在教师的学历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老师能严厉一些,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多识字多做作业就行,学历水平不重要,教会幼儿学习最重要。

3.在课程设置方面态度的原因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不少农民感觉到只有好大学高学历才能有一份好的职业,而且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下一代能够走出这一亩三分地,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从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他们就重视幼儿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素质的培养,几乎是高考考什么,幼儿园就应该为高考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幼儿每天回到家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今天学了几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课程就好,别的课程就是在浪费时间,最好不要学。本文作者认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社会压力太大和农民本身的素质水平造成的。

4.对私立幼儿园态度的原因

在案例农村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私立幼儿园收费太高。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私立幼儿园收费是每个月300元左右,像农村本村公立幼儿园每学期五个月才收费300元,相差太多,而且学习的知识也差不多,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把幼儿送到私立幼儿园去是一个很大负担,何况一般家庭都有两个孩子。

综上所述,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合理要求,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想法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5,(2).

[3]李太明.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4]高相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4).

篇10: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

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日前,XX镇党委对全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XX镇村级“两委”班子共有60人,其中有党员55人,群众5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有19人,占32%;41岁至50岁的有37人,占61%;51岁以上的4人,占7%。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36人,占60%;初中及以下19人,占32%。从发挥作用情况看,XX镇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大难题和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平衡债务、劳动力转移等巨大压力,能够较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表现出了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体现出了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战斗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特点。

二、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它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关系着基层党的先进性。XX镇现有党员859人,其中农村党员就有605人,占到70%以上,而村干部又是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由于村干部的特质,决定了绝大部分干部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干 部的双重身份。因工作生活、文化传统、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的相对薄弱,村干部的党性观念、理论素养、政策水平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尤其是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的整体发挥,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二,它是党和政府决策指示的最终承载者,直接影响着农村政策的落实。村干部是农村政策的直接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政策落实上有时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往往在部分农村干部中,存在着,当国家政策和他个人或当地利益相一致时,他能动用各种办法,把政策效力发挥到最大,如一旦发生冲突,有的就会打着从实际出发的旗号,把政策束之高阁,变成版面挂在墙上,讲在嘴上,而具体落实却在遥遥无期的“过程”中,表现为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有的甚至来回变通,推诿搪塞等,使得上级的政策、决策、要求得不到一以贯通等现象。因此,必须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政策的推动器。

第三,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直接主导着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而村干部则是农村发展的主导。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有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和发展氛围。村干部的干部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全村的“代言人”,政府决策要靠他们去推动,为民办实事要靠他们去落实,农民遇到矛盾和困难也要靠他们去协调处理。由于他们中绝大部分本身就是农民,决定了他 们与农民愿望天然相通,最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与欢迎,他们也自然地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真实具体地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既是农民信得过的“父母官”,又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干部不断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给村里带来建设的气氛、创新的氛围、发展的活力。而且,一个精明的村干部,总能有一些新思路、新信息、新技术,并用亲身示范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搞得村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有许多新工作要做,有的马上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有的要农民暂时做出贡献和牺牲,当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也需要村干部自觉顾全大局,带头奉献,当好榜样,做好示范,同时,还要靠他们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把潜存在农村的生产力激发出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力量。

三、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1、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以往“两委”班子换届中,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不能继续留任,而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又忙于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部分村未能实现正常的新老交替,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产生搭配不优的问题。另外,从村干部文化结构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5人,占总人数的8%,文化层次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干部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2、年轻干部素质不高。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很少从政治上 观察农村新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年轻干部在复杂多变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念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干部关系。

3、中年干部功底不够深。调查显示,年龄大一点的干部阅历比较多,年龄轻一点的干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高一点,而处于二者中间的中年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认为学不学与搞好工作关系不大,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不重视理论学习,造成了理论功底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够,领悟不透,贯彻不力,工作缺乏思路。

4、部分干部开拓意识不够强。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存在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情况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薄弱,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5、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实。少数村干部作风飘浮,存在工作办法不科学、实干精神不强,对自己要不严,政治觉悟不高等问题,在群众中威望不高。

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突出重点“抓”,解决“不能配强”的问题。支部书记是村支部的核心,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村书记就是一面旗臶,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是农村稳定的基石。因此支部书记的配备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把关,抓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实行村支部书记“三荐两推一选”和 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以及符合条件“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做到村级班子的优化配臵,同时对一些薄弱村采取下派、挂职等办法选拔配强村书记。

2、加大力度“育”,解决“不能干事”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轮训、分段培训的制度,形成以市、区党校教育为基础,农广校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的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继续教育制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村干部自觉、主动接受继续教育。三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机制,鼓励村干部创办科技示范基地或进行技术承包,既让村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又为农民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四是要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镇党委明确专人定期抓好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储备大批人才。

3、健全制度“促”,解决“不会干事”的问题。一是要明确工作职责,对村级组织分工、村干部工作职责、程序、考核、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将“调整经济结构,服务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管理村级事务,维护农村稳定”五项内容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职责。二是要健全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民主议事、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特别是要健全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村组财务、收支凭证除“一支笔”审批签字外,统一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字方能入帐,确保村级财务及时公开、规范入账。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办事行为,以次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

4、保障待遇“留”,解决“不愿干事”的问题。改善村干部工资结构,按照责任状、业绩、贡献确定村干部的收入分配,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同时,要继续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使村干部离职后有一定的基本养老待遇,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操行评语下一篇:质控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