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2024-06-22

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一、村情介绍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

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2009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查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2009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

篇2: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党委书记李克建

根据上级要求,为切实做好书记党建项目工作,在驻村期间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采取听取村镇党政干部介绍、参加村党政活动、走访村民和党员等方式,对全镇部分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问题,这些基层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我镇基层党建的一个缩影。

一、坪上镇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坪上镇位于临沂市东部,全镇辖50个行政村,共63841人,村级党组织50个,全镇以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要产业,缺乏富有特色、能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全镇人均收入3215元。

(二)党组织建设

村级组织健全,全镇有党员3314人,基层党组织较为健全,遍布于各行政村,党支部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

1、村基层党组织较为健全。党支部有5名支委,其中书记1名,按照地域划分为12个党小组。党小组长均为老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有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但龙溪村地域面积宽、海拔落差大、群众居住分散,给党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党支部作用发挥较好。支部一班人解决基层农村社会矛盾能力较强、较为深刻地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在群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村民有困难、对政策有疑问时,首先想到和村支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篇3: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1 工作进展情况

2015年初, 省、市提出了“2015年全面推开, 两年基本完成, 三年扫尾完善”的确权工作总要求。在全省开展的“冬季行动“中, 又作出了“四月底基本完成清查摸底任务的”具体安排。8月8日全省确权工作推进会上, 再次强调“今年年底要实现‘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

截止目前, 全县457个行政村开展了确权调查摸底工作, 占到全县469个应确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97.4%;其中基本完成二轮承包清查摸底的426个村, 占到总任务数的90.8%;完成二轮承包农户权属信息调查的76 783户, 占到总任务9.9万户的77.5%;完成地块调查27.96万块, 实测面积1.79万hm2。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中央、省、市“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求, 县乡村各级都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负总则的确权工作领导小组, 为项目统一实施、工作整体联动、环节衔接顺畅提供了组织保障。县级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分管县长任常务副组长, 农委、监察、财政、审计、国土、公安、司法、信访、政研、民政、广电、法制、档案、林业、妇联等涉农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确权工作领导组, 下设“一办五组”工作机构, 分别为确权领导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政策宣传组、技术服务组、档案管理组、监察督导组。同时, 乡 (镇) 、村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乡 (镇) 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任组长, 乡 (镇) 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乡 (镇) 、村确权工作领导组和必需的工作机构,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确权工作机制。

2.2 打好政策基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涉及全县10万农户、30多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事关全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确权工作要求和试点工作经验, 转变观念是基础, 依法依规是关键。因此, 我们把“政策宣传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放在首位, 坚持落在基层、打好基础。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培训。确权工作的准备阶段, 组织全县村级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会计以及乡镇经管队伍、矛调人员、分管领导等1 500余人进行集中培训, 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确权工作骨干真正理解确权工作的目的意义, 掌握确权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操作步骤, 使大家的思想认识、行为观念切实统一到依法确权的轨道上来, 保证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沟通引导。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行政干预”、“干部说了算”的行政化做法;存在着怕引发矛盾, 不愿触及问题的畏难情绪;存在着工作跑粗, 简单照搬二轮延包, 严重偏离现实的“翻烧饼”做法。把确权工作与依法行政、信访责任、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引导基层干部以公心、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确权, 用依法、民主、规范的方法做好确权。

2.3 抓好两支队伍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问题复杂、任务艰巨等特点, 在狠抓政策宣传的同时, 注重具体工作人员和专业测绘单位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注重县确权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以县农委经管站为主体的确权办全体人员, 坚持“以学为基, 学用结合“。一面加强学习, 熟练掌握确权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工作标准流程, 做到能指导、会督查、敢验收的水平;一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遇到问题找依据、集民智, 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政策与民意相衔接,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真正取得确权工作的发言权, 提升指导实践的本领和能力。二是加强对专业测绘队伍的管理。为保证不同标段之间技术标准高度统一、数据成果无缝对接, 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 选好测绘队伍的基础上, 引导中标企业沟通协商, 推荐出业务熟悉、技术可靠、实力较强的山西地质测绘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 统一工作流程和标准。并通过培训会、推进会、工作例会、座谈会等工作机制, 推进确权工作技术标准的落实。一年来, 组织召开测绘队伍培训会、工作例会等25次, 实时解决确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4 稳妥化解矛盾

这次土地确权是对二轮延包的规范和完善。二轮延包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 “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无地无证”等现象普遍存在, 延包不完善、权利不落实、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户土地承包权、管理不规范等多层级、多主体、多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面对困难和问题, 我们因类施策、多措并举, 积极稳妥化解。一突出思想引领, 助推问题解决。通过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统一各方对确权矛盾认识, 在提升认识中化解矛盾。二突出分类指导, 集中化解矛盾。确权准备阶段, 全县以村为单位, 做实做细清查摸底工作, 收集整理问题1 400多条, 梳理归类97条, 对照省政府政策性问题解答, 解决问题85条。三突出民主协商, 解决疑难杂症。对一些因二轮延包基础不实、土地调整频繁、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 坚持群众主体原则, 充分依靠群众, 民主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 暂时搁置, 确保全局稳定的底线。

2.5 狠抓协调配合

确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组织协调、管理实施等多个方面, 从政策落实到地籍测量, 从宣传培训到招标采购, 从纠纷调处到档案管理, 从综合协调到具体落实, 工作涉猎面宽、流程复杂, 工作量浩大繁杂且越到基层越关键。为了保证确权思路的统一落实, 确权政策与技术标准的紧密结合,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责任清晰。县级做好组织协调、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等工作;乡村两级负责组织实施、政策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主体, 配合测绘队伍做好调查摸底、地籍测绘等, 并对农户权属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测绘队伍负责完成权属调查和地块信息调查, 并对确权过程资料和成果资料的完整性、逻辑性、规范性负责。二是力促乡村确权工作与专业测绘队伍之间的配合。针对基层确权工作高度依赖测绘队伍, 调查填表与地块测量“两张皮”, 农户与测绘队伍不见面, 导致“图、表、地”不吻合, 农户不认可等问题, 一方面强化操作流程, 制定地块调查“五步骤”, “三级审核”工作程序, 保证政策技术的很好结合;另一方面加强沟通交流, 千方百计动员乡村干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配合、监督。三是积极主动与财政、国土、林业、档案等部门沟通, 保证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衔接。

2.6 加强督导检查

我们坚持进度服从质量, 及时指导、跟进督查,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建立包乡、联队伍工作机制, 县确权办全体人员分组包片, 督促指导基层确权工作, 努力做到工作重心下移、队伍力量下沉、督促指导同步。乡镇实行干部包村责任制, 做到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实行项目监理制。通过招标引入第三方工程监理, 加强对测绘队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监督检查, 保证政策一个口子出, 操作一个程序走, 工作一把尺子量。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制定《确权工作测绘队伍管理办法》, 建立确权工作“一周一进度、半月一交流、一月一检查“以及通报、约谈等制度, 争取保质保量完成确权工作任务。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稳定。阳城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组织领导力度大, 统筹协调配合到位, 确权质量过硬过实。

篇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3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农合实施过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发展。

一、调查分析

(一)村庄概况

济源市是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自03年起就推行新农合政策,参合率以每年平均7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在河南省省率先实现了农业人口的全覆盖。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位于坡头镇内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1300多人,共分为14个大队。村子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大队里的财产很少。全村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单纯靠务农维持生活的较少。全村参合率高达99%以上,群众支持率较高。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以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为例,探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现状,希望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大庄村的深入走访,获取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当地政府及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统筹情况,切实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三)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庄村村民、村卫生所医生、村支书、坡头镇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并参照了济源市卫生局、坡头镇卫生院的有关信息。我们所用的调研方法有:深度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焦点小组等方法。

二、资料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落实情况

08年新农合进行了改革,个人交费由10元增至20元,国家、当地财政补贴由20元增至40元,报销上限由2万元增至3万元。这些改革政策在坡头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访谈过程中,大庄村村民基本上都知道08年改革的内容,对改革后相关政策的变动也有一定了解。农民从08年以来都改为交纳20元,并且年末到卫生所看病划价金额由8元增至16元。

但是改革中存在村民只了解改革后村民交费、在村卫生所划价金额的变动,对于国家、地方财政要缴纳费用、报销比例的变动并不了解的情况。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对新农合的政策宣传的力度较小,镇新农合办公室只对住院病人发放传单,村卫生所只负责收费;农民看到身边人确实受益,知道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就响应参合,而自身对国家政策改革不主动了解。

个案A

大庄村村民,张金芬、王玉芬

张金芬和王玉芬是大庄村5队的两名妇女。王玉芬是一位农民,53岁,夫妻两人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张金芬是一位73岁的老人,患白内障和高血压多年,常年用药,家境较差,常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舍不得用药。

当我们问大庄村实行了几次医疗变革,每次变革的内容是什么时,她们回答:“04年以前没有医疗报销,花多少钱都要自己拿。04年到08年是每人交10元,村里补贴2元,国家、镇上交多少不清楚,能报销40%—60%。现在每人交20元,其他交多少不清楚,不知道报销比例怎么调整的。”

当我们问如果今年如果没有报销,交的20元钱能够挪用到明年累积使用时,她们回答:“一般20元钱到年底要花,去医疗队拿药可以抵20元钱。不知道来年能不能重复使用,因为人总会生点病,所以都去医疗队买点常用药。”

当我们问去镇级以上医院报销的程序时,她们回答:“去镇级以上的医院报销,把证件直接交给住院的医院就行。报销超过1000元的要拿到市里批准,10元钱的时候是300元以上的允许报,现在交20元报销的最低标准是多少还不清楚。”

我们发现她们只了解自己日常能用到的相关政策,而对新农合改革缺乏全面认识时,问她们“对新农合改革后的新政策不太了解,不去卫生所询问一下吗?”她们笑笑,回答:“村里的人都不问,国家政策已经颁布了,政府不会贪污这点钱,农民比较厚道。”

而当被问到对新农合政策满意不满意时,她们回答:“国家政策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不报也这样,报了更好些。国家的政策咋样都是会好一些的。”

(二)高参合率的背后:村民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

参合率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新农合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庄村的参合率并不太高。很多农民看到刚出台的政策,都持观望态度。随着新农合的逐步开展,很多参合农民从中受益,这些受惠实例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新农合是一个惠民政策,积极参合,09年大庄村的参合率高达99%以上。

但是在高参合率的背后,仍然有少数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据我们了解,不参合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觉得自身身体条件好,不会生大病,不愿参合;当我们问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为什么有少数人不参加新农合”时,值班人员回答:“可能年轻人觉得自己在身体好,很少得大病,不需要。”一种是极为贫困的孤寡老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20元的费用,而无法参合。在与大庄村14队的村民刘新道、刘开亮访谈过程中,当我们问他们大庄村的参合率如何时,他们回答:“99%以上的人都参加新农合了。大庄村14队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杨西平,因为家里穷交不上钱所以没入。”

(三)各方对信息的掌握不一致、不全面

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大庄村村民所说的报销内容中的费用与新农合办公室人员的回答不一致。对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不仅村民内部的回答不一致,而且导致报销麻烦的原因,村民与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也不统一。

村民原芬在接受采访时说:“报销最低限度是300元钱,检查费、医药费都不报销,住院费可以报销,报销比率是50%左右,不低。”但是当我们就报销哪些项目这一问题询问镇医院新农合值班人员时,她的回答与村民给出的答案不同:“医药费、检查费、手术费都能报销;急救费、车费、一次性用品的费用——比如注射器——等费用不能报销。”而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的负责人李友芬的答案是:“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药物费用都能报销。新特药、试用药不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药要与病人签订协议。”

至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这一问题,村民原芬反映说:“一般是将手续交上去,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钱。有熟人能快一点。办理出院手续,然后交上费用条,一二十天才能结算。”而当我们问村卫生所医生报销程序是否麻烦时,村卫生所医生回答:“去省级医院的手续必须直接拿回来到本市或本县报销,交到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去市里领取报销费用;去济源市的医院,手续直接给大夫,就能够报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据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说,镇医院只给来住院的人发宣传单,不会派专人去各村宣传;村民自身也不主动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是盲目跟从国家政策,糊涂参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住院报销“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设置,村民并不清楚。即使是卫生所的医生,对新农合也缺乏主动了解的态度。当被问及新农合政策还需要哪些改善的时候,卫生所医生回答说:“国家很重视新农合改革,这都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我们不懂,配合就行了。”

(四)部分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不太满意

虽然大部分村民对于新农合政策都持支持态度,但是部分村民对新农合政策仍有一些意见。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意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报销的起付线较高,能报销的钱太少;二,报销的上限相对于高昂的手术费而言,对家庭的帮助太小;三,新农合报销多为事后补救而不是事前预防。

村民李友芬反映:“新农合报销的不够。乡、县一级的都给报销,但是钱太少。自己得了肾结石,花了100多,因为没住院不给报销。只有住院、生大病才能报销,但是医疗花费主要在平常看病,这部分钱却很难报销,而且报销的起付线高能报销的钱少,并且在村医疗队看病不能报销。”

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报销只能是在手术完成后,交上手术费用等相关材料才能报销,却没能解决有的家庭手术前没有钱交纳手术费、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农合规定了报销上限2万元,(08年改革后上限改为3万元),对于手术费高昂的家庭来说,报销的钱相对帮助较小。

个案B

村民张春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家开一个小面粉店,生活拮据,是贫困户,领政府补助金。妻子患脑出血,为了给妻子做手术家里四处借债,但是还是没有及时筹够手术费,妻子第一次脑出血后没能在病情较轻的时候进行治疗,导致第二次脑出血,不仅手术费用增长了数倍,而且由于病情加重、手术不及时,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妻子如今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因为四处借债,成了特困户。

张春来在回忆给妻子治病的曲折经历时,情绪仍然很激动。他说:“新农合报销只能在妻子做完手术后报销,却不能在动手术前解决没钱付手术费的问题。况且新农合报销上限两万元,而住院及维持到现在已经花费将近二十万,报销的那些钱对于这么大的支出,帮助并不大。新农合报销这么迟,等给了钱了,自家也成了特困户了,妻子的病还耽误了。”他一再向我们提议:“新农合应该能提前报销才行。”

三、思考及建议

(一)科学有效地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适当提前报销相应费用,以免出现没钱支付手术费无法看病的现象,让补助金真正能解参合农民的燃眉之急。落实“大病二次补助”政策,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在宣传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从而增强农民自觉参合的主动性。医疗机构要与村委会加强合作,通过举办新农合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让农民清楚明白新农合政策内容,保障村民能有效地运用政策为自身服务,引导农民加强对新农合运作过程的监督。

(三)加强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新农合”工作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由卫生、财政、农业、食品药监、物价、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共进,互相配合,如卫生部门做好新农合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特困户、五保户农民的参合资金交纳等,从而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

篇5:乡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农村党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8月20日,通过个别访谈、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xx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xx区下辖5个街道,13个行政村,农村党员865人。近几年来,xx区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从责任、队伍、管理、保障、载体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亮点工作

一是出台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1+9”文件。

绕村级组织建设24字方针,出台了以《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为主体,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通知》、《xx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实施方案(试行)》等为子文件的村级组织建设“1+9”系列文件。

二是全面提高了村级干部待遇。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平均达到20万元,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达27732元/年,其他村干部的基本报酬达22185元/年,离任村主干生活困难补助每人每月达300元/月。

三是积极开展了微党课活动。

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以“微党课”交叉巡回宣讲为主要形式,以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党员档案管理使用、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党建业务专题为主要内容,轮训了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将党建业务培训延伸到党小组等党组织最末端,实现100%全覆盖,全面提升了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能力和党员骨干的素质。今年以来,550余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支委委员、党小组组长和党务工作者参加了轮训。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优秀的村支部书记偏少。

虽然市里多次提议鼓励优秀的退休机关干部、村里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均可回村里当书记,但村里优秀的村支部书记仍然较少。一方面由于上升通道不畅,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进来,能力一般的`就求稳,守摊子,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人太少。另一方面由于受能力、学历所限,加之过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根深蒂固,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

二是党员结构有所下降。

由于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许多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基本上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儿童“386061”部队。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党员的建设问题越来越严峻。也直接造成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老百姓对村和村党员的认可度不高。许多村存在“党员不是骨干,骨干不是党员”的情况。

三是党员发展存在近亲繁殖现象。

农村中浓厚的宗族观念又成为吸收和发展新党员的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有的村支部主要成员私心太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对不是本宗族者的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四、工作建议

一是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素质。

一方面,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继续坚持xx区13名区委常委深入联点村,全程现场指导换届选举的工作方法。加大对候选人的考察,加强对选举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贿选和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壮大后备人才队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和近亲繁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二是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

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市里和区里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利导,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确保上一个项目,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不能盲目上马,切切实实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谋利。

三是要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龙头”,积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根本举措。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用好的机制约束人。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真正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

篇6:农村卫生工作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卫生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动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于2000年7月下旬,市卫生局党委成员分三组分别带领机关有关处室同志,深入6个农村县(市)区通过听汇报、实地查看、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走访农户等形式对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卫生资源状况

农村6个县(市)区有

个乡镇、个行政村,户,人口

万,其中:农业人口

万,以县为单位农民人均收入为

元。县、乡两级有医疗卫生机构

个,病床

张,卫生人员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人;有村级卫生组织

个,聘任乡村医生

人,农村每千人口拥有病床

张,卫生技术人员

人,县级医院均达到了二级甲等医院水平,普遍拥有CT、彩色多普勒、全自动生化仪、呼吸麻醉机、心脏监护仪、大型X光机及增强系统等效先进的诊疗设备。章丘市医院还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加速器等省内一流设备。自1996年以来,6个农业县(市)区各级共投入农村卫生建设资金

万元,其中:

供了社区卫生服务启动经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配备了通信工具、印刷了各类表格和档案等,健康调查

万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万户,签订服务合同

万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硬件”建设得到软件管理,都较好地达到了“济南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要求。长清县11个乡镇全部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受益人口

%,健康调查

万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万户,历城区在15个乡镇中全部已推开,健康调查

万人,建档案

万余份,免费签订服务合同

万户。平阴县已完成四个乡镇和其他每个乡镇2个村的试点,县卫生局投资

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臵了档案资料橱,印制家庭健康档案,培训人员

人次。商河结合本县实际推行了“三义务两扶贫”工程(即义务查体、义务建档、义务转诊,乡镇卫生院设立

张床的扶贫病房,县直医院为特困户发放医疗扶贫卡),已在15个乡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康档案

万户。签订了部分卫生服务合同,济阳县2000年上半年做了一些筹备工作,县卫生局统一印制了家庭健康档案、“三卡”及保健合同各

万份,为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3、农民社会医疗保障

合作医疗是当前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重要形式,入户调查显示,%以上的群众拥护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医疗保健措施,对于解决农民过重的医疗负担有很大作用。2000年上半年有

个乡镇实行了合作医疗(其中:章丘市22个

名乡村医生经过考试考核已择优聘用

人上岗、在“一制五统一”的基础上,近年来又推行了乡村医生续效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

%乡村医生实行了绩效工资制,为使乡村医生老有所养,解除乡村医生后顾之忧,已为半数以上的乡村医生办理了养老保险、章丘市、平阴县在“三制五统一”的基础上又推行了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统一调配使用制。章丘共有

名卫生院职工到村卫生组织工作。有

名确有专长的乡村医生到卫生院工作,平阴县有4O名卫生院职工到村卫生机构工作,2名技术水平较高的乡村医生到卫生院任职。各县(市)区普遍加大了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近一年来共取缔非法行医和游医药贩

多起,有效地巩固了一体化工作成果。

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县(市)区在整体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章丘市围绕改革主要做的工作;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市医院、中医院、绣惠中心卫生院和明水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已经完成,经过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定编设岗、考试考核、竞聘答辩、民主评议等环节,在名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高中级专业人员

人、初级

人,低职高聘

人、高职低聘

人,转岗分流

人:二是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从源头上杜绝药品营销中的不正之风,至调查时己完成次集中招标,采购

个品种价值

余万元。三是改革卫生院体制及内部运行机制,章丘市卫生局针对南部山区几个经济薄弱、自身发展困难卫生院的现状,筹划以章丘市直医疗单

行医现象时有发生,威胁着一体化管理的巩固;八是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民群体的健康水平事关全市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农村生产力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位臵,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要以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担当起广大农民健康代言人的重任。通过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强化和提高基层领导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认识,增强参与、支持的自觉性,把卫生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有关卫生政策,兑现对农村卫生事业政策性投入。

2、积极推进社区工生服务,建立起适应农村卫生实际的服务网络体系。引导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发展,以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为主导,依托村级一体化管理机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探索六位一体在农村的有效实现形式。

3、在卫生资源配臵上,继续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在基建投入、设备配臵、医药院校学生分配、人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和优惠,巩固和强化其在周边几个乡镇中医疗服务中心及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强化一体化管理,科学合理的设臵村级卫生服务组织,为群众提供方便、及时、有效地卫生服务。

提高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8、以市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各县(市)区配合,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规范医疗机构购销行为,从源头上治理药械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严厉打击内外勾结销售假劣药品、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同时要积极探索利用电子商务,降低药品交易成本,保证药品质量,使群众享受到药品降价的好处,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对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涉及人口最多、防范程度较好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它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应当引起理论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代表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农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严重地威胁着农民的母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些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有的甚至死灰复燃,在许多农村地区,结核病卷土重来。同时,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患病率仍然很高。因为缺乏健康保障,近年来农村人口尤其贫困人口缺乏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支付和利用能力,P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而“贫 ”与“病”的“硬”联系,也正在顽强地抵消着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

(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对于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医疗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人的健康与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贫困恶化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健康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人体健康状况的恶化加重了贫困化程度,是消除贫困的羁绊,因此,投资以减少居民的健康风险,并对灾难性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险,是减轻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建立人人可以享受的健康保障体系,使所有成员获得生存发展的基本健康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基本社会条件、从人力资本理论看,在缺乏基本健康保障制度的前提下,社会收入状况的差距,决定了卫生服务利用的差距,相应地决定了健康水平差距,并由

1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安全网。各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必须建立包括健康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调节社会分配,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占整个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大头,是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医疗费用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增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广大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会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现状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己取得了初步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二是试点地区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升高,表明因病致贫、返贫有所缓解;三是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有所加强、与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相配套,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卫生投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四是农民和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心增强、通过参合农民自身或周围群众受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起初的怀疑到逐步信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和基层干

3或检查项目的情况,既增加了农民的费用负担,也加大了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同时,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方式、质量和效率等普遍不高,而且部分服务的合理性亦受到质疑。因此,如何促使农村医疗机构提高水平、保证质量、规范行为、控制费用就成了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缺乏既便捷又成本低的参合资金筹措机制。筹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目前的试点中 甘肃省和全国其他省、市、区一样,多数试点县(市)采用由乡村干部和乡村医生入户进行宣传井收缴合作医疗资金的办法,征收成本较高,难度也大。因此,探索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是目前合作医疗体制设计与试点实践尚需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重点,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五)资金管理和监督体制尚不完善。管理监督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监管的要点是资金安全和基金支付。因此,在体制的设计上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实现监管的有效性,确保资金不被挪用和流失,以及建立被农民认可和信任的包括有农民代表参加的基金监督管理机构,并确保这个机构有效运行,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加以完善。

此外,还存在门诊医药费用报销程序亟须简化,县、乡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经办机构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

5合理地确定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既要防止实际补偿比例过低,基金节余过多,影响参合农民的积极性,又要防止补偿比例过高,出现基金透支风险,同一试点地区的试点县(区、市)报销标准要相对统一,避免补偿比例的悬殊,造成相邻县参合群众对制度的误解和不满意。要确保新增财政补助资金的全部和农民个人缴费的一部分进入统筹基金账户,所产生的利息也要全部进入基金专门账户 全部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偿,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参合农民的补偿标准、要积极借鉴和推广有关地区的经验,尝试每隔两年给未享受过合作医疗基金补偿的农民免费做一次体检,以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此外,为方便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 各试点县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由定点医疗机构先垫付报销的规章制度,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切实体现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参合农民真正看到、享受到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所带来的实惠和优越性。

篇7:农村基层工作调查报告

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调查报告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税逐步取消,农业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湖北省云梦县的实际情况,仅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近几年,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县农村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巨大变化。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自5月份,我县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共万元,比1999年农民“六项负担”之和万元减少万元。比减少500多万元 ,在的基础上再减1150万元,直至今年农业税全部取消。农业税的逐年减少直至取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据调查,我县土地抛荒面积曾一度达到3176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负担较重,种田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负担的逐步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变成种田热。

2、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减人减事减支”成效明显。全县各乡镇先后于和进行了连续两轮改革。底,我

县基本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全县12个乡镇共精简24个内设机构,撤销84个事业单位。精简乡镇领导干部66名,占原人数的40%,分流乡镇事业单位人员425名,占原人数的51%。仅工资支出一项每年就可节约350多万元。同时村“两委”以换届为契机,精简村干部785人,减幅达%,每年可减少开支230多万元。

3、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不仅农业税一减再减,直至取消,而且全县还发放粮种补贴和种粮补贴资金803万元。同时,取消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种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拍手称快。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贴、鼓励

”农民种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受到极大温暖。现在农村人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4、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乡镇职能

出现可喜变化。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一些乡镇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在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今年农业税取消后,各乡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乡镇的第一要务,努力构筑和谐农村。

二、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从调研中了解到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随着上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机构改革后减支效应的显现,目前乡镇财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由于多数乡镇工业税源很少,在农业税取消后,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过日子是非常艰难的。加之乡村两级债务难化解,大多数乡镇感到压力很大,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面临一定困难。

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用是从共同生产费中列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只能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化债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由于我县先后两次开展了集中化债,加上对村级财务进行了严格管理,使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仍然是随时可能引发农村不稳定的一颗“定时炸弹”。特别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抽掉了债主们对乡村两级信用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担心债务会变成死账、呆账,加大了讨债力度,常常引发一些

纠纷。

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管理有弱化趋势。近几年,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免征农业税后乡村干部又对农民的管理失去抓手,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像农民建房的管理、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利设施的管理等。

5、农村工作格局出现积极变化,但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乡村干部看到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拐点已经出现,他们普遍感到农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广大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扮演的越俎代庖的角色最终成为历史,对此他们由衷

高兴。但另一方面,乡村干部一夜之间变成无权、无钱、无抓手的“三无”干部,不可避免滋生消极情绪。特别是当前乡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心中的落差很大。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广大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许多乡村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税费改革后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体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

1、体制因素:

税费改革只是推倒了农村体制障碍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现行体制如果不加以改革,那些隐藏在农业税背后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迟早要显现出来。比如在债务产生的问题上,这与政府运作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政府工作方式具有深刻的行政控制

色彩,乡镇完全是围绕上边各种指令转,为完成超出正常资源运作范围的指令,乡镇领导人要么造假,搞形式主义;要么只有“硬来”,“借钱”办事。比如在公益事业问题上,农民没有享受“国民待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一直没有像城市建设那样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再比如乡镇财政困难的问题。我县道桥镇表现得尤其突出,1991年实施“县乡分灶吃饭”,因当时该镇工业基础较好,作为重点财源建设乡镇,确定的上解基数较高。后因市场经济转型,乡镇企业滑坡,但上解基数一直递增,至1999年后又改为定额上交,导致该镇财政压力较大。还有在机构改革问题上,虽然乡镇经过了多轮改革,然而在“平面”上改得多,在“纵向”上改得少,往往是下面改了上面未改,导致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力一把抓,责任搞批发,任务层层加,乡镇在弱化”。乡镇干部常年疲于应付,工作压力大。

2、干部因素:

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关键性因素,政策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由于干部政策水平、行政态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理日常繁琐事务,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多年来,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损农坑农。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我们是歪嘴和尚念歪经,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 的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3、群众因素:

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部分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乡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甚至大吃大喝,农民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断思维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他们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篇8:农村新建幼儿园保育工作调查研究

一.开展保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有关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也引发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 笔者走访了河南某乡镇的六所幼儿园, 在对其考察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近些年来, 农村幼保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是, 在很多细节上尚存在较大的不足。

(一) 保教分离

1、保育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在中国大部分农村, 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同时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也将保育问题和日常的照顾儿童寝食等生活琐事联系在一起, 而忽视了对儿童的教育。例如:某儿童正在搬凳子, 旁边的玩伴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搬吧!”正当儿童要答应的时候, 旁边的保育工作者走过来说:“小心砸到脚, 我来搬!”

此外, 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儿童的承受能力, 让孩子背负了过多的学习压力, 认为孩子应当把读书写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不注重保育工作。因此, 幼儿教育的各相关负责人都未能将保教有效的结合起来, 忽视了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中各自具有的重要作用, 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保育员与幼儿教师及幼儿间的沟通不足。从笔者所掌握的情况来看, 保育员的工作时间大部分都在清理卫生, 而剩下的时间基本在旁休息。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者数量不足, 而儿童的数量较多, 这对保育员来说工作强度偏大, 这就造成剩余的时间少, 于是保育员与教师的沟通就相对很少, 就算是与教师有了交流, 也大多是拉家常, 而不是关于儿童成长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保育员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一般都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例如:衣服没穿好, 鞋带掉了, 或是儿童哭闹时, 保育员进行安慰或进行训斥。保育人员与教师之间的这种简单的沟通势必造成保教分离现象, 以致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二) 保育员文化素质不高

1、老龄化发展, 配置不合理。笔者经过走访, 仅发现只有镇中心处的一所幼儿园内的保育员是正式编制, 其他保育员均非正式编制, 且大多数呈老龄化, 年龄均在45岁以上, 其中年龄最大的已60岁。而国家有关规定明确表示, 幼儿园每班至少配备一名保育员, 农村幼儿园基本上是私立的, 由于条件限制, 有的幼儿园仅有一名保育员, 甚至还有的幼儿园因为未聘到保育员, 暂时由幼师兼任此项职务。这种不合理的配置, 让我们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2、文化水平偏低。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三点和第四点明确规定了“保健员的文化水平应当在高中以上, 而保育员也应当有初中以上学历, 并且接受过专业的保育培训。”可在实际情况中, 农村的大多数幼儿园根本就未曾配备保健员, 保健员的工作全由保育员担当。在大部分农村,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常由学历偏低甚至没有学历的农村妇女承担, 她们虽然有带孩子的经验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但是由于文化素质偏低, 不利于儿童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缺乏专业知识, 接受培训机会少。笔者向一些农村幼儿园保育员了解当儿童出现意外事故或如何运用科学手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时, 大多数保育员要么采取的是一些农村土方法, 要么就直接回答不知道。而当问及平时是否有接受专业机构的培训或听专业讲座时, 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条件相对较好, 偶尔会有一些保健专家或专业的保育管理工作者来讲讲保育工作方法。因为大多数保育员文化水平低下, 所以很少有保育员会通过网络或阅览书籍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保育知识。

(三) 保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1、没有职业资格制度。在大多数农村, 幼儿园保育工作者基本都是临时聘请或签短期合同, 并没有获得相应的保育资格证书, 更别提有专业的保育知识了。因此, 保育员的聘用门槛太低, 准入制度不健全。

2、工作内容不具体。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员工作内容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尤其在培养儿童心理素质和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这方面表现不足, 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这也是保教分离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3、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个好的幼儿园应当要有一个完善的奖惩机制, 而在我国的农村幼儿园, 奖惩机制还十分不健全。长期以来, 无论工作多还是工作少, 薪资待遇均一样, 这就造成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上不去, 更别提主动干活, 只会消极的接受一些分内的事务, 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二.做好保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1.保教结合, 注重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幼儿园的有关教育主体应当深刻理解保育工作的真正含义所在, 并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在儿童的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当今社会, 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全, 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等。正如上文所述, 保育员看到儿童在搬凳子, 为了所谓的“安全”而忽视了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协助合作体验, 这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极其不利。

因此, 保育员应当要深刻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 充分认识到在保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育契机, 在实际工作中时刻牢记做到保教结合, 并理解其重要意义。因此, 幼儿园管理者应积极鼓励保育人员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并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内涵,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同事信任理解关系。只有做好这些, 才能让保教结合得更紧密, 提高儿童教育质量, 促进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2.提高保育员素质。

保育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保育工作的质量。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 保育员的素质都处于偏低水平,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首先, 建立完善的聘任制度, 严格以《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学历要求来进行招聘, 学历较高者优先选择。其次, 建立工作激励制度, 根据保育员的工作情况适当的对其进行奖励, 提高其待遇, 稳定保育员队伍。再次, 加强社会宣传, 让家长们都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保育工作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提升保育员社会地位的目的。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幼儿园管理者应加强对保育员的培训, 保育员也应该要深刻感受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 积极进取, 不断学习, 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事实上, 我国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员们普遍都表现出缺乏对儿童心理健康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处理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 他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做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如常见的幼儿脱臼如何处理, 中毒、异物入体如何处理等诸如此类的急救与护理问题。再如, 平时遇到一些儿童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令他们难以理解, 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都不予以理会或采取了主观臆断的方法。根据这些情况, 农村幼儿园应逐步建立起相应健全的保育员培训制度, 并时常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培训和演讲, 从而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水平。这样, 保育员就可以更多的接触到新型的教育理念, 并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分析儿童心理和如何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在实践工作中逐步实现保育中心由生理向心理的过渡。

3.优化保育管理, 制定保育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

上一篇:关于轻松欢快的广播主持稿下一篇:教师卫生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