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09

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

农村人口流动改变着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科学、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居民信息交流渠道的多样性、快捷性,以及城居唇民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等使得城市居民的思想更活跃、更解放。因此,农民工在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氛围的熏陶下,其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特别是城市居民相对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由民主的生活、工作态度更是直接地影响着、震撼着进城农民工的心灵。其次,农村人口流动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带来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农村居民走进城市的最初本意就是希望在农闲时再取得一些非农收入,但是,一旦农村居民走进城市所收获的已不仅仅是劳动工资收入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他们在城市的各种非农劳动中,也学到了许多在田间劳动学不到的各种管理技能和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印技能不仅使他们在城市可以更自由地从事各种劳动而获得工资,而且他们一旦回到家乡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印技能更有效地从事农业劳动或非农业劳动,从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保证收入稳定增长的手段更加灵活。

然而,农村人口流动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它对农民生活的改善、城市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它同样也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不利影响。

1、农村人口流动正大量减少农村居民对土地的劳动投入,导致农业生态、生产条件的恶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禁大量的流向城市,许多劳动力甚至已完全脱离农业劳动,还有许多劳动力仅把农业劳动看作是第二职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匆匆进城务工,土地上的劳动投入大大减少。为保证土地的粮食产量,留守的劳动力就通过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来种植、管理农作物,而大量化肥农药使用不仅增大了农业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长期下去,将会造成耕地、水源等的严重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尤其是耕地土质遭受的化学制品制剂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治理污染的难题之一。

2、农村人口流动引致严重的农村家庭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男方或女方一方出外务工,造成了长期夫妻分离,正常的家庭婚姻生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夫妻的感情和家庭的和睦。近年来农村离婚率趋高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反映。二是夫妇双方都外出务工,把孩子、农田一股脑儿抛给老人,不仅直接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和精神负担,而且老人也失去了来自孩子应有的照顾和心理安慰,其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和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劳动条件差、劳动量大而工资收入又相对较低,以至于有了孩子的务工人员,惟一的选择就是把孩子留在家乡让老人照管。这些孩子常年远离父母,长期缺少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并缺失与父母正常的交流和来自父母的正面教育,使得他们幼小的心灵长期承载着思念父母煎熬的同时,有的孩子早早就患上了自闭症,或者养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已受到了极大伤害,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等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城市,农村人口流动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受到严重挑战。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与20年前相比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城市的这些基本生活、工作设施又显得捉襟见肘。城市人口容纳能力的扩大不能及时满足人口增大的需求,以至于城市的规模越建越大、道路越修越宽,农村可耕地越来越少,使得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越来越逼近国家规定的红线。另—方面,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大多集中在比饺偏远的城乡结合部,而且多以同省、同县、同乡、同村为纽带关系集中居注。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基础设施通常相对落后、交通闭塞、行政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在这种居住关系下极易衍生不安定因素,甚至滋生新的社会黑集团势力,严重危害城市经社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于城乡发展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对于农村的发展主要的只是精神和思想上抽象的帮助,尽管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这种收入的增加目前来看很有限,并且由于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思想的局限性,这些改变对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直接帮助比较小,而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出的弊端更为明显。对于城市,农民工的流入显然带来了很多直接的经济利益,虽然也有许多的诸如治安方明道问题,但只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规范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避免。所以城乡间的协调发展,管理好城乡间的人口流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新时期群众工作

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讲求方法。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个别干部还存在不会说话,言语失当现象。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缺乏正气。我们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只有群众问题解决了,社会情绪才能理顺了。

二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转变作风。实行“两免一补”后,收费收税的工作全部取消,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减少,导致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现在不收钱了,不用做群众工作。还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不适应农村形势。一些干部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工作,还惯用命令、强迫等方法去要求群众,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宣传教育群众,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有的干部对群众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做群众工作会得罪人,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不愿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只顾个人利益,开展工作不够大胆,有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习近平同志讲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话从工作方法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对我们干部的信任度。群众对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只要我们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绝大多数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工作做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对于三盲人员(文盲、法盲、土盲即土豹子:指有土气匪气),就不能手软,要严格依法办事了。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做工作,理解群众、体贴群众,群众才能真心配合政府工作。要建立关心帮扶群众机制,探索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要建立亲民爱民长效机制。

三是要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深入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团结教育群众而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绪,特别是要适应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领导。党的干部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在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的同时,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重点组织中青年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情民情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同时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双方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并且增强农民对国家各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及贯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对幸福的追求

一、幸福源于对富足生活的追求

2000年,张建舟还是一名集体工厂的车间主任,由于厂里效益不好,主动下岗回到村里。他从养猪起家,最多的时候曾养过200只猪,一天就能挣1000元。后来,他从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中看到介绍猪养殖经验,便拿出2万元,到浙江学了3个月的养殖技术。现在,他的养殖基地远近闻名。在他的背后,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有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有跟他一样好学肯干的儿子,有贤惠孝顺的儿媳。我们去时他的小孙

子刚刚满月,他不住口地向我们夸孙子长得帅。

张建舟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下通过农业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他脑子活,又肯钻研,不但自己致富,还带动全村人共同走向富裕。养猪成功后,他便教给村民一起养殖,希望能够做成当地的品牌。当我们问他是否担心技术被学走、其他农户成为竞争对手时,他回答:“我就怕大家不来学,如果大家都学走了,我就开辟新的致富渠道”。回答时他黝黑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一个新时代村干部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他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信任,源于他带领全村人致富的使命感,也源于他实现个人价值后的成就感。实干、肯干、讲诚信,让他赢得了老百姓的信服,成为大家信赖的当家人。

二、幸福源于对人生信仰的坚守

陈名,父亲45岁因糖尿病致死。那时他只有19岁,刚刚师范学校毕业,到小学当体育老师。因为挣的钱不够养家,他平时还要种地、抓鱼、背石头、采野果,以贴补家用。教书三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他那时最大的心愿是不再教体育,因为教体育太耗体力,不教可以少吃一点。后来,他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农村为村民多办些实事。之后,他担任过乡长、主任,两个弟弟也都成为国家干部,日子一天天好转。但就在这时,他被诊断出得了糖尿病。他没有被病痛击倒,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教育孩子上。儿子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他就帮儿子开了一个小百货商店。虽然生意并不好,但他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学校”,在这里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才会更快成熟。

陈名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每当生活出现转机时,就会遇到新的困难。但他百折不挠,绝不屈服,一条路走不下去就换条路走,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人生信仰。对他而言,只要活着,只要有事情做,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老区先烈后人那种对信仰的坚守。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他的面容平静而坚定,间或笑一笑。他说,现在的社会很好,农民不但不交农业税,还得到国家的补贴,真是“享受太平”!社会上虽然有不和谐的东西,他也曾受过委屈,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己就是不服输,再困难也绝不低头。现在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这个特点,他很自豪。

三、幸福源于对惠农政策的感恩

李华,65岁,老伴63岁,两个人都是文盲,儿子儿媳都病死了,留下一个18岁患有精神病的孙女。老两口现在不但要照顾孙女,还要下地干活。因为地处山区,收成很少。目前,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国家每月给的55元养老金,村干部逢年过节也会给些慰问。

当了解到这个家庭的状况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对老夫妇一定非常悲观,因为他们的未来似乎黯淡无光,可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当这对老人听说我们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时,他们不停地说,这个社会好!感谢温总理!当问及他们的希望时,他们先是说没有,经我再三询问,他们才回答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这对老夫妇的愿望就是如此平实。这些年,他们受益于新农保政策,孙女看病也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好处,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非常知足。他们不期望很多,国家给老百姓一点好处,他们都牢记在心里,充满感恩。面对这么质朴、可爱的老人,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笑,我默默为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四、幸福源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张建舟、陈名、李华,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简单朴实的幸福,触碰到他们的美丽心灵,更体会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与信赖。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免除农业税,终结了延续整整2600年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并不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苦竹河村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觉得党和政府心里装着他们,所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当我们和农民一起吃农家饭,一起在河里洗衣服,一起捣糍粑、打糍粑、捏糍粑、踩糍粑,一起在玉米地里锄草,一起给西瓜洒农药,当我们顶着烈日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当我们看着晚上无灯的乡村满天的星光,听着外面的犬吠蛙鸣,我知道:苦竹河村不“苦”,那里的人活得很甜。临行前一天,村里一位老人翻了几座山头,给我们送来四个梨子、一篮鸡蛋表达心意,这对他而言,或许是一种额外的幸福。出发那天,村民拉着我们的手,对我们说:常回家看看!那时,我们的心滚烫,流下的泪也是滚烫的。

我想,我不单在这里的农民身上看到属于他们的幸福,更对自己寻找幸福的道路有了新的感悟。回想此次苦竹河村之行,农户把我们当成贴心人,对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很晚都不肯休息,还在和我们唠家常。当谈及生活越过越好,他们的笑声是那么爽朗;当谈及目前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孩子时,他们的目光又是那么忧郁。我明白,虽然他们已经拥有简单的幸福,但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多的希望,对我们这些青年干部也有更高的期待。我只有把自己的幸福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紧密相连,深入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诉求,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福祉,也让自己收获更多充实与满足。这时,自己追寻幸福之旅才会扬帆起航!

留守儿童成长对话

“这个国庆节,除了做作业,我都在看电视,因为这是我唯一的娱乐方式。”今年正在水口镇水西村完全中学读初二的王伟说。曾在广州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了4年小学,13岁的他已能感觉到农村与城市存在的巨大差异。

唯一的娱乐:除了电视还是电视

王伟家住水口镇水西村,父母都在广州务工,平时跟爷爷奶奶住。国庆7天假,家里的电视机是他唯一的娱乐。村里没有文娱场所,甚至同龄的玩伴都很少。

“第一天,我没做作业,看了一天电视,但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台,没什么好看的。”陈创新说,最好看的还是《水浒传》等电视剧。看一天电视,他就开始做作业,“每天都在看电视、做作业中不断反复,这就是我的节日。”电视机旁的桌上堆满课本、草稿纸、历次月考的试卷等,看不到一本课外书。陈创新说,镇上的小书店除了辅导书,“闲书”难找,而且也没那个时间。

3日,听说舅舅回家了,他又到外婆家玩了两天,“外婆家除了电视外,也没别的好玩的,就是吃的东西多一些。”

最大的快乐:妈妈从广州打来电话

10月3日,妈妈从广州打来电话,这时陈创新满脸笑容,他对外婆说:“我妈来电话了。”这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接到爸爸妈妈打来的电话,有时他也想给妈妈打电话,但怕他们在外打工忙,一般都不打。

当然,他也开始懂得寻找自己的快乐,带弟弟们一起玩耍甚至照顾弟弟们。因为叔叔也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在家带了三个小孩,他最大,偶尔也带堂弟们玩。“同龄的伴儿很少,我经常带堂弟们玩,这样有了玩伴,还帮奶奶照看了小孩。” 最深的无奈:想念城市但还得回村

想念城市的生活吗?陈创新想了又想说:“既想又不想。”矛盾的回答,折射出了留守儿童矛盾的心态。因为他留在老家,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而在广州,虽跟父母在一起,但却背着进城务工子女的身份,只能上较差的小学。

但他想念远在广州的父母,想念广州玩耍过的悠悠球,还有那里的书店。“我在广州读书的时候,住的位置不远处有家超市,超市的书店好大,看书不收钱,假期我都在那呆着。”陈创新说,他还清楚地记得在那书店看了很多奥赛的书,最后还获得小学奥赛金奖。

他还记得自己的小学只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无论设施还是师资都比较差。无论在广州,还是阳新老家,他都一样有些孤独。

从小学2年级转到广州读书,渐渐适应了广州的读书生活,但小学毕业后,他不得不回来,因为如果不回老家读初中、高中,将来无法在当地高考。

最近的梦想 :好好读书读大学

也许是因为在大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读过,也在山村的中小学读过,王伟读书一直比较努力。他知道只有读书、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广州读小学时,他的成绩不但在学校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新希望杯”奥赛金奖,回老家后,进入初中就读,成绩也比较优秀。

10月6日一大早,王伟又拿起了英语书,开始朗诵。太阳刚刚升起,好好读书的心愿又一次在心中响起!

支教体验

我们支教的地点是水西村小学,初来乍到,我们对这里一无所知,水西村小学领导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按照支教任务的分配,我的教学任务是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真正意识到,要上好每一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在教室这个舞台上,一节课四十分钟很快过去,而老师课前不能只准备四十分钟的内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以这种严格的要求去衡量自己,你的课才能上得称心如意。

我一直以为,要当一名好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必须的。这里的学生很听话,上课相当的积极,让我非常感动。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学到知识,健康成长,我严格要求自己,教孩子数学、唱歌、猜谜语,教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丽。我希望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完成作业,而这些孩子让我的心愿实现,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支教的生活是艰辛的,农村的教师生活是城市无法想象的,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教师队伍团结互助,生活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餐桌上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使我们共同进步,顺利完成学校交与我们的任务。

尽管吃的住的不尽人意,但安乐小学是自然的,孩子们是憨厚淳朴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甜甜的问候,学生的热情像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抹去我心中的阴霾,在这里,我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课堂上,孩子们用好奇和纯真的眼神看着我,我真想把一切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我无时无刻不幸福着,无时无刻不努力着。

课堂上孩子们的积极发言,兵乓球桌上和孩子的较量以及我教他们投篮的瞬间„„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去纪念这次三下乡活动,只有设身处地参与其中,你才会体会到活动的意义。虽然支教的时间有限,我做的也很有限,然而这次经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终生难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这一抹生命中的亮光能指引我找到新的方向。

篇2: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情,倾听农民的心声,摸清农民的需要,按照乡党委的要求,我于3月下旬开始,历时3个月对xxxx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村位于xxxx乡西北部,由xxxx、北脑、张家、原家、红岭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71户,932口人,现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总耕地面积约1685亩,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200亩左右。xxx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内无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的种植,经济收入单一、偏低。去年xxxx参与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二、村民的困难和问题

(一)致富路途难。目前,xxxx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

1、种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民以土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由于xxx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较贫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难。其次耕种成本过高,村民王喜龙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拿马铃薯来说,种一亩,需化肥约150元,农药70元,还有农膜、种子等杂费,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土豆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0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800元。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村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个油盐钱。农民之所以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三是生产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村民种地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农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而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缺乏技术,素质比较低,向外转移很困难,尤其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机会更是大幅萎缩。其次,是农民的观念问题,有些农民宁愿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愿另谋出路。对于村上45岁—60岁的村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技术活干不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3、信息闭塞,农民创富无门。受到条件所限,农民所得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致富信息短缺、滞后,有时甚至失真,使得农民在创富时难以找到合适门路。资金也是困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搞种植业、养殖业缺乏资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不敢贷款,因缺乏资金而搁置。

(二)子女上学难。走访调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费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消费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负担。

1、上学远。在xxxx村有一所小学,但随着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村里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级就必须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冶头寄小或县城上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数村民从一年级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费、车费仍然需要1000到元,对于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上学贵。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在xxxx村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的孩子占到了同龄人的65%。

(三)就医养老难。由于环境卫生状况差,xxxx村不少村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胃病等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病熬着、大病扛着。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大多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随便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

2、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退休。xxxx村有将近17名孤寡老人,30余户夫妻俩独自居住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53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还能动,老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下田劳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妻子王满英今年56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去年秋天左半身瘫痪,儿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钱回来,老人舍不得也没钱买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决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结婚难。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该村的未婚大龄男子比较多,xxxx村的王秦龙,40岁左右,兄弟4人全是单身。初步统计,目前该村3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的达16人,其中30-40岁未婚的达9人。

1、贫困是造成结婚难问题的首要原因。xxxx村居住环境与生存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富裕,无论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2、地理环境差。据村民们讲自从学校撤并后,为了让孩子上学,好多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愿意再回本村居住,没有本事外迁的,在本村结婚也很难。照这样的发展形势,xxxx村的将来谁也不敢想象,恶性循环,贫穷将是这里无法摆脱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质问题。当我与几位大龄单身汉交谈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时,有位过路村民插嘴训斥他们太懒,有些男子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出去打工有困难。

三、村民的努力和意愿

为改变xxxx村的现状,村民们挖井引水,远走他乡务工,学知识、学技能,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时他们深感很多事情是他们一个村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

(一)希望政府能将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到位。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不清楚的还主动打听。一位村民说:“这几年国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们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头,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入学难和留住教师难的问题,加强村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农村的头等大事,盼望有关部门给予村级小学更多的关注。

(三)农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资市场行情等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多在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农产品销路的扩大和顺畅上下功夫。

四、思考及建议

近几年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体会。纵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穷,这些都是穷造成的,针对此次调查走访,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精心打造致富信息平台。调查中发现,农民最渴望的就是信息,缺乏信息的农民在选择外出就业与项目投入方面往往举棋不定,心中没底,容易由于判断失误而走弯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组织相关涉农单位及时搜集与地方实情相符的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宣传,使农民了解了劳动力市场,提高务工收入。

(二)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巩固和扩大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和完善我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殖业。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篇3:心系村官调待遇农村工作开新篇

近年来, 彬县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前四年, 全年粮食总产由10.9万吨增长到12.73万吨, 增长了17%;农业总产值由5.18亿元增长到12.42亿元, 增长了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837元增长到4 103元, 增长了1.2倍。新农村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成绩斐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房优化、村容净化、环境美化”的“五化”标准,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2009年, 累计投资14亿元, 在134个村建成农民新居10万间200万平方米, 硬化街道144公里, 铺筑人行道23.82万平方米, 衬砌排水渠道199公里。建成村“两委会”办公楼93幢621间1.3万平方米, 村级活动场所103处20万平方米, 栽植苗木128.2万株, 绿化美化新村34.3万平方米, 建成新村超市228个, 安装路灯、景观灯1 412盏, 建成卫生间3 664间、洗澡间4 412个,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 412台, 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村级组织的工作环境。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农村所有工作的点点滴滴和细枝末节都要靠村干部去推动。他们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 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的排头兵,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承担着宣传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推进和实施富民工程,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重任。然而, 由于村干部处于行政体制之外, 长期以来有干部之“名”, 却无干部之“实”, “端的是泥饭碗, 干的是硬任务”, 被称为“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忙人、生活上的穷人、家庭中的客人、身体上的病人”, 其待遇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村干部自嘲:“吃饭穿衣不靠你, 筹资筹劳不理你, 有了问题就找你, 解决不了就告你”, 一些工作多年且已年迈力衰的离任村干部更是发出“辛辛苦苦几十年, 老来还得去种田”的感慨。

彬县县委、县政府深知村干部的苦衷和难处, 为解决村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 2000年以来, 在地方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先后4次提高了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 用理解关怀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以提高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县委书记李建民在实地调研中多次和村干部座谈, 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 指出:村干部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了大量脚踏实地的工作, 我们一定要满怀深情, 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地位, 生活上有保障,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之后, 安排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班子, 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切合全县实际的村干部生活补贴调整方案, 即:在职村干部生活补贴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确定本年度补贴总额 (生活补贴由基础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构成, 基础补贴每人每月300元) 。凡连续任职15年以上或累计任职满25年的离任村干部, 按任职年限5年一档分别补助100元、150元、200元和300元。对现任的32名优秀村干部在享受上述补贴标准的基础上, 每人每月再增加500元专项补贴。这样, 全县村干部生活补贴每月平均为670元, 最高可领到1 334元。现任村干部基础补贴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由乡镇财政所制卡发放, 绩效补贴经乡镇党委、政府考核后由乡镇财政所依据考核结果发放。今年7月, 县财政按照新标准已将村干部生活补贴核拨到位。同时, 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县财政按千人以上村每年1.2万元、千人以下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核定村级公用经费, 全年安排村级公用经费276.6万元, 以上两项县财政年投入资金952.22万元。

提高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 把思想建设同改善待遇结合起来, 把精神鼓励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使全县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更高、劲头更足、决心更大。目前, 彬县新农村建设已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 进一步深化改革, 推动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建设“陕西十强县”的任务十分繁重。生活上少了后顾之忧的村干部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正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地的龙高镇龙马村村主任张长江高兴地说:“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没上谱的官, 现在也挣上高工资了, 收入比以前翻番了, 家里人也不埋怨我了, 我给村上办事也舒心了。”一位乡镇领导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 村干部要乡镇领导逼着才干事, 现在, 实行了新工资标准, 村干部工作主动性增强了, 加上健全了绩效考核制度, 扭转了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 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新民镇一位离任老支书激动地向笔者描述他前几天领到离任村干部补贴时的情景:“我的手在抖,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钱虽然不多, 但温暖了大家的心窝。”

篇4:大学生村官 爱上农村

7月10日上午,被分在顺义区张镇土地科的宋伟正在看《土地法》。“即便我们是从农村来的,但对农村的具体政策和实际情况也不是很清楚。” 赶上村里修路,各乡镇作国有土地普查,宋伟时不时到村里转转,检查村民持有土地的各种凭证。

把村官当作一个就业选择,是很多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原因之一。但当他们来到农村之后,犹豫和徘徊的心情逐渐在工作中抹去,发现农村原来可以是他们大施拳脚的天地、累积社会经验的基地,甚至变成他们深深眷恋的土地。

为何当村官?

今年刚毕业的赫子铭是这样说的:“来当村官,我的父母十分支持。父亲认为,能把农村、农民的事情搞清楚,对我今后的发展会非常有帮助。现在就业压力很大,能提高自身能力,对将来发展有益,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对于前途的考量,使村官成了一部分学生走进政界的敲门砖。

“我出生在山东潍坊一个比较贫困的小村子,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农村的落后。但是后来到了城市,我开始感觉到了农村的落后和农民兄弟生活的艰苦。雨季泥泞的道路,雪天冰冷的小屋,生病不能及时医治,孩子没有好的学习场所……这一切都让我有了一种对农村回报的欲望。”已经当了一年村官的韩涛,就是凭着这股子信念来到农村的。

宋伟并不是一开始就赞成毕业后支援农村的。看着一批批师兄师姐经历了艰苦的四年大学生活后没有选择城市,反而回到农村,她很不理解。大学生到农村能干什么?无非是虚度光阴。这是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想法。但现实工作的难找及生计问题,让她重新审视了村官的定位。“在北京城里工作要租房,就算赚2000元,也肯定不够用。可是当村官就不一样,这里提供住宿,有电脑、有线电视、空调、冰箱。村里人觉得你是来帮他们致富的,都很尊重你。而且在这儿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当村官的师姐告诉宋伟的,她的话坚定了宋伟当村官的决心。

学生初来乍到,

眼前农村别样景象

被分在镇政府办公室的赫子铭,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系。现实情况与她想得有所出入,滞后的课本几乎派不上用场,现在的农村和她想的不一样了。

大多数人认为农民收入低,穿得破旧,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企业家,和城里人没有差别。赫子铭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发现,即便是普通的农民,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

赫子铭第一天上班的工作,就是调查各村村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她带着调查表,随着人流挤进了每周一次的大集市。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正在拾掇她的水果摊。赫子铭想,小商贩赚钱不容易,我去问问她吧!没想到这位农妇说她对生活很满意,自己上了医疗保险,两个孩子也都上大学了,家里八分地种的粮食够她一家人吃喝,她说她没什么可愁的。这让赫子铭很意外。当然村里也有一贫如洗的人,另一个接受调查的壮汉就是。他的母亲腿不好,没法下地,父亲半身不遂,一个弟弟还在念书,中专毕业的他在乡里做木工,一个人供养一家子,非常困难。

原本以为对农村有几分了解的赫子铭发现,她需要了解的事还多着呢。

前一段时间赫子铭被借调到张镇中学当一个学期的英语代课老师,这一段时间让她对农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班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刻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我在教他们的时候,自己都很受鼓舞,仿佛回到了积极上进、奋发图强的学生时代。” 赫子铭说,班里有很多学生喜欢找她聊天,让她讲学习的方法、经历,甚至描绘一下大学的样子。

学校里也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从没想过将来的事情。“不过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体育很好、集体荣誉感强,对待朋友真诚、仗义,只要不是学习,他们对老师布置的其他任务都很认真。”

村官不好当,解除隔膜巧斗智

斗智的学生村官和激不得的村党支部书记

刚被分到乡镇,韩涛就担起了包村干部的重任,几百户人的村从此就与他息息相关了。他经常骑着镇政府分发的自行车下村转,渐渐和农民的接触也多了。

“大学生来啦,哎呀,大学生啥样,瞧瞧去。”有的村从没出过大学生,韩涛刚来贾家洼子村的时候,村民就像对待新事物一样地看他,觉得很新鲜。

韩涛发现村里人不重视教育,认为孩子大学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干脆念完初中就得了。他耐心地把大学校园的生活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产生对大学的憧憬。韩涛决不是光说不练的人。他利用自己在母校的关系,动员中国石油大学的教授来到村里,和孩子们聊天,给孩子们带书,让他们改变念书不重要的想法,提高他们的人生目标。去年年底,韩涛干脆把学校的毕业生晚会搬到村里,他要让农村的孩子感受到更多大学生的气息。

以前同村的孩子见了面就说,“吃了没?喝了没?”“行,玩去吧!”现在可不是了,总有小学生缠着韩涛问作业题。孩子们听说韩涛宿舍里有电脑,有电视,一个月还能拿2000块钱,羡慕得不得了,“我要当了大学生村官,也能享受这待遇。”孩子的心气提高了。就连韩涛教他们玩的杀人游戏,也让他们受益匪浅。至少孩子们意识到生活需要观察,甚至有个孩子望着村边的水杉说:“这种树不同于咱村边长的野树,肯定是有规划种植的!”瞧!他已经不仅仅是个头脑简单的农村孩子了。

韩涛在村里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去年村里换届选举前,韩涛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没有村官的时候,村里换届选举多半代投,现在韩涛一家家地走,他希望每个村民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

一位大叔不含糊地对他说:“选我得了,你让我干我也能干。”这可是在竞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位大叔不是党员居然也自告奋勇。韩涛看着面前这位大叔,身上的破棉袄到处裂口,棉絮挤在裂口处呼之欲出。唉,自己都管理不好,怎么管理别人呀。自己没文化穷困潦倒,又怎么带别人致富?如何谈起给村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呢?韩涛的这些想法自然只能闷在肚里,他是绝不能跟村民说的,说了他们也听不懂,弄不好还挑起是非。

聪明、沉稳的韩涛早就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的穷人和过去的穷人不同,过去的穷人是历史条件造成的,而现在国家给老百姓致富的政策是平等的,只要有经济意识有头脑,就能富起来。

一年前,韩涛和北营村党支部书记有过这样的对话。

“咱得把村里的经济搞活……”韩涛的话题刚开始。

“行了,涛,你也别瞎张罗了,我不当最后一名行吗?准保不最后。”这位村党支部书记一向抱着不争头名不落第的混沌心思。

“要干你就干到最好,不然你干啥劲啊!”韩涛激他,“你在大队书记眼里可有可无,你白干!”他还真不禁激,“我不是给当官的看的,我给老百姓看。”

“你给老百姓看,更得凡事抢在头里。你水没改、路没修,你能叫好村干部?”

后来这位村党支部书记还真开始下村走动,了解情况。人也学会变通了,时不时给大队书记送俩甜瓜。为啥?他想争取改善村里状况的机会呗!现在北营村正热火朝天改水修路,换届选举,老百姓居然一边倒全选他。

“你不服,请我喝酒都不去!”

村子里稍有点文化的年轻人都走了,不是到乡镇,就是到城里打工。村民乐意找有文化的大学生村官聊天,起初是反映家长里短的问题,后来开始咨询国家对农民的新政策,修路改水啊,创办企业啊,都成了农民关心的话题。

张平是包管行宫村的村官,别看他刚来村里一年,在村民心中的威信可大了。村民一致选举他当村副主任,这可是大学生村官中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村领导!

行宫村小,只有几十户人。张平挨家串,除了长期锁门和在外打工的门户,其余家家他都去过。张平刚下村的时候,也出了不少糗。

白衬衫、西裤,配皮鞋,在镇政府如此穿着的张平到了村里可吃不开了。村民穿的可是破旧的棉布裤子,天气热了,多数村民光膀子、穿大裤衩。他们从感官上就不接受这穿着堂皇的大学生,沟通起来更难找到契合点。

“小伙子,你不是学农的吗?来,大爷问问你。”农大毕业的张平被大爷先发制人。“这一亩地撒多少棒子籽啊?啥时候浇水除苗啊?”张平犯愁了,不清楚这地区的土壤成分,怎么作种植分析啊?这时候,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困难体现出来了。大爷甩下句话扬长而去:“还大学生呢,我打懂事就知道的事他不知道。”

村大队长是个高中都没念完的粗人,他也对张平说过类似的话:“你们来农村,就是‘高射炮打蚊子’——浪费!”

但张平并没因此丧失信心。一次他去村头修自行车。号称几代家传修车的老板娘一听他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三言两语得知他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你们是机关人儿,离我们太远了,你们是给领导干活的,跟我们联系不上。”“不,大姐,我们是纽带,是来帮你们沟通的。”张平细心地询问着大姐家里的情况,耐心地解释自己的工作。聊到兴头,大姐笑着说:“行,以后所有大学生村官到我这儿修车只收你们个成本价。”

“我就问两个问题,一你打算怎么干?二你怎么把我们村弄富了?”有的村干部打着请张平喝酒谈心的名号试探他。村领导心里不服:你刚从学校毕业,凭什么管我啊!张平也甩掉了学生气的斯文:“你不服,请我喝酒我也不去,服了再请我。”

后来,张平帮这位村领导联系,促成行宫村和顺义知名企业组成了一助一结对子活动,现在企业正帮助村子修路呢!

“我就是农民”

“农产品永远是最低级的产品,企业家把大豆加工成色拉油了,卖50多块钱1桶,农民卖大豆才1块钱1斤。农民辛辛苦苦干1年,只赚了劳动力的价值。农民穷,但农民为二产三产作了贡献。” 如果不是对农民有着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刘刚是不会注意这些问题的。

“农民才不把你谁谁领导当回事,只把大队长当回事。为啥?赶明儿他给我分地。农民的目光是短浅的,但也是纯朴的。”刘刚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现在又回到农村,他格外理解农民的心情。不得不佩服刘刚分析得一针见血。“农民太无辜了,他吃亏也不知道自己吃亏了,就知道问‘我咋种地不挣钱呢’?都说‘农民不看报,穷也不知道’。其实农民看了报,穷也不知道为啥啊,他看了也白看。”

刘刚说农民的朴实是城里人想象不到的。他上中学的时候,老师问他什么是最浪漫的事,刘刚毫不犹豫地说:“早起天挺晴、挺凉爽,夯一声牛叫我听着最痛快,觉得最浪漫。”还有的同学说:“我就喜欢放牛,放牛多好啊,赶着牛上山了,凉快!没准还能捡条蛇煮着吃呢!”瞧,这就是农村人啊!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他们如井底之蛙一般傻呵呵地活着。刘刚提起农村人的无知,并不羞愧,而是替他们心酸。现在大学毕业的刘刚终于能为农民做点事儿了。现在,只要刘刚一下村,立马儿扒了衬衣光大膀子,光着脚丫满地走。他说他就是要融入从村,但改变的只是行为,他要带给农村的新思维是不会变的。

想为农村做点事儿的大学生村官太多了。张镇政府信息科的刘跃远和张文丽都是北京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本科生,俩人着膀子比业绩。他们刚到信息科的前半年,科长没给他们分配任何工作。俩人着急啊,每天背着相机、带着纸笔走村串户,了解农村和村民。正如刘跃远在入职那天给自己定的目标:“我要用我的笔、我的镜头、我的情感去美化农村、宣传农村,我要让我笔下的农村稿件刊发到各大报纸。”她说到做到了。入职半年后,科长给蓄势待发的刘跃远和张文丽提出了唯一的要求:用你们的心发掘身边的事物,用语言跟各科室沟通,让外面的世界了解我们农村的变化。

当周,刘跃远就在市区多家媒体发表了有关新农村变化的11篇稿子。张文丽一看可急了,她才发了三四篇。两人你争我抢,都要做新农村建设宣传的一把手。虽然在科长眼里,张文丽热情有余,理智不足;刘跃远厚积薄发,仍需历练,但是他们都在为农村建设付出的过程中成长。张文丽报道的新农村景象被各大网站转载,而刘跃远报道的凉山村爱心敬老院也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正如他们科长所说的,你们的付出,也许村民不能回报什么,但是你们会得到老百姓和镇政府衷心的认可。

村官背后,谁在评说?

盘活了机关的“死水”

这些年,顺义区张镇政府机关里一直维持着80多人编制的平衡,平均学历不过高二。对乡镇而言,一批批的大学生村官增加了新鲜血液,盘活了机关一潭死水的工作氛围。一位在乡镇机关工作了5年的年轻人说:“我在这儿是最年轻的,每天面对那么多‘中老年’,感觉自己都没活力了。现在他们来了,唱歌、打篮球都有伴儿了。”当然,大学生村官的入住肯定不仅仅带来这些变化,他们像一股充满活力的春风沐浴了几乎“老朽”的机关。

以前,张镇政府办公楼里只有一个打字员,不会打字的老同志视打字员为“香饽饽”,排着长队请他打字的景象日日可见。然而,大学生来了,他们被暂时安排到各个科室锻炼,曾经的“香饽饽”不香了,是谁带来的变化?大学生村官啊!

可别把这当小事。大家都觉得:哟,有年轻人来了。于是平日里不修边幅的老机关也开始注意形象了。土得掉渣的衣服别穿啦,大学生村官来了啊!

被分在土地科的张伟用电脑给张镇测土、绘土,工程制图做得“相当漂亮”。这些工作以前都是手工完成的。土地科的老科员说:“电脑画的肯定比手画的好啊,土地面积一下就算出来了。”

截至目前,已经有两批大学生村官上岗任职,他们既是村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又是机关科室人员的得力帮手。替领导接个电话,没问题!安排个会务,行!一群新生力量奔跑在村和科室之间,无形之中增加了镇村两极的智力与人力。解决就业,增加乡镇机关知识人才,这正是市委市政府组织大学生村官活动的初衷。

对于一个乡镇,大学生村官意味着什么?

从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拨给北京各远郊区县村官指标,并争取在3年内给每个村至少配备2名大学生村官。去年顺义区有240村官,全区19个镇分,张镇分到15个村官。

据顺义区张镇党委副书记李志刚说,“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弱点是社会经验不足,有的孩子还穿拖鞋来上班呢!”对于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李志刚更看重他们在大学里练就的学习方法,“大学生有悟性,素质水平、业务能力明显强于原来机关人员。他们能很快适应交给他们的工作,并且进行创新。”

“把一个新村官放到村里,农村干部不知道怎么使。孩子满腔热情,如果使用不当,遭受打击,可能对他们一生都有影响。”张镇政府并没有把新来的大学生直接下放到各村,而是把他们先分到科室锻炼,一来为科室带来智力支持,二来为他们提供了解农村的缓冲阶段,以便日后更好地服务农村。

大学生村官的人事关系下放到乡镇,但工资、保险、生活经费,都由北京市统一拨款,就连伙食费也有一半享受津贴。对于这种经济负担的人力资源,各乡镇非常珍惜。

“他们是村官也是孩子。都说让他们业余时间走农户串家,但村里9点以后路灯熄了,他们能出去吗?大学生跟机关人员还不一样,我们怎么跟家长交代?如果把孩子放到村里,他们起火、交友等等生活问题,都不方便。现在让他们住在镇政府集体宿舍,安全有了保证,彼此交流起来也更容易了。”

从长远来看,各乡镇能留住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村官吗?李志刚是这么说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我们的,这样想太自私。孩子们学到东西,以后无论走到哪儿对他们都有好处。”他举了一个例子:“当年老乡对知青好,现在有的知青成了企业家、官员,回头回报农村,这不就是农民最大的收获吗?”

当然,人才毕竟不会白白培养。李志刚说如果镇政府再进人,一定从大学生村官里选。

篇5: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全面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双赢战略。根据县组织部要求,在这段时间里采用多种方式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之后,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

大学生村官要始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及本村的各项决定大学生村干部当好“社情民意的传递员、村务决策的参谋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结构调整的技术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先进文化的引领员。积极搭建为农服务的平台,把大学生村官安排在农事村办服务站或者重点、难点村里工作,为群众做好服务,通

过交任务、压担子,让大学生村干部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并自觉履行下列职责:

1、注重理论学习宣传;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有关法规、规范,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模范执行村的规章制度。

2、按时完成镇、工作片和村交办的各项任务;积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化解群众矛盾、处理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熟悉掌握村情民意,积极献言建策,为镇、工作片和村决策提供参考。

3、协助村组织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计划,配合村里落实好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本村引进投资项目、农村适用技术项目和新产品项目,提供市场、技术、信息服务,主动参加村内各项活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经常入户走访群众、每年走访每个农户一遍以上,“三老”人员、党员、村民代表等要多走访,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本村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困难,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户户清楚、人人熟悉;挂钩联系示范户、困难户、重点户,每月进行1次以上的走访,给予力所能及时的帮助。

5、实行工作记实制度,每位大学生村官都要以写实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将每天所做的工作记录在《干部工作业绩记实考核手册》上,重点记录为实现个人承诺的工作目标所做的各项工作。党委每年进行考核评价,工作片带培人每季度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村带培人每月进行核实。

6、实行定期思想工作汇报制度,采取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季度至少向工作片和村带培人汇报一次,每年向镇党委书记汇报一次。主要是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和效果、工作中的创新思路以及自己的工作感受等情况。

7、实行创业承诺制度,每年年初,根据全村工作总体安排,结合大学生村官自身工作分工,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共同进行承诺。

8、“划片包干”服务远教工作制度。负责抓好自己包片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收集和整理适合当地实际和群众迫切需要的有关节目内容和课件技术资料,相互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帮助村党支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辅导活动。

9、实行公开联系监督制度,将大学生村官的姓名、照片、分工、联系方式等,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在村部适当位置进行张贴、公布,便于村民联系监督。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从2008年才开始实施的,很多怀着“改变农村面貌,带动村民致富”理想的大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农村的发展中去,但是现实与理想并不能完全的划等号,村官的职责是有很明确的规定

具体的实施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岗位确定不明。大学生村官到底归乡政府管还是村里管,村官与支书、主任的关系如何确定,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很多人都怀有一腔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的脱贫致富中,但就是因为是刚工作的毛头小孩,得不到重用与赏识,别人就看不到你的能力,对村官这一概念很模糊。

2、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很多大学生村官在上岗前就有了很远大的创业理想,幻想着在农村运用自己的所学来创业进而带动农村的发展,改变农村的面貌,但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少和自身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术是最大的限制因素。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上规模,前期的投入不菲,这就让大学生自身很难承担。虽然各地都出台了一些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具体操作起来还面临不少困难,村官们难以直接受益。

3、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每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大学生村官在和农民的沟通过程中有很大的代沟,农村的人际关系复杂,村官的思想极为单纯,不能多方面的考虑问题;村官们有很多最新的信息、知识与技术,想把他们心里的想法变成现实,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被农民接受,实施能力的欠缺。此外,还有策划能力、设计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等都是组织管理能力,这些也都是村官们缺少的,空有满腹的抱负却不懂得如何去实现,从根本上打消了很多人工作的积极性。

4、专业不对口。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其他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大学生“村官”学非所用以及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让一个大学生特别是非农专业大学生,通过短短几周时间的“培训”,就去指导农民搞农业创意项目规划、搞温室种菜等等,是不可能的。没有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自信心的受挫让很多人对工作没有了热情。

5、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大学生“村官”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次大的挑战。首先,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学习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许多当代大学生都面临着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制约他们就业和创业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其次,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就算那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在以前的学习阶段主要也是埋头读书,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建设的很少,到了基层一头雾水,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开展工作。第三,基层工作困

难是方方面面的,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地域、经济发展和民俗的差异比较明显,即使大学生“村官”上岗前经过了短期的培训,但是与基层的实际情况相比,培训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6、认识偏差。很多地方在招聘大学生当“村官”时,急功近利,选聘工作不认真细致,招聘的大学生“村官”都是应届毕业生,有的大学生生活在城里,连庄稼名称都说不准,被农民们称为“洋村官”。在大学生村官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城市户口,他们很少或者完全都没有和农村深入的打过交道,对农村的基本情况完全不了解。有些大学生当“村官”压根就不想在农村呆,把到村任职当作一种今后发展的跳板和基层经历储备,无心开展农村工作。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一些年轻人便把当“村官”当成了“曲线就业”。不少大学生“村官”坦言,到村任职主要是看重各级政府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例如报考公务员加分、减免助学贷款等等,以曲线的方式为自身今后发展寻找机会。

篇6: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的真实性高!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村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16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我是一名来自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的大学生村官,20xx年8月份通过湖南省选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到福安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下,我对本村洪山庙组

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通过实地走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田谁受益这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想种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不想种田的地仍然荒着。三是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种粮收入。通过调研,得出一组数据:

表一:农民种粮收入(以1年种5亩地为例):

表二:农民务工收入(以1年务工200天为例)

表三:种粮与务工收入对比

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农民种粮的收入超过了务工收入,农民种粮更划算;而从21

世纪开始至今,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稀缺,导致务工价格急速上涨,务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粮收入,农民务工更划算,最终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全中国13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粮食安全问题继续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地缩小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们国家经济结构不平衡这一现状;二是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种粮补贴政策作为一个薄弱的环节,政府部门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强有利的制度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种粮

大户承包土地,使农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逐步地增加粮食总产量。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农村环境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农户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猪粪到处乱排等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意识到了农村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利过于集中,没有下放。农村普遍存在村支书“一言堂”的状况,凡事书记说了算数,书记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权利不下放到环保专干,环保经费落实不了,得不到保障,环保专干就放不开手脚,有心无力,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农村环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奖惩的长效机制,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环保专干,向下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村妇女组长担任环保信息员,负责传达信息和下户检查农户卫生,然而,部分村由于没有制定农村环境治理奖惩的长效机制,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在下去检查农户卫生的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奖惩机制约束他们。三是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意识是人的行动指南,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作为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来说,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习惯了随意的生活,房前屋后、村落死角、池塘、田边等等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乱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上一篇:强化财务管理措施下一篇:秋游新城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