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2024-06-02

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共5篇)

篇1: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文章摘录:七一网---12371重庆党建网

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日期:2010-10-07] 来源:作者:祝炳水

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实施,一大批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相继走向广大农村。然而,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干什么?怎么干?不仅是广大大学生村官所要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也是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要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切实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作用,关键要强化六种意识,发挥六大作用。

第一,要强化调研意识,发挥村情民意调研员的作用。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谋事之基。搞好调查研究,是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对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仍是一个陌生的课堂,农民仍是一个不太熟悉的群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多跑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同劳动、同生产,努力在共同劳动中了解群众生产中的困难,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要多跑农户家中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努力在促膝交谈中了解村情民意;要多跑有关部门谈想法、寻扶持,努力在密切联系中寻求多方支持,解决实际问题;要紧紧围绕当地“三农”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因势利导做好“三农”工作,对群众反映出的问题和建议,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要多做有

心人,坚持记好民情日记,写好调研报告,认真总结在农村期间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运用于具体实践,不断增强为农村、为基层服务的本领。

第二,要强化宣传意识,发挥政策宣传员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都非常关心、关注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党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中央的这些政策在不同的地区,政策效应的发挥有好有差。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积极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通过走门串户访谈、会议宣讲、墙报等形式,及时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传达到群众当中,特别是要宣传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各地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坚持把宣传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多讲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多讲符合具体实际的地方话,特别是对那些长期足不出县乡的群众,更要耐心地多做解释,不仅要让群众听得懂,更要让群众明白怎么干,努力使这些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激发农村内在潜能的巨大活力,切实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

第三,要强化发展意识,发挥富民强村服务员的作用。农村工作很具体,农民群众也很实际。他们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干了什么。能否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大学生村官一定要立足这个根本,对内做好出谋划策,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多在农业科技培训、发展规划、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培训,多在“村企结对”上牵线搭桥,多在谋划发展上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力争在任职期间,能够为当地留下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培训一批致富能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

第四,要强化维稳意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农村工作错综复杂,棘手的问题很多。相对于当地干部来说,大学生村官在群众的眼里是“局外人”,没有什么牵连和瓜葛,他们一旦遇有矛盾纠纷时,更倾向于找大学生村官来解决。这既是群众的信任,也是大学生村官必须做好的份内工作。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要多听群众意见,多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搪塞群众,更不能按照约定俗成的“土办法”私下了结。在具体工作中,既要讲究方法,又要实事求是;

既要敢抓敢管,又要依法办事;既要结合实际讲道理,又要坚持原则不妥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帮之以需,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当地,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广大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要强化规范意识,发挥制度建设督导员的作用。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直接关系到党的惠民安民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干群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强化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善于见微知著,善于观察分析问题,争取使党的每一项政策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要协助村干部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要协助村干部规范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员等基层民主制度;要协助村干部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风建设,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节俭意识和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净化乡风。

第六,要强化团结意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实践者,也是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

稳定的坚定领导核心。大学生村官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发挥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勤动脑筋多思考,把准脉络出对策。要协助村“两委”通过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等形式,主动查摆问题,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探索和改进党组织设置模式,使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覆盖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督促落实好老百姓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群众民主决策,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农村是培养锻炼人才的大舞台,广大大学生村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关键要在愿干、能干、会干等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愿干,是态度问题。要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到农村,不摆架子、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凝心聚力解难题。能干,是素质问题。要注重多读“无字书”,主动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书本中“走出来”,做到“信书”而不“唯书”,多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高素质。会干,是方法问题。要摆正位置,定准角色,进了农村门,就是农家人。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自觉在基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慎独、慎行,强化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不搞花架子,努力在工作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在行动中树立形象。

篇2: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躁,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工作以后,往往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的。因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人处事要公正。在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

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村上干部及基层群众。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一碗水端平,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户管理,用于“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贷款贴息。

贴息资金的申请方法:“大学生村官”创办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贷款时先向所在县区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申请,经审核、汇总后,向市财政局申请办理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大学生村官”在申请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时,须提供申请人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创业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偿还创业贷款利息清单原件及复印件;组织部门审核出具的自主创业审核意见等相关证明。

贴息标准:贴息比例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予以确定;贷款贴息最高不超过1万元,贴息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已取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作为贴息对象。

篇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路径

一、分类阅读“范文”, 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答好题, 如果仅是读懂选文, 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 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 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 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 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 有共性的内容。到了考前, 再按类别复习这些文章, 我们不仅能系统掌握某一类别文章常用的词汇, 也能把握该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出题规律。如果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 基本概念认识清晰, 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 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这样处理, 不仅使范文的示范性增强了,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范文的理解。表面看, 如此这般似乎有失偏颇, 但仔细掂量, 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得以明显的提高, 对许多优秀作品不仅能够理解, 而且还会达到最终的鉴赏目的, 受益可谓不浅。

二、学会寻觅“文眼”, 提高阅读能力

学会寻觅“文眼”, 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大凡优秀的文章, 总有对中心内容起“片言要居”作用的关键词语, 这就是文眼。寻觅“文眼”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读懂了它, 文章大概意思就知晓了三分之一, 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方向, 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 抓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 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 抓住了它,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 深化主题的作用, 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 抓住这类句子, 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 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三、学会培养“语感”,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语感”, 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又一捷径。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里的语感, 并非指一般的语言感知, 而是指对语言的预知、创造, 对内容的理解, 对文章特点的把握等多种能力。要多看一些书,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 或是报刊杂志, 可以培养语感, 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 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笔者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 直到把它们背下, 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 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 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 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 下手更快, 思考角度也更准确。因此, 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途径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其一, 应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文体, 扩大阅读量、阅读面;其二, 培养学生速读能力, 做到快读快解;其三, 加强分析引导, 应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中心, 欣赏文章特点, 借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四、学会品味“细节”, 提高阅读能力

篇4: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一、影响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在相同的教育条件下,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其原因可能是女生相对于男生成熟的早些,而且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也使中学阶段的女生相对男生做事较认真细微,情绪较稳定,责任感较强,有较高的自觉性等等,这些特点有可能是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因此,中学阶段应该加强男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和指导。

2.中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以及学习态度的学习热情,毅力,学习计划层面,学习方法的听课方法,学习技术,读书和笔记技,应试方法层面,学习环境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

就整体而言,高中学习适应性优于初中,这与鞠红霞的研究相一致。

二、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因素

1.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年级的关系

研究显示,中学生的自尊水平总体来说比较高,总平均分为3.07(最高得分为4分),小五人格问卷显示,中学生有比较高的的宜人性和外向性,但情绪稳定性不高:自尊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在人格的情绪性和宜人性上,男生得分比女生低,(p<0.01),但是,男生的开放性得分高于女生(p<0.01),外向性谨慎性性的年级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在外向性上,初一和初二均高于高一和高二,表现为高中阶段低于初中阶段,在谨慎性上,初一高于初二,高一高二,初二高于高二,表现出,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

2.中学生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不同自尊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人格特质与自尊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情绪稳定与自尊具有较强的相关,其次是经验开放性,外向性,谨慎性与自尊有较弱的关系,而宜人性对于高自尊没显著作用这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及高自尊者倾向于具有社会期望的人格特点,情绪稳定,开放,谨慎,对经验开放,情绪稳定性反映了主观的压力和不满意感,他与高自尊具有很强的相关也进一步说明了自尊的本质还是个人情绪的感受!

3.开放性对我国中学生自尊的影响

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事,开放性对我国中学生自尊的影响比国外研究更强,这种现象也许在于文化和被试年龄的共同作用,开放性的本质是经验寻求和欣赏,主要包含了智慧性,创新性,探索性,它既有社会世故和文化经验的一面,也有才智,能力的一面,中学生的才智能力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尤其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才智和能力的表现就是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和中学生的人生前途息息相关,受到中学生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开放性对我国中学生来说主要反映了智慧才智,它对自尊的影响当然尤其重要。

4.外向性对我国中学生自尊的作用不是很强

有研究发现,高自尊的英国学生更外向,该研究者认为,这反映了英国社会更看重外向,并且这种结果更需要在那些不怎么看重外向性的社会中进行重复验证,同时,有研究认为,中国人具有偏于阴柔的性格,更强调含蓄,内敛,因此,本研究结果也许正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特点。本研究还发现,当人格特质进入到回归方程时,性别对自尊的作用就变得不显著,这说明男生整体自尊高于女生主要是男生与女生的人格特质不同。整体自尊的高低主要受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向性的影响,而男生的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都高于女生。

5.人格与自尊的关系在不同年级和性别方面的差异

研究发现,人格对自尊还存在着年级与性别方面的差异,外向性与男生自尊的相关相对强些,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是,宜人性并不与女生的自尊有更强的相关。而是与男生自尊有较强的相关;对于女生来说,谨慎性比外向性与自尊相关的更高。这种联系与我国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期望是一致的,外向性包含了乐于交往,活跃有活力,果断有魄力的特征。它更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期望,因此对男生的自尊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女生的自尊作用几乎不显著。

宜人性包含了宽容,谦逊,帮助等社会性特点,一般被认为是女性具有的特征,但是似乎也被认为是女性必须具有最基本的特征。本研究还发现,女生的宜人性显著高于男生,拥有这些特征并不会给女性带来更高的社会赞誉。而对于男性来说,宜人性正是我国社会普遍看重的关系取向特点,虽然具有了“女性化”特点,但是符合我国文化中“男性具有双性化特质比纯粹男性化特质更好”的一般期望。因此,这些特点会给男性带来更多的社会赞许。该结果进一步反映了自尊作为一种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文化期望的影响。

篇5: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几个路径

[ 作者:华图教育编辑来源:大学生村官网更新时间:2009/3/25 ]

【调整字体:】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着眼于农村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会感到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大学生“村官”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有些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人,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不足。

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第一,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等问题,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往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

上一篇:观察虫子的日记下一篇:公司劳动竞赛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