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型教案

2024-05-12

阅读课型教案(精选8篇)

篇1:阅读课型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与实践

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多少成功、优秀的案例、模式可供学习。大理论专家一套套地讲,具体的教学还得我们一线老师一步步地探索。当今在小学界里比较出名的课例有:研究主题教学的名师窦桂梅执教的名著导读《丑小鸭》《三打白骨精》;擅长诗词教学的孙双金执教的《走进李白》;精通民间诗歌的周益民执教童诗欣赏《月亮爬上来》《谜之谜》等。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定位

“课外阅读指导课”和“阅读课”因为他们的落脚点不同,所以其定位、目标、方法、结构等都有所不同。“阅读课”一般是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培养语文能力,它落脚在课内;“课外阅读指导课”往往以书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书,它的落脚点是在课外。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阅读课”是人的左脚,“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人的“右脚”。虽然这两只脚都落在课堂,但“左脚”主要负责语文的“深入”,“右脚”主要负责的是语文的“拓展”,但两者却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可以说,如果顾此失彼,就会变成长短腿的“瘸子”,无法稳步前行。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重点

许多教师认为,课外阅读的重点是读书方法的指导。但我认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重点应是学生良好阅读心境的培养,应努力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使孩子入境、入文、入情,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俗一点说:我们要有卖狗皮膏药者的推销水平,要能激起学生想读的欲望。因为学生有了兴趣,阅读时就会倾情,就会用心,就会有干劲,就会有收成!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类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没有参考教案,更多的要靠我们各位老师的共同探讨,依照当地师生的阅读情况来确定课型。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比较多,大致包括:读物推荐课、读物鉴赏课、师生共读课、读后讲述课、读物讨论课、读书笔记指导课、课外阅读检查课、读书交流课等等。根据我校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课题组选定: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物鉴赏课和交流汇报课四种类型进行研究。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具体教学

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怎么上,度应怎么把。几经思考我们认为这类课一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拔苗助长,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指望一餐养成个胖子,任何过高的要求都会适得其反的。第三要体现综合性。要让学生把阅读与听、说、读、写、画等结合起来。第四要体现阅读的多元互动。第五要体现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整合。

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推荐的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形式上可以是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它的教学流程应根据当地学生的的阅读情况和要阅读的书籍内容来确定。如陈芳彬老师上的推荐《三毛流浪记》的大体教学流程是: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二、互荐书籍,学生交流

三、赏析激趣,教师推荐(播放电影片段、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

四、提示途径,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三通过播放电影片段《三毛流浪记》让学生猜书名、介绍作者、了解大意,再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等等,激起学生阅读《三毛流浪记》的欲望。此时老师顺水推舟地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的理由。再提示可阅读的途径,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迁引向课外。)

再如台湾作家方素珍老师在推荐她翻译的一系列作品,执教《“爱”要怎么说》时的活动流程是:

一、赏析童诗《“爱”这个字》。

自我介绍后,她让学生站板写“爱”。然后问学生在家里,父母和你是怎样表达爱的?有没有说:“宝贝,我很爱你!妈妈,我爱你!”,接着告诉学生在她那个年代大家可不敢这么说,是怎么表达的呢,让学生赏析她创作的童诗《“爱”这个字》。

二、什么是“爱”(字典里对“爱”的解释是喜欢、亲近、仰慕)

三、爱有哪几种?(亲子、情人、朋友、夫妻、人间大爱)台湾小学生课本中的“爱”是什么?(喜欢)

四、喜欢对方,你会怎么做?如果对方不喜欢你,怎么办?

五、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故事赏析《鳄鱼爱上长颈鹿》,感受绘本中的异性如何表达“爱”——“爱”是喜欢对方、尊重对方

六、体会绘本中的父母、朋友之间如何表达“爱”——《祝你生日快乐》赏析,知道“爱”是学习关心对方

七、做气球游戏: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气球,让他们鼓足劲吹起来后绑住,然后拉开衣服放进肚子里,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

八、感悟绘本中的角色如何表达对世界的“大爱”——《花婆婆》赏析,让学生明白:爱是为世界做一件美丽的事 最后小结,出示参考书目:

亲子之爱—《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妈妈心?妈妈树》 情人之爱—《小小恋人》《鳄鱼爱上长颈鹿》《猪小妹谈恋爱》 朋友之爱—《小蓝和小黄》《祝你生日快乐》《我有友情要出租》 夫妻之爱—《星空下的舞会》《搬过来?搬过去》 人间大爱—《花婆婆》《种树的男人》

看了流程后,我们知道:不管是陈老师还是方老师,她们都是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阅读胃口吊起来,让他们蠢蠢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达到推荐的目的。她们的流程虽然不同,但归结起来,都是按三个阶段进行指导: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这三个阶段中最主要的部分:赏析片段,激发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或讲一个有趣的情节;对于语言优美诙谐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也可以把不同的精彩片段分发给学生朗读;对于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如刚才的方素珍老师是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她讲故事来赏析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教学片断,感受一下作家的课堂风采。

方老师的课堂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学生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她的作品、想读她的作品。我想,这就是她的高超艺术。而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这学期你们要读xxx等五本课外书。学生一听,个个愁眉苦脸,苦不堪言,谈何真正的阅读。其实老师也一样,不用我说,大家心知肚明,一切尽在不言中。

读书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它包括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指导。

读书方法指导课应从以下环节进行指导: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要求学生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如我校的林玮老师,就《水浒传的》读书程序指导了一节课。

3、领悟读书要求。(1)读书要 “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泛读、速读、略读、跳读)吸收性阅读(通读、精读)细品性阅读(再读、选读、写读)等。这些方法常常交叉使用,很少单打独斗。(听了胡和春老师讲座后,我在想:这些方法每一类都可以用一节课进行指导,但这些我们至今还是一片迷茫一片空白,期待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起去探讨去总结。)

读书笔记指导课: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段、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1)批注笔记。(2)提纲笔记。(3)摘录笔记。(4)心得笔记。这些,老师们都在做,各自都有绝招,我就不卖弄了。我还听说教育局准备给每位学生印发一本读书笔记。

读物鉴赏课:这类课型就是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它的大体模式是: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课内指导,例子引路——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如我校苏玉双老师执教——赏读名家笔下人物的片段时,课前精心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她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片段。葛朗台(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塑造一位活脱脱的拜金狂形象)

祥林嫂(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她麻木不仁的思想)

保尔(通过心理描写,体现保尔的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交流积累,激发兴趣

交流关于写人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

二、赏读片段《葛朗台》,指示方法:速读感知、细读揣摩;赏读品味,让学生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三、小组合作,运用方法自主赏读片段《祥林嫂》《保尔》

四、畅谈心得,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教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师生小结既是对当前课的有力收束,又能为下一节阅读欣赏课蓄势,以使这种课型长期进行。

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如大家都熟悉的名师窦桂梅在上“名著导读”课《丑小鸭》时,她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原译文《丑小鸭》,并有意识地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引导孩子走进名篇、走进原汁原味的名著。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教学片断,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出示原译文片段)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竖起羽毛,伸直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师:那么,“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心底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译文没有写,全藏在这段文字里了。注意,这段里也有个“藏”。想想,如果说前面小鸭遇到猎狗的藏,那是躲避世俗世界的厄运,那么在这个天鹅的世界里,小鸭为什么藏,藏的究竟是什么呢?联系这段语言,把小鸭藏着的心里话用这个句式说给我们听听。

生:当我是一只白天鹅的时候,我难为情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就是白天鹅,我还觉得我是丑小鸭。

师:是啊,尽管已经是天鹅,可你依然觉得自己是渺小的,卑微的。生:当丑小鸭成为一只白天鹅的时候,一点也不骄傲,那是——谦虚。师:你看,你们多么了不起,把这段的其中一句话,化用,变成了自己的理解送到这个句式中,真好啊。

师:你看,他细细阅读这段话,在这段话中发现了小鸭藏着的一颗谦虚的心,把自己放得很低的心。真好,读出了语言里藏着的味道。还有吗?接着读,看看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它藏的是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而后的幸福。

生:藏的是宽容,是一颗谦虚的心。他依然觉得自己跟当年的丑小鸭一样,是渺小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师:看来,他的藏,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姿态。原来,这个“藏”,是小鸭从世俗的世界跨入天鹅世界的“藏”。此时幸福的小鸭,藏在心中的是他成功后也谦虚,幸福中依然觉得自己渺小,卑微。“谦虚、卑微”合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师:你们在这句话里品味出这么深的内涵,祝贺你们!那么,安徒生是这样直接表白吗?看小鸭多么谦虚,多么善良,多么谦卑吗? 生:不是的,他把丑小鸭的内心藏在文字里,不是外露出来。师:是啊,不是张扬表白,而是含在心里,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表达? 生:“含蓄”。

这里老师抓住一个“藏”字,让学生品读,达成了以下四个目标,一是根据句式进行了口语交际,二是让学生体会丑小鸭的变成天鹅后的内心世界谦虚卑微,三是让学生用一词概括“谦卑”铺垫了主题;四是让学生体会到安徒生语言的含蓄。这样的训练,真正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殿堂,品出语言的味道,感受语言的魅力,学到表情达意,如果能经常注意到这样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就会与日俱增,水到渠成。

交流汇报课:这类课型是通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与效果。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体验不同,只要让学生充分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道其知,说其悟,谈其感,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即可。交流与汇报可分二个阶段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读书交流课:根据所阅读的书的主要内容后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人物等等。它包括四个阶段:

一、复习读书要求

二、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三、全班交流(首席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四、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根据这四个阶段,我执教的第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三国》,大体流程设计如下:(课前明确阅读要求、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一、复习要求,导入主题

二、知三国信息抢答赛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及时反馈读书的信息。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三、评三国人物说看法

这一环节,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对不同人物的看法。其中重点谈论了诸葛亮、曹操、张飞、刘备、孙权等。虽然他们的有些认识很是肤浅,但那也是学生的读书所得,我也给予了肯定。

四、讲三国故事谈感受 如果说刚才的两个环节学生还站在书外,看书中的人物,那么这一环节我想是应该让学生走进书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中。

五、积三国语言诵诗词

六、小结推荐,拓展延伸

那堂课,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三国迷”涂培龙,记得当时有个同学说曹操办事谨慎多疑,阴险狡诈。他听后就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那是文学书上为了包装诸葛亮的需要才那么说的,史书上记载曹操文武双全、才力绝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我认为他是乱世枭雄。不管他当时是鹦鹉学舌,还是谈自己的感悟,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那节课上,他时而滔滔不绝地讲述,时而补充纠误,结果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偶像,此后班级兴起了三国热,80%以上的学生到书店买了书。

读书汇报课以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为主,指导学生阅读为辅,形式不拘一格,达到目的即可。如:举办讲演会;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或古诗文背诵比赛的活动;读书笔记展览;读物插图设计赛或手抄报竞赛;书面作业练习等。

五、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过程

应该说,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课外阅读的指导是灵活多样的。这些指导课的安排也应该根据阅读内容的需要而开设。如读《红楼梦》就需要上全推荐课、指导课、赏读课,阶段交流汇报课。而像成语乐园、对联等只需课前作个阅读布置,学生阅读一周后可上交流汇报课。此外,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承的。如上完五下的《景阳岗》时,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运用方法去读名著《水浒传》的其他章节。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内外贯通,学有所成,升华水平,才能达到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不管指导读什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想读,然后大体按以下四个过程进行指导: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读什么。教给阅读方法,告诉学生怎么读。留足阅读时间,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4、检查阅读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布置好下阶段的阅读内容。

篇2:阅读课型教案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主题阅读的“一主两翼”。它解决了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什么叫“一主两翼”一主就是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为主,“两翼”就是《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大家知道:一主教材中一个单元是四篇文章,而两翼教材中《主题读写》一个单元有八篇散文,《经典诵读》一个单元有十首诗,加起来22篇文章组成了一个主题大单元。我们一个单元要教22篇文章。怎么教?过去,一个单元,用14课时,教4篇左右课文;现在,一个大单元,同样用14课时,却要教22篇课文,于是就产生了这就是大单元教学法。一个大单元14节课的7种课型的整体安排。七种课型的位置顺序如何安排?它们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特色在哪里?我用一张表格将它囊括:

(“单元导读”课:“大单元教学法”的第1个课时。《单元导读》+“以文带文课型”=单元导读课型。教学目的:

1、以编辑思路为依据,总揽全局,明确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明确主要的学习方法。

2、精读一篇文章,略读1-2篇文章。课堂结构:

1、读《单元导读》。领会编者的编辑思路。从第一段提炼出单元主题,背诵其中的要点;从第二段找出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法。这两个要点要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2、精读一篇。领会单元主题,尝试使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3、略读1篇文章。)

(整体识字课:先读书,后识字,读中识字,整体识字,使识字不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一主”教材中的生字——集中识字;“两翼”教材中的生字——随文识字。读书模块:15分钟左右。说话模块:10分钟左右。写字模块:15分钟左右。)

(“基础训练”课:目标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落实“主体”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字词句及要求默写的内容,要少而精。

1、内容前置:教学本单元前发给学生,任务驱动,先学后考。

2、目标激励:利用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自定得分目标。

3、检测验收:在过程跟踪的基础上,限时独立完成。

4、查漏补缺:更正错误,个别辅导,再次补测,力求过关。

5、定期复习:试卷归档,其中期末再次复习。)

(“展示分享”课:所处位置:大单元教学的最后1个课时。教学目的: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深化单元主题。展示学生在本单元积累的诗词、经典片段,为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教学原则:贯彻“不求知识同一,鼓励自主创新”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我的课堂我做主。” 同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学流程:课堂结构为三个模块:

1、整体诵读模块:全班齐诵积累的诗词,巩固记忆(凤头。5分钟左右)

2、阅读分享模块: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展示个性化的积累,和独特的感受。(猪肚。30分钟左右)

3、表情诵读模块:(豹尾。5分钟左右)可以是配乐朗诵,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排练。这种课型是学生积淀的出口,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念。)

第二个问题“以文带文”课型,在传统教学中是从未出现过的,课型特点:“大单元教学法”的核心课型。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阅读量大,效率高。

1、精读文与略读文的关系: 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

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对比、类比)

2、精读文与略读文时间比:一般为3:1。

3、策略: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取舍得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以文带文”课型的课堂结构,一般为三个基本模块: ——读的模块(15分钟左右)读中认字;读中释词;读中品句;读中析篇;读中悟理。基本上不提问。

——说的模块(10分钟左右)说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说心得体会;说学习方法。围绕一个问题展开。

——背诵模块(5分钟左右)一学期完成课内30个片段背诵。

“读—说—背”都是学生的活动,从吸收到倾吐,从理解到表达,从感知到内化,将消极的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第三个问题以文带文+写片断=“读写联动”课型

课时安排: 3—4个课时,高段比中低段多一些。每课时读一篇文章,写一个片段;或者2节课读2篇文章,写一篇文章。

课型特点:

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课堂结构分三个基本模块:

1、读一读(同“以文带文”课型)

2、说一说(同“以文带文”课型)

3、写一写:找准读写结合点(把“背一背”改为“写一写”)1)从读联想写作内容——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2)从读学习写作方法——解决言之有法的问题。

内容的联想选材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我们读的是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公鸡。那让我们产生了联想,就可能写“小猫”、“小狗”„„其它动物;从读学习写作方法,解决言之有法的问题,写“公鸡”先从头写到脚,那么我们写“猴子”也可以从头写到脚。写“公鸡”先写它的外形再写它的生活习性,换而言之写其它动物也可用此方法。

其实还有第三个要点——语言的吸收和表达。

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官方的纲领性文件中,这种提法还是第一次。

“读写联动课型”是“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之一,建构“读写并重”的语文课堂,运用“读写联动”的教学方法,是“主题阅读”的特色与优势,是落实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保证。我着重从“读写联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是源,写是流;读是通过视觉接触他人的文字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感受其意的过程。写是将自己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的思想感情,外化为相应的文字符号的过程。读与写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相成的。读写联动,将读与写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读写同步,相得益彰。

“读写联动”分为两类:一是,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之后的整篇习作,即阅读和作文的联系;二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里,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中间的桥梁。主要形式是写句子,写句群,写片断。

一、整个单元的阅读与习作,在四个领域发生联系:

1、从读什么联想到写什么,读写内容的联想选材,使之“言之有物”。如:四上,第三单元《插上童话的翅膀》,学生读了数十篇童话,从读写内容上联想到写什么,从写作方法上学习怎么写。

(1)自述式童话,用拟人的手法。(2)翻新式童话,逆向思维出新意。(3)历险式童话,虚构故事情节。(4)书信式童话,角色转换。

2、从读学习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之“言之有法”。如,四年级,学了《生命生命》一文后,学习“事例+感悟(事例+议论或抒情)”的结构形式,写片断。

3、从阅读移情到写作,心动而词发,使之“言之有情”。如:五年级第六单元,主题为“天下第一情”,在两个星期里,学生阅读了数十篇表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的文章,受到激励与感染,写下了富有独特感染力的文章。一篇是母亲“真发火,假打人,火里有颗慈母心”;一篇是母亲“真发火,真打人,火里饱含慈母情”。取材独特,构思巧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从阅读积累到习作运用,使之“言之有话”。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阅读课中的“读写联动”小练笔。“读写联动”课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是从教材中找到读写的“连接点和结合处”,找到“写”的起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在《用“说”架读与写的桥梁》的主题报告提到的那些说的训练的内容和方式,用笔写下来都是读写联动的好形式。如:

抓住续写的“延伸点”——内容延伸下去接着写。发现扩写的“拓展点”——扩展开来发散写。寻求仿写的“结合点”——写法迁移运用写。巧设改写的“发散点”——想象发散出去写。触动读后的“心动点”——有感而发一吐为快。下面着重谈谈仿写新形式的8个例子。

1、仿写“四素句”起步训练。

“四素句”是一个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

2、仿写“六个行为句”写话训练。

小学生作文从写“人做事”起步是比较容易的,人做事行为句就是六个基本句式,即: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了什么?感到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3、仿写文章开头的专项训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教材涉及的开头约九类。点题式 交代式 描写式 设问式 引用式 抒情式 总起式 倒叙式 联想式

4、仿写文章结尾的专项训练。

小学教材结尾的5个类型:自然式 照应式 引申式 抒情式 评价式。

5、仿写场面描写专项训练。

“场面描写”是写事件、写活动的重要写作方法。《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鸟的天堂》等文章,有不少精彩的场面描写。归纳出场面描写的规律:

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活动(面:群体描写+点:个体描写)

6、仿写书面语言对话格式专项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和学生的习作里,经常会遇到、用到人物对话。书面语言对话的基本格式有:

“人+话”说字的后面用冒号。“话+人”说字的后面用句号。“话+人+话”说字的后面用逗号。

变式:“人+神态+动作+语气+话”——语言前面加上提示语,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语速、动作、音量、表情等等。

7、人物动作仿写的专题训练。

把一个复杂的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再分解为几个动作,写起来就容易了。如四年级上册21课《撘石》全文按照:说撘石,摆撘石,走撘石,让撘石,赞撘石的思路写的。“摆撘石”这个部分按照:“放下——找来——搭上——踏上——离去”有5个动作.。

8、人物外貌仿写专项训练。

人物外貌包括人物的性别、年龄、体形、相貌、衣着、职业和个性特点。

篇3:初中英语阅读课型初探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造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书面语的交际活动, 是一种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古德曼 (K.S.Goodman) 在1972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又互有区别的信息, 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形式。”要想提高学生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 我们就要在阅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应该怎样利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 英语教材中每一篇Reading中都有一个阅读策略的介绍环节, 这是一个被很多英语教师忽视的环节, 然而, 这正是教材编写者教材编写意图的核心所在。教材阅读材料内容的选择、After youread的问题设计都是与这一主题呼应的。因此, 每节课阅读策略的了解、学习、运用、掌握四个层级, 是我们备课设计时的核心。我们Before you read活动设计、While you read问题设计、After you read拓展设计, 都要突出这一主题。通过课内泛读课的课程实施, 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阅读课型基本模式如下:

一、利用早读和课外时间“消化”生词的读音, 扫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障碍。

二、课前热身活动再次呈现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即Before you read, 设计一两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有意识地引出生词, 并让学生在语句中猜测词义, 目的在于熟悉话题, 预测内容,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激活相关语言。

三、处理文章的时候, 根据其本身的难易程度考虑是通篇把握文章还是分段理解, 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时候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和表格, 要求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问题的设计可从易到难, 要兼顾后进生的能力, 增加课堂参与面。具体步骤如下:

1.Read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快速阅读, 了解大意, 掌握阅读策略。)

2.Read silently and finish“True or False”, or Fill in the table. (跳读, 掌握基本信息。)

3.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听录音跟读, 目的是模仿语音语调, 更是在语感上加深理解。)

4.Read freely once or twice. (目的是让学生检测自己的读音, 遇到不会读的单词及时问老师, 也是让学生自我加深语意理解。)

5.Read more carefully and answer. (分段详读, 深挖阅读材料, 有意识地设计与语法重点有关的问题, 从而掌握重点句型、语法。)

6.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复述故事或分角色表演。)

7.Discussion. (根据生活实际, 展开讨论, 也可组织辩论赛, 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升华与拓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的理解是保证, 学生的运用能力是关键,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尽管如此, 这种课依然是很值得深钻深究的。

篇4:浅谈语文阅读课型

我们知道,一株植物的生长,需要播种、施肥,才能开花、结果。但能否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硕大的果实,就要看我们是否按时播种,及时施肥,正确给花授粉,保留质量较好的鲜果让它吸取充足的养料健康成长。语文阅读课型的实施开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播种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阅读课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燃起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走进文本,与作家,作品对话,进行心灵沟通,感受阅读的乐趣。

1、激趣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每一节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捕捉学生的心理需要,设计好导语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学生就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采用多变的阅读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阅读课型教学重在让学生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与文本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单一的朗读肯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调动学生兴趣。如:带问朗读可以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学生竞读会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小组合作朗读会增强小组协调能力;默读会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施肥阶段——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也讲究科学的方法,我们人体大脑每天吸收的信息知识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教会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读无所获,厌倦阅读。有那些科学的阅读方法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它是阅读的基本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词义,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

2、浏览(速读)。是一种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获取文章的一种阅读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快速思维的形成。

3、默读。默读时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记能力。

4、精读。精读是逐章,逐段,逐句,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5、品析。是对章,段,句,字词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6、复述。复述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记忆能力。

7、背诵。是对原文的强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开花阶段——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材料比较广泛,内容比较繁杂,如果不加选择而由其任意阅读,学生就会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教师选择的读物不能单一,否则,学生不能接受。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性的,知识性较强的读物。如:文学名著,文学作品,科普(幻)作品,寓言,童话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读物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文学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读必记。读过什么内容必须记住,这是积累的源泉。积累多了,学生视野开阔了,兴趣就浓了,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2、读必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与思考也是紧密联系的。学生阅读不思就会造成读死书的现象,这是不可取的。

3、读必写。读写不分家,这是阅读的一个常理,读写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个捷径,是写作的前提。因此,要让学生养成逢读必写的习惯。

结果阶段——开展活动、展示自我

篇5:课外阅读课基本课型

(1)读物推荐课

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断,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而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2)方法指导课

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细品性阅读。

(3)读书笔记课

这类课型,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读物欣赏课

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读、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5)表演汇报课:

学生表演自己读过书里的一个角色,背他的语言,说故事背景,表演给其他同学看.(6)读书论坛:

篇6: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一)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八种课型,分别是: 1.单元导读 2.整体识字 3.自主识字 4.以文带文 5.读写联动 6.自主阅读 7.基础训练 8.展示分享

(二)各课型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流程,大致分两类:

1、单元导语 + 一篇精读文

2、单元导语 + 浏览数篇文章

二、单元导读课的过程分三步 精读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或背一背)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浏览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在默读基础上,说一说,填写对照表。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1、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前提。

2、课文与课文间的关系。从课文题材、结构、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课文间相同与不同。

(解决的方法:师举一,生反三。师出示文章分析或简单对比。生仿照、比较其他文章,也可以师把文章完成一半,另一半留给生,逐步让生自主独立完成。)

3、“单元导读”课与其他课型关系。

整体识字课

处理四个关系

1、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以读书,带识字。

方法:将生字放在编写的短文中,短文多以课文内容缩写,尽可能将全部生字编在一个句子里或一个片断里。

2、“一主”教材和“两翼”教材中识字的关系。“整体识字”只教“人教版”教材生字。“两翼”教材顺其自然,不规定任务。

3、识字和写字关系,要分开处理,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4、“整体识字”和其他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关系。主题阅读识字教学应吸取其他教改成果。

以文带文课

解决三个问题

1、教学内容的组合。以主带翼,以难带易,篇幅互补,长短相宜,以精带略。

2、精读文在何时带出略读文,怎样带出略读文。四种情况:①先学精读文,带出略读文。②略读文开路,精读文登场。③略读文放在精读文中进行教学。④以精读文主线,数次穿插略读文。

3、精读文与略读文内容的取舍。抓住单元主题这根藤,抓住单元专题训练要点,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

读写联动课

分两类:

1、单元阅读教学后的整篇习作。即阅读与作文。

2、阅读中的小练笔,主要形式是写句子、句群、片断。

一、阅读与习作的联系。

1、从读什么联想到写什么,“言之有物”。

2、从读学习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言之有法”。

3、从读移情到写作,“言之有情”

4、从读积累到写作运用,“言之有话”

二、“读写联动”小练笔。从教材中找到“写”的起点,形式主要有:延伸点、拓展点、结合点、发散点、心动点。

自主阅读课

处理六个关系

1、课内读本和课外读物的关系。

2、“自主阅读”与分享展示的关系。

3、“学”与“习”,阅读和批注的关系。

批注式阅读大致分为:画记式、注释式、归纳式、探究式、联想式、质疑式、感想式。

4、自主阅读和相互交流的关系。读相同的文章,交流不同的感受。读不同的文章,从别人那里获得值得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5、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关系。

6、老师指导和学生阅读的关系。

基础训练课

处理四个关系

1、内容前置和目标激励的关系。

2、过程落实和分层指导的关系。

3、独立作业和查漏补缺的关系。

4、双基教学和阶段复习的关系。

双基包括:语基(拼音、汉字、词语、句子)阅读和习作。基础训练流程三模块:

1、自主复习

2、统一测试

3、查漏补缺

展示分享课

处理六关系

1、过程结果的关系。

2、“藤”和“瓜”的关系。

3、学生个体和全班整体展示的关系。

4、“展示”和“分享”的关系。

5、学生展示和教师点评的关系。

师点评注意两点:一是对学生展示内容评价,二是对学生表现的欣赏。

篇7: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芮琼

2011 版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课堂是语文教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听过大量课外阅读指导课后,按阅读指导阶段把课分为三大类,并尝试从中提炼了一些经验策略。读前推荐课

以推荐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

一、推荐课的内容选择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与“基于阅读层面”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基于功利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所进行的灌输性阅读,这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阅读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是阅读能够持续的根本保证,它与“读好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

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应该是阅读推荐的首选。中国的《小猪唏哩呼噜》《乌丢丢奇遇》《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外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浪漫鼠德佩罗》《喜乐和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不胜枚举,这些好书,从儿童的视角呈现儿童的生活,于是儿童的生命里多了许多“爱、承担、理解、包容、勇敢”等丰富和积极的情感,有了更多“想象、幽默、理性、规则”等感性、具体的生活智慧,儿童的生命因此生动起来。

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相同的书。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

二、阅读推荐的基本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儿童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所以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通常有几个设置悬念的切入点。

(1)片断阅读设悬念

用书中的片断设置悬念是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可以抓关键情节,也可以抓一些有趣情节出示原文让学生阅读后戛然而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果在阅读片段前教师做适当铺垫,不仅会让学生对书中情节发展的探究欲罢不能,还会增进情感互动。

南京的马莉老师推荐童话《吹小号的天鹅》。书中的路易斯是一只哑巴天鹅,但它非常善良、勇敢、好学、执著,童话故事曲折、动人。老师先介绍了路易斯经历,让学生对这只天鹅产生了同情、敬佩的情感,接着出示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路易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游到它心爱的塞蕾娜面前,鞠了躬。它的石板照旧挂在它的脖子上。它用嘴叼起石笔,在石板上写上‘我爱你’,把石板给塞蕾娜看。塞蕾娜看了看石板,游过去了。它不会读,虽然它也很喜欢这只脖子上挂着个什么玩意儿的天鹅小伙子的长相,可是它不能对一只不能说句话的天鹅产生兴趣。一只吹号天鹅而不能吹号,依它看来是毫无价值的。”学生阅读这个片断后,立即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孩子对路易斯的同情、敬佩、喜爱,都希望塞蕾娜能爱上路易斯,但它们最后到底是否相爱了呢?这个悬念一定会让孩子们自觉去翻书的。

南京的潘宁老师推荐《外公是棵樱桃树》,出示了我和外公“学爬树采樱桃”“潜泳抓鱼引来救援队”等有趣故事后,出示这样一个片断:“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外公心中竟然有一根刺!这根刺深深刺痛了外公,这根刺也彻底断送了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这根刺是什么?孩子们自然去书中找答案。这根刺穿起小说情感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体验到复杂的人生、珍贵的情感,产生“思考与感受”。在推荐作品时,有时往往因为小说情节发展慢,或文字多而导致课堂出示片断比较困难,教师则可以通过叙述设置悬念。这种叙述可以是通过片断阅读的串联,也可以是教师组织语言串联。

(2)图片想象激悬念

在儿童作品推荐中运用书中插图激发悬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低年段儿童刚刚进入整本书阅读时,往往会一边看文字一边寻找图画的支持,图画能帮助儿童进入阅读情 境,帮助儿童理解文字。

(一)是《淘气包埃米尔》的插图。南京的杨树亚老师推荐这本书时,请学生猜测“小女孩怎么会升上了旗杆?”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会引发学生多少奇思妙想,又会产生多少阅读渴望。图

(二)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插图,南京的孙艳老师请学生猜这位阿嬷腰上拴的绳子后拖着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做?这超出儿童生活经验的奇特画面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当学生真的去阅读这本书时,这条线索带着学生走进“二战”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感受苦难中的智慧,体会到爱的伟大,还懂得抗日战争给日本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个画面一定会久久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画面所附载的思考和感受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推荐一本书,有时只用一个画面可能就成功了。除了用片断阅读、图片想象设置悬念,还可以利用目录引发悬念。目录是一本书的阅读线索,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资源。有些教师利用目录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也收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效果。

2.品味情趣,引发阅读期待

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儿童是需要有想象力,有趣味的东西的。

寻找能够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切入点:如学校生活场景、温馨的家庭生活。南京的张静老师在执教《那个可爱的小香咕》时,出示了书中这么一段话:“一天,香咕梦见把小饭丢了,找不到了,她急得吸溜吸溜哭起来。香咕哭醒了,一看小饭就在枕头边。她不打算再哭下去,可心里却还是难过:虽然是梦,可小饭总归是丢过一次了,她不想失去它,它老陪着她,已经像她的小妹妹了。香咕把小饭抱紧了,闭上眼睛。她要再做一个梦,如果梦见找到小饭,该多好!”这段话呈现的情景是儿童的生活中常有的,那么简单,那么可爱,自然会引发儿童对香咕和小饭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如杨老师在推荐《淘气包埃米尔》时,从埃米尔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乐不可支,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3.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于作品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淘气包埃米尔》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林格伦的作品,当老师出示了这样几个数字:“译成88 种文字印了130000000 册摞起来175 个埃菲尔铁塔高、排起来绕地球3 圈”这些数字让学生吃惊不已,阅读向往随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柳林风声》是美国的童话小说,老师推荐时告诉学生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口气把这本书读了三遍。推荐《夏洛的网》时,出示这样的一段话:“在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告诉孩子们这是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并告诉孩子们,这本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十部儿童文学之首”,这些信息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中)交流指导课

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的课。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持续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一、明确阅读交流指导课的主要目标

虽然指导阅读大多数是语文教师承担的工作,虽然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交流指导中,更应该关注阅读内容对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意义。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儿童情感世界、增进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交流课和课内阅读指导课在主要目标上应该有明显的差异。课外阅读交流多属泛读、课内阅读多属精读,课外阅读交流最重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能更多获得阅读乐趣,从而能够保持持续阅读的兴趣;课内阅读更多注重阅读策略指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欣赏感悟以及字词句篇等工具性目标的落实。两者是有交叉的,但绝不可相互替代。在我所看到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有一些教师用概括大意、语段欣赏、写法手法分析、积累好词好句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心生厌烦,这样的指导和设置课外阅读指导的初衷南辕北辙,应该引起警惕。

也有一些读后交流课老师认为乐趣就是好玩,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这样也不可取。儿童阅读要使儿童获得乐趣,到底阅读乐趣在哪里?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罗列了获得阅读乐趣的途径,“文字本身的乐趣、引发我们情绪的乐趣、引发想象的乐趣、故事的乐趣、重复心安的乐趣、新鲜感的乐趣、为自己找镜子的乐趣、认识文本结构的乐趣、逃避的乐趣、获得认识的乐趣、与其他人讨论对所读文本之回应的乐趣、对我们的回应产生更深层理解的乐趣„„对话的乐趣”,当我们发现阅读会有那么多方面的乐趣时,阅读课的设计就会丰富起来了。

二、课外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基本策略

1.重视儿童阅读回应

首先,儿童对阅读作品的回应反应了儿童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现自主阅读的本质属性;其次,学生对作品的回应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得到重视与反馈,并因此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乐趣;再者,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的重视,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的抓手。因此,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

在此理念下的操作其实并不太复杂,就是把课堂表达的主动权真正地让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

南京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上课伊始,教师交待了本节课交流任务、背景,只用两分钟时间,老师就坐到了学生中间。接下来,各小组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下,轮番上场,有的小组专门讨论“人物外号”,有小组专门讨论“兵器”,有小组对“人物性格”感兴趣,还有小组对“地名”感兴趣,有用PPT 展示的,有出题考同学的,有表演的,有朗读的„„学生表现虽然稚嫩,有许多卡壳,也有很多错误,但不管是台上的,台下的,七嘴八舌,兴趣盎然。在遇到学生说不清楚的,老师会问一句,或点拨一下,组织一下,一节课上完了,老师做了一个小结。

这样的课真实地体现了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特质。因为给学生时间、空间,学生可以真实表达其对文本的回应,于是促进了课前真实的自主性阅读;课堂中的多角度的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更多学生的参与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课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推进,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此时无声胜有声。

南京程洁老师在组织学生交流《雨啊,请你到非洲》时,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写下了诸如“痛心、幸福、害怕、难过、珍惜”等近二十个关键词。教师就请写下这些关键词的学生用“读读议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简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应别人的想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分析、没有说教,有的就是以书的内容为媒介的心的交流。

这两节课设计是简单的,但又是匠心独运的,老师给学生自主回应作品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成长。

2.丰富阅读表达方式

儿童的年龄、能力背景、智力倾向等都决定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方式是多样的。在阅读交流指导中,教师有责任设计多种方式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阅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以及阅读书籍的特点进行选择。

南京陈林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学生在读了《城南旧事》《草原上的小木屋》《好小子———童年故事》一系列的书后,一个班组成若干个团队按要求进行了课前准备,老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了阅读交流指导课。她设计了多种交流方式:(1)“阅读大擂台”,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书中的关键细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领悟要关注关键细节的阅读策略。

(2)“辨论”。老师设计辩题是《城南旧事》中的“疯子疯不疯?”,让学生按团队分成支持“疯”“不疯”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最后,教师站在两大阵营中间,用辩证观进行陈述:疯子既疯又不疯,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接下来,老师再抛出一个辩题———“书中的小偷坏不坏?”,仍然让团队间辩论,聪明的学生们也学着老师辩证地分析问题了。

(3)“博文欣赏”,老师选取一些优秀阅读感言让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

(4)“团队阅读特色展示”,有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电影、歌曲的,有展示自己比较阅读的体会的,有朗读相关诗歌的。

(5)“自制记忆书”,在一张小“足迹卡”上写下自己在这阶段阅读中最想说的话。这张“足迹卡”将伴随孩子读书的时光,几年以后,当他们把自己的阅读“足迹卡”串起来时,这不就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成长的轨迹吗?这值得珍藏一辈子!

3.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教师做为专业人员,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交流中,教师应该关注

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篇8: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课型探析

读写课型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极为广泛。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获取信息和写作, 因此本文重点从教学环节方面谈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课型, 以便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读写课型就是指用写作促进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种课型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 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结构、立意等特点, 同时进行写作训练, 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把读和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读写课型阅读教学活动一般通过三个基本环节来实现:阅读———写作———交流。

一.抓住课文特点阅读

学生要反复阅读课文, 读懂课文。要在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多读, 细细咀嚼和品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本在思想内容、组织形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外, 还要指导学生随时记录阅读时引发的思考、感受和发现, 一边读, 一边记录。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 让学生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并将自己欣赏文章时发现的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以及新奇的联想做一番探究。

二.强化写作训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 逐步选择一个写作训练内容, 确定一种写作训练形式, 把阅读活动提高到写作层面, 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创造性。学生边读边写, 读写结合。其中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体模仿式写作, 就是阅读什么就学习写什么, 比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等;一种是评论式写作, 就是通过阅读展开的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活动, 比如改写、评析等。运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来促进学生在写作中感悟, 在写作中思考阅读,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通过仿写能更好地实现阅读知识的直接迁移。教学《我爱这土地》, 学生采用仿写, 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 并且体会到抽象的情感通过象征手法就表达得具体可感, 明白写作诗歌要用形象来表情达意。学生在阅读、处理信息、整理材料、构思写作、完成习作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我语文素养、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的过程。读写结合要形成一种自觉, 当然并不是每次训练都必须成文, 有时也可以采用口头表达来训练写作能力, 诸如让学生讲讲写作提纲、讲故事、谈感想等, 也能达到训练学生“言之有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三.交流读写体会

学生在完成写作后, 要在全班进行交流, 及时发现阅读或者写作中的问题。对写出的习作要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修改甚至重写。修改和重写就是对阅读的重新认识、重新发现, 也是对写作 (主题、思路、文本、遣词、造句等) 的再创造。通过师生共同评议, 及时评价, 激励指导, 得到新的收获。

总之,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方法技巧, 写作又是阅读能力的最好体现与提升,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 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当然实际教学中不可能生搬硬套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式, 而应该把几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灵活处理, 综合应用。但是,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课堂的阅读是学生自己动脑的阅读, 课堂的写作是学生自由的表达。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大胆地自主选择, 激扬学生的学习生命,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能力。

上一篇:期刊印刷如何实现营销下一篇:游戏工作室规章制度范本